关于《宁波市镇海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镇政发〔2007〕18号,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关于《宁波市镇海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

关于《宁波市镇海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镇政发〔2007〕18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浙土资发〔2005〕94号)和《宁波市镇海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镇政发〔2004〕66号)文件精神,现对我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出如下补充意见:一、农村宅基地保障的重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保障的重点是农村住房困难户建房用地。
住房困难户指农户现行住宅人均占地面积不足18平方米。
二、申请宅基地的条件1、常住农业户口在本村的村民。
虽有常住户口,但系寄居、寄养、寄读的人员除外。
2、用地选址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可计入申请宅基地的人口1、原常住户口在本村的现役军人(包括义务兵和未在异地安家落户的志愿兵)。
2、原常住户口在本村的尚在劳教劳改的服刑人员。
3、失地农民参保农转非、撤村建居农转非和小城镇户籍改革就地农转非人员。
4、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人口。
四、计户标准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农户,计户标准为:1、全为农业户口的户,若有两个以上儿子且未分户的,其中一个已满法定婚龄的,允许分户,但父母亲必须与其中一个儿子合户计算;入赘女婿(以户口迁入为准,并有原所在村和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未享受宅基地证明)参照儿子标准对待。
2、既有农业户口又有非农业户口的户,按一户计算。
但该户若有两个以上儿子且未分户的,父母亲必须与其中一个农业户口的儿子合户计算,非农业户口的儿子也必须与父母亲挂靠。
若无农业户口的儿子,仍按一户计算。
父母亲将原有房屋继承、分户析产给非农业户口子女的,在今后拆迁、建房时必须按继承、分户析产前的原有宅基地面积合并计算。
房屋继承、分户析产应办理公证。
3、户口和生活基础都在农村的且原有宅基地房屋的本村非农村民,按一户计算。
4、有两个以上“农嫁非”女儿的,其中一个女儿必须与父母合户计算。
未婚女儿必须与父母亲合户计算。
镇海区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修订版)

镇海区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和规范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升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农业农村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甬农发[2012)121号)、《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宁波市财政局、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推进农田高质量建设行动的指导意见(试行)》(甬农发(2022)113号)、《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镇政发(2021)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农田建设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有本区区级(含)以上资金补助的,以乡镇(街道)为建设单位的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及绿色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损毁工程修复和农田建设相关的其他工程内容。
第二条项目建设前期管理及计划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已有初步方案,并且工程实施范围内已完成政策处理的计划项目列入项目储备库。
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实际需要予以补充和完善,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项目,原则上应当从项目储备库中选取。
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项目当年内未启动的,建设单位需向区农业农村局提交书面说明。
各建设单位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下一步年度实施计划安排的参考。
第三条项目设计与报批(一)项目设计初步设计文件一般委托有农业水利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并达到规定深度(单个工程设计可达到施工图的深度)。
初步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报告、设计图、概算书等材料。
(二)项目报批需由市农业农村局批复的新建和绿色农田建设的相关报批按市级有关办法执行。
仅涉及区级补助资金的建设项目,由区农业农村局每年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集中申报,确有必要的,可由项目实施镇(街道)提出申请,交农业农村局党委会讨论确定。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镇海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规定的通知(2021)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镇海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规定的通知(2021)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镇海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规定》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2021年4月15日宁波市镇海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规定第一条为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明确决策责任,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宁波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统称为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以及区政府部门、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标准和编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程序,适用本规定。
区政府部门、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标准和编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时,视为决策机关。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具体事项范围按照《镇海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标准》(附件)执行。
第四条下列事项不适用本规定:(一)机关内部管理事项,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内部工作流程等事项;(二)为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出台的、没有作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更为不利的具体实施措施的。
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人民政府对重大行政决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遵循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原则,适应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执行情况纳入法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和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范围。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区村发展留用地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05]131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区村发展留用地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05]131号](https://img.taocdn.com/s3/m/468c4c2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a.png)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区村发展留用地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区村发展留用地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05]1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市区村发展留用地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02〕26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完善市区村发展留用地使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制定本意见的目的确保被征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下同)和成员取得村发展留用地和留用地相关权益,赋予被征地村集体经济组织适当的发展空间,为被征地成员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明确落实村发展留用地和留用地相关权益的途径和办法;加快近郊农村拆迁安置进程,促进城市规划建设顺利推进;加强村发展留用地使用管理,确保集体资产有序运作、稳定增值。
二、本意见的适用对象海曙区、江东区和江北区原甬江镇永红、甄界、下江、包家、姚江、压赛、孔浦、路林、联成、双桥10个行政村范围(简称三江片,今后如有调整,按调整后的范围确定)。
三、村发展留用地的面积核算村可享受的发展留用地面积,按该村2001年1月1日可转为建设用地的实有集体农用地及工业、商业、仓储等生产性、经营性项目集体建设用地合计数的10%计算。
四、村发展留用地的选址安排村发展留用地必须量化面积,落实地块。
村发展留用地的选址,既要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产业政策,又要有利于村级经济发展,相对集中,合理使用。
村发展留用地应在征用该村土地时在本村区域范围内同步落实,原则上在集体农用地中安排。
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公告

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
审查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4.07.24
•【字号】
•【施行日期】2014.07.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
公告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市直及部省属驻甬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75号令)和市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规定,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报送市人民政府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及部省属驻甬有关单位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报送备案的下列行政规范性文件(附予以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详细内容可进入宁波政府法制信息网http://,点击《宁波市行政执法责任制信息查询系统》查询),经依法审查,予以备案。
附件:予以备案的2014年1月至3月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
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14年7月24日
附件:。
宁波市江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土流网整理)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北区政发〔2014〕14号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根据《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和《宁波市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正确引导农村村民合理集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基本原则(一)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根据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按照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
新村规划应符合城市化和集约化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推广建造联建式住宅。
在市、区政府确定的规划控制范围内,除危房改造或因不可抗力导致房屋损坏灭失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已经或正在实施整村(含整个自然村)拆迁范围内的家庭成员,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二)无房户(困难户)优先审批原则。
村民委员会在安排宅基地时应当优先考虑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
同等条件下,根据人均建筑面积(捆绑计算)按从低到高的次序安排宅基地。
(三)用地计划管理原则。
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集中建造农民住宅小区的村,可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二、村民申请建房条件(一)基本条件1、必须是本村村民(政府允许跨村集中联建的除外);2、必须符合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包括集资建房和以个人名义申请取得的国有商服、住宅用地等)的规定;3、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4、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必须符合村民建房面积控制标准。
(二)不予批准的情形1、现有宅基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加上应捆绑面积其中一项已达到规定标准90%以上的;2、农村村民有违章建筑而尚未拆除的;3、农村村民出租、出卖、赠与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的;4、在拆迁中全部家庭成员已实行货币方式或调产方式安置住宅或已享受住房困难家庭安置政策的;5、本人或配偶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的;6、本人或配偶为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且享受过国家住房福利政策(购买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及货币分房等)建筑面积高于户36平方米或人均18平方米的。
宁波市人民政府转发市规划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转发市规划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07•【字号】甬政办发[2007]29号•【施行日期】2007.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转发市规划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7]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规划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七日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的意见为切实加强我市的村镇规划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6〕40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甬党〔2006〕4号)精神,现就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镇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清我市当前村镇规划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村镇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全市各地结合推进“百千工程”,以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加强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村镇规划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群众规划意识不强,规划作用认识不高,忽视规划编制和轻视规划管理;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差异较多,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普遍偏大;重视新村建设,轻视旧村整治;产业布局零散,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损毁严重;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村镇规划缺乏个性特征;规划成果浅陋,可操作性欠强;地方财政投入很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历史欠帐较多;管理“缺位”和管治不力比较普遍,违规占地建房现象常有发生。
第三季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布目录.doc

2004年第三季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布目录发文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文号:甬府法告[2004]4号发布日期:2004-10-1执行日期:2004-10-1生效日期:1900-1-1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为了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行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省政府第119号令)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意见》(甬政发[2002]54号)的规定,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报送市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下列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部门、直属单位于2004年7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附规范性文件目录),经依法审查,合法、适当,可以作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依据。
二、对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部门、直属单位制定并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经审查认为不适当或不合法的,已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通知发文机关予以修改或废止。
对修改后的规范性文件,发文机关按规定已重新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并经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依法审查,合法、适当的,可以作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依据,并列入本次公布文件目录。
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报送市政府备案;未按规定报送备案或备案后经审查不合法、不适当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依据。
二○○四年十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秘书处附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号文件名称制定机关1 甬烟专[2004]10号宁波市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申领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波市烟草专卖局2 甬科知[2004]79号关于印发《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暂行办法》的通知宁波市科学技术局3 甬科计[2004]109号关于加强科技统计健全企业研发投入管理的若干意见宁波市科学技术局4 甬海[2004]71号甬财政农[2004]379号关于印发宁波市海洋与渔业专项资金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5 甬工商市[2004]160号关于加强商品展销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6 甬公通字[2004]159号关于印发宁波市公安局行政许可网上公布和受理制度的通知宁波市公安局7 甬劳社老[2004]143号关于明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8 甬劳社老[2004]149号关于发给小集体移交人员死亡丧葬费的通知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9 甬劳社劳薪[2004]156号关于促进驻甬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工作的通知宁波市劳动局宁波市人事局宁波市财政局10 甬城管法[2004]6号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扣押(暂扣)和罚没物品处置管理办法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1 甬城管法[2004]154号关于印发《宁波市市政公用设施维修项目招标投保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宁波市城市管理局12 甬城管法[2004]157号关于印发《宁波市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程》的通知宁波市城市管理局13 甬旅字[2004]13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旅行社分支机构管理的通知宁波市旅游局14 甬建交[2004]324号关于实行宁波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备案管理的通知宁波市建设委员会15 镇政发[2004]16号宁波市镇海区关于继续鼓励外经贸发展若干意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16 镇政办发[2003]145号关于镇海区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暂行)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17 镇政办发[2003]90号关于印发镇海区菜市场蔬菜农药残留量监测点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18 镇政办发[2003]143号关于镇海区征用集体所有土地住宅用房拆迁安置的实施办法(暂行)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19 镇政发[2004]35号关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意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20 镇政办发[2003]142号关于镇海区征地综合补偿标准的实施办法(暂行)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1 镇政发[2003]111号关于印发镇海区规划控制区内宅基地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22 镇政发[2004]26号关于印发《宁波市镇海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23 镇政发[2004]40号关于印发撤村建居集体土地权属处置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24 镇政办发[2003]141号关于镇海区明确规划控制区范围的有关意见(暂行)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5 镇政办发[2004]60号关于明确镇海区规划控制区分步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6 北区政发[2004]29号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江北区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的补充意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27 北区政办发[2004]65号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北区加强民办幼托机构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8 仑政办[2004]85号转发区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北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9 仑政办[2004]98号关于印发北仑区(开发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暂行办法的通知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30 余政办发[2004]91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工作的若干意见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1 余政办发[2004]111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2 余政办发[2004]137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3 余政办发[2004]130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妥善处理原姚江第三水产养殖场渔业水域设施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4 余政办发[2004]135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双溪口水库建设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5 余政办发[2004]141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提高劳动模范待遇的通知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6 余政发[2004]71号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余姚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余姚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宁波市镇海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若干规定的通知各

关于印发宁波市镇海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若干规定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宁波市镇海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若干规定》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并报市政府审核批准,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宁波市镇海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若干规定 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我区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宁波市镇海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规定如下: 一、关于住宅用房拆迁补偿 (一)住宅用房的被拆迁人和符合安置条件的承租人(以下简称被拆迁当事人)可选择按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金额实行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
(二)住宅用房的被拆迁当事人选择按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金额实行货币补偿的,按如下规定办理: 1.被拆迁住宅用房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金额由房地产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比准价格,结合该房屋具体区位、建筑结构、建筑面积、成新、层次、装修等因素评估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市场价评估金额=[评估比准价格×(1±层次差价率)×(1±朝向差价率)-钢混二等住房重置价格+被拆迁住房(直接安置住房)重置价格×成新率]×建筑面积+附属物评估金额+装修评估金额,其中朝向差价率、成新率的评估按现行《宁波市城市房屋拆迁价格评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房屋结构等级评定及重置价格标准见附表一;住宅用房楼层差价率见附表二;装修补偿评估标准见附表三;附属物补偿价格标准按本规定第(十五)条确定。
2.评估比准价格由房地产评估机构按下述二个价格从高确定:(1)核发拆迁许可证之月与被拆迁房屋同类地段的商品住宅平均价格;(2)根据交易价从高原则,从类似房地产中选取三个以上可比实例,进行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修正后确定的价格。
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以区价格、国土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测定公布的价格为准,因市场等原因无法测定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的,以区政府公布的市场指导价作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
文号文件名称制定机关

#) 甬人专"#--%&)1 号
关于实施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市人防工程标识标牌的通知
#, 甬劳社险"#--%&’0, 号 关于印发宁波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实施意见的通知
#% 甬劳社险"#--%&#-0 号 关于 !宁波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管理工作规程 *试行+" 的补充通知
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 现将有关事 项公告如下/
一+ 下列县 !市"+ 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部门+ 直属 单 位 于 *++- 年 ’+ 月 ’ 日 至 *++- 年 ’* 月 .’ 日 报 送 备 案 的规范性文件 !附规范性文件目录"! 经依法审查! 合法+ 适当! 可以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三+ 各县 !市"+ 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 各直属
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应当自发布之日起 .+ 日内按规定报 送市政府备案0 备案后经审查不合法+ 不适当的! 不得作为 行政管理的依据0 未按规定报送备案! 造成行政管理侵权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 分,
附件! 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 *++/年 ’ 月 *. 日
关于印发 !宁波市民间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的通知
0
甬民计"#--%&’, 号 甬财政社"#--%&,0/ 号
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
1 甬发改投资"#--%&(,- 号 关于印发宁波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案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一、总则为规范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实现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民权益,根据《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宅基地的定义和界定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上用于建设农民住房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并包括其合理的生活生产用地。
宅基地划定应当以村民委员会为基本单位,村民委员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宅基地进行测绘,确保宅基地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清晰界限。
三、宅基地的权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依照农民自愿、平等、公开、有偿的原则发放宅基地使用权,并严格执行农民宅基地的转让、抵押、租赁、赠与等管理办法。
宅基地的使用期限为30年,自宅基地使用权确立之日起计算。
宅基地使用期限届满的,需经过农民集体同意并按照相关规定重新签订使用协议继续使用。
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遵循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普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针,采取公开顺序转让、竞价出让等方式,形成市场化的交易秩序。
四、宅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宅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应与村庄整体规划和建设相衔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推进宅基地合理利用,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宅基地建设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农民需求,遵循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小农户退出、建设美丽新农村等原则,引导农民科学规划,选址合理,布局合理,风格统一,环境优美。
宅基地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规范,保证房屋质量和建筑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循环利用等工作。
五、宅基地的管理宅基地的管理由村民委员会和土地管理部门负责。
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宅基地的巡查和监管,保证宅基地使用符合法律和法规。
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宅基地的管理工作,并严格落实宅基地用途管理制度和宅基地建设、使用等责任制度。
宅基地用途变更、转让、抵押、租赁、赠与等事项,应当事先征得农民集体意见,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申请手续,严格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宁波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规定》的通知

宁波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规划局•【公布日期】2015.08.26•【字号】甬规字〔2015〕17号•【施行日期】2015.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宁波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规定》的通知甬规字〔2015〕17号局各处(室)、各分局:为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宁波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规划局2015年8月26日宁波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规定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市市区乡、村庄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工程建设的规划许可,适用本规定。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国有土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应当按照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许可。
在历史文化名村、风景名胜区规划区范围内进行乡村建设的,除应遵守本规定外,还应当遵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许可范围)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集体土地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集中居住区和村民住宅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在设施农用地上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建设,可不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本规定所称乡镇企业是指在乡、村庄规划中确定内的各类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是指垃圾收集处理、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农村集中居住区是指在农村集中居民点范围内,按批准或审定的规划实施的村民住宅区;农村村民住宅是指农村村民以户为单位申请新建、改建、扩建的自用住宅。
金红明、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政监察(监察)二审行政判决书

金红明、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政监察(监察)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行政监察【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11【案件字号】(2020)浙行终1583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楼缙东唐维琳周进海【审理法官】楼缙东唐维琳周进海【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金红明;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国家高新区房屋征收管理服务中心【当事人】金红明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国家高新区房屋征收管理服务中心【当事人-个人】金红明【当事人-公司】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国家高新区房屋征收管理服务中心【代理律师/律所】张波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陈江波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施周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冯咪咪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张波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陈江波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施周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冯咪咪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张波陈江波施周冯咪咪【代理律所】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金红明【被告】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国家高新区房屋征收管理服务中心【本院观点】本案争议的主要问题是,被诉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及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
【权责关键词】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合法违法第三人复议机关合法性行政复议维持原判改判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经审理,对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主要问题是,被诉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及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
一、关于法定职权。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高新区管委会在其管理区域内行使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相关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区域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管理、民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行政管理事务。
宁波市江北区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土流网整理)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为明确《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北区政发〔2014〕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内容,进一步做好审批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第一条申请建房的农户须是本村村民,政府允许跨村集中联建的除外。
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和甬江街道河西、河东、夏家、外漕、畈里塘村范围内原户口在本村的征地农转非、小城镇户改家庭或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含)的未婚人员,未享受过住房安置政策(包括国家住房福利政策),确因住房困难且户口仍在本区的,允许在农转非时户籍所在村申请宅基地。
第二条村民申请建房“户”的认定:申请建房户以夫妻双方和未成家的子女为一户;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含)的未婚人员可以单独作为一户,但须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同一户籍登记内已婚但尚未分户的子女可以单独作为一户,但须提供结婚证。
第三条离婚户申请建房的,其有抚养关系的子女,以双方确认的离婚协议、法院判决书等为准,计入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其无抚养关系的子女,以子女意愿为准。
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的子女在其父母申请建房时只能计算一次,另一方申请建房时不再计入申请建房人口。
第四条家庭成员有已享受过国家住房福利政策(购买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及货币分房等),其享受过的国家住房福利政策建筑面积低于户36平方米且人均低于18平方米的,可以申请建房,但已享受过住房福利政策的人员不计入建房人口。
人均建筑面积按国家住房福利政策面积除以建房户实际人口计算。
第五条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
宅基地使用权调剂时,在按双控限额标准控制面积的前提下,受调剂方可适当放宽至同一个行政村。
申请联建房的,应尽可能根据申请建房农户的类型确定套型面积,确因套型匹配问题等特殊情况的,按建筑面积上限控制。
第60号第类

第60号第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镇海区委员会(八届三次会议)提案提案标题:关于加快农村宅基地整理步伐的建议提案人(团体):陈蓉晖附议人:审查意见:提案内容、建议办法:(两项内容分段写,自行添加A4纸)农村宅基地是农民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取得的一项重要财产,它关系着农民一辈子的切身利益,农民将其视为“命根子”。
在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卡得越来越紧的背景下,作为农村非农用地,宅基地的整理和有效利用,为还绿、还耕和节约使用土地提供了一个很好途径。
据了解,就目前而言,我区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1、农村私人建房土地利用率低,在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不少农户还建新房不拆旧房,存在严重的土地浪费现象,以致想住房的没房住,有房住的人空房多。
2、宅基地用地的低效率利用压榨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空间,农民的生活便利程度和生活品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3、自行建房容易陷入无序局面,房屋形态散乱,布局零乱,建筑密度高低不一,很多村民突破控制标准(限高8米),这些现象的存在既影响了村容整洁美观又容易引发邻里矛盾。
4、现行的宅基地整理补贴太低。
据了解,现行政策是整理出来的土地按70%的比例作为建设用地指标,再每亩补贴4万至7万元,该政策力度不大,吸引力不够,镇(街道)、村两级整理宅基地的积极性不高。
建议:1、加大农村宅基地整理奖励补贴力度。
应大幅提高农村宅基地整理补贴费用,运用经济杠杆,提高镇(街道)、村两级整理农村宅基地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宅基地整理步伐。
并宣传推广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先进经验,开展典型示范工作。
2、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明晰宅基地产权,明确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及宅基地登记发证等问题,并制定详细的操作细则,让各镇、街道在调整农村宅基地用地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程序可遵循,以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按照土地承包权的改革方向,调整农村宅基地的产权设臵。
在合理的宅基地流转制度下,农民进城后宅基地将会成为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客体,这一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将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
关于印发宁波市镇海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意见的通知(镇政发〔2007〕17号)

关于印发宁波市镇海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意见的通知(镇政发〔2007〕1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工作,根据《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结合镇海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因征收集体所有土地而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安置等事宜的,适用本意见。
第三条宁波市镇海区征地拆迁管理处是镇海区统一实施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的拆迁人。
其下设的分支机构蛟川街道拆迁办、庄市街道拆迁办、骆驼街道拆迁办、氵解浦镇拆迁办、九龙湖镇拆迁办代表拆迁人实施拆迁。
第四条区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安置实施工作。
区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做好房屋拆迁工作。
第五条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年度拆迁计划,审批拆迁实施方案,裁决房屋拆迁争议。
年度拆迁计划制定后,各地必须遵照执行,不得突破批准下达的计划总量。
拆迁实施方案由拆迁人(分支机构)依据《条例》、《实施细则》和本意见有关规定制定,经区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房屋拆迁争议裁决工作由区拆迁裁决机构负责落实。
第二章可补偿安置户、人口和面积的认定第六条拆迁时被拆迁人要求分户的,必须符合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不符合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条件已自行分户的,仍视作一户计算。
第七条被拆迁住房的安置人口按被拆迁人家庭具有常住农业户口且实际居住的人口确定。
被拆迁人家庭成员虽有常住户口,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计入安置人口:(一)寄居、寄养、寄读的人员。
(二)已享受过承租公房、房改房、集资建房、安居房、解困房和货币分房补贴、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以下统称住房优惠政策)的人员。
(三)在拆迁原址以外另有集体所有土地住宅用房的人员。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51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3件政府规章
的决定
正文:
----------------------------------------------------------------------------------------------------------------------------------------------------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
(第251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19年10月28日市人民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裘东耀
2019年11月15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三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宁波,市政府对部分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
经过清理,决定对以下3件政府规章予以废止:
一、《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2001年6月25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93号公布);
二、《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2004年10月8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公布,根据2008年4月16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55号《关于修改〈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决定》修改);
三、《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2018年1月12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41号公布)。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结束——。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6号),加快推进全省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合法财产权益,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一、积极稳妥解决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各地要按照先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再确定农民住房所有权的思路,分步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对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要继续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73号)要求,对违法占地行为抓紧开展处理(处罚)、补办用地审批手续、确权登记等工作;对依法应当拆除的,要坚决拆除,不留死角。
对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要在处理好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如下政策规定加快推进:(一)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民占用宅基地建房且至今未扩建或翻建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对该宅基地上的房屋可按现有实际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
(二)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93年11月1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民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建房的,且在1993年11月1日后未发生变化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根据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房屋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对超过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的房屋建筑面积不予确定房屋所有权。
(三)1993年11月1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起至2014年3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切实破解农民建房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46号)出台前,农民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建房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对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房屋,补办村镇规划审批手续后,按照村镇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对超过村镇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以及超过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的房屋建筑面积,不予确定房屋所有权。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7.10.11
•【字号】甬政办发〔2017〕118号
•【施行日期】2017.10.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波市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甬政办发〔2017〕11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宁波市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0月1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宁波市镇海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
镇政发〔2007〕18号
(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浙土资发〔2005〕94号)和《宁波市镇海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镇政发〔2004〕66号)文件精神,现对我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农村宅基地保障的重点
农村私人建房用地保障的重点是农村住房困难户建房用地。
住房困难户指农户现行住宅人均占地面积不足18平方米。
二、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1、常住农业户口在本村的村民。
虽有常住户口,但系寄居、寄养、寄读的人员除外。
2、用地选址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可计入申请宅基地的人口
1、原常住户口在本村的现役军人(包括义务兵和未在异地安家落户的志愿兵)。
2、原常住户口在本村的尚在劳教劳改的服刑人员。
3、失地农民参保农转非、撤村建居农转非和小城镇户籍改革就地农转非人员。
4、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另有规定的人口。
四、计户标准
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农户,计户标准为:
1、全为农业户口的户,若有两个以上儿子且未分户的,其中一个已满法定婚龄的,允许分户,但父母亲必须与其中一个儿子合户计算;入赘女婿(以户口迁入为准,并有原所在村和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未享受宅基地证明)参照儿子标准对待。
2、既有农业户口又有非农业户口的户,按一户计算。
但该户若有两个以上儿子且未分户的,父母亲必须与其中一个农业户口的儿子合户计算,非农业户口的儿子也必须与父母亲挂靠。
若无农业户口的儿子,仍按一户计算。
父母亲将原有房屋继承、分户析产给非农业户口子女的,在今后拆迁、建房时必须按继承、分户析产前的原有宅基地面积合并计算。
房屋继承、分户析产应办理公证。
3、户口和生活基础都在农村的且原有宅基地房屋的本村非农村民,按一户计算。
4、有两个以上“农嫁非”女儿的,其中一个女儿必须与父母合户计算。
未婚女儿必须与父母亲合户计算。
5、夫妻双方离婚后三年内,一方尚未再婚的,必须与原家庭成员合户计算。
五、宅基地面积标准
符合计户标准的农户,宅基地面积标准为:
1、全为农业户口的户,1-3人农户用地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4-5人农户用地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6人以上(含6人)农户用地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使用耕地的用地面积不超过125平方米。
对已领独生子女证的,可增加20平方米以内的用地面积,其中双农独女户在此基础上再增加5平方米用地面积,但最高不得超过6人以上户的用地面积。
2、既有农业户口又有非农业户口的户,农业户口人员按每人24平方米计算用地面积,非农业户口人员(迁入农村的非农业户口除外)按每人20平方米计算用地面积,但最高不得超过同类户型农户的用地面积。
3、户口和生活基础都在农村的且原有宅基地房屋的本村非农村民,按每人20平方米计算用地面积,每户最高不得超过80平方米。
4、农村宅基地面积按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垂直投影占地面积计算。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宅基地申请不予批准
1、已有宅基地并达到规定面积标准90%的。
2、出租、出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或者将住宅改作他用的。
3、以所有家庭成员作为一户达到宅基地面积标准,不具备分户条件的。
4、在原批准的宅基地以外尚有违法建筑的。
5、以户为单位家庭成员中已享受过住房优惠政策的。
6、在拆迁中已实行货币方式或调产方式安置住宅的。
7、已享受过联建多层住宅的或住房困难家庭安置政策的。
8、列入城市建设规划控制范围内的。
9、其他不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
七、本意见由区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八、本意见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本意见与镇政发〔2004〕66号文件规定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二○○七年七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