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课件
职业卫生精品课件之职业肿瘤
2020/6/23
9
动物实验:
IARC对动物诱癌实验的要求: 1、要用两种动物,每组雌雄各半; 2、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有足够的动物数量,每种性别至少50只; 3、给药和观察时间必须能够超过动物期望寿命的大部分; 4、实验组要分高低剂量组,高剂量要接近最大耐受剂量(MTD); 5、结果的确定要源于足够量的病理学检查; 6、数据处理要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决定潜隐期长短的因素较多,如不同的致癌因素、接触的 浓度或强度、接触时间、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健康状 况、易感性等)等。
2020/6/23
2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2、阈值:
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是否存在阈值,尚未定论,目前有两种 学说: ①一次击中学说:在一个细胞内单个细胞的DNA改变就可 能致癌,与接触剂量无关,所以不存在阈值。 ②阈值学说:认为细胞具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和机体 免疫系统具有杀伤癌变细胞的能力。
2020/6/23
10
动物试验的局限性:
1、试验样本少: 2、接触途径不同于人: 3、种属差异:
2020/6/23
11
体外试验:
常用的方法: 1、Ames试验:可检测化学物质诱导DNA基因突变; 2、DNA修复试验:可证明DNA暴露于一种化合物时发生的损
伤; 3、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检测化学物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4、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判断化学物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5、哺乳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2020/6/23
16
2020/6/23
17
2020/6/23
18
2020/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3
19
我国法定的11种职业肿瘤:
第六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潜隐期(年)
20~24 50~54 15~18 20~24 25~48 20~30 15~23 11~17 10~15 25~40 20~40 10~24 40~50 11~15
2. 致癌阈值
大多数毒物来说其毒性作用存在阈值或阈剂量,即超过这个 剂量时才可引起健康损害。 在预防工作中,阈剂量可作为安全接触剂量的依据。 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
一般为2年);
(1)动物实验
4)在实验组中,施加的剂量至少有2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 剂量应接近最大耐受剂量;如条件允许最好设3个剂量组;
5)结果的确定要有足够量的病理学检查; 6)用恰当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将动物致癌实验外推到人的时候要考虑: ①是否已证明对动物致癌的该化学物质也能引起人类癌症。 ②引起动物致癌的剂量是否对人也同样致癌。 满足以上2点,表明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癌有较好的相关性。 如砷已在人类证明可致皮肤癌和肺癌,但动物实验未能成功。 如联苯胺可使大鼠、苍鼠及小鼠发生肝肿瘤,但对人和狗则发生膀 胱癌。
3.剂量-反应关系
• 大多致癌物都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暴露于同一致癌物总剂量大(累加上 非职业途径接触剂量)的人群比接触剂量小的人群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 接触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奶油黄)30mg/d,34天诱发肝癌,接触总量为 1020mg;若1mg/d,700天发生肝癌,接触总量为700mg,说明职业肿瘤发生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第一节 概述
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又称职业癌(occupational cancer),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癌因素(carcinogen),经过较 长的潜隐期而罹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
次小剂量接触致癌物,甚至一个致癌物分子就可
能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发生。
按照这种观点,致癌作用不存在安全接触剂量,
人类不应该接触任何致癌物。
10
关于有阈值的理由
即使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细胞的基因改变,但这个 分子达到靶器官的可能性在小剂量时是很小的; 致癌物还可与细胞其他的亲核物质如蛋白或DNA的非 关键部分作用而代谢。
有前期变化(增生、硬化等),肿瘤是“继发产 物”,为此有可能确定其作用的阈值。
目前主张有阈值者获较多支持,国外已据此规
定了“尽可能低”的职业致癌物接触的“技术参
考值”。但阈值问题并没有解决。
12
(三)好发部位
职业性肿瘤往往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 围,多在致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的 部位发生或直接作用的靶器官。 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 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皮肤和呼吸系统是职业 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13
职业性肿瘤还可出现:
有时可能累及同一系统的邻近器官,如致肺 癌的职业致癌物可引发气管、咽喉、鼻腔或 鼻窦的肿瘤; 有时可发生在远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 导致膀胱癌; 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 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 少数致癌因素可引起广泛的、多器官的肿瘤, 如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 骨肉瘤等。
能坚持工作者。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 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间休息,症状消失,尚能 恢复工作者。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 可出现混合型。 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间休息,不能恢复工作者。
职业性肿瘤课件
B、放射线和放射性元素:电离辐射如X射线、镭、氡等 放射性元素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照射,都有致癌的可能 性。体外长期接触放射线可发生皮肤癌、白血病、肉瘤 或骨肉瘤。长期吸入放射性粉尘可诱发肺癌。
15
例:1895年发现X线不久,一位操纵X线球管4年,年仅33 岁的X线技师,由于用右手指甲进行照射实验而发生了癌, 并转移至肘及腋窝等处,这是X线引起癌变的最早记录。
10
➢职业性肿瘤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
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11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按性质分为 物理性(5%) 化学性(90%) 生物性(<5%)
12
1、物理因素
A、热、光线:热对皮肤、粘膜的机械刺激也会 引起癌症。 即电磁波中的热线(红外线)、可 见光线、紫外线以及包括这一切的太阳光线, 经过长时间照射后,可发生皮肤癌。一般癌前 要经过皮炎、皮肤变性、色素沉着等变化过程, 潜伏期可达20~30年。
(1)实验方法:采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动 物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良好的动物实验可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可用 以判定某种物质是否对被试动物具有致癌物致癌性。
36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对动物诱癌实验的要求
1、要用两种动物(一般为小鼠和大鼠),每组雌雄各半; 2、每个实验组和相应对照组要求有足够动物数,每种性别至少50只; 3、给药和观察时间必须能够超过该动物期望寿命的大部分(大鼠和小 鼠一般为2年); 4、在实验组中,至少有高剂量和低剂量两个组,高剂量组应接近最大 耐受剂量(MTD)。条件允许最好设三个刘量组; 5、结果的确定要源于足够量的动物病理学检查; 6、用合适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职业肿瘤pptppt课件
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
多为腺癌。但不是绝对的。
-
2244
(五)剂量反应关系
虽然致癌物阈值问题有争论,但大量研究
证明,大多数致癌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但致癌物不同,其致癌的强度有非常大的 差异。
由 于 长 期 的 接 触 剂 量 资 料 不 易 获 得 , 可 采
用接触年限来估算接触剂量。
-
2
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 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概念,我国8种职 业性肿瘤名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的主要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2、熟悉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常见的职业性呼吸道肿瘤、职业性皮肤癌及职业性膀胱癌; 其它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3、了解 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有时可发生在远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导致膀胱 癌;
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砷可诱发肺 癌和皮肤癌。
少数致癌因素可引起广泛的、多器官的肿瘤,如电离辐 射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
2211
职业性癌的好发部位
(摘自Fischman M. L. 等,1990,略有修 改)
-
3
Main contents
职业肿瘤概述
职业性致癌因素作用特征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职业肿瘤最新的研究基础
-
44
Cancer is a global concern
❖ Cancer incidence is on the rise worldwide ❖ Canadians today face a 1 in 3 chance of contracting cancer, up from 1 in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ppt课件
物理性状
如吸入不溶性的镍化物有致病性.而可溶性的镍盐则无;
极细的镍微细粉尘可能有害,而块状的镍金属(如镍币)则 无害。
接触方式
如不溶(极微溶)性的铬盐和镍盐,仅经呼吸道吸入才致癌, 皮肤接触或经口进入都无作用。
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壹 临床观察
贰
实验研究(动物实验、 体外试验)
叁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因素对人的 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因为研究的对象是人。 但流行病学研究常因条件限制使其具有一定局限性, 需要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的佐证。
职业致癌物分类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职业致癌物可分为三类:
确认的致癌物 及生产过程
可疑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
要有30次以上的增殖,达到109以上 数目的细胞,重量到数克,才能被发
现或具有临床的意义(体表及浅表肿
瘤易见者除外)。各种肿瘤细胞有一
定的细胞动力学倍增时间,这一过程
大体较长,通常需要15—20年,最短
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
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肿瘤
B
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同类肿瘤提前。
01
强烈、最经常接触的
部位发生。
02
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
肤和呼吸系统。
03
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
起不同部位的肿瘤。
04
少数致癌物引起不同
类型肿瘤。
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往往由于致癌物不同而各具一定 的病理类型,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以及 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 反之则多为腺癌。
物理性状、接触方式与致癌关系
氯甲醚所致 肺癌;
职业性肿瘤
整理课件
20
• 诊断标准: • 1 肺癌 • 1.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1.2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7年以上(含
7年)。 • 1.3 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 1.4 石棉肺合并肺癌者即可诊断。
•
整理课件
21
• .2 间皮瘤 • 2.1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 2.2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
• 诊断标准: • 1 肺癌 • 1.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1.2 含砷采矿及冶炼累计接触工龄3年
以上(含3年)。 • 1.3 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
•
整理课件
34
• 2 皮肤癌
• 2.1 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
• 2.2 无机砷作业接触工龄5年以上(含 5年)。
• 2.3 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
职业性肿瘤
整理课件
1
第一节 概念
• 一 、职业性肿瘤
• 定义: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致
癌因素而诱发的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
• 二 、我国职业性肿瘤的调查研究
• 1 . 云南锡矿矿工的肺癌
• 1960年初期,云南锡矿职工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就已发 现矿工中肺癌病例多,20世纪70年代初期进行了矿井 下有害物质和矿工肺癌发病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特 别严重,因此作了内部报道。
诊断
整理课件
30
•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 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 50.0×109/L,少数高于 100×109或低于10.0×109/L。
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 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
整理课件
职业肿瘤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对动物诱癌实验的要求 1、要用两种动物(一般为小鼠和大鼠),每组雌雄各 半;
2、每个实验组和相应对照组要求有足够动物数,每种 性别至少50只; 3、给药和观察时间必须能够超过该动物期望寿命的大 部分(大鼠和小鼠一般为2年); 4、在实验组中,至少有高剂量和低剂量两个组,高剂 量组应接近最大耐受剂量(MTD)。条件允许最好设 三个刘量组; 5、结果的确定要源于足够量的动物病理学检查;
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到的肿瘤,分析和探索 其发生的环境因素,是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 癌因素的主要方法。从肿瘤病例的分析中找 肿瘤与职业的联系。 许多职业性肿瘤的发现首先是从临床观察开 始的。 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从大量的病理中 看到阴囊癌与扫烟囱工作之间的联系。 1962年,Wagner,在南非报道60例间皮瘤, 这些患者大多来自青石棉矿附近地区。 1964年,英国耳鼻喉科医生Hadfield发现一种 罕见的鼻窦癌,20例鼻窦癌患者中有15例是 多年从事家具制作的工人。
2、有阈值 主张有阈值的理由有以下几方面: (1)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但这个 分子到达它的靶器官的可能性在小剂量时是很小的。 (2)这种致癌物还可与细胞其他的亲核物质如蛋白质 或DNA的非关键部分作用而代谢。 (3)细胞具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机体的免疫系统 又杀伤癌变细胞的能力,如果癌变细胞被这些机制消 灭,小剂量接触的致癌能力将被降低。 如果反复多次接触,其损伤细胞的能力超过了人体的 清除及修复能力,将有可能发生癌症。有人提出职业 性肿瘤的发生与接触剂量和时间有关。
职业性肿瘤 (occupational tumor)
【精品医学课件】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研究进展
➢ 我国1981年开始成立全国肿瘤协作调查组,对 行业进行大规模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1987年提出8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致的肿瘤确 定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9
职业性致癌因素
Occupational carcinogen
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且能发展为可检出肿瘤的与职业有关的致病因 素。
15
致癌因素 沥青、煤焦油 矿物油 粗石蜡油 无机砷酸盐
电离辐射
石棉
氯甲醚 切削油 芳香胺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
肿瘤部位
潜伏期(年)
皮肤
20-24
皮肤
50-54
皮肤
15-18
皮肤
20-24
肺
25-48
皮肤
20-30
肺
15-23
骨髓 (白血病)
11-17
骨骼(骨肉瘤)
10-15
肺
25-40
胸腹膜
20-40
肺
10-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囊
40-50
膀胱
11-15
16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特点二、致癌阈值
➢ 致癌物无阈值 “一次击中” 学说 ➢ 致癌物有阈值 ✓ 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基因突变,但该分子到达靶器官可能
性小 ✓ 致癌分子可以被代谢 ✓ 细胞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 ✓ 致癌物致癌过程有前期变化,肿瘤是继发产物
20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特点六、致癌条件
➢ 致癌物理化特性 ➢ 作用强度 ➢ 作用方式 ➢ 个体易感性、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方式 ✓ 金属镍微粒:致癌性;块状金属镍:无致癌性 ✓ 不溶性铬盐和镍盐:肺吸入致癌;皮肤或经口不致癌 ✓ 石棉: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可增加40-90多倍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七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七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第七单元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一、概述1.概念:职业肿瘤(Occupational tumor):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或职业癌(Occupational cancer)。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
职业性致癌因素:机械刺激、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最常见的职业性致癌因素为化学致癌物。
2.研究职业肿瘤的意义:(1)可以肯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有助于探索人类肿瘤的病因;(2)致癌因素一经识别,就可以采取预防措施,使发病率下降。
3.我国确定的职业性肿瘤名单:(1)联苯胺致膀胱癌(2)石棉致肺癌、间皮瘤(3)苯致白血病(4)氯甲醚致肺癌(5)砷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致肺癌(8)铬酸盐致肺癌二、职业肿瘤的发病特点(一)好发部位:较固定。
皮肤、呼吸道、远隔部位:联苯胺——膀胱癌。
一种接触可引起多种肿瘤:放射线可致:白血病、肺癌、皮肤癌等。
(二)发病条件:1.接触物质的理化性质:颗粒状金属镍——致癌,块状金属镍——无致癌性;结构与癌症:β-萘胺强致癌剂;α-萘胺弱致癌剂;2.接触途径:不溶性的镍盐,吸入时致癌,经口或经皮无致癌性;3.接触剂量和接触时间:与职业接触史有关;4.个人生活习惯:吸烟促进多种职业性肿瘤的发生。
(三)潜伏期:潜伏期较长,平均15年以上。
职业肿瘤的发病年龄较非职业性同类肿瘤病人年龄小。
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变,一般人群为60~75岁,而职业人群为40~50岁,发病年龄提前了10~15岁。
(四)病理类型:特定的病理类型。
如铀矿工肺癌大部分为未分化小细胞癌,恶性度较高;苯:白血病的类型不同,无规律。
(五)阈值:无定论。
三、职业肿瘤的识别和确认(一)临床观察——发现职业性肿瘤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阴囊癌与打扫烟囱有关;1964年英国耳鼻咽喉科医生Hadfield发现老年家具制作——多发鼻窦癌;接触放射性物质人员——肺癌、白血病等;病例分析对病因探索可提供线索,可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到其局限性,应重视临床观察和实验室 研究相互佐证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指在流行病学调
查中已有明确证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据表明对人有致 癌性的理化物质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德国的扫烟囱工人
染料可 致膀胱 癌,欧 盟禁用 22种染 发成分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二、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朵,诱发出皮肤癌---开 创了实验性肿瘤研究的先例。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二、实验研究
各种动物实验可判定某种物质是否对受试动物具 有致癌性。 体外试验——短期试验,检测某物质是否具有致 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致癌 性。
此外,还有少数致癌物引起癌症的范围很广,如放射性物 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特点三:发病条件
职业性癌症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病。 化学致癌物的化学结构、接触途径、接触时间、机体遗
传背景等因素均构成重要发病条件。 如金属镍微粒有致癌性,而块状金属镍就没有;苯胺的
同分异构体中的β位异构体为强致癌物,而α位异构体 则为弱致癌物;不溶性的铬盐及镍盐,只有经肺吸入方 能引起癌;而将它们涂抹在皮肤或从口进入都没有致癌 作用;接触致癌物需要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才能发病。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最常见
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
IARC确认与生产有关的人类 化学致癌物或工业过程有40余种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职业性肿瘤:
是职业性危害中由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而 引起的某种特定的肿瘤。 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工作环境中长 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某种 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叫做职业性肿瘤。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症的 4%。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例最大, 约占90%。
什么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才能判定该物质的致癌性?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三、流行病学调查
因果关系的判定依据: (1)因果关系的强度 (2)因果关系的一致性 (3)接触—反应关系 (4)时间依存性 (5)生物学合理性
相对危险度RR
极罕见肿瘤的高发 不同接触情况所致
肿瘤是否一致 接触剂量或水平越高 癌症的发病率也越高 接触必须在癌症发生前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特点四:病理类型
致癌物不同而具有特殊的病理类型。 例如: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 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 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的 环境因素。 例如: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首先报告扫烟 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1895年德国医生 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膀胱癌---发现肿瘤的 职业线索。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所致职业肿瘤:
联苯胺 石棉 苯
氯甲醚 砷
氯乙烯 焦炉逸散物 铬酸盐制造业
膀胱癌 肺癌、间皮瘤
白血病 肺癌 肺癌、皮肤癌 肝血管肉瘤 肺癌 肺癌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第一节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职业性肿瘤除具备一般肿瘤的特点外,同时 有其自身的特点:
有相关生物学理论解释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三、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1981年开始成立全国肿瘤协作调查组, 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到1987年提出将以下八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 致的肿瘤作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三、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研究虽是证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有 力证据,但也有局限性。
第五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职业性肿瘤
Occupational carcinogens &
Occupational tumors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掌握: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预防原则 熟悉:常见职业性肿瘤 了解: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职业性致癌因素: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
Ames试验
DNA修复试验
染色体结构 畸变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 互换试验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三、流行病学调查
1945年英国医生Case通过对英国染料业的流 行病学调查,表明β-萘胺、联苯胺具有致癌性--开始了职业肿瘤的病因研究。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三、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因 素对人的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特点四: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或说恶性程度方面也有特 殊性。 有些职业性肿瘤比一般非职业性的同种肿瘤恶性 度高,如芳香胺化合物引起膀胱癌常为多发性, 往往累及整个泌尿系统,而且复发率也高;苯 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病人 存活时间很短。这些病理的特点,对于鉴别职 业性和非职业性肿瘤时具有一定的意义。
1、潜伏期 2、好发部位 3、发病条件 4、病理类型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特点一:潜伏期
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后,并非立即发生癌症,而 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有所谓“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如石棉致胸膜间 皮细胞瘤,潜伏期可达20~60年,平均为40 年左右。也有少数潜伏很短,如苯致白血病, 最短仅需4个月。 大多数职业肿瘤的潜伏期约为12~25年。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特点一: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下,与潜 伏期长有关。 不过,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种 类和数量增加,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提 高的趋势。总的来看,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比 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 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比非职 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年。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特点二:好发部位
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
多发生于与致癌物接触机会最多、作用最强烈或对某些致 癌物有特别的亲和性的部位。
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作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 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也可以发生在接触的过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类物质, 却诱发膀胱癌。
同时致癌物也可以引起多部位的癌症,如砷可以导致肺癌, 也可引起皮肤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