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32.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
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这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柏拉图眼中的“真实写照”指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是最完美的
B.雅典民主政治使公民参与政治机会均等
C.雅典民主政治的决策随意
D.雅典民主政治忽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33.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
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34.阅读下表
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的刺激
B.医疗技术的进步
C.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D.工业革命的推动
35.图6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4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浅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进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10分)
(2)根据村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
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5分)
42.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陈一然主编《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目录根据材料,提取有关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2分)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很多中国学者认为“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已变成了时代标语,经济统制的呼声日高,“拯救这末日的厄运最普遍有力的手段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1934年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1935至1937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加强了参加商业、工业和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名为“计划经济”的战时经济方针,使国民经济实现计划化和军事化,其实质就是经济统制;1939 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统制经济”,1941年确立起统制经济体制,并全面实施;1941 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家总动员法》的颁布,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进入其强化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实行的统制经济政策。(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