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条例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条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34bbee1711cc7931b716bc.png)
• 文物出境必须从指定的口岸运出。经鉴定不能运 出的文物,国家可以征收
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 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境
.
12
文物进境应经过哪些程序?
.
2
二、我国刑法有关文物犯罪的规定
• 在现行刑法中,涉及文物犯罪的主要罪名有: • 1.走私文物罪 • 2.盗窃罪 • 3.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过
失损毁珍贵文物罪 • 4.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 • 5.倒卖文物罪 • 6.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 • 7.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 8.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
6
三级文物保护单位:
•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行 政部门)部门确定,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 3、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人民政 府核定公布,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备案
.
7
• ◆历史文化名城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 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
• 民间收藏物:——可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 单位收购;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倒卖谋利,严 禁私自卖给外国人
•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通过哪些方式获得文物?
• ——依法继承或接受赠予;从文物商店或拍卖单 位购买;合法交换或依法转让等
.
11
• ◆个人是否可携带收藏的文物出境?应经过哪些程 序?
• (六)文物出境进境管理
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文物、海关、城 乡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 本条例规定,滥用审批权限、不履行职责或者 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文物保护法内容
![文物保护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597a8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a.png)
文物保护法内容文物保护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自1982年颁布以来,文物保护法已经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的定义,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品,以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建筑、遗址、古迹等。
这些文物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的保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保护第一原则,即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有面貌,不得随意拆除、移动或改变其结构;第二,优先保护原则,即优先保护重要的文物和濒危的文物,确保其不受损害;第三,合理利用原则,即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使其发挥教育、科研和旅游等方面的功能;第四,加强管理原则,即加强对文物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文物保护法还规定了文物的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
文物的保护责任由国家、地方和社会共同承担,其中国家对重要的文物负有特殊的保护责任。
文物保护的措施包括建立文物保护单位、设立文物保护区、加强文物修复和保养、加强文物保护科研和培训等。
文物保护法还对文物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处罚规定。
一方面,对于破坏、盗窃、非法买卖文物等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对于保护文物的单位和个人,也给予了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通过文物保护法的实施,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许多重要的文物受到了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区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同时,社会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的事业中来。
但是,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文物保护的经费和人力资源仍然不足,导致一些文物的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文物的破坏和流失仍然存在。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法,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文物保护法全文
![文物保护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2217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8.png)
文物保护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促进文物利用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凡经国家确认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价值,并在中国境内发现、制造、使用的古代器物、文字、图像等载体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品,均为文物。
第三条国家保护的文物包括有史前文物、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和特殊类型文物。
第四条文物保护特别重点保护的文物,根据保护需求,按照不同类型、规格、部位、时代的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安全状况,分级确定保护单位。
第五条文物保护的原则是统一保护、综合保护,保护与开发并重、保护与利用并重,拒绝破坏历史、造假诬告,违反科学规律和民族风俗的观念、方法和行为。
第二章文物的保护第六条文物保护是指对文物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保护,保持其独特的文化遗产价值和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切实维护其安全。
第七条文物保护的范围包括文物遗址、重要文物陈列馆、古建筑和其他重要保护单位。
第八条文物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合法利用原则。
第九条文物保护工作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第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的领导,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文物工作的宣传教育。
第三章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第十一条文物保护和利用应当遵循文物保护、合理利用、开放使用的原则。
第十二条文物保护和利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依法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切实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第十三条文物保护和利用单位应当为文物保护和利用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文物的修复保护和日常维护。
第十四条文物保护和利用单位应当加强对文物的安全管理,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
第十五条文物保护和利用单位应当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
第四章文物市场的管理第十六条文物市场是指以出售、展示、交易文物为目的的场所、活动和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强调的保护原则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强调的保护原则是( )。](https://img.taocdn.com/s3/m/135de1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强调的保护原则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中规定的保护原则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基石。
保护原则包括了文物保护的目标、基本原则和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文物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下面将对这些保护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一、保护目标《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目标是对我国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简单来说,就是要保护文物本身的完好性和历史信息,同时让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用。
这意味着文物保护不仅关注文物的材质和艺术价值,也需要考虑文物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功能,以及对它们的后续利用。
实现文物保护的目标,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和努力。
二、基本原则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1、全面保护全面保护是指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包括文物本身和相关的文化环境等。
全面保护需要从文物的保存、修缮、管理及利用等方面展开工作,也需要依照文物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
2、先进性文物保护需要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国内外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理念进行吸收和交流,不断提高国内文物保护水平。
3、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是将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效益。
同时,也在利用过程中要充分保护文物本身和其相关历史文化价值。
4、公益性文物保护是公益事业,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同时也要考虑到保护文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促进文物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三、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是指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
《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具体要求如下:1、政府主导文物保护需要由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管理体制,保证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顺畅进行。
2、社会参与文物保护是公益事业,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
文物保护机构应当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7第一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7第一次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6e5fd2f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7第一次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3.01•【文号】国务院令第676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公布根据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实施条例。
第二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和地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实施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三条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应当用于下列用途:(一)文物的保管、陈列、修复、征集;(二)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建设;(三)文物的安全防范;(四)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五)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
第四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有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所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d276f5d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4.2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施行日期】2015.04.24•【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三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考古发掘的文物,应当登记造册,妥善保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其他国有收藏文物的单位收藏。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可以保留少量出土文物作为科研标本。
”二、删去第四十一条中的“交换馆藏一级文物的,必须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三、删去第五十三条第一款中的“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或者”。
四、将第五十四条第一款中的“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3cb5f6f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1992.05.05•【文号】国家文物局令第2号•【施行日期】1992.05.05•【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2008年1月15日实施日期:2008年1月15日)废止(原因:已被2003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2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献资料、手稿、古旧图书资料以及代表性实物等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
第三条文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的主管全国文物工作的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指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依法实施管理、监督和指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不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
第四条各级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城乡规划部门和海关,应当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文物事业费和文物基建支出分别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中文物基建支出以及文物修缮、维护费和考古发掘费等,应当专款专用,严格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内容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40522e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的一部法律。
该法规定了文物的定义、分类、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文物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明确了本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文物的定义和分类、国家对文物保护的原则和
政策等。
2.文物保护单位:规定了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撤销、调整、公布等程序,以及文物保护单
位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志、保护规划等内容。
3.考古发掘:规定了考古发掘的许可、报告、登记、保管、移交等程序,以及对考古发掘现
场的保护要求。
4.文物收藏与流通:规定了文物收藏、征集、鉴定、修复、展览、借调、捐赠等方面的管理
制度,以及对文物流通市场的监管措施。
5.文物利用与开发:规定了文物利用的原则、方式、条件等,以及对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
利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6.法律责任:明确了违反本法的行为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7.附则:规定了本法的实施日期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于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文物保护法 知识点
![中国文物保护法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ff4a3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9.png)
中国文物保护法知识点中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专门规定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部法律,它于1982年5月出台,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法律依据。
该法是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统,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下面将从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相关政策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名词解释:文物保护法对文物、考古发掘、文物出境入境、文物保护单位等术语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界定。
2.文物权利: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公民对文物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公民可以参与文物保护的主体地位。
3.文物的分类与保护:文物保护法将文物分为国家一级文物、省级文物和市级文物,并对它们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具体规定。
4.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与管理: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条件、权限和管理进行了规定,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合法权益。
5.文物的移交及赔偿: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的移交程序和赔偿方式,保护了文物的合法权益。
6.非法损毁文物的追究: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对于非法损毁文物的追究责任,加大了对非法文物破坏行为的打击。
二、相关政策及效果1.考古发掘管理制度的建立:文物保护法确立了我国考古发掘管理制度,保护了考古遗址和文物资源。
通过推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2.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文物保护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促进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发展,提高了文物保护水平。
3.文物出境入境管理: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出境入境的管理措施,有效防止了文物的非法流失和走私。
4.文物保护科研的推进:文物保护法鼓励开展文物保护科研工作,提升了科技对于文物保护的应用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文物保护法落地不力:文物保护法长期以来在落实和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可能是由于法律宣传和教育不到位所致。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对文物保护法的认知度。
文物保护法全文
![文物保护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4232a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4.png)
文物保护法全文摘要:I.引言II.文物保护法的定义和作用III.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A.文物保护的原则B.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C.文物保护的对象和范围D.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法律责任IV.文物保护法的意义和挑战A.意义B.挑战V.结论正文:I.引言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对于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文物保护法的全文进行概括和分析,以期对该法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II.文物保护法的定义和作用文物保护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于保护文物古迹、文化遗址、艺术品等文化遗产的法律规范。
其作用主要在于规范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和传承,防止文物的破坏和流失,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III.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A.文物保护的原则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保护的原则,包括: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社会参与。
这些原则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思想。
B.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包括:国家文物局、地方文物部门和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共同负责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
C.文物保护的对象和范围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保护的对象和范围,包括:文物古迹、文化遗址、艺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这些文化遗产都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对象。
D.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法律责任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法律责任,包括: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和管理、文物的登记、鉴定、评估和分级等。
同时,对于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IV.文物保护法的意义和挑战A.意义文物保护法对于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利于加强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B.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文物保护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文物盗窃和非法交易等问题。
文物保护法全文
![文物保护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45119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2.png)
文物保护法全文文物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于1982年10月2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1983年5月10日国务院公布施行。
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和施行,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文物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文物保护法全文共分为八章六十条,从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文物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事务的组织、文物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文物保护的监察和考古、文物的收藏和保存、文物保护的财产和违法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和阐述。
首先,在基本原则方面,文物保护法强调了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义务,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应当共同参与和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同时,法律规定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保护文物不可逆的本质、保护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等。
其次,文物保护法对于文物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作了规定。
文物保护区是指具有保护和管理文物的价值和意义的地区,包括文物古迹、古建筑群、古墓葬、古遗址、历史名胜区等。
法律规定了对文物保护区的划定、设立和保护使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保护好这些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
接下来,文物保护法对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和管理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受法律保护并接受保护监管的文物,包括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修复中心等。
法律规定了对于文物保护单位的立项、管理、使用和文物修复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这些重要的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此外,文物保护法还对文物保护事务的组织、文物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文物保护的监察和考古、文物的收藏和保存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明确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和责任,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察和考古,同时保证文物的收藏和保存工作符合规定,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质量。
最后,文物保护法对于文物保护的财产和违法行为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法律明确了文物保护的财产所有权,规定了文物保护的违法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护文物的合法权益,遏制文物的非法流失和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2f7c2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先是风格一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的保护,保护文物不受破坏和损失,维护文物的完整和传承,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规定了文物的保护目标、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即国家对文物的保护是负责任的、全面的、系统的;文物保护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实行统筹规划、分类保护、人员培养的措施;保护文物有法可依。
第二章文物的范围第三条本法所称文物,是指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实物、遗址、墓葬、壁画、石窟、石刻、碑文、书法、绘画、戏曲、音乐、舞蹈、戏剧、文学、语言、方言、诗词、词曲、服饰、建筑、园林、遗存、纪念碑、道教、佛教、土家风情等,不论其材质、形态、意义如何,均属文物。
第四条国家法定收藏机构和各级文物保护行政部门、文物研究机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在保护、收藏、研究、陈列和宣传方面非常重要的文物,可以依法予以保护。
第三章文物的保护目标第五条文物的保护目标是保护文物不受破坏和损失,维护文物的完整和传承,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进步。
第六条文物的保护目标应当以坚持史实、真实、全面、客观为基础,维护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文物的保护原则第七条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加强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对文物进行保护,保护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保护义务,享有保护权益。
第九条文物保护应当尊重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发挥文物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
第五章文物的保护措施第十条国家通过统筹规划、分类保护、人员培养等措施,完善文物保护制度,提高文物的保护水平。
第十一条国家设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文物的保护、修复、保管、宣传等活动。
第十二条文物保护机构要加强对文物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处理文物保护方面的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文物保护计划,落实文物保护责任,确保文物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3cb22c2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7.12.29•【文号】主席令第84号•【施行日期】2007.12.29•【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决定》修正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第三章考古发掘第四章馆藏文物第五章民间收藏文物第六章文物出境进境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18bf87e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公布根据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实施条例。
第二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和地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实施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三条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应当用于下列用途:(一)文物的保管、陈列、修复、征集;(二)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建设;(三)文物的安全防范;(四)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五)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
第四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有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所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文物保护法全文
![文物保护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7d0c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d.png)
文物保护法全文摘要:一、文物保护法的定义和目的二、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民间收藏文物的规定2.文物拍卖的相关条款3.民间捐赠文物的处理方式三、最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的变化1.民间收藏、文物拍卖的相关条款的变化2.民间捐赠文物的处理方式的变化正文:一、文物保护法的定义和目的文物保护法是我国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
文物保护法的主要目的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防止文物的流失和破坏,保障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民间收藏文物的规定文物保护法对民间收藏文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修订前的《文物保护法》第五十一章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买卖下列文物:国有文物,但是国家允许的除外;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但是依法拆除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不属于本法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的应由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除外;来源不符合本法第五十条规定的文物。
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下列文物:国有文物,但是国家允许的除外;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文物;盗窃、盗掘、走私的文物。
2.文物拍卖的相关条款文物保护法对文物拍卖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修订前的《文物保护法》第五章第二十二条规定,文物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前将拍卖文物报送文物行政部门鉴定,经鉴定为真品的,方可拍卖。
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
3.民间捐赠文物的处理方式文物保护法对民间捐赠文物的处理方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修订前的《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三)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或者为文物保护事业作出捐赠的。
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四)将私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赠或者无偿用于公益事业的。
文物保护法主要内容
![文物保护法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7e363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2.png)
文物保护法主要内容
答:文物保护法主要内容是:
总则。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
不可移动文物。
本法所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以及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考古发掘。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修缮保养。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不使文物受到损坏。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文物,使文物保持原状。
安全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24中华文物保护法
![2024中华文物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60d9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8.png)
2024中华文物保护法2024中华文物保护法旨在加强对中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维护中华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法规定了文物的分类、鉴定、保护措施及责任,以确保中华文物得到恰当的保护和传承。
以下将对《中华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文物的分类和管理根据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将文物分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二级文物、市级文物和其他文物。
国家一级文物和国家二级文物由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市级文物由地方政府管理,其他文物由文物所有人自行管理。
所有文物均需在文物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
二、文物的鉴定和评估对文物的鉴定需由具有文物专业知识和资质的专家进行,鉴定结果将作为文物保护和管理的依据。
鉴定结果应当经文物管理部门审批确认,并在相关文献中进行记录。
对于重要文物,建议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评估,确保其价值不受损害。
三、文物的保护措施为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应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包括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管理,设置专门的保护人员;对文物进行定期检测和修复,确保其长期保存;建立文物防盗、防火、防潮等安全措施,防止文物遭受损害。
四、文物的违法行为和处罚规定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对文物进行移动、损坏、出售等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对于严重破坏文物或故意盗窃文物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文物的传承和推广为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积极开展文物展览、文化遗产认定等活动,推动中华文物的传统技艺得到传承。
同时,鼓励文物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六、文物管理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作为文物管理单位或个人,要履行文物保护的责任,加强对文物的管理和保护。
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对于个人,则需遵守文物管理法规,不得私自擅动文物,做到文物保护与自身利益的平衡。
综上所述,2024中华文物保护法的出台将有助于加强对中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物法全文
![文物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2ea22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6.png)
文物法全文(原创版)目录一、文物法的定义与意义二、文物法的主要内容三、文物法的实施与监管四、文物法的修订与完善五、文物法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正文一、文物法的定义与意义文物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文物合理利用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
文物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对于提高全民族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物法的主要内容文物法共分为八章,包括总则、文物保护和管理、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文物收藏和流通、文物利用、法律责任和附则。
文物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文物的定义和范围;规定文物保护的原则和管理体制;明确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和保护措施;规范考古发掘的程序和要求;加强对文物收藏、流通和利用的管理;明确违反文物法的法律责任等。
三、文物法的实施与监管文物法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文物法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四、文物法的修订与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物保护事业的进步,文物法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为了适应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我国已对文物法进行了多次修订,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制度,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五、文物法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文物法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明确文物保护的原则和管理体制,文物法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通过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和保护措施,文物法确保了重要文物得到有效保护;通过规范考古发掘、文物收藏和流通等环节,文物法保障了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明确法律责任,文物法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加有法可依。
文物保护法全文
![文物保护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d022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0.png)
文物保护法全文摘要:一、文物保护法的背景与重要性二、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三、文物保护法的实施与成效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五、应对策略与建议正文:文物保护法是我国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文化遗产流失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
自实施以来,文物保护法在保护文化遗产、规范文物市场秩序、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文物保护法的背景与重要性文物保护法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历史文化遗产认识的加深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该法律旨在保护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国民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促进文化遗产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文物保护法包括总则、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市场、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八个方面。
主要规定了文物的定义、分类、保护原则、保护措施、管理体制、文物利用等内容。
三、文物保护法的实施与成效文物保护法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许多文物古迹得到了及时修缮和保护。
同时,民间收藏文物和文物市场的管理也逐渐规范,文物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文物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文物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等。
五、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加大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加大投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鼓励和支持民间文物收藏,规范文物市场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发挥文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之,文物保护法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订通过。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要怎样保护,破坏文物古迹会受到怎样的制裁,请同学们去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