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商埠区城市设计
济南商埠区
1904年,德国人在经三纬二路创办济南第一家电影院——小广寒电影院;同年,德国人石泰岩在济南火车站南侧经一纬二路口租房开设济南第一家西餐馆——石泰岩饭店;同年,济南第一处商埠公园(后改称中山公园)在经三纬五路开始建设;1905年,庄钰、刘福航发起创办济南近代史上第一家民族资本工业——济南电灯公司;同年,由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创建的济南一家自然博物馆——广智院对外开放;同年,商埠区第一家戏院——兴华茶园(后改建为北洋大戏院)建成;同年,军阀张怀芝在西关外创办济南第一家商场式市场——新市场;1906年,济南高都司巷出现的第一所外国洋行——礼和洋行分行;同年,第一家外国银行——德华银行于经二纬二路开设……1918年将普利门外沿顺河街向西到纬一路的地段拓为商埠区。
商埠的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逐渐发展为商业繁华之地,数不清的银行、洋行、老字号及商场式市场纷纷在此扎堆,济南工商业在国内城市中的地位扶摇直上。
据统计,1927年,济南仅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就达6700多家,成为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的交通枢纽,也是华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1926年,胶济铁路以北被规划为北商埠,至20世纪30年代后期,北商埠逐渐成为以大型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成为北方纺织业和面粉业的中心。
1939年,日伪政权又规划将齐鲁大学以西、四里山以北、岔路街以东、经七路以南约1公顷土地为南郊新市区,又称南商埠。
还陆续将官扎营、南大槐树、营市街以及商埠区内原来保留的三里庄等地划入商埠。
到抗战结束后的1945年,济南商埠租地已近70公顷。
济南商埠区的街道规划是按照经纬来设计的,但与地球仪上的经纬正好相反,东西向的道路称为经路,南北向道路称为纬路,据说这起源于传统纺织业中所讲的经纬线。
因东西向的马路长而且宽,所以经一、经二路等便被老百姓称为一大马路、二大马路。
经路与纬路将商埠区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棋盘状街区,沿街可安排商业店铺,街区里面则建设里弄或别墅。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转型实践——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对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如用地策略、功能策划、城市意向与空间构成等,提出更为精细化 的要求。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项目,情况更为复杂,往往面临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改善民生两 大矛盾性诉求同时存在的情况, 这要求城市设计根据价值判断做出科学合理的权衡。 近年来, 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因尊重产权个体、 经济可行、 可较多保留社区文脉而受到广泛关注 和认可, 这一模式对蓝图式的城市设计表达也提出新的要求, 即在城市空间的结构性与整体 性管控下制定相对具体的分期实施策略。 对于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类的城市设计项目, 上述要 求可分解为三个难点问题,需要着重解决: (1) 历史文化价值评估与特色空间重构 地块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积累了各式各样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资源, 需要 理清脉络分清主次, 结合操作可行性和当代城市生活需求, 对保留和更新的具体内容做出价 值判断,最终落实到物质空间,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 (2)指向实施、定性定量并重的商业策划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更新, 更意味着所承担的城市职能的更新和功
3
小结
在“新常态”背景下,针对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亟需丰富内涵并拓展外延。城
市设计长于物质空间的建构,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落实于物质空间而不局限于物质空间。 因 此,在传承历史文脉,尤其在对接市场和面向多元主体渐进式实施方面,城市设计还需不断 总结积累经验,并寻求与其他专业机构(如市场策划和管理咨询)的合作及相互支持。 参考文献
2000NºN¤mA•432529468ÿNÅ–Plè‰Ä€‹Õÿ
能业态的更新, 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场景的更新。 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产业植入和功能业态调 整, “拍脑袋”式的策划过程和“自上而下”规划角度的考量难以保障市场机制下的街区活 力。需引入科学的商业策划和商业量定量分析加强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3)实施策略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通常项目周期长, 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形势变化、 社区意识觉醒以及对 诸如“新天地”项目的反思,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模式得到较多认可, 历史地段更新类城市设计需要在历时较长的渐进式更新进程中发挥作用, 分期实施策略在城 市设计项目中的重要性增加,甚至成为评价该类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下文将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详细介绍针对上述三个要点的城 市设计实践。
济南市商埠区城市设计调研
居住区房屋布局过密导致采光不 足,通风较差
2.5.3 风貌遭破坏,文脉难延续 老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展示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5.4 交通拥堵,设备不足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Βιβλιοθήκη 交通拥堵,占道停车现象严重
垃圾处理不妥当,市民居住环境 恶劣
2.5.5 新旧建筑矛盾尖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建筑细部
在新四合院里,可以见到非常精美 的中式石鼓、西方铁艺,虽然都是古典 风格和灰色调,却打破了建筑的沉闷, 使每一座建筑都有了自己的性格。
四、方案设计初步构思
4.1 规划立意·建筑风格 青砖红瓦,商埠记忆
基地位于历史老商埠区,有其传承的建筑风 格。因此在造型 选材处理上,外立面的材质以青 砖或石材为主。可以将原风格的意念变形,运用 灯光以虚实相间的方式呈 现,从而使整个街区更 好的契入融合。 现代时尚元素与充满浑厚复古气 息的城 墙、建筑结合,造成当代新艺术视觉的 冲
1.2 商埠区发展的历史演进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开埠之初:东起十五殿(今纬一路北端原津浦铁路宾馆) ,西至南大槐树(今纬十二路以东) ,南 沿长清大街(今经七路) ,北至胶济铁路,面积约2平方千米 。
1945 年以后: 商埠租地面积已经增至6. 1平方千米 (9140 余亩) 。 1948 年以后:商埠区逐渐衰落,商埠区逐渐成为以市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主的城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埠区一度又呈现出繁荣趋向。但随着整个城市布局结构的发展变
在建筑形式上, 屋顶处理上以一种 精确的“度”分配 了平坡屋顶各自所 占的量,使人觉得 这是现代建筑,又 有传统四合院的坡 屋顶味。
在建筑用色上,则是基本沿袭了传统,灰瓦粉墙,不时以稳重的暗红提示人们这是 一组谦逊但很有活力的建筑群。同时它和顶层的阳光屋告诉人们这是现代的产物。同样的 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使居民环 境注入新生活的气息,包含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和多彩的文化内涵。
城市设计调研古建资料整理
1.隆祥布店西记(登记保护单位)经二路260号:隆祥布店西记,原为济南市土产杂品公司纬四路经营部,今为济南炊事机械电器公司,建筑年代在1935年以后,北面三层,面阔五间,里面为天井。
在过去有“金银之地”之称的济南商埠去占有一席之地,隆祥布店在1935年建成了院西大街的隆祥布店之后,又在商埠区经二路路南与瑞蚨祥斜向往西100米对应的地段建造了隆祥布店西记,布局与城里的隆祥布店一样,也是前店后院,建筑座南面北二进,北沿经二路为营业厅,南为一个两层的三合楼,院内有两部楼梯。
院的西面底层设门洞与西临的街巷相通,是货物的路口,营业厅两层,临街局部三层,正中为通商的共享中厅,环以柱廊,日光自顶部射入,光线充足。
周围皆为营业面积,铺以进口花缸砖,东侧设一双折楼梯可到二层精品屋,木楼板;三层为办公用房,临经二路的前门脸(北立面)为五开间,中间的三开间向南凹进去约3米,通长的仿欧式薄壁柱,直抵檐下,尤其是连接东西两端的木制挂洛,雕工精细,京味十足,东西各一开间,造型简洁,以栏杆式的女儿墙作为檐口,形成了临街门脸简与繁、实与虚的对比,隆祥布店西记保存完整,是济南市经二路上仅次于瑞蚨祥的商业建筑,也是记南京帮建筑的另一代表。
建国后,该建筑曾作为委托商行,20世纪80年代成为济南市土产杂品公司的营业部,今为济南炊事机械器材公司。
2. 经三路46号德式洋楼(登记保护单位)3. 经三路46号(路南):有一古建筑,传近代德国人所建,有两塔楼,为三层,中间为二层。
位于经三路46号德式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有别于其他的是古典建筑。
两边有相同的两座三层塔楼,中间有二层楼将其联起。
据调查,原来是德国人在20世纪初期建的一个小诊所,原有形式相同的两栋建筑并列在一起,今仅存一栋。
4. 原小广寒电影院(登记保护单位)经三路48号:原为小广寒电影院,现已改建。
该影院约建于1914年,规模很小,只容纳不到500人。
为当时济南最大的电影院。
建筑位于经三路与纬二路交叉处的西南方,坐北朝南。
济南商埠区调研报告
LOGO
习俗变化
LOGO
服饰变化
LOGO
通讯变化
LOGO
三、商埠区的现状
同所有城市中心的发展轨迹一样,随着社会、经济、 文化、科技、体制等的发展,城市经济中心区不断地变 更。在城市结构的复合、性质的演替、功能的更新转变、 居民生活需求的转变、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商埠地 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走入了困境。
LOGO
商业商标
LOGO
工业发展
面粉场的制粉楼
鲁丰纱厂
山东机械局
济南电灯公司
LOGO
经济发展
股票
济南恒丰 泰银号汇票
LOGO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济南机车工人和“新中国号”机车
马达车床和龙门刨床
LOGO
2、市政交通
济南商埠区的街道规划是按照经纬来设计的,但与 地球仪上的经纬正好相反,东西向的道路称为经路,南北 向道路称为纬路,据说这起源于传统纺织业中所讲的经纬 线。因东西向的马路长而且宽,所以经一、经二路等便被 老百姓称为一大马路、二大马路。经路与纬路将商埠区切 割成大小不等的棋盘状街区,沿街可安排商业店铺,街区 里面则建设里弄或别墅。这种布局是西方近代商业城市常 用的一种规划手法,便于功能分区。
LOGO
被拆除的老建筑
LOGO
繁华商业的退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 楼林立的济南有着更多新 的产品和街区,旧事的建 筑由于没有保护,失去了 他的光辉和魅力,人群的 减少,对老商铺产生了很 大的冲击,繁华的商业开 始出现退化的迹象。
LOGO
交通拥挤,设施不全
LOGO
四、采取的解决措施
昔日济南的商埠区,是城市中一处浸透着浓郁的地 域文化色彩和外来文化风情的特殊地区,其发展历史记 载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就像北京的 天桥、上海的城隍庙那样,它在济南人的心目中留有不 能磨灭的印象,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城市现代化 的过程中,如何让商埠区重新焕发生机,再度繁荣,使其 所蕴藏的经济和文化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保持它 当年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为济南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 步做出新的贡献,这无论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 从弘扬文化特色的角度,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济南商埠区的产业和商业对当地也有着相对消极的影响,原先适应于商埠区的产业和商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而言十分的落后,例如:内路网密度过大,交叉口过多,干道过窄,加之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改变,交通设施的缺少和引导组织的不合理,致使该地区人车混行、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现有商业设施不足,不仅特色性、专业性、时代感、集聚性、多样化的街区不足,而且其适应大众化、日常性的经营内容、规模及附属设施也严重匮乏。
该地区的水、电、暖、气等市政基础设施也存在着供应不足的问题。
心功能。
改造核心区域为经四路至经五路、纬二路至纬三路的围合区域,占地约100亩。
以小纬二路为分界线,大观园分为东街坊和西街坊两个部分改造。
东街坊为大观园的主题功能区。
南部以大观园商场为主体,经营大型综合商场和酒店;北部经营餐饮和“老字号”;中部围合形成小广场,可进行民俗演艺、商业宣传、商品展示等活动。
东街坊内,对大观园商厦、电影院等进行仿古改造。
西街坊为商住混合功能区。
不仅要改造同福商城,而且还要拆除经四路和小纬二路交叉口处省行管局、省邮政局住宅等,拆除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
其中,同福商城的建筑立面将改造为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经过改造,大观园将逐步形成南高北低、以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主体的特色风貌街区;小纬二路逐步形成具有传统商埠风貌、以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特色的步行商业街。
蜕变后的大观园以新变化、新形象赢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目前,大观园又把恢复共和厅书场、武术摔跤场等传统项目提上了日程。
南区的两座营业楼和街道也将进行仿古式装修,使之与北区的建筑风格相吻合。
还将通过实施“西进南拓”,营造一个大商业圈。
东方现代艺术馆改造项目原址为济南市工人文化宫,建于50年代中期,曾是本市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大屋顶中式风格建筑。
未来济南CBD什么样?
未来济南CBD什么样?作者:董忱来源:《齐鲁周刊》2019年第16期CBD(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缩影和名片。
2015年,济南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区域聚焦战略,打造济南中央商务区。
为高标准打造CBD,济南市规划局委托国际知名设计机构美国SOM公司开展CBD城市设计。
方案充分融合济南自然山水格局与独特历史文化,提出了“绸带公园,引山入心”“五大塔群,泉城地标”等先进设计理念。
其中五座塔楼位于CBD核心区域,呈月牙状环抱中央绸带公园,分别象征济南“山、泉、湖、河、城”的独特自然资源,利用建筑形态充分展现泉城风貌特色和文化内涵,塑造泉城新地标。
CBD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如何展现泉城特色?为什么要打造“五小尺度”的街区……CBD首席设计师菲利普·恩奎斯特:灵感来自古画《鹊华秋色图》济南中央商务区首席设计师——来自全球顶级设计机构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城市设计规划负责人菲利普·恩奎斯特。
菲利普·恩奎斯特20多年來一直在中国参与城市规划设计,主导过北京CBD东扩规划、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等方案,2015年济南CBD建设之初被受聘为首席设计师,并在CBD规划设计上提出了凝聚济南五大自然特征的“山泉湖河城”融合方案,打造地标式的城市新中心。
“济南CBD的设计过程持续了一年半时间,与济南市规划局等多个部门一起协作。
” 菲利普·恩奎斯特说,CBD设计灵感大多来自700多年前的那幅古画《鹊华秋色图》。
在这幅山水画中,高耸的山丘是华不注山。
菲利普·恩奎斯特说,为此他曾爬上了华山,还去了济南很多著名景点,体会了泉城的韵味。
后来,他看到一张济南老城图发现,老城区、商埠区还有CBD区域,都在一个维度上,从东到西体现了济南不同时代的变迁。
“与其他城市不同,济南城内有山、泉、湖、河,并且轴线、城门不是那么对称,这也是济南的特色。
”菲利普·恩奎斯特面对媒体时说,城内有大明湖,护城河环绕,北边有黄河、小清河,城南城东还有多个小山以及泰山余脉,自然景色非常优美,“这一点在700多年前的元代山水画《鹊华秋色图》体现得非常好,我的灵感就来自于这幅古画。
济南西部新城规划(经典完整版)
概念主题关键词
1. 纵横阡陌,融通天下 2. 拥自然灵秀,享城市美好 3. 孔孟之乡, 山水泉城 4. 多层次立体连通 5. 城市绿洲(立体绿化城市)
5. Gate to Jinan / “齐鲁之门” 6. 未来城 / 次世代城市 7. Living Town 全生活城 8. 创意产业总部基地 9. 新城市产业经济
住宅 99.8M/31F
78M
住宅 99.8M/31F
76M
住宅 99.8M/31F
商业 69M 2F
住宅 71.0M/22F
住宅用地日照分析示意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中央花园透视图
复式公寓&SOHO透视图
中央绿带商业出入口示意图
济南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东 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济南别名泉城、 济;面积8,227平方千米;人口660万;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市鸟是白鹭,吉祥动物是金牛。具有4000多年的 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 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 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 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近期建设重点工程: 场站一体化
位置: 东到站东路、西邻站西路,南至横支10号线,北至济西东路。 规模: 占地约60公顷,建筑总规模约50万平方米。 内容: 以高铁、地铁、长途、城市交通为核心的综合大型交通集散中心,兼顾酒 店、商业、办公、车库、人防等市政配套设施。
新旧城区空间营造策略对比探析——以济南城区为例
全球化及城镇化为我国当代城市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促使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但由于我国城市化时间短、强度高、投入大的特点,城市面貌呈现千城一面的局面。
新城普遍拥有更宽的街道、更高的建筑,但在同样1 km 的范围内,在新城行走给行人带来的感受更枯燥,距离感更长;而反观老城区,在保留原有肌理的情况下,同样距离范围内,在老城行走的城市感知更丰富,行走过程更具趣味。
新旧城建设由于其建设时间及建设背景的差异,在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和建造技术上均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如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发展转型,将建设重点从流于形式转为延续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品质,成为新常态下的重要议题[1]。
本文以济南老城中的商埠区和东部新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城市肌理现状及建筑、道路等空间要素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新旧城区在营造策略上的异同,并结合现状提出空间营造思路。
1 研究背景1.1 新旧城建设背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原有建成区的功能和形式逐渐趋于单一和落后,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更为固化。
因而老旧片区的激活和更新,以及新城的衔接与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两大主要任务。
旧城更新依托现代技术,可有效提升现存建筑修缮精度,实现旧城功能更新和城市文脉延续;新城建设可实现旧城过剩功能的承接,提升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效果,有利于形成城市建设新增长极[2]。
从时间上来看,新城建设的年代要远远晚于旧城;就空间上来看,由于新城缺少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肌理单一;新城由于建设年代较晚,相对于旧城其历史文化价值较低;新城的城市空间每个地块都相对较大,而旧城是由小尺度的建筑、交织的街道网络、摘要 城市肌理作为反映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和空间特质的重要代表,在城镇化的快速建造模式下,城市空间迅速扩张,城市肌理遭到破坏,新城新区的城市面貌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与旧城特色割裂,原有的地域特色也被逐渐稀释。
城市建设史——济南城市的变迁
二.济南古城的变迁
济南作为一座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其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变迁痕 迹已经淡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通过一些考古及文献的记载,我们仍 然可以对济南的发展作一个大致的概括。
济南古城经历了历下古城、秦汉历城县城、 魏晋南北朝的“双子城”、齐州州城(母子 城)和济南府城的演变过程。在漫长的历史 演变过程中,济南古城虽几经兴废,却从 未消失过,而是以老城区为核心向四周逐 渐地辐射扩展。
古城墙老照片
1950年2月28日,济南市政府下令拆除老城墙,建起了环 城路。据记载,当时只保留了城东南隅一段(原东南角 楼——九女楼地址),后在其上建解放阁,也就是说如今 解放阁的地基是原来的济南府城墙。
2007年市考古研究所曾在趵突泉北路对发现 的一段残存古城墙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 掘完毕后,此地盖起了高楼。这一角城墙高 约三米,古砖斑驳,守望岁月沧桑。
2、司里街与所里街片区
司所二街位于黑虎泉泉群的南侧,明清时期曾是“整洁 静谧的住宅区”,街的两侧座落着风格各异的四合院,一 般都是二进院落,也有几户三进院或东西跨院的.司里街 长520米,宽5米,是官绅聚居之地.司里街地处南门外, 交通方便,北面又濒临黑虎泉,涛声震响,南护城河水清 见底,水草摇曳,岸边垂柳依依,风景宜人.所以历代官 员争相在此建造府第,终日应酬往来,热闹非凡,固有 “司里街看上任的”之说。所里街长580米,宽5米,在此 居住的多为殷实商贾之家。过去,济南的一些达官贵人死 后,因南围子墙岱安门外是千佛山风景区,不宜选作茔地, 多选在距城较近、地势平坦的马家庄、窑头庄一带,所里 街是南通围子墙永固门的大道,且又平坦、笔直,因此, 居住城关的官绅人家发丧时,必走岳庙后街,所里街,棋 幡楼轿,鼓乐喧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热闹,形 成了与司里街相对应的“所里街看出殡的”的一道风景。
文件05-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城市地域划分及编码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城市地域划分及编码(试用稿)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5月1.总则1.1地域划分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布局结构,确定“分区-片区-街坊-地块”四级地域划分体系。
其中,片区是编制控制性规划的基本单位。
编制控制性规划时,也可根据需要合并若干个片区一同编制。
1.2地域边界及调整地域边界划分应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结构、用地性质、地理特征以及行政界线确定。
各级地域边界可以根据规划编制时的实际作调整。
边界调整时,相邻地域边界应作相应调整,以确保无缝衔接。
1.3地域划分的原则1.3.1“分区-片区”两级由市规划局划分、确定编码;“街坊-地块”两级由规划设计单位划定、确定编码。
1.3.2在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可根据城市规划结构先行确定规划编制片区;在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用地、外围市镇的规划编制片区可以视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另行确定。
1.3.3各编制片区除以编码表达外,还应以片区内最主要地理名称命名本编制片区,一般以编码后加括号形式标明。
2.分区2.1分区划分原则分区划分主要以地理特征和区行政边界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分区的边界由主城内的片区、新区和新城区边界以及其他条件确定。
生态用地及外围市镇的分区划分应结合所在区县的行政边界和城镇片区特征确定。
2.2分区划分按照上述原则,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结构,市区划分为7个规划编制分区。
即:大沙河分区、腊山河分区、旧城分区、大辛河分区、巨野河分区、黄河分区、南山分区。
3.片区3.1片区划分原则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内,由规划结构确定规划编制片区,一般面积在4-20km2之间。
在生态廊道及外围市镇地区,一般每一乡镇划分为一个规划编制片区。
本次可不明确。
3.2片区划分依据上述原则,本次共划定了53个规划编制片区。
已确定的规划编制单元详见附表和附图。
3.2.1大沙河分区大沙河分区划分为4个片区。
济南商埠区改造案例分析
济南商埠区改造案例分析———————中山公园东改造济南商埠区进行了“三经六纬、一园十二坊”的改造。
三经六纬是指经二路、经三路、经四路,纬三路、四路、五路,小纬六路,纬七路、八路; 一园就是中山公园,十二坊是三经六纬围合而成的十二个小街坊。
一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分析该地块位于济南市商埠区中山公园东侧,东至纬三路、西至纬四路、北至经三路、南至经四路,用地达30亩。
2 基地原来概况分析地块内原建筑以居民住宅为主,除张采丞宅和纬三路59号建筑外,其余建筑较为破败、房屋质量较差,由于居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建筑之间的风貌也极不协调,居住环境较差。
严重的脏,乱,差。
3.改造原因1.商埠区原有的经济活力逐渐衰退、景观环境不断变差,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传统街巷逐渐被“私搭乱建”所蚕食,很多老建筑遭到严重的破坏,老商埠传统格局、街巷和建筑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破败不堪的老建筑老建筑旁在建的高楼4 改造成果分析中山公园东片区将秉承清末民初西式建筑风格,在坚持德式和巴洛克风格的同时,突出民国时期西洋建筑特色,体现老商埠的文化精髓。
扩大城市绿化景观范围,呈现都市文化休闲、创意产业、休闲购物、城市绿地休憩等四大亮点(1) 拆除—重建大部分的居民住房被拆除重建,但是新建建筑仍保留老商埠经典的传统格局,以及街巷肌理,并严格控制新建建筑高度、建筑形式及建筑风貌,传承商埠建筑风格特色,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达到新老建筑的紧密对话。
旧居民区格局建成后的建筑格局文化与空间1 百年商埠区----历史古城区古城区位于商埠区的东部,改造商埠区势必考虑古城区带来的历史文化影响建立起建筑在文化与历史传承与发展上的理念2 改造区--------周边文化环境改造建筑周围存在多个文化点,像群众艺术博物馆,并主要沿纬三路连成一条文化线,并最终形成一个文化网,将改造建筑穿插其中,这一文化背景也促使其成为一个都市文化休闲与文化交流的场所另一方面这一建筑特点,也迎合了周边的这种新老建筑同时存在的建筑环境。
济南城市设计规划格局分析 古代到现代
综上所述,近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化轨迹可归 纳为: • 自清代以来,城市要素开始从府城中“溢 出”,至 19 世纪下半叶关厢地区基本形成, 城市形态呈“蔓延式”扩展; • 1875 年山东机器局设立,城市形态扩展上 出现了一块“飞地”; • 清末新政时期,济南沿胶济铁路在西关自 开商埠,城市形态出现“跳跃式”发展; • 民国时期,一方面商埠区快速成长,“跳 跃式”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另一方面商埠 区和古城区沿胶济铁路开始相向发展,城 市逐步连片生长成带状; • 日伪统治至解放前,在日本制定的南郊新 市区和东西部工业区规划的引导下,城市 形态进一步向南(四里山)、向北(胶济铁路 以北)继续扩展。 • 所以,近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扩展最大特点 是:跳跃式发展。
其次,民国以来,济南工业“勃 兴之程度,实出常人意料之外”, 1912~1927 年间,济南历年创设 资本额在 5 千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有 66 家,资本总额约为 1643 万 元。 民国中期,在成通棉纺厂(今国棉 四厂)、仁丰棉纺厂(今国棉三厂)、 利民机器染厂(今济南毛巾总厂) 等工业的促动下,胶济铁路以北 成丰桥地区开始迅速发展,城市 形态向北逐步扩展。 另外,商埠开办后,胶济铁路以 北在通往洛口(位于黄河口,为济 南水运出入口)的道路两旁自然形 成了许多小型工商业店铺,城市 初显了一种交通指向型的发展势 头。
近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功能特征
清末新政改革自开商埠后,济南一跃而成为山东省内陆第一大商埠中心,这种功能的变化引起了商贸 用地的迅速扩展及其他用地的相应增长。民国前中期,随着商业的繁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功 能转向以商贸和工业并重发展为主,表现在空间形态扩展上是商埠展界,工业用地逐步增加,城市内 部结构演变为古城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埠区商贸交通中心并置的“双核心”格局。日伪统治至解放前, 济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城市功能主要为日本的“以战养战”的殖民服务,导致城市形态上的变化是: 南郊日本人聚居生活区及胶济铁路以北的北郊工业区的建设。
济南老商埠区规划策划报告(上)-(NXPowerLite)
荣誉称号:
1、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全国十大著名步行街 3、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5、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
推广语:“拜武侯,品三国,泡锦里“
14
案例借鉴
建筑风格:新建如旧,仿古步行街,典型明清川西古镇, 以青黑、灰白、木黄为基调
➢再造传统街巷格局 ➢在街、广场、庭院等 面状元素中点缀牌坊、 诸葛井、碑碣等点状 景观要素,使得整个 商业空间丰富而有变 化。
➢ 项目区位:项目 位于济南市市中区西 北部,北临天桥区, 西接槐荫区,处于济 南的核心位置。
➢ 项目规模:总占 地约1.2平方公里
➢ 地块四至:项目 北面为经一路,南面 为经五路,东面为纬 二路,西面为纬六路。
4
核心问题
通过不期望结果R1、期望结果R2模型实现核心问题构建
R1
R2
?
项目难度大、牵涉利益 群体多 拆迁安置难度较大 资金能否及时到位
➢在一期成功的基础上,从 结义楼背后延伸至园林区; ➢其建筑将延续川西民居风 格,融入水文化,完善服务 功能。 ➢开设双门进出,让游客游 览锦里不再走回头路。
三个主题院落:精典三国商务休闲区,闲适三国时尚展演区,三国 遗风民俗体验区 ;四排汉式小楼;“几“字形街道 ,60多个商铺, 建筑面积近9千平米。
城市竞 争力
11
文化资本运营视角下的案例借鉴
文化资本运营视角 案例借鉴
12
案例借鉴
案例选取标准及分析思路
案例选取标准: 1、城市地位与济南相似; 2、新近的文化资本运营项目,新案例往往会充分集合之前项目的经验; 3、文化资本运营项目不同模式的典型代表。
选取的案例: 1、成都锦里; 2、成都宽窄巷 3、长沙太平街 4、青岛劈柴院
城市设计推荐书目
1.《城市设计》王建国着.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着.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城市空间设计》夏祖华,黄伟康着.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 4.《城市意象》 [美]凯文林奇着.方益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城市设计》 [英]培根等着. 黄富厢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9 6.《市镇设计》 [英]F吉伯德着. 程里尧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7.《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着. 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外部空间设计》 [日]卢原信义着. 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1983
9.《城市建设艺术》[奥地利]卡米诺·西特. 仲德昆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1990
10.《城市并非树形》[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严晓婴译
(全文连载于1985年建筑师杂志)
11.《总体设计》 [美] 凯文林奇着. 黄富厢等译.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1999 12.《拼贴城市》 [美]柯林罗着. 童明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1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简·雅各布着.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4.《寻找失落空间》[美] 罗杰特兰西克着. 朱子瑜等译.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2008
印制份数
院长(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地形图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A(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学期:四年级下学期
班级:建筑11级指导教师:任震、张克强、陈兴涛、王月涛、周忠凯、高晓明
※评分表只贴首页,作业名签需每张作业都有。
地方史与建筑学的文脉策略——济南滨河商务中心设计理念简析
栏目主持:汪红蕾
地方史与建筑学的文脉策略
—济南滨河商务中心设计理念简析
文 / 饶承东 贾 霁 饶洪涛
当前很多建筑创作实践都致力于截取、 索引某些文化遗产片段的“形”或“意”作 为文脉关联的佐证,却忽视了建筑文脉的真 正 根 源 在 于 地 区 历 史 的 连 续 发 展 轨 迹 之 中。 汇“时间—空间—人间”三个维度于一体的 地方史,为理解作为“人类事件”有形标记 的建筑及其文脉提供了可靠的知识框架。地 方史角度对建筑文脉的考察,更注重其与自 然 地 理、 社 会 人 文 等 特 定 历 史 条 件 的 关 系, 更注重建筑与历史事件及其潜在影响的联系 以及事件背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隐性文 化形态与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地方史为建 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而建筑也将 从地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中获得充实的文 化意义与自身的表达方式。以预置于地方史 内部的视角,建筑将自身即视为地区历史的 一部分,从而成为激发地方想象力、主动寻 求由历史走向未来的探索者。
但随着其后流域人口和用水量的激增,小清河水源 日益不足,航运日趋艰难。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工业 与生活废水的大量排入,造成小清河严重的环境污染与 生态恶化,终于 1996 年断航。
近年,随着济南市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展开,全市覆 盖的“清网行动”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解 决了污水溢流小清河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小清河水质。黄 台板桥码头被改造为游船码头,小清河水色渐清,疏通复航。
2021 年第 5 期
Special Reports 特别报道
正是其推动城市与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小清 河的历史命运也因航运能力的变化一度由盛及衰。今天 在地区政府为民造福工程的推动下,“复航”成为了小清 河再次复兴的转折点,同时也标志着城市未来宏图发展、 扬帆远航的历史起点。这就是滨河商务中心的设计所需 回应的历史文脉。
双城核心背景下济南商埠区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
68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双城核心背景下济南商埠区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聂 成 赵子淇 段 玉 阎 阳通讯作者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张家口075000)作者简介:聂成(1998 ),男,汉族,山东德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历史与理论㊂赵子淇(1997 ),男,辽宁台安人,汉,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㊂段玉(1999 ),女,河南省三门峡市,汉,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㊂通讯作者:阎阳(1978 ),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遗产保护㊂[摘 要] 济南市作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城市,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城内不同区域的风貌与特色㊂商埠区作为独立于老城区之外的传统风貌区,是济南历史文化区双城核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属性㊂本文从近代城市文脉角度入手,剖析商埠区对济南城市格局产生的影响,进而探究在新的城市发展下如何处理商埠区与老城区的联系,从而得到更好的区域发展,有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程㊂[关键词] 历史文化区;文化传承;区域发展;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G 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63(2023)21-068-03引言在中国近代城市研究中,自开商埠区逐渐成为开放城市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成为近代整体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区域㊂由于其特殊的区域文化属性,对于自开商埠区的研究不应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进行研究,而应当在城市整体发展脉络中将商埠区与原有城市部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挖掘商埠区设立对于城市文脉及城市格局变迁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对其研究体现近代城市独特文化特色和城市文脉,更好的唤醒集体记忆,引发人们对于近代城市变迁的记忆共鸣,更好的塑造场所精神㊂1 自开商埠区特色及研究价值自开商埠区作为通商口岸的一种,在经济功能上与条约口岸相似,而自开商埠与条约口岸的实质性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开放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㊂自开商埠的经济价值可能难与条约口岸相比,但其独特的 自开性 体现出近代国人的危机意识和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更能揭示中国的近代性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将学术目光投入这一区域㊂在近代开埠城市研究方面,陈伯超教授从城市空间角度提出 板块论 发展的观点,认为开埠区域与原城区之间发展时间重叠,而且因为每一个城市区域内部自成一相对完整体系发展而使得各城区空间和建筑特征异常明显㊂ 板块论 观点从发展结果方面对商埠区与原有城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而在开埠初期和发展过程上来说,自开商埠区的出现影响了整体城市发展脉络,其区域规划和建筑特征均对原有城区产生了影响,塑造出多元的城市文化㊂研究近代自开商埠区的建筑遗产及城市格局变迁,从而更清晰的了解近代国外文化对于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的影响,对于当前研究自开商埠区区域发展和如何将外来建筑本土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㊂2 济南商埠区历史沿革2.1 自开商埠之前的济南城市格局济南,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黄河下游的南岸,泰山山脉之北㊂气候温和,湖山明秀,河流清澈,名泉涌腾㊂济南是黄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从春秋时的泺水到秦汉时期的历城县,再到宋朝的济南府,最后在明初成为山东行省的政治中心㊂济南城前身的历下城邑主要是军事争霸的产物,这一主要目的和功能又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和结构㊂城市规划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礼制思想,并有所发展㊂城市布局采用了较为规则的城墙布局,城中设中轴线,主要是以巡抚署作为整个城市的核心,布政司(今省府)在西,按察司(今济南一中)在东㊂居民区设置在城的东南方面,城中的小商业区则靠近居民区形成㊂济南旧城除南北轴线不明朗外,其余和中国一般典型的封建府城布局没有什么区别㊂但济南旧城在建设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69过程中还体现出了与泉水的共生关系㊂古城区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扩张,形成内城和外城,是整个济南城的绝对中心,开埠前济南城市也更多的体现其政治属性㊂城市商业主要集中在城内和西关一带,大多是以日常消费为主的行业,经营国药㊁杂货㊁绸布㊁线帽㊁钱庄的行业尤为繁盛㊂2.2 商埠区的开埠在济南自开商埠之前,由于城市的发展和洋务运动的开展,济南市的城市建设范围,已突破旧城圩的界线,西面扩展至杆石桥西,北面则扩至四公里之外㊂除此以外,从济南通外地的大陆两侧,也自由发展了许多的建筑㊂自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山东后,山东门户洞开,特别是1904年被德意志帝国攫取了修筑权的胶济铁路通车后,形势更为突出㊂在当时清政府惧外媚外心理日趋严重㊁朝野上下闻洋人之风而披靡的情况下,清廷接受山东巡抚周馥和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建议,在济南㊁周村㊁潍县自开商埠,以便华洋通商贸易,借堵洋人之口㊂开设的商埠区设置在西关外,胶济铁路南侧,最初的开埠范围是东纬一路附近向西至纬十路,南部边界至现在的经七路,北至胶济铁路㊂商埠区域内设华洋贸易处㊁华商贸易处㊁堆货处㊁西人住家处㊁领事驻扎处以及花园㊁菜市㊁营房等㊂2.3历史文化区双核心的形成商埠区开设之后,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外商民租地者日众㊂随着1912年津浦黄河大桥建成,商埠区成为了津浦线与胶济线两条铁路的交汇点,经济功能日益突出㊂商埠区也从最初旧城圩外的新区规划逐渐向外扩展,迅速确立起济南城市商业中心的地位,成长为老城区之外的另一城市核心㊂商埠区的繁荣,也使济南成为了近代中国重要的城市经济中心,与旧城原有的政治㊁文化㊁军事中心一起分担城市职能㊂众多外来商家和外国洋行涌入济南,民族商业也逐步兴起㊂因此济南城市商业空间又经历了从老城区到西关到商埠区的迁移,彻底改变了之前传统商业衣服官署区与居民区的传统布局形式,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功能空间出现㊂开埠后的济南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城市中心的老城区以政治文化职能为主,西侧新兴的商埠区承担城市的商业职能,城市双核心并置,两个核心通过经二路及经四路相连接㊂城市形成过程中的老城与商埠,一中一洋,有着鲜明环境差别的城市形态特色㊂3 商埠区的区域特色商埠区的区域规划借鉴了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经验㊂20世纪20年代,大批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部门任职,设计的城市新区均带有欧美的痕迹,甚至大量运用了当时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最新的城市规划方法㊂这些反映特定历史潮流的新城区规划对济南商埠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打破了济南城原有的规划思想,体现出近代城市新的形态和风貌㊂图1 济南历史城区双核心示意图在道路网的规划方面,区域内纵横道路的分布较为均匀㊂东西向的叫做经路,南北向的叫做纬路㊂形成了比较规则的 棋盘式 道路网㊂这种路网结构,避免了道路的斜交锐角和交叉点过多的现象,便于建筑的布置和保证较好的朝向;同时,由于地势比较平坦,从而也使路面得到了适宜的排水坡度㊂路网规划在对旧城区和对外交通联系路线的衔接方面,也给予了适当地考虑和照顾,规划了经二路和经四路用以连接新城与老城㊂在街巷规划和建筑建设方面,经纬路间穿插了许多小纬路,道路互相垂直围合形成小的街坊,大小约为3~4公顷左右,这种尺寸非常适宜近代建筑尺度,规整的地块也还可以很好布置临街铺面,更好的营造商业氛围㊂而规划思想与使用者的西化也促进了建筑风格的现代化,建筑样式从早期的德式风格办公楼㊁德式别墅住宅到之后的现代主义风格公共建筑,各种类型㊁各种功能的建筑逐渐在商埠区出现,形成了诸多建筑风格云集的融合中西特色的街区风采㊂4 商埠区区域传承及发展4.1 区域发展现状商埠区作为济南特有的商埠文化复合体,是除主打70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泉水和老街巷的古城区之外,最能体现老济南独特城市文化的地方㊂但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商埠区经历了从繁盛到衰落的历史进程㊂如今随着济南城市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及新区的建立,商埠区近20年新建的建筑在地块中破坏了原本整体的传统街区风貌,建筑遗产周围环境遭到破坏,大量住宅㊁酒店及办公建筑的新建将许多建筑遗产 隐藏 起来,增加了对建筑遗产保护的难度㊂而各个建筑遗产分布趋于零散化,不同风格的建筑遗产更难被联系到一起㊂由于经济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需要,商埠区内众多未做评估的历史建筑在旧城改造和开发建设中被拆除㊂图2 济南商埠区域路网图4.2 双城核心下的文脉传承与发展2022年底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济南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明确了济南市在空间格局优化㊁历史文化保护㊁民生提升改善㊁产业转型升级㊁绿色低碳发展等五大方面的更新目标㊂其中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提到加强对商埠区传统风貌区的历史文化保护,恢复老城肌理格局及传统风貌㊂对于商埠区的保护与发展应当在城市整体格局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与老城区的保护措施相区分,通过对区域保护与更新体现近代城市的独有特色,将商埠区打造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的近代城市核心区㊂4.2.1 区域风貌保护对于商埠区的修复和保护应该以整体性为前提,对整个区域内的建筑及空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㊂维持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的网格状街巷肌理和整体空间格局,对街巷的风貌保护应包含对其名称㊁走向㊁尺度和两侧近现代中外建筑的景观保护㊂建筑单体保护方面,对区域内的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等建筑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及分级,明确不同价值建筑的保护及利用方法,同时控制沿街新建建筑高度,保护区域内的建筑形态相对统一㊂在对街巷和建筑单体及周围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公共空间的文脉体现,体现区域文化特征,重建空间秩序,研究区域历史文脉㊂4.2.2 区域发展规划在区域发展方面,加强区域文化引领,提升区域内的环境品质,灵活多元化的对区域内的可利用空间进行更新㊂依托区域内的历史资源打造重点展示区域㊁特色风貌街道㊁特色文化节点,最大程度的展示传统风貌区的近代城市风貌㊂同时,增强商埠区与古城区的联系,强化打造经二路㊁经四路等 文脉道路 ,塑造新的城市轴线,打造城市文化走廊,体现古城传统文化与商埠文化特色,体现城市多元文化㊂小结商埠区的设立使得济南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传统老城区和近代特殊风貌区的双核心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改变了济南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㊂对于商埠区的保护与发展,应立足于其 历史核心 的独特位置,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大构思,结合城市整体的大环境,对商埠区的传统特色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保护济南近现代以来的完整文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环境优雅㊁文化浓郁㊁氛围浓厚的传统风貌区㊂参考文献[1] 张欣.济南商埠区建筑规划设计特征及其现世影响[J ].建材与装饰,2022,18(16):57-59.D O I:10.3969/j.i s s n .1673-0038.2022.16.019.[2] 赵伯伦,侯菁蕙,冯顺.开埠影响下的济南近代建筑历史㊁现状与价值[J ].中外建筑,2021(1):204-208.[3] 张恩宇.浅析近代济南开埠后城市空间格局之演变[J ].设计艺术,2014(2):16-20.[4] 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6):88-95.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0-5315.2001.06.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鲁地域建筑与文化课程作业《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
姓名孙秀梅
学号2010051170
学院建筑城规学院
班级建筑103班
专业建筑学
指导教师高宜生
2014年5 月
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
一.项目背景
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清政府在济南自主开埠,在城西门外,胶济铁路以南规划建设商埠区。
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和兴衰起落,今天的这一片区形成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店铺集中区、良好商业氛围和宜人步行尺度的特色街区、具有代表性的商埠区历史格局,保护和自我更新成为发展的主题。
商埠片区道路沿东西南北正交布
置,城方格网状。
现有保护范围
东至顺河高架路,西至纬十二路,
南至经十路,北至胶济铁路,总
用地面积800余公顷。
1.地点
本次设计用地位于商埠区核
心片区内,研究范围东起纬二路,
西至纬五路,北起经三路,南至
经四路。
详细设计范围为位于中山公园以东。
总用地面积约3.15公顷,其中含城市道路
1.06公顷,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
2.09公顷;
2.现状
项目现状主要为棚户住宅用地,另有两栋4层住宅楼,但建筑质量较差,内部主要单位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市中区残疾人联合会等,沿四周道路为一二层的沿街商业。
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
现状用地向南300米范围内有经五路幼儿园,向北200米范围内有纬三路小学,东侧紧邻二十七中学。
经落实地块中有两
处区级文物保护单
位,属近代建筑,
一处是20年代初的
德国建筑,一处是
20年代的张荃生家
宅。
3.基地与周边关系
①基地东侧两地块
南邻大观园片区,
北临办公区和部分
新商业区,东侧存
有万达商业区,所
以基地东侧两块地块着重作为商业区设计。
②基地其他地块周边多为居住区,北侧相邻地块沿街为商住混合,南侧相邻地块沿街多为办公。
所以其他地块设计为以服务当地居民为主的生活性区域:中山公
园为生活性的公共空间,其他地块设计为居住区。
二.对整个区域的理解及设计理念
1.基地周边存有连续的传统建筑,且基地位于具有商埠区传统空间肌理的典型区域。
所以这次设计我们着重解决“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延续商埠区传统空间肌理和为其自我更新注入新的活力”。
2.设计理念:我们以“依脉相承”为中心理念,将脉分为“文脉”、“人脉”
以及“肌理脉络”。
我们以“保留”和“改造”为主,在对基地内部以及基地周边的建筑的年代、质量以及高度进行分析以后,确定我们对基地内部建筑的保留意向,如以下四个图:
我们延续原有的肌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周边传统肌理的分布区域,我们在设计中将传统肌理继续延续,如下图。
三.设计成果综述
1.地块功能的确定
根据基地周边
相邻地块建筑功能的
布局,确定了地块的主
要功能,如左图。
2.主要结构流线的
确定
我们在原有流线的基
础上进行改造设计,根
据相邻地块出入口的
位置选择性的保留了
原有的一些主要结构
流线,同时根据基地内
设计地块功能的需要
进行流线的修改和串
联,如左图(上图为原
有结构流线,下图为基
地设计结构流线)
3.商业区的设计
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以保留原有建筑为主,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梳理、加建、整合,形成流线清晰的商业区。
商业地块总平面图商业剖面图
原有保留建筑改造整合过程
商业立面图
商业透视图
住宅1平面图
4.住宅区的设计
基地内
部有三
个重点
保护建
筑,我们
以这三
个历史
建筑为
中心,作
为结构
的聚焦
点,形成该地块的主要结构流线。
住宅平面类型
传统四合院平面尺寸为20
米X15米,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
了两个院落形式,作为住宅区的
组成单元,并将它们进行组合
住宅1剖面住宅1透视
住宅1立面
南立面图北立面图住宅2平面图住宅2剖面
住宅2立面
北立面图
南立面图住宅以2层为主,一层为少数,点缀部分三层。
提取原有“里弄”的典型空间,并加入现代的组团公共绿地空间,将典型的四合院单元重组整合形成丰富且具有传统肌理的居住区片区。
5.中山公园设计
中山公园片区视线轴
中山公园为生活性的开放空间,
在设计时,将保证中山公园界面
连续性的同时,尽量将中山公园
的开放性加强。
我们在对重要保
留建筑做对位关系的前提下,设
定了多条视线走廊以及通过性
道路。
将中山公园内部景观延续
到中山公园以外,开放性增强。
中山公园片区平面图
中山公园西南角
地块和东侧地块
设计为居住区,
东侧区借由保留
的建筑形成有趣
的空间,如下图。
中山公园片区立面图
中山公园北侧珍
珠大酒店、图书
馆、书市以及东
侧的部分建筑,
如“中山公园片
区平面图”中白
北立面图色建筑。
中山公
园内侧建筑多数
为服务性功能建
筑,沿街为商住
建筑,西南侧地
块和东侧地块设
南立面图计为居住区片区,
以2层建筑为主,
少数1层建筑,中山公园透视图点缀少数3层建
筑。
中山公园东片区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