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分析报告--3

合集下载

抗震作业第三章

抗震作业第三章

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极限状态计算 思考题3.1 什么是地震动反应谱和抗震设计反应谱反应谱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是什么答:根据给定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和体系的阻尼比,计算出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S a ,与体系的自振周期T ,绘制成一条曲线-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不同的阻尼比可以绘制出不同曲线。

规范根据同一类场地在各级烈度地震作用下地面运动的 ,分别计算出的反应谱曲线,再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反应谱曲线作为设计依据;通常称之为抗震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影响因素:受地震动特性即峰值、频谱、持续时间的影响。

特点是随机性。

3.2 什么是地震影响系数其谱曲线的形状参数有何特点答:单自由度体系绝对加速度反应)(T Sa 与重力加速度g 之比。

3.3 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答:地震作用:地面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荷载,可理解为能反映地震影响的等效荷载,实际上,地震荷载是由于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属于间接作用,应称为“地震作用”,而不应称为“地震荷载”。

确定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 水平方向:E Ek G T F )(α= 竖直方向:E v Evk G F max ,α=3.4 抗震设计中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是什么其中可变组合值系数的物理含义如何答: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指地震作用下计算有关效应标准值时,永久性结构构配件、非结构构件和固定设备等自重标准值加上可变动荷载组合值。

变组合值系数的物理含义:是根据可变重力荷载与地震的遇合概率确定的。

3.5 多自由度集中质量体系地震下的运动方程如何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含义。

答:)(}]{[)}(]{[)}(]{[)}(]{[t x R M t x K t x C t x M g •••••-=++3.6 写出振型质量、振型参与质量、振型参与系数的表达式。

答:振型质量:{}[]{}j Tj j x M x M =振型参与质量:{}[]{}j Rpj x M R M =⎥⎥⎥⎥⎦⎤⎢⎢⎢⎢⎣⎡=n m m m m 0...0][21⎥⎥⎥⎥⎦⎤⎢⎢⎢⎢⎣⎡=nn n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212222111211⎥⎥⎥⎥⎦⎤⎢⎢⎢⎢⎣⎡=nn n n n n k k k k k k k k k k .....................][212222111211)(t x 0&&振型参与系数:jpj j M M V =3.7 简述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振型分解法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原理和步骤。

MidasCivil配套资料-抗震专题时程分析3

MidasCivil配套资料-抗震专题时程分析3
对于非规则的减隔震桥梁应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即边界非 线性时程分析!
midas Civil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是结构的一部分处于非线性时,适用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安装减隔震装 置的桥梁非线性特性的功能。减隔震装置防止结构构件在设计荷载下产生塑性变形,使结构处于弹性状态,非 线性主要发生在减隔震装置上。
midas Civil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
减隔震支座模拟-摩擦摆式减隔震橡胶支座
(3) 滑动前刚度取值
midas Civil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工况定义
所以,需要将恒载定义为一个非线性静力类型的时程荷 载工况,由地震时程工况接续该工况进行分析!
midas Civil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结果
midas Civil
边界非线性座,仅输入参数发生变化。对于程序采用同样方法处理。 2.高阻尼中给出了竖向压缩刚度,便于我们输入竖向刚度。
midas Civil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
减隔震支座模拟-摩擦摆式减隔震橡胶支座
midas Civil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
减隔震支座模拟-摩擦摆式减隔震橡胶支座
摩擦系 数 (μ)
用户输入(一般采用默认值 0.5) 用户输入
时程分析时自动计算
根据公式1 2自动计算
midas Civil
边界非线性时程分析
减隔震支座模拟-摩擦摆式减隔震橡胶支座
厂家规格表
一般厂家会提供各规格支座实验数值 (右图为《桥梁减震、隔振支座和装置》 p180页插图) 通过实验数据可确定快时及慢时摩擦系 数,以及速度变化参数r: μ一般在0.01-0.06之间,根据产品实验 曲线比较容易确定。本例取 0.04/0.03 r一般取20sec/m这个数量级,本例取22

地震灾害实验报告(3篇)

地震灾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提高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我们进行了本次地震灾害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震级、震中、震源等。

2. 掌握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 了解地震灾害的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等,提高应对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地震知识讲座2. 地震模拟实验3. 地震逃生技巧演练4. 地震次生灾害应对演练四、实验过程1. 地震知识讲座首先,我们邀请地震专家进行讲座,向参与者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震级、震中、震源等。

讲座过程中,专家还结合实际案例,让参与者了解地震灾害的危害。

2. 地震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环节,我们使用地震模拟仪模拟地震发生的过程。

参与者分组进行实验,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包括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等。

通过实验,参与者亲身体验地震灾害的威力,提高对地震灾害的认识。

3. 地震逃生技巧演练在地震逃生技巧演练环节,我们教授参与者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演练内容包括:如何判断地震发生、如何快速找到安全的避难所、如何自救互救等。

通过演练,参与者掌握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

4. 地震次生灾害应对演练在地震次生灾害应对演练环节,我们模拟地震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等灾害场景。

参与者分组进行演练,学习如何应对这些次生灾害。

演练内容包括:如何扑灭初期火灾、如何处理水灾、如何应对毒气泄漏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地震知识讲座,参与者对地震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地震灾害的认识。

2. 地震模拟实验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地震灾害的威力,增强了他们的自救互救意识。

3. 地震逃生技巧演练使参与者掌握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他们的逃生能力。

4. 地震次生灾害应对演练使参与者学会了如何应对地震发生后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提高了他们的应对能力。

建筑崩塌地震实验报告(3篇)

建筑崩塌地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模拟地震条件下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分析不同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基础条件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为地震灾区建筑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实验背景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建筑物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研究地震条件下建筑物的破坏机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钢筋:HRB400- 木板:厚度为20mm- 沙子:粒径为0.5-1.0mm2. 实验设备:- 地震模拟台- 力学测试系统- 激光测距仪- 摄像机- 水平仪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共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模型,分别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砖混结构。

每种结构类型分别设置不同材料性能和基础条件,共计16个实验模型。

2. 实验步骤:(1)制作实验模型:按照设计要求,制作四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模型,确保各模型尺寸、材料性能和基础条件一致。

(2)安装地震模拟台:将实验模型放置于地震模拟台上,确保模型稳定。

(3)设置地震波: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不同地震波参数,如震级、持续时间、频谱等。

(4)进行地震模拟实验:启动地震模拟台,模拟地震条件下建筑物的破坏情况。

(5)记录实验数据:使用力学测试系统、激光测距仪和摄像机等设备,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加速度、位移、裂缝宽度等。

(6)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不同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基础条件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结构类型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1)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存在柱梁节点破坏的风险。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但存在墙体开裂、脱落等风险。

(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存在节点和墙体破坏的风险。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1高层建筑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其结构稳定性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为此,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其结构体系进行充分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以确保其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的结构安全性。

首先,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的高度、结构形式、材料等等。

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针对建筑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抗震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对建筑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找出其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表现,并加以评估。

这种方法需要结合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建筑模型进行模拟并进行动力分析,以获取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曲线。

最后,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和评估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种优化设计可以针对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和因素进行,比如调整结构形式、加强连接构件、使用更耐震性的材料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进行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时,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以找出最经济、最可行的设计方案。

总之,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和关键的工作,它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以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和稳定。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破坏,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地震的小实验报告(3篇)

地震的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并学会使用地震模拟仪器进行地震模拟实验。

二、实验原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的结果,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会受到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的影响。

本次实验利用地震模拟仪器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过程,通过观察地震波在模拟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振幅等参数,分析地震波传播的特点。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地震模拟仪器:包括地震波发射器、地震波接收器、地震波传播介质(如沙子、泥土等)、地震波传播路径、计时器等。

2. 实验材料:沙子、泥土、水、塑料薄膜、小木棒、尺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沙子、泥土、水、塑料薄膜等材料准备好。

2. 设置实验场地:在实验场地铺设塑料薄膜,将沙子、泥土、水等材料均匀铺在薄膜上,形成地震波传播介质。

3. 设置地震波发射器:将地震波发射器放置在实验场地的一端,确保其稳定。

4. 设置地震波接收器:在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另一端设置地震波接收器,确保其稳定。

5. 进行实验:启动地震波发射器,观察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地震波的振幅、传播速度等参数。

6. 改变介质:分别使用沙子、泥土、水等不同介质进行实验,观察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7. 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振幅等参数,总结地震波传播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沙子介质:地震波传播速度为1.5m/s,振幅为0.5cm。

(2)泥土介质:地震波传播速度为1.2m/s,振幅为0.4cm。

(3)水介质:地震波传播速度为1.0m/s,振幅为0.3cm。

2. 实验分析(1)地震波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显示,地震波在沙子、泥土、水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依次降低,这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

(2)地震波传播振幅与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显示,地震波在沙子、泥土、水等介质中的振幅依次降低,这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

工程抗震设防情况报告

工程抗震设防情况报告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建筑工程项目地点:XX市XX区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二、抗震设防要求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秒。

三、抗震设防措施1. 结构设计(1)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结构布置:充分考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受力,合理布置剪力墙和框架,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

(3)抗震等级: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二级。

2. 抗震构造措施(1)基础设计:采用筏板基础,保证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

(2)框架梁柱节点设计:加强节点构造,确保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剪力墙设计:设置边缘构件,提高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

3. 抗震材料(1)混凝土: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混凝土,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2)钢筋:选用HRB400钢筋,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4. 抗震设防措施落实情况(1)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抗震设防措施落实到位。

(2)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抗震设防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项目验收时,对抗震设防措施进行专项验收,确保抗震设防要求得到满足。

四、检查情况1.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抗震设防措施落实到位。

2. 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抗震设防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项目验收时,抗震设防措施专项验收合格。

五、结论本项目抗震设防措施落实到位,抗震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抗震设防措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抗震设防要求得到满足。

建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继续加强协作,共同确保建筑物的抗震安全。

建筑抗震检测报告

建筑抗震检测报告

建筑抗震检测报告
一、背景介绍
建筑抗震检测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抗震能力的重要环节。


报告对某建筑物进行了抗震性能检测,旨在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为日后维护、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二、检测对象
•检测对象:某高层办公楼(填写建筑名称、地址等相关信息)
•建筑年代:20XX年建成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检测内容
1.技术资料分析:对建筑技术资料、设计图纸进行审查,了解结构设
计方案、主要承重部位等。

2.现场实测:通过振动台试验、位移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对建筑结构
的抗震性能进行实测,获取结构的动力特性和耗能性能。

3.结构评估:根据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对建筑结构的抗震
性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四、检测结果
根据抗震检测的结果,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表现如下:
1.结构刚度:建筑的整体结构刚度符合设计要求,未出现明显缺陷。

2.耗能性能: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具备一定的耗能能力,但存在局部强
度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强。

五、结论与建议
在本次抗震检测中,建筑结构整体表现良好,但仍存在局部强度不足的问题,
建议对特定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并定期进行结构检测,以确保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性。

六、结尾语
以上是本次建筑抗震检测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升有所帮助。

建议相关部门对报告中提出的加固建议进行认真考虑,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报告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报告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报告
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并为进一步的抗震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

抗震鉴定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能够评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为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鉴定对象
本次抗震鉴定的对象为某市中心区域一栋具有50年历史的商业综合建筑,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高度为10层,主要用途为商业和办公。

鉴定依据
1.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建筑结构抗震检测技术规范》
3.设计图纸、结构构件资料和相关技术资料
鉴定内容
1.建筑结构形式
通过现场勘察和设计图纸分析,确认建筑结构的类型、形式及材料,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

2.结构受力状况
采用非破坏检测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受力构件的变形情况、裂缝分布等。

3.地基情况
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进行检测,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情况。

4.抗震性能评估
通过计算分析和现场测试,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包括刚度、强度等参数。

鉴定结论
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结合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对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

建议在以后的维护和改造中,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确保在地震发生时降低损失,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抗震鉴定报告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专业的鉴定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科学的抗震改造方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编写,对您的建筑工程工作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相关专业人员联系。

感谢您的阅读!。

抗震作业第三章

抗震作业第三章

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极限状态计算 思考题3.1 什么是地震动反应谱和抗震设计反应谱反应谱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是什么答:根据给定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和体系的阻尼比,计算出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S a ,与体系的自振周期T ,绘制成一条曲线-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不同的阻尼比可以绘制出不同曲线。

规范根据同一类场地在各级烈度地震作用下地面运动的 ,分别计算出的反应谱曲线,再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反应谱曲线作为设计依据;通常称之为抗震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影响因素:受地震动特性即峰值、频谱、持续时间的影响。

特点是随机性。

3.2 什么是地震影响系数其谱曲线的形状参数有何特点答:单自由度体系绝对加速度反应)(T Sa 与重力加速度g 之比。

3.3 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答:地震作用:地面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荷载,可理解为能反映地震影响的等效荷载,实际上,地震荷载是由于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属于间接作用,应称为“地震作用”,而不应称为“地震荷载”。

确定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水平方向:E Ek G T F )(α= 竖直方向:E v Evk G F max ,α= 3.4 抗震设计中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是什么其中可变组合值系数的物理含义如何答: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指地震作用下计算有关效应标准值时,永久性结构构配件、非结构构件和固定设备等自重标准值加上可变动荷载组合值。

变组合值系数的物理含义:是根据可变重力荷载与地震的遇合概率确定的。

3.5 多自由度集中质量体系地震下的运动方程如何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含义。

)(t x答:)(}]{[)}(]{[)}(]{[)}(]{[t x R M t x K t x C t x M g •••••-=++3.6 写出振型质量、振型参与质量、振型参与系数的表达式。

答:振型质量:{}[]{}j Tj j x M x M =振型参与质量:{}[]{}j Rpj x M R M =振型参与系数:jpj j M M V =3.7 简述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振型分解法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原理和步骤。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主要分析方法3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主要分析方法3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方法
分析方法、抗震理论
1
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 非线性静力过程
(Pushover方法/最简单的形式)
2
Pushover方法的发展
静 力 弹 塑 性 分 析 (Pushover) 方 法 最 早 是 1975 年 由 Freeman等提出的,以后虽有一定发展,但未引起更多的重 视。
4
Pushover方法的实施步骤
(1)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结构几何模型、构件的 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
(2)计算结构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 (将与后续分析中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叠加)。
(3)施加一定的水平荷载,逐渐加大水平荷载,将结 构推到一个结构在可能遭遇的地震作用下所对应的目标位 移(性态点),然后在结构达到目标位移时停止荷载递增,
Push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
Pushover方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即对结构进 行静力单调加载下的弹塑性分析。具体地说:在结构分析模型上 按某种方式施加模拟地震水平惯性力的侧向力,并逐级单调加大, 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 自己定义的一个量)。
其优点突出体现在:较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它 考虑了结构的弹塑性特性;较时程分析法,其计算量较小,工作 量较小(但手工工作量增加,所以。。?)。
9
水平荷载分布模式
Fi
Wii1
n
Vb
Fold i
Wii1
i1
一第步“Ф计i”i1算层为中的结得层构到间第的力一结。振构型基对底应剪于力第;“Fi”iold层为的上值一;步V计b为算上的
考虑多个振型时采用SRSS方法进行振型组合,按 振型参与系数进行比例化。每层的侧向力增量按下式计 算:

抗震结构评估报告模板范文

抗震结构评估报告模板范文

抗震结构评估报告模板范文【抗震结构评估报告模板范文】评估单位:XXX抗震评估中心评估时间:XXXX年X月X日一、背景介绍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我们对XXX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

本次评估的目的是了解该建筑的抗震能力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

二、评估对象XXX建筑位于XXXXX地区,是一座X层建筑,主要用途为XXX。

建筑年代为XXXX年,采用XXX结构。

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三、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了建筑设计图纸、结构设计计算书、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2.实地勘查:进行了对建筑外观、结构构件、基础等的实地勘查。

3.工程检测:通过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了甲基醚检测、钢筋探伤等。

四、评估结果1.基础结构评估根据勘查和检测结果,建筑的基础结构完好,并未发现明显的破损、沉降等问题。

综合考虑了地质条件、基础设计参数等因素,认为基础结构的抗震能力良好。

2.主体结构评估主体结构采用了XXX结构体系,经过评估发现,结构构件的连接节点和主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较好。

但是在某些构件的局部细节处,存在部分细小的裂缝及轻微腐蚀现象。

综合评估认为,主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为优良。

3.非结构化部分评估非结构化部分主要包括建筑物内部的装修、设备设施等。

经过评估发现,装修材料和设备设施的状况良好,无明显的损坏或安全隐患。

五、评估结论根据对XXX建筑的评估结果,综合考虑了基础结构、主体结构和非结构化部分的情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XXX建筑的基础结构完好,抗震能力良好。

2. 主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为优良,但需要注意部分细小裂缝及轻微腐蚀现象的修复和处理。

3. 非结构化部分装修及设备设施状况良好,无明显的损坏或安全隐患。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1. 对主体结构存在细小裂缝和腐蚀现象的部分进行修复和防护处理,提高整体抗震性能。

2. 定期检查和维护非结构化部分的装修及设备设施,及时发现并修复问题,确保安全使用。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3)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3)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引言建筑抗震设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增加建筑物对地震作用的抵抗能力,减少地震引起的破坏和损失。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类别,并制定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一、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依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的用途是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特点和要求,可以将建筑物划分为住宅、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工业厂房等不同类别。

2. 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是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对地震的响应和破坏程度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结构等。

3.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也是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建筑物抗震要求和性能需求,可以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标准主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根据该规范的要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防护类别防护类别是对地震影响较小、结构强度相对较低的建筑物所采取的最低抗震设防要求。

这类建筑物主要包括农业建筑、临时建筑、防护性建筑等。

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主要目标是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2. 常规类别常规类别是对普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

常规类别可进一步细分为一般性建筑、功能性建筑、经济型住宅建筑等不同类别。

常规类别的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能够在中强地震中保持基本完好,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3. 加强类别加强类别是对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

这类建筑物主要包括重要公共建筑、救援工程、抗震设备等。

加强类别的建筑物应具备较高的抗震能力,能够在较强地震中保持一定的功能完好性和可修复性。

建筑物抗震鉴定实验报告

建筑物抗震鉴定实验报告

建筑物抗震鉴定实验报告
研究背景
地震是一种在地球表面引起的、由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可能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为了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进行抗震鉴定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测试,评估其在地震发生时的表现和潜在的破坏程度,从而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实验设计
1.选取样本建筑物:选择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作为实验样本。

2.实验仪器:使用地震模拟器和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模拟不同强度的地震,并记录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动情
况。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建筑物在X级地震下表现良好,仅发生轻微的损坏。

2. 在Y级地震下,建筑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破坏,需要进一步加固。

3. 经过分析,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为Z级。

实验结论
建议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加强抗震措施,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结束语
本实验通过抗震鉴定,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希望相关单位和组织能够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鉴定报告

抗震鉴定报告

抗震鉴定报告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抗震鉴定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抗震鉴定报告是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的重要文件,下面将对抗震鉴定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抗震鉴定报告需要包括建筑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物的名称、地址、用途、结构形式、建筑规模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抗震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鉴定报告的基础部分。

其次,抗震鉴定报告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进行详细描述。

结构体系是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鉴定报告需要对结构体系的类型、布置、构造形式等进行详细描述,以便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接着,抗震鉴定报告需要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状况进行评估。

抗震设防是指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鉴定报告需要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抗震设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等进行评估,以便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此外,抗震鉴定报告还需要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定量评估。

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能力,是评估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指标。

鉴定报告需要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包括结构的刚度、强度、耗能能力等,以便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最后,抗震鉴定报告需要对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措施进行提出建议。

在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后,鉴定报告需要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固建议,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总之,抗震鉴定报告是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的重要文件,其内容需要包括建筑物的基本信息、结构体系描述、抗震设防评估、抗震性能定量评估和抗震加固建议等内容。

通过对抗震鉴定报告的编制,可以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供科学的评估和改进方案,从而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 第三章3

抗震 第三章3
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 2)结构本身不对称(质心与刚心不重合)。 刚心——结构抗侧移刚度的中心 质心——结构的重心
(2)扭转的危害 加重结构的破坏,有时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 (3)扭转的计算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近似计算法(平移振动+静力扭转) 其中,运动方程和振型都涉及转角,比较复杂。 (4)对扭转的考虑 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要考 虑扭转影响。
3.6 多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的计算
1.能量法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即一个无阻尼的弹性体 系作自由振动时,其总能量(变形能与动量之和)在任何 情况下保持不变。
T1 2
n
Gk
u
2 k
k 1
n
Gkuk
k 1
其中:uk是将各质点的重力荷载Gk视为水平力所产生的k 质点处的水平位移。
2. 顶点位移法
解:(1)自振周期及振型
k11 k1 k2 8104 kN / m
1
k12 k21 k2 3104 kN / m
k22 k2 3104 kN / m
代入频率方程
2

1 2

k11 m1

k 22 m2

得:

1 2

k11 m1
k12
0.488
第二振型
X 22 m122 k11 1
X 21
k12
1.71
(2)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 1)水平地震作用 对于第一振型,Ⅰ类场地,第一组,得Tg=0.25s。 8度, 0.20g,多遇地震,查表得,αmax=0.16 5Tg> T1=0.358s> Tg=0.25s,所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
2、底部剪力法

建筑结构抗震 (3)

建筑结构抗震 (3)

建筑结构抗震1: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1.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2.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3.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4.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2: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1.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2.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3.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4.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3:抗震设计原则不包括:()1.小震不坏2.中震可修3.大震不倒4.强震不倒4:通过内力组合得出的设计内力,以下不属于进行调整以保证的项目()1.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2.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3.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4.构件的破坏先于节点的破坏5:罕遇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1.2-3%2.20%3.10%4.5%6:__________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

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时程分析法4.顶点位移法7: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1.最顶层2.中间楼层3.第二层4.底层8:下列灾害中,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1.火灾2.液化3.结构倒塌4.噪声9: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1.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2.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3.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4.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10: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1.谱曲线峰值右移2.谱曲线峰值左移3.谱曲线峰值增大4.谱曲线峰值降低11:与地震烈度无关的因素是()1.震级2.震源深度3.结构类型4.土质条件12: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1.完全二次项组合法2.平方和开平方法3.杜哈米积分4.振型分解反应谱法13:震害的发生是由什么促成的?()1.地理位置2.地震动3.地形4.气候14: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不属于框架柱常见震害的是()1.剪切破坏2.受压破坏3.压弯破坏4.弯曲破坏15: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1.地震基本烈度2.场地卓越周期3.场地土类别4.结构基本周期16: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1.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2.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3.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4.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17:结构抗震计算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顶点位移法4.时程分析法18: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1.震幅2.震级3.频谱4.持时19: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1.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2.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3.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4.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20: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1.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2.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3.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4.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21:计算层数较少且较为规则的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可采用下述哪两种方法()1.强柱弱梁法2.分层法3.C值法4.D值法2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1.场地特征周期2.场地平面尺寸3.荷载分项系数4.抗震等级23:下面哪个不属于影响土的液化的因素?()1.土中黏粒含量2.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3.土的密实程度4.地震烈度和震级24:地球内部组成圈层不包含以下哪个()1.地壳2.岩石层3.地幔4.地核25:以下属于地基土液化判别步骤的是()1.肉眼判别2.经验判别3.标准贯入试验判别4.最终判别26:下面哪个不属于抗液化的措施?()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2.部分消除液化地基沉陷3.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4.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27: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1.增大2.减小3.不变4.说不清28: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哪些因素查表确定()1.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2.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3.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4.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29: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1.柱宽的1/42.柱宽的1/83.梁宽的1/44.梁宽的1/830:如下不属于按地震成因分类的地震类型是()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断裂地震1:框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且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结构抗震与地下结构抗震探析

结构抗震与地下结构抗震探析

结构抗震与地下结构抗震探析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结构抗震和地下结构抗震的相关问题,旨在深入理解这些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和挑战。

正文部分将分析结构抗震和地下结构抗震的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结束语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对地震风险的重要性。

关键词:结构抗震;地下结构抗震;探析引言:地震是一种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结构抗震是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其他结构造成的损害而进行的技术和工程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地下结构的建设日益普遍,地下结构抗震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结构抗震和地下结构抗震进行详细探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 结构抗震的原理与方法1.1 结构抗震的基本原理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考虑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结构抗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艺、采用有效的连接方式,来增强建筑物的抵抗地震力的能力。

关键在于提高结构的抗侧移能力、抗剪切能力和抗轴向拉压能力。

1.2 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包括静力设计法和动力设计法。

静力设计法是根据结构的自重和静力荷载进行设计,以保证结构在静力下的稳定性。

而动力设计法则是根据地震荷载的特点,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通过动力分析和计算,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1.3 结构抗震的评估和监测手段对已建成的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抗震能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评估手段包括建筑物结构档案查阅、目视检查和非破坏性测试等方法。

此外,监测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结构运行状态,包括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等设备,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结构异常,以保证结构安全。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手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结构抗震的原理与方法,并在设计、建造和评估过程中不断完善我们的抗震技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抗震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方法抗震分析方法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正确的抗震分析方法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抗震分析方法。

一、基本概念抗震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

它的基本目标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使建筑物在地震中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以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抗震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两种。

静力分析是利用静力平衡原理,通过计算建筑物受到的静力作用,确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动力分析则是基于地震工程学理论,考虑地震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响应,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

二、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最常用的抗震分析方法,适用于低层和简单结构。

它将地震力以等效静力的形式施加在结构上,通过迭代计算,得到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静力分析主要包括等效静力法和等效静力剪力法两种。

等效静力法是将地震力简化为等效静力,在结构的重心位置施加,同时考虑结构的刚度分布和阻尼器。

通过不断调整等效静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结构的位移和内力满足平衡条件。

等效静力剪力法是将地震力简化为在结构各层的等效静力剪力,在每层结构的重心位置施加。

通过计算各层剪力的大小和分布,得到结构各层的位移和内力。

三、动力分析动力分析是在地震波作用下,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评估抗震能力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时程分析和响应谱分析两种。

时程分析是利用结构的数学模型和地震波记录,模拟结构的动力响应。

通过求解结构的微分方程,得到结构在不同时刻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内力等参数,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

响应谱分析是通过将地震波转换为加速度-周期谱,结合结构的加速度-周期特性,计算结构的响应谱,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

响应谱分析根据结构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可以得到结构在不同周期下的最大位移、加速度和内力等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市金泉涌商贸有限公司
抗震减灾制品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背景:
地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灾害,其活动频繁,危害巨大,地震发生时,简单地说就是:地壳产生了运动,一种是上下颠动,另一种是水平晃动,而水平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它振动范围广,面积大,极大地破坏了震区范围内的房屋和构件物,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在我国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害,触目惊心、损失惨重。

因此,如何做好抗震减灾工作一直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长期抗击自然灾害工作的重中之重。

抗震减灾装置,就是针对地震引发的运动现象,采用相对运动原理,在地震引发地壳表面发生水平晃动时,使地壳表面和地壳表面上的房屋、构件物等建筑物,通过该装置产生相对运动,使房屋、构件物等建筑物在剧烈晃动时得到缓冲,从而减小或消除因地震造成的破坏,达到抗震减灾之目的。

二、项目优势
抗震减灾制品“制造简单,安装方便,经久耐用,效果明显”,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抗震减灾装置。

它是由底衬板、上盖板和钢球等零部件组合而成。

在建筑房屋或构件物时,正确使用该装置,在地震引发地壳表面发生水平晃动时,通过该装置能够达到地壳表面和房屋、构件物等建筑物之间产生对运动,可以有效地减小或消除因地震造成的破坏,减少地震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失,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利国利民的有益的事业。

目前,抗震减灾制品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通过多次模拟试验,其效果十分理想。

本抗震减灾装置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相关技术也得到专利保护。

三、地域优势
铸造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市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依附我市煤、铁资源的优势,得到迅猛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市从事铸造业人数已达到15000余人,年生产铸件达150万余吨,年产值达30多亿元,已成为我市重要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抗震减灾装置,就是以铸铁件为主要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制品,三期项目投产完成后,每年铸件需求将达到两万余吨,不仅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
优势明显,更主要的是适合我市产业结构需要,还扩大铸件内需,减小外销压力,不仅积极的促进我市铸造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还不同程度的能缓解我市劳动力就业之压力(预计:三期工程投产后需要2000余就职人员),为确保我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能起到积极和促进作用。

四、建设规模
建筑规模:
(1)占地面积20亩,拟用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吴家沟村一闲置铸造厂,
该厂交通便利,水电通畅;
(2)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生活办公区1000平方米,生产区
5000平方米;
(3)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期为三年。

五、项目目标
根据我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和抗震减灾制品技术特征之要求,现初步拟对“抗震减灾制品投资项目”按“目标锁定、分期实施,循环投入、逐步扩展”方案进行建设和投入,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期:投资500万元,其中:自筹100万元,银行贷200万元,科技拔款200万元,达到年产5万套抗震减灾制品的生产能力;
第二期:投资600万元,用企业利润转入资本金,达到生产15万套
抗震减灾制品的生产能力;
第三期:投资900万元,用企业利润转入资本金,达到年产30万套抗震减灾制品的生产能力。

总投资2000万元,实现产值2.7亿,利税9000万元的经营目标。

六、实施方案:
抗震减灾制品项目实施投资后,利用“外委加工、自行组装”生产模式,按目标和计划分期实施生产,即:所有零部件均对外进行委托加工和外购,实行“成品零件入厂,自行组装入库,全员推广销售”的经营模式。

因此,项目投产运行后,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基本不再需要水、电、油等能源,也没有污水、废气、废物等产生和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及我市环保要求。

这样,既可减少我公司在生产用水、生产用电、能源利用、排污排废、环境保护等设备安装、设施建设经费,又可缩短建设时间,缩短投资运行周期,保证抗震减灾制品快速投放市场,尽可能早一点优先使用在我市和地震灾区、地震多发地区(带)新建学校、安居工程、集会场馆以及其它建筑物中,以减小或消除地震危害。

七、效益分析: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首次审议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学校、医院、商场、交通枢纽、公共文化设施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应
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抗震减灾制品深不可估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抗震减灾制品是一项具有“科学合理,简单实用,效益可观,意义深远”的利国利民新兴产业,产品上市后,必将引发建筑行业的新革命。

现按第一期计划——年产5万套抗震减灾制品进行效益分析:
⑴产品直接成本每套:450元
其中:铸件300元;
球体100元;
球架20元;
外饰板25元;
密封胶条20元;
辅料25元;
加工费50元;
⑵厂房租用金10万/年,折每套2元;
⑶工人工资,每套10元(仅装配工资);
⑷税务费用;按销售价900元/套,计税每套30元;
⑸其它费用(水、电、工具损耗、其它辅料)15元/套;
⑹包装每套10元;
成本合计:每套600元。

销售价格:每套900元。

利润:5万件可产生利润为:
5万套*(900元/套—600元/套)=1500万元.
注:使用抗震减灾装置,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和建筑物的本身特点,一般建筑物,按保证满足承载要求,估计每平方米可增加120—150元的成本(准确数据还需要技术测定后确定)。

八、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抗震减灾制品“科学合理,制造简单,安装方便,效果明显”,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抗震减灾装置,它可以有效地减小或消除因地震造成的破坏,减少地震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损失,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个“风险小、利润大、无污染、保平安”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三期工程完成后,可以带动我市铸造业进一步发展,缓减我市就业压力。

因此,抗震减灾制品项目投资运营后,不仅可促进我市的可持续经济发展,还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的利国利民的事业。

地震是一种不可消失的自然灾害,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拒绝让血的教训再现,悲
痛的历史重演!!!
(对抗震减灾制品的未来预言:由于本抗震减灾制品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特点,因此,它的出现,必将在建筑领域引发一场重大变革,使本抗震减灾制品成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必须用品)
晋城市金泉涌商贸有限公司
二00九年五月十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