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chapter 4 物质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波称为物质波(de Broglie波)
X射线衍射图
电子射线衍射图
2) 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不可能同时准
确确定它们在瞬间的位置和速度(或动量)。
x Px h (不确定关系式)
x为微观粒子在x轴方向的位置(或坐标)测不准量;
19世纪 原子-分子论
道-阿
20世纪 经典原子模型 Rutherford
氢原子光谱
Hδ Hγ 410.2 434.0
Hβ 486.1
7.31 6.91
6.07
c
Hα 656.3
4.57
/nm ( 1014 ) /s 1
光速 c 2.998108m s1
19世纪 原子-分子论 20世纪 经典原子模型
-
-
x
形
-
+
d x2-y2
d z2
f 原子轨道角度空间分布图
(2)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几率密度||2
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云图: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电子
在核外空间几率密度分布的具体图像。
基态氢原子电 子云呈球状,如 右图所示。注意, 对于氢原子来说, 只有一个电子, 图中黑点的疏密 只代表电子在某 一瞬间出现的可 能性。
道-阿 Rutherford
玻尔氢原子模型
量子论
量子力学
普朗克
1. 玻 尔 理 论
1) 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 运动,且不辐射能量。
2) 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量最 低—基态;原子得到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高 能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
3) 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 ,光的频率取决 于轨道间的能量差。 ΔE =E2 – E1= h
px为动量在x轴方向的测不准量;h为Planck常量。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是宏观与微观的判别式。
3) 量子化特征
微粒的组成或物理量的变化是跳跃式的,- 份-份的,如Na+比Na少-个电子, Mg2+比 Mg少二个电子,又如黑体辐射能E的变化只能
是以最小能量单位h(量子)为单位,-份-份 的增减,而不能连续变化(即 E= h , E=2 h , E=3 h )所以黑体辐射能变化是量子化的。
(
E
V
)
0
—波函数: 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一个数学函数式
E—体系的总能量 V—体系的势能
m—微粒的质量
h—普朗克常量
x、y、z—微粒的空间坐标
2)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在核外三维空
间的一种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
波函数的每一个合理的解代表体系中电
子的一种运动状态,具有相应的能量 E, 称为一条原子轨道。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
Structure of materials
本章学习重点:
四个量子数;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 性质变化的周期性;价键理论;杂化 轨道理论及其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和 氢键。
本章学习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排布的 特例;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空间构型。
4.1 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简介
如:1s 称为1s轨道 , 2p称为2p轨道等。
3)波函数(原子轨道)的空间图象
(1) 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2,1,0
4
1 2π
15 ( )2
a0
r
re
a0
cos
r
R(r) re a0
为径向部分 ,
Y ( , ) cos θ 为角度部分 。
根据Y(, ) ~ (, ) 可以画出波函数的 角度分布图:
玻尔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 贡献: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计算数值 与光谱实验完全一致。
2. 局限性: (1) 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甚至不能说
明氢光谱的精细结构。 (2) 它对能级的描述很粗略,只有一个量子数。 (3) 更不能解释原子如何形成分子的化学健的
本质。
3. 原因: 这是因为玻尔理论并未完全冲破经典力学理 论的束缚,仍然把微观粒子(电子)在原子核 外的运动视为太阳系模型那样沿着固定轨道 绕核旋转。
由上表可知,当波长λ大于实物粒子直径才表现波动性。
可见,对于较重的宏观物体,其物质波极 短,不能察觉,波动性可以忽略,但对于 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 子,因波动性显著,就必须考虑其波动性, 也就是说,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927年,Davisson(戴维逊)、Germer(革末)通 过电子衍射证实了de Broglie(德布罗伊)的 假设,说明了电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动性。
3. 概率(几率)和概率密度
1) 具有波动性的微观粒子不再服从经典力学规律, 它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只有一定的空间几 率分布,遵循测不准关系,故对微观粒子的运动 状态只能采用统计的方法,做出几率性的判断。
2) 概率(几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区域出现机 会的大小。
3) 概率(几率)密度: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 位微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它等于波函数绝对
各种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s 轨道角度部分剖面图
s
z
+ x
特点:球面对称分布,无方向性
p 轨道角度部分剖面图
px z
py
z
-+ x
-
+
y
z pz
+ x
-
特点:相交于原点的两个橄榄型曲面,有方向性
d 轨道角度部分剖面图
dxy y
z
dxz
z
dyz
-+
x +-
y
-+
-+
x
y
+-
z+ -
四 花
-
+
瓣
+
+x
4. 发展:玻尔理论被量子力学所代替。
2.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wave-partical parallelism) 1924 年, de Broglie提出了静止质量不为 零的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并
预言具有动量 P 的微观粒子,其波长为,
h
p
p = m m─质量
─速度
值的平方,即|ψ|2 = dp/dv 。
4. 波函数 wave farction
1926年,SchrÖdinger(薛定谔)根据波粒二 象性的概念提出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 ─ 薛定谔方程。
1) Schröndinger 方程
该方程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
2
x2
2
y2
百度文库
2
z2
8 2m
h2
粒子 m/kg
υ/m.s-1
1V电子 9.1×10-31 5.9×105
λ/m 1.2×10-9
近 似 直 波动性 径/m
10-15
显著
氢原子 枪弹
1.6×10-27 1.0×103 1.0×10-2 1.0×103
4.0×10-10 10-10 6.0×10-35 ~10-2
尚显著 无
垒球
2.0×10-1 3.0×10 1.1×10-46 ~10-1 无
X射线衍射图
电子射线衍射图
2) 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不可能同时准
确确定它们在瞬间的位置和速度(或动量)。
x Px h (不确定关系式)
x为微观粒子在x轴方向的位置(或坐标)测不准量;
19世纪 原子-分子论
道-阿
20世纪 经典原子模型 Rutherford
氢原子光谱
Hδ Hγ 410.2 434.0
Hβ 486.1
7.31 6.91
6.07
c
Hα 656.3
4.57
/nm ( 1014 ) /s 1
光速 c 2.998108m s1
19世纪 原子-分子论 20世纪 经典原子模型
-
-
x
形
-
+
d x2-y2
d z2
f 原子轨道角度空间分布图
(2)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几率密度||2
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云图: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电子
在核外空间几率密度分布的具体图像。
基态氢原子电 子云呈球状,如 右图所示。注意, 对于氢原子来说, 只有一个电子, 图中黑点的疏密 只代表电子在某 一瞬间出现的可 能性。
道-阿 Rutherford
玻尔氢原子模型
量子论
量子力学
普朗克
1. 玻 尔 理 论
1) 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 运动,且不辐射能量。
2) 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量最 低—基态;原子得到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高 能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
3) 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 ,光的频率取决 于轨道间的能量差。 ΔE =E2 – E1= h
px为动量在x轴方向的测不准量;h为Planck常量。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是宏观与微观的判别式。
3) 量子化特征
微粒的组成或物理量的变化是跳跃式的,- 份-份的,如Na+比Na少-个电子, Mg2+比 Mg少二个电子,又如黑体辐射能E的变化只能
是以最小能量单位h(量子)为单位,-份-份 的增减,而不能连续变化(即 E= h , E=2 h , E=3 h )所以黑体辐射能变化是量子化的。
(
E
V
)
0
—波函数: 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一个数学函数式
E—体系的总能量 V—体系的势能
m—微粒的质量
h—普朗克常量
x、y、z—微粒的空间坐标
2)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在核外三维空
间的一种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
波函数的每一个合理的解代表体系中电
子的一种运动状态,具有相应的能量 E, 称为一条原子轨道。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
Structure of materials
本章学习重点:
四个量子数;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 性质变化的周期性;价键理论;杂化 轨道理论及其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和 氢键。
本章学习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排布的 特例;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空间构型。
4.1 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简介
如:1s 称为1s轨道 , 2p称为2p轨道等。
3)波函数(原子轨道)的空间图象
(1) 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2,1,0
4
1 2π
15 ( )2
a0
r
re
a0
cos
r
R(r) re a0
为径向部分 ,
Y ( , ) cos θ 为角度部分 。
根据Y(, ) ~ (, ) 可以画出波函数的 角度分布图:
玻尔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 贡献: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计算数值 与光谱实验完全一致。
2. 局限性: (1) 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甚至不能说
明氢光谱的精细结构。 (2) 它对能级的描述很粗略,只有一个量子数。 (3) 更不能解释原子如何形成分子的化学健的
本质。
3. 原因: 这是因为玻尔理论并未完全冲破经典力学理 论的束缚,仍然把微观粒子(电子)在原子核 外的运动视为太阳系模型那样沿着固定轨道 绕核旋转。
由上表可知,当波长λ大于实物粒子直径才表现波动性。
可见,对于较重的宏观物体,其物质波极 短,不能察觉,波动性可以忽略,但对于 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 子,因波动性显著,就必须考虑其波动性, 也就是说,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927年,Davisson(戴维逊)、Germer(革末)通 过电子衍射证实了de Broglie(德布罗伊)的 假设,说明了电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动性。
3. 概率(几率)和概率密度
1) 具有波动性的微观粒子不再服从经典力学规律, 它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只有一定的空间几 率分布,遵循测不准关系,故对微观粒子的运动 状态只能采用统计的方法,做出几率性的判断。
2) 概率(几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区域出现机 会的大小。
3) 概率(几率)密度: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 位微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它等于波函数绝对
各种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s 轨道角度部分剖面图
s
z
+ x
特点:球面对称分布,无方向性
p 轨道角度部分剖面图
px z
py
z
-+ x
-
+
y
z pz
+ x
-
特点:相交于原点的两个橄榄型曲面,有方向性
d 轨道角度部分剖面图
dxy y
z
dxz
z
dyz
-+
x +-
y
-+
-+
x
y
+-
z+ -
四 花
-
+
瓣
+
+x
4. 发展:玻尔理论被量子力学所代替。
2.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wave-partical parallelism) 1924 年, de Broglie提出了静止质量不为 零的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并
预言具有动量 P 的微观粒子,其波长为,
h
p
p = m m─质量
─速度
值的平方,即|ψ|2 = dp/dv 。
4. 波函数 wave farction
1926年,SchrÖdinger(薛定谔)根据波粒二 象性的概念提出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 ─ 薛定谔方程。
1) Schröndinger 方程
该方程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
2
x2
2
y2
百度文库
2
z2
8 2m
h2
粒子 m/kg
υ/m.s-1
1V电子 9.1×10-31 5.9×105
λ/m 1.2×10-9
近 似 直 波动性 径/m
10-15
显著
氢原子 枪弹
1.6×10-27 1.0×103 1.0×10-2 1.0×103
4.0×10-10 10-10 6.0×10-35 ~10-2
尚显著 无
垒球
2.0×10-1 3.0×10 1.1×10-46 ~10-1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