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柳宗元对苏轼贬谪生活之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怜”的排遣。柳宗元的那种少年锐气,那种执着缠绵如 子厚《饮酒》《读书》二诗以见别意。子归,吾无以遣,
同屈原一般“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情怀,在苏轼那 独此二事,日相与往还耳。”[3]2120
里也得到了共鸣。
苏轼曾在自己早年所作的《屈原塔》诗作及《屈原
苏轼是从柳宗元内在的激愤悲楚走向了陶渊明表 庙赋》中对屈原的最后选择表示同情和肯定。但是,苏
自己生活的不幸。这也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虽然 愁苦,然而又极有气骨和格调。这点是苏轼也看到了
柳宗元没有像苏轼那样直接面对牢狱之灾,但是他被 的。“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馀。”[3]47 他的这种诗歌
贬之后的条件和遭遇显然要比苏轼险恶一些。首先, 的风格事实上正反映了柳宗元的性格和人生观。情景
永州更为偏远。由于“永贞革新”的政治事件的牵连 交融到了他把个人的生活同事业太过紧密地结合在了
·41·
他们生活态度的出发点却是非常不同的。柳宗元是一 儒家的束缚,所以儒家的那一套注重内在修养、内在超
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他虽然信仰佛教,但是主要兴 越的思想体系并没有对他产生影响。他是在一个思想
趣在于佛教精神的理论系统。苏轼喜欢佛教,则主要 比较开放时代成长的诗人。他拥有自己的比较独特的
得益于他的自我解脱,取其实用性。在中国传统中由 心路历程,所以他的生活遭际也许与苏轼有相同之处,
二
明被他视为“南迁二友”,确实不能说是对于这两个诗
在哲学观和政 治 观 方 面,苏 轼 与 柳 宗 元 具 有 激 进
人的比较单纯的偏爱。分析探究苏轼对于其“南迁二 与保守之别,但同样的儒学背景也使苏轼能够在一定
友”的真正的会心所在,是深入了解苏轼人格及其审美 程度上理解和赞同柳宗元的一些观点。比如他的《论
野,也同时走进了他的心灵世界。但是,他不能明目张 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
胆地对柳诗的内容加以赞扬,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 明,知诗病者也。”[3]46“元符己卯闰九月,琼士姜君来
下,他只能借柳诗对自己的不幸遭遇进行一种“同病相 儋耳,日与予相从。至庚辰三月乃归,无以赠行,书柳
初又何尝信? 只是贬谪之后,为了保存实力所做的一 深邃和犀利,他从智慧和情感的角度承认了柳宗元的 种可以一试的努力吧。总而言之,苏轼不像柳宗元那 伟大。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轼,使
样严格。他对生 活 进 行 了 一 番 审 美 观 照 ,使 生 活 在 有 限的条件下变得更为美好。我们必须注意到苏轼不具 有柳宗元坚定的 唯 物 主 义 思 想,在 有 些 方 面 他 是 比 较 守旧的,这也就是他与柳宗元产生分歧的地方。
见仆穷困便相於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为相远矣。兄 在这个重要时期,他开始更加专注地接触柳宗元和陶
造道深,中必不尔,出于相好之笃而已。然朋友之义, 渊明。
专务规谏,辄以狂言广兄之义尔。兄虽怀坎壈于时,遇
对于柳宗元,很 多 批 评 家 认 为 他 是 一 个 最 接 近 屈
事可尊 主 泽 民 者,便 忘 躯 为 之,祸 福 得 丧,付 与 造 原的诗人。严羽曾在《沧浪诗话》里讲到:“唐人惟柳
三
儒生最注 重 的 就 是 内 心 的 修 养。 所 谓“道 学 ”在 当 时
对于苏轼的大 部 分 读 者 和 仰 慕 者 而 言 ,苏 轼 本 来
已经有 相 当 大 的 市 场。苏 轼 自 己 便 是 其 中 一 派“蜀 就是那种既潇洒出尘而又关心民间疾苦,既出世而又
学”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下,苏轼 爱人的杰出形象。但是作为一个性格独特、情感丰富 在自己遇到挫折之际,当然就会说出“吾侪虽老且穷, 的诗人,我们必须承认,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黄州、惠 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 州以及儋州之贬起着重要的思想催化剂作用。也就是
物”[1]1496 这样的话来。
子厚深得骚学。”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美
而柳宗元则不然,他一直生活在悲戚当中,他虽然 的历程》中把柳宗元作为继承屈骚传统的代表。这些
没有完全颓唐,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著述上面,但 是不言自明的。他的诗歌虽然语言平淡,但是情韵悠
他所作的诗总是露出悲戚之感,抱怨命运的不公,嗟叹 长,情景交融,弥漫着一种忧伤迷离、无法消除的凄清
这个有害无益。这不能不说是他们之间较大的区别。 建文化达到最高峰的宋代著名的文人士大夫,他不可
也就是说,柳宗元是一个极为注重实践和现实的人物。 能脱离自己所处的社会思想背景,而进行更加超前和
他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在当时来说称得上科学的态度。 深刻的思考。但是他凭借自己诗人的直觉,感受到了 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没有验证的东西。而苏轼在起 柳宗元的深刻。也就是说,他不能抵制柳宗元思想的
道家演化而来的道教的追求养生方面,他们几乎就是 但他们在对待这种生活的态度方面显然有比较大的不
完全持相反的态度了。苏轼自贬到黄州之后,就开始 同。苏轼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柳宗元,他从柳宗元的
把一部分注意力转到这个方面,在他致别人的书信中, 诗歌中得到一种安慰。但是他并不打算像柳宗元那样
有向人求药的,也有向人介绍养生之法的,也有向人馈 长期的悲观和怨愤。那也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
一方面钦佩柳宗元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反对柳宗元思 《诗》。虽拙学,然自谓颇正古今之误,粗有益于世,瞑 想最深刻的地方。那么苏轼到底接受了柳宗元什么东 目无憾也。”[1]1457 不能不说是“异代而同心”。而决定
* 收稿日期:2009 - 11 - 06 作者简介:赵雅娟(1978 - ) 女,陕西蒲城人,文学硕士,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助教。
态度形成的重要机枢。
封建》就认为:“自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皆废。”[1]157
苏轼作为封建社会具有典范性的士大夫,他对于 在关于人生终极价值方面,他们也同属于货真价实的
柳宗元的看法也不能摆脱儒家知识分子的常态。他对 儒家思想。“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在他们的心
待柳宗元的态度非常矛盾。一方面,苏轼同柳宗元一 里占据了极重要的位置。被贬谪期间,他们虽然个人
面的超脱。苏轼本人的个性有一个蜕变的过程。他的 轼毕竟是苏轼,他同柳宗元具有不同的性格,处于不同
被谤”之屈,其内心不可能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正如他 而且苏轼还将柳宗元的风格嫁接到了陶渊明的诗歌之
自己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所写:“处患难中不戚戚,只 树上。“柳子厚诗云:‘鹤鸣楚山静。’又云:‘隐忧倦永
是愚人无心肝尔,与鹿豕木石何异? 所谓道者,何曾梦 夜。’东坡曰:子厚此诗,远出灵运上。”甚至是他的诗 见?”[1]1710 在这 种 情 况 下,柳 诗 走 进 了 苏 轼 的 阅 读 视 歌的技巧,又“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
关键词:柳宗元;苏轼;南迁二友;智者;屈骚精神 中图分类号:I22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8008(2010)01 - 0041 - 03
一
西? 他为什么又那么推崇柳宗元呢? 从现存的评论
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中,像柳宗元这样拥有极 看,苏轼对于柳宗元推崇最多的就是他的诗歌艺术水
苏轼同柳宗 元 最 大 的 不 同,也 许 就 在 于 对 遭 遇 的 不同态度。这 里 面 有 社 会 原 因,也 有 个 人 原 因。 从 社 会原因方面讲,苏轼处在一个儒教中兴的时期,那时的
他不能超出众目。从这个角度讲,柳宗元是个哲学家、 思想家,而苏轼是一个生活上的智者。柳宗元拥有极 具穿透力的思想,却没有苏轼解脱自己的智慧。而苏 轼具有这种 智 慧,但 却 没 有 摆 脱 桎 梏,深 入 思 考 的 能 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苏轼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习惯和标准。
端评价的人物可能很少存在。他既是“道济天下之溺, 平。但是,依照儒家“文如其人”的观点,苏轼既已认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的战友,被宋代的士大夫们所推 为柳宗元的人品不足一提,那么他又有什么必要推崇
崇,另一方面,又因为他追随王叔文进行“永贞革新” 他的诗歌创作呢? 对于中国古代人来说,人品是比个
而遭到极大的毁谤和打击。作为宋代极富影响力的著 人才华还要重要的评价标准。苏轼这样一个极注重道
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 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发 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3]42 这里的“至味”是什 么呢? 苏轼却没有说。但是从苏轼在黄州所写的诗歌
为自己是一个坚定的儒家信徒,但是他事实上是一个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 杂取众家之长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冲破了 也》以及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所流露的心境和
第 28 卷 第 1 期 2010 年 2 月
运城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ncheng University
源自文库Vol. 28 No. 1 Feb. 2010
试论柳宗元对苏轼贬谪生活之影响
赵雅娟
( 韩山师范学院 潮州师范分院,广东 潮州 521000)
摘 要:柳宗元与苏轼同为中国古代文学大家,在政治生活上二人也有类似遭遇。苏轼称柳宗元与陶渊明 为他的“南迁二友”。柳宗元是个哲学家、思想家,而苏轼相对来说更是一个生活上的智者。柳宗元拥有极具穿 透力的思想,却没有苏轼解脱自己的智慧。而苏轼具有这种智慧,但却没有摆脱桎梏、深入思考的能力。但是柳 宗元精神中所包含的屈骚精神,同样始终存留在苏轼的精神世界里,使苏轼丰富的诗人情怀更多了一份对生活 的执着,他用这种执着去爱和关怀整个世界与人生。
·42·
清空的意境,可以看出受到柳宗元在永州所写的《自衡 发掘和欣赏了。他从他的内心走向他诗歌的美学,当
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以及《湘岸移木芙蓉 然因为苏轼是一个诗人,面对一个与他心灵相通、境遇
植龙兴精舍》的影响,这也许是苏轼对柳宗元诗中“至 相似的诗人所描述的类似的景物和状态,他不可能无
味”的一种理解吧。苏轼在少年得志之时遭受“忠而 动于衷。这样的结果就是柳宗元诗歌的重新被发现。
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封建知识分子,他对于柳宗元的 排解方式不同,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则是一致的,他
才华深深佩服,受其影响比较深。另一方面,苏轼在宋 们都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贡献给了思想学术方面。柳
代的意义,是他的自由洒脱,同当时的道学家程颐等人 宗元的大部分论文和文章作于在永、柳期间。“仆近求
极为不合。但是苏轼的自由在于他能够在儒家封建伦 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常候战悸稍定时,即伏读,颇见圣 理道德的范围内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儒家道德 人用心,贤士君子立志之分。著书亦数十篇。”[2]130 苏
赠药物的。自己还炼丹,服食朱砂的事也是有的。但 思想背景。这不妨碍苏轼在精神世界的层面接受和欣
柳宗元出于自己坚定的唯物主义信仰,不但自己不相 赏柳宗元的诗歌和他的艺术作品。
信这类养生之法,( 见《与李睦州论服气书》) 而且拒绝
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一个人不可能拔着
别人分给他的药物( 见《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认为 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球。也就是说,苏轼作为封
名诗人、“蜀学”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曾经在给朋友写 德评价的士大夫,可以放弃这个神圣的标准独独取中
的一封尺牍里讲到:“流转海外,如逃空谷,既无与晤语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吗? 应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
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 题。
置左右,目为 二友。”[1]1623 在 贬 谪 期 间,柳 宗 元 和 陶 渊
程度及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使得他的友人们竟然在几 一起。婉转缠绵,一往情深,无法解脱。苏轼在评价柳
年之内不敢和他联系。这给本来心灵就饱受打击的柳 宗元时,从艺术风格上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李、杜之
宗元带来了更大的心灵创伤。还有由于他所参加的政 治集团在当时所 受 到 的 直 接 是 皇 帝 的 反 对 和 压 制 ,这 对于柳宗元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 下,柳宗元很难轻松起来。在思想方面,柳宗元虽然认
及儒家从董仲舒时传下来的“天人相应”等观念深信 轼也在黄州、惠州、儋州完成了他的几部关于儒家经典
不疑。所以他对柳宗元追随王叔文进行改革,以及柳 的注释和新解。“某闲废无所用心,专治经书。一二年
宗元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表示激烈的反对。也就是说他 间,欲了却《论 语》《书》《易 》,舍 弟 已 了 却《春 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