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测评要求内容

合集下载

等保二级评测内容

等保二级评测内容

等保二级评测内容一、背景介绍等保二级评测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系统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系统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因此等保二级评测成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评测要求等保二级评测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策略:评测要求系统有完善的安全策略和安全策略管理机制,包括安全目标、安全要求和安全控制措施等。

2. 访问控制:评测要求系统具备有效的访问控制机制,包括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权限控制等,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系统资源。

3. 安全审计:评测要求系统具备完善的安全审计机制,能够记录和监控系统的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4. 数据保护:评测要求系统对重要数据进行保护,包括数据的加密、备份和恢复等,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5. 网络安全:评测要求系统具备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等,保障系统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

6. 应急响应:评测要求系统具备灵活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和实施,能够及时应对各类安全事件和紧急情况。

7. 物理安全:评测要求系统的物理环境具备安全保护措施,包括门禁、监控、防雷等,确保系统在物理层面的安全。

8. 人员管理:评测要求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权限分配和管理,确保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9. 安全培训:评测要求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三、评测流程等保二级评测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准备阶段:评测方与被评测方进行沟通,明确评测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 评估阶段:评测方对被评测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包括安全策略、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保护、网络安全等方面。

3. 发现漏洞:评测方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潜在威胁,并记录下来。

二级等保测评计划

二级等保测评计划

二级等保测评计划摘要:一、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简介1.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背景2.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目的3.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范围二、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主要内容1.测评依据和标准2.测评过程和步骤3.测评结果和处理三、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实施与监管1.实施责任主体2.实施时间表3.监管机构和职责四、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意义和影响1.对于信息安全保障的提升2.对于行业发展的促进3.对于社会公众的保障正文:二级等保测评计划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提高信息安全水平,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破坏等风险。

一、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简介1.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其中二级等保测评计划是重要的一环。

2.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目的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信息安全水平,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破坏等风险。

3.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范围二级等保测评计划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信息系统。

测评范围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运维保障等方面。

二、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主要内容1.测评依据和标准二级等保测评计划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方法》等。

2.测评过程和步骤二级等保测评计划包括前期准备、测评实施、测评报告编制和审核发布等步骤。

测评过程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

3.测评结果和处理测评结果将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进行处理。

对于测评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责任单位需及时整改。

对于未达到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信息系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实施与监管1.实施责任主体二级等保测评计划的实施主体包括各级信息安全监管部门、测评机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等。

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
(原创版)
目录
一、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概述
二、等级保护测评的基本要求内容
1.测评机构与人员要求
2.测评过程要求
3.测评结果要求
三、等级保护测评的实际应用
正文
一、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概述
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是我国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破坏等情况的发生,从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等级保护测评的基本要求内容
(1)测评机构与人员要求
测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且拥有专业的测评人员。

测评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信息安全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完成测评任务。

(2)测评过程要求
测评过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测评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测评过程中,测评人员应认真记录测评数据和结果,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改进。

(3)测评结果要求
测评结果应准确反映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对于存在的安全问题,应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测评结果应及时报告给信息系统的运营单位,以便其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三、等级保护测评的实际应用
等级保护测评的实际应用,可以帮助信息系统的运营单位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等级保护测评也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帮助其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政策和法规。

(完整版)等保2.0二级通用测评要求

(完整版)等保2.0二级通用测评要求

1安全物理环境1.1 物理地点选择本项要求包含:a)机房场所应选择在拥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机房场所应防止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不然应增强防水和防潮措施。

1.2 物理接见控制机房进出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识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1.3 防偷窃和防损坏本项要求包含:a)应将设备或主要零件进行不变,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掉的表记;b)应将通讯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

1.4 防雷击应将各种机柜、设备和设备等经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

1.5 防火本项要求包含:a)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可以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b)机房及有关的工作房间和协助房应采纳拥有耐火等级的建筑资料。

1.6 防水和防潮本项要求包含:a)应采纳举措防备雨水经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浸透;b)应采纳举措防备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浸透。

1.7 防静电应采纳防静电地板或地面并采纳必需的接地防静电举措。

1.8 温湿度控制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理设备,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转所同意的范園以内。

1.9 电力供给本项要求包含:a)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备设备;b)应供给短期的备用电力供给,起码知足设备在断电状况下的正常运转要求。

1.10 电磁防备电源线和通讯线缆应隔绝铺设,防止相互扰乱。

2安全通讯网络2.1 网络架构本项要求包含:a)应区分例外的网络地区,并依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地区分派地点; b)应防止将严重络地区部署在界限处,严重网络地区与其余网络地区之间应采纳靠谱的技术隔绝手段。

2.2 通讯传输应采纳校验技术保证通讯过程中数据的完好性。

2.3 可信考证可鉴于可信根对通讯设备的系统指引程序、系统程序、严重配置参数和通讯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考证,并在检测到其可信性遇到损坏后进行报警,并将考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

3 安全地区界限3.1 界限防备应保证超越界限的接见和数据流经过界限设备供给的受控接口进行通讯。

二级等保管理要求

二级等保管理要求

二级等保管理要求一、等级介绍等保是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和评估制度。

等保管理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等级从高到低递减。

二级等保要求是指对于中等风险的信息系统所需要满足的安全管理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级等保管理要求。

二、涉及范围三、管理措施1.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规范、组织安全工作培训、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等。

2.安全策略与管理要求: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明确信息系统的保密、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确保信息系统各项措施的连续和有效执行。

3.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监控等,确保及时识别、分析和处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4.安全审计与评估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和评估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外部评估和安全漏洞扫描等,确保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5.安全运维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制度,包括安全设备管理、安全事件管理、日志管理等,确保信息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6.安全技术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访问控制、传输加密、身份认证、数据备份等,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应急管理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响应等,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信息系统安全事件。

8.人员安全要求: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人员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并制定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离职人员的安全处理等。

四、保密要求1.隐私信息保护:对于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系统,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护,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

2.保密通信要求:对于涉密通信,需要使用加密通信工具进行传输,避免信息泄露。

3.保密操作要求:对于操作涉密信息的人员,需要签订保密协议,并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5.信息输出控制:对于涉密信息的输出,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打印记录、传输记录等。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和测评要求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和测评要求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和测评要求一、基本要求1.系统安全性能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等基本的安全性能要求,能够保护系统不被恶意攻击、未授权访问或数据篡改。

2.系统安全管理要求:系统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安全标准、安全管理流程等,保证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进行。

3.安全监控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安全监控和警告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报警异常行为或攻击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安全保密要求:系统必须保证敏感信息的保密性,对于涉密信息必须采取加密等措施进行保护,同时确保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是安全可靠的。

5.安全培训要求:系统必须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系统用户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具备较强的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测评要求1.系统安全性评估: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系统的安全策略、安全架构、安全防护机制等,确认系统是否满足二级保护等级的安全要求。

2.安全审计:对系统的操作日志进行审计和分析,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异常行为或安全漏洞,并跟踪追溯攻击事件,找出系统的安全弱点。

3.风险评估: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系统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找出系统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

4.安全防护测试:对系统的安全防护机制进行测试,包括系统的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访问控制机制等,验证系统的安全性能。

5.安全运维评估:对系统的安全运维管理进行评估,包括安全巡检、安全备份、补丁管理等,验证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规范和有效。

6.安全隐患整改:针对测评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系统的安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修复。

7.测评报告编写:根据测评的结果和分析,编写测评报告,包括系统安全性评估报告、安全防护测试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为系统的安全改进提供依据。

总结起来,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基本要求包括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管理、安全监控、安全保密和安全培训等方面;而测评要求包括系统安全性评估、安全审计、风险评估、安全防护测试、安全运维评估、安全隐患整改和测评报告编写等方面。

二级等保测评依据

二级等保测评依据

二级等保测评是根据《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的,旨在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以下是二级等保测评的主要依据和要求:
1. 法律法规要求:二级等保测评需要遵守《网络安全法》和相关法规,以及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2. 等级保护要求:二级等保测评的对象是等级保护二级信息系统,需要满足《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规定的有关安全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方面的要求。

3. 安全技术要求:二级等保测评需要针对等级保护二级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方面。

4. 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二级等保测评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安全培训、应急预案等方面的要求。

5. 用户授权管理要求:二级等保测评需要采取用户授权管理措施,对不同用户进行分级授权,并实施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6. 安全审计要求:二级等保测评需要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内的重要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确保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处理。

7. 安全加固要求:二级等保测评需要对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配置和加固,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二级等保测评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的,旨在提高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国家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测评要求内容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测评要求内容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测评要求内容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我国国家保密局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评定的一项标准。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重要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不被泄露、被篡改和被破坏。

以下是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及测评要求内容。

一、基本要求:1.规范安全建设:对于进行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并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以有效贯彻。

同时,要明确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安全备案和安全审计,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策略和技术措施。

2.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对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人员进行合理、全面、持续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识别和应对安全风险。

3.安全防护措施:要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防护、入侵检测与防御、数据加密和存储等方面。

此外,还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和安全演练,找出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并进行及时修复。

4.安全审计: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挖掘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

5.应急处理: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事故处置和恢复,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并追究相关责任。

二、测评要求内容:1.安全策略:对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评估,包括安全性目标的设定、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评估。

2.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评估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检查是否存在弱密码、默认口令等安全漏洞。

3.系统配置管理:评估系统配置的合规性,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配置管理,确保系统的配置符合安全要求。

4.网络安全防护:评估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入侵检测与防御、防火墙、反病毒等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5.数据保护与备份:评估系统对重要数据的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措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6.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评估系统的安全审计机制和日志管理情况,包括日志收集、存储和分析等方面,确保系统安全事件的追溯性和可靠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及二级、三级审核内容和相关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及二级、三级审核内容和相关制度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一至五级等级逐级增高: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一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指导。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强制监督、检查。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专门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年国务院147号令)(“第九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

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号)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2009]142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1日发布)十大重要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GB 17859-1999)(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0)(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应用类定级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5070-2010)(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T 28449-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应用类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0282-2006)(应用类管理标准)其它相关标准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二级评测内容等级保护自上而下分别为:类、控制点和项。

(完整版)等保2.0二级通用测评要求

(完整版)等保2.0二级通用测评要求

1安全物理环境1.1物理位置选择本项要求包括:a)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

1.2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1.3防盗窃和防破坏本项要求包括:a)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识;b)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

1.4防雷击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

1.5防火本项要求包括:a)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b)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

1.6防水和防潮本项要求包括:a)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b)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1.7防静电应采用防静电地板或地面并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1.8温湿度控制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園之内。

1.9电力供应本项要求包括:a)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1.10电磁防护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2安全通信网络2.1网络架构本项要求包括:a)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b)应避免将重要络区域部署在边界处,重要网络区域与其他网络区域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2.2通信传输应采用校验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2.3可信验证可基于可信根对通信设备的系统引导程序、系统程序、重要配置参数和通信应用程序等进行可信验证,并在检测到其可信性受到破坏后进行报警,并将验证结果形成审计记录送至安全管理中心。

3安全区域边界3.1边界防护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

等级保护测评二级要求

等级保护测评二级要求

等级保护测评二级要求摘要:一、等级保护测评概述1.等级保护制度的背景与意义2.等级保护测评的概念及目的二、二级等级保护测评要求1.组织与管理a.明确网络安全责任b.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c.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2.安全防护措施a.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b.安全审计与监控c.防范内部和外部安全风险3.应急响应与恢复a.制定应急预案b.应急演练与培训c.安全事件响应与恢复流程正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我国信息系统安全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公民隐私权益,我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等级保护制度。

等级保护测评是检验信息系统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等级保护测评,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

本文将重点介绍等级保护测评二级要求,帮助相关单位了解并落实信息安全工作。

一、等级保护测评概述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和安全需求,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安全防护要求。

等级保护测评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测评旨在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降低安全风险。

二、二级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二级等级保护测评主要针对一般重要的信息系统,要求组织和管理、安全防护措施、应急响应与恢复等方面满足一定的安全要求。

1.组织与管理a.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各单位应明确网络安全的责任人,对信息系统安全负有领导、组织、监督和检查职责。

b.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设立专门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开展信息安全工作。

c.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安全防护措施a.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网络设备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访问控制、加密通信等。

b.安全审计与监控:对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审计和监控,发现并防范安全风险。

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测评基本要求
摘要:
一、等级保护测评基本概念
二、等级保护测评的基本要求
三、等级保护测评的实施步骤
四、等级保护测评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等级保护测评基本概念
等级保护测评,是指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评估和检验。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进行测评,可以检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确保信息系统在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信息安全。

二、等级保护测评的基本要求
1.测评对象:等级保护测评的对象是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2.测评依据:测评依据是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3.测评目标:测评目标是检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确保信息系统在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信息安全。

4.测评原则:测评原则是科学、公正、客观、准确。

5.测评程序:测评程序是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详细的测评方案,然后按照测评方案进行测评。

三、等级保护测评的实施步骤
1.制定测评方案:根据测评对象、测评依据和测评目标,制定详细的测评
方案。

2.开展测评:按照测评方案,对测评对象进行测评。

3.出具测评报告:根据测评结果,出具测评报告。

4.整改和复查: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复查。

四、等级保护测评的注意事项
1.测评前,应认真阅读测评对象的相关资料,了解测评对象的基本情况。

2.测评中,应严格按照测评方案进行,确保测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测评后,应认真分析测评结果,出具客观、公正的测评报告。

服务器 二级等保测评标准

服务器 二级等保测评标准

服务器二级等保测评标准
服务器二级等保测评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安全:包括物理访问控制、物理安全监测等,要求对服务器所在的物理环境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2.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安全监测、网络安全审计等,要求对服务器的网络通信进行严格监控和审计,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3. 主机安全: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要求对服务器的用户身份进行严格认证和权限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4. 应用安全:包括应用安全监测、应用漏洞扫描等,要求对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安全监测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问题。

5. 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要求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严格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在服务器二级等保测评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的要求,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

2. 对服务器的安全配置和安全漏洞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保证服务器的安全性。

3. 对服务器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4. 定期进行服务器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确保服务器的安全性。

以上是服务器二级等保测评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安全需求而有所不同。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备注:其中黑色字体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系统要求,蓝色字体为第三级系统等保要求.一、物理安全1、应具有机房和办公场地的设计/验收文档机房场地的选址说明、地线连接要求的描述、建筑材料具有相应的耐火等级说明、接地防静电措施2、应具有有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申请、审批记录;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登记记录3、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三级明确要求;电子门禁系统有验收文档或产品安全认证资质,电子门禁系统运行和维护记录4、主要设备或设备的主要部件上应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5、介质有分类标识;介质分类存放在介质库或档案室内,磁介质、纸介质等分类存放6、应具有摄像、传感等监控报警系统;机房防盗报警设施的安全资质材料、安装测试和验收报告;机房防盗报警系统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7、应具有机房监控报警设施的安全资质材料、安装测试和验收报告;机房监控报警系统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8、应具有机房建筑的避雷装置;通过验收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技术检测;9、应在电源和信号线上增加有资质的防雷保安器;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检测部门对防雷装置的检测报告10、应具有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消防系统的运行记录、检查和定期维护记录;消防产品有效期合格;自动消防系统是经消防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11、应具有除湿装置;空调机和加湿器;温湿度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2、应具有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防水检测装置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3、应具有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4、应具有短期备用电力供应设备如UPS;短期备用电力供应设备的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15、应具有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如双路供电方式16、应具有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备用供电系统运行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二、安全管理制度1、应具有对重要管理操作的操作规程,如系统维护手册和用户操作规程2、应具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3、应具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制度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4、应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论证和审定方式如何如召开评审会、函审、内部审核等,应具有管理制度评审记录5、应具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收发登记记录,收发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如正式发文、领导签署和单位盖章等----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6、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审定周期多长.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评审记录7、系统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出现新的安全漏洞以及技术基础结构和组织结构等发生变更时应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对需要改进的制度进行修订.应具有安全管理制度修订记录三、安全管理机构1、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2、应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3、应设立机房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重要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数量情况管理人员名单、岗位与人员对应关系表4、安全管理员应是专职人员5、关键事物需要配备2人或2人以上共同管理,人员具体配备情况如何.6、应设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最高领导是否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的人员担任7、应对重要信息系统活动进行审批如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发布、人员的配备和培训、产品的采购、外部人员的访问等,审批部门是何部门,审批人是何人.审批程序:8、应与其它部门之间及内部各部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沟通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或者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9、应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安全工作会议文件或会议记录,定期:10、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安全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的文件或工作记录如会议记录/纪要,信息安全工作决策文档等11、应与公安机关、电信公司和兄弟单位等的沟通合作外联单位联系列表12、应与供应商、业界专家、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组织等建立沟通、合作机制.13、聘请信息安全专家作为常年的安全顾问具有安全顾问名单或者聘请安全顾问的证明文件、具有安全顾问参与评审的文档或记录14、应组织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查看检查内容是否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15、应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否包含现行技术措施有效性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具有安全检查表格,安全检查报告,检查结果通告记录四、人员安全管理1、何部门/何人负责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录用工作录用过程2、应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进行审查,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技能考核文档或记录3、应与录用后的技术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协议中有保密范围、保密责任、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责任人的签字等内容4、应设定关键岗位,对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是否从内部人员中选拔,是否要求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5、应及时终止离岗人员的所有访问权限离岗人员所有访问权限终止的记录6、应及时取回离岗人员的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等交还身份证件和设备等的登记记录7、人员离岗应办理调离手续,是否要求关键岗位调离人员承诺相关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具有按照离岗程序办理调离手续的记录,调离人员的签字8、对各个岗位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技能考核;具有安全技能考核记录,考核内容要求包含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9、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审查和考核与一般岗位人员有何不同,审查内容是否包括操作行为和社会关系等.10、应对各类人员普通用户、运维人员、单位领导等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和安全技术培训.11、应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对各个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结果记录,记录应与培训计划一致12、外部人员进入条件对哪些重要区域的访问须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进入,外部人员进入的访问控制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等13、应具有外部人员访问重要区域的书面申请14、应具有外部人员访问重要区域的登记记录记录描述了外部人员访问重要区域的进入时间、离开时间、访问区域、访问设备或信息及陪同人等五、系统建设管理1、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具有定级文档,明确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2、应具有系统建设/整改方案3、应授权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由何部门/何人负责4、应具有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计划系统安全建设工作计划中明确了近期和远期的安全建设计划5、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等相关配套文件进行论证和审定配套文件的论证评审记录或文档6、应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等相关配套文件应定期进行调整和修订7、应具有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的维护记录或修订版本8、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和使用系统信息安全产品9、安全产品的相关凭证,如销售许可等,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产品10、应具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11、采购产品前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形成候选产品清单,是否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12、应具有产品选型测试结果记录和候选产品名单及更新记录产品选型测试结果文档13、应具有软件设计相关文档,专人保管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应具有软件使用指南或操作手册14、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应进行授权和批准15、应具有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文档或记录16、软件交付前应依据开发协议的技术指标对软件功能和性能等进行验收检测17、软件安装之前应检测软件中的恶意代码该软件包的恶意代码检测报告,检测工具是否是第三方的商业产品18、应具有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19、应具有需求分析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操作手册等开发文档20、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按照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进度和质量控制21、应具有工程实施过程应按照实施方案形成各种文档,如阶段性工程进程汇报报告,工程实施方案22、在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前,应委托第三方测试机构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安全性测试第三方测试机构出示的系统安全性测试验收报告23、应具有工程测试验收方案测试验收方案与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内容一致24、应具有测试验收报告25、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测试验收工作具有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的意见26、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文档、软件等进行清点系统交付清单27、应具有系统交付时的技术培训记录28、应具有系统建设文档如系统建设方案、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维的文档如服务器操作规程书以及系统培训手册等文档.29、应指定部门负责系统交付工作30、应具有与产品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系统运维商和等级测评机构等相关安全服务商签订的协议文档中有保密范围、安全责任、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责任人的签字等内容31、选定的安全服务商应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32、应与安全服务商签订的服务合同或安全责任合同书11、采购产品前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形成候选产品清单,是否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12、应具有产品选型测试结果记录和候选产品名单及更新记录产品选型测试结果文档13、应具有软件设计相关文档,专人保管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应具有软件使用指南或操作手册14、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应进行授权和批准15、应具有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文档或记录16、软件交付前应依据开发协议的技术指标对软件功能和性能等进行验收检测17、软件安装之前应检测软件中的恶意代码该软件包的恶意代码检测报告,检测工具是否是第三方的商业产品18、应具有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19、应具有需求分析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操作手册等开发文档20、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按照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进度和质量控制21、应具有工程实施过程应按照实施方案形成各种文档,如阶段性工程进程汇报报告,工程实施方案22、在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前,应委托第三方测试机构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安全性测试第三方测试机构出示的系统安全性测试验收报告23、应具有工程测试验收方案测试验收方案与设计方案或合同要求内容一致24、应具有测试验收报告25、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测试验收工作具有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的意见26、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文档、软件等进行清点系统交付清单27、应具有系统交付时的技术培训记录28、应具有系统建设文档如系统建设方案、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维的文档如服务器操作规程书以及系统培训手册等文档.29、应指定部门负责系统交付工作30、应具有与产品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系统运维商和等级测评机构等相关安全服务商签订的协议文档中有保密范围、安全责任、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责任人的签字等内容31、选定的安全服务商应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32、应与安全服务商签订的服务合同或安全责任合同书六、系统运维管理1、应指定专人或部门对机房的基本设施如空调、供配电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由何部门/何人负责.2、应具有机房基础设施的维护记录,空调、温湿度控制等机房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记录3、应指定部门和人员负责机房安全管理工作4、应对办公环境保密性进行管理工作人员离开座位确保终端计算机退出登录状态、桌面上没有包含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5、应具有资产清单覆盖资产责任人、所属级别、所处位置、所处部门等方面6、应指定资产管理的责任部门或人员7、应依据资产的重要程度对资产进行标识8、介质存放于何种环境中,应对存放环境实施专人管理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防潮、防盗、防火、防磁,专用存储空间9、应具有介质使用管理记录,应记录介质归档和使用等情况介质存放、使用管理记录10、对介质的物理传输过程应要求选择可靠传输人员、严格介质的打包如采用防拆包装置、选择安全的物理传输途径、双方在场交付等环节的控制11、应对介质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并定期盘点介质归档和查询的记录、存档介质定期盘点的记录12、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如何管理,销毁前应对数据进行净化处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是否进行内容加密并有领导批准.对保密性较高的介质销毁前是否有领导批准送修记录、带出记录、销毁记录13、应对某些重要介质实行异地存储,异地存储环境是否与本地环境相同防潮、防盗、防火、防磁,专用存储空间14、介质上应具有分类的标识或标签15、应对各类设施、设备指定专人或专门部门进行定期维护.16、应具有设备操作手册17、应对带离机房的信息处理设备经过审批流程,由何人审批审批记录18、应监控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等19、应有相关网络监控系统或技术措施能够对通信线路、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监测和报警20、应具有日常运维的监控日志记录和运维交接日志记录21、应定期对监控记录进行分析、评审22、应具有异常现象的现场处理记录和事后相关的分析报告23、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设备状态、恶意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24、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网络安全管理工作25、应对网络设备进行过升级,更新前应对现有的重要文件是否进行备份网络设备运维维护工作记录26、应对网络进行过漏洞扫描,并对发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27、对设备的安全配置应遵循最小服务原则,应对配置文件进行备份具有网络设备配置数据的离线备份28、系统网络的外联种类互联网、合作伙伴企业网、上级部门网络等应都得到授权与批准,由何人/何部门批准.应定期检查违规联网的行为.29、对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的网络接入应进行限制管理30、应具有内部网络外联的授权批准书,应具有网络违规行为如拨号上网等的检查手段和工具.31、在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前应经过测试,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32、应有补丁测试记录和系统补丁安装操作记录33、应对系统管理员用户进行分类比如:划分不同的管理角色,系统管理权限与安全审计权限分离等34、审计员应定期对系统审计日志进行分析有定期对系统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的分析报告35、应对员工进行基本恶意代码防范意识的教育,如告知应及时升级软件版本对员工的恶意代码防范教育的相关培训文档36、应指定专人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并保存记录.37、应具有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的记录38、应对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进行记录代码库的升级记录,对各类防病毒产品上截获的恶意代码是否进行分析并汇总上报.是否出现过大规模的病毒事件,如何处理39、应具有恶意代码检测记录、恶意代码库升级记录和分析报告40、应具有变更方案评审记录和变更过程记录文档.41、重要系统的变更申请书,应具有主管领导的批准42、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应识别需定期备份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备份文件记录43、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44、应有系统运维过程中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对应的报告或相关文档45、应对安全事件记录分析文档46、应具有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47、应具有应急响应小组,应具备应急设备并能正常工作,应急预案执行所需资金应做过预算并能够落实.48、应对系统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培训记录49、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应急预案演练记录50、应对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审查并更新51、应具有更新的应急预案记录、应急预案审查记录.。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安全等级保护2级和3级等保要求

管理要求项安全管理机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授权和审批沟通和合作审核和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制定和发布制定和发布评审和修订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录用人员离岗人员考核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第三方人员访问管理系统定级安全方案设计产品采购自行软件开发外包软件开发系统建设管理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系统交付系统备案安全测评安全服务商选择环境管理资产管理介质管理设备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监控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密码管理变更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安全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管理二级等保1)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人、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2)应设立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3)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2)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兼任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1)应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关键活动进行审批;2)应列表说明须审批的事项、审批部门和可批准人。

1)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和组织内部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助处理信息安全问题;2)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协调安全工作的实施;3)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

1)应由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户账号情况、系统漏洞情况、系统审计情况等。

1)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性文件和安全策略等,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方针、原则、责任等;2)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安全管理活动,约束人员的行为方式;3)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操作失误。

二级系统安全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测评要求内容

二级系统安全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测评要求内容
d) 应检查机房的窗户、屋顶和墙壁等是否未出现过漏水、渗透和返潮现象,机房及其环境是否不存在明显的漏水和返潮的威胁;如果出现漏水、渗透和返潮现象,则查看是否能够及时修复解决;
e) 对湿度较高的地区,应检查机房是否有湿度记录,是否有除湿装置并能够正常运行,是否有防止出现机房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的措施,是否有防水防潮处理记录。
防雷击(G)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为防止雷击事件导致重要设备被破坏采取了哪些防护措施,机房建筑是否设置了避雷装置, 是否通过验收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技术检测; 询问机房计算机供电系统是否有交流电源地线;
b) 应检查机房建筑是否有避雷装置,是否有交流地线。
防火(G)
a)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
a)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是否设置了灭火设备,是否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否有人负责维护该系统的运行,是否制定了有关机房消防的管理制度和消防预案,是否进行了消防培训;
b)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是否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c) 应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对系统资源实现允许或拒绝用户访问,控制粒度至少为用户组
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c)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d) 应检查关键设备是否放置在机房内或其它不易被盗窃和破坏的可控范围内;检查关键设备或设备的主要部件的固定情况,查看其是否不易被移动或被搬走,是否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方案

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方案

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方案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方案一、引言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机密信息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国家和企业的重要信息不受损害,我国出台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

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方案是对二级保护等级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评的具体指导,下面将对该方案进行深度探讨。

二、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概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标准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类,依据其所处理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等安全属性的要求,以及系统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确定适当的保护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要求的过程。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二级等级保护的信息系统是对一定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的系统。

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方案则是对二级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具体方案。

三、信息系统二级保护测评方案的基本要求1. 测评范围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方案首先要确定测评的范围,包括系统的物理边界、功能边界和管理边界。

对于涉密信息系统,还需要考虑到信息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数据库等。

2. 测评方法在进行测评时,可采用测试、检查、访谈等多种方法,来全面了解系统安全功能和安全管理实施情况。

同时也可以利用安全评估工具来进行系统的脆弱性评估和渗透测试。

3. 测评标准针对二级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具体安全性要求和相关政策法规,确定测评的标准和评估指标。

例如要求对系统进行访问控制、日志记录和审计等。

4. 测评报告根据测评结果,编制详细的测评报告,包括系统的安全状况、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建议的改进措施等内容。

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个人观点信息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方案对于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有效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和加固。

也可以指导系统管理员和安全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完整性,防范信息泄露和破坏。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测评要求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测评要求

二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测评要求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安全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规定等,确保系统的安全管理有效运行。

2.人员安全管理: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评估工作,确保系统管理员、操作人员等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证其能履行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

3.物理环境安全:对关键信息系统存放和运行的机房、机柜等物理环境进行保护,包括物理隔离、入侵检测、灭火设备等,防止非法入侵或物理损坏。

4.安全防护设备:配置安全防护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杀毒软件等,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威胁。

5.身份鉴别和授权管理: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管理机制,确保只有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系统,并且拥有相应的权限。

6.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采取加密技术、传输协议安全措施等,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7.应急响应和灾备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和灾备机制,及时应对安全事件和系统故障,保障系统的连续运行和信息的完整性。

1.系统安全功能测试:对系统的安全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访问控制、安全监测、安全管理等,确保系统安全功能符合要求。

2.系统安全性能测试: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包括响应速度、吞吐量、负载能力等,确保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能。

3.应急响应能力测试:模拟各类安全事件,测试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包括识别、定位、处置等,确保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安全威胁。

4.数据传输和存储测试:对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进行测试,包括数据传输的速度、稳定性,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完整性等,确保系统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5.身份鉴别和访问授权测试:测试系统对用户身份的鉴别、访问授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包括用户认证、密码管理、权限控制等,确保系统对用户身份的管理和控制符合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静电(G)
/
a)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关键设备是否采 取用必要的防静电措施,机房是否不存在静电问题或因静电引发 的安全事件;
b)应检查关键设备是否有安全接地,查看机房是否不存在明显的静电现象。
温湿度控制(G)
机房应设置必要的温、湿度控制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e)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f)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d) 应检查关键设备是否放置在机房内或其它不易被盗窃和破坏的可控范围内;检查关键设备或设备的主要部件的固定情况,查看其是否不易被移动或被搬走,是否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e)应检查通信线缆铺设是否在隐蔽处;
f)应检查机房防盗报警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并查看是否有运行和报警记录;
g)应检查介质的管理情况,查看介质是否有正确的分类标识,是否存放在介质库或档案室内。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了解采取了哪些防止设备、介质等丢失的保护措施;
b)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关键设备放置位置是否做到安全可控,设备或主要部件是否进行了固定和标记,通信线缆是否铺设在隐蔽处;是否对机房安装的防盗报警设施 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c)应访谈资产管理员,介质是否进行了分类标识管理 , 介质是否存放在介质库或档案室内进行管理;
d) 应测试边界网络设备,可通过试图访问未授权的资源,验证访问控制措施是否能对未授权的访问行为进行控制,控制粒度是否至少为单个用户
安全审计(G)
/
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b) 应检查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查看是否有关于机房出入方面的规定;
c) 应检查机房出入口是否有专人值守,是否有值守记录及人员进入机房的登记记录; 检查机房是否不存在专人值守之外的其他出入口;
d) 应检查是否有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审批记录 ,查看审批记录 是否包括来访人员的访问范围 。
防盗窃和防破坏(G)
a) 应访谈网络管理员,询问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的防护措施有哪些;询问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的登录和验证方式做过何种配置;询问远程管理的设备是否采取措施防止鉴别信息被窃听;
b) 应访谈网络管理员,询问网络设备的口令策略是什么;
c) 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是否配置了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鉴别的功能,口令设置是否有复杂度和定期修改要求;
安全类别
第一级基本要求
第二级基本要求
第二级测评要求
物理
安全
物理位置的选择(G)
/
a)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现有机房和放置终端计算机设备的办公场地的环境条件是否能够满足信息系统业务需求和安全管理需求,是否具有基本的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
b)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机房是否没有出现过漏水和返潮事件;如果机房内有上/下水管安装,是否经常检查其漏水情况;在湿度较高地区或季节是否有人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使用除湿装置除湿;如果出现机房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现象 是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c) 应检查穿过主机房墙壁或楼板的管道是否配置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是否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电磁防护(S)
/
a)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电源线和通信线缆是否隔离铺设,是否没有出现过因电磁干扰等问题引发的故障;
b)应检查机房布线,查看是否做到电源线和通信线缆隔离。
网络
安全
结构安全(G)
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b) 应检查机房和办公场地是否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物理访问控制(G)
a) 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a) 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b)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了解部署了哪些控制人员进出机房的保护措施;
a) 应访谈网络管理员,询问关键网络设备的性能以及目前业务高峰流量情况;
b) 应访谈网络管理员,询问网段划分情况以及划分原则;询问重要的网段有哪些;
c) 应访谈网络管理员,询问网络中带宽控制情况以及带宽分配的原则;
d) 应检查网络拓扑结构图,查看其与当前运行的实际网络系统是否一致;
e) 应检查网络 设计或验收文档,查看是否有关键网络设备业务处理能力、接入网络及核心网络
边界完整性检查(S)
/
a)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a) 应访谈安全管理员,询问是否对内部用户私自连接到外部网络的行为;
b) 应检查边界完整性检查设备,查看是否正确设置了对网络内部用户私自连接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的配置;
c) 应测试边界完整性检查设备,验证其是否能够有效发现“非法外联”的行为。
d)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a) 应访谈安全管理员,询问网络访问控制措施有哪些;询问访问控制策略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询问网络访问控制设备具备哪些访问控制功能;询问是否允许拨号访问网络;
b) 应检查边界网络设备,查看其是否根据会话状态信息对数据流进行控制,控制粒度是否为网段级;
c) 应检查边界网络设备,查看其是否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c) 应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对系统资源实现允许或拒绝用户访问,控制粒度至少为用户组
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c)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d) 应检查机房的窗户、屋顶和墙壁等是否未出现过漏水、渗透和返潮现象,机房及其环境是否不存在明显的漏水和返潮的威胁;如果出现漏水、渗透和返潮现象,则查看是否能够及时修复解决;
e)对湿度较高的地区,应检查机房是否有湿度记录,是否有除湿装置并能够正常运行,是否有防止出现机房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的措施,是否有防水防潮处理记录。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是否配备了,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保证温湿度能够满足计算机设备运行的要求, 是否在机房管理制度中规定了温湿度控制的要求, 是否有人负责此项工作,是否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房的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询问是否没有出现过温湿度影响系统运行
d) 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是否配置了鉴别失败处理功能;
e) 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是否配置了对设备远程管理所产生的鉴别信息进行保护的功能;
防火(G)
a)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
a)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是否设置了灭火设备,是否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否有人负责维护该系统的运行,是否制定了有关机房消防的管理制度和消防预案,是否进行了消防培训;
b)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是否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a) 应访谈安全审计员,询问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是否开启审计功能,审计内容包括哪些项;询问审计记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b) 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其审计策略是否包括 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
c) 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其事件审计记录 是否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成功情况。
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设计或说明;
f) 应检查网络设计或验收文档,查看是否有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和网段分配地址段的设计或描述。
访问控制(G)
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 应根据访问控制列表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出入;
防雷击(G)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a)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b)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为防止雷击事件导致重要设备被破坏采取了哪些防护措施,机房建筑是否设置了避雷装置, 是否通过验收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技术检测;询问机房计算机供电系统是否有交流电源地线;
b) 应检查机房建筑是否有避雷装置,是否有交流地线。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 询问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是否设置了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是否设置了短期备用电源设备,供电时间是否满足系统关键设备最低电力供应需求;
b) 应检查机房,查看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的稳压器、 过电压防护设备 和短期备用电源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c)应检查是否有稳压器、过电压防护设备以及短期备用电源设备等的检查和维护记录。
b)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c)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a)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是否部署了防水防潮措施;如果机房内有上/下水管安装,是否避免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是否采取了可靠的保护措施;在湿度较高的地区或季节是否有人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配备除湿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