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专题测试卷(四) 含解析
生物选修一专题检测试卷(专题3、4)

专题检测试卷(专题3、4)(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愈伤组织是一种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组织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答案 D解析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A、C项错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高度不育,只有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才能稳定遗传,B项错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所需的突变体类型,如植物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可利用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进行,D项正确。
2.如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B.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C.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答案 C解析胚状体是愈伤组织再分化得到的,A项错误;海藻酸钠作为包埋的材料,不提供营养成分,B项错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不仅为胚状体提供能量,而且是培养物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C项正确;凝胶珠具有空间网状结构,不隔绝空气,D项错误。
3.下列关于MS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的不同之处,说法错误的是()A.MS培养基中常常添加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中不需要B.MS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是蔗糖,微生物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主要是葡萄糖C.MS培养基中需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D.MS培养基中不需加维生素,微生物培养基中要加维生素作生长因子答案 D解析MS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
(共6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全册)章节检测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共6套)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1 (全册)章节检测题配套练习附答案章末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D.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解析】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得到的,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得到的,并且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没有氧气便死亡,故A正确.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使水分析出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故B正确 .为了得到品质好的发酵产物,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故C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故D错误.【答案】 D2.以下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C.变酸果酒的外表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解析】A、果酒的发酵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的发酵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A错误;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B正确;C、变酸的酒的外表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正确;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如果酒制作需要无氧环境,适宜温度为18~25℃,而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适宜温度为30~35℃ ,D正确 .【答案】 A3.(2021·吉林实验中学期中)以下有关于发酵技术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长期放置的酒外表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的C.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外表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D.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解析】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 正确;长期放置的酒外表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外表繁殖形成的,B正确;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外表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C正确;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气生菌丝构成的,D错误.【答案】 D4.以下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解析】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A错误;果酒制成后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接入醋酸菌并保持通气条件可制作果醋,B错误;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的酶主要是脂肪酶和蛋白酶等,C正确;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D错误.【答案】 C5.(2021·正定中学月考)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解析】果汁发酵是否产生了酒精可以使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故A错误;醋酸无毒,可以用品尝的方法检测,也可以用pH试纸鉴定,故B正确;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检验,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检测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量,而不能用品尝法,故C错误,D错误.【答案】 B6.以下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必需先制果醋B.酿制果醋的醋酸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存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条件相同【解析】果酒可以作为制作果醋的原料,故A错误;酿制果醋的醋酸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故B错误;制作腐乳时,使用的微生物为毛霉,毛霉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不同,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也不同,故D错误.【答案】 C7.(2021·湖北四校期中联考)以下关于发酵技术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酒制作温度高C.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D.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匀地参加盐分【解析】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为30-35℃,比果酒制作温度18-20℃高,B正确;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C正确;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参加盐分,但距离瓶口越近,参加的盐应该越多,D错误.【答案】 D8.(2021·唐山一中期中)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以下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不正确的选项是()序号①②③④食品果酒果醋腐乳泡菜主要微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制作果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不需要插入温度计,①错误;制作果醋是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发酵,②正确;制作腐乳时应先让毛霉生长,然后再加盐腌制成形,③错误;制作泡菜时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④正确;所以选A .【答案】 A9.(2021·吉林一中质检)以下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B.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最|高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D.发酵过程都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解析】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 ,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故A正确.果酒需要的温度在18-25℃ ,果醋制备的温度是30-35℃ ,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18℃;故B错误.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故C错误.果酒发酵为无氧发酵,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发酵过程都是有氧发酵,D错误.【答案】 A10.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应含有适当浓度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薄【解析】醋酸菌是嗜氧菌,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气,假设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故A错误.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假设酒的含量过低,缺乏以杀菌,假设腐乳的含量过高,那么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故B正确.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会杀|死其中的自然菌种(野生酵母菌) ,使发酵不能进行,故C错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局部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时机越大,故D错误.【答案】 B11.(2021·大兴区期末)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以下原因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解析】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A正确;制作果酒后期,发酵罐中没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故B正确;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故C错误;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D正确.【答案】 C12.(2021·东城区期末)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解析】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所用菌种均来自自然环境,都不需要接种菌种,A项正确;由于不同菌种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因此,进行发酵时的温度条件不同,B项错误;制作果醋时的发酵是在有氧环境下,C项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消耗,酵母菌种群密度会减小,D项错误.【答案】 A13.以下关于亚硝酸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还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解析】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A正确;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 ,B正确;C、咸菜亚硝酸盐较高,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尽量少吃咸菜,C正确;D、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g时,会引起中毒,到达3g时会引起人死亡,D错误.【答案】 D14.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解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 C15.腐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青霉、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但主要是毛霉的作用B.腐乳制作过程中可将蛋白质、脂肪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C.现代工厂化生产腐乳的菌种需专门接种D.卤汤中一般参加12%的酒,作用很关键【解析】蛋白质可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B错误.【答案】 B16.以下有关发酵食品加工的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时应对葡萄进行反复冲洗以防止杂质的影响B.制作果醋时应防止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C.制作腐乳时应适量加盐以防止豆腐变质、变软D.制作酸奶时应保证有氧环境以防止变质【解析】A、发酵技术制葡萄酒所需的酵母菌菌种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不能进行反复冲洗,A错误;B、制作果醋时,用的是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应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B 错误;C、制作腐乳时应适量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C正确;D、制作酸奶时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D错误.【答案】 C17.以下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B.酿制果酒、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杜绝|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解析】制作果醋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酒,再制果醋,A错误;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所需的温度、氧气条件是不相同的,发酵底物也可以不同,B错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分解,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必须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只有产生足够的菌种才能保证发酵成功,D错误.【答案】 C18.以下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拟正确的选项是......(双选)() A.果酒、腐乳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解析】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是毛霉,为真核生物,果醋发酵的微生物为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故A正确;果酒制成后转移至|较高温度的环境中,还需要通入氧气,才可以制作果醋,故B错误;果酒发酵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而果醋和腐乳都需要有氧条件,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内酶,腐乳利用的是微生物的胞外酶(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 ,故D错误.【答案】AC19.以下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解析】果酒制作所用菌种主要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有关微生物为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故A正确;果酒发酵温度为18~25 ℃,而果醋发酵温度为30~35 ℃ ,因此果醋制作需要温度较高,B错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的菌种数量都是先增加后根本不变,即呈S型,C正确;醋酸菌在糖源充足或缺少时,都能产生醋酸,故D正确.【答案】 B20.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解析】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该装置水可阻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该装置便于CO2的排出;该装置弯管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保证果醋发酵需要的O2;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排出气体,防止杂菌污染.【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2021·兰州一中期末)葡萄糖经酒精发酵可以产生葡萄酒,进一步经醋酸发酵可以产生葡萄醋,请利用相关的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到酒精发酵完毕的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以下图所示.①在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找出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 ,乙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结果是酒精与之反响成________色.(4)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常参加________ .(5)假设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能/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形成醋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葡萄汁制作葡萄酒,装入发酵瓶后,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迅速增加其数量,随着氧气的消耗,有氧呼吸逐渐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增强,直至|完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①为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②甲图中未夹住发酵瓶的进气管,这样酵母菌会一直进行有氧呼吸,无酒精产生;乙图显示,发酵瓶中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气体不能排出,随着发酵时间的递增,有可能通过排气管排出发酵液.(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响,变成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4)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常参加人工培养的酵母菌.(5)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假设果汁中混杂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同时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也低于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所以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形成醋酸.【答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①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②甲:未夹住发酵瓶的进气管乙: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3)重铬酸钾灰绿色(4)人工培养的酵母菌(5)不能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22.(2021·山西四校联考)(10分)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屡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给________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_____反响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解析】(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给氧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反响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1)氧气C2H5OH+O2―→CH3COOH+H2O(2)盐的用量12(3)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4)盐酸酸化重氮化玫瑰红23.(10分)下面是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请答复:(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参加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第二步: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 "需要消耗〞或 "不需要消耗〞)氧气.(2)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________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和氨基酸;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________________ .(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 .【解析】(1)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密闭完全会使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能完全密闭.要将乙醇转化为乙酸,需要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生物,必须需要氧气.(2)腐乳制作主要利用的是毛霉,其可以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泡菜制作主要利用的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可以根据颜色比对来大致确定.【答案】(1)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 ,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醋酸杆需要消耗(2)毛霉蛋白酶肽脂肪酸(3)乳酸(或有机酸)(光电)比色玫瑰红24.(10分)生活中有许多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请分析答复:(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 .红色因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而呈深红色,味厚醇香.(2)在腐乳制作时,要加盐腌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腐乳,关键在于________的配制.(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响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________ .(4)在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中葡萄糖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______________的空间.制作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其中果醋制作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参加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第二步:用__________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试剂)检测,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它具有兴旺的白色菌丝.其中有时出现红色是因为参加了红曲的缘故.(2)在腐乳制作时,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3)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响的生成物再与萘基N-1-乙二胺反响生成紫红色物质,然后通过比色,可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要用蒸馏水做对照试验.(4)果酒制作是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原理,由于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鲜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果醋制作是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其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35℃ .(5)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糊精(主要含麦芽糖等) ,这一过程可用碘液(或KI -I2溶液)来检测反响的情况.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的过程中产生CO2,随反响的进行发酵瓶中CO2逐渐增多,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要完全密闭.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的过程中消耗氧气.泡菜发酵过程离不开乳酸菌,能产生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 g时就会引起人中毒,必须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其测定方法可用比色法,为提高可信度、准确度应设置对照实验.【答案】(1)毛霉红曲(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卤汤(3)乳酸比色玫瑰红作为对照(4)1/330~35℃(5)酵母重铬酸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 ,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醋酸杆菌需要消耗反响式:C2H5OH+O2―→CH3COOH+H2O25.(10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答复相关问题:(1)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 ,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参加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③将每个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拟,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2)以下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趋势.(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 "醋酸杆菌〞或 "乳酸菌〞) .【解析】(1)在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中,用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课时作业及各专题测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课时作业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基础巩固1.以下反应在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C6H12O6+6O26CO2+6H2OB.C6H12O62C2H5OH+2CO2C.CO2+H2O(CH2O)+O2D.C2H5OH+O2CH3COOH+H2O解析:A项是果酒发酵初期的反应式;B项是果酒发酵产酒阶段的反应式;C项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D项是果醋发酵过程的反应式。
答案:C2.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是异养型的真菌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即一种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另一种进行无氧呼吸C.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D.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是指酵母菌在有氧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3.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遍,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解析:在果酒的自然发酵中,冲洗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浮尘,不能冲洗得过于干净,也不能进行去皮处理,因为自然发酵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去梗的操作应在冲洗之后,否则会因去梗造成葡萄汁流出或造成杂菌污染;高压蒸汽灭菌会使各种微生物均被消灭,无法产生果酒。
答案:B4.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B.在制作果醋时,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醋酸D.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解析: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是必不可少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而不是一直打开发酵瓶。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
高中生物 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一选修1生物试题

《酶的研究与应用》一、选择题1.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C1酶和C 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D.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2.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盒上印有以下资料(见右框),对资料中的信息理解错误的是A.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B.在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C.该洗衣粉不适合洗涤丝绸面料衣物D.这种洗衣粉对衣服上油渍也能较易清除3.在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是什么对照实验()A.不需要对照实验B.有对照,空白对照C.有对照,相互对照D.有对照,自身对照4.关于固定化酶和一般酶制剂在应用效果上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定化酶生物活性强,可长久使用B.一般酶制剂应用后和产物混在一起,产物的纯度不高C.一般酶制剂参加反应后不能重复利用D.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5.下列不属于固定化酶作用的特点的是()A.有利于酶与产物分解B.可以被反复利用C.能自由出入依附的载体D.一种固定化酶一般情况下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6.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的效果好②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③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④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来讲有利于保护环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7.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酶切割产物(bp)b酶再次切割产物(bp)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A.在该DNA分子中,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 个B.a酶与b酶切出的粘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C.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不相同D.用a酶切割与线性DNA相同碱基序列的质粒,得到4种切割产物8.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A表示)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15 kb和0.2 kb的两个片段(其中0.2 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S表示)由于突变恰好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点上,因而失去了该酶切位点,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后只能形成一个1.35 kb的DNA片段,如图1;现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编号为1、2、3的三份样品进行处理,并进行DNA电泳(电泳时分子量越小扩散越快),结果如图2,则1、2、3号样品所对应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以βA、βS表示相关的基因)()A.βSβS、βAβS、βAβA B.βAβA、βAβS、βSβSC.βAβS、βSβS、βAβA D.βAβS、βAβA、βSβS9.与“限制性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A.反转录酶 B.RNA聚合酶C.DNA连接酶 D.解旋酶10.若某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CTAGG,它在A和G之间切断DNA。
高中生物选修1试题(含详细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1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酸菜鱼是一道名菜,其中的酸菜在腌制初期,菜的上面被水覆盖,水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菜叶萎蔫B.有利于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D.防止杂菌污染2.对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氮源只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B.碳源只作为能源物质C.无机盐可有可无D.水是重要的营养要素之一3.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正确的是()A.医务人员进入工作区要全身灭菌B.接种疫苗前要对注射区域进行消毒C.消毒与灭菌的含义本质是相同的D.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灼烧法和高压蒸汽法4.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血琼脂培养基成分,据表分析“血琼脂培养基”属于()A.鉴别培养基B.选择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D.液体培养基5.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有各种微生物超过上万种,其中大部分是自己“养”出来的,少部分是引进的.下列有关“养”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题干中的“养”具有筛选、培养和保藏等含义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筛选出细菌C.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D.各种细菌的保藏是在液态培养基中进行的6.玻璃刮铲是微生物培养的接种工具之一,下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A.B.C.D.7.下列是同学在实验室用各种饮料瓶作容器制作苹果酒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让盛放苹果汁的各种饮料瓶接受光照B.给饮料瓶适时排气C.定时向饮料瓶中通入空气D.将饮料瓶放在45℃处8.关于腐乳的制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C.家庭生产腐乳都是在夏天进行的D.加盐、酒及辛香料等腌制可避免腐乳变质9.如图是果醋发酵装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接种口加入的应是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混合菌种B.通气口必需通入无菌空气或氧气C.培养过程中要加热到35℃以上D.醋酸发酵过程中看不到气泡冒出10.关于利用葡萄为原料制作葡萄酒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榨汁后不添加酵母菌也可制作出葡萄酒B.用重铬酸钾可鉴定出发酵液中的酒精C.欲使酵母菌大量繁殖需有氧条件D.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不能进行酒精发酵1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可以通过人工接种菌种提高产品质量B.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细胞结构相同C.所用的培养基物理状态相同D.制作过程不需要人为控制发酵温度12.如图表示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与此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③④可发生在同一种生物细胞内B.过程①②④需有氧气参与,③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C.酒精发酵期需要“密封”,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生成D.酒精发酵后期只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或氧气即可进行醋酸发酵13.下列与酶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活力越高,酶催化反应速率越快B.酶活力只受温度和pH影响C.底物浓度越高,酶活力越大D.酶的提取都应在低温、低pH下进行14.游离酶与固定化酶比较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要在一定的温度、pH等条件下才具有较高催化效率B.前者在催化后会发生化学性质的改变,不可反复使用,后者化学性质不变,可反复使用C.前者在反应中与底物和产物混合,后者不与底物接触,可反复使用D.前者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后者则相反15.通过酶工程生产的酶制剂中的酶的化学本质是()A.RNAB.蛋白质C.有机物D.核酸16.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固定化植物细胞可生产各种色素、香精等B.利用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可生产酒精、啤酒等C.利用固定化动物细胞可以生产肝炎疫苗等D.固定化细胞不能用于生产胞外酶17.小球藻可用于污水净化,其繁殖能力(生长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藻细胞消耗N、P等的能力.科研人员比较游离小球藻和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后的小球藻生长量变化,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研究中固定化小球藻采用的方法是包埋法B.实验中可用CaCl2浸泡凝胶珠使其形成稳定结构C.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生长期较短、生长速率低D.使用固定化小球藻有利于重复使用且可避免水体二次污染18.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考虑酶的专一性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既是反应底物又可提供能量19.某同学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比较”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如下.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相同,洗涤温度都为35℃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论这个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①B.①②C.②D.②③20.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B.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C.鸡血不会凝固,猪血会凝固D.猪的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血球计数板的一个视野,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为微生物直接计数的方法之一B.一个中方格中的微生物数为15C.计数前必需对培养液进行稀释D.用该方法没有平板画线法计数准确22.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共进行了5组,其中第1组是最先划出的.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每次划线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B.第3组划线操作可从第2组开始划出,也可从第4组开始C.该操作及其后的培养均应在接种箱中进行D.只在第5组区域中才可以得到菌落23.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只有果酒发酵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B.控制的发酵温度有所不同C.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24.关于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酵母细胞适宜固定化B.洗衣粉中不宜添加固定化细胞C.与固定化酶相比,应用范围更广D.成本高、操作简单,只用于催化大分子反应底物25.下列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不正确的是()A.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酶的效果最好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在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65分)26.桶装纯净水是同学们日常饮水来源之一,纯净水真的“纯净”吗?某小组同学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各步骤的相关问题:(1)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的蛋白胨、淀粉可为细菌提供相同营养的是.(2)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3)接种及培养: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纯净水”样品的平板置于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作为对照进行实验.(4)菌落观察与计数:培养24小时后,某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27.如图是常见的微生物,回答有关问题:(1)从细胞结构方面看,在本质上有别于另外两种.(2)若分别培养图中的三类微生物,的碳源不同于另外两种.若从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的混合菌中分离出酵母菌,所用的培养基中可加入,从此方面分析,该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3)家庭中常用图示中的来发酵面粉制作馒头,写出发酵过程中出现醇香味的反应式.28.如图是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接种初期,接种的菌种1的主要繁殖方式是.酒精发酵过程对温度要求较醋酸发酵过程要(填写高、等于或低于).(2)同学在实验室制作果酒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放掉发酵产生的CO2,二是避免;在酸性条件下,可用来检测果酒发酵是否成功.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时,一般采用法,但此种方法最终计算得出的菌体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3)若果汁中已含有菌种2,在酒精发酵旺盛时,菌种2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29.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实验材料及用具齐全.(1)酵母细胞的固定采用的方法是.(2)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A.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B.将无水CaCl2溶解在自来水中,配成CaCl2溶液C.用酒精灯大火连续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D.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E.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液注入蒸馏水中,观察凝胶珠形成请你改正其中错误的操作:(写出4点)①;②;③;④.(3)该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①请指出标号为a、b的名称:a,b②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③为使该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运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条件下进行.(4)实验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30.有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同学欲测定同一花盆土壤样品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用相同稀释倍数的土壤浸出液接种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得到以下2种统计结果:(1)请对甲小组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甲小组,原因是.(2)乙小组的有效实验结果是个菌落;此数值(能或不能)作为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若要确定细菌的种类,常用作为鉴定依据.(3)两个小组使用的接种方法是,所用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属于培养基;在接种前要对灭菌后的培养基进行倒平板,倒平板的目的是.31.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去污能力,常在洗衣粉中添加各种酶类.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为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①据此及生活实际推测洗衣粉中常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②解释注意事项④的原因:.③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2)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探究洗衣粉洗涤效果有关实验记录绘制的曲线.①小组同学探究的实验内容是.②探究实验的设计应体现等原则.③实验结果及分析:a.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较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b.洗涤温度65℃时,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两曲线重合,说明.④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欲继续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最适宜温度,应在℃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酸菜鱼是一道名菜,其中的酸菜在腌制初期,菜的上面被水覆盖,水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菜叶萎蔫B.有利于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D.防止杂菌污染【考点】制作泡莱.【分析】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氧气会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氧气越多,抑制作用越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解答】解:腌制酸菜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菌为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时会抑制其发酵,故将菜坛子加满水密封的目的是便于无氧发酵产生乳酸.故选:B.2.对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氮源只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B.碳源只作为能源物质C.无机盐可有可无D.水是重要的营养要素之一【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1.碳源2.氮源3.水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种重要物质.4.无机盐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有: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激活剂;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某些无机盐具有特殊功能,如化能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NH4+等.5.生长因子6.其他条件培养微生物时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解答】解:A、氮源除了用于合成蛋白质以外,还要参与合成核酸、ATP等物质,A错误;B、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体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B错误;C、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长是必须的,C错误;D、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种重要物质,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正确的是()A.医务人员进入工作区要全身灭菌B.接种疫苗前要对注射区域进行消毒C.消毒与灭菌的含义本质是相同的D.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灼烧法和高压蒸汽法【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解答】解:A、医务人员进入工作区要全身消毒,A错误;B 、接种疫苗前要对注射区域进行消毒,B 正确;C 、灭菌是将处理物体中的一切生物全部杀灭.在经过灭菌后的物体中,不再存在任何活着的生命;消毒是将物体中的微生物减少到不再危害人体(或其他需要保护的生物体)的程度,C 错误;D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D 错误. 故选:B .4.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血琼脂培养基成分,据表分析“血琼脂培养基”属于( )A .鉴别培养基B.选择培养基C .固体培养基D .液体培养基 【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分析】培养基的类型 (1)按物理性质分:(2)按化学性质分:(3)按功能分:【解答】解:A、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成分没有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因此不属于鉴别培养基,A错误;B、表格中培养基中除了加入了必须成分外,培养基中没有加入某种特殊化学成分,因此不属于选择培养基,B错误;C、培养基成分中加入了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C正确;D、由C项可知,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D错误.故选:C.5.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有各种微生物超过上万种,其中大部分是自己“养”出来的,少部分是引进的.下列有关“养”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题干中的“养”具有筛选、培养和保藏等含义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筛选出细菌C.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D.各种细菌的保藏是在液态培养基中进行的【考点】微生物的利用.【分析】1、青霉素可以破坏原核生物的细胞壁,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真菌;2、菌种保存【解答】解:A 、题干中的“养”具有筛选、培养和保藏等含义,A 正确;B 、青霉素可以破坏原核生物的细胞壁,在添加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筛选分离真菌,B 错误;C 、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一般只含有一种细菌,C 错误;D 、由以上分析可知,临时保持菌种是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进行的,而长期保存细菌是在液态培养基中进行的,D 错误. 故选:A .6.玻璃刮铲是微生物培养的接种工具之一,下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 ) A .B .C .D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解答】解:玻璃刮铲可用于稀释涂布平板法.ABC 、这三个培养皿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ABC 错误; D 、该培养皿是平板划线法接种,D 正确. 故选:D .7.下列是同学在实验室用各种饮料瓶作容器制作苹果酒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让盛放苹果汁的各种饮料瓶接受光照B.给饮料瓶适时排气C.定时向饮料瓶中通入空气D.将饮料瓶放在45℃处【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解答】解:A、酵母菌进行果酒发酵时不需要光照,A错误;B、果酒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外还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因此需要给饮料瓶适时排气,B正确;C、果酒发酵需要无氧环境,因此不需要定时向饮料瓶中通入空气,C错误;D、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D错误.故选:B.8.关于腐乳的制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C.家庭生产腐乳都是在夏天进行的D.加盐、酒及辛香料等腌制可避免腐乳变质【考点】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解答】解: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A正确;B、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B正确;C、豆腐上生长毛霉的适宜温度为15~18℃,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应在春天或秋天,C 错误;D、加盐、酒及辛香料等腌制可避免腐乳变质,D正确.故选:C.9.如图是果醋发酵装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接种口加入的应是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混合菌种B.通气口必需通入无菌空气或氧气C.培养过程中要加热到35℃以上D.醋酸发酵过程中看不到气泡冒出【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解:A、进行果醋制作时只需要接种醋酸菌即可,A错误;B、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嗜氧菌,因此通气口必需通入无菌空气或氧气,B正确;C、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C错误;D、醋酸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看到气泡冒出,D错误.故选:B.10.关于利用葡萄为原料制作葡萄酒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榨汁后不添加酵母菌也可制作出葡萄酒B.用重铬酸钾可鉴定出发酵液中的酒精C.欲使酵母菌大量繁殖需有氧条件D.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不能进行酒精发酵【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解答】解:A、葡萄皮上附着有野生型酵母菌,因此榨汁后不添加酵母菌也可制作出葡萄酒,A正确;B、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B正确;C、欲使酵母菌大量繁殖需有氧条件,C正确;D、有氧气存在时,若氧气浓度较低,酵母菌也能进行酒精发酵,D错误.故选:D.1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可以通过人工接种菌种提高产品质量B.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细胞结构相同C.所用的培养基物理状态相同D.制作过程不需要人为控制发酵温度【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蛋白质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甘油和脂肪酸.【解答】解:A、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时都可以通过人工接种菌种提高产品质量,A正确;B、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它们属于真核生物,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存在较大差异,B错误;C、果酒和果醋制作所需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而腐乳制作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C错误;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中都需要人为控制发酵温度,依次是18~25℃、30~35℃、15~18℃,D错误.故选:A.12.如图表示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与此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③④可发生在同一种生物细胞内B.过程①②④需有氧气参与,③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C.酒精发酵期需要“密封”,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生成D.酒精发酵后期只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或氧气即可进行醋酸发酵【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其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③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果酒发酵);④表示醋酸发酵过程.【解答】解:A、过程①②③可发生在同一种生物细胞内,但①②③④不可发生在同一种生物细胞内,A错误;B、过程①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错误;C、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酒精发酵期需要“密封”,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有较多气泡生成,C正确;D、酒精发酵后期要想进行醋酸发酵,除了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或氧气,还需要调节温度等条件,D错误.故选:C.13.下列与酶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活力越高,酶催化反应速率越快B.酶活力只受温度和pH影响。
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一配套练习: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章末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酶制剂的是()A.蛋白酶B.脂肪酶C.淀粉酶D.麦芽糖酶【解析】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大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
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强的去污能力。
【答案】 D2.从水果中提取果胶酶的适合条件是()A.高温、偏酸性提取液B.低温、偏酸性提取液C.高温、偏碱性提取液D.低温、偏碱性提取液【答案】 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果胶酶只存在于植物果实中B.果胶溶于水,不溶于乙醇C.果胶酶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D.果胶酶能分解果胶和纤维素【答案】 C4.酶的固定方法不包括()A.将酶吸附在固体表面上B.将酶相互连接起来C.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里D.将酶制成固体酶制剂,如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答案】 D5.酵母细胞的活化是指()A.让酵母细胞恢复运动状态B.让酵母细胞在缺水状态下更容易休眠C.让酵母细胞内酶活性加倍D.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解析】缺水状态下,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在固定化之前,应先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即活化。
【答案】 D6.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B.果胶有多种,果胶酶也有多种,如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等C.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在其他方面则无用处,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配合使用,可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促使淀粉、脂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释放,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解析】果胶酶的作用是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可以使果汁产量增加,透明度提高,有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在食品工业如制作果汁、提高葡萄酒质量等方面作用很大,也常与纤维素酶等共使用,提高饲料营养和降低饲料黏度,促进饲料在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等作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1习题答案第4章免疫调节第4章章末测评卷

第4章章末测评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2.(2021河北沧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B.胃液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当免疫防御功能较强时,机体容易被病原体感染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3.(2021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中)癌症免疫疗法表明:T细胞上具有终止细胞免疫反应的CTLA-4和PD-1两种蛋白质,通过抑制这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可以激活T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杀灭更多肿瘤细胞。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T细胞上的CTLA-4和PD-1蛋白具有避免机体免疫功能过强的生理意义C.T细胞上的CTLA-4和PD-1蛋白可以终止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没有影响D.利用相应抗体,可解除CTLA-4和PD-1的抑制功能从而激活T细胞的免疫能力4.(2021山东济宁高三期末)研究发现滤泡性辅助T细胞(简称TFH细胞)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
B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细胞就会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FH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B.TFH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C.同一个体内的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核遗传信息不同D.TFH细胞与B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与B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5.(2021广东高三月考)HIV是引起灵长类动物细胞病变的逆转录病毒之一,它对热敏感,在56℃的温度条件下30min即可灭活,亦对消毒剂和去污剂敏感。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配制而成,酒精度在7%〜18%的发酵酒。
在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果醋。
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oA.果酒和果酷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B.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吋,要将瓶装满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衙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液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o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B.酵母菌细胞失水C.改变了培养液的pH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3.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B.醋酸菌是--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C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充足时,酷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4.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酷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坏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5.在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吋间内取发酵液样品,发现发酵液的pH-直下降,原因是()。
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溶于发酵液屮,使pH下降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6.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时I'可应控制在()0A.7〜8天B. 10〜12天C. 9〜12天D. 15天左右7.在制果酒、果醋、泡菜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培优练习:专题4检测A 含解析

专题4检测(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果汁生产中用到的酶主要是()A.果胶酶、纤维素酶B.脂肪酶、淀粉酶C.淀粉酶、果胶酶D.蛋白酶、纤维素酶[解析]:生产果汁要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答案]:A2.下列有关果胶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B.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C.果胶影响出汁率D.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因此果胶酶是一种酶[解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答案]:D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解析]: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可以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低温能降低酶活性是因为分子运动能力降低,并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酶是催化剂,但酶也可以是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催化水解。
[答案]:B4.下列关于利用固定化酶生产高果糖浆的过程中用到的反应柱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反应柱B.反应物和酶均不能通过反应柱C.反应物能通过反应柱,酶不能通过反应柱D.反应物不能通过反应柱,酶能通过反应柱[解析]:在固定化酶技术中,酶都是被固定的,在生产应用上,反应柱既能让反应物通过,又能让生成物通过,达到产物中不含酶的目的。
[答案]:C5.下图所示是酶或细胞的几种固定方式示意图,其所采用的固定方法依次是()A.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B.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包埋法C.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D.包埋法、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解析]:图①表示细胞包埋在细微网格中,应属包埋法;图②表示许多酶分子通过特殊试剂连接起来,成为网状结构,应属化学结合法;图③表示酶固定在一定的支持物上,应属物理吸附法。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练习:专题4检测Word版含解析

专题4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l下列有关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果胶酶是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B. 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C•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D.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解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可将果胶分解为半乳糖醛酸,不能作用于乳糖醛酸。
答案:C匸2在运用固定化酶生产果糖的过程中,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上端注入,结果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的溶液中就有果糖。
这个现象说明酶具有()A. 专一性B.多样性C.高效性D.温和性解析:在运用固定化酶生产果糖的过程中,反应柱内装有葡萄糖异构酶,当葡萄糖溶液流经反应柱时,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
该现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C匸3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采用哪种方法会使催化反应受限制?()A. 直接使用酶B. 使用化学方法结合的酶C. 使用固定化细胞D. 使用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解析:大分子物质不透过细胞膜与细胞内的酶接触,从而使固定化细胞发挥作用受限制。
答案:C匸4果胶酶能将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那么,与果胶酶从合成到发挥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B. 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染色体C.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 核糖体、高尔基体、染色体、溶酶体解析:果胶酶能将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而果胶是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因此,果胶酶是在细胞膜外发挥作用的,属分泌蛋白。
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以小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内进一步加工,再以分泌小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并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分泌蛋白排到细胞外。
线粒体提供能量。
答案:C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探究果胶酶用量实验中,可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果胶酶用量的最适值B. 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可产生果胶酶C •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D.人们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问题解析:果胶酶活性越高,出汁量越多,故可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 咼低。
高中生物选修一(人教版):专题测试卷(四)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一(人教版):专题测试卷(四)含答案及解析高中生物选修一(人教版):专题测试卷(四)一、选择题1.在淀粉溶液中加入淀粉酶,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蛋白酶并继续保温,酶解产物包括什么?A.多肽B.蔗糖C.葡萄糖D.核苷酸2.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哪一条?A.图AB.图BC.图CD.图D3.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
B.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D.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4.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温度/℃果汁量/mL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
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C.应在50~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5.生物体内的酶很容易降解、失活,洗衣粉中的酶却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原因是什么?A.洗衣粉中的酶活性不受温度影响。
B.洗衣粉中的酶外层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层层包裹。
C.生物体内的酶是蛋白质,洗衣粉中的酶是无机物。
D.加入的酶种类很多,总有一部分保持活性。
6.有关加酶洗衣粉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哪些?①蛋白质类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
②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水温一般在50 ℃以下。
③加酶洗衣粉不宜存放太久,有保质期。
④碱性蛋白酶洗衣粉会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从而损伤人体皮肤,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7.在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变量控制方法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实验材料的污染程度属于本研究的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不必考虑。
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4单元测试题-基础(普通卷)

12.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效果更好,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2分)
A.先用冷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
B.先用开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
C.先用温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清洗
D.先用冷水浸泡,再在冷水中清洗
13.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B.加酶洗衣粉里的酶制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C.加酶洗衣粉里的酶制剂会污染环境
D.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9.下面关于酶的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2分)
A.分离中先酶蛋白沉淀再过滤滤液
B.提纯方法是使酶和承载物交联在一起
C.固定后的酶仍具有酶的活性
D.固定化酶只能利用一次,不能重复利用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2.下列技术,不属于酶固定化技术的是( ) (2分)
A.载体结合法
B.交联法
C.包埋法
D.纸层析法
3.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错误的是( )
(2分)
A.酵母细胞活化时,其吸水方式为渗透作用
B.将凝胶珠在0.05mol/L的CaCl2中浸泡
10.有人设计实验探究加酶洗衣粉是否能提高去污力并优于普通洗衣粉。实验分为两组,一组衣物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一组衣物用普通洗衣粉洗涤。该实验设计缺少( )
(2分)
A.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和适量普通洗衣粉洗涤的对照
B.既不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也不用普通洗衣粉洗涤的对照
C.用普通洗衣粉洗涤和少量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对照
(2分)
A.蛋白酶和脂肪酶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一~专题四测试卷

高中生物选修1 专题一~专题四训练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果酒变酸、酸奶的制作、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B.乳酸菌、毛霉、醋酸菌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2.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3.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B.应控制发酵温度维持在20℃左右,变化不能太大C.发酵过程中应该不断从充气孔进行通气,以维持发酵的需氧环境D.酵母菌存在广泛、生命力强,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对所用器具消毒灭菌4.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
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5.如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6. 在酿酒生产上,常向发酵罐中加少量尿素,其目的是()A.作为碳源,为酵母菌提供能源物质B.作为碳源,用于酵母菌合成代谢产物C.作为氮源,用于酵母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D.作为氮源,用于酵母菌合成代谢产物7. 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理解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8.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①溶化②调pH 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称量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C.⑥①②⑤④③D.①②⑤④⑥③9.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10.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同步综合检测 专题4专题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1.下列不.能表示酶活性高低的是()A.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B.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减少量C.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D.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产物的增加量解析:选C。
酶活性的高低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减少量或产物增加量来表示。
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可以影响反应速度,却不能表示酶活性的高低。
2.某同学为了验证果胶酶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1)取两个100 mL的洁净烧杯,编号为1号、2号。
(2)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mL的苹果泥,向1号烧杯内加入2 mL的蒸馏水,向2号烧杯内加入2 mL的果胶酶。
(3)把这两个烧杯放在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搅拌。
下面分析中正确的是()A.1号烧杯为实验组,2号烧杯果汁变澄清B.2号烧杯为实验组,1号烧杯果汁变澄清C.1号烧杯为对照组,2号烧杯果汁变澄清D.2号烧杯为对照组,1号烧杯果汁变澄清解析:选C。
由于该实验是研究果胶酶的作用,所以加入果胶酶的烧杯为实验组,加入蒸馏水的烧杯为对照组;果胶酶能够把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溶液变澄清。
3.果胶酶的作用底物是果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B.果胶酶可催化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使得浑浊的果汁变澄清C.果胶是由半乳糖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D.果胶酶就是果胶分解酶的简称解析:选A。
本题考查果胶和果胶酶的组成及其作用,同时考查学生对果胶酶作用原理的理解。
本知识点常和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酶等知识相联系。
本题中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被果胶酶水解后的产物是半乳糖醛酸,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混为一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综合检测卷(全册6专题6套)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综合检测卷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9·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高二期中]在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 ) A.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B.酵母菌、乳酸菌、毛霉、乳酸菌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解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能将糖源或酒精转变成醋酸;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A项正确。
答案:A2.[2019·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高二期中]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泡菜坛内的白膜,腐乳外部致密的“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A.醋酸菌、酵母菌、毛霉B.乳酸菌、毛霉、醋酸菌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解析: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变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主要与醋酸菌有关;②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主要是成膜酵母菌繁殖的结果;③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
答案:A3.[2019·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高二期中]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果酒、果醋制作相比,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同化作用类型分别是自养型、异养型、异养型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解析:果酒制作所需要的温度在18 ℃~25 ℃,果醋制作所需要的温度是30 ℃~35 ℃,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 ℃~18 ℃,A项错误;醋酸杆菌为需氧型细菌,因此进行的是有氧发酵,B项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三种菌都是异养型,C项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项正确。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练习含解析目录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腐乳的制作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整合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整合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整合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知识整合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知识整合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知识整合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与转速等。
酶是自身调节物质,不属于发酵条件。
答案:D2.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次,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解析:在果酒自然发酵中,冲洗这一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浮尘,不能冲洗得过于干净,也不能去皮,因为自然发酵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高中生物 专题1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专题1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微生物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2.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变为醋酸?()A.氧气、糖源充足B.缺少氧气、糖源充足C.氧气充足、缺少糖源D.氧气、糖源都缺少,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下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它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B.制作果酒时,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C.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2的空间,既能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能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它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
葡萄汁在装瓶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以利于酵母菌繁殖,又能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甲装置中酵母菌产生的CO2可以被NaOH溶液吸收。
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为了及时排出CO2,又要防止杂菌污染,因此,每隔12 h左右需要将瓶盖拧松一次。
4.在利用葡萄酿制果酒的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发酵液逐渐澄清B.有酒精大量产生C.发酵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D.发酵液红色加深、C、D都可观察到,酒精产量的多少只能检测到,不能观察到。
5.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取发酵液样品,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CO2溶于发酵液中,使之酸性增强。
2018学年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4 含答案

专题综合测评(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酶生产某些化工产品,能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成本B.“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水温、酸碱度有关,与污物或衣物的性质无关C.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解析】酶制剂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等条件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洗涤效果比较好,同时污物或衣物的性质也会影响到酶活性的发挥。
【答案】 B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相同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B.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相同的,而过酸和过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同的C.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酶的作用时间,待酶作用完后立即煮沸使其失活D.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解析】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适宜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可以恢复;而高温、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变性失活,且酶活性不能恢复。
【答案】 B3.下列有关酶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常用于制备微生物的胞内酶B.透析、电泳和酸解等方法常用于酶的分离与纯化C.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D.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解析】本题以酶为载体综合考查有关酶的制备与应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难度中等。
酶具有专一性,酶解法可去掉微生物的细胞壁,再通过吸水涨破法使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出来,用于提取、分离其中的胞内酶;透析和电泳可用于酶的分离和纯化,但酸解会导致酶结构被破坏,使酶的活性丧失;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含有纤维素酶的洗衣粉可将主纤维上的微毛和小绒球除去,使织物表面平整,不会破坏衣物;多酶片的核心层应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的胰蛋白酶等,核心层的外层是在胃部发挥作用的胃蛋白酶,最外层是糖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测试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5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加酶洗衣粉中通常加入蛋白酶而不加肽酶,原因是()A.肽酶制备成本高B.肽酶会影响蛋白酶活性C.衣物上的大分子蛋白质变为多肽后容易脱落D.蛋白酶把蛋白质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答案]C2.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解析]解答该题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无关变量(如温度、pH、反应物量、反应时间)是保持恒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pH、反应物量、反应时间相同),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果汁的体积增加;当酶浓度达到某一数值后,即使再增加酶的用量,果汁的体积不再改变。
[答案]C3.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B.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植物体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所以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B4.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混合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C.应在50~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D.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解析]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以保证反应温度为设定的温度;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分析数据,在50 ℃时果汁量最大,所以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应在50 ℃左右,要在45~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高温可以使酶失活,由表格数据温度超过70 ℃后果汁量增多可以看出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答案]C5.生物体内的酶很容易降解、失活,洗衣粉中的酶却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原因是()A.洗衣粉中的酶活性不受温度影响B.洗衣粉中的酶外层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层层包裹C.生物体内的酶是蛋白质,洗衣粉中的酶是无机物D.加入的酶种类很多,总有一部分保持活性[解析]生物体内的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洗衣粉中酶活性也受温度影响;洗衣粉中的酶外层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层层包裹,使洗衣粉中的酶却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生物体内的酶是蛋白质,洗衣粉中的酶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的酶不易失活,原因是该酶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特殊酶;用特殊化学物质将酶包裹,使其与洗涤剂隔离;加酶洗衣粉的酶能耐酸、耐碱、耐较高温度和能忍受表面活性剂。
[答案]B6.有关加酶洗衣粉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蛋白质类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②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水温一般在50 ℃以下③加酶洗衣粉不宜存放太久,加酶洗衣粉有保质期④碱性蛋白酶洗衣粉会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从而损伤人体皮肤,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加酶洗衣粉一般含有碱性蛋白酶,能将蛋白质类织物及皮肤表面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受温度等因素影响,一般酶的活性在35~50 ℃之间,高温会破坏酶的结构,使酶的活性丧失,酶存放太久,也会使酶丧失活性,所以加酶洗衣粉有保持期。
[答案]D7.在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变量控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的污染程度属于本研究的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不必考虑B.若采用手洗法进行去污操作,需尽可能保证各组的洗涤用力程度、时间等基本相同C.水温属于本实验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组实验温度相同且恒定D.水的用量和布料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实验用的布料越大、水量越多实验效果越好[解析]实验材料的污染程度属于本研究的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应适宜且统一;若采用手洗法进行去污操作,各组洗涤用力程度、时间等基本等都是无关变量,应统一;温度是自变量,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组实验温度不同;本实验中水量和布料也是无关变量,各组应保持相同。
[答案]B8.蒸熟的苹果具有很好的止泻作用,这是因为苹果中果胶的“立场”不太坚定,未经加热的生果胶可软化大便,与膳食纤维共同起着通便的作用,而煮过的果胶则摇身一变,不仅具有吸收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下列有关果胶的叙述,不正确的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B.酵母菌可产生果胶酶,是因为酵母菌的细胞壁中也含有果胶C.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D.果胶影响出汁率[解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酵母菌虽然有细胞壁,但其细胞壁中不含果胶成分;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形成可溶性半乳糖醛酸;果胶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答案]B9.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比较”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A.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B.在等量的水中加入等量的洗衣粉、等量的同种污渍污染的衣物C.用洗衣机进行洗涤,洗涤温度都为35 ℃D.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论[解析]比较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设计对照实验时,应该用蛋白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进行对照;除了自变量(加酶和不加酶)外,其他因素如洗衣粉用量、污渍种类和洗涤方式、温度等无关变量全部相同且适宜;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论,即相同时间内去污程度越佳,说明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越佳。
[答案]A10.下面关于酶的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分离中先酶蛋白沉淀再过滤滤液B.提纯方法是使酶和承载物交联在一起C.固定后的酶仍具有酶的活性D.固定化酶只能利用一次,不能重复利用[解析]分离中先酶蛋白沉淀再过滤后收集滤液;提纯方法是使酶和承载物分离;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答案]C11.下图表示果胶酶加入到苹果泥后在0~80 ℃的环境中,苹果泥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 ℃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正确的是()[解析]由题图可知,当温度为37 ℃左右时,分解苹果泥的速率最快(即曲线斜率最大),此时酶的活性最高;温度达到大约50 ℃时,苹果泥分解总量不再改变,说明此时酶已经变性失活,酶的活性为零。
[答案]B12.关于果胶和果胶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主要分布在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层B.果胶酶有多种,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等C.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在其他方面则无用处,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果胶酶、纤维素酶配合使用,可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促使淀粉、脂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释放,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解析]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作用是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使果汁产量增加,透明度提高,在食品工业(如制作果汁、提高葡萄酒质量等)方面作用很大。
也常与纤维素酶等共同使用,有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降低饲料黏度、促进饲料在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等作用。
但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不是指酶只有一种用途,因此C错误。
[答案]C13.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据图可知: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pH是7;③40 ℃是酵母菌发酵的比较适宜的温度;④50 ℃时酶逐渐失活;⑤0℃时酶逐渐失活。
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⑤C.③④D.④⑤[解析]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气体产生速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40 ℃时气体产生速率最大,是酵母菌发酵的比较适宜的温度;高温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50 ℃时气体产生速率逐渐降低,说明酶逐渐失活;0 ℃时气体产生速率低,是由于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
[答案]C14.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解析]酶的固定方式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的过程是利用吸附剂本身的表面引力,从而对附近的分子产生吸附,吸附剂不会与被吸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发生性质改变,所以吸附法对酶活性影响很小,A项正确;消化酶在人体消化道内发挥作用,蛋白酶制剂一般在最外面加上糖衣后通过口服方式给药,B项正确;尿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是将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化合物固定在纸条上,制成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这种酶试纸与原液相遇时,很快会因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多少而呈现一定的颜色,再次使用时颜色会有掩盖作用,所以不能反复作用,C项错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的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防止凝胶珠硬度过大和杂菌的污染,D项正确。
[答案]C15.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不同的pH梯度B.控制不变的量有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等C.可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体积判断果胶酶最适pHD.pH过低时,果胶酶活性变小,但不失活[解析]强酸、强碱、高温都会导致酶变性失活,只有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使其变性失活。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5分)16.(6分)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A)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B)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如图C)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如下:(1)果胶酶能除去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________的水解。
(2)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________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
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