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抗法白细胞检测原理PPT课件
白细胞检查ppt演示课件
方法学评价(了解)
10
显微镜计数法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优点:设备简单、费用低廉,不需昂贵 仪器,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和分散就诊 的患者 缺点:费时、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准 确性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影响因 素较多(如微量吸管、血细胞计数板、 细胞分布情况及诸多人为因素等)。
优点:操作简便、效率高,重复性好, 由于电脑计数,速度快,计数精确性高。 是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的筛检方法,适 合于大批量标本集中检测,国内已普及 到县(区)以上医疗单位。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2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DLC)是在显 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上白细胞的形态,并进行分类计数,求得各种白 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和绝对值。 由于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 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直接了解白细胞形态或分类的变化,较了解白细胞总 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方法:1.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
显微镜法
13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 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 的变化,然后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电阻抗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009-8-7 9:52 【大中小】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又名库尔特原理。
1. 红细胞检测原理: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置入不导电的容器红细胞检测原理中,将小孔管(也称传感器)插进细胞悬液中。
小孔管内充满电解质溶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小孔管的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外电极。
当接通电源后,位于小孔管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电流,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100um,厚度约75um)向小孔管内部流动,使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体积值。
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2. 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的、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 白细胞,分为256 个通道,其中,淋巴细胞为单个核细胞、颗粒少、细胞小,位于35~90fl 的小细胞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分多叶、颗粒多、胞体大,位于160fl 以上的大细胞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位于90~160fl 的单个核细胞区,又称为中间型细胞。
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医学教育网整理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3.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当稀释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变化与稀释液中Hb 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 浓度。
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溶血剂配方不同,所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不同,吸收光谱不同,如含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医学教育网整理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电阻抗法检测血细胞原理
电阻抗法检测血细胞原理电阻抗法是一种常用于检测和计量生物体内电导率和电阻率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和其他相关参数,如血液粘度等。
下面是电阻抗法检测血细胞的原理和应用的详细介绍。
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液体之一,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构成。
血细胞的数量、大小、形状和浓度等特性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测量血细胞的变化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电阻抗法是一种依据物质导电能力差异的测量方法。
传统上,电阻抗法使用直流电进行测量。
直流电在通过生物体时,由于细胞膜的电阻和电容效应,会产生电荷的聚集和流动。
聚集的电荷会形成细胞周围的电场,而细胞内的电场则是由细胞内部的离子流动形成的。
这种不同电场的差异会产生阻抗。
通过测量传感器上的这种阻抗,可以推断出生物体内的电导率和电阻率,并进一步计算出血细胞的浓度和其他参数。
现代的电阻抗法仍然使用电极,但是通常使用交流电而不是直流电进行测量。
交流电在通过生物体时,会由于组织的导电和储电效应而产生相位差。
测量这种相位差可以获得血液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
血液中血细胞的存在会改变电流通过的路径和速度,从而导致电阻抗的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电阻抗变化,可以推断出血细胞的数量和相关参数。
1.非侵入性:电阻抗法可以通过皮肤表面与生物体接触的电极完成测量,无需刺破皮肤。
这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2.速度快:电阻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血细胞数量的测量结果,适用于急诊和临床实时监测等场景。
3.精度高:通过使用多个电极,电阻抗法可以对血细胞数量进行更精确的估计,并快速检测出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4.可靠性强:电阻抗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验证,其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多功能性:电阻抗法可以用于血细胞数量的测量,也可以用于其他血液相关参数的估计,如血浆黏度等。
总结起来,电阻抗法是一种基于测量血液中电导率和电阻率的方法,通过测量阻抗的变化来推断血细胞的数量和相关参数。
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ppt课件
生成池:包括原始单核成细胞、幼稚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熟能
晚幼粒细胞
贮淋存巴池 细:胞大、部浆分细单胞核的细功池胞能立即离开骨髓进入血液。
边缘单核细胞池约为循环单核细胞池的3倍。
介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T细胞:CD10,CD7,CD2,CD3,CD4,CD8
B细胞:特异性抗原CD19,CD贮20,CD21,CD22,CD77,CD79,SmIg
产生抗体 免疫调节作用
抗原递呈作用 自发地发挥细胞
毒效应 ADCC效应
第十一章 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
各系主要特征性免疫标记
B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分子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
B细胞:特异性抗原CD19,CD20,CD21,CD22,CD77,CD79,SmIg
包
括包
HLA 括
-A, HLA
B, -DR,
C位
DP 和
点 DQ
的抗
抗原
原
中性粒细胞 膜表面受体
单核-巨 噬细胞表 面受体
T淋巴细胞 膜受体分子
B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分子
淋巴细 胞
髓系 细胞
造血 干、 祖细 胞
调
趋 化
细 胞
理因因
素子子
受受受
体
体体
有
有
丝 分 TCR 裂 原
病
Fc
毒 BCR 受
受
体
补 体 受
骨髓
循环池(CMP)
边缘池(MMP)
边缘单核细胞池约为 循环单核细胞池的3倍。
血液中单核细胞移向 结缔组织或器官,成 为一个典型的巨噬细 胞,巨噬细胞在组织 有不同的名称。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电阻抗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009-8-7 9:52 【大中小】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又名库尔特原理。
1. 红细胞检测原理: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置入不导电的容器红细胞检测原理中,将小孔管(也称传感器)插进细胞悬液中。
小孔管内充满电解质溶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小孔管的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外电极。
当接通电源后,位于小孔管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电流,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100um,厚度约75um)向小孔管内部流动,使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体积值。
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2. 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的、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 白细胞,分为256 个通道,其中,淋巴细胞为单个核细胞、颗粒少、细胞小,位于35~90fl 的小细胞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分多叶、颗粒多、胞体大,位于160fl 以上的大细胞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位于90~160fl 的单个核细胞区,又称为中间型细胞。
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医学教育网整理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3.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当稀释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变化与稀释液中Hb 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 浓度。
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溶血剂配方不同,所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不同,吸收光谱不同,如含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医学教育网整理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电阻法血液分析仪
.
3、分血阀的速度很快,较之前者能快30% 到50%,因此适合大批量的自动进样操作。 4、采用分血阀和隔膜泵还有压缩机的组成,
5、维护保养繁琐,结构复杂。但可靠性是 很高的。
6、比色系统
:有采用将比色系统直接架置在WBC池上 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省去不少附属品及 动作,简单成本低但是需要避光以免影响 比色准确;有采用独立于WBC池的单独比 色结构,在WBC计数的同时,吸取溶血完 全的标本进入密封避光的比色池进行比色, 需要增加额外的附属品和动作,造成成本 的升高,但是可靠性也随之增加。
电阻法血液分析仪原 理
三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一、库尔特原理(电阻法原理)
根据上图所示,当定.量的血液被吸取并被
定量的导电溶液所稀释之后,就被送到检 测室。在每一个检测室都有一个小的开口, 叫做检测小孔。在检测小孔的两侧有通有 恒流直流电的正负电极。当稀释的血细胞 通过恒定负压的作用通过检测小孔的时候, 电极之间的直流电阻就会发生变化。这种 电阻会形成一种同血细胞体积大小成比例 的脉冲变化。这些被收集到的关于脉冲变 化的数据可以用来画一个反映血细胞大小 的颗粒分布曲线。
3。清洗剂:每测试使. 用或者关机使用或者
道,计数池,检测 小孔周围的蛋白沉积,污染,以及不能将 清洗剂残液遗留到上述地方影响下次计数 结果。
.
4。 其他:有些仪器在设计的时候还采用了 其他的试剂,例如浓缩清洗剂 ,参比液, 保养液等等,参比液一般是为血红蛋白提 供参比标准的,其余试剂是用来保养或者 高浓度清洗计数检测部的。
注塞泵准确性依赖于严格密封,
因此受到的干扰也较大,需要经常性地维
护保养,但是成本低廉实现容易因此结构
简单,隔膜泵则需要压力泵或压缩机的配
白细胞检测版PPT课件
核右移:周围血中中性分叶核 出现5叶或更多叶,超过3%。
见于:巨幼贫,应用抗代谢药 物与DNA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 减退所致。
(二)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值:0.5-5%
1、嗜酸粒增多
(1)变态反应:哮喘、药物过 敏、寻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2)寄生虫病:血吸虫、钩虫 病、蛔虫病等
(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 炎、银屑病
1)急性感染 2)广泛组织损伤坏死 3)急性溶血 4)急性失血 5)急性中毒 6)恶性肿瘤 7)其他
1、急性感染:最常见。细菌 (金葡、链球菌)、真菌、病 毒(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狂 犬病)、立克氏体(斑疹伤 寒)、螺旋体(钩体)、寄生 虫等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 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 伤、冻伤、血管栓塞(心梗、 肺梗等)组织严重损伤者,在 12-36小时内见WBC↑,以分 叶核为主
二、白细胞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 嗜酸性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单核细胞 • 淋巴细胞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的参
考值和增减的临床意义 2、掌握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参考值:
成人 (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8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正常:3叶居多,杆状 (0.01-0.05),杆状/分叶 ≈1:13。
(1)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 分叶核粒细胞(杆、晚幼、中幼、 早幼等)超过5%时。
见于: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 血、急性中毒等,也可见于白 血病和类白
药物、食物、SLE、类风关 (2)血液病:慢粒、嗜碱粒细
电阻抗法检测血细胞原理
电阻抗法检测血细胞原理
电阻抗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电流阻抗的变化来检测其性质、数量和形
态的方法。
在检测血细胞时,将待检测的血液样品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置
于电极之间,通过对样品施加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交流电压,测量样品中的
电流和电压,并根据其阻抗变化推导出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性质。
原理上,当血液液体中存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时,它们的形态、数量、体积、电荷密度及其相对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对交流电信号的阻抗
变化也不同。
例如,红细胞因为是非常小且具有几乎类似于球形的形状,
会使电流在其周围略微弯曲,因此对电流的传输有一定的障碍,导致其产
生一定的阻抗变化。
而白细胞则因为相对体积较大,且表面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突起,也就
是赘瘤,而导致了电流在其周围的曲率有更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这些赘
瘤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因为在细胞外质外发生了许多相互引力和排斥的反应,形成了所谓的电双层,也就是表面电荷的分布,导致白细胞在电流中产生
一定的极化效应,这些效应与角度之间的变化又使得其对电流的传输更为
复杂。
同样,血小板富有电容性质,其电荷分布对电流的传输也会产生一定
的阻抗变化,并且由于其数量相对少,所以这种变化相对较小。
通过不同的仪器和处理方法,可以对这些阻抗变化进行比较准确的测量,并由此推导出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性质,进而为血液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电阻抗血细胞检测原理
电阻抗血细胞检测原理
电阻抗血细胞检测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分析方法。
它基于电流通过不同细胞类型时的电阻差异,测量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该方法使用电极将微小的电流通过血液样品,血液中的细胞会对电流产生阻碍。
通过测量电流通过血液时的阻抗变化,可以推断出细胞的特征。
在电阻抗血细胞检测中,通常使用两种电极配置:间接电流和直接电流。
间接电流通过一对电极,电流从一个电极流入,然后通过血液中的细胞,最后从另一个电极流出。
而直接电流则是通过一对电极将电流直接放入血液,通过另一对电极检测电流经过细胞后的变化。
当电流通过细胞时,不同类型的细胞会对电流产生不同的阻抗。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不同,在细胞膜上的电阻也不同,因此它们对电流产生的阻抗也不同。
通过测量电流通过血液时的阻抗变化,可以分析出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
电阻抗血细胞检测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例如,在某些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数量会增加,而在贫血等疾病中,红细胞数量会减少。
通过电阻抗血细胞检测,医生可以获得细胞计数、比例和形态等数据,以帮助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电阻抗血细胞检测利用细胞对电流的阻抗差异,测量血液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为疾病诊断和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2009-8-7 9:52 【大中小】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又名库尔特原理。
1.红细胞检测原理: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置入不导电的容器中,将小孔管(也称传感器)插进细胞悬液中。
小孔管内充满电解质溶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小孔管的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外电极。
当接通电源后,位于小孔管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电流,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100μm,厚度约75μm)向小孔管内部流动,使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体积值。
电阻抗原理示意图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2.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的、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其中,淋巴细胞为单个核细胞、颗粒少、细胞小,位于35~90fl的小细胞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分多叶、颗粒多、胞体大,位于160fl以上的大细胞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位于90~160fl的单个核细胞区,又称为中间型细胞。
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医学教育网整理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3.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当稀释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变化与稀释液中Hb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浓度。
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溶血剂配方不同,所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不同,吸收光谱不同,如含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医学教育网整理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本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正常 直方图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白细胞体积分布直 方图是不完全相同的,但电阻法各类仪器白细 胞直方图的病理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在 分析各种病理变化的图形之前,必须先掌握自 己实验室所拥有的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正常 直方图。
18
电阻抗法红细胞及血小板检测原理
电阻抗法白细胞检测原理
美国库尔特原理 (coulter principle)
1
细胞计数电阻抗原理
2
把用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液)稀释的细胞悬液倒入到一个不导电的容 器中,将小孔管,也称传感器插到细胞悬液中,小孔是电阻抗法细胞计 数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充满了稀释液,并有一个电极,其外侧细胞悬 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当电流接通后,位于小孔两侧的电极产生稳定的电 流,细胞悬液通过有固定直径和厚度的小孔向小孔内部流动,计数孔直 径一般<100um,厚度为75um左右。因为小孔周围充满了具有传导性 的液体,其电子脉冲是稳定的。如果供给的电流I和阻抗Z是稳定的,那 么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小孔的电压E也是不变的。当悬液中一个细胞通 过小孔时,由于细胞有极小的传导性,细胞的导电性质比等渗的稀释液 要低,在电路中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加,于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 一个脉冲信号,这被称为通过脉冲,电压增加程度取决于细胞体积,细 胞体积越大,引起的电压变化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通过对脉冲 大小的测量可以测定出细胞体积,记录脉冲的数目可以得到细胞计数结 果;经过对各种细胞所产生脉冲大小的电子选择,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 细胞,并进行分析。
21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22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仪器在36~360fl的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正常 红细胞主要分布在50~200fl范围内,直方图 上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 个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红 细胞主群),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25~200fl区 域的细胞,为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6
经过溶血剂处理后的白细胞根据体积大小可以 初步确认其相应的种类:第一亚群(小细胞群) 是淋巴细胞(LYM);第二个亚群是单个核细胞 区(MONO),也被称为中间细胞(MID);相当 于粒细胞的细胞群(GRAN)位于第三亚群 (大细胞群)。例如位于35~90fl的颗粒被计 数为淋巴细胞,90~160fl的颗粒计数为单核 细胞,160fl以上的颗粒计数为粒细胞。
血剂有较强的抵抗力,使之不溶解或不完全溶解而影 响白细胞计数; ⑵血液内有较多的有核红细胞,溶解后红细胞的核当 做白细胞计数; ⑶血小板聚集成团,误计数为白细胞等,影响了白细 胞计数,此时白细胞直方图也可发生相应的改变,因 而观察图形变化可判断仪器的工作状态。
16
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意义
2.判断直方图是否符合筛选标准,决定涂片镜检 电阻抗法仪器白细胞“分类”(仅是体积的分群)结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测定原理 红细胞通过小孔时,形成相应大小的脉冲,脉
冲的多少即红细胞的数目,脉冲的高度代表单 个脉冲细胞的体积。脉冲高度叠加,经换算即 可得红细胞数,得出红细胞比容。
19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20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被稀释的血液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血红 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 生物,进入血红蛋白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 530nm~550nm)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血红 蛋白含量成正比,仪器便可显示其浓度。国际血液标 准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HiCN)法,最大 吸收在540nm。校正仪器必须以HiCN值为标准。为了 减少溶血剂的毒性,避免含氰血红蛋白衍生物检测后 的污物处理,今年来有些血细胞分析仪使用非氰化溶 血剂(如SLS)。实验证明,形成的衍生物(SLS-Hb) 与HiCN吸收光谱相似,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达 到含有氰化物溶血剂同样水平。
23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24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25
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1.缺铁性贫血的直方图:其特点为曲线峰左移,峰底 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外周血涂片显示红细胞 体积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区明显增大,小红细胞明显 增多。
8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9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10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11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12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13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14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15
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意义
主要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如何做好仪器计数的质量 控制及判断是否“涂片复检”。
1.判断白细胞计数时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⑴某些贫血的病理性红细胞、新生儿红细胞等,对溶
3
电阻抗法白细胞分群及计算方法
根据脉冲的大小,即可人为地将血内的白细胞 分成几群(二分群或三分群)
电阻法白细胞“分类”实际上是根据溶血剂作 用后的白细胞体积大小的分群,其测量的标准 只是根据白细胞体积的大小,而体积大小并不 是细胞形态惟一的指标。
4
直方图与脉冲信号的关系
5
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果,只是用于健康体检或无明显血液学检查异常结果 及白细胞各群分布直方图正常的病人。换言之,在白 细胞数明显增高或减低,或末梢血出现形态不典型或 幼稚细胞时,均可导致直方图异常,此时细胞“分类” 结果是不准确的。因此,中华检验医学会专家座谈会 明确规定,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时, 必须具备:①病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 白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②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完全 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作为白细胞分类结果用于临床, 否则必须涂片镜检。
7
在白细胞计数池中除加入一定量的稀释液外还加入了溶 血剂,此溶血剂一方面使红细胞迅速溶解;另一方面使 白细胞浆经细胞膜渗出,胞膜紧裹在细胞核或存在的颗 粒物质周围。经此处理后的白细胞体积与其自然体积无 关,含有颗粒的粒细胞经溶血剂处理后比无颗粒的单核 细胞和淋巴细胞体积要大些,但其真实体积与单核细胞 相等或更小。白血病细胞、异性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浆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多出现在单个核细胞区域, 少数也可见于淋巴细胞或粒细胞区。所以白细胞直方图 并不能代表自然状况,但可以用于判断白细胞各体积群 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