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一、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和背景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城市内部与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城市气候、城市水循环等。

通过研究城市生态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组成。

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2.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赖:城市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城市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空气净化、水源供应等。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因此,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城市的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的布局、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因素会影响城市的气候、水循环等生态过程。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的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4.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但过度的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需要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5.人类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城市生态学的研究需要将人类纳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中,关注人类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

城市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

只有人类与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和谐共生,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理想居住地。

二章城市生态学

二章城市生态学

(二)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消费者是人,其所消费的食物 量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所能提供的数量。因此,城市 生态系统所需求的大部分食物能量和物质,要依靠从其它 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人为 地输入。

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建设、交通、运输等都 需要能量和物质供应,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通过加 工、改造,如将煤、原油等转化为电力、煤气、蒸气、焦 炭、各种石油制品等,将原材料转化为钢材、汽车、电视 机、塑料、纺织品等,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三)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功能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一方面为自身创造了舒适的生 活条件,满足自己在生存、享受和发展上的许多需要; 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绿色植物和其它生物的生存与活动, 污染了洁净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驯化了其它生物,把野生生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基础设施的完善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目前能被普遍接受的是人口统计 学指标,也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指标。它的实质 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计算公式为: PU = U/P
式中:PU——城市化水平
U——城镇人口
P——总人口
(四)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 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 益。 (五)最小因子原理:某一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为对城市生 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很大影响。 (六)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其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城 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演替方向是城市生态系统中 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1.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形式
(一) 链结构
食物链结构(自然食物链、完全人工食物链) 资源链结构(主链、副链) (二) 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构 (三) 空间组合结构
圈层式:市区生命与环境为内圈;郊区为中圈;区域为外 圈
• 2. 能量流动功能 (一)能源分类 按来源、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加工、能否再生、技术发 展水平,可以对能源进行不同的划分。 (二)能源结构(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 关系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城市生态系统缺乏“生产者”(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数量少,功能也由提供食物转变为美化环境, 城市所需食物靠外部输入。
(二)城市生态系统 缺乏分解者
城市缺乏分解者存在环境,大量城市废弃物在市外分解。
• 4.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性系统
(一)所需能量和物质以及各种信息、技术人力等由系统外 输入;
(二)向系统外输出生产的产品、信息、技术、人力等;
• 2. 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它不仅包含自 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也包括人类及其社会经济等要素,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 生态系统。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自然生态系统到 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城市生态系统,从此, 人类生态系统可划分为农村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两大 类型。
• 1. 城市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
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 会活动的载体场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 系统。 (二)城市的发展及其特征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的定义和范围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它包括人类社会、城市建筑、绿地、水体、空气、土壤等组成部分。

2.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由人类社会系统、城市物质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构成。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生态平衡。

三、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城市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它借鉴了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2.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人地关系原理。

这些原理揭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

四、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和样点观测实地调查和样点观测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依据。

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五、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1.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荷。

2.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是评价城市生态系统贡献的指标。

它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方面。

六、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1.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止措施 二、在现有条件下,应考虑: 在现有条件下,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 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 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 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 而在 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 温度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影响三 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区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 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 等,给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说不尽的烦恼。 在中国,素有“火炉城市”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等许多大城市在发 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上这些现象,所以,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发 展中应正确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空气污染
插图4-12
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虽然取决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特性和排放总量,但 是它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大小则和气象、地形、地物等因素有关。 气象因素 首先是风向和风速,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送方向,在污染源下 风的地区,空气污染就比较严重,相反,在上风向的地区,空气污染就相对 较轻。 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稀释速度,风速越大,污染物收到空 气稀释作用越大,同时也由于气流扩散增强,污染物与空气的混合加强,所 以在基本条件相同时,风速越大,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就越低。 地形因素 沿海地形(海陆风),谷地地形(不易扩散) 城市地物 建筑物、大小、高度、街道。(街道风)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城市⽣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基本原理1、“⽣态位”⽣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所占的地位。

⽣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改变,适应性较⼤的物种占据较宽⼴的⽣态位。

城市⽣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们⽣存和活动提提供的⽣态位。

反映了⼀个城市的现状对于⼈类经济活动,⽣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及其⼈⼝、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多样性与稳定性⽣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是同⽣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扰的能⼒愈强,因⽽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在结构复杂的⽣态系统中,当⾷物链(⽹)上的某⼀环节发⽣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给予克服。

⼈⼒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才的需求;⼟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城市功能与交通⽅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的吸引⼒与辐射⼒;⾏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等。

3、⾷物链(⽹)原理⾷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物之间的联系。

⾷物⽹:⽣物群落中许多⾷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原料,某⼀企业的产品是另⼀企业⽣产的原料;某些企业⽣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些企业的原料。

如此可以对城市⾷物⽹“加链”和“减链”。

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物⽹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

加链:增加新的⽣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的产品。

⾷物链(⽹)原理表明:⼈类居于⾷物链的顶端,⼈类依赖于其他⽣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维持其⽣存;⼈类对其⽣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物链的作⽤(即污染物的富集作⽤)⽽归结于⼈类⾃⾝。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整体⼤于部分之和, 1>1/2+1/2.●⼦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系统都有⽆限制地满⾜⾃⾝发展的需要,⽽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
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

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2)城市生态位:反映—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从而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

包括生活、生产生态位。

(2)多样化导致稳定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于扰的能力愈强,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各部门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城市经济的稳定性和整体的城市经济效益提高。

(3)食物链原理
城市各个部分、各个元素、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着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着间接、隐性的联系。

各部分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制约。

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

(5)最小因子原理
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响力;有效地改善提高其量值,会大大地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产出。

(6)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城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演替方向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三、蓬勃发展阶段
1971年开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 (MAB)计划,使城市生态学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现阶MBA段研究的重点: (1)建立并检验城市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各 种模型,并用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决策及一些福 利标准和环境质量的比较; (2)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流的关系及对环境作用的 研究; (3)通过对城市地区生物学产量的研究及能量、资 源的合理及循环利用的研究,以减少周围地区的负 荷和资源的供给。 (4)城市绿地管理的研究。
第二节 城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一、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需要生态思 想的介入 1848年最早制订了《公众卫生 法》。

1898年由F.霍华德创立了“田园 城市”的规划理论,影响深远。 “田园城市”的概念主要是确定 职业与居民的正确关系,确定优 美的环境素质,土地使用模式以 及城市的财政、行政与城市最优 规模之间的关系,从而描绘出一 个理想的城市规划方案。“田园 城市”最后改称为:“IFHP”(国 际住宅与城市规划会议),谋求 现实地解决城市问题。
从20实际60年代开始,法国学者集中研究了“区域发展规划”,重 点是研究核心城市与其外围地区的发展关系。例如著名的英国“东 南研究计划”(south-east study),苏格兰的坎伯诺得 (Cumbernauld),英国中部第三期新市镇,美国的河流流域研究 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域发展规划。 二、解决城市问题(包括城市环境问题)需要生态学思想 (一)城市问题产生根源 1.城市是一个高度集聚与高度稀缺的统一体。 (1)城市的集聚性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 现。现代城市更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体现,是社会政治 活动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又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2)城市的稀缺性 城市的稀缺性指城市在多个自然环境因素方面的稀缺与紧缺特征。 如城市中植被稀缺、生物(除人类外)、水源、光照、清洁空气、 能源、土地等均呈不同程度的稀缺状态。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一、城市生态位原理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

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2)城市生态位:反映—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从而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

包括生活、生产生态位。

二、多样化导致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各部门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城市经济的稳定性和整体的城市经济效益提高。

三、食物链原理城市各个部分、各个元素、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着间接、隐性的联系。

各部分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制约。

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四、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

五、最小因子原理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响力;有效地改善提高其量值,会大大地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产出。

六、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城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演替方向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七、共生原理:城市之间具有:空间临近性、时间长期性、功能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需要城市通过健全城市共生单元,优化城市共生模式,改善城市共生环境,选择适宜的机制达成共生,竞争与共生协调来达到共生。

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一、生态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生态环境因素在人口分布及其格局变换中的作用:研究古代中国人口发现,北方南侵的原因之一是北方环境的生产压力,土壤沙化、沙漠南进。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1.城市是一个高度集聚与高度稀缺的统一体。 (1)城市的集聚性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 现。现代城市更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体现,是社会政治 活动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又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2)城市的稀缺性 城市的稀缺性指城市在多个自然环境因素方面的稀缺与紧缺特征。 如城市中植被稀缺、生物(除人类外)、水源、光照、清洁空气、 能源、土地等均呈不同程度的稀缺状态。
2.人们对自然环境(包括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导致 了人们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失误,使城市问 题不断加剧。
(二)城市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
第三节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以前) 1.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2.国外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已有生态思想的萌 芽。
• 公元前600年,希腊地理学家美勒提出生态 区划设想。
• 公园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提奥弗拉斯特 注意到植被分布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二、初级阶段
• 20世纪初,国外一批科学家将生态学思想运用于 城市问题的研究。
• 1904年格迪斯《城市开发》 • 1915年《进化中的城市》 •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发表了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城市生态学定义
•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of Human Ecology)的创始人帕 克(Robert Ezra Park,1864--1944)于本 世纪20年代提出。芝加哥学派是以美国芝 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态学及 其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兴盛于上世 纪20~30年代,开创了城市生态学研究的 先河。其代表人物有帕克、伯吉斯 (E.W.Burgess)、麦肯齐 (R.D.Mckenzie)等。该学派以城市为研 究对象,以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为主要方 法,以社区即自然生态学中的群落、邻里 为研究单元,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 侵、分割及演替过程、城市的竞争、共生 现象、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结构和调控机 理;运用系统的观点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 体,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认为它是 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最 终产物表现为它所培养出的各种新型人格。

第2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第2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理论上: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规律,结
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
应用上: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
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1.2 城市生态学的产生背景
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需要生态思想的介入: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理论; – 勒· 柯布西埃的《明日之城市》; –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学者“区域发展规划”研 究;
1885年,包世臣提出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关系应
为5:1,限制非农业人口的发展。这些“重农抑商”
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的发展。
2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2.2 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生态学思
想开始应用于城市问题的研究。
–1919年,霍华德(E. Howard)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
1)生产生态位:
……
1984年中国生态学会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
科学研究会”,会上成立了“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 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城市生态研究工作的开始。
1988年,《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期刊在天津出版发行,
1989年马传栋编写了《城市生态经济学》,1992年于志 熙编写了《城市生态学》,1993年杨士弘出版《城市生 态研究》, 1993 年董雅文编写了《城市景观生态》和 1998年沈清基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等。
霍华德从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
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 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该理论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
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1940’s后,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2章 城市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2章 城市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全球层次
✓ 从全球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学。 ✓ 人类面临的挑战:人口、食物、能源、资源、工业及城市膨胀
2.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
• 城市人口的结构、变化速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城市物质代谢功能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 • 城市发展(受限)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 •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建立生态系统模型 • 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居民健康的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 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农田、海阳与河流等) • 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及其活动的影响 •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合理标准 • 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原理、内容与方法
•1 •2
2.4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2.4.1 城市生态位原理: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在原因 2.4.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城市稳定和活力的原因 2.4.3 食物链(网)原理:城市活动的能量、物质利用原理 2.4.4 限制因子原理: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原理 2.4.5 生态环境承载力原理: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原理 2.4.6 共生原理:城市发展的关系原理
2.1 城市生态学概念
2.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2.1.2 城市生态学的分支
2.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帕克于 1920年代提出:城市生态学是对人们的空 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 问题的研究。
芝加哥学派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 态学及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以城市为研究对象,通 过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方式,以社区和邻里为研究单元, 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侵、分隔及演替过程。
2.3.1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学科基础 2.3.2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层次 2.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2)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2)

城市的人口构成
城市人口的组成 1、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一般指已在某地持续居住一定时间以上的人口,包括满足该 时限要求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时限通常有半年以上、一年以上等不同口 径。 暂住人口: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 以上的人员。 户籍人口:指在规划范围内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口。 2、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 农业人口:拥有农村户籍的人口。 非农人口:即为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 3、流动人口 一般指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一般又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 口。
可分为传统居住区(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等)、多层居住区、高层公寓区、 花园住宅区(拥有较大花园绿地的别墅住宅)和农村居住区。
公共建筑区
包括大型公共建筑、公用设施以及文教卫生机构所在地区。
工业区
(1)建筑密集工业区。建筑物和生产设施密集,80%—100%地面被封闭,多为中 小型工厂集中区。 (2)建筑物稀疏地区。厂区有大片绿地,多为现代工业园。
各类生境类型及特征
交通运输用地
包括铁路设施、公路设施(道路绿化)、民用机场和港口码头。
仓储用地
包括大型堆栈、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封闭地面达80%以上。
闲置备用地
包括城市各种用地类型中的废弃地和暂未利用空地,存在自然植被生长的可能性。
园林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比较复杂,从强调管理的观赏公园直到相对接近自然的森林公园,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公共绿地:包括公园及街头绿地,绿化植被以人工种植为主。 (2)防护绿地:主要为公路两侧的防护林,基础设施的绿化隔离带以及生产设施与 生活设施之间隔离绿化。
城市人口的规模
(3)首都和经济特区城 市 的规划 人均 建设用 地 指标宜在第IV级内确定; 当 经济特 区城 市的发 展 用 地偏紧 时 , 可在第 Ⅲ 级 内 确 定 。 (4)边远地区和少数民 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 市 ,可根 据实 际情况 确 定 规划人 均建 设用地 指 标 , 但 不 得 大 于 150.0m2/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城市⽣态与城市环境-城市⽣态学及其基本原理城市⽣态学及其基本原理第⼀节城市⽣态学的概念⼀.城市与城市⽣态学的定义绝⼤多数的城市(city)都是从农村、集镇发展⽽来的。

因此,⼀般词典都把城市定义为⼈⼝集中、⼯商业发达、居民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化中⼼。

但是为了更明确区分城市与农村,可科学地把城市定义为:城市是经过⼈类创造性劳动加⼯⽽拥有更⾼“价值”的⼈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类⾃⾝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类进步的合理的⽣活⽅式之⼀,是⼀类以⼈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态系统(ecosystem)。

城市⽣态学(urban ecology)是以⽣态学(eco1ogy)的概念、理论和⽅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门学科,既是⼀门重要的⽣态学分⽀学科,⼜是城市科学(urban science)的⼀个重要分⽀学科。

城市⽣态学以整体的观点,把城市看成⼀个⽣态系统,除了研究它的形态结构以外,更多地把注意⼒放在全⾯阐明它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

城市⽣态学采⽤系统思维⽅式,并试图⽤整体、综合有机体等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态环境问题。

由于城市⼈⼝与城市环境(其他⽣物因素和⾮⽣物因素)相互作⽤形成复杂的⽹络系统,因⽽使城市体系的中⼼问题仍然是⽣物(⼈)与环境的问题,因此,从⽣态学⾓度⼜可把城市系统称为城市⽣态系统。

早在1925年麦肯齐(R.D.Mckenzie)就把城市⽣态学定义为“城市⽣态学是⼈们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城市环境影响这⼀问题的研究”,这⼀定义⽐较侧重于社会⽣态学的内容。

⾃那时起,随着城市⽣态学研究的发展,对城市⽣态学概念的理解也⽇益深化。

如今,⼀般把城市⽣态学定义为:城市⽣态学是研究城市⼈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门学科,城市⽣态学将城市视为⼀个以⼈为中⼼的⼈⼯⽣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上旨在运⽤⽣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资源利⽤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转基因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基因多样性
不同亚种的狗
不同基因的玉米
基因存在于脱氧 核糖核酸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个体生态学 物种的生活史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态型
生活型
环境对个体的制约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种群生态学
同类生物所组成 的群体 年龄结构、性 比、大小等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格局 格局形成的过程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 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 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 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 的稳定状态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2 多样性与稳定性( diversity & stability)
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 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 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
◎生态平衡失调 ◎生态危机
现实中生态系统常受到外界的干扰, 但 干扰造成的损坏一般都可通过负反馈机 严重的生态平衡失调, 从而威胁到人类 制的自我调节作用使系统得到修复, 维 的生存时,称为生态危机(ecological 持其稳定与平衡 crisis),也即由于人类盲目的生产和生活活 不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动而导致的局部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 的失调的。当外界干扰压力很大, 使系统的变 化超出其自我调节能力限度即生态阈限 生态平衡失调起初往往不易被人们 (ecological threshold)时, 系统的自 觉察,如果一旦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 我调节能力随之丧失。此时, 系统结构 内恢复平衡。因此,人类应该正确处理人与 遭到破坏, 功能受阻, 整个系统受到严 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 重伤害乃至崩溃, 此即生态平衡失调 同时,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与平衡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世界各地的城市如今拥有着繁忙的街道,大量的人口,丰富多样的娱乐场所,以及众多购物和服务设施。

城市有着吸引力,但它也具有显著的弊端。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

它研究城市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衡量和改善这些影响。

例如,城市内的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城市内部的植物和动物的影响等等。

城市生态学可以理解城市的复杂性,它研究的范围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

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和衡量城市社区的生态效应。

这包括从建筑物到人口、从基础设施到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多功能分析。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以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和服务条件,从而为人们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学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

它主要依赖于生态学、气象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工程学等许多学科的共同支持。

城市生态学也需要知识多样化,以提高对城市社区规划和发展的洞察力。

城市生态学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城市管理者更深入地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如何使城市更加可持续,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可操控性。

此外,城市生态学还可以为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提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通过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构建可操控的、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社会。

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可持续性,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它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降低社会不公,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从而使城市更加宜居、宜健康、宜人类繁荣。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可以提供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最终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宜人。

6 第六章 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环境伦理学及基本原理

6 第六章 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环境伦理学及基本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则:
◎整体优化; ◎循环再生; ◎区域分异; ◎高效原则; ◎协调原则; ◎功能原理。
城市生态系统十大控制论原理
(王如松,2001)
(1)胜汰原理: 系统的资源承载力、环境容纳总量在一定时空内是恒 定的,但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差异导致竞争,竞争促 进发展。优胜劣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组分及人类 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 (2)拓适原理: 任一城市,其工商业或部门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资源 生态位。成功的发展必须善于拓展资源生态位和调整 需求生态位,以改造和适应环境。只开拓不适应,缺 乏发展的稳度和柔度;只适应不开拓,缺乏发展的速 度和力度。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任何生态系统中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 在质量、数量、空间、时间等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限 度,不能无限制地供给,因而其生物生产力通常都有一 个大致的上限。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生态系统对任何 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 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以致瓦解。





4.1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希 腊哲学家普罗达哥拉斯(Protagoras) (约485B.C.–420B.C.) 提出的“人是尺度”的理论,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1)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人。 (2)人类是一切价值的来源,大自然对人类只是工 具性价值。 (3)人类具有优越特性,故超越自然万物。 (4)人类与其它生物无伦理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的教义是将人与自然分离,认为人之 外的生物,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大自 然对人类只有工具性和实用性的价值(White,1967)。 所以,人类超越自然并任意利用自然的信念是造成当今 环境污染与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原理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原理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一、概述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的构成、演变以及相互作用规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愈发凸显,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城市生态环境的形成、发展和更新。

二、城市生态系统1.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城市中由生物、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城市生态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更新和稳定。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a. 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裙落,例如植被、动物、微生物等。

b. 碳循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被能够吸收和存储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净化城市空气起到重要作用。

c. 水循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湿地、水系等能够调节城市的水资源,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d. 能量流动:城市生态系统中,阳光能够被植被吸收,转化为有机物能量,并传递给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

三、城市环境问题1.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土地使用变化:城市化导致农用地、自然生态空间的大量占用和转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b. 自然资源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水资源、矿产资源被开采、利用,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c. 城市扩张: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的扩张,导致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城市绿地减少。

2. 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a. 空气污染:城市交通、工业、生活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导致城市空气质量恶化。

b.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城市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比如河流、湖泊、水库等。

c. 垃圾问题:城市垃圾产量大、处理难题多,危害环境。

四、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原理1. 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作用下,能够维持其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城市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学科,它涉及城市中的生物、物理和人文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

城市的发展和活力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多种影响,如土地利用的变化、人口增长、交通和污染等。

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联系。

2.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

5.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促进公平和包容性,以确保城市内各群体的参与和福利。

7. 城市生态学需要跨学科的协作,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发现新的原理和方法,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9年土地经济学家赫特提出了 扇形理论 (Sector Theory ),总的仍为圆形,从 中心向外形成各种扇形辐射区,各扇形 向外扩展时仍保持了居住区特点。
?之后,哈里斯和厄曼考虑到汽车的重要影响 提出多核理论(Multiple Nuclei Model ), 指出城市的土地利用形式并不围绕一个 中心,而围绕离散的几个中心发展。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城市生态学定义
?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of Human Ecology )的创始人帕 克(Robert Ezra Park,1864--1944 )于本 世纪20年代提出。芝加哥学派是以美国芝 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态学及 其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兴盛于上世 纪20~30 年代,开创了城市生态学研究的 先河。其代表人物有帕克、伯吉斯 (E.W.Burgess )、麦肯齐 (R.D.Mckenzie )等。该学派以城市为研 究对象,以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为主要方 法,以社区即自然生态学中的群落、邻里 为研究单元,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 侵、分割及演替过程、城市的竞争、共生 现象、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结构和调控机 理;运用系统的观点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 体,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认为它是 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最 终产物表现为它所培养出的各种新型人格。
? 公元前600年,希腊地理学家美勒提出生态 区划设想。
? 公园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提奥弗拉斯特 注意到植被分布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二、初级阶段
? 20世纪初,国外一批科学家将生态学思想运用于 城市问题的研究。
? 1904年格迪斯《城市开发》
? 1915年《进化中的城市》
?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 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 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 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 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 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 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系统关系,增加城市 活力。
三、蓬勃发展阶段
? 1971年开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 (MAB)计划,使城市生态学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现阶MBA段研究的重点: (1)建立并检验城市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各
种模型,并用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决策及一些福 利标准和环境质量的比较 ; (2)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流的关系及对环境作用的 研究; (3)通过对城市地区生物学产量的研究及能量、资 源的合理及循环利用的研究,以减少周围地区的负 荷和资源的供给。 (4)城市绿地管理的研究。
?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 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 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第二节
城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一、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需要生态思 想的介入
? 1848年最早制订了《公众卫生 法》。
? 1898年由F. 霍华德创立了“田园 城市”的规划理论,影响深远。 “田园城市”的概念主要是确定 职业与居民的正确关系,确定优 美的环境素质,土地使用模式以 及城市的财政、行政与城市最优 规模之间的关系,从而描绘出一 个理想的城市规划方案。“田园 城市”最后改称为:“ IFHP”(国 际住宅与城市规划会议),谋求 现实地解决城市问题。
1.城市是一个高度集聚与高度稀缺的统一体。 (1)城市的集聚性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 现。现代城市更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体现,是社会政治 活动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又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2)城市的稀缺性 城市的稀缺性指城市在多个自然环境因素方面的稀缺与紧缺特征。 如城市中植被稀缺、生物(除人类外)、水源、光照、清洁空气、 能源、土地等均呈不同程度的稀缺状态。
2.人们对自然环境(包括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导致 了人们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失误,使城市问 题不断加剧。
(二)城市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
第三节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以前) 1.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2.国外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已有生态思想的萌 芽。
? 从20实际60年代开始,法国学者集中研究了“区域发展规划”,重 点是研究核心城市与其外围地区的发展关系。例如著名的英国“东 南研究计划”(south-east study),苏格兰的坎伯诺得 (Cumbernauld),英国中部第三期新市镇,美国的河流流域研究 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域发展规划。
二、解决城市问题(包括城市环境问题)需要生态学思想 (一)城市问题产生根源
?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发表了 《城市:关于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 的几点建议》的著名论文,随后出版了 《城市》一书,将生物群落原理应用于 城市社会。美国芝加哥一批社会科学家 开展了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人类生态 学),多集中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 境与人的关系方面。
?1925年伯吉斯提出 同心圆增长理论 (Concentric Rings Growth Model ), 认为城市自然发展将形成同心圆形式, 这是竞争优势及侵入演替的自然生态的 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