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课堂】《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要以读为主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更要体现和落实读的训练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领悟法让学生用读思议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形式经历初读正音读出节奏细读明白精读品味熟读积累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谈话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2.(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理解题意。

(1)朗读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书写指导: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

搜集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4.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

(出示生字)稀 xī蜻 qīnɡ蜓 tínɡ(1)形声字识记:“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的读音。

(2)指导“蜓”字:强调右边不要写成“延”。

5.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6.指导朗读节奏。

一般为“二二三”、“四三”或其他节奏。

7.师生合作朗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二、感受诗意。

【语文要素】1.通过朗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预设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

预设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

2.说一说如何理解诗中的“菜花稀”。

预设: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

过渡: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言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五班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解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关心同学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同学积累更多田园诗的爱好。

【学习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是宋代有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用清爽的笔调将秀丽的田园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夫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借助解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同学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我尝试采纳放手自学共议沟通的方法引导同学感悟课文内容。

在课上主要采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供应的资料对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学问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到达熟读成诵。

老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

最终引导同学读诗、背诗,并鼓舞同学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1、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

〔假如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这个地方叫石湖,正犹如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美丽的好地方。

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亮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玩耍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有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家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

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认真品尝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如今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3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3篇

1、《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背背”积累语言,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词句积累。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

2、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巫峡壮美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出示“读读背背”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两首古诗,谁来背一背。

现在我们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出示题目:1、指名背《惠崇春江晚景》和《江南春》: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⑴预习时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诗人及有关时代背景。

⑵读读,通过揣摸每个字,掌握每个字的意思,再把意思联起来说出来就懂得了诗词的'基本内容。

⑶通过看图片,联系诗(词)句,想象情景,诗意就会理解得更清楚了。

⑷多读,联系诗人简介及所处时代背景体会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师生共同介绍:范成大(1126~1193),南宋杰出的诗人之一,字致能,别号石湖居士,吴县(现江苏省苏州市)人。

做过地方官,注意兴修水利和减轻赋税,深受人民的爱戴。

曾出使金国,因抗争不屈,几乎被金人杀害。

后因和朝廷意见不和而丢官。

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在苏州市)。

他的诗清丽雅致,题材广泛,其中田园诗尤其有名,从多方面反映了农民的劳动和生活面貌,表明了同情劳动人民的态度。

3、读诗,自由读,默读,背诵:⑴这首诗写了什么?⑵讨论,分小组讨论交流。

⑶背诵,同学之间互相背。

4、说说诗人所描写的情景。

(联系作者简介)二、阅读学习1、学生自读“巫峡”一文。

2、思考:默读,在书上画一画,作者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表现巫峡壮美的?⑴小组讨论。

⑵用你的笔把巫峡的壮美画出来。

3、小组互读互评。

4、摘录描写巫峡的好词佳句。

5、教师点拨三、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本设计立足学生已有经验,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充分留给学生诵读时间,让学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词、走入意境、感悟诗情、积累语言,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等词语。

2.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表达的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布置学生查阅范成大的生平、诗歌特色、古诗的创作成就,为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背诵导入师谈话: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传颂千年。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们都记住了很多古诗词,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学生背诵古诗词。

(老师点评:背诵得准确、声音响亮流畅、有诗的韵味、仿佛可以看到……的画面……)师谈话过渡: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已经积累了这么多的古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范成大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

同学们请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前,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词的欲望,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中感受乐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师板书诗题,学生读诗题、理解诗题。

“四时”指的是一年四季;“杂兴”指的是各种兴致。

所以诗题: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交流课前所了解到的有关诗人范成大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简要补充。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有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12首。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晚春十二首中的一篇。

(设计意图)交流有关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诗人,与诗歌描述的情境产生共鸣。

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4篇

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4篇

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4篇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4篇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未解/耕织”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山水田园风光的:幻灯片、轻松舒缓音乐、卡片、(1、词语、昼、耘田、绩麻、未解、耕织、傍、桑阴、2、古诗。

山居秋鸣、)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____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想)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

(师简介图片内容)3、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本课: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陶醉?其实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

___范成大(板书)。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

5、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6、师小结。

(多媒体出示:范成大,宋代诗人,字智能,号石湖居士。

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仕宦之家,自幼聪明,官至参知政事,曾多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

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它包括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共60首。

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夏日中的一首。

(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二、初步感知,了解古诗内容。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3个生字:昼、耘、绩、(指名读,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或吟诵),透过声音本身理解诗句的内容。

通过音形义结合的方法理解重点字“昼”“绩”“耘”的意思。

2.在品读诗句中,通过“猜出心声、展开动作、添加角色、形成对话”等方法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出的童真、童趣、童心的美好。

3.运用阅读中提炼出的展开想象的方法,把描写美好童年的诗句改写成一段白话文,为课后小练笔的完成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在品读诗句中,通过猜出心声,展开动作,添加角色,形成对话等方法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出的童真、童趣、童心的美好。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中提炼出的展开想象的方法,把描写美好童年的诗句改写成一段白话文,为课后小练笔的完成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一、开篇聚焦名人语,引出主题话“童年”(明主题)师聊天式引出冰心的话: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

当我拿过书翻开这一单元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书中的一句话打动了,你们能猜到是哪句话吗?(也许学生会注意到,但也很有可能没注意过。

)教师出示这单元的开篇语:师:你们能猜出这段话中哪个词让我特别有感触吗?(学生猜,教师板书:童年)师:你们对这个词有感觉吗?说一说。

预设:学生滔滔不绝,觉得童年无忧无虑、玩耍、单纯、没有压力。

教师的应对方式:师:是呀!因为你们还是孩子,正在自己的多彩童年里,享受着这份美好。

在我们大人(老人、过来人)眼里,就羡慕得不得了。

因为我们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我们这些过来人再看到别人的童年生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心动神移。

不仅我们今天的成人有这样的情感,其实千年前的古人也同样有这样的情感呢。

你们能透过诗句读懂古人的心吗?咱们来试一试。

教师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边板书,边讲解:四时,四个时节,春、晚春、夏、秋。

田园:范成大此时是生活在田园当中,这个地方是苏州旁边的石湖,范成大在这里过着无官隐居的生活,看到田园里农民在劳作,写下一组诗歌,共60首。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

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在本课中我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爱、味。

【预设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的大意。

2、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流程】一、课题的导入五一长假即将来临,你想外出旅游吗?老师带你去一个地方(多媒体展示乡村田园风光),你们觉得这里怎样?(美)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但乡村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跟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并朗读课题解题: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初夏的季节。

二、初读课文,感音韵(过渡)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请这位同学浪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教师根据时机进行指导。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田园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2、难点对一些古代词汇和意象的理解,如“耘田”“绩麻”等。

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地欣赏和感悟诗歌的美。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画面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田园世界。

在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喜欢描绘田园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你们想象中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自由发言)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3、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比如“耘田”,大家看这个“耘”字,上面是个“耒”,表示农具,下面是个“云”,表示动作。

耘田就是用农具除草的意思。

“绩麻”呢,就是把麻搓成线。

(3)全班交流,理解诗歌的大意。

4、感受意境(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白天,村子里的人们都在田里除草,妇女们在家里把麻搓成线,每个人都在忙碌着。

夜晚,人们也不闲着,男人们在灯下搓麻绳,而小孩子呢,虽然不会干这些农活,但也在学着种瓜呢。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啊!(2)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诗歌中感受到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1篇】教学的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昼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供,2.结合既往经验,读出诗歌节奏,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四时田园杂兴》3.能够抓住重点部分,运用多种策略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中的童趣和作者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运用多元策略体会课文情感,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联系已学古诗,唤起学生学习兴趣Ppt出示四年级学过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学生自主朗读,引出对作者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写的一组田园诗,以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的题材分为五组),引出本课的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二唤醒学习经验,自主理解诗词大意(一)唤起朗读的经验,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学生联系之前学习七言绝句如《枫桥夜波》的经验,尝试对七言古诗按照二二三或者四三的节奏自由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教师相机指导生字,如多音字供的读音,生字昼的写法。

(二)唤起理解的经验,多种方法,理解诗歌的大意。

1.提问学生,理解古诗文大意的方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方法:(1)联系注释(2)联系插图(3)联系上下文(4)查阅资料书2.学生根据方法尝试理解诗词的意思。

在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解释相机指导,如诗歌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让学生结合男耕女织的传统在耘田和绩麻前加主语,让句子的理解完整。

诗歌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则要结合首句理解儿女正是耕田织布的成年男女诗歌的三四两句,可结合插图,明确对象是小孩子,关注傍字的理解,可以结合成语“依山傍水”理解傍的意思是靠近。

3.初步解决每句诗歌中的字词难点,可以尝试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尝试把理解的意识送回诗歌中再次朗读,初步构建画面。

三多元策略指导,尝试想象诗歌画面1.尝试自主构建画面,2.关注趣味内容,想象详略得当(1)提问学生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两句读起来的尤为有趣,想象起来尤其好玩?聚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年级语文下《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四时田园杂兴》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田园景物及特点。

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

诗歌以四季为线索,描绘了田园景物的变化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2.2 生字词解析解析诗歌中的生字词,如: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

2.3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如:诗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田园景色。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背诵诗歌。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描绘的田园景色。

3.2 教学难点诗句中涉及的农业知识,如:麦花、菜花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本节课《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

4.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4.3 理解诗歌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4 图片展示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意境。

4.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诗歌中描绘的田园景色特点。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和描绘的田园景色。

4.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如学生朗读、背诵的情况,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等。

5.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困难等,提出改进措施。

5.3 课后跟进对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对古诗朗读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显得拘谨。我觉得可以多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或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朗读水平。
另外,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诗中的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探讨其中描绘的四季景象和农耕生活。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古诗的朗读体验。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描绘的四季景象和农耕生活,感受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和尊重劳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朗读所选古诗。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四季农耕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启发他们思考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中表达的四时变化和农耕生活的基本概念。古诗通过文字描绘了四季的更迭和农民的劳作,传递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劳动的尊重。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秀8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秀8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秀8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篇一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板书题目〕2、释题:⑴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杂兴:各种兴致。

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⑴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拟陌生。

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课件展示全诗。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个人自由朗读。

⑷听范读。

⑸练习模仿读。

⑹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过渡:刚刚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耘田:在田里除草。

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

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

『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动词用,如:供给、供给〕:参加。

〔ɡònɡ与祭祀有关,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3个生字;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4、感受初夏的忙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3个生字,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初夏农村的忙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从而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板书课题),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齐读课题,释题: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的题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军事情报一组大型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和季节的景色和农民,同时也反映了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一首。

2、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到底农村的迷人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3、那么诗里是怎样来写这幅画的?请大家读这首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通。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结合下面的注意把诗读通。

2、检查朗读。

供耕织,也傍,绩麻、桑阴,昼出指名读古诗。

(边读边正音)3、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的意思。

1、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还要清楚诗的意思,你觉得要读懂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结合注释、查字典或资料、与同桌交流等。

2、运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古诗。

(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集体交流。

白天去田里耕地除草,晚上回来把收割的麻搓成线,初夏,农村的青年男女各忙各的,谁也没有闲着。

小孩子们不懂得怎样种田,但也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4、理解了诗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三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1、指名读第一句,齐读,边读边想一想,人们在田里干活,都做了些什么?边做活人们还边说了些什么?2、想象长着农作物的田地,带着愉悦的感受读这一句。

《四时田园杂兴》优质教案(通用

《四时田园杂兴》优质教案(通用

《四时田园杂兴》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

该诗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对诗句的理解、描绘的田园景象以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内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朗读、感悟、描绘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进而引入《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学习效果,重点讲解易错字词。

4. 理解诗句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思,教师引导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描绘的田园景象。

5. 感悟诗意通过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让学生感受诗句中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6. 例题讲解选取诗句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7.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诗句描绘、仿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四时田园杂兴》2. 诗人:范成大3. 诗句描绘的田园景象4. 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诗句,描绘一幅你心中的田园景象。

答案示例: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当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诵读成诵并理解诗意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对诗,激趣导入学习语文,离不开古诗词,大家的古诗词积累的非常好。

今天,我们先来对对诗,检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簿鸣蝉,忽然闭口立。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对的诗都是描写哪里生活的?农村还是城市?像这样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我们叫做田园诗。

今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古诗,他就是田园诗集大成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的一首。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正音兴,兴致的意思,还有个音,兴旺兴盛。

)知作者解课题出示诗人简介范成大(1123~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为官34年后因病辞官。

此后十年隐居在石湖。

(江苏苏州城南18里)写下了六十首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园:农村生活;杂兴:各种兴致)你怎么知道杂兴是各种兴致的意思?看注释。

真会学习,看注释是理解诗文词句最重要的方法。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初读,正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
《古诗词三首》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的。

《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农村的同学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不陌生吧?(出示农村风光图片)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就对乡下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板书题目)
2.读诗题,解题意。

指名读课题。

(师告诉学生“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指:兴致;“杂
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再齐读课题。

3.了解诗人: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关于他的资料,看看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看诗人简介,自由读,交流)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范成大所写诗篇中的一首。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1、指导读准字音。

(1)课件展示全诗,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3)齐读全诗。

2.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得抑扬顿挫。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模仿读。

(3)指名试读。

(4)齐读
三、自由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让我们和以前一样,采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默读,结合注解、查字典及课文插图了解诗意。


3.学生自学。

4.汇报交流通过自己想办法已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耘田:在田里除草。

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

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从事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弄清了诗中字词的意思,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你看到了谁在做什么呢?(相机板书:村庄儿女——耘田绩麻童孙——学种瓜)
2.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齐读。

你们刚才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村庄儿女各有各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欣赏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
乡下人总有那么多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

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指名读)
师: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2)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今天的辛苦,换来的将是什么呢?(美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

)那该是多快乐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3.出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小孩也被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喜欢上劳动了,我们一起读读第二句。

(齐读)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
(2)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指名读)
(3)劳动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齐读)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配乐指名读诗-----再齐读)
5.让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

(边听音乐边背诵)
6.这首诗还可以用音乐唱出来呢!我们来听一听,愿意的可以跟着唱一唱。

五、拓展积累
师: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

历来许多诗人就以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吗?(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布置
1.继续阅读范成大的其他诗歌。

2.推荐阅读《与古诗交朋友》这本书。

略。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