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与统计教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教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三大科学分类一、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是人类生产和自然科学实验的知识概括和总结。
自然科学的特点:1、内容的客观性。
2、理论的逻辑性。
(事实、概念、定律、定理、公式、原理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存在着逻辑上的一致性)3、应用的普遍性。
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
社会科学的特点:1、解释的统计性。
2、理论的时代性和文化特色。
3、检验的复杂性。
三、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包括传统文史哲类的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
人文科学的特点:1、内容的主观性和强烈的文化特色。
2、比较和评价的模糊性甚至不可能性。
3、显著的育人性质。
第二节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和社会调查一、社会科学研究方式(一)实验研究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要素: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测和后测。
(二)文献研究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类型: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特征:间接性、无反应性。
(三)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法。
最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
(四)调查研究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直接的询问、文献资料收集,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现代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pdf 12页)
分析方法
社会调查概述 统计描述方法 统计推论方法 应用实例分析
内容简介
• 能否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客观地分析社会问题, 进而有效地管理社会,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准确 地 获取社会信息。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作为 收集、处理和研究社会信息的基本方法,正日益 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人们认识社会现象、 分析社会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名公共管理 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功。本章依据社会调查的特 点,介绍一些在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中较为实用 的方法。
关键点
• 重点难点:
– 社会调查方法; – 抽样调查方法; – 统计分析方法。
• 关键词:
–普遍调查 中位数 –典型调查 众数 –抽样调查 极差 –个案调查 四分位差 –平均数 标准差
异众比率 正态分布 二项分布 样本容量 区间估计
社会调查概述
社会调查的含义
• 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 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 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形成结论
假说一理论
明确问题 选择目标 系统综合 系统分析 方案优化 调查实施
系统一综合
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
按范围划分
普 重抽典个 遍 点样型案 调 调调调调 查 查查查查
按阶段划分
资料收集
资料研究
访文观问实 问献察卷验 法法法法法
统 计 描 述
相 关 分 析
区 间 估 计
假 设 检 验
社会调查方法
统计描述方法
统计描述是对已经初步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用统 计量对其描述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研究测定现象的集 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
对社会事物测量的四个层次与变量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试验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7003293课程负责人:李小华课程中文名称: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statistics analysis课程类别:选修课程总学时:54实验学时数:6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相关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计算机技能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一)目的1.主要进行SPSS软件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的培训,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掌握SPSS的基本操作、分析方法,以及在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具体应用,提高其实践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SPSS基本统计软件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相关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本素质,通过实验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1.初步了解SPSS软件,弄清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前需要做的各项准备;2.初步了解运用SPSS软件进行调研资料审核的方法和技术;3.初步了解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转化、变量及变量间关系、均值比较等分析的方法和技术;4.初步了解SPSS基本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技术;5.加深对测量原理的认识,初步掌握不同测量层次统计分析运用的局限。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一)SPSS统计分析前的准备(1学时)1.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2. 数据的录入、整理与转化操作(二)SPSS基本统计分析(5学时)1.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操作2.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的操作3.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操作4.非参数检验的操作5.统计图制作6.问卷的信度检验三、实验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师集中讲授SPSS相关原理、操作方法和步骤,每个学生一台电脑进行自主训练,并分组交流,教师集中解答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验考核方式本门课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运用SPSS软件进行调查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不对学生上机实践进行考核,学生上机表现也不计入考试成绩。
社会统计学 教案
《社会统计学》教案主讲教师:张静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统计方法,并且学会如何将统计分析知识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之中,掌握统计方法的灵活运用。
本课程偏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而非其数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不同统计分析方法适用条件的说明,统计公式的讲解,以及对于统计值意义的说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不同统计分析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以及统计值意义的解释。
难点是统计公式的讲解以及不同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教法特点说明: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对实例的讲解。
教材和参考书目:1、卢淑华著:《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沛良著:《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柯惠新等著:《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
4、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5、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一章统计学的简史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对概率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概率论的兴起,难点是大数法则、正态分布。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一、统计学的起源统计技术:古埃及、古中国(大禹治水)统计学:17世纪中叶Status(拉丁词汇,国家、状态)——Statistics 研究国家的宏观状态①国势学②政治算术二、国势学(17世纪的德国)德国大学学派:H·Coring 用文字记录一个国家的状况和制度G·Achenwall 第一个定义——把国家的显著事项全部记录下来的学科三、政治算术(17世纪的英国)英国的经验主义者:用数量或数字的方法说明国家的特征J·Graunt 《关于伦敦死亡表的观察》用数量分析社会、政治问题William Petty 《政治算术》四、概率论(数理特征更加明显)1.J Bernoulli(贝努里)瑞士大数法则借助大数法则可以从社会现象复杂不定的偶然性中寻找规律,它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稳定性2.Gauss(高斯)德国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的基础)五、数理统计学Adolphe Quetelet(阿道夫·凯特勒)法籍比利时人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经验社会学之父”《社会物理学》“平均人”六、描述统计高尔顿(F Galton)回归现象根据对1078对父、子身高的散布图发现,虽然身材高的父母比身材矮的父母倾向于有高的孩子。
社会调查与统计技术PPT课件
第二章 统计调查技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社会调查原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从事一 般的社会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及课题来源及 选题方式,调查方案的内容;普查、抽样调查, 访谈法和问卷法 教学难点:抽样调查、问卷法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方法:讲叙法、举例法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
❖按组织方式不同: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是一次性调查)
❖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直接观察法;访问调查法;报告报表法;问卷 调查法;互联网调查法)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 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
二、 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 查对象就是调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客观事物 总体;调查单位就是调查总体单位,在调查总 体中被登记其标志的单位,即调查登记标志的 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 上填写和报告调查资料的单位。例如进行工业 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
的变异(如工人性性)和量的变异(如工人家庭人数)
4变量概念: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如工人家庭人数 Ø 5 变量值概念:变量的数值表现
变量值分类:连续变量(在一定区间内可任意取值的变量,其数
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可取无限个数值, 如110米跨栏成绩、人体测量的身高、体重等等)与离散变量(可 按一定顺序一一列举其数值的变量,其数值表现为断开的,如财 专所属系数、教师人数、教室数等等)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三、统计报表: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 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示, 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 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四、重点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是指在调查 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而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社会调查教案
社会调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2.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调查、社会调查、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等。
2.社会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文献调查等。
3.社会调查的步骤:确定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
4.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报告结构、内容要求、撰写注意事项等。
5.社会调查实践: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体验调查过程,提高调查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兴趣。
2.讲授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讲解调查、社会调查、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等概念,使学生对社会调查有初步的认识。
3.讲授社会调查的方法:介绍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4.讲授社会调查的步骤:讲解确定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步骤,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
5.讲授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讲解报告结构、内容要求、撰写注意事项等,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6.社会调查实践: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调查过程,提高调查能力。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调查的重要性。
8.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实际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调查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提高调查能力。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一、课题背景和目标课题背景:社会调查是一种收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可以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等。
统计分析则是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课题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和过程1. 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a) 学生围绕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校园环境、学生作息等,进行小组讨论,确定调查课题。
b) 学生学习制定调查问卷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调查题目、确定调查对象和样本容量等。
c) 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
2.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a) 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录入和数据清洗等工作。
b) 学生学习使用图表等手段来展示数据,并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c) 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 数据报告和分享a) 学生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包括课题背景、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等。
b) 学生通过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交流和讨论。
三、课程评价1. 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和分析报告,以及口头报告的表现。
2. 考察内容: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是否能合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3. 评价标准: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报告和口头报告的逻辑性和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补充说明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社会调查参考资料、统计分析工具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2. 过程管理:确保学生在实地调查中遵守调查伦理,保护被调查对象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3. 实践延伸: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参与社会调查项目、参观相关机构等,拓宽视野和提高能力。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基本程序和主要途径;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社会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提高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教学任务:本门课程主要讲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研究设计、抽样的技术、问卷设计方法、资料的收集、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等。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现代社会调查的方式及特点,区分、理解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的异同点,并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在对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社会调查的定义、特征、类型、题材以及一般研究程序做详细介绍。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的区别;难点是让学生联系实际,严格按照社会调查的具体程序动手操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章参考文献:1.热孜万•阿布里米提:《学生主体教学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运用》,《亚太教育》2016年第21期。
2.陈敬胜:《参与式教学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运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3期。
3.邱梦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反思》,《大学教育》2017年第3期。
4.郭泽英、任义科:《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瓶颈与对策——师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未来与发展》2015年第11期。
5.司睿:《<社会调查方法>环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6.邓雪琳:《提高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管理类复合型应用人才——基于学生视角》,《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7.邱梦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反思》,《大学教育》2017年第3期。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与清洗
数据收集
设计调查问卷、制定调查计划、 确定调查对象和样本量、选择合 适的调查方法、实施调查并收集
数据。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 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 等,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无效、错误的数据,对 缺失值进行填补,处理异常值,以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可视化
跨学科融合
伦理和社会责任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 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调查和 统计分析将更加智能化、自 动化和精细化。例如,机器 学习算法可以用于数据挖掘 和分析,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和效率。
随着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不断 发展,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 的结果将更加直观、生动和 易于理解。例如,图表、图 像等可视化工具可以将数据 呈现得更加清晰明了。
成果展示
将学生的实战演练成果进行展示,包括数据分析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同时,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能力 。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
课程总结回顾与反思
核心概念
调查问卷
回顾课程中讲解的核心概念 ,包括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 的基本定义、方法、技术和
实践应用。
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
制定调查计划
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人员 、预算等,制定详细的调查计
划。
调查工具选择与应用
选择合适的调查工具
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工具 ,如问卷、访谈、观察等。
保证数据质量
在调查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 性,避免出现人为错误或误差。
总结课程中涉及的调查问卷 设计和实施,包括问卷的制 定、发放、收集和分析等环
《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教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三大科学分类一、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是人类生产和自然科学实验的知识概括和总结。
自然科学的特点:1、内容的客观性。
2、理论的逻辑性。
(事实、概念、定律、定理、公式、原理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存在着逻辑上的一致性)3、应用的普遍性。
二、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
社会科学的特点:1、解释的统计性。
2、理论的时代性和文化特色。
3、检验的复杂性。
三、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包括传统文史哲类的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
人文科学的特点:1、内容的主观性和强烈的文化特色。
2、比较和评价的模糊性甚至不可能性。
3、显著的育人性质。
第二节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和社会调查一、社会科学研究方式(一)实验研究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要素: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测和后测。
(二)文献研究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类型: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特征:间接性、无反应性。
(三)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法。
最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
(四)调查研究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直接的询问、文献资料收集,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ppt教案
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用 于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用于分析时间序列数据,预测 未来趋势。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用于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揭示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
03
社会调查实践
设计调查方案
确定调查目的
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以及需要回答的问题
。
确定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目的和问题,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总结课程收获
掌握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的专业 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
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
02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
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03
学生需要拓展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与同行、业界人士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预测未来趋势
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 结果,可以对未来趋势进 行预测,为决策提供前瞻 性建议。
提高决策效率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快速 、准确地分析大量数据, 提高决策效率。
统计分析的步骤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类 、编码等处理,以便后续分析。
描述性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均值 、方差、标准差等,以了解数据 的基本特征。
社会调查的类型
01
02
教学配套课件:社会调查与统计知识
1
课前须知
• 课堂考勤占总评10% • 课堂表现占总评10% • 课堂提问占总评10% (共2次) • 作业占总评20% (共4次) • 测验占总评20% (1次) • 期末占总评30%
2
第一章 调查准备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调查课题的选择 第二节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第三节调查方案设计
第三节 资料搜集的方法
• 资料搜集方法主要有: • 直接观察法、文献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网上调查法等。 •
一、直一接、观直察法接观察法
优点:直观、相对准确。
缺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有时也受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主观 影响而产生误差。
二、文献调查法
• 也称室内调查法。主要用于搜集二手资料。 • 优点:可以超越时空搜集古今中外的资料,
• 如:我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
21
指标的分类
• 指标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22
阅读卡1
国家、地区
世界排名
指标数值
国内生产总值(10亿美元)
美国
1
9728
中国
2
5386
日本
3:国内生产总值属什么指标?
23
阅读卡2
国家、地区
世界排名
• 重点难点 • 1.资料搜集的种类和质量要求; • 2.资料搜集的组织形式; • 3.资料搜集的方法应用。
• 案例导入
• 200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2005年社会蓝皮书》,对2005年 的中国社会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书中公布的 “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 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并且农村居民幸福 感强于城镇居民。此次调查的数据来自2004年10月对 全国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的调查 (《工人日报》2004年12月14日)。这个调查结果,引 发了一些争论,他们关心这些数据是搜集方式,调查 方法的选用,这也表明,社会调查越来越走近生活, 社会调查知识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所以在开展社会 调查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使社会公众能够获得更多的 统计信息,而且还要使大家对调查资料搜集的过程及 方法有所认识。
高等教育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
高等教育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一、引言高等教育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是指在高等教育教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运用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来收集、分析、解读相关数据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教案的设计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实际的调查数据,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的应用。
二、概述高等教育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实际的数据来评估和改进教案的设计及教学效果。
它需要教师借助于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解读,以得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三、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在高等教育教案中的应用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高等教育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中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教师可以收集到学生对教案的评价、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数据。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以便调整和改进教案的设计。
2. 访谈访谈是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对教案的理解和体验。
教师可以在访谈过程中提问,收集学生对于教案的评价和看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案的设计。
3. 观察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的方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力集中度、参与度等来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观察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教师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的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组、比较、推断等操作,以便获得更准确、客观的结论。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解读数据,深入研究教案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
四、高等教育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的价值与作用采用高等教育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可以带来以下价值与作用:1. 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社会调查与统计教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教案人文科学系王红预备知识:社会调查概述这是社会调查这门课的第一堂课。
在这堂课里,将介绍“什么是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有什么作用?”“社会调查的发展史”、“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社会调查的基本知识有哪些?”“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这六个基本问题,以便学习者对这门课有一个总体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位学习社会调查方法,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所应弄明白的第一件事。
袁方在《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一书中给社会调查下的定义是:社会调查研究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风笑天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一书中给社会调查下的定义是:社会调查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系统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从以上两个定义中都可以看出,社会调查要经过收集有关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达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目的。
可见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
既然是一种认识活动,就要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当然,由于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认识,因此,我们今天用不着从头开始去摸索,而可以直接学习已有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调查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这门课的教学将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四周讲理论,后3周将利用2006年3-6月我所主持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与市民心态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做模拟实践。
二、社会调查有什么作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知道,近几十年来,美国总统大选前夕,总有一些民意测验机构喜欢对总统选择投票的结果进行预测。
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夕,盖洛普民意测验所仅仅调查了3000人,就成功地预测了民主党人罗斯福将当选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测量与操作化PPT学习教案
√ 热情的 —— —— —— —— —— 冷漠的 √ 主动的 —— —— —— —— —— 被动的 √ 大方的 —— —— —— —— —— 拘谨的 √ 善 的 —— —— —— —— —— 恶 的
第27页/共28页
如:学习积极性(X)——对闲暇时间的利用(Y) 学习主动性程度(x1)——学习活动占用率(y1) 学习动机(x2)指一项研究的资料和 结论的有效性。即具有表面效度、 准则效度、建构效度三种效度, 那么我们说这项测量本身具有内 在效度。
外在效度:指普遍有效性。即样 本的代表性。
3.缺乏公认的测量标准,量化程度 低
e.g.生活质量 第2页/共28页
四、测量层次
(一)定类测量(nominal) (二)定序测量(ordinal) (三)定距测量(interval) (四)定比测量(ratio)
第3页/共28页
第二节 概念操 作化
第4页/共28页
一、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以下概念是否可以进行社会测量? 自由、同情心、幸福、偏见、歧视
第18页/共28页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 系
①②信度低,效度一定低;
③④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效度
①③效度低,信度可能高;
低
√ 低 ①
信
√ 度 高 ③
高
×② √④
②④效度高,信度必然高。
❖效度与信度存在紧张关系, 且是无法避免的两难
第19页/共28页
第四节 量表与测验法
一、总加量表 (有2分法、3分法、5分法、7分法) (一)二分法 由一组对事物态度或者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
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看法,然 后按某种标准将回答者的全部陈述的得分加起来, 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调查与统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调查与统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调查与统计》》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意图近段时间各种水果陆续成熟,上周我们刚刚带领着小朋友一同收获了幼儿园的琵琶,我们以“琵琶”为主题,组织幼儿通过观察、品尝、制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动,学习关于琵琶的知识。
在过程中,小朋友很积极、主动分享着有关各种水果的话题。
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春季到初夏时期的时令水果,提高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感知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小朋友对各种水果的喜好。
活动目标1.能根据主题分组制作调查表,并将其调查结果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2.能协商、分配任务,与同伴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体验不同统计记录方式的特点和作用;3.出现争执时,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1.能根据主题分组制作调查表,并将其调查结果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
2.出现争执时,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难点:能协商、分配任务,与同伴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体验不同统计记录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准备条形统计图图例、统计记录纸、任务卡、笔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一)以“近段时间水果”的话题,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一起品尝了幼儿园的琵琶,好吃吗?”“那谁知道还有哪些水果也是这段时间成熟呢?”小结:随着气温的升高,季节的变化,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水果也逐渐成熟。
在4月底到5月初的这段时间,除开琵琶成熟了,我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草莓、樱桃、番茄、芒果、荔枝、柠檬······(二)引导幼儿根据近期时令水果的类型,分享自己喜欢的。
“这段时间有这么多的新鲜水果上市,那你们都喜欢吃这里面的哪些水果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三)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喜欢吃,最受欢迎的水果”引发幼儿思考、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调查与统计教案社会调查与统计教案人文科学系王红预备知识:社会调查概述这是社会调查这门课的第一堂课。
在这堂课里,将介绍“什么是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有什么作用?” “社会调查的发展史”、“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社会调查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这六个基本问题,以便学习者对这门课有一个总体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位学习社会调查方法,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所应弄明白的第一件事。
袁方在《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一书中给社会调查下的定义是:社会调查研究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风笑天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一书中给社会调查下的定义是:社会调查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系统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从以上两个定义中都可以看出,社会调查要经过收集有关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达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目的。
可见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
既然是一种认识活动,就要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当然,由于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认识,因此,我们今天用不着从头开始去摸索,而可以直接学习已有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调查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这门课的教学将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四周讲理论,后3周将利用XXXX年3-6月我所主持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与市民心态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做模拟实践。
二、社会调查有什么作用?1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知道,近几十年来,美国总统大选前夕,总有一些民意测验机构喜欢对总统选择投票的结果进行预测。
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夕,盖洛普民意测验所仅仅调查了3000人,就成功地预测了民主党人罗斯福将当选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
1984年这家民意测验机构又一次成功地预测了罗纳得?里根将以59%比41%的优势战胜蒙代尔而当选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
这一预测结果与实际投票结果(59%:41%)相一致。
而当时盖洛普民意测验所在将近1亿美国选民中,调查的对象还不到XXXX 年人比没有配偶的老年人更健康。
那么,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传统观念的改变,社会舆论压力的减弱,老年人再婚比例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同时,国家、社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为老年人再婚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便使更多的老年人再结婚,这样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作用。
2三、社会调查的发展简史(一)早期的社会调查(17世纪末以前)以行政统计调查为主。
起源于数千年前古中国和古埃及的人口统计。
(二)近代社会调查(17世纪末-XXXX年代开始,社会调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调查领域进一步扩大。
由原有领域扩展到民意调查、市场调查、理论性调查研究等领域。
2.调查方法与技术日趋成熟。
XXXX年代,数量化方法迅速发展,并日趋成熟。
(四)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发展情况1.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人口调查,历代王朝大多有专门的机构(如户部)掌握户口人丁、田亩数。
2.较系统的社会调查始于XXXX年伯吉斯主持的“北平305名洋车夫生活状况调查”。
最早由中国人主持的是1923年陈达教授主持的“北平海淀居民和清华校工的生活状况调查”。
3.从XXXX年代到解放前夕,我国的社会调查主要有两大类:3(1)学术界社会调查。
以老一辈社会学家陈达、李景汉等和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费孝通等为代表。
重要著作有:陈达的《社会调查的尝试》(1926)、李景汉的《北京无产阶级的生活》(1929)、《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费孝通的《江村经济》(1938)等。
(2)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所做的社会调查,以毛泽东、张闻天等为代表。
毛泽东的重要调查著作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寻乌调查》、《兴国调查》(1930)、《才溪乡调查》(1933)等,张闻天则在陕北地区做了一系列调查。
4.建国后到现在国内社会调查受两个不同来源的影响。
(1)毛泽东农村社会调查和老一辈社会学家所做的社会调查的影响,在方式上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为主。
(2)现代西方社会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影响。
在方式上以抽样调查为主。
四、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谈到分类,我们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社会调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将社会调查分为:1.普查。
它是指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最典型的有全国人口普查。
其特点是:(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3)需要高度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4)调查项目不能多,一般只限于了解最基本的情况。
如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所了解的项目只有19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婚姻状况、妇女生育状况、不在业人口状况、住址、家庭人口等。
2.抽样调查。
它是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即调查部分以反映总体。
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以下突出优点:(1)非常省时,省力,省钱;(2)能快速获得数据资料;(3)能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准确性高(通过控制非抽样误差来实现);(5)应用范围广泛。
4有些调查不能用普查,只能用抽样调查,如调查灯炮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很多,如1%人口抽样调查、1?人口抽样调查、民意调查、各种市场调查、产品质量调查等。
抽样调查将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重点。
3.典型调查。
它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不一定在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目的是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来概括或反映全局。
这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典型调查常常是先分类,再在每一类中选取少量代表进行调查。
比如说,我们要了解国企发展的一般状况,就可以在大型、中型、小型国企中各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4.重点调查。
它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在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一定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的情况。
比如,如果要了解重庆市摩托车生产的状况,我们可以选择建设、宗申、嘉陵、隆鑫、力帆等几个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就能大致了解重庆市摩托车的生产状况。
5.个案调查。
也称个案研究,就是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其主要作用是要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如个人、群体、企业、城镇)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如王铭铭的《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一书,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的不同历史在同一个社区的展示。
(二)根据调查目的与作用,社会调查可分为:1.探索性调查。
主要目的就是对研究者所感兴趣的现象进行初步考察或了解(即初步探测)。
在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太熟悉,了解很少时;或者研究者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鲜为人知,或很少有人涉及时,常常需要用到探索性调查。
(what/how)2.描述性调查。
可以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常常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以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如有升学愿望的大专生在年龄、性别、生源地域上的分布状况等。
(what/how)3.解释性调查。
可以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其理论色彩往往较浓。
解释性调查通常是从研究假设出发,经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并通过5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研究假设。
因此常常要求调查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所要验证的研究假设。
(why)(三)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访问问卷访问调查:面访与电话访问(四)根据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可分为:1.理论性调查研究。
是指为解决、发展和丰富社会科学领域和各个实践领域中的理论问题而做的研究性调查。
如毛泽东通过一系列农村调查研究,建立了中国革命的阶级理论。
2.应用性调查研究。
是指为解决各个实际工作部门、各个社会领域的具体问题而做的调查。
如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产品质量调查、民间调查等。
(五)根据调查的时间性,或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社会调查可分为: 1.横剖研究。
也称横剖调查。
它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收集资料,并用以描述调查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民意测验、人口普查都是典型的横剖调查。
2.纵贯研究。
也称纵贯调查。
它是指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社会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纵贯研究又分为:(1)趋势研究,一般是对较大规模的调查对象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如每年都对人口生育率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对不同年份人口生育率的变化情况的比较来探寻人口生育率的变化趋势,就是一种趋势研究。
(2)同期群研究,是对某一时期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群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如调查XXXX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工资变动情况,每次调查的样本可以不同,只要是7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就行。
(3)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与同期群研究不同的是,追踪研究要求每次调查的样本必须是相同的,不能由别的人来替代。
(4)回溯研究,是一次性调查同一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变化。
调查中要求被调查者回想他们过去的态度或行为是怎样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对一位世纪老人的生活史研究。
6五、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与知识体系一次完整的社会调查一般包括五个阶段。
各个阶段所包含的工作和涉及的知识如下表所示。
阶段一、选题阶段基本知识选择问题:选择调查课题,提出研究假设,将课题明确化调查设计: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时间和资金的安排等。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四、分析阶段三、实施阶段二、准备阶段抽样:确定抽样方法及制定抽样方案。
测量: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操作化,形成可测量的指标。
问卷设计:制作问卷。
资料收集:自填/邮寄问卷,结构/电话访问。
运用问卷及其他调查工具收集资料(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集体访谈法、文献法、实地观察法等)。
资料处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包括对资料的审核、复查、编码、录入和数据清理。
资料的统计分析双变量分析:交互分析SPSS基本应用五、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如何将调查研究的结果用调查报告形式表现。
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学生掌握了社会调查的程序,也就知道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而掌握了基本知识,也就熟悉了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各个阶段所要做的工作,便于将操作与理论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