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历史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历史典故
春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
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
节日。不过,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
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
神祭祖活动。相关年的传说也很多。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漫长的历史岁
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
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
喜庆气氛的习俗了。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
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
之意。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
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
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除夕的由来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
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
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
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
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会)。
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
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
往昔。节日之前,企事业职工,纷纷结扎彩门,悬挂花灯。有花卉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有爱好
者在灯内装置微型电动机,胜似走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腾云驾雾的
金龙灯,足有lo多米长。是夜,城内和城郊居民,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武威习俗,观灯时必从龙灯下钻过,祈求合家平安,
万字如意。又说龙是吉祥物,钻了龙灯,就会人丁兴旺。农村灯会别
有情趣,彩灯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用玉米芯制做的火炬灯,
也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制做的彩灯。墙头上、马棚下,处处有灯,灯
光通明。据史籍记载:武威灯会之盛况,自唐已有,并闻名于长安。
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夜游凉州灯会流连忘返的传说。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二月二的由来
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旧志载:是日城乡居民以牲醴祀
土祈丰年,各家炒豆类和麻籽食之,意示杀蚤灭虫。如今祀土祈年活
动已不存有,乡间仍有炒麦豆之俗。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是农历时令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扫墓祭祖,谓之“春祭”。武威城乡习俗,凡有坟莹者,须于清明前一、二天到坟上供祭品、烧
纸钱、添土;无坟茎的在清明前一日夜间,到郊外或于自家门前、街道
巷口烧纸钱。禁忌在清明节当日上坟、烧纸。传说当日烧的纸钱就成
铁钱,死者不能用。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是日清晨,家家户户门头
插柳枝,有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小孩手腕系五色棉线或丝线绳,身佩香囊荷包,并在口、鼻、耳边涂抹雄黄酒,相传这样能够避五毒(即蛇、蝎、壁虎、蟾蜍、蜈蚣)。武威有'五月端午穿出来”的说法,
男女青少年身着时兴的夏装,尽情游玩。青年妇女讲究绣香草荷包,
缀上流苏,赠送亲友。旧时,未出嫁的姑娘将荷包带在衣襟或系在发
辫上,诱人摘取,如不被人摘去,便会自惭貌丑。是日,家家吃粽子
或油饼子卷糕,亲友间相互馈送。下午,城乡居民成群结伴,游览寺庙,旧时游海子,现在海水干涸,庙宇也毁于地震,改游文庙、古钟楼、雷台、海藏公园、西郊公园等。小孩到野外攀树折枝,编制柳帽,以预防暑气。
六月六的由来
农历六月初六,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
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
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
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
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月七乞巧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旧时在这天晚上,姑娘和年轻媳妇们坐在月下穿针,看谁穿得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