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32-2抗寄生虫药

合集下载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 毒性: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禽敏感,猪耐受。
• 解毒:阿托品及解磷定、氯磷定。胆碱酯酶复活剂
• 用法用量:内服,片剂:0.3g/片、0.5g/片

猪: 100mg/kg

牛: 50mg/kg(极量15g/头)

左咪唑
• 来源:人工合成。
• 作用:1.对虫体延胡索酸还原酶有抑制作用。
• 2.免疫调节作用:使受抑制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功 能恢复正常,并调节抗体的产生。

那加宁(萘磺苯酰脲)
• 来源:人工合成,淡红色结晶,能溶于水, 10%iv.
• 作用:抑制虫体糖代谢,破坏虫体的同化作用,使虫体分裂 。
• 抗虫谱:对伊氏锥虫,媾疫虫等有效。
• 用法:临用临配成10%溶液,iv 牛15—20mg/kg。
• 马 10—15mg/kg。
• 毒性:对肝、肾有损害,当其功能障碍时不能使用。
• 作用:直接杀死吸虫作用,其原理:抑制虫体琥珀酸酶、ATP酶的活性,不能合成能量 ,最后发生萎缩,在肝组织包围下,以及吞噬细胞等作用下被消灭。
• 抗虫谱:血吸虫、姜片吸虫、前后盘吸虫。
• 用量:口服,60mg/kg
• (3)驱绦虫药:

氯硝柳胺(灭绦灵)
• 来源:人工合成,黄白色,难溶于水,在肠道难吸收,对绦虫有效,灭钉螺作用强。
• 毒性:抑制巯基酶活性,解毒:二巯基丙醇。
• 剂量:牛羊 10mg/kg 极量牛4g,羊0.5g。

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
• 来源:人工合成,黄色,黄白色粉末
• 作用:主要抑制虫体代谢,糖氧化
• 抗虫谱:伊氏锥虫,媾疫锥虫,血孢子虫(焦虫)
• 毒性:局部注射,刺激性,肿胀,疼痛,吸收好 心脏反应 :节律不整,停药后,能恢复,安钠咖,毒毛花苷K,不能 用洋地黄。

第三章抗寄生虫药物PPT课件

第三章抗寄生虫药物PPT课件

胞和T细胞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并能调节抗体的
产生。用于调节免疫的剂量约为治疗量的1/3。
☺ (2)不良反应。左旋咪唑对牛、羊、猪、禽 安全范围较大,马较敏感,对骆驼十分敏感,绝 对禁止使用。
☺(三)苯骈咪唑类

该类药物驱虫谱广、驱虫效果好,主要对线
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有些药物对吸虫、绦虫也有
驱除效果,有些还有一定的杀灭幼虫和虫卵的作用;
驱线虫药
抗蠕虫药 驱绦虫药

驱吸虫药

抗球虫药
生 虫 抗原虫药
抗锥虫药 抗滴虫药

抗血孢子虫药
杀虫药:有机磷类、除虫菊酯类
绦虫
第二节
• 驱线虫药 • 驱绦虫药 • 驱吸虫药
抗蠕虫药
姜 片 吸 虫
盲肠内的毛首线虫
一、驱线虫药
代表药
抗虫谱
毒性
抗生 素类
阿维菌素类
线虫、体 对哺乳动物、禽 外寄生虫、 类毒性低,对水
毒性大、肝毒性 驱肠道线虫
有机磷 化合物
驱丝虫 药
敌百虫、敌敌畏 等
乙胺嗪、碘噻青 胺等
线虫 、体 外寄生虫
丝虫
毒性大 ,禽类极 敏感,牛、羊较 敏感
犬敏感
消化道线虫、吸虫 外用杀体外寄生虫
马、羊脑脊髓丝状虫, 犬心丝虫病
驱线虫药
☺(一)有机磷酸酯类 ☺有敌百虫、哈罗松、蛇毒磷等。其中以敌百虫应
用最广。
噻苯唑
• (噻苯达唑):仅对线虫有效,用量大,已渐为其 他药物所取代。 • 奥芬达唑
• (砜苯咪唑): • 内服易吸收但适口性差,驱虫谱、应用同芬苯达
唑,但作用强1倍。内服给药,一次量,每千克体 重10毫克。

药理学课件32-2抗寄生虫药

药理学课件32-2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
了解抗寄生虫药的作用、分类,副作用和安全性,并了解它们在寄生虫感染 治疗中的应用。
什么是抗寄生虫药?
1 分类
抗寄生虫药包括抗原虫药、抗蠕虫药、抗原 生动物药等。
2 作用机制
主要作用是杀灭寄生虫或抑制寄生虫的生长、 繁殖和代谢。
常见抗寄生虫药
抗原虫药
甲苯硝唑是一种常用的抗原虫药,用于防治阿米巴 性痢疾等感染。
总结
抗寄生虫药是治疗寄生虫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它们的分类、作用机制、常见药物、副作用和安全性、应用范 围等方面对医学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理性用药,并密切关注 newest 动态和科技进展。
人类寄生虫感染的常见药物治疗方案
如抗疟疾药、抗吸虫药、抗裂头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
抗寄生虫药的研究进展
1
新的抗蠕虫药物研究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抗蠕虫药物,以适应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和治疗需要。
2
结合中草药治疗
研究人员尝试将传统中草药与化学药物结合治疗,以提高抗寄生虫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寄生虫感染治疗中,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抗蠕虫药
来福唑、吡咯类、苯噁唑等是常用的抗蠕虫药。
抗原生动物药
喹啉类、氯喹类等药物是常用的抗原生动物药,可 用于治疗疟疾等寄生虫感染。
副作用和安全性
抗寄生虫药有些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中毒反应 等,需要严密监测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抗寄生虫药的应用范围
不同寄生虫所需的不同药物
针对寄生虫种类不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也略有差异。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31章: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31章: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咯奈啶
我国创制
治疗 脑疟、耐氯喹恶性疟
伯 氨 喹
药理作用 作用良性疟继发性红外期和配子体, 根治间日疟和控制传播。 作用机制 其氧化性6-羟基衍生物抑制疟原虫脂 肪酸、胆固醇合成,使其原料减少。 不良反应 毒性大,少数人特异质反应。
乙胺嘧啶
药理作用
病因预防作用——抑制原发性红外期 控制症状发作——杀灭红内期未成熟裂殖体 控制疾病传播——阻止蚊体内阿米巴生长繁殖 作用机制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不良反应 少 多为叶酸缺乏
抗阴道滴虫病 抗贾第鞭毛虫作用 作用滴虫滋养体 最有效
不良反应 少
粒细胞减少、抑制酒精代谢、致畸
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病特点
致病血吸虫主要有日本、曼氏、湄公血吸虫
病程分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
抗血吸虫病药的发展史
酒石酸锑钾 → 呋喃丙胺、硝硫氰铵 → 吡喹酮
肝硬化主征
巨 腹 脾 水
门脉高压
吡喹酮
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广谱抗吸虫和抗绦虫药 抗血吸虫病 各类血吸虫有效,对各期有效 机制:增加虫体内钙,致挛缩、肝移、死亡
损伤虫体皮层,造成空泡破裂、吞噬死亡
特点:疗程短,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好,无蓄积 抗其他吸虫 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姜片虫 抗绦虫病 各类绦虫
不良反应
少、短暂,少数EKG可逆性改变
丝虫生活史
在我国主要为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丝虫病的特点
淋巴管及淋巴结炎、结缔组织慢性增生
常用药物
乙胺嗪、依维菌素等
乙胺嗪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 职药剂)》第31章:抗寄生虫药
第三十一章 抗寄生虫药
抗疟药物及其分类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
—— 氯喹、奎宁、青蒿素、咯奈啶等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2)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2)

氯苯胍 Robenidine
• 盐酸氯苯胍,胍盐酸盐 • 有不愉快的特异味;遇光颜色变深。 • 干扰内质网,阻碍蛋白代谢;使高尔基体肿胀,抑制ATP酶及氧化磷酸化。
作用与用法用量
• 作为盐酸左旋咪唑的替代药物。 • 防治东北银鲫孢子虫病
• 治疗:先遍洒敌百虫,再用本品拌食投 喂(第1天100mg/kg bw,第2-4天30-40m g/kg)。
杀虫驱虫渔药
• 又名抗虫药,是杀灭或驱除水生动物体内外寄生虫药物。 • 外用抗虫药用于驱杀鳃、体表寄生虫。 • 内服抗虫药用于驱杀体内腔道和实质器官内的寄生虫。 • 根据虫害分类可分为抗原虫药、驱杀蠕虫药、杀寄生甲壳动物药。
抗原虫药
• 硫酸铜、络合铜、硫酸锌 • 奎宁类(盐酸奎宁、氯奎宁、双氯奎宁) • 硫、碘、青蒿素、氯苯胍
其它
• 氯胺T
• 防治小瓜虫病10mg/L浸浴24h
• 防治虾蟹拟阿脑虫病,遍洒1mg/L
• 乙酸(醋酸):防治小瓜虫病

0.1-0.2%浸浴数分钟到数秒钟

1份乙酸与3份过氧化氢混合

0.01-0.02%浸浴30-40min,连用4-7d
其它
• 亚甲蓝(次甲蓝),蓝色结晶粉末 • 防治小瓜虫病
虫体皮层的溶解。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 又名丙硫(苯)咪唑 • 高效低毒驱虫药
• 七水硫酸锌 ZnSO4·7H2O • 无色透明结晶粉末,易溶于水。 • 药理作用:收敛作用,杀灭纤毛虫。 • 浸浴200mg/L,遍洒0.3mg/L,防治蟹和鳖的纤毛虫病(如体表、附肢、鳃等处寄生的
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
奎宁类 Quinines
• 盐酸奎宁:盐酸奎尼丁,盐酸金鸡纳碱盐 • 氯奎宁、双氯奎宁 • 无色至白色针状结晶,味极苦,见光变黄 • 与疟原虫DNA结合,干扰复制与转录;干扰疟原虫糖代谢。 • 杀灭小瓜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等;杀灭寄生于皮肤的吸虫。

药理学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护理课件

药理学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护理课件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利用精准医疗技术,如基因测序和生 物标志物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精 准诊断和监测。
国际合作与交流
THANK YOU
03
抗疟药
抗疟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分类
作用机制
常见抗疟药物介绍
01
02
03
04
氯喹
奎宁
青蒿素
其他药物
抗疟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
抗疟药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头痛、耳鸣等副作用,以及引起眼部和神经系统的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疟药时,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时机,避免产生耐药性;同时,对于孕妇和 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抗疟药。
消化道等。
02
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 作用机制
常见抗寄生虫药物介绍
氯喹
阿苯达唑
主要用于治疗疟疾,通过干扰疟原虫 的DNA复制和RNA转录而发挥抗疟作 用。
广谱抗寄生虫药,可治疗多种蠕虫感 染,通过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 导致寄生虫能量耗竭而死亡。
吡喹酮
主要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和肺吸虫病, 通过作用于虫体的皮层,导致虫体肌 肉收缩、脱皮而死亡。
抗寄生虫抗理
• 护理在抗寄生虫药和抗疟药中的应 • 药理学在抗寄生虫和抗疟治疗中的
01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与分类
药理学的定义
药理学的分类
药理学根据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的不 同,可以分为治疗药物药理学、诊断 药物药理学、新药研究药理学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
01
02
药物作用靶点
药物作用方式
03 药物作用途径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的吸收
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 入机体,如口服、注射、

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御机制的参与。 可破坏微丝蚴表膜完整性。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 反复给药无蓄积性,酸化尿液促进其排泄。
不良反应 药物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轻微,常见厌食、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通常在几天
内均可消失。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甲苯达唑( mebendazole)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少,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为22%。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大部分在肝脏代谢生成极性强的羟基及氨基代谢物,通过胆汁
且产生耐药的可能性较小。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疟疾远期复发的主要药物。 机制可能是其损伤线粒体以及代谢产物6-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可恢复。 大剂量(60~240 mg/d)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伴有发绀。
奎宁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杀灭作用,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 对红外期疟原虫和恶性疟的配子体无明显作用。 是治疗恶性疟的主要化学药物。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口服味苦,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顺应性差。 血浆浓度超过30~60 μmol/L时可引起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停药一般能恢复。
抗疟药主要包括(1)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可杀灭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2)主要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如伯氨喹, 可杀灭红细胞外期子孢子及配子体;(3)主阿米巴病及滴虫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血吸虫感染首选吡喹酮;抗 丝虫药常用的为乙胺嗪;抗肠蠕虫药首选甲苯达唑。
临床应用 治疗各型血吸虫病,适用于慢性、急性、晚期及有并发症的血吸虫病患者。也可用于肝

药理学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药理学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7
按蚊体内的发育:按蚊在刺吸疟原虫感染者血液时, 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疟原虫随血液入蚊胃,仅雌、 雄配子体能继续发育,两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 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 接传染源
8
再次进入 蚊体
子孢子
裂殖子
原发红细胞外期
破坏红细胞 产生症状
继发红细胞外期
间日疟 卵形疟
9
10
常用抗疟药物的分类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部分孢子侵入肝脏进 后入休眠期,称休眠子。疟疾远期复发的根源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休眠子,不复发
6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胀破肝细胞释放 出,进入血流侵入红细胞,经滋养体发育成裂殖体, 并破坏红细胞,释放裂殖体、疟色素及其他代谢产 物,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等症状。(疟疾发 作) 释放出来的裂殖子可再侵入其他正常细胞,如此反 复循环,可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以上,分布广,渗入全身组织和体液,可通 过胎盘和血脑屏障,脑脊液中也能达到有效 浓度。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产物与少 量原形药经肾脏排泄,亦可经乳汁排泄。
28
作用和用途 1.抗阿米巴作用 肠内外阿米巴滋养体有强大杀灭作用,但对 肠腔内阿米巴原虫和包囊则无明显作用。
首选用于治疗肠内外阿米巴病 单用时复发率较高,宜与抗肠内阿米巴病要 合用
24
三. 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
3.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增殖,起阻断传播作用
4.作用机制: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同
磺胺合用可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 5.不良反应低,长期大量使用可致叶酸缺乏症,
可用甲酰四氢叶酸对抗
25
概述 1.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所引起 包括:(1)肠内阿米巴病 急慢性的阿米巴痢疾

抗寄生虫药物概述(动物药理学课件)

抗寄生虫药物概述(动物药理学课件)

二氢喋啶 +
H2N
磺胺类药物 ① (-)
二氢叶酸合成酶 COOH
对氨基苯甲酸(PABA) +
L-谷氨酸
外源性叶酸 (动物)
叶 酸 还 原 酶
二氢叶酸
三甲氧苄氨嘧啶 ②
(-)
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叶酸 一 碳 转 移 酶
嘌呤、嘧啶
③ 氯喹等药物喹啉环嵌入DNA序列中 (-) (-)
④ 甲硫喹嘧胺取代核蛋白体中的Mg2+
--乙酰胆碱 --哌嗪
哌嗪
--乙酰胆碱受体 (-)--抑制
三、抗寄生虫药作用机理
4.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一价或二价金属离子 脂溶性复合物
表示聚醚类抗生素 水分子
四、理想抗寄生虫药应具备的条件
安全:对虫体毒性大,对宿主毒性小或无毒性。 高效:应用剂量小、驱杀寄生虫的效果好,而且对成虫、幼虫,甚至
驱线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驱血吸虫药。

寄 生 虫 药
抗原虫药
——根据原虫的种类,分为:
抗球虫药、抗锥虫药、抗焦虫药 (抗梨形虫药)、抗滴虫药等。
杀虫药
——又称杀昆虫、杀蜱螨药。分为: 有机磷类化合物、拟菊酯类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
三、抗寄生虫药作用机理
1.抑制虫体内的酶的活性
抑制虫体内的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活性,阻碍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
无(或低)残留:食品动物应用后,药物不残留于肉、蛋和乳及其制品 中,或可通过遵守休药期等措施,控制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不易产生耐药性。
五四、、注应用意注事意项
关注宿主、寄生虫和药物三者相互作用,安全有效抗虫。 --宿主:种属、年龄、个体差异、性别、体质强弱。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的种属、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所处的发育期。 --药物:种类、特性、剂型、给药途径、剂量。 宿主

《抗寄生虫病药物》课件

《抗寄生虫病药物》课件
加强新药研发
加大投入,鼓励创新,开发更 多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虫病药
物。
提高诊断水平
加强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寄生虫病的诊断准确率。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寄 生虫病药物的挑战和问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寄 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联合用药的原则
联合使用的药物应具有协 同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 拮抗作用。
联合用药的方案
根据病情和寄生虫种类, 制定个性化的联合用药方 案。
抗寄生虫病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肝脏损害
部分抗寄生虫药物可能导致肝脏 损害,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
时停药或换药。
胃肠道反应
常见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 腹泻等,可采取分次服药、饭后服 药等措施减轻症状。
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种类,选用具有针 对性的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药物成本与疗效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成本 较低的药物,以降低治疗成本。
考虑药物副作用
在选用药物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副 作用,避免选用对病人身体造成损害 的药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的联合使用
联合用药的目的
联合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 耐药性的产生,降低药物 副作用。
性。
植物药类
如青蒿素、黄花蒿素等 ,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抗
寄生虫成分。
生物药类
如抗体、疫苗等,利用 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抗
寄生虫药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的作用机制
01
02
03
抑制寄生虫生长
药物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 谢或繁殖过程,抑制其生 长。
破坏寄生虫结构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四章 抗寄生虫药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四章   抗寄生虫药
前后盘吸虫病。 硫双二氯酚:用于治疗肝片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
姜片吸虫病和绦虫病。 丁萘脒:盐酸丁萘脒主要用作犬、猫驱绦虫药。羟萘
酸丁萘脒主用于羊的莫尼茨绦虫。 雷琐仓太:主要用于莫尼茨绦虫和前后盘吸虫。
三、驱吸虫药
硝氯酚: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抗牛羊肝片吸虫药。 具高效、低毒特点。
氯生太尔:本品对肝片吸虫、胃肠道线虫及节肢动 物的幼虫阶段均有驱杀活性。
(三)咪唑并噻唑类
左咪唑:又名左旋咪唑,对牛、羊主 要消化道线虫和肺线虫有极佳的驱虫作 用,还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
(四)四氢嘧啶类 广谱驱线虫药,主要包括噻嘧啶、甲
噻嘧啶和羟嘧啶。
(五)有机磷化合物
敌百虫:兽用为精致敌百虫。 敌敌畏:国内市售的是80%敌敌畏乳油。 哈罗松:主要驱除牛、羊真胃和小肠寄生线虫。
三、大环内酯类杀虫药
阿维菌素、莫西菌素和米尔倍霉素肟等
四、其他杀虫药
双甲脒:对疥螨、痒螨、蜱、虱等的各阶段虫体均 有极佳杀灭效果。
氯苯脒:用于防治家畜的各种螨病,并有较强的杀 螨卵作用。
尼卡巴嗪:对球虫第二代裂殖体有效,球虫对本品 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很慢。高温季节慎用。
氨丙啉:对各种鸡球虫均有作用,其中对柔嫩和堆 型艾美尔球虫的作用最强,主要作用于球虫第一 代裂殖体。用于禽、牛和羊球虫病。作用机理是 干扰虫体硫胺素(维生素B1)的代谢。
氯羟吡啶:对柔嫩艾美尔球虫的作用最强,主 要作用于子孢子,其抑制作用超过杀灭作用。
那拉菌素:与尼卡巴嗪伍用,药效比单用两种药强 的多。
马杜霉素:抗球虫谱广,对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体 具有抗球虫活性。抗球虫活性较其他聚醚类抗生 素强。毒性较大,推荐预防量5mg/kg混饲。
山度霉素:对鸡抗球虫药效高于盐霉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抗疟药
疟疾:由疟原虫所引起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寄 生虫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 抗疟药:防治疟疾的重要手段。
Ø 疟疾的特点与分类 寒战 → 高热 → 出汗退热
良性疟 疟疾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
1.人体内的发育 ——肝细胞内发育和红细胞内发育两个阶段 (1)红细胞外期; (2)红细胞内期。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阻止疟疾传播。 与红细胞内期抗疟药合用,能根治良性疟,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控制复发和阻止传播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
毒性大,少数人特异质反应 (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蛋白血症)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 (pyrimethamine)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抗阿米巴 肠内、肠外阿米巴病 首选药 2.抗滴虫病 阴道滴虫感染 首选药 3.抗厌氧菌 敏感菌有G-杆菌、G+厌氧芽孢杆菌、
G+厌氧球菌; 用于防治腹腔、盆腔术后混合感染 4.抗贾第鞭毛虫作用 最有效药物
不良反应
少 粒细胞减少、抑制酒精代谢、致畸
替硝唑
1. 对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与甲硝唑相当 2. 阿米巴肝脓肿----首选药
Ø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 Ø发作期:氯喹+伯胺喹 Ø休止期:乙胺嘧啶+伯胺喹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
一、 抗阿米巴病药
阿米巴病特点与阿米巴生活史
阿米巴病:溶组织阿米
肠 阿
巴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

巴 病
滋养体可溶解宿主细胞,
侵袭黏膜下层组织,引
起肠阿米巴病,表现:
痢疾样症状;随血流侵
阿 米
1. 对红外期疟原虫(良、恶)有杀灭作用, 常用于病因预防——首选药
2. 阻止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阻断传播
作用机制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疟原虫核酸的合成
不良反应
少, 多为叶酸缺乏。孕妇禁用
u药物选择 u联合用药
抗疟药合理应用
Ø控制症状 氯喹首选 脑型疟:氯喹,奎宁,青蒿素 耐氯喹恶性疟: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类
主要作用于红内期滋养体,用于治疗间 日疟和恶性疟,尤其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及 脑型恶性疟有显著效果,但复发率高。 特点:高效、迅速、低毒
甲氟喹(
杀灭红内期裂殖体,控制症状发作和症
mefloquine) 状抑制性预防作用。
青蒿素
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即中药青蒿)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是继 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 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 疾治疗药物”。
主要用于控制传播和复发 —— 伯氨喹
主要用于预防 —— 乙胺嘧啶
常见的抗疟药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氯喹
【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1.抗疟作用 主要作用于红内期裂殖体,快、强、久
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 2. 抗肠外阿米巴作用 对阿米巴痢无效 3. 免疫抑制作用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第三十五章 抗寄生虫药
内容提要
1 抗疟药 2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3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4 抗蠕虫药
教学目标
Ø 掌握氯喹、奎宁、青蒿素、伯氨喹、乙胺嘧啶的药理 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Ø 熟悉甲硝唑、吡喹酮、乙胺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Ø 了解抗肠蠕虫病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依米丁(emetine,吐根碱)
药理作用:直接杀灭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应用: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 不良反应:毒性大(渐备氯喹、甲硝唑取代)
二、抗滴虫药
抗滴虫药: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或男性感
染者。 主要药物: 甲硝唑
替硝唑 乙酰胂胺
乙酰胂胺
五价砷剂,直接杀灭滴虫; 对耐甲硝唑株滴虫感染,局部给药; 轻度局部刺激,致阴道分泌物增多。
入肝脏或其他部位,引

起肠道外阿米巴病,表
肝 脓
现:各脏器的脓肿,以

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抗阿米巴病药物分类
u 治疗肠外阿米巴病 甲硝唑(替硝唑) 氯喹 u 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 二氯尼特、卤化喹啉类 u 治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 依米丁
常用抗阿米巴病药
甲硝唑 (metronidazole灭滴灵)
药理作用 与
神奇的青蒿素 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到治疗 效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 疗效果。屠呦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 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伯氨喹 (primaquine)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 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因此,很多非 洲民众尊称其为“东方神药”。
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 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 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
2.按蚊体内的发育 按蚊吸患者血液→红细胞内疟原虫→蚊体内→雌、 雄配子体结成合子→按蚊唾液腺内→传染源→人体
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作用部位
病因预防药 乙胺嘧啶
控制复发药 伯氨喹
控制传播药 伯氨喹、乙胺嘧啶
控制症状药 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 抗疟药的分类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 —— 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
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两种类型:肠血吸虫病、尿路血吸虫病 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抗血吸虫病药的发展史
酒石酸锑钾 → 呋喃丙胺、硝硫氰铵 → 吡喹酮
1.长期大量应用: 角膜浸润 → 视力模糊、视力障碍 窦房结浸润 → 阿斯综合征
2. 过敏反应:皮疹,粒细胞减少 定期查血象、眼科检查
3. 致畸:孕妇禁用。
奎宁
(quinine)
青蒿素
(artemis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n)
主要作用于红内期裂殖体,控制症状 ,作用弱, 毒性大,主要用于耐药恶性 疟,尤其脑型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