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寒食的高中作文素材:《寒食》韩翃
(清明) 韩翃《寒食》
![(清明) 韩翃《寒食》](https://img.taocdn.com/s3/m/ce73860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c.png)
(清明)韩翃《寒食》清明节最脍炙人口的诗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我并没有选这首诗。
原因在于,这首《清明》诗,并没有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而且,在唐朝乃至北宋时期,杜牧的诗集中并没有出现这首诗。
直到南宋末年,谢枋得编《千家诗》,才把它归入杜牧名下。
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它不是杜牧的作品。
这是一个理由。
更重要的理由是,现在的清明节,本来就包含了古代的上巳节和寒食节,我们暂时放下《清明》,选一首《寒食》,是希望大家知道,古代其实有过更多的节日,那些今天已经消逝了的节日,也都曾经有过自己的芳华,值得我们记住和珍惜。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到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先说说题目吧,这首诗的题目是《寒食》,可能有人会问,不是清明节吗?为什么会讲《寒食》,还说是应节气呢!因为现在的清明节,其实是古代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的合并。
而且,更早的时候,上巳也罢,寒食也罢,都比清明的名气大。
上巳本来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按照风俗,这一天要在水边洗涤污垢,祈求平安。
孔子所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讲的就是上巳沐浴祭祀的风俗。
到魏晋南北朝,上巳的时间就固定在三月三日,节日的内容也变成了水边的燕饮和踏青,杜甫《丽人行》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讲的就是上巳游春的风俗。
寒食是怎么回事呢?寒食节是在冬至之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明节前的一到两天。
这一天最重要的风俗就是禁烟火,大家都只吃冷饭,所以叫寒食节。
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被烧死在山西绵山的介子推。
后来,这个节日又增加了祭祀这个重要内容,从汉到唐,寒食一直是民间第一大祭日,历朝历代都要放假,让人回乡祭祖扫墓。
寒食文包诗作文500字
![寒食文包诗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035865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d.png)
寒食文包诗作文500字
韩愈的《寒食》道出了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小时候的我不懂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前一天晚上,我见奶奶正紧张又忙碌地准备各种食物,疑惑不解地问道:“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准备呢。
”奶奶笑着说:“因为明天是寒食节,不能生火。
”我听后,恍然大悟。
春风吹绿了江南,草木似蓬勃生机。
奶奶家方圆几里没有一处炊烟,回归了沉寂。
几千年前的今天,晋文公为了请介子推出山,下令火烧绵山,介子推宁死也不肯出山,被活活烧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禁火。
所以人们都在前一天做好食品糕点。
在寒食节那天,我吃着奶奶做的糕点,沿着村子走,没有发现哪家是升起炊烟的。
小时候,十几年前,家家户户都不生火,但是到了现在,几乎没有人还按照习俗过节的。
寒食节逐渐被人们淡化,只有春节、端午节等节日还依然传承着各种习俗。
介子推身上有着清贤、俭朴、不愿为官的品质,值得利欲熏心的人好好反思,可寒食节日趋淡化,终将遗忘,看到这种普遍的现象,我的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今年,奶奶邀请我们一家去过节,我很高兴地去了。
爱国固然可贵,清贤也是一种美,介子推给我们后人做了一个好榜样。
奶奶的糕点中,伴随着寒食,也伴随着乡土气息。
我眷恋那股
气息,挥之不去。
清明寒食节作文
![清明寒食节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fc204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3.png)
清明寒食节作文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它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冷餐节",在古代有禁火的习俗,寒食节过去之后才能生火做饭,因此这一天人们要吃冷食。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充饥。
重耳感动于介子推的忠诚,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介子推却隐入太行山,重耳为求介子推下落而下令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山来,谁知介子推宁死不屈,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上。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
人们就把这个日子定为寒食节。
第二天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是杜牧的《清明》这首诗的前两句。
它描写了清明节的天气和气氛。
下雨时,人们都非常悲伤、痛苦的心情。
诗中有一句话:“清明
时节雨纷纷”用这个诗句来写天气非常合适。
—— 1 —1 —。
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之隋唐文学精选《寒食》韩翃素材
![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之隋唐文学精选《寒食》韩翃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16ecdfe7bb4cf7ec4bfed006.png)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评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用心爱心专心 1。
寒食这首诗的作文
![寒食这首诗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680a0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c.png)
寒食这首诗的作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你看啊,这一开篇就把咱带到了春天的长安城。
那城里啊,到处都飘着飞花呢,就好像整个城都被花给包围了。
这寒食节的时候啊,东风一吹,皇宫里的柳树枝条都斜着了。
这皇宫里的柳树肯定长得老好了,毕竟有人精心照料嘛。
这两句诗就像一幅画似的,把春天寒食节的长安城描绘得那叫一个美。
然后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可就有点意思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啊,皇宫里开始传蜡烛了。
为啥要传蜡烛呢?寒食节不是禁火嘛,普通老百姓只能吃冷食,但是呢,这皇宫里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得到皇帝赏赐的蜡烛,然后重新生火做饭啥的。
而且啊,这蜡烛的轻烟还散入了五侯家。
这五侯家啊,那可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老百姓在那吃冷饭,这些贵族们却能享受特殊待遇。
我就想啊,当时那些老百姓看着皇宫和五侯家有火有烟的,心里肯定有点小羡慕,说不定还有点小嫉妒呢。
韩翃写这首诗啊,可能也是有点暗暗讽刺的意思。
你看啊,同样是寒食节,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这就像咱们现在,有时候看到一些特权现象,也会觉得不太公平。
不过呢,在古代那时候,这种等级差距是很常见的。
从这首诗里啊,咱们还能看出古代的节日习俗。
寒食节禁火,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呢。
但是这一禁火,就把不同阶层的差距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这诗就像是一个小窗口,让咱们能看到古代社会的一个小侧面,有美景,有习俗,还有社会的等级差别。
这韩翃也是挺厉害的,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诗,能包含这么多东西。
就好像他拿着一个小相机,把寒食节这一天的长安城里的事儿,咔嚓咔嚓拍下来,然后给咱们看,还在旁边小声地说:“你看,这里面可有不少门道呢。
”。
古诗寒食改写成作文600字左右
![古诗寒食改写成作文6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0d5677a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8.png)
古诗寒食改写成作文600字左右(5篇)篇一:古诗寒食改写成作文600字左右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寒食节如期而至。
每天这时,春天的京城总是飘飞着无数的柳絮,它们一个个就像飞雪一般雪白无瑕,让我不禁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路边的花儿绽开了红艳的笑脸,仿佛一个婴儿在对你微笑,柳絮纷纷扬扬,公路上、小河边,到处被“白雪”掩盖。
我闲逛在这春天的京城,走啊走啊,才发觉这皇城的柳树才是真正的“凶手”。
但再看看这刚抽出的嫩芽,这摇摆了柳絮,心中的火气戛然而止,反而对这些柳树更加的宠爱,只因飘飞的不止是杂物,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
在寒食节那一天,百姓们禁止生火煮饭,只许吃现成的食物,虽然胃很不乐意,但细致一想,这样好玩的节日与风俗我们为何不去试试呢?正值我兴奋之时,权贵们的举动却让我生气不已。
傍晚,皇帝赏赐“新火”给宠臣们,让他们得以吃到熟食。
不久,袅袅的炊烟已经从烟囱中飘飞出来,始终飘到了宠臣们的家中。
这让我们这些只能吃冷食的百姓们艳羡不已,要知道,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呀!怎能就止此被破坏?啊!同样是人,为什么要分贵贱,为什么贵族就可以为所欲为……想到这儿,我不禁将对权贵们的讽刺写到了《寒食》之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篇二:古诗寒食改写成作文600字左右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唐代的韩翃为这个节日编写了一首《寒食》,形象地把古代人民过节时的热闹与气氛展示给读者。
暮春之时,是在立夏前的一段时间,大约在公历的四月中下旬至五月初。
这一时期,气温逐渐升高,植物生长旺盛,春意盎然。
同时,暮春也是农业产的重要时期,农民们忙于播种、耕作,为丰收的季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在这个夜晚,下着毛毛细雨,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一团火焰在黑暗中跳着,仔细一看,原来是劳动人民的寒食节风俗——皇上看重的人才,从皇宫内传递一团新火给那些豪门贵族。
关于古诗寒食的小练笔
![关于古诗寒食的小练笔](https://img.taocdn.com/s3/m/0d61674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8.png)
关于古诗寒食的小练笔
哎呀呀,这首诗可真是有意思极了!就像那春天里绽放的花朵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你
想想看,整个春城到处都飘着飞花,那场景该有多美呀!就好像是天
空中下起了一场五彩斑斓的花雨。
(这不就像咱们在公园里看到那纷
纷扬扬的樱花飘落一样嘛!)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句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呀!在日暮时分,汉宫开始传递蜡烛,那淡淡的轻烟慢慢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这画面,多神秘呀!(这不就跟咱们晚上看到远处人家窗口透出
的灯光,让人好奇里面在发生什么一样嘛!)
我就在想呀,当时的人们过寒食节是怎样一种情景呢?是不是大家
都沉浸在这飞花和轻烟营造出的氛围里呢?会不会有人在花树下吟诗
作画,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呢?(就像我们现在有时候会在美丽的风
景前拍照留念一样呢!)或许有人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和家人朋
友一起聚聚,聊聊生活中的趣事。
你说,那时候的五侯家收到蜡烛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肯定是很
开心吧,毕竟这可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呢!(就像我们收到一份特别的
礼物会很兴奋一样呀!)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又会怎么看待汉
宫传蜡烛这件事呢?
我觉得呀,这首诗不仅仅是在描写一个节日的景象,更是在展现那个时代的一种风貌。
它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情感。
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古代世界的好奇之门。
真的是太奇妙了!所以呀,古诗真的是很有魅力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欣赏和品味它们呀!。
寒食这首诗 描绘一个小作文
![寒食这首诗 描绘一个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ebfca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d.png)
寒食这首诗描绘一个小作文
春风一吹,这院子就活了起来。
柳絮飘得满天都是,就像下雪
一样,给石板路铺了层白毯子。
空气中啊,有股子特别的味道,寒
食节嘛,艾草香和饭菜香混在一起,闻着就让人舒服。
屋檐下的红灯笼啊,像小孩的脸蛋一样红扑扑的,风一吹就晃
来晃去,好像在讲着老故事。
有个老爷子坐在那儿,手里端着酒杯,眼睛瞅着远方,好像在想啥大事儿似的。
他脸上皱纹不少,但眼睛
还是亮闪闪的,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
竹林那边,叶子哗啦啦地响,跟唱歌似的。
时不时还有鸟叫,
那声音清脆得很,听着就让人心情好。
阳光从叶子缝里透过来,地
上都是光斑,看着跟画儿似的。
角落里那小孩,手里攥着个纸鸢,跑得满头大汗的,笑得跟朵
花似的。
那纸鸢在他手里飞得老高了,跟真鸟一样。
看他玩得那么
开心,我都想跟着去跑两圈了。
寒食节这天啊,大家都各有各的乐子。
老爷子在回忆过去,小
孩在放纸鸢,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好吃的。
寒食这首诗的作文
![寒食这首诗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13f18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c.png)
寒食这首诗的作文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说实话,有点懵圈。
什么是寒食啊?为啥春城到处飞着花,还扯到什么汉宫传蜡烛呢?当时就觉得古人真会玩,写个诗都这么云里雾里的。
后来啊,我就去查资料,这一查可不得了。
原来寒食节这天是不能生火做饭的,只能吃冷食。
这可真够奇特的。
我就想啊,要是现在让我一天都吃冷食,那不得把我给整惨咯。
也许古代人肠胃比较强大吧,哈哈。
再看诗里描写的场景,“春城无处不飞花”,哇塞,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春天的城市,到处都是花瓣在飞舞,就像下了一场彩色的雪。
那御柳呢,被东风吹得歪歪斜斜的,就像一个个喝醉了酒的大汉,东倒西歪的。
这时候,我就有点佩服韩翃了,他咋就能把春天写得这么生动呢?可是,当我读到“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时候,我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你想啊,老百姓都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的,而那些达官贵人呢,却能得到皇帝赏赐的蜡烛,生火取暖做饭。
这不是典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吗?也许韩翃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有点小愤青的感觉吧。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开头两句,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的心里。
我想象着那个古老的春天的城市,大街小巷都被鲜花铺满了。
那些花儿啊,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空中你追我赶,嬉戏打闹。
御柳呢,在东风的吹拂下,扭动着它那纤细的腰肢,好像在跳着一种古老的舞蹈。
我就在想,古代的春天和我们现在的春天有什么不一样呢?也许那时候的空气更加清新,没有那么多汽车尾气;也许那时候的花朵更加娇艳,没有受到什么污染。
我有时候会想,韩翃写这首诗的时候,会不会也担心被那些权贵打击报复呢?毕竟在古代,得罪权贵可不是闹着玩的。
也许他也犹豫过,但是他还是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写了出来。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想站出来说话,但是又害怕被别人针对。
我觉得韩翃就是我们的榜样,他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诗,读起来就有一种轻快的感觉,就像春天的小鸟在枝头跳跃。
寒食优秀作文
![寒食优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98b6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7.png)
寒食优秀作文寒食优秀作文(精选1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寒食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优秀作文篇1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重耳。
他离家出走了,身边还带着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晕倒了,他告诉介子推:我已经三天都没有吃饭了,你去给我找点东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连根草都没有。
介子推从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烤了烤给重耳吃了。
重耳就问:这里连根草都没有,你从哪里找来的肉呀?介子推说:这肉是从我腿上割得下的。
重耳大吃一惊,连忙把介子推的裤子挽起来看,说:等我成为了国王,我一定好好报答你。
过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国王。
有的大臣分了银子,有的大臣分了地。
可是介子推还是没有点到名。
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说:国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
当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时候,一位大臣站出来说:您怎么把介子推给忘了呀?重耳找了一会也没有找到介子推。
重耳听说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几百位士兵向民山出发,去找介子推。
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
重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三面放火,把他烧到我们这里,介子推会从这里出来的。
可是大火烧了好几天,一个人影也没有。
重耳命令灭火,重耳要进去亲自寻找。
当他看到介子推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每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就要吃冷的食物。
所以这个节日就叫做“寒食节”。
寒食优秀作文篇2今天,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谢老师对这首诗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生字的读音,与易混字的区别,作者的简介,诗词的赏析。
最后,谢老师又引出了另外两首关于寒食节的唐代诗歌。
课后,我查阅了这两首诗的内容,做了阅读和赏析。
一首是孟云卿的《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这前两句是说,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寒食改写作文350字
![寒食改写作文3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19520c0af45b307e97197db.png)
寒食改写作文350字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明处写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暗地里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含蓄自然,富有情韵.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月光下的洞庭湖,显得十分柔美和谐。
银光闪闪的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天上的秋月,碧空上,一轮明月镶嵌在天空之中,把清冷的月光洒向湖面,湖光与月光融为一体,令人赞叹不已。
湖面上没有一丝风,一点声音,仿佛一面从未打磨过的铜镜。
我登上宝塔,望着洞庭湖湖旁的绿树红花;望着洞庭湖上的良辰美景;望着湖中翠绿的君山,山上有着高大挺拔的百年老树,有名扬中外的名胜古迹,有隐藏在山林中的深山古刹。
这洞庭湖银光闪闪如同一个白银盘,这翠绿的君山好似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我忍不住赞叹道:“真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呀!” 或: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我来到了最佳观赏洞庭湖的地方——楼塔。
那天,月亮像一个刚刚熟的香蕉一样,金黄金黄的,星星像一群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在那墨蓝色的天空中跳着属于她们自己的舞蹈。
瞧!月亮正在臭美呢,她对着那面海洋镜一会儿梳头,一会儿扑粉。
其实啊,那面海洋镜就是洞庭湖。
没有起风的时候,她就是一面无暇的镜子,起风的时候,她的脸上就出现了许多皱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韩翃寒食改写作文100字
![韩翃寒食改写作文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931cf12f90f76c660371ac0.png)
韩翃寒食改写作文100字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明处写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暗地里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含蓄自然,富有情韵.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
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
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
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
明处写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暗地里讽刺了皇帝的偏宠。
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最佳答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有一个穿着长袍,戴着秀才帽的人,站在一艘小船上正在观赏眼前的一片美景。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李白。
忽然,岸上传来了踏歌声,随后就出现了李白的好朋友汪伦。
李白看到了汪伦便马上走上去与他相会。
汪伦拍了一下李白的肩膀说:“你怎么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要走了,要不是我发现的早,恐怕现在见不到你了。
寒食改为作文
![寒食改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4c1d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c.png)
寒食改为作文寒食改为作文 1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寒食节那天,韩寒徜徉在长安街头,迷上了眼前的晚春景色,直到黄昏来临。
晚上,宫殿被烛光照亮。
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
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
这首诗写的是寒食节北京的暖春,讽刺了皇帝的宠爱。
这首诗含蓄自然,充满情感魅力。
2. 寒食古诗扩写200字左右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明处写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暗地里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含蓄自然,富有情韵.寒食改为作文 3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黄昏时分,汉官传烛,轻烟散入武侯府中。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
寒食诗改写作文300字
![寒食诗改写作文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65b91f6866fb84ae55c8d0a.png)
寒食诗改写作文300字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明处写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暗地里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含蓄自然,富有情韵.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
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
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
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
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
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寒食读后感400字作文
![寒食读后感4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d048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1.png)
寒食读后感400字作文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描绘古代寒食节风俗的五言绝句,诗中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等生动画面,展现了寒食节时京城的风貌。
全诗虽短,却意蕴深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读罢《寒食》,我深深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他以春日京城的繁花飘飞、御柳随风轻舞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将寒食节的禁火习俗巧妙融入其中,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
同时,《寒食》也揭示了古人对于自然、季节以及传统节日的尊重与敬畏之情。
寒食节不仅是对历史人物介之推的纪念,更是人们在春风拂柳、落英缤纷中,对生命轮回、万物更新的一种深切体悟和精神寄托。
总的来说,《寒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要善于发现并珍爱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寒食古诗的作文
![寒食古诗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2925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1.png)
寒食古诗的作文
哎呀呀,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首古诗,叫《寒食》。
这可真是一首有意思的诗呀!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老师一念出来,我就被吸引住了。
我就想啊,这春城到处都飘着花儿,那得有多美呀!就好像我们春天去公园,那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风一吹,花瓣就飘起来啦,肯定特别漂亮。
寒食节的时候东风吹着柳树,那柳枝肯定是随风摇摆,就像跳舞一样呢。
然后呢,到了傍晚,汉宫居然开始传蜡烛啦!这可真奇怪,为啥要传蜡烛呀?我就问老师,老师说这是古代的一个习俗呢。
哎呀,古代人可真有意思。
那轻烟慢慢散到五侯家,感觉就像有一条神秘的线在牵引着一样。
我和小伙伴们就开始讨论啦。
我说:“这诗里的画面好神奇呀!”小伙伴也点头说:“是呀是呀,感觉就像我们能看到一样。
”我们还想象着自己要是在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
会不会也看到到处飞花,会不会也好奇那传蜡烛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这首古诗真的好棒呀!它用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就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特别的场景。
让我们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一样。
我真希望以后能多读一些这样有趣的古诗,了解更多古代的事情呢!这就是我对《寒食》这首古诗的感受啦!。
寒食古诗编写故事作文400字
![寒食古诗编写故事作文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9d1f5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b.png)
寒食古诗编写故事作文400字
标题:寒食古诗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早春时节,京城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这一天是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烟火,以纪念忠诚义士介子推。
那时,我心中的主人公——李公子,正漫步在静谧的街头巷尾。
李公子身着素衣,手中握着一卷诗书,眼神中流露出对历史深深的敬仰与追思。
他望向远方炊烟不起的人家,心中不禁涌起诗意,随口吟咏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便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寒食》一诗的情景再现。
在这首诗中,李公子看到的是寒食节的特殊景象:春天的京城繁花飘落,寒食节的微风吹动了皇宫中的柳枝,傍晚时分,朝廷将新的火种传递给权贵之家,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和旧岁的结束。
然而,李公子更深层次地理解到,这首诗也寓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微妙讽刺,以及对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深深呼唤。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也感受到了古人借由诗歌表达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使得寒食这一节日,除了表面的风俗活动,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沉的历史情感。
寒食改写作文600字
![寒食改写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c0418af767f5acfa1c7cdf6.png)
寒食改写作文600字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习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
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
重耳感激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
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却不肯相见。
晋文公决定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
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
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
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新,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
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论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
现在,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今天是寒食节,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
不过,我家的这个寒食过得可不寻常,差点将几百棵大树给烧了。
下午,爷爷来叫着我,妹妹和弟弟,扛着铁锹,带着纸,到陵上添土,烧纸。
一路上看着四周绿油油的麦苗,享受着细细的春风,我和弟弟一路上闹着,不久就到了陵上。
我们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土一点一点的锄到坟头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种美观,我们毕竟力气不打,又久旱无雨,所以锄起来还是费点事的,只等爷爷把表面的干土除了,我们锄下面比较湿的。
这样过了不久,在我们和爷爷的努力下,一个个坟头如翻新了一遍。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压完了坟头纸,摆好酒菜,开始烧纸。
先画一个圈,然后,将元宝什么的摆好,开始烧了。
忽然刮来一阵风,将没燃烧尽的纸吹到边上了林子里,现在天气干燥,地上的枯叶马上燃烧起来,面积并不大,仅有一小块。
看到此景,爷爷说:“你快点用树枝降火抽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清明节寒食的高中作文素材:
《寒食》韩翃
这篇有关清明节寒食的高中作文素材:《寒食》韩翃,是我们特地为
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清明节寒食的高中作文素材:《寒食》韩翃
清明思念亲人经典诗词:《寒食》韩翃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
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这一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
在浩如烟海
的古代文学宝库里,关于清明的诗作汗牛充栋。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
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
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
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