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企业合同管理之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企业合同管理之风险
(2012-11-27 14:45:58)
转载▼
分类:财会与税务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企业合同管理之风险作者:注册税务师齐洪涛
作者:迟彦杰律师时间:2012-11-14
企业的经营活动始于合同、终于合同,所有的相关管理活动都属合同管理。合同内容或签订及履行中的作为或不作为,都有可能使企业因违反法律规定、违约、未充分行使法定权利,而使合法利益受到不利影响。这种可能性,就是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最频繁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一)常见误解的纠正
1.合同事务并非等同法律事务
企业签订、履行合同是经济目的,力争实现交易利益,法律只是确保交易目的及利益实现的辅助手段。
2.合同的公平性往往由市场交易主体的优劣地位决定
掌握稀缺资源的主体,肯定处于强势低位。但争夺到较好的风险转移点、履行时间、支付方式也可以弥补劣势主体的“安全性”。
3.合同工作重点并非合同条款本身
无法实现经济目的的合同,再完美的条款也是废品。企业行为宜从交易目的、市场主体态势、隐患大小、法律保护等多角度进行权衡合同条款的设置。
4.合同内容远远大于合同文本本身
合同的各种附件(补充协议、产品说明书、质量保证书、介绍等)以及合同签订后的各种变更、补充(含解除、终止、电子邮件等)内容,甚至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合同相对方的承诺签章,都属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
合同事务中的证据以多种形式存在,并非合同签订后就结束。
5. 合同管理不能仅限于“审查、盖章、归档”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属合同管理范围,企业还要重视调研交易方资质,跟踪履行程序,事后评估经验等方面的管理。
6.合同工作不宜过于强调“制式模板”
制式模板合同并非万能,且存在“有效期”,须随着法律法规的修订、企业业务的变化而变化。
7.合同没有约定就会丧失部分权利
法律不足以全面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利,须“个性化”约定具体事项。
8.没有证据就没有“事实”
证据事实是确定各方责任,追究过错方责任的依据。“以事实为依据”是指能以有效证据证明的法律事实,而非客观事实。
9.合同争议并非纯法律问题
应围绕交易目的、交易内容、交易程序细节等内容进行理解,并加以书面证据支持。
10.合同法律问题远远大于《合同法》本身的内容
具体合同要结合全国人大法律(包括《合同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来综合解释。
例如,现阶段的买卖合同关系,至少要考虑以下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⑷《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09年7月7施行;
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12年7月1施行;
……
(二)产生合同争议的原因并非复杂
对外争议绝大部分都来源于企业合同,但原因不一定复杂,例如:
1. 合同某一条款约定不明或缺乏;
2.未注意委托授权签字或合同图章管理不严;
3.合同履行缺乏有效跟踪,未能及时行使合同权利或行使不符合法律规定;
4.未注意与合同相关证据的保留,如订单、发票、对帐单、电子邮件等;
5.企业业务部门、法务部门、审批部门之间存在监管盲区;
……
分析以上合同管理风险,其原因不外乎与合同文本、企业管理制度、合同审批、跟踪执行流程等因素有关。
二、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企业可从以下各方面控制合同管理风险。
1. 完善管理制度→合同相关的企业基本制度,且与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个人行为规范相适应;
2. 完善操作流程→减少业务部门、审批部门、法务之间的监管盲区;
3. 完善文本体系→标准合同文本体系、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例如,企业规章制度中可以列明下列合同常规技巧:
⑴特殊客户必须尽职调查;
⑵设定主义务的后履行、阶段性义务的后履行;
⑶分割标的物的交易次数,以分散风险;
⑷限定违约责任范围,以分散风险;
⑸设定担保、违约金;
⑹供应商、分销商的管理也可列入合同管理制度;
供应商选择→审核资格、确定长期交易规则(框架合同)
分销商管理→规范分销行为、确保资金安全
实现企业制度、操作流程、合同文本的动、静态配合,最大程度防范风险。
考虑不同企业的规章制度需要根据企业规模、人员配置、行业等因素来确定,下文重点从合同文本、合同行为等技术方面进行分析。
三、合同文本方面的防范措施
1.一定要熟悉合同的交易目的
合同中反映出来的交易目的,就是合同目的,可作为解释不明确事项的依据。法院也会按有利于合同实现目的的方向判定责任。
2.一定要掌握合同的基本功能
合同的功能就是锁定了交易平台、交易内容、交易方式、问题处理等方面。它是交易双方利益博弈的平衡点,也是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
3.务必掌握合同的基本条款
⑴当事人及其住所→涉及交易平台及附随义务是否容易履行;
⑵合同标的→涉及交易什么,表面的与内在的交易目的;
⑶数量与价款或报酬→数、量、计算标准一定要明确;
⑷标的物的质量→需要图纸化、具体化,简写“国标”并非优等;
⑸履行期限及方式→涉及怎么交易更实用,更节省库存、物流;
⑹结算期限与方式→结算的前提条件,如何付钱,如何节省流动资金;
⑺检验方法→要区别清点标的物数量与质量验收的关系;
⑻违约责任→约束明确,且符合法律规定;
⑼争议解决方法→问题处理模块的选择。
4. 合同条款中可增加的条款内容
⑴列明联系人→以明确对方联系人,避免责任不清;
⑵签约资格条款→约定对方在签订及履行合同的资格方面的责任;
⑶界定各方责任范围→以明确权利义务的时间、地域、当事人范围。
5.不同的交易行为可选择不同的合同文本
除了交易地位外,合同水平需要与企业管理能力、员工素质相适应,可依不同层面要求使用不同的合同文本。
⑴业务层面——可能仅有合同正常履行基本条款即可;
⑵商务层面——须满足常规商业活动需求,条款要全面;
⑶专业层面——要细分合同内容,列明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和条款。
6.合同文本的质量标准
⑴保证实现交易目的→充分实现交易目的条款;
⑵签约主体资格合格→签订及履行合同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