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归一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补充完整。
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叫做“归一问题”。生活中也有好多这样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设计意图
考查倍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3个例题,依次引导学生得出:由单一的量我们可以求出多份的量。
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生:有!
4、出示例题3
5、
大三角形表示20克,阴影部分表示多少?
师: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2名学生爬黑板。
汇总交流。
6、出示例题4
红色部分表示36克,蓝色部分表示多少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2名学生爬黑板。
汇总交流。
出示小结:
解决此类问题时:
先求出()是多少,再求出()是多少。
课题
《归一问题》
主备人
磨课成员
低数组成员
课标

教材
分析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利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
在“阅读与理解”环节,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呈现实际问题中包含的数学信息,体现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在“分析与解答”环节,教材呈现了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方法,体现学生不同的水平;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等;这些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归一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中的乘法计算,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请同学们继续迎接下面的挑战。
2、出示例题2
3、
表示20克,表示多少克呢?
师:同学们列式算一算,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算?
生:20×3=60(克)或3×20=60(克)
因为小房子图形里有3个,就是求3个20是多少。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一份的重量,就可以求出任意几份的重量。接下来的挑战难度升级了,同学们有信心解决吗?
本次磨课活动,感谢每位老师集思广益,从面到点,不断讨论提出各自的建议,与我一起深挖教材,细化环节,让我让重新对这一课有了新的解读与创作。
教学
方法
直观教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拍掌游戏。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有关倍数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1
表示6克,表示多少克呢?
师:同学们列式算一算,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算?
生:6×2=12(克)或2×6=12(克)
因为一个表示6克,
里有2个,就是求2个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2名学生爬黑板。
汇总交流。
2、
红色部分表示35克,
那蓝色部分表示多少克?
绿色部分表示多少克?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2名学生爬黑板。
汇总交流。
师:如果表示49克,该怎样涂色?
请同学们将想法涂在导学案上。
教师巡视。
结果展示。
3、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多少个同样的碗?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2名学生爬黑板。
汇总交流。
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百度文库题方法和规律,会列综合算式解题,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
归一问题
先求出(一份的数量)是多少,再求出(所求几份的数量)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情境和空间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算一算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