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四讲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WL)——储蓄
0~t1——幼年期,c<y, s<0, 负父母的债
t2—青壮年期,c<y, s<0, 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 储蓄,放债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 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
• (1)y=yp+yt, c=cp+ct • (2)cp=βyp, β为消费倾向 •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
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 2、应用: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 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 恒常APC,现实APS<恒常APS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所以,临时性的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APC=c / y=(α+βy ) / y=α/ y+β=α/ y + MPC (1)APC<MPC (2) α/y→0, APC→MPC
c APC= α /y + β MPC= β在图中表现为斜c= α率+ β y
α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α )<0。
450
o
y
3.3.2 线性消费函数(3)
MPC和APC的比较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 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
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3.2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5 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3.6 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中级宏观经济学之无限期动态模型与动态规划 (PPT 73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之无限期动态模型与动态规划 (PPT 73页)

(4.47)
再一次提醒大家,函数 v 和函数 w 是两个完全
不同的函数:函数 v 是以递归形式表述的社会计划
者最优问题中的值函数,而函数 w 是以序列形式表
述的社会计划者最优问题中的函数。
2020/6/17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25
计划者带进当前期的资本存量 k ,是过去决策的一个直接 后果,实际上凝结了所有过去决策的信息,它完全地决定 了从今往后可用于支配的资源数量。因此,它经常被称为 “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她完全地把当前的经济状态 刻画出来了(也就是说,计划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未来 的选择)。变量 k 是计划者在当前所需要决定(或者说控制) 变量,因此,她经常被成为“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 因为,这个变量是计划者在当前能控制的变量。
2020/6/17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31
让我们猜: v(k) A B ln(k)
(4.49)
其中,A 和 B 都是待定系数。我们可以分如下
三个步骤来解它:
第一步:给定我们猜测的 v,求解函数方程中右
边的最大化问题,也即求解:
max ln(k k) A B ln(k)
0kk
1
B
FOC k k k k
2020/6/17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10
二、动态规划简介
2020/6/17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11
2.1序列形式表述的社会计划 者问题
因为我们在前面已经证明了竞争均衡解 也是帕雷托最优解。因此,我们可以通 过求解社会计划者问题来获得竞争均衡 的有关数量解,这样,上面这个无限期 模型中的社会计划者最优化问题可以正 规地描述如下: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宏观经济政策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3. 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4. 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 培养学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 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点;- 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发展历程;- 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第二讲: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 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 - 讲解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计量方法;- 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3. 第三讲:通货膨胀与失业- 分析通货膨胀的产生和影响;- 讲解失业的类型和原因;- 探讨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和政策调控。

4. 第四讲:货币与金融市场- 介绍货币的产生和功能;- 分析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均衡;- 研究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和调控。

5. 第五讲: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讲解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探讨财政政策的类型和作用;- 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冲突。

6. 第六讲: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 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探讨国际贸易的收益和成本;- 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对每个内容模块进行系统教学,通过讲解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统计数据查询和分析,结合实际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和报告撰写,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中级宏观经济学之无限期动态模型与动态规划

中级宏观经济学之无限期动态模型与动态规划

最优的无限序列的资本存量( k1, k2 , )。
31.03.2020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17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对决策环 境的探讨而发现一种更简单的求解这一最 大化问题的方法,但是这个最大化问题的 解又是与我们原始的最大化问题的解是相 同的。
为了使上面所讲的这一点更明白、更具体, 我们可以再一次看看我们的原始的这个计 划者的最优化问题:
中级宏观经济学之无限期动态模型与动 态规划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四讲 三期及无限期动态模型
31.03.2020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2
第二节 无限期动态模型与动态规划
31.03.2020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3
在本节,我们将介绍一个简单的无限期 模型,借助这个模型,我们一方面看看 那些在两期、三期模型中被运用的宏观 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如何在无限期模 型中被得到继续运用的;另一方面,我 们也要简单介绍并展示一下离散时间的 动态规划怎样被运用的,这种运用对于 求解许多动态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31.03.2020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18
w(k ) max 0
kt1
t0
s.t.0kt1 f (kt
),
t
0
tu f (kt ) kt1
k0给定

max
kt1
t0
u
s.t.0k0k给t1定 f (kt ),
f (k0 ) k1
t1u
t 1
f
(kt ) kt1
31.03.2020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14
现在,用(4.40)式替代掉(4.41)式中的it ,并定 义 f (k) F(k,1) (1 )k ,这样,函数 f (k) 就代表了所

第四讲 跨期优化new

第四讲 跨期优化new

19
定义效用
进一步,写成两期效用的关系:
U C1 U C2
今天消费带来的效用
将来消费带来的效用
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消费者 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贴现率 将来的消费带来的今天的效用
U C2 /(1 )
轻松学宏观之跨期优化模型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熊文
(1)斜率为负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 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 c 2 不可能相交
dU 0 dC2 U (C1 ) dC1 U (C2 )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B U2 A
U1 U0
c1
24
轻松学宏观之跨期优化模型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熊文
跨期替代的弹性
宏 观 经 济 学 之 跨 期 优 化 模 型
北 京 工 商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熊 文
缘起

哈罗德-多马模型

(刀刃上的均衡)
Y(t) F(K, L) min[K t , L(t ) ]
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 K 和劳动 L 。两者
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
c2
预算约束线
B
E
A
dC2 (1 r ) dC1
c1
轻松学宏观之跨期优化模型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熊文
15
刚刚分析了总消费量的预算约束 下一步? 钱如何在两期分配 怎么选择? 怎么比较? 比较大小 定义: 效用
轻松学宏观之跨期优化模型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熊文
16
定义效用
U C1 U C2
轻松学宏观之跨期优化模型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熊文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PPT精选文档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PPT精选文档
lim f ( k ) , lim f ( k ) 0 。
k 0 k
2019/2/23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7
禀赋
代表性消费者拥有 k0 单位的初始资本, 这些资本是以 消费品的形式存在的, 也即商品和资本之间是可以一 对一转换的。 我们仍旧规定初始资本只能租给企业而 不能直接用于自己消费。
2019/2/23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8
二、计划经济下的最优
2019/2/23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9

显然,对于这样一个三期的最优化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不陌生了,简单套用处理 两期最优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处理这个 三期最优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 看一下计划最优的情况。
2019/2/23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5
2019/2/23
偏好
我们用如下的一个简单的可分离效用函数来代 表消费者的偏好:
v(c1 , c2 , c3 ) u(c1 ) u(c2 ) 2u(c3 )
(4.1)
该效用函数具备在第三讲第一节中所描述的一切特 征。
2019/2/23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6
s.t.
2019/2/23
max u (c2 ) V3 (k 2 )
c2 , k 2
(4.12) (4.5)
17
c2 k 2 f (k1 )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3
2019/2/23
一、决策环境
2019/2/23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4
基本环境

经济仍由一个代表性的企业和一个代表 性的消费者所组成,经济活动进行三期。 消费者将决定最优的消费数量、储蓄数 量(资本供给数量)和劳动供给数量; 代表性企业将决定最合适的资本使用数 量和劳动使用数量。消费者和企业的行 为是竞争性的,也即他(她)们都是在 视市场价格为既定的情况下来做决策的。 消费者拥有企业。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 产业政策分析: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特定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生产要素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环境等方式来影响相关产业的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等方式来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这些措施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满足 市场需求。
总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量。它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水平与总 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基于货 币数量论、利率效应、财富效应等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包括物价水平、收入水平、利率 水平、消费者信心等。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实际货币供 应量减少,进而降低总需求;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消费 和投资支出,从而增加总需求;利率水平下降会降低储 蓄倾向,增加消费和投资支出,提高总需求;消费者信 心增强会促进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推动总需求上升。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经 济秩序,使价格信号失真, 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 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素。
同时,汇率变动还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物价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及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 漏账户等。
经常账户分析
主要分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 转移等项目的变动情况。

宏观经济学课件整理

宏观经济学课件整理

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导论宏观经济管理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当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发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搞好宏观调控,引导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宏观经济管理概述(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界说1、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标志:(1)是否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2)是否是经济总体。

2、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概念宏观经济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

微观经济是指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及其经济活动。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和特征1、宏观经济管理定义: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进行决策、计划、调节、监督和服务的过程。

对这一概念要从多个角度把握。

2、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第一,管理主体的行政性。

第二,管理客体的总体性。

第三,管理方式的间接性。

第四,管理目的的全局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一)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作用的认识1、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国家干预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认识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由不重视到重视的发展变化过程。

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二)从市场缺陷看加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持去婉总量平衡,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市场调节,是一种以价格为杠杆,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自发调节,这种调节有利于资源向那些经营好、利润高的企业流动,从而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

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经济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中级宏观经济学-浙江大学 何樟勇)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中级宏观经济学-浙江大学 何樟勇)
2014-1-4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17
V3 u (c 2 ) (k 2 ) u(c2 ) u(c3 ) f (k 2 ) k 2
(4.13)
这个一阶条件就是欧拉方程。这个欧拉方程实 际上隐含地给出了第二期政策函数:
k 2 g (k1 )
(4.14)
现在,有了这个政策函数,我们可以定义第二 期的值函数了,它是:
c1 ,c2 ,c3 , k1 , k 2
max
u(c ) u(c
1
) 2 u (c3 ) (4.3) 2

s.t.
c1 k1 f (k 0 )
c2 k 2 f (k1 )
(4.4) (4.5) (4.6)
10
c3 k3 f (k 2 )
2014-1-4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2014-1-4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3
这里,方程(4.9)称为政策函数(Policy function) ,它 反映的是如下这样一个事, 即消费者准备为第下一期预 留的资本数量实际取决于本期已有的资本数量, 具体到 我们这个三期模型里来, 也即消费者准备为第四期预留 的资本数量 k3 是本期资本数量 k 2 的函数,即 k3 g (k 2 ) 。 当然,因为在我们这个模型里,经济活动仅进行三期, 因而不会为第四期预留资本,也即也即, k3 0 。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22
2014-1-4
三、一个例子: 吃蛋糕问题
2014-1-4
第四讲 三期动态模型
23
现在,考虑一个生活三期的个人,他(她)的偏好 由如下效用函数给出:
t 1 ln ct
t 1 3
(4.17)
这里, c t 是时期 t 的消费, 0 1 是主观贴现率。

2024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2024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目录•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及其政策应用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国民经济收入决定的基本规律,并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变化、发展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总量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等阶段。

主要流派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古典主义则主张恢复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现代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即各生产单位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四部分。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计算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与扩展模型简单模型基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因此,国民收入由消费和储蓄决定,而储蓄又受到利率的影响。

04第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04第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2

1 33 1 0 ( 1 1 0% )
3
1 00 0 0 1 00 0 0 1 00 0 0 3 00 0 0
MEC=r0 如果资本物品在几年中使用完,且 有残值,则资本边际效率公式为:
R R1 (1 r 0 )
1

R2 (1 r 0 )
2

R3 (1 r 0 )
4.1.8 托宾的“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q<1,不会有投资 q>1,会有新投资
4.2 IS曲线
4.2.1 IS曲线的形成 4.2.2 影响IS曲线移动的 主要因素
4.2.1 IS曲线的形成 IS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推导(两部门) IS曲线推导(四部门) IS曲线推导图 IS曲线的几何含义和经济意义
纵轴截距A0/d,横轴截距KA0 ,斜率1/Kd
1.消费者信心变动mpc及自发性支出变动截距、斜率都 变 2.企业投资信心变动I0及d变动截距、斜率都变 3.政府财政支出变化截距变大(变小)IS曲线右移(左移) G、 T 、R IS曲线右移如果利率不变,Y G、 T 、R IS曲线左移如果利率不变,Y 4.净出口变化截距变大(变小)IS曲线右移(左移)
IS曲线的几何含义和经济意义
几何上,IS曲线表示了一条利率和国民收入负 相关的曲线,是自左向右下倾斜的一条曲线。 经济上,是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国民收入 水平,在这一水平上,投资等于储蓄。 因此,IS曲线是I=S的点的轨迹,即由商品市 场均衡条件投资等于储蓄而形成,IS曲线上每 一点都表示投资等于储蓄。
某企业投资$30000购置一台设备,使用期限3 年,3年后全部损耗无残值。三年收益依次为 $11000,$12100,$36410。 如果贴现率10%,那么三年内每年收益的现值 之和恰好等于期初的$30000,即

宏观经济学讲义(叶航)

宏观经济学讲义(叶航)

宏观经济学讲义(叶航)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宏观经济学04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04ppt课件
充分就业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利用,没有闲置和浪费。 物价稳定不是价格静止不动,略微上升和下降都属于物价 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 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现 状与未来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或可接受程度。
4
2.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 而影响就业好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 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上述两者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好投资,进而影响 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此外,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3)产业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 5)人口政策
19
20
2)IS形状不变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从LM0到LM1时,LM越平坦, 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 大。如图所示。
因为:LM平坦时,h大,货币需求受到利率的影 响大,货币供给增加后,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 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 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好国民收入 的影响大。 y2-y1<y4-y3
16
三、货币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效果 2、IS不变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3、货币政策乘数 4、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5、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7
1、货币政策效果
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于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乘数
dy dm
1 h[1 b(1 t)] k
d
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 率下降导致的投资刺激较大时,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强。
21
22
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宏观IS-LM模型修)第四讲

宏观IS-LM模型修)第四讲

应付日常开支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

⒉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
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事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
定数量货币。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L1=L1( y)=ky (k 为 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货币量同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y为具有不
变购买力的实际收入。)
• ⒊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
币的动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L2=L2(r)=-hr
• h 是货币投机性去的利率系数;负号表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 变动有负向关系。
㈢ 流动偏好陷阱
•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 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不大可能 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 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或“流动偏好陷阱”。此时,人们对货币的 需求趋于无穷大,从而使政府增加货币供给 的扩张向货币政策失效。

⒉用一般均衡方法概括了凯恩斯的基本理论内容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核心是
有效需求原理,而这一原理的支柱是边际消费强
项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偏
好规律,被称为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三大心理
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消费);资本
边际效率(投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IS-LM
图4-14 LM曲线推导
• ㈡ LM曲线的斜率
r
k h
y
m h
k h
m1
(3)
m1
(2)
0
y
0
m2
(4)
LM
r
r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满足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假设,
意味着产出水平独立于货币供给。
图4. 长期总供给曲线
物价 水平
长期总供给
P
P2 1.物价水平 变动… 2. . . 并不影响长期中
物品与劳务的供給量
0
自然产量率
产量
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在自ຫໍສະໝຸດ 产量率时的一条垂线。 长期生产水平有时称为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增加净出口支出的事件使总需求
曲线向右移动。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的走势取决于考察时间的长短。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供给取决于它的
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 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
在长期中,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变量。
预期价格水平的偏离呈正相关。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劳动
资本
自然资源 技术知识 预期的物价水平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供給量,并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供給量,并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小结
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长期和短期的不同
凯恩斯交叉
PE C I G C C (Y T ) 消费函数 II G G 假定计划投资是外生固 定的 T T 假定财政政策是固定的
PE C (Y T ) I G
计划支出图
计划支出,PE
PE C(Y T ) I G
MPC
1
收入,实际支出, Y
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他们出
售其产品的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
低物价水平引起对相对价格的错觉,这些错觉引起
供给者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給量。
当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的水平时,类似的错觉也
会产生。
短期总供给的函数
Y Y ( P EP)
说明了产出对自然水平的偏离与价格对
回顾
古典二分法将所有经济变量分为名义变量和真
实变量。
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只影响名义
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 思考:在短期中,这些理论依然成立吗?
短期中,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相关吗? 货币供给的变动可以影响真实GDP吗?
古典理论是否能够描述短期世界呢?
古典学派
(斯密,李嘉图,萨伊)
大多数衡量某种收入或产出的宏观经济
变量同时波动。
但是它们波动的幅度并不同,比如投资
比消费的波动要大得多。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b) 投资支出 1996的 10亿美元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Investment spending
―Mr Keynes and the Classics: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中,用了两条曲线―SI-LL‖ 来说明 有效需求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之间的联系。 后来Alvin Hansen把它变成现在见到的IS-LM模型。
IS-LM模型的来源
IS-LM模型是对凯恩斯理论的主流解释。
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长期中,GDP的增长与失业率的长期趋势无关;
然而,短期中的实际GDP和失业率呈负相关关
系(奥肯定律,Okun’s law)。
根据美国的历史数据得出:
实 GDP 百 比 动 3% - 2 失 率 变 际 的 分 变 业 的 动
短期和长期有什么不同
短期和长期的关键差别是价格行为。 在长期,价格是灵活的,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
总需求
0
均衡产量
产量
图3. 总需求曲线…
物价 水平
P
P2
1.物价水 平下降...
总需求
0
Y
Y2
产量
2. …物品与劳务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上的没一点代表在任何一种既
定的物价水平时经济中所有物品与劳务的 需求量。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为什么?
GDP (Y)的四个组成部分对物品与劳务的总 需求贡献。
Y = C + I + G + NX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物价水平与消费: 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
励他们更多地支出。
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
大了。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物价水平与投资: 利率效应
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家庭会减少货币持有量,
企业和政府的支出计划决定。 凯恩斯交叉(Keynesian cross)是对这种见解的模 型化。 凯恩斯交叉
计划支出(Planned Expenditure,PE) 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
实际支出(Actual Expenditure),等于整个经济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Y)。 两者的不同在于企业的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理性预期革命”,认 为财政政策无效,反对 相机决策的政府政策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事实1:经济波动是不规则和不可预测
的。
经济当中的波动常常被称作经济周期
(business
cycle)。
衰退是实际GDP下降、收入减少、失业
上升的时期。
萧条是严重的衰退。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美国
产量。
当失业为自然率或正常率时经济中所生产的东
西。
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会移动
经济中任何改变自然产量率的变动都会使长期总供
给曲线移动。
可以根据古典模型中影响产量的各种因素把这些移
动进行归类。(生产函数Y = AF(L,K,H,N))
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 (例如:移民,自然失业率) 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 (包含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 (例如:新矿藏、气候变化) 技术知识变动引起的移动
因而,货币供给的变化能够暂时将实际GDP移到其长期趋
势之外。
在短期,产出也取决于经济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需求
又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所以,价格黏性为政府政策为什么对稳定短期经济可能有
用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经济学家使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解释经济活动
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古典理论描述了长期中
的世界,但没有描述短期中的世界
经济波动模型必须考虑这种短期价格黏性。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在价格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理
论不再成立,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高度相关。
当价格不能及时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作出调整时,产出和就
业等实际变量就必须作出调整。
净出口开支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
大了。
为什么需求曲线会移动
消费引起的移动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增加的事件使总需 求曲线向右移动。 投资引起的移动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增加的事件使总需求 曲线向右移动。 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政府对物品与劳务购买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净出口引起的移动
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
这个短期经济波动模型关注两个变量的行为:
(以实际GDP衡量的)经济中物品和服务的产出。 (以CPI或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整体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使我们可以研究价格总体水平
和总产出数量在短期是如何决定的。
图2. 总需求与总供给 …
物价 水平
总供给
均衡物价 水平
三种理论具有一个共性: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
背离了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 水平或自然水平。
当物价水平高于人们预期的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
自然率; 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
粘性工资理论
名义工资调整缓慢,或者说在短期中是“黏性
的”:
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 较低的物价水平使生产不利,就引起企业减少雇佣
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交叉
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
当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经济处于均衡
状态。
这个均衡条件写为:
实际支出 = 计划支出
Y PE
均衡状态的收入值
计划支出,PE
PE =Y PE =C +I +G
A
收入,产出, Y
短期的总供给曲线
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期中物价水平确实影响经济的产量。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倾向于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給量。
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倾向于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給量。
在所有价格都具有黏性的极端情况下,短期总供给
曲线是水平的。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种解释理论 黏性工资理论 黏性价格理论 错觉理论
用于购买有利息的债卷或储蓄。
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地
支出用在投资物品上。
这种投资支出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
求量更大了。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
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资本
外流,使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 国的净出口。
(a) 实际GDP 1996的 10亿美元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Real 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