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总复习第一讲

高三化学总复习第一讲

2、元素含量:
地壳中前五位元素的质量分数,O﹥Si ﹥ Al ﹥ Fe ﹥ Ca
3、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11种, N2、O2、H2、F2、 Cl2、He、Ne、Ar、Kr、Xe、Rn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②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化合物的其他分类
共价化合物 按结构 离子化合物 化 合 物 一定含有离子键; 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电解质 酸、碱、大多数盐和金属氧化物 按电离 与 否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
按含碳 与 否
有机化合物
1、定义:
(一)元素
(1)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2)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不同 原子之间的互称) 自然界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C、H、O、Cl) 天然存在的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原子个数比(丰度) 为一定值。 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乘以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之和。 M=M1· a1%+M2· a2%+......+Mn· an% 辨析:四“同”的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物 质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高三化学模拟考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高三化学模拟考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高三化学模拟考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对原于质量: H —1 C —12 N —14 0—16 Mg —24 S .32 C1—3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它存在的证据。

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你认为该氧分子是 A .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B .臭氧的同素异形体 C .一种新的氧化物 D .可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氧原子的L 层电子轨道表示式:B .甲酸的分子式CH 2O 2C .K 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 4s1D .氯化钠的电子式Na 3.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 +、SO 42-、NO 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 .A13+、CH 3COO —、C1— B .Na +、NH 4+、C1— C .Mg 2+、C1—、Fe 2+ D .Mg 2+、Ba 2+、Br — 4.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gD 2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 A B .1molMgCl 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 A C .1molCH 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 AD .7.1g C12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5.根据下表所列键能数据,下列分子中最不稳定的分子是A .HCI 226.重铬酸铵[(NH 4)2Cr 2O 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各组重铬酸铵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符合实际的是A .CrO 3+NH 3+H 2OB .Cr 2O 3+NH 3+H 2OC .CrO 3+N 2+H 2OD .Cr 2O 3+N 2+H 2O7.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整理归纳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整理归纳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整理归纳高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阶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考取理工科专业的必备课程。

化学基本概念是高中化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理解和掌握进阶化学知识的前提。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整理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基本粒子高中化学中的基本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其中,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物质。

离子是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指原物质经过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变化的标志包括:颜色、气味、密度、温度和放出或吸收热量等。

3. 元素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能分解成其他物质。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三类。

4.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原子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化学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化学计量比,即是指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数与各元素的原子数的比值关系。

与元素不同的是,化合物可以被分解成原子或分子。

5. 摩尔化学计量单位的基本单位是摩尔,它是化学里的量子,表示某种物质中的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数量。

一个摩尔的物质中含有 6.02×10^23 个粒子。

6.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是向一个化学方程式中加入反应物而形成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平衡是指化学反应速度相等时的状态。

化学反应的平衡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正反两个过程同时进行的状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数量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动态平衡。

7.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量、温度、压力、功、焓、熵、自由能等热力学量的物理学科。

热力学为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定量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8. 酸碱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化合物。

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是酸和碱发生反应后电荷的均衡状态。

9. 氧化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某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a ROa+3,该酸的式量为M,则R的最高正价数为 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a的数值可能是 _______ 。

2、某非金属X的最高化合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分子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该酸和碱反应最多生成__________种酸式盐。

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水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 0.4mol 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H2O(液)=H2O(气)-44kJ,则 16 克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__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气)+ B(气)= C(气)+ Q1(Q1>0)D(气)+ B(气)= E(气)+ Q2(Q2>0)又知Q1>Q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热Q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录像用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原料之一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 COx Fe3-xO3+x的化合物。

已知氧为-2 价,钴(Co)和铁可能是呈现+2价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都只能有一种化合价,则x值为____,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

6、硝酸铅[Pb(NO3)2] 的稀溶液中,滴入几滴稀 Na2SO4溶液生成白色PbSO4沉淀,再滴入数滴饱和 CH3COONa 溶液,微热,并不断搅动,沉淀慢慢溶解。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化学基本概念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考点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 ⑵萃取 ⑶分液 ⑷蒸馏(分馏) ⑸吸附 ⑹渗析 ⑺盐析⑻胶体聚沉 ⑼电泳 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 (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 ⑵裂化 ⑶硫化 ⑷老化 ⑸炭化 ⑹干馏 ⑺脱水 ⑻蛋白质变性 ⑼水解 ⑽同素异形体互变 (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例2](2008·广东中山)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到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CaCO 3)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考点三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树状分类:混合物化合物 氧化物氢化物 酸、碱 盐 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纯净物 物质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第2讲 化学用语考点一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人们确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或组)分类。

4.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

-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有形成的。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重要化合物1.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铁的氧化物Fe2O3。

-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H+)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

-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2. 有机化合物- 烃: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如甲烷CH4。

- 醇: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C2H5OH。

- 酚:芳香环上的羟基化合物,如苯酚C6H5OH。

- 醛和酮: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CH2O、丙酮CH3COCH3。

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反应物合成一种产物的反应,如氢气和氧气合成水:2H2 + O2 → 2H2O。

2. 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分解成多种产物的反应,如电解水:2H2O → 2H2 + O2。

3. 置换反应- 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如锌与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 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 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5. 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高中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高中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高三化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材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是从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它对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注意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体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 以白磷、红磷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 化学用语(1)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 理解化合价的涵义。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理解质量守衡定律的涵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1) 理解原子量、分子量的涵义。

(2) 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 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 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5. 溶液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1) 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3) 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高三化学考点复习之基本概念

高三化学考点复习之基本概念
2.下列各组物质前一种是混合物,后二种是纯净物的是 A.蓝矾、玻璃、无色的刚玉 B.汽油、液氯、无色的水晶 C.石蜡、纯盐酸、软水 D.干冰、铝热剂、铁触煤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宏观概念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 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
微观构成 构成
子构成
性 a.多数溶于水且与水化合 a.少数溶于水且与水 a.难溶于水
质 b.同定义
成酸 b.同定义 化合成碱 b.同定义
c. + 碱性氧化物盐
c. + 酸性氧化物盐
依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多少
一元酸 多元酸
依挥发性(沸点) 酸
挥发性酸 难挥发性酸
依稳定性
不稳定性酸 稳定性酸
依氧化性
氧化性酸
非氧化性酸 可溶性酸
依溶解性 难溶性酸
酸的五条通性: (1)使指示剂变色 (2)非强氧化性酸与(h前) 属反应产生氢气 (3)与碱反应 思考:硝酸与氢氧化亚铁的反应产物是什么? (4)与碱性(两性)氧化物反应 (5)与某些盐反应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单质:多数非 属单质
分 分子间 子 作用力
分子晶体 (s)
化合物
气态氢化物 绝大多数酸性氧化物 含氧酸
大多数有机物等
讨论2:下列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
在通常状态下的分子组成的是( C )
A、CsCl C、SO2
B、SiO2 D、S
3、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注意:由比原子小的粒子引起的变化不属化学变化。
讨论2、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16o、17o、18o b. 刚石、石墨、c60 c.hci、dcl、tcl d.ch4、c2h6、c3h8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根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根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构造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一样,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一样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假设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样。

核外电子排布一样,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一样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响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响。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考中,化学作为理科的一门科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科目。

下面就是关于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三态及转化物质存在着三个经典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弱。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包括:固-液转化(熔化)、液-气转化(汽化)、固-气转化(升华)、气-液转化(液化)、液-固转化(凝固)和气-固转化(凝华)。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由于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所以性质也会有差异。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是由其内部元素的种类和结构所决定的。

3.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质量不同。

同位素的存在对于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分类的一种表格。

周期表将元素分为了周期和族,周期是指元素的电子壳层的数量,周期数代表了元素所处的主能级。

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的集合。

5.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质量为1,电荷为+1;中子的质量为1,电荷为0。

电子的质量很小,在化学反应中不考虑。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的电子数,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 阴离子、阳离子和分子在化合物中,阴离子是指带有负电荷的离子,它通常是通过原子失去电子而产生的;阳离子是指带有正电荷的离子,它通常是通过原子获取电子而产生的;分子是由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电中性的实体。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及相关物理量
9/6
8/6
9/6
9/6
13/6
7/6
12/6 6/6
6/6
6/6 11/6
物质结构
8/6
元素周期律
9/6
7/6
7/6
8/6
化学平衡 29/16
27/15 26/4 12/6 11/6
26/9 11/6
27/15 26/15 26/15 6/6 13/6 6/6
电离平衡
10/6 7/6
10/6
(2007年全国理综)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
小于7的是(
)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近三年高考理综化学考了哪些知识点?哪些题目?
7/6
7/6
9/6
电化学初步 27/15 28/14 11/6
9/6
8/6 10/6
分散系
13/6 12/6
分值汇总
67
50
51
46
45
57
54
51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考纲》中的
知识点
题号 分值 权重 题号 分值 权重 题号 分值 权重
1.物质的组成、 性质与分类
2.化学用语 3.化学中常用计量
例1、常温下,0.01mol/L的一元酸HA的pH值等于2,
它与0.01mol/L的一元碱MOH等体积混和后溶液的pH为


(A) pH=7 (B) pH≤7 (C) pH≥7 (D)无法确定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应用(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应用(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应用(有答案和详细解析)1.为应对石油短缺,一碳化学研究备受关注。

一碳化学是指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甲醇、一氧化碳等为原料,制造产品的化学体系的总称。

(1)CH3OH(g)和NH3(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甲胺CH3NH2(g)。

CH 3OH(g)+NH3(g)CH3NH2(g)+H2O(g)ΔH=-12 kJ·mol-1①已知该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共价键C—O N—H C—N C—HE/(kJ·mol-1)a b c d则H—O键的键能为________kJ·mol-1(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②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测得起始时CH3OH(g)的物质的量和温度对平衡时CH3NH2(g)的体积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T1、T2表示温度):则T1________T2(填“>”“<”或“=”);________(填“a”“b”或“c”)点对应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H3(g)的转化率最大。

b、d两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 b________K d(填“>”“<”或“=”)。

(2)甲醇在工业上可利用水煤气来合成:CO(g)+2H 2(g)CH3OH(g)ΔH<0。

将1 mol CO和2 mol H2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图中Y轴表示的外界条件为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v正=k正·p(CO)·p2(H2),v逆=k逆·p(CH3OH),其中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为各组分的分压。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使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使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②同分异构体③化学式、电子[转载]2021年高考化学复习指导: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⑤有机反应类型⑥信息迁移(四)化学实验(7个)①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原理)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安全意识培养)⑤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实行分离、提纯和鉴别⑥使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010-9-7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010-9-7

第二单元《基本概念原理( 第二单元《基本概念原理(二)》 单元测试题更正 1.第5题题干中应为 4s 第 题题干中应为 2.第10题题干中应为 第 题题干中应为 3.第13题题干中应为△H2= + 226.2kJ/mol 第 题题干中应为△ 此题( )答案中△ 此题(2)答案中△H= + 172.5kJ/mol
远 离核距离:近—————————远 离核距离: 1)每个电子层最多排2n2个电子 )每个电子层最多排 2)最外层≤ 8个电子,次外层≤ 18个电子, )最外层≤ 个电子 个电子, 外层≤ 个电子 个电子, 3)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后排能量高的电子层 )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 要求:会画 ~ 号元素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会画1~20号元素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有几种元素的微粒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如图所示 (1)某电中性微粒一般不与其他 元素的原子反应, 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符号是 现白色浑浊,这种微粒符号是 现白色浑浊, 。 。 (2)某微粒的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时会出 某微粒的盐溶液,加入AgNO (3)某微粒氧化性甚弱,但得到电子还原性 某微粒氧化性甚弱, 且这种原子有一个单电子, 强,且这种原子有一个单电子,这种微粒符号 某微粒具有还原性, (4)某微粒具有还原性,且这种微粒失去 个电子即变为原子, 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约为 分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约为49分
题型 题 号 6 选择题 (24分) 分 10 11 12 分 值 考查内容 教材主要出处 选修1、选修 选修 、选修4 必修1、选修 必修 、选修4 选修4 选修 选修4 选修
6分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分 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氧化 6分 分 还原反应 6分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转化 分 6分 化学平衡常数 分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一、备考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2、 学会用等量代换原理寻找等电子微粒3、比较各种简单微粒半径的大小.4、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要点精讲(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的一系列元素列为一个周期: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2)族: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或价电子数(副族)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族.第一周期 (2种)三个短周期 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七个周期 第四周期(18种) (七个横行) 三个长周期 第五周期(18种) 第六周期(32种) 一个不完全周期 第七周期(21种) 七个主族(ⅠA - ⅦA ) 十六个族 七个副族(ⅠB-- ⅦB ) (十八个纵行) 一个八族(Ⅷ)(含3个纵行)一个零族(稀有气体)主族元素: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非金属元素:8-|负化合价|).或 (非金属元素: 最高正化价+|负化合价| = 8零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已达稳定结构,故稀有气体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发生化学反应:但与F 2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如XeF 4等化合物,所以其惰性是相对的。

副族元素:全部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副族序数=价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价电子:用来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外层电子以及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二)性质递变规律:(1)同周期元素递变性:Na Mg Al与冷水反应: 剧烈 缓慢与热水反应: 更剧烈 明显且溶液呈碱性 元素周期表元素种数与H+(酸溶液)反应: 很剧烈剧烈较为缓和Mg(OH)2 Al(OH)3与酸(H+)反应:可溶(Mg(OH)2+2H+=Mg2++2H2O) 可溶(Al(OH)3+3H+=Al3++3H2O) 与碱(OH-)反应: 不溶可溶(Al(OH)3+OH-=AlO2-+2H2O)Si P S Cl与H2化合条件高温下,很少部分化合高温加热光照或点燃氢化物稳定性极不稳定不稳定较不稳定稳定最高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及其水化物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酸性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的酸(水溶液中) 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同主族元素递变性: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O周期非金属性逐渐增强1 金非稀2 属金有3 性属气4 逐性体5 渐逐元6 增渐素7 强增强小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则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构、位、性的相互关系性质位同化学性质同位近化学性质近主族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除O、F)左→右递变性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电子得失能力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四)(五)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无论是原子还是离子(简单)半径,一般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及电子间的排斥力的相对大小来决定.故比较微粒半径大小时只需考虑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斥情况.具体规律小结如下:1. 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即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如:H+<H<H-; Fe>Fe2+>Fe3+Na+<Na; Cl<Cl-2.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即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如:(1)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H->Li+>Be2+(2)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3)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S2->Cl->K+>Ca2+3. 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1)同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论是原子半径还是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Cl(3)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比较时要把阴阳离子分开.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如Na +<Cl -如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 3+(4)如既不是同周期,又不是同主族,比较原子半径时,要寻找到合适的中间者.如Ge 、P 、O 的半径大小比较,可找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中元素为中间者.(N ) O(Si ) PGe因为Ge >Si >P >N >O,故Ge >P >O(六)周期表的应用:(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元素及新物质(农药、半导体、催化剂等)(2)预测元素的性质:① 比较不同周期,不同族邻位元素的性质;② 推知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3)判断气态氢化物的分子构型和分子极性:① 第ⅣA 族:4RH ——正四面体,非极性分子② 第ⅤA 族:3RH ——三角锥形,极性分子,3NH 溶于水呈弱碱性③ 第ⅥA 族:R H 2——折线形(V 型),极性分子,水溶液呈弱酸性(除O H 2)④ 第ⅦA 族:HR ——直线形,极性分子,水溶液呈强酸性(HF 为弱酸)三、知识点小结1、等电子微粒2、比较各种微粒半径的大小3、推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典题分析:例1、(2008四川)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汇总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汇总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汇总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汇总如下: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正确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5.原子核外最外层e-l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l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正确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uarr;+8H2O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错误,比如2H2S+H2SO3=3Sdarr;+3H2O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错误,比如水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 COOH-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正确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正确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正确正确,均为10-100nm20.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确,4OH- - 4e- = 2H2O + O2uarr;2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离子数目依次减小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22.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正确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乙烯不水解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 2-为2:1,没有O- ,石英中存在杂质26.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错误,NO2会部分双聚为N2O427.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错误,SiO2中没有分子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错误,胶体带有电荷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错误,没有说明体积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正确33.NH3、Cl2、SO2等皆为非电解质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错误,有12个38.用1L 1mol?L-1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制胶体,生成NA个胶体微粒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错误,比如Ag和Ca总结“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汇总”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总结归纳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总结归纳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性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高考化学的学习中,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概念,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对高考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归纳。

1. 物质与变化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质量和体积。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一定的物理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具有变化的化学组成和可变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发生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时所发生的变化,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

2.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具有质量和电荷。

每种元素都由一种特定的原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是物质的最小可独立存在和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单位。

3.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一定的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属于同一种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一定的化学性质。

4. 离子与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带电的粒子。

正离子是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的粒子,负离子是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的粒子。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而成的。

5.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是典型的导电体和热导体,具有光泽、延展性和塑性等特点。

金属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非金属不具备金属的特性,其中氧、氮、碳、氢是非金属元素家族的代表。

6. 周期表与元素周期性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的周期性是指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地变化。

元素的周期性可分为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化合价等方面的周期性。

7. 化学键与化学式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连接的力,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共27页文档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共27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 论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某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a ROa+3,该酸的式量为M,则R的最高正价数为 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a的数值可能是 _______ 。

2、某非金属X的最高化合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分子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该酸和碱反应最多生成__________种酸式盐。

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水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 0.4mol 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H2O(液)=H2O(气)-44kJ,则 16 克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__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气)+ B(气)= C(气)+ Q1(Q1>0)D(气)+ B(气)= E(气)+ Q2(Q2>0)又知Q1>Q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热Q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录像用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原料之一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 COx Fe3-xO3+x的化合物。

已知氧为-2 价,钴(Co)和铁可能是呈现+2价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都只能有一种化合价,则x值为____,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

6、硝酸铅[Pb(NO3)2] 的稀溶液中,滴入几滴稀 Na2SO4溶液生成白色PbSO4沉淀,再滴入数滴饱和 CH3COONa 溶液,微热,并不断搅动,沉淀慢慢溶解。

发上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写出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推测第二步离子反应反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0.05mol·L-1Ca(H2PO4)溶液与0.1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搅拌后静置,充分进行反应。

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海水是提取溴的重要资源,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是:(1)在 pH=3.5 的海水中通氯气将Br-转变为Br2;(2)通空气将Br2从海水中吹出,并用Na2CO3溶液吸收;(3)用硫酸酸化吸收有足量溴的碳酸钠溶液,使单质Br2分离析出。

写出上面每个步骤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到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 Ba(OH)2溶液,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的反应中,每3mol 的BrF3中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__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11、在一定条件下,和I-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如下:(1)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

(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_________。

1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 _____ Fe3P+_____ HNO3─_____ Fe(NO3)3+_____ H3PO4+_____ NO+ _____ __________② 上述反应中,若有21mol电子转移时,生成是H3PO4是______mol,被还原的硝酸是 _____ g。

③ 上述反应中,当生成1.8mol Fe3+时,放出NO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 ________ L,消耗的HNO3是 _______ mol。

(2)① ____ P +____ CuSO4+ ____ H2O ─____ Cu3P+___ H3PO4+____ H2SO4②上述反应中,1molCuSO4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 mol。

(3) _______ KIx + ____ CL2+ ____ H2O ─____ KCl + ____HIO3+ _______ _________若KIx 与CL2的系数比为1:8,则x值为 ______ 。

(4) _____ Clm+_____ OH-─_____Cl-+______ +______H2O(5) _______ Na2Sx+ ______ NaClO +_____ NaOH ─_______Na2SO4+ __________ NaCl+______ H2O若 Na2Sx在反应中消耗的NaClO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试比求得的x值写出该多硫化钠的化学式 _______ 。

(6) ____ KClO4+ _____ CrCl2+ ____ H2SO4+____H2O ─_____H 2Cr2O7+_____ Cl2↑+_____ K2SO4① 氧化剂是 _______ ,还原剂是 _______ ,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② 若反应过程中,有0.5molCl2被还原出来,则有____molCrCl2发生了反应,并有 _____mol 电子发生了转移。

(7)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_______RO2 + ______ Mn2++_________H2O上述反应中,若0.2mol 离子参加反应时共转移0.4mol电子。

① x值= ________ ;② 参加反应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 ;③ 若RO2在常温下为气体,则R属于 _________ 族元素。

13、Na2SO3中有+4 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现有试剂:溴水、硫化钠溶液、Na2SO3溶液、稀H2SO4、NaOH 溶液、氨水、稀HNO3。

(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 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下列几个反应,判断还原剂中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H2SO3+O2=2H2SO4(2)2Na2SO3+O2=2Na2SO4(3)15、用 Na2SO3和硫粉在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制得Na2S2O3。

10℃和70℃时,Na2S2O3在100g水中的溶液度分别为60.0g和212g。

常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a2S2O3·5H2O。

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立即完全分解:Na2S2O3+2HCl =S↓+SO2↑+H2O+2NaCl现取15.1Na2SO3溶于80.0mL水中。

另取5.00g 1硫粉,用少许乙醇润湿后(以便硫能被水浸润),加到上述溶液中。

用小火加热至微沸,反应约1小时后过滤。

滤液在100℃经蒸发、浓缩、冷却至10℃后析出Na2S2O3·5H2O晶体。

(1)若加入的硫粉不用乙醇润湿,对反应的影响是______。

(填写选项的字母)A、会降低反应速度B、需要提高反应温度C、将增大反应体系析pH值D、会减少产量(2)反应1小时后过滤,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3)滤液中除Na2S2O3和可能未反应完全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_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如果滤液中该杂质的含量不很低,其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Na2SO3跟硫粉完全反应,当将滤液蒸发浓缩后,冷却至70℃,溶液的体积约30mL,该溶液是否达到饱和?试通过计算说明。

(70℃时,Na2S 2 O3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7g/cm3)。

(5)若要计算在100℃时将溶液蒸发至体积为30.0mL,再冷却至10℃时所能得到的Na2S2O3·5H2O的质量,你认为 ______(填写一个选项的字母)A、前面提供的数据已经足够B、还需要提供100℃时溶液的密度(1.14g/cm3)C还需要提供结晶后剩余溶液的体积(10.0mL)(6)根据第(5)小题你的选择(如选A则直接计算,如选B或C则可选用其数据),计算以10℃,30.0mL溶液中结晶出的Na2S2O3·5H2O的质量。

16、将一定温度下溶解度小于100g的某物质不饱和溶液分成甲、乙两份。

甲份的质量占1/5。

已知甲乙两份之一蒸发掉 m克溶剂或另一份溶液中加入Mg溶质完全溶解后都可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则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_________。

17、常温下,将20.0g14%的NaCl溶液和30.0g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g/cm3的混合溶液。

(1)该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

(2)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____mol/L。

(3)在1000g水中溶解______molNaCl才能使其浓度与上述混合溶液的浓度相等。

18、向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S2-和;生成物继续跟硫粉作用生成和。

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后再通入足量的SO2,SO2跟反应也完全转化为请回答:(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有a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Na2S2O3,至少需SO2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是① 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