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PPT
合集下载
2024版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采用吸附、沉淀、氧化 等手段去除污染物
利用强氧化剂彻底矿化 有机污染物
19
土壤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
2024/1/28
物理修复
通过换土、热解等方法降低土壤中 污染物浓度
化学修复
采用淋洗、萃取等手段去除土壤中 的污染物
20
土壤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
•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的代谢活动降解土壤中的 污染物
2024/1/28
生物多样性利用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利用 生物多样性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例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推广特色农 产品等方式,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 用的良性循环。同时,也需要加强生物多样 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为科学合理地利
用生物多样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立法手段,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制度框架和法律责任,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02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严格环境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2024/1/28
03
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推动公众积极参与
环境保护。
28
市场化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用
03
2024/1/28
06
产业共生:构建产业生态链,实现企业间 资源共享和废弃物交换利用。
13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
绿色出行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024/1/28
减少私家车出行,推广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14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
节约资源
倡导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减少资源浪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 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 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低碳清洁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 能、氢能等。
总结: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绿色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要求:创建资源节约、替代型、环境友好、持续型社会。 面对发展的困境和未来的趋势,我们应当向绿色和生态化发展道路 转型。 新的发展方式应该包含:
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
胁。
信息文明的两重性
第一,进步性。 信息与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信息与知识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 生产力;信息网络化使得人类的交往超越时空的限制,加速了经济 全球化的进程。
《大趋势》:“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
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中国资源之不足,生态和 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
文明形态的演化逻辑
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文 明的转型:
第一次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第二次是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
21世纪人类将向生态文明转型。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 “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第一,加快经济结构向绿色GDP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化、 循环性等绿色生态经济模式; 第二,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发展和突破绿色环保和低碳技术壁垒。提高能 源使用效率,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 第三,减少能源投入,努力提升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在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四,减少量积累、改革分配;调整出口结构,启动内需,形成良性增长。 第五,注重水土保持,保护环境、生态,提倡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会;
202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ppt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33
27
06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的作用
Chapter
2024/3/24
28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趋势分析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由单一国家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
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公 众等多元主体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日益凸显。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的趋势包括:治 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
完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
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清洁能源的输 送和储存能力,确保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
2024/3/24
19
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壮大
01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
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02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的成熟度和
25
市场化手段运用创新
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允许企业将剩余的排污权在市场上出售或转让, 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低碳 经济发展。
2024/3/24
发展环保产业市场,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 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26
社会参与渠道拓展和公众意识提升
30
双边或多边合作在促进区域绿色发展中的实践案例分享
2024/3/24
双边或多边合作在促进区域绿 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欧盟与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 的合作是一个典型案例,双 方共同推动《巴黎协定》的 实施和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ppt课件

详细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有助 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球生 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满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它能够提供更优质 的生态产品和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此外,生 态文明建设还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推进和不断 完善。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政策 、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 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 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 球环境挑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04 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与对 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二
浙江省“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
案例四
长江流域生态保护 与修复
案例一
库布其沙漠治理
案例三
深圳市垃圾分类与 资源化利用
案例五
雄安新区生态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总结与启示
要点一
经验总结
要点二
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 力。在政策方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 施,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在技术方面,需要加强科 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在文化方面,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培养公众的 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 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
提升国际影响力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生态治理体系,提 升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

我们如何做
扩展
扩展
扩展
扩展
成立多个相关学生社团,定期开展 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系列社团活 动; 开展“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 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新校园”歌 咏赛会、“生态文明”主题的班级宣 传板报活动、以“绿化”为内容的主 题班会、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活动。
在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中,要有 班级或部门分片包干看护树、绿化施 肥、锄草等活动,让植树节的活动更 加丰富; 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保护日, 按一定的主题,由学校出面组织围绕 这个主题开展相应活动,重点宣传环 保日,倡导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低 碳经济意识,环境爱护意识。
下一页
原因
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给我国 带来了不小的代价,其中的代价之 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环境被污染、 生态被破坏。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 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 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 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重要性 生态问题恶化,直接导致经济 损失不断增加,社会和谐受到影响。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 损失影响有逐渐上升之势。同时, 环境破坏使得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增 加,群体性事件在增多。如此,生 态文明建设不得不置于更为重要的 位置。
背景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 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 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 新要求,并将到 2020 年 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 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 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 略。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 购 ……“ 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 重要目标之一。 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 “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 和战略举措。 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 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 环境与发展战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并使可持续发 展思想从理论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和计划。
❖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执行 计划》,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15
可持续发展问题: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
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
❖生命中心论: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物共同体,尊重每一个动植 物的固有价值。主张生物平等主义,所有生命都有“天赋价 值”,这种价值不依赖人而存在,因此人与其他生物平等。
❖生态中心主义:将道德关怀范围扩展到动植物、水、大气、土 壤及由它们组成的生命共同体。主张优先关怀珍稀和濒危动物。 不反对杀死动物砍伐森林,但原则是不危及生物共同体的稳定、 完整和美丽。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在经济 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 疑.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 《寂静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
❖ 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Barbara Ward(巴巴拉•沃德)和Rene Dubos(雷 内•杜博斯)的享誉全球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拔 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即罗马俱乐 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Limits to Growth),明确提出 “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Gro Harlem Brundt land(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 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执行 计划》,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15
可持续发展问题: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
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
❖生命中心论: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物共同体,尊重每一个动植 物的固有价值。主张生物平等主义,所有生命都有“天赋价 值”,这种价值不依赖人而存在,因此人与其他生物平等。
❖生态中心主义:将道德关怀范围扩展到动植物、水、大气、土 壤及由它们组成的生命共同体。主张优先关怀珍稀和濒危动物。 不反对杀死动物砍伐森林,但原则是不危及生物共同体的稳定、 完整和美丽。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在经济 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 疑.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 《寂静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
❖ 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Barbara Ward(巴巴拉•沃德)和Rene Dubos(雷 内•杜博斯)的享誉全球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拔 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即罗马俱乐 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Limits to Growth),明确提出 “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Gro Harlem Brundt land(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 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生态文明ppt课件

案例三:深圳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 背景:深圳市作为中国发达的沿海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垃圾处 理压力,同时也有着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条件。
案例三:深圳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垃圾分类与资源化措 施
加强回收利用,对可 回收物品进行收集、 处理、再利用。
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 制度,市民按照规定 分类投放垃圾。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之一。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 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对 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稳定性构成威胁。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生态系统的破坏 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森林砍伐、野生动植物濒 危、物种灭绝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对地球 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模式的改变,资源短缺问 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土地资源 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 威胁。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
政策推动
科技创新
社会参与
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 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 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 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
经济转型
生态文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02
CATALOGUE
生态文明的实践
生态文明在城市中的实践
绿色建筑
城市中的建筑应采用环保、节能的设 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绿色交通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提 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空 气污染。
垃圾分类
实施垃圾分类制度,促进废弃物的回 收和再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等在生态 文明建设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同探索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推动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 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绿色发 展。
07
未来展望与挑战应对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 度等,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02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生态文 明知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02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生 态文明素养和教学能力。
生态文化传播途径拓展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 。
鼓励创作生态文明题材的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小说、诗歌等,以艺术形式 感染人、影响人。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 治理。
04 全民参与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
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可 01 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推动 02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立法,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和司法保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守法。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 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2024/4/10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 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 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 物。
2024/4/10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
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六、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立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六、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宣传者。
2024/4/10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 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 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 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 女儿童受害。
2024/4/10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雾霾天 气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了求
确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标。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 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 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是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 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 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 物。
2024/4/10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
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六、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立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六、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宣传者。
2024/4/10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 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 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 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 女儿童受害。
2024/4/10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雾霾天 气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了求
确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标。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 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 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是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绿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绿色产业
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 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绿色消费
绿色交通
推广绿色交通技术,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减 少交通拥堵和排放。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广绿色产品和服务, 促进绿色消费市场发展。
02
01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区域生态文 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范围内资源短缺, 尤其是水资源、能源和 矿产资源。
环境污染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产生的废水、废气、废 渣等污染严重,影响人 类健康。染
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 量不达标,雾霾、 PM2.5等污染问题突出 。
水污染
水体污染严重,饮用水 安全受到威胁。
土壤污染
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 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 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
土地资源保护
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土地复垦 和土地整治。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实践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和污染物排放。
循环经济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促进 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 无害化处理,构建循环型 产业体系。
绿色建筑
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标准 ,提高建筑节能和环保水 平。
制度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完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
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
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 循环。
加强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
制度创新加强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社会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保障人民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 感。
推动全球合作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球合作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降 低碳排放强度。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展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全社会越来越受到关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
我国生态环境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资源紧缺等。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01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过程中, 采取一种更为和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协调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社会和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 文明这三个层次,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精品) PPT课件

有下降到每人每年500立方米以下的危险,这个数字被认为 是保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供水底线,将引发水源战争 2070年——喜马拉雅冰川,喜马拉雅山积雪融水是黄河、 长江、湄公河及恒河等亚洲重要河流的主要水源。到2070 年,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覆盖面积将减少43%。
22
耕地减少,表土流失极为严重
视频:土地沙化
17
2006年7月23日,在法国东南部的里昂,一只猴子端起瓶子 喝水。那一年热浪袭击期间,法国共有112人直接死于高温。
18
黄河断流
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
19
洞庭湖面积骤减
洞庭湖1825年面积约6千 平方公里,1949年减少到 4360平方公里,到1998年 长江特大洪灾时湖面面积 仅为2653平方公里,据此 缩减速度,洞庭湖将可能 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成 为又一个“罗布泊”,从中 国自然地理图册上消失。
35
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 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 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
360
340
CO2
浓 度
320
(ppmv)
300
40年
28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50年 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明显增加
22
耕地减少,表土流失极为严重
视频:土地沙化
17
2006年7月23日,在法国东南部的里昂,一只猴子端起瓶子 喝水。那一年热浪袭击期间,法国共有112人直接死于高温。
18
黄河断流
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
19
洞庭湖面积骤减
洞庭湖1825年面积约6千 平方公里,1949年减少到 4360平方公里,到1998年 长江特大洪灾时湖面面积 仅为2653平方公里,据此 缩减速度,洞庭湖将可能 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成 为又一个“罗布泊”,从中 国自然地理图册上消失。
35
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 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 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
360
340
CO2
浓 度
320
(ppmv)
300
40年
28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50年 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明显增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 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其重 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 发展新的清洁能源。特别从中国能源结 构看,低碳意味节能,摒弃以往先污染 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 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 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 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 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 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 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绿色发展
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 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 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 步。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 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 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及 人类生存发展观的转变。
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 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 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 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 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 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尊重自然
承认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应顺 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 法则。
顺应自然
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安 排和改造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 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策措施创新与优化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 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对生态保 护贡献者进行合理补偿。
优化资源配置政策
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生态 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 融创新发展。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税 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举措
CHAPTER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0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严格保 护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
02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 工程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恢 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
0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 设和管理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提升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保 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
0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 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形成绿色发 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0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建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设
生
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态
文
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4
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 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 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2.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 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11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
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 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
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 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
境效益。
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6
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 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 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 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 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
23
数据显示,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 持续改善,城区达标天数252天,同比增加5天, 比2013年增加59天,达标率为69.04%;全年重 度以上污染天气3天,同比减少4天,比2013年 减少14天,且均为外来沙尘天气所致,全年无人 为因素导致的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发生。同时, 2015年,兰州市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年均 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8%和13.3%,比2013年分别 下降21.6%和22.4%,降幅十分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
• 新环保法4分钟宣传动画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 答记者问
对于新环保法实施后我的预想:
• 喜闻乐见的有人要倒霉。。。
杀鸡儆猴
最后: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我爱这个世界
•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 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 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 低碳清洁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 能、氢能等。
2、生态文明的实践形式2—循环经济
• 循环经济: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 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 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 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 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 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 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 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 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 材料等。
2009年12月,广东清远市工业区内44名3个月至16岁的儿童被检 查出铅超标。
2010年1月3日,位于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的河口村有51名16岁 以下常住儿童被查出血铅含量超标,距离河口村村民住房最近处仅50米 的电池生产企业大丰市盛翔电源有限公司是污染的源头。
2010年2月,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引发中毒 事件的炼铅企业腾达公司,曾被县市两级环保局几度叫停, 但仍继续生产。
• 一是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 连续的罚款。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 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 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 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 速纠正污染行为。
• 绿色经济:是一种借喻的说法,是生态经济的组成部分。是保护、维系和
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提高自然财富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承载能力,是 自然生态系统维系绿色的动态平衡。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 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 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 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 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 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第三组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问题的现状
水污染
马斯洛的五种需求
1、镉大米
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思的村,84岁老人李文骧怀疑 自己的怪病与“镉米”有关,不仅这个村子有问 题,在其他一些村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调查称中国10%大米存镉污染 可导致骨痛病
2、重金属蔬菜
据广东省农业厅巡视员余俭娥介绍,由于土壤污染, 珠三角多地蔬菜重金属超标率达10%-20%。
生态文明的提出
• 十七大: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 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 十八大: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吧“美丽 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 度来论述。
什么是生态文明
三、生态发展的途径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 1、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之间 “绿色通道”——低碳经济。
–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 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 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 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现在的尴尬: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产业转型没跟上,污染防治没控制住 • 两手都想抓,两手都不硬。
由于雾霾,水污染等严重程度日益加深,群 众对更好的环境,更健康的生态的要求日益 强烈,倒逼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和制度,政府 开始逼迫企业产业转型。
环境群体性事件—群众倒逼政府关心环境问题
新环境保护法
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 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 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 步。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 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 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及人 类生存发展观的转变。
•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 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其重 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 发展新的清洁能源。特别从中国能源结 构看,低碳意味节能,摒弃以往先污染 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 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 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010年3月,湖南郴州市疾控中心和市儿童医院一共查 出152人血铅超标,45人铅中毒,且中毒者均为14周岁以下 儿童。
2010年3月13日,四川隆昌县渔箭镇94名村民血铅检测 结果异常,其中,儿童88人。污染源为当地制铅企业——— 隆昌忠义合金有限公司.
2011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100多名儿童血 铅超标,家长疑为当地电源厂污染所致。
2011年5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生了332人血铅超标 的污染事件。原因是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违规生 产、职工卫生防护措施不当;当地县、镇政府未实现防护距 离内居民搬迁承诺。
雾霾
帝都雾霾关注初期官员的回应:
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 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 立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 前,经济发展和生态坏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 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此,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 建设美丽中国。
• 生态文明: 以生产农业为基础和主导的生产方式,指人类遵循人、 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持续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综合应用物质、能量、 信息与生物科学技术,进行的生产过程,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 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和 文明形态。
•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 – 思想认识上,普及生态意识,建立生态伦理。 – 生产方式上,把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转 变为生态化生产方式,制定绿色GDP核算; –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从以前的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中心; – 生活方式上,把黑色消费转变为绿色消费;
• 碳捕捉、碳存储、碳中和:防止全球变暖的一种“去碳技术”,用以捕集、存储和中和来 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埋存在地层深部,防止二氧化碳 排放到大气中。
• 碳汇/碳源: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与碳汇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 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植被等活动增加 碳汇。
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
• 生态经济:研究由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复合而成的经济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及其客观规律。着重从人口、资源、环境的整体作用上探索社会物质生 产所依赖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发展经济与 保护环境的关系,利用自然资源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关系,生产活动的社会经 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
•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加强废 弃物的再生利用,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 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 基本特征是: – 在资源开采环节,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 循环经济“3R”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 •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
• 二是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 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新法规定: 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 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 担连带责任。
• 三是个别地方企业的污染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背后是当地官员基于 畸形政绩观的默许纵容,对此新《环境保护法》将拿“保护伞”开刀。 其具体规定是: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 面对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 主要负责人将“引咎辞职”。
–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碳交易机制是CDM,简单地说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换取各种温室气 体的排放权。
• 碳税: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可以转让和交易。对经过认证的减排量的征税,即碳税。 • 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的是实
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
• 碳足迹: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影响的一种量度,以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的重量计。 它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碳的直接(初级)碳足迹;人们所用产品从其制造到最 终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间接(次级)碳足迹。
3、血铅事件
我国各地发生多人血铅超标的污染事件,都是由于 当地公司污染排放问题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