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例分析第七章 行政运行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行政案例分析》例题答案

《行政案例分析》例题答案

第一章行政环境案例1、贫困县的”摆谱症”1、本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官场上较为流行的“政绩工程”(超大豪华广场),职务消费(超标准的公车消费),绩效评估指标单一,不根据具体经济与社会环境,高调消费的公共行政现象。

2、“摆谱”的基本内涵是无实质内容,表面上风风光光,摆阔绰,讲排场,爱面子的浮夸做法。

从行政环境的原理看:⑴政治环境,①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②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着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⑵文化环境,行政道德,由此可以看出”摆谱症”的原由,首先在于制度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缺乏规范,缺乏必要在监督;其次在于文化环境,如行政道德失范、行政风气不良。

3、①进行必要的财政预算制度,并且最大限度地财务公开,避免铺张浪费②后勤体制改革,如公车货币化、社会化改革③加强行政管理外部监督、公民舆论等。

案例2、GDP数据疑局1、本案例反映的是政府部门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夸大GDP统计数字、追求“政绩”的行政现象。

2、主要原因:⑴压力型的领导体制。

上级政府为了有效地驱动下级政府完成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系列经济发展指标,往往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再层层下达,并以完成经济指标的好坏作为对其政绩评价的主要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压力型领导体制下,有些地方政府片面地为求政绩,往往弄虚作假,虚报数字。

⑵对政绩的理解与评价发生了转移,政绩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数字指标的浮夸,用形式代替实质。

⑶缺乏严格的评价机制与惩罚机制,如果虚报浮夸被严厉查处,政绩评价有一套科学的标准也不至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3、危害:⑴导致决策失误,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从而破换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⑵降低政府威信,动摇执政基础。

⑶在政府内部发生官僚主义,当浮夸得不到制止、惩罚,行政的重心便会逐步偏离为人民服务的轨道。

对策:⑴变压力型领导体制为合作型领导体制,制定政策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指标方面的作用。

法律行政行为案例分析(3篇)

法律行政行为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某市A区城管部门在巡查中发现,居民李某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在其住宅楼顶搭建了一处违章建筑。

该违章建筑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用于堆放杂物和私人用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搭建违章建筑属于违法行为,城管部门有权依法予以拆除。

二、案件经过1. 调查取证:城管部门在发现李某违章建筑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取证,确认了李某的行为违法,并收集了相关证据。

2. 下达《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城管部门依法向李某下达了《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李某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违章建筑。

3. 期限届满未拆除:期限届满后,李某未自行拆除违章建筑。

城管部门再次进行调查,确认李某的行为仍然违法。

4. 强制拆除:城管部门依法对李某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

在强制拆除过程中,李某及其家属进行了阻挠,但城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采取措施,保证了强制拆除工作的顺利进行。

5. 李某提起行政复议:强制拆除后,李某不服城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向某市B区人民政府提出了行政复议申请。

三、案例分析1. 城管部门执法程序合法:在本案中,城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依法进行了调查取证、下达《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等程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

2. 强制拆除行为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搭建违章建筑,城管部门有权予以强制拆除。

在本案中,城管部门在多次要求李某自行拆除违章建筑未果的情况下,依法进行了强制拆除,符合法律规定。

3. 李某的阻挠行为违法:在强制拆除过程中,李某及其家属进行了阻挠,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4. 行政复议结果:某市B区人民政府依法对李某的行政复议申请进行了审查,认为城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合法,驳回了李某的行政复议申请。

四、案件启示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分析行政法律案例(3篇)

分析行政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在获得某市某区域土地使用权后,开始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

然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某市规划局(以下简称“规划局”)以该区域土地利用不符合城市规划为由,要求开发公司停止施工,并拆除已建成的部分建筑。

开发公司认为规划局的决定违法,遂提起行政诉讼。

二、案情简介1. 开发公司于2016年依法取得某市某区域土地使用权,并按照土地使用权证载明的用途进行房地产开发。

2. 2018年,开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某市规划局认为其土地利用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开发公司停止施工,并拆除已建成的部分建筑。

3. 开发公司认为规划局的决定违法,遂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此案,并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三、争议焦点1. 规划局作出的停止施工、拆除建筑的决定是否合法?2. 开发公司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四、案例分析1. 规划局作出的停止施工、拆除建筑的决定是否合法?(1)合法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在本案中,开发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按照土地使用权证载明的用途进行房地产开发,符合法律规定。

然而,规划局认为其土地利用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开发公司停止施工、拆除建筑,这一决定是否合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规划局作出决定前,是否依法进行了调查、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组织编制城乡规划,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

”在本案中,规划局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了调查、论证,是判断其决定合法性的关键。

其次,规划局作出决定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开发公司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和合理需求,保障合法权益。

【课件】行政行为案例分析PPT

【课件】行政行为案例分析PPT
对违反《通告》的行为,相关部门进行依法处理或处罚;构成犯 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广大市民可拨打监督电话进行举报。举报 电话:市水务局,61882800;市城管局,12319;市公安局,110;市食 药监局,61882880;市工商局,12315;市质检局,12365。
关于行政行为若干问题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 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 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特征: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
为加大对打捞“地沟油”的整治力度,昨日,由成都市食安办、市 食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及市城管局等6部门联合 起草的《关于严禁非法打捞“地沟油”和规范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的通 告》正式发布,将从8月10日起实施。
《通告》指出:未经水务部门许可,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揭取 污水井盖打捞“地沟油”。餐饮企业和居民小区物管,一旦发现排污管 道出现堵塞或污水外溢,不能自行揭盖,应及时向水务部门反映,由水 务部门安排有资质的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负责解决。餐厨垃圾收运者 必须在城管部门建档备查,持有城管部门核发的餐厨垃圾收运建档备查 证明,收运者须亮证收运,收运车辆应有明显标记(识),对收运餐厨 垃圾来源和去向信息应有记录。废弃油脂生产加工厂不得收购、加工、 提炼无建档备查的收运单位和个人收运的“地沟油”(废弃油脂),严 禁使用“地沟油”(废弃油脂)进行食品生产。
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 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 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行政案例分析_行政案例分析_

行政案例分析_行政案例分析_

行政案例分析_行政案例分析_三、案例分析(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局长的失误)1.这位局长对局行政组织建设有何失误?2、这个局的行政结构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答:这样机构和人员不断膨胀,机构的职能与人员的事务不断分解,必然造成内部关系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

该局局长出于安排老同事、老部属和加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考虑,扩充机构,增加人员,结果事与原违。

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

原因就在于机构的增加和人员的扩充不是出于工作本身的考虑,违背了行政组织建设的精干效益、管理幅度和层次适度、职权责一致等科学原则。

(1460个公章与机构的增长)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机构设置中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何设想?答:(1)反映了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机构臃肿,关卡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不高。

违背了职能目标原则;职、权、责致原则;完整统一原则;合理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精简效能原则。

(2)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把政府的职能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以宏观管理为主;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2以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为改革的重点。

把承担相同或相近业务的部门合并,把职能重叠的机构撤销,组建新的综合管理部门,撤销综合部门内的对口专业机构,其职能由行业主管部门承担。

3.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制。

把宪法和组织法中有关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机构设置和编制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控制机构的膨胀。

同时,健全已经开始实行的由编制部门控制工资基金的办法,用经济杠杆来约束机构人员的膨胀。

4.相应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在开展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

(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机构设置与要作效率是什么关系?某市将农林局一分为三后为什么会出现效率滑坡?答:(1)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机构的多少,而在于机构设置是否合理。

行政法律行政行为的案例(3篇)

行政法律行政行为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

2019年,甲公司在某市某区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拟在此建设一栋住宅楼。

在建设过程中,甲公司未经某市规划局(以下简称“规划局”)批准,擅自改变了建设设计方案,将原规划的住宅楼改为商业综合体。

规划局在巡查中发现甲公司的违法行为后,于2020年2月对甲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

二、案件事实1. 2019年5月,甲公司在某市某区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住宅楼。

2. 2019年7月,甲公司向规划局提交了建设住宅楼的设计方案,并取得了规划局的批准。

3. 2020年1月,甲公司未经规划局批准,擅自将建设住宅楼的设计方案改为商业综合体。

4. 2020年2月,规划局在巡查中发现甲公司的违法行为,并要求其立即停止施工。

5. 2020年3月,甲公司仍未停止施工,规划局决定对甲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三、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构成违法建设?2. 规划局对甲公司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四、案例分析1. 甲公司是否构成违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建设设计方案。

”甲公司在未经规划局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建设设计方案,将住宅楼改为商业综合体,其行为已构成违法建设。

2. 规划局对甲公司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在本案中,规划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已告知甲公司其违法行为及依法享有的权利,并听取了甲公司的陈述和申辩。

因此,规划局对甲公司的行政处罚程序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本案中,甲公司的违法行为属于擅自改变建设设计方案,其行为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最新_自考资料)_行政案例分析[1]

(最新_自考资料)_行政案例分析[1]

(最新_⾃考资料)_⾏政案例分析[1]动的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应当是三者的统⼀,不可偏废,不可缺少的。

(三)⾏政领导的⽅法、⽅式与艺术1.⾏政领导的⽅法是⾏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段和办法,其中,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和⽭盾分析等⽅法构成了我国⾏政领导的基本⽅法。

2.⾏政领导的⽅式:1强制⽅式2说服⽅式3激励⽅式4⽰范⽅式。

3.⾏政领导艺术:1授权的艺术(对领导者来说,重要全⼒抓好⼤事,⼩事情则委托给部属办;运⽤制授权留责、适度合理授权、因事择⼈、视能授权、逐级授权、加强授权后的监督控制、防⽌反向授权等)2⽤⼈艺术(做到⼈尽其才。

扬长避短待⼈诚恳、注重激励、爱护下属)3处事艺术(⼲好本职⼯作,不得越权⾏事)4运时艺术(合理安排时间,讲究时间和效;精简机构,善于授权;开好会议,节省时间;善于科学地挤时间等)。

(四)⾏政领导的基本素质要求:1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向、全⼼全意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2既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3能⼒素质(⾏政领导者的能⼒素质主要是创新能⼒和综合能⼒)4⼼理素质(⾏政领导者的⼼理素质要求是敢于决断的⽓质、竞争开放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5⾝体素质(要求⾏政领导者要有强壮的能够持续⼯作的体⼒,充沛的精⼒和⽣命的活⼒)。

(五)⾏政领导班⼦的素质结构: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质结构。

第七章⾏政决策1.⾏政决策是指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为履⾏国家的⾏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

2.⾏政决策的特点:1.⾏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2.决策内容上的特性。

3.决策所代表利益的特性。

4.决策依据上的特性5.决策所约束的范围上的特性。

3.⾏政决策的地位和作⽤:1⾏政决策是⾏政管理过程的⾸要环节和执⾏其他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2⾏政决策是⾏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能3⾏政决策⾏政决策正确与否是⾏政管理成败的关键(⼆)⾏政决策的类型:1.依据⾏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国家决策和地⽅决策。

行政法案例分析(讼诉法)

行政法案例分析(讼诉法)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案例分析行政合同关系属于行政关系,应由行政法调整原告:艾某,某县香溪乡海西村农民被告:某县香溪乡人民政府1987年10月,艾某在本县某水利工地施工时,被同乡一民工无意铲伤头部,经县、地两级医院诊断和南京市鼓楼医院复诊,确定为"脑震荡后遗症"。

1989年9月22日,某县水利工程指挥部及原告所在的乡政府、村民委员根据某省《关于民工致伤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规定》与原告协商达成一项就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承担艾某的治疗费用和以后生活问题的《因公致伤处理协议书》。

该协议书签字后,报县政府农水办公室审批,县政府农水办批复:"同意该协议,今后双方一律按协议书条款执行,任何一方都不得纠缠。

"由于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从1992年起,乡、村每年只给原告400元现金。

原告认为这些钱已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数次找领导解决而未果。

1994年,乡领导认为原告的后遗症已基本恢复正常,并能从事轻微体力劳动,不必再要补助,宣布从今以后不再发给原告生产等补助费。

因此,原告于1995年3月14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乡政府履行1989年经县政府批准的协议书的规定,继续发给补助费。

[案例思考]1、乡政府与原告签订的协议书是什么性质的协议?2、法院能否受理此案?[参考要点]1、该协议属行政合同,应由人民法院行政庭受理和审判。

主要理由是:该协议书尽管是在双方当事人协议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由于承担义务的一方不是一般的民事主体,而是乡、镇一级的人民政府即行使行政职能的行政主体;且这种协议不仅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是经过县一级人民政府的主管部门批准的,并规定"今后双方一律按协议书条款执行",从而具有行政合同的性质。

2、行政主体一方在不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废止该协议书,停止发给原告补助费是合同违约行为,相对人对此不服提起诉讼应由行政庭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6项规定,该案也符合"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规定。

行政案例分析(精选)

行政案例分析(精选)

行政案例分析(精选)第一篇:行政案例分析(精选)从管理角度思考:1、《行政案例分析》课的任务、环节、方法是什么?2、反思该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提出建议和改进。

反思内容:环境、过程、方法、目标。

任务1、知识目标使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行政机关是怎样对行政事务进行实践管理的,尤其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具体的案例背景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尤其对现实行政事件的行政分析方法和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行政问题的能力。

环节本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应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践环节。

学习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主要是:(1)独立思考: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后,发给每个学员,并给予一定时间由学员独立完成分析的准备工作。

在这段时间内,学员要认真阅读案例,仔细研究每一个细小的情节。

在阅读的基础上,学员要独立地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或结论,准备好课堂讨论的发言提纲。

(2)课堂讨论:在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由学员围绕行政案例中案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发表各自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员各抒己见,互相揭示矛盾,向别人提出挑战,以便引起争论。

通过争论,个人在吸收其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

课堂讨论时,还要安排专人做记录。

课堂讨论以口头发言为主,书面发言为辅。

(3)角色扮演:任课教师可根据行政管理案例的情节,适当指定学员扮演一定角色。

每一个学员都应当自觉地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案例情节中,扮演好主要角色。

(4)小组讨论: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或作业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小组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安排方面开设《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课时偏少一般只有32学时难亦组织系统的行政案例教学;3课程教学直接运用的参考教材寥寥无几仅有的教材汇编的很多行政案例内容陈旧不合时宜授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编写行政案例仅靠授课教师个别人的力量选择和组织的行政案例的质量很难尽如人意。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3篇)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区城市规划局在审批某房地产开发项目时,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该项目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经群众举报,该案件被某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现将该案件进行分析。

二、案件经过1. 项目审批阶段2016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某市区开发一住宅项目,向某区城市规划局提交了项目审批申请。

在审批过程中,该局在未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的情况下,违反相关规定,违规审批了该项目。

2. 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批准后,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始进行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项目用地面积超出批准范围,实际用地面积比批准面积多出1000平方米。

(2)项目建筑密度超过规定标准,导致周边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3)项目绿化面积不足,与规划审批不符。

3. 群众举报与调查2018年,周边居民发现项目存在违规情况,向某市监察委员会举报。

经调查,某区城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城乡规划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城乡规划的要求的,应当予以批准。

第二十一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经批准的城乡规划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城乡规划的要求的,应当予以纠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权时,应当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执行。

四、案例分析1. 违规审批原因某区城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原因:(1)审批程序不规范,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审查。

(2)审批人员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导致审批决策失误。

(3)监管不力,未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2. 违规审批后果(1)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导致公共资源浪费。

(2)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引发社会矛盾。

(3)损害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3. 应对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审批人员素质。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详解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详解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详解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案例1 贫困县的“摆谱症”本案例反映了贫困县铺张浪费,没根据行政的具体经济与社会环境,高调消费的行政现象。

摆谱症就是摆阔绰,讲排场,爱面子的浮躁做法,这件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行政风气不良,行政道德失范,监督机制不完整,考核体制不健全等。

基本举措:大力整治官场浮夸风,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制;完善干部任用体制;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整风运动,改造官员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行政价值与目标案例1 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无奈本案例反映了:消费者所买热水器爆炸,想维护权益但被高额检测费吓退。

属于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得不到保障,质量检测费用太高。

可能的举措:法律上的维权保障,建立相应的机构管理维权事宜;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观念;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从源头上打击伪劣产品等。

第三章行政功能与职能案例1 广州不明病毒危机1政府职能行为的发生是从社会问题着手,解决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等发展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但政府还要管理好政府本身的问题,主要解决因素在于社会行政的目标,行政价值,社会问题的影响范围。

可控制度等。

2广州市政府,卫生厅,都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了非典有关问题。

稳定了民心、应对公共卫生危险事件。

得到初步效果,恢复了社会秩序,担任然需要加强管理。

毕竟让谣言占领了三天,造成一定的损失。

3当公共危机来临时,如本案例中的卫生事件。

政府应在第一时间解答有关问题,避免谣言漫延,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定,稳定民心,加强管理。

提高应对危机的效果。

取信于民。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案例1 武陵源规划困局1纵向上关系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治间纵向关系。

横向上关系构成;竞争与合作。

地方政府间为处理某一共同问题而形成合作,基于协议而形成合作。

法律行政行为案例分析(3篇)

法律行政行为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起典型的法律行政行为纠纷,发生在我国某市A区。

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建筑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

2008年,甲公司决定在A区投资建设一个大型住宅小区,并邀请乙公司参与投标。

经过招投标程序,乙公司以最低价中标,双方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约定,乙公司负责小区的土建施工,工期为两年。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乙公司管理不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甲公司多次要求乙公司整改,但乙公司始终不予理会。

2010年,甲公司向A区建设局(以下简称“建设局”)投诉乙公司,要求其责令乙公司整改。

二、行政行为过程接到甲公司的投诉后,建设局立即展开调查。

经调查,建设局认定乙公司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且未按合同约定进行整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设局决定对乙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具体行政行为如下:1. 责令乙公司立即停工整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对乙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20万元。

3. 对乙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其加强管理,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依据本案中,建设局的行政行为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1. 调查程序的合法性:建设局接到甲公司的投诉后,立即展开调查,符合法律规定。

2. 行政处罚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设局有权对乙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3. 行政处罚的适当性:建设局对乙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20万元,既起到了警示作用,又未对乙公司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符合行政处罚的适当性原则。

(三)行政行为的合理性1. 停工整改的必要性:乙公司存在质量问题,停工整改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理原则。

行政法案例分析

行政法案例分析

行政法案例分析行政法是指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门法律学科。

下面通过分析一个行政法案例来具体了解行政法的适用和实践。

案例背景:某地政府在一座城市建设中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该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涉及到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征地并拆迁了一批居民房屋,并在拆迁后开始进行建设工作。

然而,部分居民对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补偿不满意,因此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重新计算补偿标准。

案例分析:政府在进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需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征地拆迁。

首先,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需要与居民进行协商,提供合理的补偿,并签订补偿协议。

政府应当保证补偿协议的公平合理,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补偿。

如果居民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政府在进行城市公园建设时,应当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工作中需按照城市建设规划进行施工,确保建设工程符合法律和规定要求。

如果发现存在环境污染、违法施工等问题,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最后,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依法行使,不得滥用职权或超越职权。

政府的决策和行为需具备合法性和合理性。

如果政府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居民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论:行政法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一门法律学科。

在案例中,政府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建设工程等方面需依法进行行政管理。

居民在行政处理过程中享有合法权益,并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行政法的适用和实践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行政法案例分析行政行为与行政诉讼

行政法案例分析行政行为与行政诉讼

行政法案例分析行政行为与行政诉讼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法案例分析是学习行政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探讨行政行为与行政诉讼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

1. 案例描述假设某市政府发布了一项关于限制餐馆营业时间的行政行为,规定所有餐馆在晚上10点后必须关闭营业。

某餐馆所有者认为这一行政行为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因此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行为。

2. 行政行为分析在该案例中,市政府发布的关于限制餐馆营业时间的行政行为属于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以法律为依据对特定对象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命令、决定、批复等多种形式。

行政行为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个别性和即时性。

在行政法案例分析中,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是重要的一步。

合法性审查主要包括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授权、是否符合平等原则、是否符合适当程序等。

在该案例中,餐馆所有者认为市政府发布的限制营业时间的行政行为违反了他的合法权益,因此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行为。

3. 行政诉讼分析行政诉讼是公民、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满时追求法律保护的一种方式。

行政诉讼程序主要包括起诉、立案、举证、听证、裁决等多个环节。

行政诉讼主要通过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违法或违反合法权益,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该案例中,餐馆所有者通过在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来申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认为市政府发布的限制营业时间的行政行为侵犯了他经营餐馆的权益。

通过行政诉讼,法院将对市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违反了餐馆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4. 行政行为与行政诉讼的关系行政行为与行政诉讼有着密切的关系。

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特定对象采取的具体措施,若行政行为涉及到违法、违反合法权益等情况,受影响的公民、组织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行政诉讼是一种行政行为的限制、补充和监督机制。

当行政行为涉及到违法或违反合法权益时,行政诉讼程序可以通过法院的审查来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和纠正。

行政案例分析

行政案例分析

行政案例分析I. 案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案例的提起和解决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手段。

行政案例对于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以及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行政案例,探讨案例所涉及的问题、相关法律依据以及解决方案。

II. 案例描述某地市政府决定在城市 A 中新建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并发出招标公告,要求有意参与招标的企业提交商业项目方案。

公司B看中了这个商机,准备参与招标。

然而,在招标文件中,有一项要求所有参与招标的企业需要提供股东及其持股比例的信息。

公司B由于其股东是敏感人物,担心这些信息的公开将对公司的商业利益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免除提供股东信息的要求。

政府对此案例的处理涉及到行政法律、商业法和隐私保护等法律领域。

III. 法律分析1. 行政法律依据: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的过程中,应当依法公平、公开、透明、廉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机关不得超越法定职权发生行政纠纷。

2. 商业法依据:根据《公司法》,公司的股东信息属于公司内部权力结构的一部分,通常只在需要的情况下才会向外界公开。

根据《公司法》,当公司有合法的商业利益需要保护时,有权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

3. 隐私保护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公开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保护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对于个人信息的公开,必须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评估。

IV. 案例解决方案针对公司B的申请,政府可以根据相关法律依据,提供以下解决方案:1. 提供信息合理性评估:政府可以要求公司B提供相关资料,证明其股东的特殊身份,以及公开股东信息可能带来的商业风险。

政府需要对公司的申请进行权衡,确保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和公开透明原则的平衡。

2. 保密承诺:政府可以与公司B签署保密承诺协议,确保其股东信息仅限于行政机关内部使用,并不得公开或泄露给任何第三方。

行政法律十大案例分析(3篇)

行政法律十大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法律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

在我国,行政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涉及众多领域。

本文将通过对十个典型行政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行政法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市规划局违法审批建设项目案案情简介:某开发商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市规划局在接到举报后,责令开发商停止施工并处以罚款。

分析:本案中,规划局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未依法审批建设项目。

对此,规划局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案例二:某县政府违法征收土地案案情简介:某县政府在未依法征收土地的情况下,强行征收村民土地用于建设项目。

分析:本案中,县政府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未依法征收土地。

村民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案例三:某市环保局违法处罚企业案案情简介:某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市环保局处以罚款,但企业认为罚款数额过高,遂提起行政诉讼。

分析:本案中,环保局在处罚企业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处罚过重的问题。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依法对环保局的处罚决定进行审查。

4. 案例四:某市公安机关违法扣押公民财物案案情简介:某公民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扣押财物,但后来证明其无罪。

分析:本案中,公安机关在扣押公民财物时,未依法进行,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返还扣押财物。

5. 案例五:某市卫生局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案案情简介:某医疗机构因存在违法行为,被市卫生局吊销执业许可证。

分析:本案中,卫生局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未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存在吊销过重的问题。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恢复执业资格。

6. 案例六:某市工商局违法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案案情简介:某企业因存在违法行为,被市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

分析:本案中,工商局在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吊销过重的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恢复营业执照。

行政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行政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3月,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化工厂存在严重环境污染问题。

经调查核实,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设置废气处理设施,导致废气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了罚款20万元、责令停产整治的行政处罚决定。

某化工厂不服该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某市人民政府经审查,维持了某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某化工厂不服,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2. 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3. 某化工厂是否具有停止生产、整治的权利。

三、案例分析1. 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在本案中,某市环保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化工厂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经调查核实,某化工厂确实存在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行为。

因此,某市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某化工厂作出罚款20万元、责令停产整治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合法的。

2. 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在本案中,某市人民政府在收到某化工厂的行政复议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了行政复议决定。

因此,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合法的。

3. 某化工厂是否具有停止生产、整治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责令停产整治的企业,应当停止生产、整治,直至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行政学案例分析

行政学案例分析

行政学案例分析一、引言本文将对某公司内部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

该案例涉及到公司内部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决策过程、沟通渠道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公司提供改进行政管理的建议和方案。

二、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中型制造企业,员工人数约500人。

该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内部的行政事务管理,包括人事管理、办公设备采购、行政支出管理等。

然而,近期公司的行政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问题分析1. 组织结构问题: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较少,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行政工作量。

部门内部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工作重叠和责任模糊。

2. 人员管理问题:公司缺乏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机制,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决策过程问题:公司的行政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和透明度,决策结果难以被员工接受和执行。

4. 沟通渠道问题:公司内部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通,信息传递不及时和准确。

四、解决方案1. 组织结构优化:建议公司重新评估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和职责划分,确保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避免工作重叠和责任模糊。

2. 人员培训与提升:公司应制定并实施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决策过程优化:建议公司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和流程,明确决策的依据和参与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增加员工对决策的理解和接受度。

4. 沟通渠道畅通:公司应建立起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包括定期开会、建立沟通平台等,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性。

五、实施计划1. 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估人员编制和职责划分,并制定相应的调整计划。

计划包括人员调配、职责调整等。

2. 人员培训与提升计划:公司应制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行政行为案例分析》课件

《行政行为案例分析》课件

案例结论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构作出了撤销环保部门处罚决定的行政复议决定,并责令环保部门重新作出行政行 为。
该案例体现了行政复议作为行政救济途径的重要作用,通过行政复议程序,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纠正了行政机 关的违法行为。
THANK YOU
行政复议机构首先审查了环 保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否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以及是否履行了调查取证的
法定程序。
通过调查取证和听证程序, 行政复议机构发现环保部门 在作出处罚决定时确实存在 未依法进行调查取证的情况

同时,行政复议机构还对处 罚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认 为环保部门的处罚过重,不 符合比例原则。
环保局经过调查取证,确认企业违法事实存在 ,证据确凿。
处罚程序是否合法
环保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依法告知企业有关权利,并按照法定程序作出 处罚决定。
案例结论
• 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有效 ,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处罚决定, 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整改。
04
案例二:行政许可
案例概述
01
某市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欲在市区内开设一家新的工 厂,需要经过行政许可的审批。
02
企业向市政府提交了申请,并按照规定提交了相关 材料。
03
市政府在审批过程中发现企业提交的材料存在一些 问题,需要进行核实。
案例分析
行政许可审批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保障公 共利益和社会安全。
在本案例中,企业提交的材料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核实,这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 责的表现。
行政行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行政行为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 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4
四、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
编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
“三落实”工作
2.实施阶段
组织落实 思想落实 物资落实
3.总结阶段
h
5
五、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
1.行政干预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4.奖励与惩戒 5.行政诱导
h
6
案例8-1 案例8-2
原则:
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决策目标和决策标准。 行政手段和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范。 行政执行需要行政领导者坚定执行信心,坚强有力 ,百折不挠。 行政执行必须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行政执行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持 之以恒。
h
11
三、行政沟通的原则
1.平等沟通 2.准确简明 3.及时沟通 4.注意效果
h
12
四、行政沟通的分类
1.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
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
2.按沟通的线路划分 3.按信息流向划分
h
单向沟通 双向沟通
上行沟通 下行沟通 平行沟通
13
案例8-4: 避免各自为战,推动信息共享
案例8-5:市长电话
第七章 行政运行案例分析
行政执行 行政沟通 行政协调 行政控制
h
1
一、定义与特点
1.目标性 2.实务性 3.经常性 4.强制性 5.灵活性
h
2
二、行政执行的分类
1.行政决定 2.行政检查 3.行政处置 4.行政强制执行
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三、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 作用
1.指挥执行决策。 2.沟通信息,传递情报。 3.控制执行情况和进程。 4.监督执行的效能。 5.协调各部门执行的步调。
利益差别 习惯性
既定权力和地位 既得经济利益
认知
h
9
一、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
1.发送者 2.被传递的信息 3.接受者
h
10
二、行政沟通的作用
1.行政沟通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 途径。 2.行政沟通是消除隔阂和矛盾,增进了解,统 一认识,协调行动的重要手段。 3.行政沟通是联系政府机关各部门、各环节的 纽带,有助于政府机关完善管理,提高效率。 4.行政沟通能鼓舞行政人员的士气,增强行政 组织的内聚力。 5.行政沟通是医治官僚主义的良方。
h
20
三、行政控制的原则
一是权威原则 二是准确原则 三是及时原则 四是灵活原则 五是尊重下级原则 六是系统、动态原则
h
21
案例8-6: 一起一触即发的水事纠纷
的妥善处理
h
22
h
18
一、行政控制的类型
1.控制范围
微观控制 宏观控制
2.控制组织系统 3.控制时序
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 等级机构控制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4 .控制方式
h
直接控制 间接控制
19
二、行政控制的手段
1.加强思想教育,推行目标管理, 实现自我控制。 2.通过计划预算控制。 3.通过组织手段控制。
h
7
案例8-3: “定心丸”变成了“闹心丸”
原因:
没有认真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
表现:
一是有偿承包不予兑现;
二是不公平;
三是少数村干部假公济私;
四是不认真执行土地政策,使得土地承包政策
流于形式。
h
8
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是指取消失误或者已经过时的政策, 用新的政策来取代原有政策的过程。
阻碍政策终结的因素:
h
14
一、行政协调的范围
1.内部协调 2.外部协调
内部横向协调 内部纵向协调
h
15
二、行政协调的原则
1.坚持统筹全局原则 2.坚持分层运作原则 3.坚持权衡变通原则 4.坚持协调人际关系原则
h
16
三、行政协调的方法
1.个别磋商 2.召开会议 3.组织协调 4.信息协调
h
17
行政控制的根本任务是在行政决策制定之 后,通过既定的组织机构,运用控制和调节 机制,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从而使政府职 能得以很好地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