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特点比较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 2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中西之间的差异毫无疑问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人讲究精准确切,而中国人虽说离不开客观事物,但却更注重一种意境上的领悟。
中西诗歌的差异一、情感表达差异英文诗歌大都表达热切,感情激烈,以求再现此情。
而中国的古诗词则文字简洁,意境悠远。
诗人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到七八分后,便会打住,留白出来以给人遐想的空间。
李白的那首闻名的《静夜思》便是中文诗歌中的一个典型。
通篇文字都很简单,描绘的情景其实也很简单。
不过是看到夜晚起床之后看到空中一轮明月后,开始思念了家乡。
但这一仰头一低头之间的风致却打动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吸引了一代代的国人竞相传唱。
而这种感情在西方人看来似乎是难以理解的。
Tr. W. J. B. Fletcher在翻译静夜思时,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两句译做了“On her clear face I gazed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Fletcher显然没能理解到诗中的那种思乡的感觉。
而另一个人Tr. S. Obata则翻译成了“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off home.”相比较许渊冲的“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我们可以发现,Tr. S. Obata相较Fletcher 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对思乡的把握仍是不到位的。
这跟中文诗歌中的意境不无关系。
在中国文化里,月往往是悲情的,不完满的。
月的形象总是跟短暂与变幻联系在一起。
睹月思乡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宣泄。
除此之外,王建曾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自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正是探讨这种差异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以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为比较对象,从而深入探究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鸣。
一、主题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方诗歌通常着重于抒发情感、赞美自然和表达个人体验。
例如,唐代的诗人们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和哲学思考,通过诗歌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弗罗斯特的《雪夜》和雪拉比的《自由钟》等作品更多的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二、形式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诗歌常采用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的形式,注重音律的把握和节奏感的呈现。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自由诗的形式,不受特定音律和格律的约束,更加强调个人的表达和自由创作。
例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使用了一种自由韵律的形式,在诗歌创作中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三、语言风格中西方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
中方诗歌多用意象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景象。
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抽象的思维,通过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词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例如,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更富有层次和深度。
尽管中西方诗歌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无论中西方诗歌都强调情感和内心的表达。
无论是中方的山水情怀还是西方的社会思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具有悲喜交织、真挚动人的特点。
其次,中西方诗歌还都具有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的双重性。
中方诗歌承载着山水文化的传统,西方诗歌则体现了个人的创新和思考。
再次,中西方诗歌都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无论是中方的五言绝句还是西方的自由韵律,诗歌都追求一种旋律和节奏的感受。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方诗歌注重情感、自然和个人体验,形式上更加注重音律的安排;西方诗歌着重社会、哲学和个人思考,形式上更加自由创新;而在共同之处,两种诗歌都强调情感的表达、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以及音乐性和节奏感的呈现。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2
总的说来,汉语诗歌文字十分简洁、没有语法关系的严格限制、多省略句,尤其是“我”;西方诗歌则有时态、语态、性、数等的变化,语法关系十分严谨。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中西诗歌基本风格的差异:
汉诗的基本风格:凝练、含蓄、空灵、清逸;
英诗的基本风格:精确、严谨、明晰、凝重。
中西诗歌虽然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异,但也存在着一些相似、相近之处。
例如,汉字,“看”,无论什么时态、语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主动、被动……),都是这样写的,在词形上没有什么变化;而英语“look”,则有时态、语态的区别: looking, looks,looked……在词形上有变化。
在单复数上,也是如此:在汉语中,“树叶”,单复数都是如此;英语,leaf, leaves.
就音乐性而言,虽然中西诗歌均具有音韵之美,但相对而言,由于西方语言是拼音文字,善于表现声音因素,因此西方诗歌相应地表现出音乐性强的特征。
自古希腊抒情诗产生以来,西方诗歌就与音乐性密不可分:抒情诗lyric即由古乐器lyre转化而来。
lyre:里拉琴,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
古希腊的抒情诗就是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分类的:琴歌、笛歌……
Young lovers meet, old wives a-sunning sit,
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这是中西诗歌的一个基本差异。
三、语法特征、风格方面的差异
在语法特征方面,中西诗歌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其中有两点尤为突出:
1、汉字没有时态、语态、性、数的变化和区别,词性常常并不明朗,是名词还是动词并没有词形上的变化;而西方语言则词形变化多端,有时态、语态、性、数等的变化,一个词是什么词性、单复数、时态、语态,一望便知。
中英文诗歌特色对比
中英文诗歌的特色《英文诗歌》英语诗歌的韵律dasha英诗节奏(Rhythm)构成英诗节奏的基础是韵律(metre)。
在希腊语中,“metre”这个字是“尺度(标谁)”的意思。
英诗就是根据诗行中的音节和重读节奏作为“尺度(标准)”来计算韵律的。
英诗的特点之一是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排列格式。
各诗行不达到每页页边,每行开始词首大写。
几行成为一节(stanza),不分段落。
各行都要讲究一定的音节数量,行末押韵或不押韵,交错排列。
……音节重读(stressed),非重读(unstressed)。
……这就是一种正规的重读形式,在诗歌中即体现为韵律。
研究诗歌韵律规则的科学叫作韵律学(Prosody)。
1.音步(Foot):英诗中这种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性组合叫作音步。
一个音步的音节数量可能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只有一个必须重读。
分析英诗的格律就是将它划分成音步,并区分出是何种音步以及计算音步的数量。
这种音步划分叫scansion。
根据一首英诗组成的音步数量,每一诗行一个音步称“单音步”(monometer);每一诗行有两个音步的,称“双音步”(dimeter);含有三个音步的,称“三音步”(trimeter);此外还有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ometer)。
Is this | a fast, | to keqpThe lard | or leanAnd clean? (Herrick)2.韵律(Metre):英诗的韵律是依据音步包含音节的数量及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加以区分的。
传统英诗的音步有六种:即抑扬格(Lambus)、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及抑扬抑格(Amphibrach):(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及抑扬抑格(Amphibrach):“⌒”非重读音节;“/”重读音节。
中西诗歌比较
6
朱光潜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分析:其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浅薄;其二,西 方民族生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华民族生性好 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英雄宜做史诗的主角,圣人则 不然;其三,文艺观上主观和客观的分别,中国诗偏重 主观,西方诗偏重客观;其四,史诗和悲剧都是长篇作 品,中国偏重抒情,抒情诗不能长;其五,史诗和悲剧 都是原始时代宗教思想的结晶,与近代社会状况和文化 程度不相容,而西方还有人创作史诗历史剧,因为有希 腊的蓝本可以模仿。归根到底,史诗及叙事长诗在中国 不发达,跟中华民族很早就作为大一统国家,对王权秩 序、现实伦常、诗歌教化的重视有关。 当然,正象中国有叙事诗一样,西方也有抒情诗。 中、西诗歌传统的抒情叙事是相对而言的。
18
(四)含混简省 与明确清晰的诗歌语言
中国诗歌语言表现出简省含混的特点, 它正好与诗歌的意象性、接受的多义性 相应,适宜诗歌创作;
西方语言讲究逻辑性和准确性,固然有 精确明晰的优点,但限制诗歌内容和表 达空间。
19
1、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的效果
汉语诗歌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由此造成 一种客观的非个人的抒情效果,使个人体 验上升为普遍的或象征的意蕴,从而使读 者也能置身其中,产生更大范围的共鸣。 而在西方诗歌中,由于人称必不可少,无 法产生这种效果。 如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声”,由于省略了人称,造成一种 “人的动作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效果。 若加上人称,效果大不一样。(《蒹葭》)
17
(三)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 西方诗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
中国诗歌的对偶不仅是意义 上的对称,而且形式上也是 严格的对偶。如杜甫的《旅 夜书怀》一联: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星”对“月”,“垂”对 “涌”,“平野”对“大 江”,“阔”对“流”,全 联静对动,广阔对悠长,都 极为工整贴切。 西方诗歌即使对偶,最多达 到意义的对称和形式上的大 体对偶,如拜伦的了一联诗: My boat is on the shere, (我的小船在岸上) And my bark is on the sea. (我的小艇在海上) 形式上没法完全对偶 。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引言: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在不同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诗歌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的比较,以期能够深入了解两种文化间诗歌创作的异同之处。
一、语言和结构的差异: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和结构上有显著的差异。
西方诗歌注重押韵和韵律,常常采用定型诗的形式,例如十四行诗、抒情诗等。
而中文诗歌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较少使用押韵和韵律。
中文诗歌通常以五言或七言绝句为主,这种形式给予了诗人更大的自由度,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时更加灵活多样。
此外,中文诗歌还倾向于使用对偶和象征的手法,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主题和内容的差异: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也存在差异。
西方诗歌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例如爱情、死亡、自然等。
而中文诗歌则更加强调社会和政治的关注,诗人常常通过表现社会现象和质疑社会制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中文诗歌通常融入了许多哲理和人生智慧,诗人通过寓意和象征等手法,传达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三、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诗歌是一种表达文化和历史的方式,因此中西方诗歌受到各自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较大。
西方诗歌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传统中有深厚的根基,常常受到古希腊神话和罗马史诗的启发。
而中文诗歌则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常常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智慧。
这种文化和历史的背景让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四、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中西方文化对于诗歌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
西方文化中,诗歌被广泛地视为文学艺术的高峰,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所重视。
许多西方国家设立了诗歌奖项,诗人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如李白、杜甫等。
尽管如今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在文学界和艺术界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结论:中西方诗歌在语言、结构、主题、内容、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一)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一)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自古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强力推崇。
然而,不同语言、文化、历史背景下的诗歌却有着各自独特之处。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比较中西方的诗歌。
一、韵律与格律中西方的诗歌在韵律和格律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西方的诗歌以韵律和节奏为主要特征,如英语诗歌的iambic pentameter韵律和德语诗歌的六十牙韵律等。
而中国古代的诗歌则以格律为主要特征,如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格律。
二、意蕴与表现形式中西方的诗歌在意蕴和表现形式上也有着不同的差异。
西方诗歌的表现比较自由,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叙事诗、抒情诗、寓言诗等等。
而中国古代的诗歌则更注重意境的表现,将诗歌看作是“形神兼备”的艺术形式,强调意蕴的深刻性、感染力和形式的精湛性。
三、词汇和表现方式中西方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不同,诗歌的使用频率和表现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在西方,对于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日常用语、科技用语等等。
而在中国,对于古诗词的运用,使用的大多数都是古代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古诗词也更多地保留了古代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诗歌在表现形式、韵律和格律、意蕴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每个国家的诗歌都有其独特性,透过诗歌可以看到每个国家的独特文化和历史背景,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情感。
在今后的汉语学习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加深对中西方诗歌的理解和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方诗歌比较》
从小方面比较中西方诗歌诗歌是人类最美丽的表达语言,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
中国拥有最博大精神的诗歌文化,而西方的诗歌经过了抒情诗、史诗、诗剧、诗体小说、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
中西的诗歌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
那么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比较。
一、从表达上中国的诗歌更加含蓄中国的诗歌由于古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尾变化的语言,它不像英语那样有明显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所以表达上不如西方语言那么精确,因此汉语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
艾米•洛威尔曾经说过:“含蓄是我们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之一。
”而西方诗歌比起中国的诗歌的含蓄则显的更加的直接开放。
比如英美现代诗歌大多都是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二、从诗词上看有共性也有差异的特点上中国古典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显现在简洁具体。
这要求诗人必须具有行文简洁和表达含蓄的才能。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也融入了他们的创作中。
这种借鉴的结果就是“汉风诗”的出现。
英美译者翻译最多的是我国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李贺的诗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词,他们的创作手法对英美现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流传的佛老思想、逃避现实、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们诗歌的创作中。
勃莱一首名为《想到<隐居>》的诗,就是受白居易的启发而写的。
他的朋友赖特走得更远,他曾经给自己的一首诗加上这样的一个标题:“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昆虫来作伴。
”这种白描方法明显是受到中国唐诗的影响。
从中既可以看到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
三、从写作方式上看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
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差异比较
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比较:
1. 表达方式:中国诗歌通常更加含蓄,情感表达较为间接,而西方诗歌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敛和含蓄,而西方文化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个人情感。
2. 形式和韵律:中国诗歌通常注重形式和韵律,许多古诗都有严格的平仄和韵脚要求,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自由形式和个性化的表达。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美的不同追求。
3. 主题和风格:中国诗歌的主题常常涉及到自然、历史、哲学等,风格通常较为简练、含蓄,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营造。
而西方诗歌的主题则更广泛,包括爱情、人生、人性等,风格各异,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都有涉及。
4. 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方诗歌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通常强调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而西方诗歌则更关注个人情感、自由、正义等价值观。
5. 读者和接受方式:中西方诗歌的读者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的读者通常较为固定,多为知识分子或文人墨客,而西方诗歌的读者则更加广泛,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群。
此外,中西方诗歌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中国诗歌通常通过手抄本或印刷本传播,而西方诗歌则更依赖于出版和媒体传播。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异同。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歌是表达爱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也使得中西爱情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风格、主题和形式三个方面,对中西爱情诗歌进行比较。
一、风格比较中西爱情诗歌在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诗歌的表达方式来看,中文诗歌倾向于以抒情为主,通过描写情感、表达心声来表达爱情;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形容词形容等修辞手法,以绘画般的描述来表达爱情。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婉约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思念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西方诗人雪莱的《爱的抱枕》则通过比喻手法细腻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妙:“我爱你的我的个体,我爱你的灵魂不变。
”二、主题比较中西爱情诗歌的主题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中文诗歌更多地将爱情与自然、季节等元素相融合,表现出深情厚意的爱情。
李煜的《浪淘沙令》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对爱情的思念:“夜久犹为报,钟山何处响。
客心自有主,凭谁看落晖。
”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揭示内心情感和矛盾,对于爱情的探索和思考更加深入。
例如,英国诗人拜伦的《谢尔盖娅的回忆》通过描写一段短暂而绝望的爱情,表达了对失去爱人的痛苦和悔恨:“我伫立在你的昔日宴会厅,回忆起我的错误,心都碎了。
”三、形式比较中西爱情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诗歌在形式上较为自由,常采用律诗、绝句等传统形式,并注重音韵的工整和平仄的控制。
李商隐的《锦瑟》用辞华丽,声调优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而西方爱情诗歌则更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制,可以运用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
例如,美国诗人金斯伯格的《爱之歌》采用散文诗的形式,赋予爱情以真实而感人的力量:“我爱你,就像一只小鸟爱阳光。
我不能没有你,就像花朵不能没有雨露。
”综上所述,中西爱情诗歌在风格、主题和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爱情诗歌注重抒情,将爱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深情厚意;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形容和描述,强调内心情感的矛盾与探索。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概述:诗歌是一种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中西方文化盛行的两种不同诗歌传统,即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比较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因素。
形式比较: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如唐诗和宋词。
这些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规则的押韵,表达中心思想的方式更加隐晦含蓄。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开放,不受格律的限制。
现代诗人追求表达个人内心体验的自由,他们破除了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自由诗和断行诗等形式,以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主题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中国诗人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现代诗人通常以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感受为主题,表达对生活、人际关系和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
风格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中式诗歌常常以意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共鸣。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直白和直接,注重真实和直接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人少使用修辞和寓意,他们通常以直观和真实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追求读者在阅读中直接领悟他们的意图。
文化因素:中西诗歌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儒家思想和禅宗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崇拜。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受到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表达。
结论: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直接,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通过了解中西诗歌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第一篇:中西方诗歌的比较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①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
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
中西诗歌比较
英诗以音节的轻重决定节拍,然后配合长音、短音 来形成音律。第一个音节轻短,第二个音节长重,叫抑 扬格;第一个音节长重,第二个音节轻短,叫扬抑格; 此外还有扬扬抑格、抑抑扬格。如Like a child 是抑抑 扬格。
中国爱情诗缺乏人生的思考和宗教的情怀,这也导 致了中诗不如西诗那么深广远大。
3. 含蓄与奔放---在诗风和手法上
西方爱情诗感情奔放和大胆坦露;手法是开放式的, 笔调直率大胆、铺陈。每每带着激浪巨涛似的情感,狂 飚闪电似的想象,惊世骇俗的夸张,而且还常用大自然 的背景来衬托,那大海怒涛、狂飚暴风、峭壁悬崖、荒 谷沙漠。
“名声——我对你若有兴趣,并不是爱听你响亮的吹
嘘;是为要看她灼灼的目光——她也懂得了:我并非
配不上她!”
(拜伦)
“一个是不再爱,一个是不再被爱,这都是难以忍受 的死亡,至于冥目咽气,倒没有什么。”(伏尔泰)
“爱情激荡着活跃的情绪,它可以使死亡的人复活, 它可以使沙漠有人居住,它可以使爱的人幻影重现。”
二、中西爱情诗比较
1. “怨”诗与“慕”诗
中国爱情诗 诗人常假托女子之口,来唱对丈夫的恩 爱情深,抒写远离的相思情苦,渲泄被遗弃的怨和恨; “怨”诗比较多,写女子的幽怨之情。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上部》(朱庆馀)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江南曲》(于鹄)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买卜人。《望夫词》(施肩吾)
他们仰望天穹,那飘游的彩霞, 有如玫瑰色海洋,浩瀚而明艳, 他们俯眺那波光粼粼的大海, 一轮圆月正盈盈的升上海面; 听得见浪花在飞洒,轻风徐来。 得见对方黑眸里射来的热焰—— 觉得四目交窥,他们的双唇, 使互相凑近,黏接,合成一吻。(拜伦)
中英诗歌对比
中英诗歌对比中英诗歌一直是文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观点。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中英诗歌对比成为了一种有趣而有意义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中英诗歌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下诗歌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首先,中英诗歌在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诗歌多使用五言、七言古体诗的形式,注重平仄韵律的对仗关系。
诗人通过写景、咏物和抒发情感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英文诗歌则更为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自由诗、押韵诗或者无韵诗等不同形式。
英文诗歌更加注重音韵与节奏感,使用富有韵律美的句子结构和押韵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其次,中英诗歌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文化注重“咏史抒怀”,以古代文人骚客的视角向读者传达道德伦理、人生哲学和社会议题。
例如,在唐代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写景叙事,表达对人生短暂和珍惜时光的思考。
而英文诗歌更加开放和多元,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社会、政治等。
英诗通过表现个人情感、心灵体验和思考来触动读者的感知与思考。
此外,中英诗歌还存在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中文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而闻名,更加注重思辨和智慧。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礼仪、道德和孝道,这些价值观也贯穿于诗歌创作中。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之情,并融入了儒家的忠诚和感恩情怀。
而英文诗歌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英诗鼓励诗人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追求独特性和创新。
最后,中英诗歌在语言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诗歌注重文字的端庄和言简意赅,采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语言的塑造。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寄邱员外》中,他通过写秋夜的景观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英文诗歌则更加注重语言的细致和生动,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来塑造意象和情感。
英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中英诗歌在形式、主题、文化价值观、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诗篇90篇 摩西 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 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 从亘古到永远,你是 神。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 你教他们如水冲去。 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乾。 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忿怒而 惊惶。 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 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 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 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 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 飞而去。 ……
雅歌 我是沙仑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我欢欢喜喜坐 在他的荫下,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 他带我入筵宴所,以爱为旗在我以上。求你们给我葡萄乾 增补我力,给我苹果畅快我心,因我思爱成病。 他的左手在我头下,他的右手将我抱住。耶路撒冷的众女 子阿,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 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听阿,是我良人的声音。看哪,他蹿山越岭而来。 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他站在我们墙壁后,从窗 户往里观看,从窗棂往里窥探。 我良人对我说,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 因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地上百花开放百鸟呜叫 的时候已经来到,斑鸠的声音在我们境内也听见了。 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葡萄树开花放香。我的佳偶, 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 我的鸽子阿,你在磐石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求你容我 得见你的面貌,得听你的声音。因为你的声音柔和, 你的面貌秀美。 要给我们擒拿狐狸,就是毁坏葡萄园的小狐狸。因为我们 的葡萄正在开花。良人属我,我也属他。 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 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 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字艺术形式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都非常受欢迎,并且在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因此,在中西诗歌的比较鉴赏和翻译理论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探讨。
### 一、中西诗歌的异同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从形式上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多以五言、七言为主,而西方诗歌则多以四行、六行、八行为主。
此外,中国古典诗歌还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对仗”、“百科”、“反复”等,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基于情感的表达,比如抒情诗。
### 二、中西诗歌翻译理论在中西诗歌翻译方面,文化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有着相似性的文学作品,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理解。
因此,在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尊重原文的风格和表达,并尽量在译文中保留原有的文学特点。
另外,在中西诗歌翻译时,也应注意语法差异。
中文和英文在句法结构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应根据句法结构对原文进行修改,以便使译文更加流畅。
### 三、中西诗歌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在风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鉴赏时也应注意这些差异。
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应注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文学手法;而在鉴赏西方诗歌时,则应多注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对中西诗歌进行鉴赏时,还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比如中国古典诗歌会使用“对仗”、“百科”等修辞手法;而西方诗歌则会使用抒情手法、形而上学手法、比喻手法、幽默手法等。
### 四、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形式上来看,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在鉴赏和翻译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鉴赏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时,我们应多加留意文化差异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作者的想法。
中西诗歌 特点 比较
中国与实用结合的抒情的传统,西方与神 话结合的叙事诗传统,,带来中西诗歌的许多 差异: ❤题材上,中国诗则凡俗日常, 西方诗大多超 越凡俗。 ❤内容上,中国诗表现个人经验(但与群体联在 一起),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的全部。 ❤风格上,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 含蓄、淡雅空灵,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 浓烈,追求深刻。 ❤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
❤又如Eugen Gomringer的“图像诗”: W W d i n n n i d i d W 他摆出了英文单词“wind(风)”被风吹散的样子。 ❤这类诗歌旨在忠实模仿和再现现实中的某种声响或图像,在 中国诗歌传统中多半将此类作品视为游戏甚或胡闹,但是在 西方诗歌史中,它们便是可以称得上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名诗了。 ❤这些当然是过于极端的例子,在西方诗歌中也并非主流,但 是这些例子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西方诗歌中不可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那一 部分特质。总的来说就是结构的多变松散和较强的语音感。 这种语音感在某些看似可译的,但是硬译之后,原诗的形式 和内容都会遭受巨大的损伤。
“诗”与“poem”
❤中国古代对“诗”的经
典论述是“诗言志” 。 “诗”就是作者本人内 心本性的外在显现。中 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 且形成强大的抒情诗传 统。中国古典诗歌的抒 情传统,从第一部诗歌 总集《诗经》开始,经 过《楚辞》、《离骚》、 汉魏乐府、唐诗、宋词 直到元曲等,甚至像 《红楼梦》这样的小说, 也有很强烈的抒情色彩。
❤介词的省略。比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 中的一句诗“潭影空人心”,由于动词‘空’ 没有被介词限定,它至少可以有三种解释, 即“在潭影中人心倾空”、“潭影在人心中 倾空”和“潭影使人心倾空”。而原句之所 以佳妙,也正是因为其高浓度地凝结了多种 意含。
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对比研究
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对比研究在世界文学史上,诗歌被视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自古以来,诗歌就是文人雅士追逐的艺术,也是无数时代之人感叹情感的方式。
而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在文化、语言背景和审美观念上的不同,使得它们的艺术形式、表现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一、文化与语言背景的不同汉语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纵横千年的历史,由于中国文化长久以来注重道德、哲学和文学的融合,因而汉语诗歌在创作和阐释上强调意境、凝练和含蓄。
而西方诗歌则是欧洲文化的表征,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创作风格在形式与内容上更为多元化。
同时,语言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两者的表现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汉语诗歌主要采用平仄和韵律来体现音乐美,注重以形象、意境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作品的内涵;而西方诗歌更强调形式的多样性,如英国十四行诗、意大利十四行诗等,而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往往是作品整体结构的基础。
二、诗歌表现形式的不同在诗歌表现形式方面,汉语诗歌更侧重于字数的限制,这是由于汉语特有的语言结构和单音节词汇的较多造成的。
汉语诗歌的限词规定虽然给创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为诗歌的凝练风格提供了基础。
相比之下,西方的自由韵律诗则较少有字数限制,以及不在乎韵脚和数量之类的限制,它通常是通过押韵、音节等方式来展现美感。
三、对比研究的启示通过对比研究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的不同点,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方面,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高低不同,本身各有长处,它们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不同是由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决定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和欣赏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时,应该摒弃一切观念与刻板印象,从作品本身出发去品味享受。
另一方面,对比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跨文化沟通的拓展。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相互纵横交织,汉语与西方诗歌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互理解,让人们能更深入地认识各种文化和语言之间互相影响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
综上所述,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在文化、语言背景和审美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异,要深入理解两者的异同点,可以通过对比研究来探究其背后的学术和文化价值,这也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一)不同的历史传统大致的说,西方重叙事诗,但有向抒情诗发展的趋势;中国诗歌重抒情,但也有叙事诗。
西:叙事诗,荷马史诗,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英雄史诗:弥尔顿、拜伦、雪莱、抒情诗:萨福、品达、维吉尔、奥维德中:《诗经》《楚辞》诗言志土重表现论以抒情诗为主的中国诗歌,也不乏叙事诗的作品。
《诗经〃大雅》“生民” “公刘” “绵” “皇矣” “大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象西方“英雄史诗”那样大规模的叙事诗呢?丰华瞻①与中国哲学有关。
孔子、老子②中国文学歌颂英雄,不是用诗而是用历史、小说来歌颂。
③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诗的功能在于抒情,陶情冶性,而不在于叙事。
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①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浅薄。
②西方民族生性好动,其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国民族个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
(二)别有天地的田园诗同:中:兴起于魏末西晋,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
盛唐时期的王孟诗派西:又称牧歌,创始人是古希腊的忒俄克里托斯维吉尔《牧歌》十首、《田园诗》四卷,其地位远不如中国诗歌中那么重要,这与《圣经》的极大影响有关系山水田园诗主要产生于退隐生活的基础上。
中西隐逸诗人,都有不满现状,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自寻乐趣的倾向,中西山水田园诗,都表现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赞美,表现了中西诗人向往自然,反朴归真的思想。
异:①西方田园诗多写牧民生活,中国侧重农民生活。
斯宾塞《牧人月历》马洛《热情的牧人赠给情人的诗》布莱克《羔羊》彭斯《赶羊上山》②西方田园诗多写爱情主题,中国的田园诗往往涉及政治。
③不同的宗教观念:西方诗人受基督教影响,置身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感到上帝的存在。
中国田园诗中,参佛和求仙的思想时有反映。
④表现了不同的哲理思考。
西方田园诗除了上帝和爱情之外,还常常表现一些发人深思的哲理。
中国诗人的哲理思考,往往涉及宦海浮沉,穷通蹇达的个人遭遇,或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中西诗歌比较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中西诗歌比较中西诗歌比较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而中西诗歌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诗歌形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得中西诗歌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因此,对比中西诗歌的差异与相似点,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与鉴赏诗歌。
一、中西方诗歌区别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诗歌表达方式也不同。
东方文化强调内敛,注重寓意和情感的表达,热衷于写景寄情,描绘生死、爱情、友情、亲情等人生大事。
即便是描写自然风光,也会较少借助个人的情感,而更倾向于通过对景物的赞美来表达中心思想。
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虽然字面上表达的是喝酒吃鸡,但他的意图却是要表达爱国情怀和对将士的敬意和钦佩。
相反,西方文化讲究独创性,主张将个体情感直接表现在作品中。
西方诗歌具有自身的审美规则和想象方式,讲究节奏和韵律,伴随着鲜明的情感体验和舞台效果。
可以说西方诗歌更加注重诗歌艺术性本身,讲究情感、语言、形式和音韵等的完美结合。
如英国著名诗人杰弗里·乔叟的《骑士谈话录》中,诗人通过展现女人对骑士的藐视和鄙视,以及骑士的高尚和咧嘴一笑的鄙夷,通过形体语言为自己的态度和意图进行表情和行动上的符号化赋形,使情感和语言统一,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二、中西方诗歌相似点中西方诗歌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表达的基本内涵上却呈现出了趋同的特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向人们展现了感性、人性和人类智慧,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平衡。
此外,中西方诗歌也一致传达着深深的人性与生命关怀:如果说东方诗歌是“寄情”,那么西方诗歌则是“直抒”。
中西方的诗歌都通过巧妙描摹的对象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思考,传递了对心灵世界和人类生命的关注和关怀。
在李白的《临江仙·滔滔巨浪》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广阔无垠的大海和无边无际的天空和自然景色在情感层面的超脱和自我融合;在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海涅的《在海边欢唱》中,也可以感受到对大海的超脱和亲近,以及对人类思想中的爱、心底的顽固、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实用结合的抒情的传统,西方与神 话结合的叙事诗传统,,带来中西诗歌的许多 差异: ❤题材上,中国诗则凡俗日常, 西方诗大多超 越凡俗。 ❤内容上,中国诗表现个人经验(但与群体联在 一起),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的全部。 ❤风格上,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 含蓄、淡雅空灵,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 浓烈,追求深刻。 ❤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
西方诗歌的形式优势 ——自由的结构
❤西方诗歌是建立在表音语言系统上的一种艺术形式, 和汉字相比,它们没有五言、七言一类的字数限制, 虽然有时也有押韵的要求,但比起中文诗词的平仄、 韵脚等严格限制,显然宽松许多。
❤每种语言的诗歌写作,其形式优势体现在其不可译的品质上, 即翻译过程中无法保存的那一部分特性。如e.e.cummings的 名为《l(a…》的诗: l(a le af fa ll s) one l iness ❤他将四个英文词拆开,将a leaf falls(一片落叶)加括号夹在 了loneliness(寂寞)之间,有人尝试着用拆开的汉字偏旁部 首重组原诗形式,但是“仿造”出来的汉语诗是只能看不能 读的。英文就不同了,即使将单词拆开,每个字母仍可读。
❤多林· 布鲁克斯的《我们真酷》: We real cool. We Left School. We Lurk late. We Strike straight. We Sing sin. We Thin gin. We Jazz June. We Die soon. ❤这首诗的单词非常简单,但倘若将这些简单的单词全翻译成 中文词,那么原诗的韵律则全无。在这首诗中,韵脚的使用 重于其表达的内容,因为其模仿出的20世纪中期美国青年语 气比其真正说出的话更能表现“我们真酷”这一主题。随便 一个初学者都可以准确翻译出原诗的内容,但是用汉语根本 不可能翻译出原诗的语气,因为译作汉语的内容在英文中完 全可以用另一种一本正经的语气重说一遍。
❤再然后是省略表示比较的词和动词。如李白《送友 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在“浮云” 与“游子意”、“落日”与“故人情”之间省略了 “像”、“若”、“仿佛”之类的词,同时也可认 为是省略了一个动词。“第一句诗既可以读作: ‘游子的心性如同浮云’,也可以读作:‘浮云拥 有游子的心性。’在第二种解释中,大自然不只是 ‘隐喻意象的提供者’,它和人被包含在同一出悲 剧中。”
❤又如Eugen Gomringer的“图像诗”: W W d i n n n i d i d W 他摆出了英文单词“wind(风)”被风吹散的样子。 ❤这类诗歌旨在忠实模仿和再现现实中的某种声响或图像,在 中国诗歌传统中多半将此类作品视为游戏甚或胡闹,但是在 西方诗歌史中,它们便是可以称得上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名诗了。 ❤这些当然是过于极端的例子,在西方诗歌中也并非主流,但 是这些例子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西方诗歌中不可译的那一 部分特质。总的来说就是结构的多变松散和较强的语音感。 这种语音感在某些看似可译的,但是硬译之后,原诗的形式 和内容都会遭受巨大的损伤。
❤最后就是代替动词的 虚词的用法。如王维 的《送丘为落第归江 东》中的“黄叶仍风 雨,青楼自管弦。” 又如李商隐《风雨》 中的“生理何颜面, 忧端且岁 时。”“仍”、 “自”、“何”、 “且”几字,即是起 动词作用的虚词。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语法的“灵活性让字与读者之 间建立一种自由的关系,读者在字与字之间保持着 一种‘若即若离’的解读活动, ❤而在西方诗歌的发展历程中,受自身语言特质的影 响,即使也具有含混的意味,但其语法从没有像中 国古诗那样含混灵活。庞德领军的意象派,受中国 古诗影响,曾做过消除语法桎梏的尝试,如《Canto 64》: Prayer:hands uplifted Solitude:a person,a nurse 如果要硬译,可以译为: 祈祷:举起手 孤单:一个人,一个护士 作者似乎想模仿“枯藤老树昏鸦”和“小桥流水人 家”通过罗列名词来创造意境,但是西方语言中那 些标点和连词仍然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整体效果。
中国诗歌的形式优势
—— 语法含混
❤人称代词的省略,最著名的例 子是孟浩然的《春晓》:“春 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 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 没有使用一个人称代词,但是 我们在读诗过程中则进入了睡 眠者半睡半醒、久睡欲醒的意 识状态,或者说因为刚刚醒来, 他的脑海中的一切还是含混不 清的。“假使一位拙劣的译者, 考虑到‘明晰’的要求,运用 一种指称语言,使之明确化, 比如这样翻译:‘当我在春日 睡去……’,‘在我周围,我听 见……’,‘我记起’,‘于是 我心想……’,那么我们看到的 是一个完全醒来的作者,他已 经走出了这一非常幸福的状态, 正在从外部‘评论’他的感觉。
❤介词的省略。比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 中的一句诗“潭影空人心”,由于动词‘空’ 没有被介词限定,它至少可以有三种解释, 即“在潭影中人心倾空”、“潭影在人心中 倾空”和“潭影使人心倾空”。而原句之所 以佳妙,也正是为汉语的动词不具备 时态变化,所以诗人们 很容易创造一种模糊的 时间状态,通过取消指 示时间的成分(或将不 同的时间并置在一起) 来打破线性逻辑。如 《锦瑟》中的“此情可 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惘然。”诗人同时置身 于经历这段爱情的时刻 (第一句)和他认为在 记忆中重新找回这段爱 情的时刻(第二句), 而他正思量,这段爱情 是否真的发生过 。
“诗”与“poem”
❤中国古代对“诗”的经
典论述是“诗言志” 。 “诗”就是作者本人内 心本性的外在显现。中 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 且形成强大的抒情诗传 统。中国古典诗歌的抒 情传统,从第一部诗歌 总集《诗经》开始,经 过《楚辞》、《离骚》、 汉魏乐府、唐诗、宋词 直到元曲等,甚至像 《红楼梦》这样的小说, 也有很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西方,根据“poem”一
词的希腊词源,我们得到 “poem is something made”的说法。西方以史 诗开头,形成强大的叙事 诗传统。古希腊的《荷马 史诗》、中世纪的四大史 诗和但丁的《神曲》、17 世纪的《失乐园》、18世 纪拜伦的《唐璜》、等都 是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 叙事诗,关系到一个民族、 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其 主人公不是神灵,就是英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