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服装
彝族新娘服装的特点
![彝族新娘服装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93a35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d.png)
彝族新娘服装的特点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的婚礼仪式和婚礼服饰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彝族新娘服装是彝族婚礼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彝族新娘服装的颜色非常鲜艳,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这是因为红色在彝族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和幸福。
此外,彝族新娘服装还会加入其他颜色的装饰,如黄色、绿色、蓝色等,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和视觉效果。
彝族新娘服装的款式非常独特,通常由上衣、裙子、披肩、头饰等多个部分组成。
上衣通常是宽松的长袍,袖口和领口都会用彩色的绸带装饰。
裙子则是宽大的长裙,通常会在裙摆处加上许多彩色的流苏和绸带,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
披肩则是用来遮盖肩膀和胸部的,通常也会用彩色的绸带装饰。
头饰则是彝族新娘服装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通常由花环、发饰、耳环等多个部分组成,用来展示新娘的美丽和高贵。
彝族新娘服装还会加入许多民族特色的装饰,如银饰、珠子、刺绣等。
这些装饰不仅可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和视觉效果,还可以展示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彝族新娘服装是彝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独特的颜色、款
式和装饰都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彝族文化,彝族新娘服装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文化的结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传统文化】彝族服饰 彝族的“鸡冠帽”的来历
![【传统文化】彝族服饰 彝族的“鸡冠帽”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d451522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7.png)
【传统文化】彝族服饰彝族的“鸡冠帽”的来历【传统文化】彝族服饰彝族的“鸡冠帽”的来历在昆明的街道上,人们经常被一群戴着“鸡冠帽”和蕾丝衣服的少数民族女孩所吸引。
他们是彝族的一个分支萨米人。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西岸,“鸡冠帽”也很受欢迎。
“鸡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在面布上绣上各种花卉,讲究的还用无数个(多的上千个)银泡镶绣而成。
戴在头上,银光闪闪,五彩缤纷,把勤劳善良的彝族姑娘,打扮得婀娜多姿、十分漂亮。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对年轻的彝族人。
雌性看起来像美丽的茶花,雄性看起来像高大美丽的金色竹子。
他们白天在山上放羊,晚上和同伴跳舞。
女孩轻声弹奏着竹条,倾诉心声。
这个年轻人演奏的乐琴像是爱情誓言。
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男女羡慕他们的爱情。
在一个月夜里,当他们到森林约会时,被森林中的魔王看见了,小伙子惨遭杀害,姑娘不愿受魔王的凌辱,机智地夺路逃走。
姑娘在明亮的星月下奔跑于崎岖的山路上,不觉逃到一个山寨,这时寨中雄鸡突然引吭高唱,叫声吓退了魔王,美丽的姑娘得以幸免。
由此,姑娘司知魔王害怕雄鸡。
她立即抱起一只雄鸡回到森林,在雄鸡“喔喔”的叫声中,她的情人苏醒复活了。
以后,他们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
从此,鸡赶妖王的故事在彝族中广为流传。
女孩们头上戴着象征好运和幸福的“鸡冠帽”,这表明公鸡永远陪伴着她们,无数的银色泡泡表明星星和月亮总是明亮的。
“鸡冠帽”代代相传。
做得越精致,绣得就越漂亮。
它体现了彝族女孩对邪恶的憎恨和对幸福的渴望,也使彝族女孩更加美丽动人。
《彝族服饰介绍》课件
![《彝族服饰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9b034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f.png)
感
谢
观
看
汇 报 人 :
关
彝族服饰的历史发展
发展:彝族服饰在历史长河中 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和特色
特点:彝族服饰以黑色为主, 辅以红色、黄色等色彩,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
起源:彝族服饰起源于古代 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承:彝族服饰在传承中不断 创新,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彝族服饰的传统与文化内 涵
起源:彝族服饰起 源于古代,具有悠 久的历史
原材料短缺:部分传统服饰原材料难以获取
文化保护意识不足:对彝族服饰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
彝族服饰的保护措施与政 策支持
建立彝族服饰博物馆,展示和保护彝族服饰
制定彝族服饰保护政策,加强保护力度
开展彝族服饰传承活动,提高公众认知度
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彝族服饰制作和传承
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的发 展方向
传统技艺的保护: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确保技艺的传承和延续。
创新设计:结合现代审美和时尚元素,对彝族服饰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加符合现代 人的审美需求。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牌,提高彝族服饰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传播:通过展览、表演、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高 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 录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历的彝
第 二
史起族 章
源服
与饰
彝族服饰的起源
彝族服饰起源 于古代西南地 区的少数民族
彝族服饰的起 源与古代西南 地区的自然环 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因
素密切相关
彝族服饰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新石 器时代,当时的 人们已经开始使 用兽皮、羽毛等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ce825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8.png)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作为中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
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彝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底蕴。
彝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精美的工艺,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彝族服饰的特点,从服饰的制作材料、颜色搭配和纹饰等方面进行探讨。
彝族服饰制作材料以手工编织为主,多采用天然的植物纤维材料,如蚕丝、羊毛、棉花和藤条等。
其中,彝族服饰中最常使用的材料是蚕丝,这是因为蚕丝具有柔软光滑、光泽度好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华丽的彝族服饰。
此外,彝族服饰还以羊毛为辅助材料,用以增加服饰的保暖性能。
彝族人民对于服饰材料的选择非常讲究,他们注重选择质量好、手感细腻的材料,这为彝族服饰增添了一份高贵和典雅的气息。
彝族服饰在颜色搭配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彝族人民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来装点他们的服饰,代表着生机勃勃和美好的意义。
红色、黄色和绿色是彝族服饰中最常见的几种颜色。
例如,彝族妇女的上装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这代表着热情和幸福。
而黄色则象征着太阳和土地的丰收,因此在彝族服饰中也经常出现。
此外,绿色的运用也非常普遍,它代表着自然和环保,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通过合理的颜色搭配,彝族服饰绽放出绚丽多彩的魅力。
彝族服饰的另一个独特特点是纹饰的运用。
彝族人民善于利用纹饰来装饰他们的服饰,因此彝族服饰上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纹饰有的是代表着动植物的形象,有的是象征着吉祥的符号,还有的是表达对大自然敬畏之情的图案。
这些纹饰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饰品上有时会绣上各种彩线,增加纹饰的层次感,使服饰更加立体和生动。
通过纹饰的运用,彝族服饰显得充满诗意和情感。
综上所述,彝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精美的工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彝族服饰以天然的植物纤维材料为主要材料,制作工艺精湛。
在颜色搭配方面,彝族人民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给人一种活力和喜悦的感觉。
而丰富多彩的纹饰则令彝族服饰更加独特和具有艺术性。
彝族民族服饰
![彝族民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3df66e345a8102d276a22f92.png)
中国民族服饰:彝族服饰彝族服饰四川凉山和贵州西部一带,男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多褶宽脚长裤;也有的地区穿小脚长裤: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
左耳戴黄、红大耳珠,珠下缀红线。
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缘镶多层色布。
姑娘头覆绣花瓦式方帽,压以发辫,遮住前额,尤如帽沿。
戴耳环。
领口有银排花。
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
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分支最为复杂、居住分布最广,因而彝族服饰之多姿多彩多种类,也是绝无仅有的。
据调查,仅云南彝族的服饰就可区别出上百种不同样式。
但是,毕竟是一个有着共同渊源关系的民族,各地彝族的服饰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总的来说,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
在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
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
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
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
特别是彝族妇女的服装最为考究。
彝族历史上曾有过“六祖分支”的事件。
据彝文文献记载:大约春秋末期,一场洪水过后,彝族人曾分成六个部落,由始祖阿普笃慕的六个儿子带领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开去。
有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线索和现实的情况,进行概括,将各地彝族服饰粗略地划分为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六大类型,以便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了解其概貌。
彝族服饰之多种多采,正如其支系自称的繁多一样,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是绝无仅有。
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仅云南彝族的不同服饰,可区别至近百种。
但除小凉山和少数地区外,男子的服饰多与附近汉族相似,唯妇女的服饰保留的特点为多。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料珠的鸡冠式花帽,已婚妇女包头帕,衣服的领边、袖口、衣襟边缘多有精美鲜艳的刺绣花边。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77b3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6.png)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等皆源 于古彝族。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参见本百科 词条“三皇五帝年表”)。汉族文献:《路史》卷二注引《通历》:“地皇 以三十日为月,十一月为冬至”。学者易谋远《彝族古宇宙论与历法研究》 引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所编《赊豆榷濮、叙祖白》(第 87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云:“彝族相传年、月、日、时‘编出来’ 的时间始于‘地皇’时: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白天十二时,一夜十二 时。白天与黑夜,从此对半分。这些分好后,又分春与夏,再分秋与冬。一 年为四季,四季都分明。日子长与短,年月与节令,都出地皇时。”可见, 彝族传说指名道姓地提到了汉族传说中的“地皇”,且汉族文献与彝族传说 异口同声地说“地皇以三十日为一月”,这无论如何不能以“巧合”来解释, 只能解释为:地皇氏的存在是真实的,地皇时代彝族的雏形已经有了。那么 根据《三皇五帝年表》,早期彝族存在于4500年前。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 的,例如回族,是由来华经商的阿拉伯人和中国女子通婚后形成的,形成时 代较晚。又比如汉族,是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上融合多个民族以后,在汉代 的时候成形的。彝族生活在西南山区,地形闭塞,交往融合的情形可能比汉 族少多了,相信她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能够在4500年里一脉相传, 生存至今,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第3页/共19页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 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 化。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 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 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 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 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8f50b1cb49649b6648d747f5.png)
彝族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 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 一,有诺苏、纳苏、罗武、 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 同自称,总人口约万857人 (2010年)。彝族文化拥 有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
分布
彝族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指具 有彝族鲜明特色的 服饰。彝族主要分 布于四川、云南、 贵州等省及广西壮 族自治区。其分支 多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 其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独特 语言与文字,作为它们灵魂和精神支柱,它们的风俗与文化内容 丰富,对后人的影响颇为较深。 彝族服饰在其质地、款式、饰品、纹样等方面均形成了明显 的地域待征:一方面强烈地反映着自己的传统特点,同时也反映 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彝族的服饰无一不反映 着彝族古老而灿烂的历史、丰富而博大的文化。
妇女服饰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 挑有图案花纹。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有的饰 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缠绕,形状各异颇具匠心。 ·童裙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青年以红、蓝、白色 或红蓝白色相间为主,老年以青、蓝色或青蓝色相间为主。童裙 裙短,一般为两节,腰小摆大。 ·成人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直桶状,下节成细密格纹。 长裙的特点在于下节的层层皱折,所以俗称“百褶裙”,以多褶 为贵。
能歌善舞的民族
服饰欣赏女子服饰
男子服饰
谢谢观赏
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型彝族服饰流行于四 川、云南的大小凉山及毗邻的 金沙江地区。男女上衣均为右 衽大襟衣,凉山地区彝族男子 还保留着古代遗风。大小凉山 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 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 “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 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 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 缀有长达0 . 3 3 米左右的旒 须。
彝族服饰文化知识
![彝族服饰文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1ee7e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8.png)
彝族服饰文化知识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图纹丰富,工艺精湛,是彝族文化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关于彝族服饰文化的知识:
1. 种类与特点:
①彝族服饰有近百种样式,历史上各地服饰区别明显,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②服饰的质地材料包括皮毛、毛织、棉布、麻、丝绸、皮革等,首饰中有金、银、铜、玛瑙、珍珠、珊瑚珠等。
③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部分地区用青布或蓝布包头,并在前方扎成英雄结。
左耳戴蜜蜡珠、银耳圈等饰物。
④妇女着百褶裙和长裤,上衣毛衣、羊瘪汤襟服,戴耳环、手镯、戒指等饰物。
2. 色彩与装饰:
①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②刺绣是彝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丰富多样,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
3. 文化内涵:
①彝族服饰保留了“披毡、着贯头衣、右衽、着拖尾裙、绾髻、裹青帕”的古代遗风,反映了彝族的历史和文化。
②服饰中的图案和装饰也体现了彝族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
例如,日月星辰等图案表达了彝族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银制品和刺绣则展示了彝族的精湛工艺和独特审美。
总的来说,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彝族服饰的种类、特点、色彩与装饰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46ada10aee06eff9aef807ad.png)
彝族服饰(组图)彝族武士服饰蓝布地大襟长袖女子衣缎地刺绣三角荷包全国约有八百万人的彝族,集中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广阔的土地上。
彝族服饰是世界上种类最为丰富的服饰。
根据支系、地域、服饰习俗和特点不同。
专家把它分为凉山型、红河型、乌蒙山型、滇东南型、滇西型、楚雄型等六种类型。
凉山型彝族服饰,代表了北部方言区服饰文化,如今还在活态的存在。
它包括凉山州十七个县市及俄边、马边、石棉、汉源、九龙等县,以及云南省的永善、宁蒗、攀枝花、丽江等县市。
服饰特色古朴、大气、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彝族服饰的传统风格。
男子的头饰都以兹体、奥帖为主,女子的头饰却有奥帖、三角帽、圆盘帽等不同的特色。
从款式上来说,彝族上衣有大襟、对襟、琵琶襟、一字襟、贯头衣等主要款式;下装为男裤女裙;饰品是金银珠宝齐全。
彝族古代服饰从制作上来说,彝族女子服饰传统采用麻、棉和羊毛等,捻线纺纱,制作服饰;男子则采用兽皮和牛羊皮制作服饰。
传统彝族崇尚和喜爱的颜色是白色、黑色和蓝色。
而不是人们所说的红、黄、黑。
彝族传统服饰几乎找不到黄色和红色为底的。
它来自于彝族先民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逐步丰富的过程。
在四川,彝族刺绣与羌族刺绣齐名,被专家誉为“南彝北羌”。
彝族服饰的衣领、衣襟、袖臂、项背、下摆、裤脚、帽子、头帕、挂包、围腰、裙边等部位装饰各种花纹,工艺有贴花、挑花、盘花、锁花、镶嵌、平绣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彝族服饰的关注和收藏也在不断增多。
北京国家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政治大学、楚雄州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昭觉彝族服饰展览馆以及法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彝族服饰的收藏。
然而,有关彝族服饰的各类活动和研究,却相对较少。
1985年,以彝族服饰为参照的服饰为我国夺得第一个国际服饰大奖;1987年彝族服饰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彝族服饰知识点总结大全
![彝族服饰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8d2a6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d.png)
彝族服饰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彝族服饰概述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份。
彝族人民的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彝族民俗风情和生活习俗的重要方面。
彝族的服饰多样丰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其服饰制作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多彩,色彩鲜艳,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
彝族的服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彝族男女服饰特点1. 男装彝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头饰、上衣、下装、鞋袜等部分。
其中,头饰主要有圆帽、饰纹等,上衣则是长袍,下装则是长裤,鞋袜也是传统的民族鞋袜。
2. 女装彝族女子的传统服饰同样包括头饰、上衣、下装、鞋袜等部分。
不同的是,女子的头饰较为繁复,可能会有头巾、发饰等部分,上衣也是比较鲜艳丰富的。
三、彝族服饰的图案与意义彝族的服饰图案是其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丰富多彩,富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其中,绣花是彝族服饰的重要特点之一,绣花图案多为鸟兽虫鱼、自然景色、植物花卉等,寓意着吉祥如意,生生不息,还有美好幸福的寓意。
另外,彝族的服饰还包括了一些神秘的图腾图案,比如龙、凤、鱼、虎、鹿等,这些图腾图案在彝族文化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民族文化的神秘与丰富。
四、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彝族的服饰是由女性手工制作的,她们运用传统的刺绣、织布、编织等工艺,通过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将丰富的彝族文化内涵融入到服装设计和制作中。
彝族的服饰制作工艺独特精湛,每一件服饰都是由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体现了彝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五、彝族服饰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彝族的服饰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的彝族服饰已经融合了一些现代元素,比如时尚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等,使得彝族服饰更加适合现代生活,更符合时尚潮流。
总结:彝族服饰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服饰图案、精湛的制作工艺、富有内涵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790e587c3b3567ec102d8a60.png)
彝族服饰服饰凉山彝族服饰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
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
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凉山型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
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
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
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
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
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
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
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
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
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
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7f9ccfe2b307e87100f69661.png)
凉山彝族服饰————————————————————————————————作者: ————————————————————————————————日期:ﻩ凉山彝族服饰蒋志聪彝族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寒山区,人口约1000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以睿智、勤劳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文明。
彝族先民为世人留下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彝族服饰文化艺术,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越西彝族服饰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异彩纷呈。
彝族服饰与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是人们适应自然、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历史源远流长。
彝族文献有“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纺线织线濮嫫尼依来发明,裁衣缝衣觉觉伍支来发明,制金打银阿合来发明,头盔铠甲吉博尔惹来发明”的记载。
越西彝族服饰,系凉山彝族中圣乍语音地域彝族服饰。
黑色为服装的基本色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境内彝族曾有穿麻布和羊毛织成的男裤女裙及衣服褂褂、筒状毡袜和麻鞋、山羊皮褂褂、绵羊皮披毡(也作被盖)等,当时有用棉布做的男女服装,男上衣除了用青布和蓝布制作外,有用白布做的男上衣,在衣肩衣袖上镶一道道黑色细条纹作装饰(这种白布衣服早已消失)。
女裙有黑裙、红裙、黄裙和白裙,那时布料质料差,颜色单调,做工简单,饰纹一般只有两细一宽并列直线纹和三条细线并列波浪纹两种,许多衣服不加任何饰纹就这样穿。
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时期,有用棉花捻线做擦尔瓦的,有用棉线织布做衣服的。
七十年代,虽有用卡机、充贡、平绒之类棉布制作彝族服装的,但为数不多,当时经济条件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八十年代后,广大彝族民众才陆续广泛使用毛呢、纤维、棉纤混纺等质地优良、色彩鲜艳的各种面料制作彝族服装。
一、服饰源流在汉文献中,有关彝族服饰最早记载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候王。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eb34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3.png)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彝族是云南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其服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融合了彝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对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彝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一、结构特征1. 上衣彝族男女上衣结构多呈马甲式样,男式多为交领式,女式多为圆领或方领。
男女皆有开襟式和封襟式两种款式,开襟式一般为交领式,前襟分四片,领口暴露。
封襟式则为连领式,只有在襟口和襟沿上有装饰,其余则为一体。
而上衣的衣摆多为鱼尾式,侧缝看做特殊处理,舒适且灵活的同时还能展现彝族服饰的特色。
2. 下装彝族的下装通常为宽松直筒式裤裙,男女均有穿戴。
女装的下装则多为裙子,呈圆筒式而下垂舒展。
裙摆的宽度和长度因地域而异,有长有短,但基本为膝下或脚踝。
女式裤裙常有齐腰,松紧一体的腰身,以及宽大的下摆和蝙蝠袖式的裤腿,使得穿着者显得端庄、飘逸。
3. 配饰彝族服饰的配饰十分丰富多彩,头饰、项链、耳环、手镯、腰带等均为必不可少的搭配品。
头饰一般为饰有银质装饰的帽饰,有的还有发束。
项链、耳环常为银饰品,其中还配有羽毛、贝壳、木珠等装饰物,表现出彝族服饰独特的美感。
腰带、手镯等也是传统彝族服饰的特色元素,有的腰带还带有银制的老腰银。
二、美术色彩特征1. 色彩鲜艳彝族服装的美术色彩以鲜艳为主,常以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鲜艳色彩为主色调。
这与彝族人民向往自由、和平、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彝族服饰中的色彩运用丰富多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穿着均有各自特色,但总体来说都以鲜艳活泼的色彩为主,展现出彝族人民乐观向上、热情好客的品质。
2. 色彩对比在彝族服饰的布料上,常常用相互对比的鲜艳色彩进行搭配,既能增加服饰的艺术美感,又能突出个性风格。
如在服装的领口、袖口、下摆、腰身等位置,常以对比色彩作为点缀,增加服饰的艺术感和立体感。
四川凉山所地彝族服饰研究与创新设计
![四川凉山所地彝族服饰研究与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43d9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4.png)
四川凉山所地彝族服饰研究与创新设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中彝族人口占据大多数。
凉山彝族民族服饰独特而多样,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对凉山所地彝族服饰的研究与创新设计逐渐受到关注,以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凉山彝族服饰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其丰富多样的款式和图案,还包括其制作工艺和使用方式。
彝族服饰通常由上衣、下衣、披肩、头饰等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凉山地区,彝族人民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身份,选择不同的服饰搭配,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地位。
这些服饰不仅具备实用性,还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凉山彝族服饰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服饰的接受度降低,导致这一文化传统逐渐淡化。
另一方面,市场上涌现出大量仿制品和低质量产品,使得真正的彝族服饰难以区分和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凉山彝族服饰,研究与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彝族服饰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其次,通过创新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得彝族服饰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使用习惯。
例如,可以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采用新的面料、剪裁和装饰方式,使得服饰更加时尚和实用。
此外,加强对凉山彝族服饰的宣传和推广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展览、演出和文化活动,向公众介绍彝族服饰的独特之处和文化价值,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认同。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仿制品和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真正的彝族服饰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总之,四川凉山所地彝族服饰的研究与创新设计是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
通过深入研究、创新设计和宣传推广,可以使得彝族服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凉山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共3篇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91b9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2.png)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共3篇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1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凉山彝族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之一。
彝族的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凉山彝族地区,每一个村寨都有其独特的彝族服饰文化,反映出了彝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感。
一、女性服饰文化凉山彝族女性的服饰文化色彩鲜明,以红、绿、蓝为主要配色。
日常生活中,女性通常穿着长袍,通过不同的纹样和颜色表达身份和家族属性。
衣袖、领子和腰带上的绣花是彝族女性服饰中的亮点。
绣花技艺传承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彝族女性的一种文化传统。
绣花用的是特殊的线,颜色鲜艳协调,达到了视觉效果的完美呈现。
彝族女性出嫁时,穿的是特殊的结婚服饰。
结婚服饰上要根据村寨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和细致制作。
结婚服饰包括腰带、上衣、裙子、发饰等等。
如今,结婚服饰的设计或许有所创新,但其传统元素依然被保留下来。
二、男性服饰文化彝族男性的服饰文化相对简单,但也凸显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代表意义。
和女性不同,彝族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主要采用黑、灰、白等暗色系。
彝族男性的服饰以蓝色为主的衬衣和黑色或灰色的直裤为基础,遵循着传统的彝族服饰文化。
他们所穿着的衣服决定了他们的身份,如村寨长、家长等等。
同时,他们的帽子也是具有重要文化象征意义的。
三、服饰文化的传承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但随着社会进步,很多年轻的彝族人并不真正了解和掌握他们文化的传统。
如今,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学校为保护和传承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开设了一系列彝族服饰、英语以及绘画等课程,鼓励年轻人继承他们的文化,同时增加对彝族文化的了解。
四、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凉山彝族服饰融合了现代元素,集传统与时尚于一身,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多元化的修饰,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总之,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彝族人民的文化历史和民族风情,而且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大凉山彝族老年妇女服饰描写
![大凉山彝族老年妇女服饰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b47b27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9.png)
大凉山彝族老年妇女服饰描写大凉山彝族老年妇女的服饰,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观。
她们的服装一般由上衣、下裳和围裙组成,以及一些配饰如帽子、围巾和腰带。
这些服饰不仅保留了彝族传统的元素,同时也表达了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凉山彝族老年妇女的上衣多为蓝色或黑色,采用手工织布制成。
上衣的设计简洁而舒适,能够适应山区的气候和生活环境。
在衣襟、袖口和下摆处,常常绣有精美的图案,如花卉、动物等,这些图案独具彝族风格,展现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彝族老年妇女的下裳通常为黑色或深褐色,也是手工织布制成。
下裳的裙摆宽松,舒适自在,适合她们在山区的劳作和生活。
裙摆的边缘常常装饰有彩色的绣花边,增添了服饰的亮点和艳丽度。
下裳的腰带则是彝族妇女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彩色的,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彝族老年妇女的围裙也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围裙是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不仅可以保护衣物不被弄脏,还能增添女性的妩媚和魅力。
彝族老年妇女的围裙常常是彩色的,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如云雾、山水、花卉等。
这些图案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展现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彝族老年妇女的配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她们常常戴着彝族特色的帽子,帽子通常是黑色或红色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
同时,她们还会佩戴彩色的围巾和腰带,增添了整体装束的亮点和色彩。
这些配饰不仅能够提升整体形象的美感,还能够展现彝族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大凉山彝族老年妇女的服饰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观。
她们的服装不仅保留了彝族传统的元素,同时也表达了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些服饰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展现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彝族老年妇女的服饰是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的真实写照,也是大凉山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山彝族服装
气候特征
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
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
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
因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往往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茵茵,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以大小相岭和黄茅埂为界,具有着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凉的特点。
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时数约在1600~1800小时,而中南部达到2400~2600小时。
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湘、赣、浙南、闽北等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黔西地区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
1.6~
2.8倍。
在我国北纬30o以南地区,除西藏和云南元谋之外,这里的日照时数是最多的。
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
彝族传统服饰。
用羊毛编织或编制成,有较好的保温避水性能。
无领无袖,象一口钟,下端缀长穗,长到膝下,颜色多为黑色。
彝族男女老少都爱穿,终年不离身。
夜间用它作被盖,不论在家居住,还是野外宿营,均可席地而铺,裹着睡觉。
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0 . 3 3 米左右的旒须。
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传统的衣料以毛、麻为主,喜用黑、红、黄色相配搭。
常以挑、绣、镶、染等多种工艺技法制成头镰、羊角、涡形等传统图案。
大小凉山,山川险阻,过去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很少,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传统风格。
为适应高山地区的生活环境,彝族服饰的样式都比较宽松、肥大,以便于山路的行走,如披风、百褶裙、宽脚裤等。
凉山型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
1、绑腿设计(温度与湿度的调节)
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但彝族服装款式大都宽松,为了御寒保暖,皆喜扎绑腿。
绑腿一般用色条布缠绕,甚或还有刺绣图案,极富装饰味道,既美观又实用。
山林之路棘草丛生,山野之中,湿度相对大。
毒草孽发,很多地区彝族无论穿裙还是穿裤,皆喜扎绑腿,既防棘荆,又防毒虫,夏天防蚊虫叮咬。
2、擦尔瓦(温度、湿度、气流、辐射的调节)
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山区的彝族,昼夜温差大、晴雨无常的自然环境,一般都会在衣服外面加披毛皮坎肩或披毡。
羊皮经简单鞣制,毛柔皮硬,冷时毛向内,
暖时毛向外。
晴天毛朝里,雨天毛朝外。
披毡厚实宽大,可围裹住全身,也可做垫、盖,日可作披风,晴可遮日,夜当盖被。
3、火草褂(主要以湿度调节为主)
由于高山气候寒冷,产棉少而种麻多,且易于畜养牛羊,故服饰以毛麻为主要原料,用毛麻捻线织布。
随着棉的应用,习惯在棉布衣外套穿麻布或火草布制的披风或坎肩,以经穿耐磨。
火草是多年生植物,遍及彝乡,其叶长,纤维坚韧,古人击石取火,以火草引燃,故名火草。
彝族多用火草纤维纺线织布,以作主要衣料。
因其经久耐用,保温防湿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