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安塞腰鼓》第一课计时教学设珍凤教:城东小学韩执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真切地领略到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文章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品味文章意蕴内涵.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语言,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2、感受文章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品味文章意蕴内涵.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入:一、导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
(板题,齐读)2、有谁了解安塞腰鼓吗?把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
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术形式,具有2000 年以上历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民悍勇威猛的个性。
、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着陕北高原农行表演,磅礴的气势西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
1995 年陕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 年荣获”。
“腰鼓之乡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3、大家看过安塞腰鼓的表演吗?(没有)想看吗?(想看)那好,老师就让大家一饱眼福吧!谈感受。
,频二、看视说(比如:老师来看了,同学们语,刚才看了安塞腰鼓的表演,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课文中的词震撼火烈)觉得安塞腰鼓惊心动魄)(气势磅礴振奋人心亢奋豪迈三、读课文,学习字词。
1、你们的感受真是各不相同!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已经让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2、大屏幕上有六个生词,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高粱骤雨酸枣树搏击战栗陌生)(读后纠正读音,再齐读)3、读得好,同学们,这些生词里有六个生字,这些字的笔画比较多,能记住这些字的笔画吗?请大家完成书后的描红表。
4、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真高,预习课文时就完成了这道题目。
那好,让我们再一次用激昂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4(三课时)]安塞腰鼓教案第一课时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4(三课时)]安塞腰鼓教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二、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安塞腰鼓,气势铿锵激越,发聋振聩;动作变化豪迈粗犷;舞姿奔放雄浑。
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2、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
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怎么读?请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教师指导朗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基本的安塞腰鼓演奏姿势和技巧。
3. 能够演奏简单的安塞腰鼓节奏。
教学准备:1. 安塞腰鼓乐器。
2. 音乐播放设备。
3. PowerPoint或黑板。
4. 学生手鼓。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乐播放安塞腰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2. 引导学生思考,询问他们对安塞腰鼓的了解和印象。
探究:1. 向学生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和特点,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来辅助说明。
2. 展示安塞腰鼓的乐谱,解释乐谱中的符号和音符含义。
3. 演示正确的安塞腰鼓演奏姿势和手法,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把手鼓。
2. 分发安塞腰鼓的简单节奏乐谱给学生,让他们尝试演奏。
3. 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演奏,纠正他们的姿势和手法。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安塞腰鼓的起源和特点,以及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手法。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
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的安塞腰鼓曲目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对安塞腰鼓有一定的了解,并学会了基本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安塞腰鼓的认知,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曲目和技巧。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示范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包括安塞腰鼓的图片、视频等)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在影视剧里见过黄土高原的风貌,那里沟壑纵横交错,风沙扑人面。
在大家的眼中,那是一片贫瘠落后、愚昧荒凉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片热土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同学们,看完有什么感受?今天让我们通过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来走进古老的黄土高原吧!二、自我研学(课件出示)1.背景介绍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舞蹈艺术,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安塞腰鼓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
2.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其中的一篇作品。
3.字词积累(1)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
(2)晦暗(huìàn):昏暗。
(3)羁绊(jībàn):被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4)冗杂(rǒng zá):繁杂。
(5)蓦然(mórá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安塞腰鼓教案(优秀范文12篇)
安塞腰鼓教案(优秀范文12篇)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重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本事。
教学难点: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谈观感。
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
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今日我们来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2、听课文的录音;请学生自我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明确: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3、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4、朗读全文。
能够模仿合唱的形式。
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读。
5---27自然段主体部分教师朗读。
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读。
5、分清结构层次:全文能够分成三个部分。
从“群茂腾腾的后生”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是表演前;第二部分从“可是”到“声,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部分从“戛然而止的时候”到“耳畔是一片渺远的鸡啼”,是表演后。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三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三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本文浓墨重彩,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可以说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
朗读是情感流露、体现的最好途径。
品味朗读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而且自始至终一直交错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语句铿锵,具有诗意美。
学习本文的结构形式,谴词造句的表现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安塞腰鼓”这一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无处不体现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学生学习本文,能获得对文化艺术美的欣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1.美文应美读,好文章只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
本文教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
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
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
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本文可用一课时学课文,用一课时作练习及质疑问难。
练习就以辅导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
可补充“新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说课稿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说课稿《《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单元选编都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
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安塞腰鼓》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
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
2、教学难重点: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重点: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目标分析1、三维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作用。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品系关键语句,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情感目标:理解文章是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和力量。
2、学情分析:本文作为一篇诗化的散文,我将指导学生以"朗读法"学习课文,即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三读”之后的“一写”,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详案
一、揭题(出示1)师: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祖国母亲六十华诞都可以欣赏到一场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
这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震撼,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
它粗犷雄浑,以磅礴的气势激荡着生命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安塞腰鼓》板书二、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1、课前同学们肯定收集了不少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咱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吧。
2、交流3、老师小结(出示2)三、欣赏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欣赏看一看那雄浑的舞姿,听一听那激越的鼓声,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风采。
(出示3)四、感知师:刚才欣赏了安塞腰鼓的表演,这是———()的安塞腰鼓呢,(出示4)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从文章找出答案,不过读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友情提示。
(出示5)五、交流生字词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老师想检查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6)生字正音,字形,互相提示,书写最难写的字(马聚上紧下松又的点)2、描红(提示坐姿)3、生字会读又会写了,相信词语也难不倒你们。
(出示7)自读指读评价齐读4、课文有些长句子,你们能读好吗,试试看。
试读指读齐读六、师:读得真好,(出示8)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安塞腰鼓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
交流七:师: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9)这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由衷的赞叹,那么这样的句子在文章中出现几次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出示10)——交流朗读八:理清脉络师:读得真有气势。
这是作者对安塞腰鼓表演发自肺腑的赞叹。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腰鼓表演的。
(出示11)师:那么(1-4)(18-20)自然段分别写得什么呢。
(出示12)九: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感受文本诗一般的语言所蕴含的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十:作业。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安塞腰鼓》的教案篇1[教学设计]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同学从不同层面去理解、观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
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气美。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同学感受文章之美,把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一、齐读、正音。
〔读音准〕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同学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
2、订正同学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同学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瞳仁舒适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磅礴亢奋二、读出音乐美1、同学自我评议:刚刚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
让同学自由地说,老师先不作评议。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
要求同学带着刚刚评议的问题去听,并依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觉他人特长。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
要读准节奏,必需留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
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
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
本文以短句为主,因此节奏较快。
读准节奏以后还要留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留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同学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进展,必需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查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忱、布满力气〕、腰鼓〔灵动而强烈的陕北打击乐器〕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夫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观看表演(课件一);
谈观后感受
学生简介作者,刘成章:
小组齐读目标、提取关键词
1.字词:每组两名学生上黑板注音,其他同学在下面注音。然后互批,齐读,练写。
2.词语解释:每组的3、4号必答,其他学生倾听、纠错。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班内交流:
自由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班级内交流、有感情朗读。
(课件三)
1.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激越的鼓声。
③(18——22)击鼓的后生。
④(23——27)变幻的舞姿。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课件四)
寻美点。
1、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示例:A、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人教版语文七年下 主备人:王淑玲中学沙尖子学校二次备课人:
课 题
《安塞腰鼓》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3、理清课文结构,引导“寻美点”。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新独家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 )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zhèn 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 )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资。
黄土高原上,bào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斜.( )背骤.( )雨强zhèn bào出(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当得起这个称号。
B.《流浪地球》中主人公点燃木星的过程惊心动魄....。
C.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男生公寓楼的脏乱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在高潮时戛然而止....。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安塞腰鼓素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
B.作者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力量之美,更表现了西北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通过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我领略到了西北汉子的豪迈激情。
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Y8201002)(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拟人)B.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比喻)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反复、排比)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烘托)能力提升全练5.(2023陕西临潼期中,10—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通用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通用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
2、体会课文多种排比形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排比)的作用。
3、品味课文含蓄的语句。
二、能力目标1、培养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1、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体会作者对生命与力量的赞颂。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内容:本文表现了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舞蹈艺术,赞颂了安塞腰鼓所体现出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2、重点:体会文章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3、难点:品读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种舞蹈艺术的内涵。
此外,本文诗一样的语言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策略及教法】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以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安塞腰鼓》一文所在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
因此,教学中充分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安塞腰鼓》是诗一样的散文,是文字化的舞蹈。
文章气势恢弘、感情激越,因此,教学中,以诵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品的节奏、气势,体悟语言的技巧和效果。
同时,借助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安塞腰鼓》不仅让人体会到安塞腰鼓的思想精华和艺术价值,还让人懂得怎样去欣赏舞蹈艺术。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安塞腰鼓》教案(第一课时)醒狮中学韦世万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作者用生动而充满气势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黄土高原上安塞腰鼓表演的雄浑奇伟画面,给人带来无限的美感。
对于安塞腰鼓,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大都缺乏直观感受。
因此本课时教学,主要通过视频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和听朗读录音等形式,让学生在增强直观感受基础上,更好地体会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了解作者如何来展现安塞腰鼓表演所蕴涵的美。
(注:品味语句拓展延伸等内容置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把握)。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
3、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笔下的安塞腰鼓之美。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所表现的美。
2、学会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安塞腰鼓之美。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和文章的美感。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体会作者的构思艺术。
3、想象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的画面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中链接安塞腰鼓表演视频,穿插有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创设计情景,导入课题(用多媒体显示腰鼓图片)问:同学们,屏幕上的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
我想:大家都应该认识,有的同学可能还参加过腰鼓表演。
不过,我们所熟悉的腰鼓表演往往都显得比较单调,与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表演在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下边请大家先来欣赏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看看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
1、用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学生欣赏。
师问:同学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教师提示:可从气势、场面、声响、动作、舞姿等方面进行回答。
)2、导入:安塞腰鼓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表演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人和乐器高度和谐;它的表演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和喷涌。
对于它,我们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内心的感受。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欣赏的!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刘成章,1937年出生在陕西省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受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激越的语言,并学习运用,尝试表达。
第一课时一、导入:1997年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有一群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们演绎了一段“绝活儿”,当时有人曾这样形容:屏幕出示:表演起来有股熊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牛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来劲.大家知道这么来劲的“绝活儿”是什么吗?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请翻开补充习题,你能完成这些填空吗?(完成《补充习题》看拼音写词语一项。
)屏幕出示词语:高粱骤然搏击战栗戛然而止叹为观止同桌互批。
教师相机指点“高粱”的“粱”、“战栗”的“栗”。
生字词掌握的不错,那课文读的怎么样呢?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学生互读互查,相互抽查两个自己认为最难读的自然段。
)学生读完后,教师统计对同桌朗读的满意情况,并指名不满意的几组交流不足之处,教师作指导点评。
在我们这学期的评价手册上有预习导航这个部分,14课的预习导航中对12、15小节提出了特别要求,你们注意了吗?指名读。
看来大家课文读的很熟了,那你能完成这些填空吗?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项。
指名读填好的短语。
三、理清课文脉络读了课文,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从文字中迸发的一股股粗犷雄浑的气势,但文章中对鼓响之前和鼓声止息后又使人分明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指名说。
课文按照这样的顺序分为三个部分,你能根据这个线索给课文分分段吗?想想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同桌讨论。
反馈交流。
(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项第2题分段,写段意。
)四、再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教学5篇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5篇《安塞腰鼓》是一篇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美文。
语句铿锵激越,词语简洁有力,意象生动、意境恢宏,充分展示了力量美、生命美、高原美、后生美,是篇很好的诵读教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
3.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4.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习场景描写,理解文章主题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查找黄土高原的相关文化、地理和风俗人情知识,掌握生字、词语,查找音像资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娱乐节目都登上大雅之堂。
“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的舞蹈曾走红亚非拉,并多次出现于大型的国家庆典。
二、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
2、教师出示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
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
陕北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道,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
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来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
它气势磅礴,充满___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听读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评价。
一学生领读全文,感受文中融入的情感,并简要概括。
(明确:歌颂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朴实与宣泄)。
3、师正字音:亢kàng奋晦huì暗羁 jī绊bàn 蓦mò然颤zhàn栗lì冗r?ng杂戛jiá然烧灼zhuó大彻大悟wù4、反复朗读感受文中的力量与生命的宣泄、朴实,舞姿的劲美。
初中 初二 语文《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的鲜明的艺术特征。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赏析击鼓场景的气势磅礴之美,击鼓前、击鼓中与击鼓后的动静结合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安塞腰鼓雄浑的气势感受黄土高原人民雄健蓬勃的生命力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安塞腰鼓的三个场景,鉴赏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景之美。
教学难点:鉴赏安塞腰鼓三个场景,首尾呼应的动静映衬之美。
教学环节导入:今天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安塞,通过“天下第一鼓”一一安塞腰鼓这种独具黄土高原魅力的民间舞蹈,感受黄土高原的淳朴豪迈的民风和磅礴旺盛的生命力之美。
背景知识:这样一片土地一一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古时有“塞北锁钥” “上郡咽喉”之称,自秦朝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驻守在安塞的士兵把腰鼓当作和刀、弓、箭一样重要的作战工具。
在当时.,安塞腰鼓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有这样一位诗意的作家,刘成章,他被称为黄土歌者,“一身土气,两袖春风,’抓把黄土手捏碎',愣是从黄土地里捏出油来。
他是散文诗,是黄土诗魂的风味散文。
”他说自己在陕北生活多年.陕北的山河五谷养育了他,他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类美质,因此当他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就立誓,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
《安塞腰鼓》是这样一曲陕北人生命和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听读感知:1、听读课文并思考,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2、通过听读课文,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明确:生命的强健刚劲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力量气势宏大气势磅礴等等理清脉络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理清文章思路,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和段序号。
苏教版2017-2018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精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2017-2018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精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研究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体味语言之情感。
3.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后生及舞姿部分。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2.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特别是第17自然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 预课文,自学生字词。
(2) 搜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3.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4.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风,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5.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录音,提出听读要求:一边听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听清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感知课文内容。
2.自主研究生字,同桌互读本课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高粱骤雨枣树搏击战栗陌生瞳仁 tónɡ 恬静 tián 蓦然 mò戛然 jiá磅礴 pánɡbó 亢奋kànɡ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认读词语,相机正音,校对字形:骤、捶为翘舌音,搏、陌为圆唇音,粱为后鼻音,枣是平舌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
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作品:《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注音、晦暗羁绊蓦然冗杂亢奋戛然而止磅礴
解释: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而止亢奋叹为观止
2、朗读指导: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
)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入课文情景,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音乐美、力量美(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3、分节、分男女朗读,注意节奏、重音。
:
4、朗读品味阶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
遍,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
交流、学生评议。
二.整体感知
1、知内容: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这是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词句。
2、理结构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试找出起止段落,找出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答案:第一课时:二、1、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从中让学生感受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2、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个角度来写。
或“舞蹈的场面美”、“雄壮的鼓声美”、“击鼓的后生美”、“变幻、奇丽的舞姿美”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
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
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
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从写法上说: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以声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