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宅基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宅基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不拆除旧房的情况下,在村外交通便利处毫无规划地兴建新房,导致大量闲置旧房的出现,另外,由于这些农民大部分时间工作在城市,进一步导致农村房子的空置[1-3]。这样一种村外扩张、村内闲置、新房空置率高的现象称为农村空心化现象。盲目扩张的新房宅基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资源,同时闲置旧房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为了再利用空心村的废弃宅基地,盘活土地存量,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大力开展宅基地复垦项目,把农村废弃的民居推倒复垦为耕地,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土壤是保障人类生存发展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土地复垦的核心问题,是决定复垦成败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而在宅基地复垦成耕地的过程中,虽然耕地的数量得到了增加,但目前农村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的土壤通常存在瓦片石块多、物理结构破坏严重、土壤板结、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等问题,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且其使用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交通和人为活动等制约,因此通过分析前人对宅基地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更合理地重新利用复垦宅基地土地,做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景则景”[4]。

1 宅基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随着土地开发整理的进行,对空心村和闲置土地进行整治,并对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地和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林爱文等[5]利用递阶模糊评价模型,对武汉市黄陂区的部分乡镇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总结出了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不同级别,为后续的土地整理提供了依据。高燕等[6]通过比较各种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综合分析了泰安市岱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开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参考。李德胜等[7]为了通过土地复垦使江西省崇仁县废旧宅基地和废弃砖瓦窑恢复农业生产能力,对项目区内复垦土地进行评价,评价各类型待复垦土地资源对各行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障碍因素,得出一级宜农用地占项目区面积的82.91%,二级林业用地占项目区面积的11.22%,三级适合改造成养殖水面占项目区面积的5.97%,从而为合理利用项目区待复垦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曲衍波等[8]通过评价北京市平谷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的等级,发现适宜整理的面积为1 922.07 hm2,整理后一等耕地到五等耕地分别占12.75%,21.69%,40.54%,15.36%和9.66%,通过对耕地进行分级,确定出适合进行农业种植的区域和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合理地利用待复垦土地。乔亮等[9]通过分析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等16种指标因子,对重庆市涪陵区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地进行了评价,确定了该区不同样地耕地地力水平,为在复垦中如何操作及是否需要培肥等提供了理论依据。陆家赋等[10]根据交通条件、灌溉条件、土壤质地、有机质以及速效养分氮磷钾基本现状等因素,对钦州市钦南区荒废农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出钦南区荒废农田属于宜耕类,适宜再被利用成耕地。张鸣等[11]运用GIS软件,对浙江省富阳市胥口镇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将土地划分为宜耕地、较宜耕地、临界宜耕地,确定了宜耕地和较宜耕地适合发展成耕地,而临界宜耕地则用作经济林比较合适。刘长胜等[12]通过综合分析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指标,对广西柳城县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得出了宜农类、宜林类和不宜利用类的土地面积分别有2 152.71,31 208.52 ,35 913.98 hm2,为土地整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12-14]。 2 宅基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壤结构破坏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与组合形式。良好的土壤结构是指团粒结构丰富,孔隙度合理,既能保水保肥,又能为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系的下扎及对水肥的利用,能为植物的健康成长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

但我国农村建房的材料大多是砖石等材料,地基已经过人为活动反复地踏实。在宅基地复垦过程中,往往是比较粗放地用推土机将旧房或废弃宅基地进行推倒并整平土地。这样就导致大量的砖石等材料进入土壤,整地过程中的机械活动又对土壤进行再次的压实。郑红丽等[13]对重庆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壤进行调查发现,复垦土壤的表层一般来源于地基

翻耕土或土墙捣碎土,而这两者都经过人类活动,已经被夯实,因此在捣碎成为复垦土壤时,其比耕作土要紧实。王谊[14]通过对样本区域宅基地复垦过程的调查发现,农村宅基地复垦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拆除物,这些拆除物主要为建筑废料,除废墙土被全部用作覆土工程以增加复垦后土层厚度外,大多数废料都被当作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丢弃或填埋。

宅基地复垦土壤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培肥措施才能达到耕作土的要求。任顺荣等[15]将有机肥、秸秆和脱硫石膏改良剂进行不同组合,设置了不同处理对宅基地复垦设施土壤进行培肥,发现增施有机肥、秸秆和改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并且与基础土壤相比,土壤容重下降了16.35%~25.45%,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14.62%~21.51%,其中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1.89%~15.66%和25.55%~38.32%,并且与对照相比土壤渗水系数提高了12.0~17.4倍,增加了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张宏等[16]通过分析6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得出各种种植模式均极显著地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砾石含量,明显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团聚体。张露等[17]通过测定山地丘陵区不同复垦年限空心村整治后土壤的物理指标,发现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黏粒含量、pH值、容重、电导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物理特性趋于良好。

2.2 土壤的肥力状况

土壤的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提供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能量的能力。土壤为植物提供了除碳氢氧以外的所有其他养分元素,包括N、P、K、Ca、Mg、S、Fe、Mn、Zn、Cu、B、Mo、Cl、Ni等。由于生物小循环的作用,植物和动物残体进入土壤,形成有机质,而有机质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元素,相当于植物的养料库。另外,有机质还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状,即团粒结构的形成;制约着土壤生物的活动,即有机质含量多的地方,土壤生物种类相应地比较丰富。

由于宅基地几乎不存在人类的耕作活动,并且在复垦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表土剥离的现象,因此宅基地复垦土壤相当于是生土,其肥力通常较常规耕作土要低。陈莉萍等[18]对江苏省仪征市丘陵地区复垦土地进行取样,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发现4种复垦土壤类型(废砂石矿复垦、废土窑复垦、废庄台复垦、农地整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较常规农田低。黄耀华等[19]对重庆市涪陵区农村宅基地土壤进行研究发现,超过70%的复垦地土壤直接由宅基地墙体推倒、破碎、平整而成,土壤有机质缺乏,有效磷多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

对宅基地复垦土壤进行一定的培肥操作能提高宅基地复垦土壤的肥力。张绪美等[20]以太仓市复垦整理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整理区土壤碱解氮的现状,结果表明太仓市复垦整理区土壤氮素水平已经达到中等级别。任顺荣等[15]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对宅基地复垦设施土壤的影响,发现增施高量有机肥能够提高宅基地复垦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质和速效钾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5.22%,66.53%,而水解氮和速效磷则是对照的2.31倍和3.26倍。张宏等[16]通过轮种不同作物,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发现6种种植模式除对土壤pH值、全氮和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并且轮种胡豆-玉米是最好的提升复垦宅基地土壤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的种植模式。

2.3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生物包括各种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其中微生物和原生动物都以有机残体为食,发挥着分解者的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植物和动物残体,将这些残体中的有机养分变为矿质养分归还到土壤中;同时产生各种胞外酶、刺激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部分微生物在次级代谢中还产生有机酸,可以保持植物根际弱酸性环境,水解被土壤固定的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微生物的活性越高,越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就越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养分的形态。

复垦土壤由于经过压实或人为的破坏较大,土壤中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很少,但通过不同方式的培肥,复垦土壤的生物活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谭向平等[21]通过增施有机肥、菌肥、化肥等不同培肥方式对复垦宅基地进行培肥,发现宅基地土壤经过一轮培肥后,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另外土壤转化酶、脲酶、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樊文华等[22]研究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发现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逐渐增加,最高的已与原地貌相当,并且在0~20 cm的表土层中,细菌数量占95%以上,远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