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纵断面设计
第4章纵断面设计
(三)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
Lmin
2.当L>ST:
h1
d12 2R
,则d1
2Rh1
h2
d
2 2
2R
,则d
2
2Rh2
ST d1 d2 2R ( h1 h2 )
R
ST2
2( h1 h2 )
最小长度:
Lmin 2(
S 2
S 2
h1 h2 )2 4
最小半径:
Rmin
Lmin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
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的3秒行程 。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表4-3)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45
6
7
8
9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约为按公路设计速度计算的最大纵坡 减少1%
1. 设计速度为120km/h、l00km/h、80km/h 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 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
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 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 合成坡度指标的控制作用 : 控制陡坡与急弯的重合; 平坡与设超高平曲线的配合问题。
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
▪ 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 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道路纵断面设计
43
(一)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绘地面线,熟悉沿线地质资料 2、标准控制点:影响纵坡设计标高控制点 3、试坡:初步定纵坡设计线 4、调整: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符合 5、核对:用横断面检测纵坡是否合理 6、定坡:把坡度值、变坡点桩号、高程确定下来 7、设计竖曲线:
31
第六节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
(一)组合原则 (二)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三)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四)与景观的协调配合
32
(一) 组合原则
1、引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不 产生错觉 2、保持平纵线形设计指标大小的均衡 3、选择合适的合成坡度,保证排水和行车 安全 4、与周围环境的配合
33
(一)各种地形下的纵坡设计
41
(一)各种地形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均匀平缓,注意保持最小填土高度, 最小纵坡的要求 2、山岭重丘:沿河线尽量平缓,注意最大值极限 值的运用 3、越岭线:坡高均匀,注意各种极限值的运用 4、山脊和山腰坡尽量缓和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纵坡
42
二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6
二 最大纵坡
1、最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公路所允 许采用的最大坡度
2、确定最大纵坡要以典型的载重汽车作为 标准车型 3、确定最大纵坡时不能只考虑汽车的爬坡 性能,还要看汽车行驶速度及安全性能。
7
8
三 最小纵坡
各级公路,为满足排水要求而设置不小于 0.3%的 最小纵坡,城市道路应 不小于0.5%的最小纵坡。
12
13
? 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路线纵坡 和超高横坡所构成的坡度。
14
15
第三节 竖曲线
交通类—路线纵断面图(工程制图课件)
03 资料表部分
➢ 路线纵断面图的测设数据表与图样上下对齐布 置,以便阅读。这种表示方法较好地反映出纵 向设计在各桩号处的高程、填挖方量、地质条 件和坡度,以及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关系。
03 注意事项
➢ (1)线型 从左向右按桩号大小绘制,设计线用粗实线,地面线用细实线,地下水位线应采用双点划
线及水位符号表示。 ➢ (2)变坡点
当路线坡度发生变化时,变坡点应用直径2mm 的中粗线圆圈表示,切线用细实线表示,竖曲 线用粗实线表示。
图5 道路变坡点处的图示方法
凸曲线
凹曲线 水准点
圆管涵
图4 纵断面图中的凹曲线与凸曲线
02 图样部分
4、工程构筑物
道路沿线的工程构筑物如桥 梁、涵洞等,应在设计线的上方 或下方用竖直引出线标注,竖直引 出线应对准构筑物的中心位置, 并注出构筑物的名称、规格和里 程桩号。
02 图样部分
5、水准点
沿线设置的测量水准点也应 标注,竖直引出线对准水准点,左 侧注写里程桩号,右侧写明其位 置,水平线上方注出其编号和高程。
分,一般图样画在图纸的上部,资料表 布置在图纸的下部。
02 图样部分
图2 某公路路线纵断面图
1线和地面 的高程。
绘制时一般竖向比例要比水平比例放 大10倍。
为了便于画图和读图,一般还应在 纵断面图的左侧按竖向比例画出高程标尺。
02
图样部分
2、设计线和地面线
道路的设计线用粗实线表示,原地面线用细实线表示。 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通常是指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 原地面线是根据原地面上沿线各点的实测中心桩高程绘制的。
设计线 原地面线 图3 设计线、原地面线示意图
02
图样部分
3、竖曲线
道路工程图—识读路线纵断面图
路线纵断面图的内容
包括图样和资料表两部分: 图样部分: 4 竖曲线:在设计线的变坡点,设置圆弧竖曲线,便 于车辆平稳行驶。分凸、凹两种曲线。
路线纵断面图
一、作用
表达路线的纵向设计线型(坡度、竖曲线)及路线 中心线处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
二、图示特点
用假想的铅垂面沿着路线中心线进行剖切,然后 展开绘制(即展开断面图);
纵向比例比横向比例放大10倍。
路线纵断面图的内容
包括图样和资料表两部分: 图样部分: 1 比例:水平1:2000或1:5000;垂直1:200或
H2 i H1 L
△H=H2-H1
其中, L称为坡
长, i上坡为正 ,下坡为负。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最小纵坡的规定
※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
原理:坡度太大,行车困难,上坡速度低,下坡危险, 限制纵坡对山区公路而言,可以缩短里程,减低造价。
离。
3.0 600
表示路线为上坡,坡度3.0%,坡 长600m
1.0 380
表示路线为下坡,坡度1.0%,坡 长380m
3.0
1.0 其中分格线“ ”表示两坡边坡点
600 380 位置,与图形部分变坡点里程一致
纵坡定义及计算
纵坡:路线的纵线坡度,为高差与水平距的 比值,用i表示。
i=(H2-H1)/L*100%
※最小纵坡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1)工程地质概况。
在该栏简明扼要地填写沿线各路段地质土质情况,如沿线路 段地质情况为砂黏土;如果沿线路段有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也要 简要说明,如沿线路段地质情况为碎石夹土。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2)施工工法。
该栏填写沿线各路段的施工工法,包括明挖法、盖挖法、浅 埋暗挖法、盾构法等。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6)地面高程。
各百米标和加标处应填写地面高 程。纵断面线路图中的地面线就是 根据该栏中各标的地面高程点绘制 连接而成的。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7)里程。
一般以线路起点车站的中心线处 为零起算,该栏中里程与路线平面 图的里程一一对应。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在各变坡点、百米标、加标处要标 注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标高。轨道交通 的设计高程一般有两种:路肩设计标高 和轨面设计标高。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二、纵断面栏目内容
(4)设计高程。
路肩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位置高程。当线路通过地下水位高 或常年有地面积水的地区,路堤过低容易引起基床翻浆冒泥等危 害,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线路通过地段的最高地下水位和最高地 面积水水位,并应加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有害冻胀深度,再加0.5 m。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一、纵断面线路图
地面线 设计线敞开式线路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一、纵断面线路图
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 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 面的起伏变化情况,一般用细实线表示。
了解线路的纵断面
一、纵断面线路图
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 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由设计人员定 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 轨道交通路线的高低起伏变化情况。纵断 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 (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 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直线的坡度和长度 影响着列车的行驶速度、运输的经济性以 及行车的安全,一般用粗实线显示。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介绍
(四)汽车的动力因数
T Rw D ( f i) a G g
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 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g
D f i
a
g
a
(五)汽车的行驶状态
g a (D )
f i
汽车的行驶状态有以下三种情况: • 加速行驶 • 等速行驶 • 减速行驶 • 在动力特性图上,等速行驶的速度称为平衡速度。 • 每一排档都存在各自的最大动力因数,与之对应的速度称 作临界速度。
路堤
路堑
第二节 汽车的动力特性与纵坡
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尽可能提高车速 保证道路上的行车畅通 尽量满足行车舒适
§ 3.2 汽车的动力特性与纵坡
• 加速最快的汽车:
Dauer 962 Le Mans 产地: 德国 出厂日期:1994年 0-100km/h耗时2.6秒
跑的最快的汽车: 最高荣誉在1987年被奥斯莫 比尔部夺得,他们研制的“航天 技术1号”未来车在德克萨斯汽 车测试场上创下了当今 447km/h的世界最高纪录,享 有“世界第一快车”的美称。
最小纵坡:
各级公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 最小纵坡值:0.3%,一般情况下0.5%为宜。 适用条件:排水不畅路段:长路堑、桥梁、隧道、 设超高的平曲线等。
当必须设计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边 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可不受上述限制。
平均纵坡(average gradient) 1)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 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的平均纵坡: 2)相关规定 ① 相对高差200~500m 不应大于 5.5% ② 相对高差>500m 不应大于 5%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第一节概述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在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见图4-1。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的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
一、纵断面设计主要任务与目的纵断面设计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的几何构成与要素,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舒适的目的。
二、地面线与设计线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把道路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1 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地面的起伏与变化情况。
2 设计线它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美学等诸因素之后,人为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的起伏变化情况。
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1)直线(均匀坡度线)直线有上坡和下坡之分,是用高差和水平长度表示的。
105(2)竖曲线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使纵坡设计经济合理,必须在全面掌握勘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反复比较定出设计纵坡。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2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或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
连续上坡和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3 纵坡设计应对沿线的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方面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畅通。
4 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用地。
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纵断面设计是在指定的路线上根据需要规划、走向、高低及曲率来确
定道路路基横断面形状的一种设计方法。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有:
(1)制定路线:根据道路的走向、地形等因素,制定出最终路线。
(2)根据道路类型确定纵断面参数:确定道路类型,根据道路的类
型确定纵断面的参数,如最长曲率半径、视界要求等。
(3)应用规划基本原则:在制定纵断面时,应该应用一些经验原则,将路面以合理的设计方式布置,以便达到更好的行车效果。
(4)控制曲率半径:该步骤要求路面曲率半径不能不小于规定的曲
率半径,以确保道路安全。
(5)视界设计:该步骤要求在路面处保持视距,同时设置护栏,以
确保行车安全。
(6)断面校核:该步骤要求对断面进行严格的验收,以确保路面的
质量。
公路勘测设计 纵断面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一)竖曲线设计基本知识
1、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
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 线。
2、为方便设计和计算,竖曲线的形状一般采用二次 抛物线形式。
《公路勘测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3、转坡角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 用转坡角表示。
Q
l
xA
h
Y L
TB M
O E ω t
xB
i2
B
X
《公路勘测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A
=TB
≈
L/2
= R
2
4、竖曲线的外距: E = T 2
2R
5、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 y x2
2R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R—为竖曲线的半径,m。
《公路勘测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三)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1、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缓和冲击; 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满足视距的要求。
《公路勘测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2)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缓和冲击; 前灯照射距离要求; 跨线桥下视距要求; 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公路勘测设计》
二、纵坡及坡长设计
2、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和坡长限制 (1)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 度值。
①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 (ⅰ)汽车的动力性能; (ⅱ)公路等级; (ⅲ)自然因素。
浅谈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方法
浅谈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方法摘要:公路是个复杂的空间带状构造物,其设计主要包括公路线形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
公路路线的纵断面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快速性、工程的造价、汽车运输成本的高低及乘客的舒适程度等。
另外,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合理进行纵断面设计,也可节约公路用地。
因此,公路路线的纵断面设计就成为公路线形设计的关键。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然后说明了路线纵断面设计图的绘制,最后对纵断面设计中的要点及路线组合形式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线;纵断面;纵坡;标高;竖曲线半径Abstract: the road is a complex space banded structure, its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of highway geometric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The profile design of highway route is reasonabl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ar’s safety, rapidity, the discretion of the project’s cost, automobile transportation cost and passenger comfort, etc. In addition, the land is non-renewable resources, reasonable profile design, also can save land for highways. As a result, the profile of highway route design is key to highway alignment design. 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way rout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rofile,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line profile design drawing, and the key points of the profile design route combinations in detail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road route; Profile; Longitudinal slope; Elevation; Radius of vertical curve公路纵断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在路线的纵断面设计中,通过结合实践,笔者总结出其应该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纵坡均匀平顺,起伏不宜过大;设计标高的确定结合了沿线的自然条件,如土壤、地形、水文、气候等综合因素;争取挖填平衡,尽量使挖方运转到就近路段作为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工程造价;依据沿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的交通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方面的要求;6、平面和纵断面设计相互配合,在视觉上能自然的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7、平、纵面的线形指标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连续性。
线路纵断面的设计原则
横断面的设计要求,是使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
路基是支承路面,形成连续行车道的带状土、石结构物。
它既要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车辆荷载,又要承受大自然因素的作用。
因此,路基横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路基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包括水文地质和材料情况),并结合施工条件进行设计。
设计前应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气象等资料,在山岭重丘区要特别注意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路基断面形式、边坡坡度及防治病害的措施。
在平原微丘区应注意最小填土高度,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2、路基的断面型式和尺寸应根据道路的等级、设计标准和设计任务书的规定以及道路的使用要求,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一般路基可参照典型横断面设计。
特殊路基则应进行单独设计计算。
3、路基设计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
在取土、弃土、取土坑设置、排水设计等方面与农田改土、农田水利、灌溉沟渠等相配合,尽量减少废土占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
路线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高程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
设计高程 HS = HT – y2 = 141.35 – 7.70 = 133.65m
➢ 任意点设计高程计算方法: 已知连续三个以上变坡点桩号、高程、竖曲线半径或已知一个 变坡点桩号、高程、竖曲线半径及相邻两条坡段的纵坡度,可以 计算该测段内任意点的设计高程。 计算竖曲线要素及起终点桩号; 判断计算点所在的坡段,按直线比例内插法计算切线高程; 判断计算点与竖曲线是位置关系,计算竖曲线的纵距; 判断凸、凹,切线高程与纵距的代数和即为设计高程(凸型竖 曲线的纵距为负值,凹型为正)。
纵断面设计高程计算方 法及计算实例
模块三
01
02
路线纵断面
03
路线纵断面线形组成分析
路线纵断面竖曲线计算与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高程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
路线纵断面设计成果
C目 录 ONTENTS
1 纵断面设计高程计算方法 2 纵断面设计计算实例
1 纵断面设计高程计算方法
纵断面设计高程 计算方法
其中: y——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y x2 2R
直坡段上,y=0; x——竖曲线上任一点离开起(终)点距离。
2 纵断面设计高程计算实例
纵断面设计高程 计算实例
[例]: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6+100.00,高程为138.15m,i1=4%,i2=5%,竖曲线半径R=3000m。
2R 2 3000
竖曲线起点QD=(K6+100.00)- 135 = K5+965.00
竖曲线终点ZD=(K6+100.00)+ 135 = K6+235.00
2.计算设计高程 判断计算点位置: K6+060.00<BPD=K6+100.00,上半支曲线
道路路线工程图—公路路线纵断面图的阅读
况,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通常是指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比较设计线与地
面线的相对位置,可决定填挖高度。
✓ 竖曲线:在设计线的边坡点设置圆弧竖曲线,便于车辆平稳行驶。分凹、
凸两种曲线。
✓ 工程构筑物:道路沿线的工程构筑物应在设计线的上方或下方对准构筑物
的中心位置用竖直引出线标注,并标注构筑物的名称、规格和里程桩号。
公路路线纵断面图的图样部分阅读
目录
01
02
03
知识要点
例题分析
小结
知识要点
路线纵断面图主要用以表达道路的纵向设计线形以及沿线地面的高低起伏
状况、地质和沿线设置构造物的概况等。
路线纵断面图中的图样部分是用展开剖切方法获得的,阅读图样部分主要
了解以下信息:
✓ 比例:纵断面图的水平方向表示路线的长度(前进方向),竖直方向表示
弯道设有缓和曲线,长度均为120米,回旋线参数A值均为346.410。
例题分析
超高栏
2
为了减少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的横向作用力,道路在平曲线处需设计成 外侧高内侧低的形式,道路边缘与设计线的高程差称为超高。超高栏中居中 且贯穿全栏的直线表示设计高程。在标准路段中,只有设计高程线与路缘高 程线(左、右路缘重合)两条线,横坡向右,坡度表示为正值,横坡向左, 坡度为负值。
例题分析
平曲线栏
2
平曲线栏反映该路段的平面线型,通常在表中画出平曲线的示意图。直
线段用水平线“
”表示,道路右转弯用凸折线“
”和
“
”表示,前一种表示设有缓和曲线(回旋线),后一种表示不
设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左转弯用同样的凹折线表示,同时还需注出平曲线各
要素的值。本图所示路段设有一处右转弯,弯道半径1000米,偏角16°48′13″,
纵断面
100
80
60
40
30
20
900 1000 1100 12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
600
700
500
800
600
900
700 500
900
700 500 300
1000
800 600 400
9
200
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限制纵坡长度范 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 ,其长 度应符合最小纵坡长度的规定。
2. 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1)定义
允许车速由V1降到V2,以获得较大坡度,在i2的坡道上, 汽车将以V2的速度等速行驶。与容许速度V2相对应的纵坡i2称 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2)容许速度
V2称为容许速度,不同等级的道路容许速度应不同,其值 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的1/2~2/3(高速路取低限,低速路取高 限)。
七、平均纵坡 1、定义
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它是衡 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作用
H ip L
(1)在山区高差较大地区,尽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缓和 坡段及最短坡长等均满足《标准》规定,但为了防止交替使用极 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和最短长度的缓坡形成“台阶式”纵断面线形, 应对路线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平均坡度加以限制,以提高行车 质量。 (2)汽车在长上坡上行驶,会长时间地使用二档,造成发动 机长时间发热,导致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频繁刹车,司机驾驶 紧张,也易引起不良后果。
二、高原纵坡折减
1.折减原因 (1)在高海拔地区,因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 车发动机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 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 (2)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 统。 2.纵坡折减值(见表4.2.2)
公路工程概论第3章 纵断面设计
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
Ⅲ 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14 2020/11/6
1、最大纵坡
(3)最大纵坡的规定 城市道路
设 计 车 速 ( km∕ h) 80
公路工程概论第3章 纵断面设 计
二、纵断面设计考虑因素
1、道路的性质 2、任务 3、等级 4、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 5、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 6、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 7、竖曲线半径大小 8、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
4 2020/11/6
三、纵断面设计与选线的关系
纵断面设计是选线工作的继续和深化。
4.高原纵坡折减
在海拔高度较高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会因空气稀薄而降低,
相应地降低了汽车的爬坡能力,因此对海拔高度在3000m以上 地区公路最大纵坡应予以折减,折减值见表3-3。经折减后的最大 纵坡如小于4%,则仍用4%。
高原纵坡折减值
表3-3
海 拔 高 度(m)
3000~4000
>4000~5000
(1)作用:
①.衡量纵断面线型质量。
②.可供放坡定线参考。
(3-1)
18 2020/11/6
3.平均纵坡
(2)规定 ①.越岭线高差200~500m时,ip≈5.5%为宜。 ②.越岭线高差>500m时,ip≈5.0%为宜。 ②.任意连续3km内,ip≤5.5%。 ④.要考虑公路等级影响。
19 2020/11/6
22 2020/11/6
2、最小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是指相邻两个变坡点之间的最小 长度。
1)为什么要做最小坡长限制? (1)若其长度过短,就会使变坡点个数增
路线纵断面设计 各种地形条件下纵断面高程控制要点
模块三
01
02
路线纵断面
03
路线纵断面线形组成分析
路线纵断面竖曲线计算与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各种地形条件下纵断面高程控制要点
路线纵断面设计成果
C目 录 ONTENTS
1 各种地形条件下高程控制 2 各种地形条件下纵坡设计
1 各种地形条件下高程控制
各种地形条件下高程 控制
➢ 基本概念: 设计高程的控制,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将路线安排走在哪一个高度上最为合适。
➢ 考虑因素: (1)平原区:地形平坦,河沟纵横交错,地面水源多,地下水位较高。所
以,路线设计高程由保证路基稳定的最小填土高度控制。 (2)丘陵地区:地面有一定的高差,局部地段路线在纵断面上克服高差不
太困难。所以,设计高程由土石方平衡和降低工程造价控制。
各种地形条件下高程 控制
➢ 考虑因素: (3)山岭区:地形变化频繁,地面自然坡度大,布线有一定的困难。所
以,设计高程由纵坡度和坡长控制,同时也要从土石方尽量平衡及路基防护工 程经济性等方面考虑,力求降低工程造价。
(4)沿溪(河)路段:为保证路基安全稳定,路基一般应高出规定洪水 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稿的0.5m以上。
不宜过短,纵坡度不宜过大,较高等级的公路更应注意不宜采用陡 坡。
各种地形条件下纵坡 设计
➢ (4)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尽量不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坡 度,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夹短距离缓和坡段的纵坡线形。 越岭线不应设置反坡,以免浪费高程。
➢ (5)山脊线和山腰线,除结合地形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的纵坡外, 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平缓的纵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路线纵断面设计成果 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成果解析
➢ 竖曲线半径 R
(2)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 变坡角ω= i2- i1 ➢ 曲线长:L=Rω
➢ 切线长:T=L/2= Rω/2
➢ 外 距:
T2 E
2R
x
➢ 竖曲线起点桩号: QD=BPD - T ➢ 竖曲线终点桩号: ZD=BPD + T
x y
(3)纵断面图的组成
➢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
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 类型、孔数和孔径;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的 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 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
(3)纵断面图的组成 ➢下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内容
自下而上:超高;直线及平曲线;里程桩号;坡度及坡长; 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土壤地质说明。
➢ 纵断面图
➢ 比例尺:横坐标采用1:2000(城市道路采用1:500~1:1000)
➢
纵坐标采用1:200(城市道路为1:50~1:100)。
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成果解析
模块三
01 02
路线纵断面
03
路线纵断面线形组成分析 路线纵断面竖曲线计算与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成果
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成果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目 录 ONTENTS 1 纵断面设计主要成果
1 纵断面设计主要成果
(1)纵断面设计成果
➢ 变坡点桩号 BPD
➢ 变坡点设计高程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线纵断面设计1、假定条件1.1 该地区为丘陵地形,地表主要为草植被覆盖;1.2 植被下面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以灰黑、灰白泥岩、粉砂岩、泥质沙岩为主。
厚度在6.6~31米之间。
1.3 本区属于自然区Ⅰ类划分,即大陆性亚寒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份。
雨季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为84cm,4、5月份发生雪融期潮湿状态的临界高度为56cm。
2、设计要求2.1 根据平面定线的结果结合本次给定的条件设计两个断链之间的纵断面图;2.2 根据地面平曲线设计起点和中点的纵断面,选择填方材料并说明理由;2.3 绘图比例尺纵坐标为1:100,横坐标为1:5000,用A3纸绘制;2.4 规范设计格式、设计步骤、设计内容;2.5 所需材料:第一次的作业A3纸笔记、参考书(露天矿线路工程、张达贤)。
3、纵断面设计原则3.1 纵断面设计应服从上位依据(总规、控规、可研、初设等作业批准的高程),根据所处的工作阶段取得可靠地定线依据;3.2 满足纵断面设计的技术标准,满足等级要求;衡;3.4 路基稳定,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为84cm;3.5 保证市政管线的埋设、使用。
管线覆土最小厚度0.7m。
有时排水管控制了道路高度。
4、设计步骤4.1 准备工作在平面路线图上标注里程桩和百米标及其所处高程。
本次设计总里程1575.2m,跨高程3.27m;共设置15个百米桩、27个里程桩,其中K0 K1 K2 K4 K6 K7 K8 K10 K12 K13 K15 K16 K18 K19 K20 K22 K24 K25 K26为整桩,K3 K5 K9 K11 K14 K17 K19 K21 K23 K27为特殊加点桩。
4.2 标注特殊控制点1)路线起、终点,引起地形起伏大的变坡点;2)标注控制点:影响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用高程表示)3)线路的起始点、导向线交点、地形边坡点、竖曲线的起始点(竖曲线的ZY-YZ)。
4)平面圆曲线的ZY-YZ点。
采用定直线等分定理将控制点、里程桩、变坡点、起终点、百米标的高程反映到纵断面图上。
4.3 试坡Liumr在已有的地形控制断面上,依据给定的技术标准按照最经济的方法填方,初步确定设计线路。
根据所处地区的地标表土及周围填方材料初步绘制了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设计线,图中标明了设计线和地面线。
地面线:根据中线上个装点的高程为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途中线地面点的起伏变化情况(地面标高)。
设计线:经过技术、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基的起伏变化情况。
4.4 调整按照运行中的各种指标限制坡度线长平台、平降、延伸、坡度折减。
4.4.1 纵坡限制1)纵坡设计要求1、必须满足《标准》规定2、纵坡应该尽量平顺起伏不宜过大,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3、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2)最大纵坡限制1、最大纵坡:指在纵坡设计时在保证满载自卸卡车正常爬坡的最大纵向坡度,是道路纵坡设计的极限值。
2、说明:(1)露天矿允许最大纵坡为8%,考虑到路面质量一般为6%~7%;(2)纵坡大小影响开拓系统的展线、工程量。
3、优缺点:(1)充分利用矿用自卸卡车剩余功率大爬坡能力强的特点;(2)可以减少开拓工程量;(3)坡度大发动机处在全负荷状态,后燃严重,经济性下降;(4)重车爬坡轮胎受侵彻力大,易受热而发生热剥离;(5)在最大纵坡上卡车发生故障停车、起步风险大;(6)雨季容易发生轮胎打滑、侧滑影响行车安全。
4、最大纵坡设计时考虑的影响因素;(1)考虑汽车下坡是的安全性(2)拖挂车的要求(3)冰雪及雨滑时,汽车上下坡安全行驶的要求3)最小纵坡限制为使道路上行车快速安全和畅通,为了保证排水,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
3%以下纵坡的对卡车行驶不存在困难,即上坡不必换挡,下坡不必制动,≤3%的纵坡不作为设计坡度;最小纵坡为5%以上,但在露天矿坑内尽量提高坡度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三角台阶的土方工程量;如果台阶并段采用了5%的纵坡大坡道,夜间行驶时司机易出现骤睡而引发重大事故,同时长大坡道也易造成发动机过热现象。
4)坡长限制最小坡长限制(1)理由:1、过短,则变坡点个数增加,行车时颠簸频繁,影响行车平顺性;Liumr2、过短,则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几何条件的要求。
(2)标准规定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9~15s的行程作为规定值。
最大坡长限制(1)理由:如果台阶并段采用了纵坡大坡道,夜间行驶时司机易出现骤睡而引发重大事故,同时长大坡道也易造成发动机过热现象。
持续下坡刹车频繁危及安全。
(2)采用调查法确定一个坡长,一般尽量不要连续台阶连接。
(3)影响因素1、动力特性——爬坡能力2、下坡安全(≥8%+ 事故多发)3、道路等级4、自然条件5)缓和破断在纵断面设计中,当陡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一段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速度,同时考虑下坡安全的需要。
在缓坡上汽车将以加速行驶,因此缓坡的坡长应适应加速的需要。
但实际设计中很难满足这个要求,《标准》规定缓和破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不应小于最短坡长。
本次设计路线纵断面坡度均在3%一下,对于露天矿运输部造成困难不作纵坡设计4.4.2竖曲线限制1)竖曲线:当纵断面两个转折线夹角代数差大于2%时,要在转折处设置一段能平滑过渡的曲线。
汽车行驶在纵坡变坡点时,为了缓和因车辆动能变化而产生的冲击功和保证视距,必须插入竖曲线。
竖曲线一般采用圆曲线和二次抛物线两种。
由于竖曲线的前后坡差很小,抛物线呈非常平缓的线形,因曲率变化较小,所以实际上同圆曲线几乎相同。
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计算的方便,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2)竖曲线的作用和设计要求作用: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定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服感。
《标准》规定在变坡点处应设置竖曲线。
要求:在工程量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如果存在反向竖曲线,应设置一段不小于3s行车速度的路段。
3)竖曲线要素Liumr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边坡角:12ω=i-i曲线长:L Rω切线长:T=L2=Rω2外距:2TE=2R纵距:2xy=2R4)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限制1、缓和冲击: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不因冲击而造成不舒服感,以及视觉平顺等要求。
2、汽车从直线坡道行驶到竖曲线上,尽管竖曲线半径较大。
如其长过短,汽车倏然而过司机会感觉到不舒服。
因此,应限制汽车在竖曲线上的行程时间不过短。
最短应满足3s行程。
3、满足视距的要求: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如果半径太小,回族当司机的视线。
为了行车安全对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应加以限制。
4、凹形:设计的最小半径能降低离心率的影响,夜间行车前照灯射程满足停车视距。
5、凸形:设计的最小半径要求失重不致过大,保证纵向停车视距足够。
竖曲线半径与行车速度表1计算行车速度(公里/时) 40 50 20竖曲线最小半径(米) 凸形1000 500 300 凹形500 300 3004.4.3 平、纵组合设计原则:1)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应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是觉的连续性,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引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组合的基本问题。
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对纵面线形不断起伏,而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
反而在平面上线形迂回前进、弯道较多,而在纵断面设计上采用高标准也同样没有意义。
Liumr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配合。
组合: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曲线与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
一个长的平曲线有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的平曲线,看上去都别扭,根据统计资料,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时,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为好。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组合,以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组合较为合理,且给人一种平顺舒适的感觉。
4.5 核对通过对特殊地段的中线作横断面比较填、挖工程量是否合理,调整道路中线的位置。
1)填挖高度:本次设计整段路面采取填方设计,其高度应不低于在7、8、9月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84cm和4、5月雪融期产生潮湿临界厚度56cm。
2)填挖材料:采用露天矿常用的碎石土、卵石土、砾石土、粗砂土、中砂土与一定量块石混合压实成路基;这种路基具有力学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特点,而且取材容易、方便运输、节约成本等优点。
4.6 定坡经过调整以后,逐段把线段要数确定(坡度、坡长、变坡点)1)设计变坡点的里程桩号取整数2)里程桩之差为坡长,高程之差为纵坡5、绘图步骤5.1 建立B4纸坐标体系、选好比例尺、确定样式。
5.2 标明纵坐标高程和横坐标里程并注释比例尺和单位说明;绘制图表,包括:土壤说明、地标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坡长坡度、百米标与里程桩、平曲线要数。
1) 平曲线要素平曲线要素表21 2 3 4 5L3=316.95m a1=63°L4=462.55m a1=63°L5=277.7mEW方向R=220m N/E 17°R=250m WE方向L1=242.2m L2=275.8mE=38.35m E=43.555mJ=28m J=31.9m2)百米桩Liumr在途中表格对应位置从起点开始每100m(图中20mm)标注一个百米标;分别为0、1、2、3……13、14、15。
3)里程桩将图中平、纵曲线的ZY、YZ点、变坡点、50m里程点分别标注在图上;分别为K0、K1、K2、K3、…… K25、K26 、K27。
4)地标高度采用定直线等分定理求得各控制点的高程绘制到图中控制点高程计算方法:例如:控制点高程=660+a/b5)地面线将图中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就是地表平面线6)设计线依据表土性质,即7、8、9月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84cm和4、5月雪融期产生潮湿临界厚度56cm,设计路线的路基必须大于84cm。
从地面线上排土场控制点上方选一点作为设计线起点,然后按照最经济、最合理的路线找去下一个变坡点,最后选取终点直线连接成设计线。
5.3 计算坡度及坡长H坡度a=tanL式中 H—高程差L—坡长坡度角ω=2%,须设置竖曲线。
5.4 竖曲线要素计算由以上条件设计凹形和凸形竖曲线半径R在1000m左右,其反向夹直线应满足3s行车速度夹直线L=Vt=12.5×3=37.5m实际由CAD作图和计算得到凹凸竖曲线要素:Liumr竖曲线形式半径R (m)切线T (m) 外距E (m) 凹形900.00 231.56 31.7凸形940.00 249.64 42.05夹直线L(m)185.83在图中绘制竖曲线并标明特殊点及其要素,将以上内容反映到下面的表格中5.5成图在图中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图的名称,作出图标Liu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