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649bd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d.png)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句式转换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重点归纳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类型及其转换方法。
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的基本形式之一。
这种转换通常是通过添加感叹词或改变句子的语调来实现的。
例如:疑问句和反问句的转换也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形式。
这种转换是通过将疑问词放在句子前面或将肯定变为否定来实现的。
例如: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中比较简单的一种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添加否定词或改变动词的形式来实现。
例如: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中比较复杂的一种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和主语来实现。
例如:祈使句和陈述句的转换也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和语气来实现。
例如:除了以上五种基本句式转换形式外,小学语文还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句式转换,如复合句、并列句等。
这些复杂的句式转换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复合句: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考好。
小学语文中的句式转换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通过掌握不同的句式转换形式和转换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拼音是小学语文知识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拼音的规则和发音,能够正确地拼读和书写。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笔顺,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
词汇和句子是小学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词汇和短语,能够正确地理解其意思和用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知识的重要技能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和细节内容。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https://img.taocdn.com/s3/m/537476966529647d2728529e.png)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换成转述句”。
笔者过去在这方面的教学欠重视,结果是上层学生掌握了,中层学生一知半解,下层学生如坠云海。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教学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
没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不重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后来,笔者通过思考和实践,摸索出一个“三为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以针对性典型句型训练为主。
句型转换有基本方法,要学生掌握方法,就要以训练为主。
训练要有针对性,应该是一个课时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有一个课时解决所有句型转换的问题的想法。
集中教学“火力”突破的好处是使学生的思路清晰,学习目标性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领会和识记,特别有利于下层学生的掌握。
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安排一个课时,“反问句换成陈述句”一个课时,“换成转述句”一个课时等等。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这些课时安排要间隔开来,不要连续进行为宜。
另外,在期末复习时也要安排一个课时进行综合训练和检查。
既然是训练,训练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内容须求典型,不能偏、繁、难,比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中的陈述句主要有三种情形:1、肯定陈述句。
2、否定陈述句。
3、双重否定陈述句。
出示的内容就要以这三种形式为典型,不要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式,如带直接引语或复句之类的。
句子表达的意思也要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或者富有思想教育意义。
二、以指导合作探究方法为主。
句型转换有一些基本的方法。
笔者通过归纳,把这些方法编成一些易诵易记的顺口溜。
如“陈述句换成反问句”的顺口溜是:……怎么会(能)……呢?难道……吗?有“不”去掉“不”,无“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
那是不是在课堂上要学生把这些顺口溜背下来就行了呢?不是。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四种句子类型和句型转换,附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四种句子类型和句型转换,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62a05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d.png)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复习,四种句子类型和句型转换,附答案解析一、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组成形式:“谁(什么、哪里)”“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即:谁干什么。
哪里怎么样。
什么是什么。
三、句子的类型按照用途和和语气分类:(一)、陈述句(二)、疑问句(三)、祈使句(四)、感叹句1、陈述句是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的句子,表示陈述的语气。
陈述句语调平缓,书面语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如:1.晓明的妈妈是教师。
2.明天我们去春游。
3.天空中撒满了亮闪闪的星星。
陈述句的分类按照表达内容,陈述句可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是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否定句是表达否定意思的句子。
否定句又可分为一般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一般否定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比肯定句强。
为了简明地了解陈述句的分类,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2、疑问句用来提一个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句句尾语调上升,常带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疑问句书面语的句末用问号。
例如: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院子里做什么呢?(1)疑问句的分类疑问句可分为疑问句、反问句和反问。
①有疑而问句是问话者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的句子。
包括一般问句,选择问和是非问。
②反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是为了加强说话力量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是陈述句的一种强调用法。
③设问句也是一种无疑而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者注意而采用的一种方式。
(2)为了简明地了解疑问句的分类,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3、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叫祈使句。
祈使句书面语的句末根据语气的强弱,可以用感叹号,也可以用句号。
语气强用感叹号,语气弱用句号。
如:请把书递给我。
不许随地吐痰﹗把枪放下,举起手来﹗祈使句的分类根据语气的强弱,祈使句可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
祈使句要求委婉,祈使句禁止严厉强势。
4、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或恐惧、惊讶、厌恶等),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https://img.taocdn.com/s3/m/973aaa07011ca300a6c3907d.png)
变换句式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训练题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8.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17.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8.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20.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二、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的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c53e3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2.png)
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的方法一、改写文章:反问句变陈述句1.首先删除反问词,有些句子需要添加“很”或“都”等词来表达更准确的意思。
2.检查句子中是否有否定词“不”,将其删除或添加。
3.反问语气词改为句号“。
”陈述句变反问句1.首先删除反问词,有些句子需要添加“很”或“都”等词来表达更准确的意思。
2.检查句子中是否有否定词“不”,将其删除或添加。
3.反问语气词改为问号“?”。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1.提示语部分通常不变,祈使句和疑问句需要适当变换。
2.将引号改为逗号。
3.如果直接引语中只出现一个人称,且该人称指的是提示语中的人,则将该人称改为“他(她)”;如果直接引语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人称,且这两个人称分别指的是提示语中的两个人,则将代表提示语中第二个人的人称用提示语中的名称代替,将代表提示语中第一个人的人称用“他(她)”代替。
缩句1.分辨句子类型,提出问题。
首先确定句子是描述人还是景物,然后提出“谁是什么”、“谁在干什么”、“谁怎么样”或“什么是什么”、“什么在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2.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和修饰词(的、地、得前面的词语)可以省略。
单句扩展1.添枝加叶法:此方法适用于将单句扩展为单句。
根据题目要求,增加定语、状语和补充语等修饰限制成分,添枝加叶。
2.巧加修辞法:通过使用修辞手段,达到题目要求扩展的目的。
例如:重复、词语搭配不当、词序混乱、前后矛盾、句子不完整或不合理等。
二、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没有明显问题的段落不做修改。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01f850ba1aa8114531d934.png)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一、怎样把“把”字句变成“被”字句?方法一: 在陈述句中为把字句:名词把名词动词 ()改为被字句:名词被名词动词怎么样”;领悟,学习,运用。
) 如:动作词位置不变,改成的被字句是:练习题: (一)、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
、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将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
少先队员黄远明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树木挡住了风沙。
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是、能、会、有等).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样.【例】:我们不能浪费时间.【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我们不能言而无信.,令我们、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三、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改成否定句,不改变句子的意思RTCrp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五、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 增加成分残缺的, 删除多余的,替换用词不5PCzV 。
5PCzV 。
改病句练习 .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修饰、限制扩句的基本步骤、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
小学句式变换专题复习-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小学句式变换专题复习-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6e4e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c.png)
小学句式变换专题复习一、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变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步骤:第一步: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去掉反问标志词)第二步: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否定变为肯定;肯定变为否定)第三步:去掉疑问语气词,问号变为句号。
示例:我难道不知道要写作业吗?第一步:“我不知道要写作业吗?”第二步:“我知道要写作业吗?”第三步:“我知道要写作业。
”练习:(把下列反问句改陈述句)1.我怎么能够忘记老师对我的恩情?2.难道他不是我的同学吗?3.他成绩那么好,我怎么会不羡慕他呢?4. 我怎么会不知道上课不能说悄悄话?5. 小明难道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吗?6. 我怎么可能会怕秦王?7. 你难道不去看电影了吗?(二)、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步骤第一步: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第二步: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否定变为肯定;肯定变为否定)第三步:句号变为问号再加“呢”“吗”。
示例:我不喜欢钓鱼。
第一步:“难道我不喜欢钓鱼。
”第二步:“难道我喜欢钓鱼。
”第三步:“难道我喜欢钓鱼吗?”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困难重重而放弃努力。
2. 他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
3.老师日复一日的教导我们,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情。
4. 我不会因为数学难就放弃。
5.语文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
6、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7、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二、缩句扩句(一)缩句:把句子不必要的成分(枝叶)删去,但变化后的句子意思不能变。
方法步骤:第一步:删去表示时间和地点的成分。
第二步:删去表示数量和状态的成分。
第三步:删去“……的”“……地”“得……”(注意:按照以上方法变完后,记得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
)示例:昨天晚上小明在家里认认真真的写作业。
小学语文重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
![小学语文重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add0420722192e4436f625.png)
小学语文重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语言基础部分经常出现句式变换的考题。
相信有些孩子也被长句缩短、短句扩长、陈述句变反问句、反问句变陈述句、双重否定句的变换等等折磨得头大。
今天整理了8种常见句式变换问题的解决方法,有需要的家长、孩子可以收藏起来~扩句和缩句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例子:1、太阳升起。
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可以看出,前一个句子的意思是完整的,但是不具体、不明确。
后一个句子在前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加了“金色的”“东方地平线”、“缓缓”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1、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成分、基本意思、语气和语调。
2、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添加的词语要注意排列顺序。
缩句:与扩句刚好相反,要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既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简洁,缩句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写小麻雀。
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宁宁同学光荣的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不通,词语搭配不当。
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4、删去数量短语。
5、起修饰限制的时间地点要去掉。
6、“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7、“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8、“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稳。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8大方法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8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eb0e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7.png)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8大方法
1.语序调整法:将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进行合理的排序调整,以使句
子更通顺流畅。
2.逻辑关系调整法: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调整句中各个成分的位置,使之符合语言表达习惯。
3.省略多余成分法:将句子中的多余成分或无意义的修饰成分删除,
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4.表达方式转换法:将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替换或转换,使句子
更精准准确。
5.变换句式法:将句子中的句式进行变换,避免句子过于单调,增加
句子的变化性和信息量。
6.衔接成分补充法:为句子中缺少的衔接成分(如连词、连接词等)
进行补充,使句子的逻辑关系更明确。
7.重组语言材料法:根据句子原本的语言材料,重新组织句子,使之
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8.合理使用标点符号法:根据句子的语义和语法要求,合理使用标点
符号,使句子的表达更清晰明了。
小学语文语文常识句子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小学语文语文常识句子句式的变换和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0545fc9915f804d2a16c172.png)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一)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旬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年被动句。
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①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元从说出;②为了使句式整齐;③表示特定的感情。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择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是否定句。
正因为肯定句与否定句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双重否定是肯定语气,三重否定是否定语气。
(三)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选择反同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把下面一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北方的农民?应改成:“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把下面一个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
应改成:“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难道不是(按:不能改成(难道都不”)应该像松树一样,……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吗?”(四)长短句的变换、选择长短句只是就单句说的。
单句结构复杂,字数多。
容量大,那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
至于复句,不管它分句多少,字数多少,容量大小,只要是构成复句的某些单句都短,那么这个复句就可以说用了短句。
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
它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生动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
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磅礴。
政治论文和科学论文,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的心理状态、思想变化的句子多用长句。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4a9883ddd3383c4ba4cd25a.png)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如:直接→间接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
(好处:生动、形象)八、直接叙述与转述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年级句子变换练习题和方法
![三年级句子变换练习题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752dbaa76e58fafbb00334.png)
一、如何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
例如: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游戏。
2、我是小学生。
3、我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4、我们必须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二)、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
例如:1、“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2、我们要保护爱护公共财物。
3、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4、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5、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三)、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
例如:1、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
3、今天,日本小朋友要来我校观看。
4、它在温和的阳光下慢慢地爬着。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四)、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
例如:1、“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2、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3、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
4、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5、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五)、词序颠倒: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
如:1、“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2、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
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4、经过半天紧张的比赛,结束了我校的运动会.5、从此以后,唱歌就爱上我了。
6、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六)、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2、我的家乡是长春人。
3、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4、《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5、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七)、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
例如:1、“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65a9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6.png)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1.句子结构变换:改变句子的语序、主谓关系等。
如将陈述句改为疑
问句,“他在学校玩球。
”改为“他在学校玩球吗?”
2.句式转换: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
如将陈述句改为祈使句,“请你
关上窗户。
”
3.句子成分变换:改变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如将句子“小明喜欢吃苹果。
”中的主语改为宾语,“苹果被小明喜欢吃。
”
4.句型转换:将句子从一种句型转换为另一种句型。
如将“小红喜欢
画画。
”改为“小红画画很喜欢。
”
5.句子改写:通过改变词语、句子结构等方式对句子进行简化或扩展。
如将“猫吃得很饱。
”改为“猫吃得非常饱胀。
”
句子变换的方法包括: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根据
题目的要求进行变换;灵活运用句子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否定式、
疑问句等;根据句子的语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同时,需要注意句子
的语法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7afedf7551810a6f52486ba.png)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步骤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与把字句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的结构可以是:主语+动作。
如:我的作业全部做完了。
可以记为:A怎么样(了)。
也可以是:主语+动作+宾语。
如:我吃完了一整块蛋糕。
可以记为:A怎么样(了)B。
能够与把字句和被字句互相转换的一般是第二种结构模式的陈述句。
把字句: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用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表主动,主语在前。
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为:A把B怎么样。
陈述句转换为把字句的基本步骤为:1.分析句子成分2.调整句子成分,加上“把”字。
【A把B怎么样】3.完善句子,保持句子通顺且语意不变。
例: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句话的结构根据把字句的句式结构(主语+“把”+宾语+动作)我们将这句话转化为把字句→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注意】句式转换后语句可能不够通顺,这时候就需要对句子加以完善。
例:它请树木大叔帮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谷的“野”》)这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转换也很简单,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动作词语(请……帮忙)在句中出现分离,但并不影响句子结构,按照纯粹的句式结构应转换为它把树木大叔请帮忙。
这时候语句明显不够通顺,转换时可以在句中添加简单的字词,并保持语意不变→它把树木大叔请来帮忙。
【注意】句式中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需要保留。
例: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彩色的翅膀》)这句话中,“去年”用来表明时间,对句子主干没有影响,转换时,将其保留,并按转换规则转换即可→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把几颗西瓜子撒下了。
【练习】将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珍珠鸟》)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她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茶。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炊烟》)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小学语文知识点:句式变换
![小学语文知识点:句式变换](https://img.taocdn.com/s3/m/8ea84f745901020207409cc4.png)
句式的转换句式的转换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的练习。
常见的句式转换的练习有以下几种:一、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①把陈述句改成“把”字包。
例:我叠好了被子。
我把被子叠好了。
②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
例:我们克服了困难。
困难被我们克服了。
③把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例:爸爸打开了这个陈旧的木箱。
爸爸把这个陈旧的木箱打开了。
这个陈旧的木箱被爸爸打开了。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改就是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或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例1:雨水把小亮的衣服淋湿了。
小亮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
例2:小树被狂风吹缇东倒西歪。
狂风把小树吹得东倒西歪。
“把”字句和“被”字句互相转换,关键是互换主语(动作发出者)和宾语(动作接受者)的位置,同时互换“把”字和“被”字。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改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我们称为肯定句。
如:明明是“优秀学生干部”。
反之,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我们称为否定句。
否定句一般都带有“不、没(没有)”等表示否定的词语。
如:这朵花不香。
有时同一个意思的句子既可以用肯定句来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句来表示。
如:肯定句:王芳是个好孩子。
否定句:王芳不是个坏孩子。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但句式不同,只是肯定句的语气比较强烈,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平和。
有时,还可以通过加上两个否定词的句子来表达肯定的语气,即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表达得更为强烈。
例如:肯定句:外国人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双重否定句: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误区警示: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的注意事项将肯定句变成否定句不是只在句子中加入否定词,关键是要在理解句子的意思后加上否定词,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例如:“我喜欢你。
”改成否定句为:“我不讨厌你。
”而不能改成:“我不喜欢你。
”四、因果关系的句式变化因果关系的句式变化或强调因,或强调果,或因果关系并重。
小学考试中常见的语文句式变换详解
![小学考试中常见的语文句式变换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ef4d94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6.png)
1. 先删去反问词 (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 ,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 ,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
1. 我们怎能忘记⽼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欢乐的歌。
3.这⽼的景⽼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的景⽼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吗?这点⽼事,不要妈妈担⽼。
5. ⽼千世界,哪⽼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赛吗?你看了⽼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1.先加上反问词 (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 ,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 ,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外公对⽼英说,他告诉⽼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李⽼师兴奋地说,他们班战胜了四 ( 1) 班,获得了冠军。
)(王⽼师对⽼华说,他把⽼华的书包缝好了。
)(爸爸说,他明天要去昆明,让我⽼⽼做饭吃。
)(”爸爸说,让我明天别去玩了,他带我有事去。
)缩句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 (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1. ⽼⽼的⽼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的哲理。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春天来了,天⽼越来越来暖和了。
)(⽼光洒在沙滩上,沙滩上⽼⽼银⽼。
)( 学了《爱迪⽼》这⽼课我受到了教育。
)(雷锋全⽼全意为⽼⽼服务的事迹修复我们学习。
)1.联欢会上,他⽼先第⽼个⽼上台表演节⽼。
联欢会上,他第⽼个⽼上台表演节⽼。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之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之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724ddd5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c.png)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1、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的句子。
它包括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肯定陈述句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而否定陈述句都会有否定词“不、没有”等,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否定整个句子。
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喜欢。
2、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陈述句的观点,句上常常含有“难道、怎么” ,句末有“吗、呢”等语气词,它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它虽然是疑问的形式,但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隐含在句子中了,一般句子字面上是肯定的,它的意思就是否定,而字面上是否定的,它的意思就是肯定。
如:这不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1、判断句式,先看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肯定的要在句子中加上否定词“不”,是否定的要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
2、在句子前加上“难道” (怎么),在句末加上“吗” (呢),再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3、读句子是否通顺,和原句的意思是否一致。
如: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改为反问句)○1 句中有“不”字,句子的意思表示肯定,所以要把“不”字去掉。
○2 、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 ,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了:(难道)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会让人觉得舒服(吗)?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3 、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和原来的意思是否相同。
又如: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改为反问句)○1、句中没有“不”字,它的意思就是否定,所以要加上“不”。
○2 、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 ,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难道)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不)值得赞扬(吗)?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怎么)(不)值得赞扬(呢)?○3、读句子是否通顺。
通过上面的讲解练习后,我们可以把陈述句改反问句的过程写成歌诀来帮助记忆:陈述变反问,其实并不难。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f5193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8.png)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一、句式变换(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
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肯定句)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不相高低的高超艺术。
(双重否定句)。
(三)陈说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
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陈说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的方法及技巧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的方法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a9e0b11b84ae45c3a358c0d.png)
学语文句式变换的方法及技巧常见变换句式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的方法及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把握句式结构,明确词语分类1.严格地把握句式结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变换句式的训练内容众多,例如句子的缩写,对句式进行仿写等。
因为常见变换句式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小学生在刚刚接触时很难在一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后知识容易混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分解句式的主要结构,将较为复杂的句式转变为较为简单的句式,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缩句教学时,可以举例“我每天需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上学”,让学生把这句话缩减成十个字、七个字、五个字的句子。
学生可以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最终将讨论结果向教师汇报。
讨论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训练过程,教师需要正确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了解句式结构,找寻缩句的规律。
2.明确词语的应用范围想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句式变换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学生词语敏感性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词语在句子中承担着怎样的成分。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思考有哪些词语可以相互替换,或者找寻句子中能够代表动作、形态的词语,使得学生明确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
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提升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对词语的类别可以做出明确的判断,而不是依据自身的感觉。
(二)句式训练以个例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掘句式规律1.理解个例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学生掌握某种句式,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相应句式的范例,使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范例,对于句式有直观性的了解,并且在实际训练中提升语感。
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扩句训练时,可以列举以下范例:苹果挂在树上。
红红的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
前者只是对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叙述。
后者则是在苹果前面加上了“红红的”,在挂前面加上了“高高的”,添加了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得句子更加具有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的类型与方法一、句式变换(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
如果说肯定句是数学中的正数,否定句是负数,那么双重否定句就是“负负相乘得正”,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①”、“非不”、“不能不”等。
例如: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肯定句)许多国外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双重否定句)。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
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陈述句)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4、把句子整理通顺(五)转述句——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
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
因此,此句应改为: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
因此,此句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改成: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
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六)修辞手法的变换。
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6.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8.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二、仿写句子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幸福就是看见病人康复后的笑容。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播种知识的种子。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碧海间任意遨游。
”仿写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
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