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21项脊轩志(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词语集注2.《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项脊轩志》是归有光代表作。
文章借“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生活的琐屑往事。
抒发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同时表现作者虽处败屋之中而又自得其乐的旷达态度。
作者把项脊轩作为家庭变迁史的见证,也作为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
一切与项脊轩及周围环境相关的人和事,都可以编织在一起。
不以某人某事为主干,恰恰突出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使每一人事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尽管“余既为此志”以上是作者结婚前所写,以下是他十三年后所补记,却不给人以拖沓或散漫的感觉,倒像一气呵成。
形散而神聚,正是本文结构上的一大特色。
但本文最突出的特点,还是它的情致深婉和浓郁的人情味。
作者的抒情技巧是很高明的。
他先用。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语,作为文章的情感线索,与上述结构线索合而为一,把全文连贯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无论叙事、写人、状物还是议论,都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写项脊轩周围环境的变迁,就突出叔伯分家后庭院被分割成几块,各自筑墙以互相隔开的情形,从而流露出家世沦落的感慨。
写人物,则或间接或直接回忆其生前的琐事、琐谈,以刻画她们的音容笑貌。
其中,细心抚育子女的母亲,期望孙儿读书有成的祖母,恩爱而又好学上进的妻子,甚至连稚气未脱、好奇好问的妻妹,无不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使人觉得,作者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几位至亲骨肉;因其深挚的悼亡和怀念之情,就附着于这些成功的形象描写中。
文章最后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是一种托物寄情的手法。
物在而人亡,睹物自然伤情,对亡妻的哀思也就更加深沉。
非有很深的艺术造诣,是难以写出如此动人的情境的。
总之,过去的生活,几位亲人在世的时候,曾使作者“多可喜”;而亲人的相继去世,家世的衰落,及眼前的孤独,又使他“多可悲”。
比较起来显然悲大于喜,所以文章是以写悲为主。
但作者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却详写喜而略写悲。
《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
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1、轩:小的房室。
高二语文 21.项脊轩志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教材梳理文题解读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作者作品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背景纵览本文写于两个时期,前四段是前一个时期,作于十八岁时;后两段是后来补写的,当作于35岁迁居之前。
可能是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箱,看到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因而补写的。
字词梳理1.古今异义词人至不去.(古:离开、距离;今:常用为“前往”,去掉)墙往往..而是(古:处处;今:常常)吾妻来归.(古:女子出嫁;今:返回,还给)2.词类活用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东犬西吠。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用心爱心专心 1。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项脊轩志》(含解析)
单篇梳理-项脊轩志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②()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③()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④()。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⑤()啸歌..⑥(),冥然兀坐....⑦(),万籁..⑧()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⑨(),风移影动,珊珊..⑩()可爱。
(第2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①()诸父异爨..②(),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③()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④()再.⑤()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⑥()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⑦()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⑧()余曰:“吾儿,久不见若.⑨()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⑩()女郎也?”比.⑪()去,以手阖.⑫()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第3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①()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②()有神护者。
…………(第4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①(),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②()学书.③()。
吾妻归宁..④(),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⑤()稍异于前。
高中语文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
《项脊轩志》
一、多义词
1、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2、稍: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逐渐,渐渐)
余稍为修葺(稍微,略微)
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4、去: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比去,以手阖门(离开)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除掉,去掉)
5、归: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回来)
*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
二、词类活用
1、雨泽下注(向下,名作状)
2、使不上漏(从上面,名作状)
3、东犬西吠(向西,名作状)
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名作动)
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名作状)
6、前辟四窗(从前面,名作状)
7、垣墙周庭(砌上垣墙,名作动)
8、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
三、古今异义词
1、先大母(古义:去世的;今义:在前边)
2、来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3、凡再变矣(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又)
四、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子也(判断句)
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句)。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
项脊轩志知识点
项脊轩志知识点
1. 《项脊轩志》里的情感表达好细腻呀,你看归有光对老房子的那种眷恋之情,就像我们对小时候住过的家的感情一样!比如他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哇,这得多深的情感呀!
2. 里面对项脊轩的描写也很生动呢,让人感觉那房子就在眼前,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把光线不好都写得这么真实。
3. 归有光回忆家人在轩中的生活场景,多温馨呀,这就如同我们和家人在一起的那些快乐时光!“儿寒乎?欲食乎?”,想想都觉得暖暖的。
4. 人物的刻画也很精彩呀,他的母亲、祖母,还有妻子,通过一些小事就展现出她们的特点,这多了不起呀!就像我们生活中对重要的人总会印象深刻。
5. 文章的叙事手法也很特别呢,看似平平淡淡,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不就跟人生一样嘛!“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这么简单的一句却
包含很多。
6. 它的语言风格多质朴自然呀,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打动人心,这是很难得的哟!不就像我们真诚待人反而更能获得真心一样?
7. 《项脊轩志》真的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好文章呀,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难道不是吗?
结论:《项脊轩志》通过细腻的情感、生动的描写、独特的叙事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归有光的人生和情感世界,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
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文言文《项脊轩志》是清代作家杨维桢的散文作品。
本文以杨维桢在京城项脊轩(阁楼)居住的真实经历为背景,描绘了项脊轩的环境和生活状态,并以此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人情和友谊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项脊轩志》的知识点整理。
1. 《项脊轩志》的背景和作者《项脊轩志》是清代作家杨维桢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杨维桢字长宁,号峻岭,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的文人学者。
他因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而被誉为“康乾时代的文坛巨擘”。
2. 文章的主题与目的《项脊轩志》的主题是人生与人情。
通过描写项脊轩的环境和杨维桢的观察,作者试图表达对友情以及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3. 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项脊轩志》采用了记叙文的结构,以具体事物的描写为主线,通过细腻的修辞手法和精心的词句安排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4. 描写项脊轩的环境与生活状态杨维桢在文章中生动描绘了项脊轩的环境,这是一处位于京城的狭小而简陋的居所。
房屋破旧不堪,窗户破损,漏风;客厅狭小,堆满了书籍和文稿。
然而,尽管环境贫寒,但项脊轩却是杨维桢用心布置,充满了书香与文化气息。
5. 描写杨维桢的日常生活与心境杨维桢在项脊轩中度过了许多个昼夜。
他把写作和研究当做自己的主要工作,并在阁楼中默默努力。
即使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他也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6. 对友情与人情的思考与感悟文章中,杨维桢通过描写与朋友的交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情的领悟。
他认为,友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虽然物质上贫穷,但只要拥有真挚的友谊,就能够寻找到人生的快乐和满足。
7. 文章的艺术魅力与价值《项脊轩志》以其独特的描写方式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示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并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引发思考。
它不仅具有艺术魅力,还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项脊轩志》是一篇饱含人生哲学思考的散文名篇。
《项脊轩志》知识讲解
《项脊轩志》知识讲解项脊轩志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
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八岁丧母。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合称“唐宋派”。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年手植的枇杷树生长了约五六年。
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字词汇总通假字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珊珊可爱“珊珊”通“姗姗”,美好的样子以当南日“当”通“挡”,挡住一词多义(1)始室始洞然方,方才庭中始为篱起初,先(2)过日过午已昏偏过大母过余曰探望,看望从轩前过路过,经过(3)每每移案每逢妪每谓余曰常常(4)得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5)当他日汝当用之应当以当南日挡住(6)为轩东故尝为厨作为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余既为此志写作古今异义词(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或道观的住持(2)往往而是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3)凡再变矣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4)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5)余久卧病无聊无聊古义:无所依靠今义:精神无寄托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往下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上,从上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东犬西吠西,向西前辟四窗前,在前面2、名词用作动词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客逾庖而宴宴,吃饭、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3、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4、数词用作名词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一体、整体文言虚词(1)以以当南日/以手阖门(介词,用)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持此以朝(连词,而,来)(2)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名词,地方、处所)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用在动词前,与之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3)之儿之成,或可待乎—(助词,取独)顷之,持一象笏至(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凑足音节)抚之甚厚(代词,她,代指老妪)吾妻死之年(代词,那)三五之夜(助词,的)重点句式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被动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意念被动)状语后置句鸡栖于厅其制稍异于前而母立于兹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略句以(之)当南日(妪)语未毕,余泣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课文精要理解主旨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项脊轩志》课件人教版
鉴赏课文
总结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 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 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爱恋的感情,是贯 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好像信 手拈来,涣散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 由状 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 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 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 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义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 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表情、仪态。
借轩写人,借轩抒情,项脊轩成为全篇思想感情的一 个纽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这使作品结 构严谨,而且情致幽深
课堂检测
一、找出下列各组中词语注音错误的一个,并订正。
1、轩 xiān葺 qì兹 zī妣 bĭ A 2、笏 hù 扃jiōng牖 yŏu 妪 ōu D 3、迨 dài 爨 cuàn 漉 luò 冥 míng C 4、籁 lài 兀 wū偃 yăn 阖 hé B
xuān yù
lù wù
课堂检测
二、找出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 ( C )
A、修葺:修造
扃牖:关闭窗户
阖门:关门
大类:大的分类
B、长号:大哭
来归:嫁到我家来
归宁:女子出嫁 自禁:自己忍不住
C、洞然:明亮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偃仰:安居、休息 庭阶:院子里的阶石
D、斑驳:错杂
先妣:已去世的母亲
先是:先前就这样 兀做:端正的坐着
文体知识
1.归有光字熙甫,号 震川 ,别号项脊生 ,世称 震川先生 ,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震川 文集》,代表作除
《项脊轩志》外,有《 先妣事略 》、《 思子亭记 》、
《项脊轩志》知识整理及习题
bĭ A xuān ōu D yù mínCg lù hé B wù
课堂检测
三、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垣墙周庭
C
A、四周 B、圈起来 C、围绕
D、全部
2、往往而是
B
A、常常 B、到处
C、往常 D、往来
3、长号不自禁 A
A、忍住 B、忍不住 C、受不住 D、受得住
4、亭亭如盖
C
A、盖住 B、盖住的东西 C、伞 D、笼罩
名—状 名—状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课堂检测
一、找出下列各组中词语注音错误的一个,并订正。
1、轩 xiā葺n 2、笏 hù扃 3、迨 dà爨i 4、籁 là兀i
兹qì ji牖ōng c漉uàn w偃ū
妣 zī 妪 yŏu 冥 luò 阖 yăn
“书”:
• ①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 • 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④得鱼腹中书 • ⑤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⑥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⑦或凭几学书 ⑧书曰:“满招损,谦
得益。”
•
①信件②书籍③文书④字条⑤写⑥奏章⑦书法 ⑧《尚书》
“制”: • ①增其旧制 • ②其制稍异于前 • ③其牙机巧制 •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 ⑤因地制宜 •
我说:“蜀国的寡妇清继承并守住了朱砂矿, 利润天下第一。后来秦朝皇帝为她建造了怀青台。 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从隆中起家,当诸 葛亮和清在角落不被人知道的时候,世人怎么能 够知道他们两?我渺小地在项脊轩,正扬起眉毛 眼睛一睁一闭,以为会有奇特的景象,知道这种 情况的人认为我和浅井的青蛙有什么区别。
和
其制稍异于前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一、作者及作品背景1、作者:归有光姓名:归有光字号:熙甫,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朝代:明代文学成就: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作品风格:其散文朴素简洁,感情真挚自然2、作品背景《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通过对项脊轩的记述,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家族变迁的感慨。
二、重点字词1、一词多义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过:①日过午已昏(超过)②大母过余曰(看望)当:①以当南日(挡住)②他日汝当用之(应当)始:①室始洞然(才)②始为篱,已为墙(起初)2、古今异义墙往往而是(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凡再变矣(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3、词类活用雨泽下注(下,名词作状语,向下)使不上漏(上,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前辟四窗(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垣墙周庭(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乳二世(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养)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名词用作状语,亲手)4、重点实词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修葺:修补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珊珊可爱:美好的样子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使(之)不上漏(省略宾语“之”,代指项脊轩)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于庭杂植兰桂竹木”)家有老妪,尝居于此(状语后置,“于此尝居”)四、文章结构1、第一段介绍项脊轩的小、旧、破、暗。
描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
2、第二段回忆母亲、祖母,通过细节展现亲情。
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愧疚。
3、第三段写妻子来归后的生活点滴,夫妻情深。
叙述妻子去世后的悲伤。
4、第四段补写项脊轩在妻子去世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
五、主题思想1、作者以项脊轩为线索,通过对家庭琐事的叙述,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身世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项脊轩志》是明代丰富文学作品之一,由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创作。
这部小说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写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幻想的世界,通过叙述主人公项脊轩的故事,展示了作者的独特才华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以下是对《项脊轩志》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情节梗概《项脊轩志》由多个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体的叙事架构。
故事主要围绕主人公项脊轩展开,他是一个极具才智和创造力的人,在他的房间里有各种奇特的发明和装置。
他以幽默而又夸张的记叙方式,将他与人物及其而产生的故事与读者分享。
二、幽默与讽刺手法《项脊轩志》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要表现手法。
冯梦龙以夸张的方式描绘了项脊轩的奇特的房间和各种荒诞可笑的情节,通过嘲笑和讽刺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三、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项脊轩志》通过描写各种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展示了明代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行为准则。
作者以一种戏谑和调侃的方式来描述这些风俗和行为,暗示了其中的荒谬和虚伪。
四、对人性的思考《项脊轩志》也通过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人们的欲望和内心的挣扎。
通过描绘各种奇特和古怪的人物形象,作者反思了人们对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追逐,以及他们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满足感的追求。
五、文学意义与影响《项脊轩志》不仅是一部极富幽默和讽刺的作品,也是明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它独特而夸张的叙事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开创了中国小说中的讽刺和幽默的传统,并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六、现实意义和启示《项脊轩志》虽然是明代的作品,但它对于当代读者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让我们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追求和行为准则,对人们追求真正幸福的观念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总结起来,《项脊轩志》是一部富有幽默和讽刺的明代小说,通过描绘项脊轩的故事和他奇特的房间,展示了作者冯梦龙的独特才华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篇
嗨呀,亲!今天咱们来聊聊《项脊轩志》的那些知识点哈。
先来说说这作者归有光,那可是明朝的大文人呢!这篇文章就是他的真情流露。
项脊轩这个小屋子,虽然破破旧旧的,但在作者心里那可是有着特殊意义。
文中对它的描写特别细致,什么“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您瞧瞧,多形象!
还有那些细节描写,比如说“借书满架,偃仰啸歌”,是不是能感觉到作者在这小屋里的自在?
说到情感,那可不得了。
作者怀念祖母、母亲还有妻子,通过一件件小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祖母给他送象笏的那一幕,多感人呐!
文中的语言也很有特点,朴素自然,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儿,却能打动人心。
对啦,还有那些句式,像什么判断句、省略句,咱也得搞清楚。
哎呀,这篇文章处处都是宝,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第二篇
亲,咱们接着唠《项脊轩志》的知识点哟!
您知道不,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可清晰啦!就是围绕着项脊轩来写的,从小到大,从旧到新。
还有那些写景的句子,“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美不美?这画面感简直绝了!
作者回忆亲人的时候,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母亲以指叩门扉的温柔,妻子在轩中与他相伴的甜蜜,都让人心里暖暖的,又酸酸的。
文章里的字词也很重要哟!比如“归”字的含义,“而”字的用法,都得搞明白。
还有啊,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很巧妙,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咋样,亲,是不是觉得这《项脊轩志》越琢磨越有意思?咱们可得把这些知识点都记住,才能更好地感受它的魅力哟!。
《项脊轩志》文言知识整理
《项脊轩志》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南北为一(一,整体)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往往而是(往往,到处)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久不见若影(若,你)日过午已昏(昏,暗)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童)余久卧病无聊(无聊,无所依靠)余稍为修葺(余,我)二、一词多义始室始洞然(才,方才,副词)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过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大母过余曰(访,探望,动词)置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而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表转折,连词)往往而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地”,也可不译,连词)某所而母立于兹(你,你的,代词)为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做,介词)以以当南日(用来,介词,表目的)以手阖门(用,介词)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谓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一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日以当南日(太阳,名词)不能得日(阳光,名词)日过午已昏(太阳,名词)一日,大母过余曰(天,一昼夜,名词)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前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方,行为方向)从轩前过(前面,形容词)之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调整音节,助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他日汝当用之(代象笏,代词)西东犬西吠(向西边,副词)室西连于中闺(……的西边,形容词)得不能得日(得到,获得,动词)得不焚(能,能够,助动词)已日过午已昏(已经,副词)已为墙(然后,副词)当以当南日(挡住,动词)他日汝当用之(应当,应该,助动词)然室始洞然(……的样子,词尾)然余居于此(然而,但是,连词)书借书满架(书,书籍,名词)或凭几学书(字,文字,名词)食小鸟时来啄食(食物,名词)欲食乎(吃,动词)大先大母婢也(大母,指祖母)大类女郎也(很,非常,副词)所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处所,名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在此指代枇杷树,特殊的指示代词)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由,自,介词)从余问古事(向……学习,动词)自余自束发(从,由,介词)自语曰:“……”(自己,代词)归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动词)吾妻归宁(回,返回,动词。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项脊轩志文言知识
项脊轩志文言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项脊轩志》里的文言知识。
咱先说说那里面的实词吧。
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文章里蹦跶来蹦跶去,可有意思啦!你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里的“旧”,可不是现在说的新旧的旧,它在这里是“原来的”意思呢,是不是很神奇?还有“借书满架”的“借”,可不是咱现在说的跟人借东西的借哦,而是“积”的意思,就像堆积木一样把书堆起来。
哎呀呀,这要是不注意,可不得闹笑话呀!再讲讲虚词,那可真是像调料一样,给文章增添了好多味道。
比如说“而”字,有时候表示转折,就像走路突然拐个弯;有时候又表示承接,像接力赛中传接力棒似的。
“然”字也很有趣,“室始洞然”里的“然”表示“……的样子”,你想想,屋子开始变得明亮的样子,是不是一下子就有画面感啦?还有那些特殊句式,就像是变魔术一样。
什么判断句呀,“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多直接明了;还有宾语前置句,“令人长号不自禁”,把“自”提到“禁”前面啦,是不是很特别?这就好像把一个东西换个位置,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呢!说到词类活用,那就更有意思啦。
“雨泽下注”里的“下”,本来是方位名词,这下可好,变成动词啦,雨水往下流的样子活灵活现的。
还有“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在这里可不是我们的手哦,而是亲自的意思,亲手种的树,那得多有感情呀!咱再看看那些修辞手法,就像给文章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比喻呀,拟人呀,用得恰到好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把枇杷树比作伞盖,那树的高大茂密一下子就出来了,而且还带着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多让人感动呀!你们说,这《项脊轩志》里的文言知识是不是像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呀?这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它的魅力和故事。
我们读着这些文字,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和作者一起感受那喜怒哀乐。
这可不是随便哪篇文章都能做到的哟!咱学习这些文言知识,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门,能让我们看到那时候的生活、情感和智慧。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知识,它们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呢!咱得好好学,好好体会,把这些宝贵的东西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册第六单元《项脊轩志》二. 学习目标:1.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 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三. 学习方法:1. 首先理解淡雅、柔和、幽寂,且各具特点的风景描写。
2. 其次体会《项脊轩志》的阴柔美还表现在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上。
四. 作者介绍: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连考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
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奏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
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五.“项脊轩”介绍: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文题《项脊轩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作用。
人、事、景都与轩有关,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来自于轩,清代梅曾亮言:“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六. 关于写作时间:从文中“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句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写于不同时期而连缀成文的。
前四段应是作者19岁时所作。
因为作者8岁丧母,母丧16年娶妻魏氏,时年24岁(《先妣事略》)。
后记有人认为是十三年后补写的,因为文中有“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的说法。
其实不然。
其一,十三年后,正是作者“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印修葺南阁子“之时。
文中接着说:“然余自后多在外,不常居。
”由此可知,附记不是修葺阁子后立即补写的。
其二,“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两年时间,亭亭如盖是不可能的。
那么,附记究竟作于何时呢?作者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
由此推知,附记当作于35岁迁居之前。
可能是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的。
妻死之后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亭亭如盖”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七. 课文中心大意: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
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
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
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
.........,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
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第二部分,写可悲事,着重回忆母亲........,绘形绘声,颇能打动读者......、祖母和妻子的遗事之心。
1. 少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A. 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这是不好接受的;B. 幼年没有感受到母爱,更增加了内心的悲凉;C. 归有光的家庭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D. 世俗观念对归有光的深深的漠视。
2. 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八. 难点、重点:1. 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
“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2. 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
妪亦泣。
”呢?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 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
3. 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
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 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
4. 课文第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
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
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
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5. 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
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
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6. 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归有光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如果我们不细心阅读,是不容易理解出来的。
这种表现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托物寄情的手法。
作者写作目的在于表达自己浓重的悲愁情绪和对所挚爱的先大母、先母、亡妻的怀念。
凭借之物:项脊轩。
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
此文处处写小屋,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
九. 文中有关的文化常识:涉及婚姻及其他方面的:“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女子出嫁何谓为“归”?《易·渐》:“女归,吉。
”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
”《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
《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诗·周南·葛覃》:“害害否,归宁父母。
”朱熹集传:“宁,安也。
谓问安也。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归宁也。
”杜预注:“宁,问父母安否。
”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
“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女子。
十. 课文第3段后,原文还有一段文字: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模拟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自以少孤,末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
至于亲宾来萃,则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及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客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池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至,义无理责。
”遽令放之。
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
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收埋骸骨,所见无遗。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
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注:(1)社;这里指祭祀土神的日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于亲宾来萃萃:探望B. 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埒:等同C. 每以振施为务振:同“赈”D. 为设酒食对之燔契燔:焚烧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氏宗党豪盛宗党:家庭中人B.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不登:(农作物)歉收C.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遗惠:祖上留下的恩德D. 有兄弟分财不均,更相阋讼阋讼:相争不下对簿公堂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尝及士谦所,盛馔盈前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谦拒之,一无所受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A. 两个“所”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B. 两个“所”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C. 两个“所”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D. 两个“所”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4. 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的指代对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B. 土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C. 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D.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5.(1)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2)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A.(1)自幼穷困孤独,从未喝过酒吃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