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共74页PPT资料
例外的还有: 41Nb、 44Ru、 45Rh、 57La、
58Ce、78Pt、89Ac、90Th、91Pa、92U、 93Np
29.11.2019
课件
36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价层——价电子所在的亚层 价层电子构型——指价层的电子分布式
29.11.2019
课件
30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
第三节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第三节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29.11.2019
课件
31
5-3-1 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一个原子轨道,最多
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能量5最-3低-原1理基—态—原原子子为中基态电时子,分电子布尽原可 能地分布在能级较低的理轨道上,使原子处于
课件
29
3. 磁量子数(m)
磁量子数(m)的取值决定于l值,可取(2l+1)个 从-l到+l(包括零在内)的整数。每一个m值代表 一个具有某种空间取向的原子轨道。
4.自旋量子数(ms)
自旋量子数(ms)只有+1/2或-1/2 这两个数值, 其中每一个值表示电子的一种自旋方向(如顺 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课件
12
在量子力学中是用波函数和与其对应的 能量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的.
原子中电子的波函数ψ既然是描述电子云
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而且又是空间坐标的
函数,其空间图象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电子运动
的空间范围,俗称”原子轨道”.为了避免与经
典力学中的玻尔轨道相混淆,又称为原子轨函
(原子轨道函数之意),亦即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激发态(电子处于能
无机化学---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有
两
种
s 轨道 球形
形
p 轨道
状
哑铃形
(3) 磁量子数m ( magnetic quantum number) ◆ 与角动量的取向有关,取向是量子 化的
◆ m可取 0,±1, ±2……±l
◆ 值决定了ψ角度函数的空间取向
◆ m 值相同的轨道互为等价轨道
The allowed values for magnetic quantum number, m
(1)氢原子中电子所处的轨道不是任意的,而是若干符合量 子化条件的、具有特定能量的轨道,这种轨道叫做“定态轨 道”。当电子在定态轨道上运动时,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 量。
所谓量子化条件就是指电子沿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的角动 量,必须是某一特定值(h/2π )的整数倍:
p = mvr = n h
2
该关系式叫做玻尔的量子化规则。式中m为电子的质量, v电子的运动速度,r是定态轨道半径,mvr是电子绕核运动 的角动量,n是正整数。
电子衍射
1927, 美国 C. Davisson and L. Germar “几率波”
[例]: 子弹,m = 2.5 × 10-2 Kg, v = 300 ms-1; 电子,me = 9.1×10-31 Kg, v = 5.9×10-5 ms-1;
波长: 子弹 = h / (mv) = 6.6×10-34 / (2.5 × 10-2 300)
L
m
number of orbital
0(s)
0
1
1(p)
+1 0 -1
3
2(d)
+2 +1 0 -1 -2
5
3(f)
+3 +2 +1 0 -1 -2 -3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本章总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π∆•∆≥)。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第五节: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
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
总趋势: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自左至右减小.
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一)
解 释: 电子层数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核电荷的增大导致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
解 释: ◆ 主族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最外层, 对原来最外层上的电子的屏蔽参数(σ)小, 有效 核电荷(Z*) 迅速增大。例如, 由Na(Z=11)至Cl (Z=17), 核电荷增加6, 最外层3s电子 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则增加4.56(由2.51增加至7.07)。 ◆ 过渡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次外层, 增加的次外层电子对原来最外层上电子的屏蔽 较强, 有效核电荷增加较小。 ◆ 内过渡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外数第三层, 增加的电子对原来最外层上电子的屏蔽 很强, 有效核电荷增加甚小。
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二)
相邻元素的减小幅度:主族元素 > 过渡元素 > 内过渡元素
◆ 第3周期前7个元素平均减小: [ r(Na) - r(Cl)]/6 = [191 pm - 99 pm]/6 = 15.3 pm ◆ 第一过渡系10个元素平均减小: [ r(Sc) - r(Zn)]/9 = [164 pm - 137 pm]/9 = 3.0 pm ◆ 镧系15个元素平均减小: [ r(La) - r(Lu)]/14 = [188 pm - 173pm]/14 = 1.1 pm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的形象表示
原子半径
镧系收缩的结果
B Zr和Hf B Nb和Ta B Mo和W 每对原子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较接近,化学性质也十分相似,造成这三对元素在分离上十分困难。
镧系收缩
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 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电离能 I ( ionization energy)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正式版PPT课件
,其最大能层数为4,所以其周期为第四周期
;其价电子总数(外围电子总数)为8,所以其
位 于 第 Ⅷ 族 。 As 的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其最大能层数为4,
所以其周期为第四周期; CHENLI 其价电子总数(外23 围
• 答案: Al:1s22s22p63s23p1 第三周期第ⅢA 族
• (4)在p区中,第二周期VA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 的电子排布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当今常用于核能开发的元素是铀和钚,它
们处在元素周期表的C_HE_N_LI ___区中。
30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 分区及原子结构的知识。
•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同一纵行原子的价层 电子排布基本相同。价电子排布为(n-1)d1~ 10ns1~2,ⅢB~ⅦB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与族序 数相同。
CHENLI
11
• 1.已知几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情况,分别
判断其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并指出其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
元素
元素符 号
原子序 数
周期
族
A 1s22s22p63s2
• b.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 中最大的能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序数。
CHENLI
10
•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 族的划分依据是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
• 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完全相同, 价电子全部排布在ns或nsnp轨道上。价电子数 与族序数相同。
• ②稀有气体的价电子排布为1s2或ns2np6。
2
二 2s1 2s22p6 8
大学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
大学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是打好化学基础的重要一步。
下面将介绍大学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的内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最基本的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负电,质子正电,中子中性。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的,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表上左边为金属元素,右边为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
根据元素的位置可以大致判断其性质。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形成的,如钠和氯化成氯化钠。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如氢气的共价键是两个氢原子共享两个电子。
分子结构描述了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
3.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结合。
金属离子通常可以形成配位数不同的络合物,配位数是指与金属离子配位键的配位原子或配体的个数。
配体是能与金属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
4. 元素化合物及其性质元素化合物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例如,氯化钠是一种晶体固体,在水中可以溶解形成电解质溶液。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常见的酸碱反应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金属的反应以及酸和碳酸盐的反应等。
6.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平衡常数(Kc)是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稳定值,取决于反应物浓度的温度和压力。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间电子的转移反应,包括氧化剂接受电子的还原和还原剂提供电子的氧化。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的腐蚀反应、非金属的燃烧反应以及电池中的反应等。
无机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作为原子轨道角度分布的近似描述。
• (4)以||2的空间图象——电子云来表示核外空间电
子出 现的概率密度。 • (5)以四个量子数来确定核外任意电子的运动状态。
第22页/共51页
5.2.1 多电子原子轨道能 级
轨道:其电子运动状态 (轨道)可描述为 1s, 2s, 2px, 2py, 2pz, 3s…
子。
• (2)、能量最低原理
• 多电子原子处于基态时,核外电子的分布在不违反泡 利原理前提下,总是尽先分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以使 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 (3)、洪特(Hund)规则
•
原子在同一亚层的等价轨道上分布电子时,尽可能
单独分布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第27页/共51页
如N原子1s22s22p3的轨道表示式
量最低——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电子被 激发到高能量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
③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 取决于轨道间的能量差。
h E2 E1 E2 E1
h
E:轨道能量 h:Planck常数
第4页/共51页
Balmer线系
v
3.289
1015
(
1 22
1 n2
)s1
n = 3 红(Hα) n = 4 青(Hβ ) n = 5 蓝紫 ( Hγ ) n = 6 紫(Hδ )
Ψ =f(x.y.z),将直角坐标变为球坐标Ψ(r.θ.φ)然后利用
数学中的变量分离法,将
Ψ=f(r.θ.φ) =R(r)·Y(θ.φ)。
波函数就分成了径向分布部分R(r)和角度分布部分
Y(θ.φ) 。
用角度部分Y(θ.φ)作的图称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无机化学中的周期表
无机化学中的周期表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是由俄罗斯化学家季莫费耶夫在1869年提出的。
这个表格,将所有的元素按照其原子数从小到大排列,因为这个排序方式,将同一列的元素放在一起,元素的性质是周期性的变化着的。
这个表格也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简洁明了的视觉方式,去预测新元素的性质,预测某些元素会与哪些元素反应等等。
表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元素按照原子数从小到大排列,一个新的周期从左至右开始,以旋绕的方式依次填充7个元素。
这个周期可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长周期包含18个元素,而短周期有只有2个元素。
两个周期之间由一条竖线分开,此竖线上有“B,Al,Si...”等元素的符号,这意味着这些元素拥有两个电子层,其中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可以容纳8个电子。
靠近周期表顶部的元素是所谓的原子质子数较小的元素。
而当移动周期表的下方,元素的大小逐渐增加。
这些大的元素通常都具有氧化还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因为这些元素通常需要捐出电子以完成其最外层的电子层。
周期表在无机化学的学习和探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无机化学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布和许多化学性质的变化都得到了详细的解释。
此外,许多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也可以通过周期表推断出来。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原子数进行排序,在每个周期中,它们按照其化学性质被分成同一组。
就像扑克牌中的四个花色一样,这些元素所组成的组别同样代表特定的性质。
有时候,一些元素被认为是放到错误的组别中或者他们的性质是非常独特的。
因此,科学家对于周期表较为深入的了解,有必要探索在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详细说明,至少包括它的名称、化学符号、原子数和电子结构。
电子结构通常是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的(例如,氧的电子结构是1s2 2s2 2p4),这些数字代表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金属的电子数。
为了能够在排列完整个周期表时仍然保持连续性,卡尔德罗(Karl D. Koele)设计了一种新的布局,这种布局通常被称为长表。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n+0.7l)值首位数相同的能级为
同一能级组,是划分周期的依据。
24
5.2.2 核外电子分布原理和核外电子分布式
1. 核外电子分布服从以下规则
泡利不相容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
洪德规则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补充规则,用以解释以上规则不足 以说明实验事实的一些特例。
25
◆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
铬(Z = 24)之前的原子严格遵守这一顺序, 钒(Z = 23)
之后的原子有时出现例外。
28
◆ 洪德规则 (Hund’s rule): 当电子在n, l 相同的数个等价轨道上分布时,每 个电子尽可能占据磁量子数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洪德规则结果: (1)电子总数为偶数的原子(分子和离子)也可能含 有未成对电子。 (2)s、p、d 和f亚层中未成对电子的最大数目为 1、3、5、7; Hund’s rule 的补充: 此外,电子处于全满(s2,p6,d10,f14)、半满 (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系统较稳定。
-
◆在多电子原子中影响能量的大小 —电子亚层的概念
对多电子原子,同一电子层中的l 值越小,该电子亚层的能级越低。
-+ -
+
d 轨 道 有 两 种 形 状
13
角量子数 l 的取值 n 1 2 3 4
(轨道符号)
l
0 0 0 0 s
1 1 1 p
2 2 d
亚层数 1 S) ( 2 s,p) ( ( 3 s,p,d) 3 f
运动特征 运动速度和位置可以时 时准确测定。运动规律 服从牛顿定律。 运动速度和位置不能同 时准确测定。 运动规律服从?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编号。
而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是基于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
2.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内的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的。
这些化学键形成了物质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的类型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3. 反应平衡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通常包括物质的生成和消耗。
化学反应通过反应方程式进行描述,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动力学速率是化学反应研究的重要参数。
4. 配位化学与过渡金属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是指含有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其中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基与配位子形成配合物。
配位化学研究了配位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配位物的稳定性、配位数、立体化学等是配位化学的重要内容。
二、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1. 主族元素化合物主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ⅢA、ⅣA、ⅤA、ⅥA和ⅦA族元素,它们可形成氧化物、氢化物、卤化物等化合物。
主族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如ⅢA族元素具有氧化性,ⅣA族元素具有还原性等。
2.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导电性和晶体结构。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与其离子的大小、电荷和架构有关。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使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它们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参与者。
4. 配合物化学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体与配位子形成配合物,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无机化学课件第五章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简史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发现电子 “浸入模型”原子模型1原子的组成Rutherford有核原子模型原子核 原 子电子质子 中子25.1 原子和元素氢原子光谱和玻尔模型 Na光谱光谱一般分为连续和不连续两类.1. 灼热的固体和太阳光谱是连续光谱. 2. 原子光谱 (包括氢光谱)是线状光谱.3所有波长红橙黄绿青蓝紫45“Plank量子理论”光子的能量大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E= hν E为光子的能量,ν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 h = 6.62×10-34 [J·s]物质以光的形式吸收或发射的能量只能是光量 子能量的整数倍,即称这种能量是量子化的6玻尔理论: 1)稳定轨道的概念(有确定的半径和能量);电子通常在稳定轨道上运动, 且不辐射能量。
2)离核最近的轨道能量最低,称为基态。
离核越 远的轨 道能量越高-----激发态。
3)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 近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光能7玻尔理论的形象化图示:电子在这些定态轨道 上运动时,既不吸收 能量又不放出能量。
放出能 量,回到 基态。
吸收能量 跃迁。
最高能 量轨道8氢光谱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玻尔理论的局限 : ● 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 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 ● 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9原因: 机械地应用了普朗克量子理论和“确定轨道”等概念.经典物理学理论面临的窘境---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丹 麦 物 理 学 家 玻 尔105.2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一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干涉\衍射现象和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924年,法国的de Broglie提出假设: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λ= hmv 这就是著名的 德布罗依关系式.1927年,Davissson和Germer应用Ni晶体进行电子衍射 实验,证实电子具有波动性。
无机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基态原子电子排布 元素性质周期性
3.939 × 10-18 J 8.716 × 10-18 J
Z* = Z - σ
l相同、n不同的轨道中, n值越大,电子出现概率 18 2 2 . 179 10 ( Z ) 最大的区域离核越远,所 E J 2 n 受屏蔽越强,能量越高。
2019/2/15 4
屏蔽参数σ 的大小可由 Slater 规则决定: 将原子中的电子分成如下几组: (1s)(2s,2p)(3s,3p)(3d)(4s,4p)(4d)(4f)(5s,5p)… ◆ 位于被屏蔽电子右边的各组, = 0
2、同一电子层的不同亚层( n相同 l 不同)
ns< np< nd<nf
3、能级交错
例: 4s< 3d
3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 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
屏蔽效应:由核外 电子云抵消一些核 电荷的作用。
有效核电荷Z*与屏蔽常数σ
ee+2
He
e+2
2-σ e-
He+
假想 He
He 移走一个 e 需 He+移走一个 e 需
2s 电子云径向分布曲线除
主峰外 , 还有一个距核更近的 小峰. 这暗示, 部分电子云钻 至离核更近的空间, 从而部分 回避了其他电子的屏蔽.
(2)钻穿效应 指外部电子进入原子内部空间,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 作用。
◆ 轨道的钻穿能力通常有如下顺序: n s > n p > n d
> n f,导致能级按 E(ns) < E(np) < E(nd)< E(nf ) 顺序分裂。
— —— —— —— —— —
2 p p p x 2 y 2 z
↓ ↑↓ ↑ ↑↑↑
无机化学: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无机化学: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无机化学: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1、微观粒子的性质德布罗意关系-P?H波粒二象性是微粒运动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运动的起伏。
不确定原理――?x??p≥h?不确定原理是微观粒子运动的第二个显著特点。
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26×10―34js。
对微粒运动特殊性的研究表明,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粒运动遵循不确定性原理,这是牛顿力学无法研究的,而应研究微粒运动的统计规律,其中波动性是微粒性质的统计结果。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薛定谔方程222? 2.8.M公式:?E五、x2?y2?Z2h2这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
哪里是粒子空间坐标的函数,称为波函数;E是总能量;v是势能;m是微观粒子的质量;h是普朗克常数;x、y、z是空间坐标。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波函数吗?相应的能量E,每个?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求解薛定谔方程时,应先进行坐标变换,将直角坐标系中的X、y、Z变换为R,?,和在球面坐标系中?,即x?rsin?cos?y?rsin?sin?ZRCO?Rx2?y2?Z2然后分离变量,并将R,?,?,哪个包含三个变量?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三个只有一个变量的常微分方程,然后分别求解得到r?R那是??RRR令y??,,得??r,?,r?r?y??,??地点:R?R叫做波函数的径向部分,y??,??叫做波函数的角部分。
用薛定谔方程求解的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在量子力学中称为原子轨道。
与经典的轨道意义不同,它是一个轨道函数,有时被称为轨道函数。
2.表示波函数的四个量子数在解薛定谔方程时,为了使结果有意义,即保证解的合理性,常需要引入三个量子数n,l、此时,薛定谔方程被改写为?n、 l,m?R瑞恩,我?Ryl,m??,??1)主量子数na、取值:n=1,2,3,4…?(n为正整数)光谱符号:k,l,m,n……b、意思是:① n代表原子轨道的大小,以及原子核外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或电子所在的电子层数),也就是n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解答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本章总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π∆∙∆≥)。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第五节: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
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周期表分区PPT讲稿
2.(1)试确定3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r]3d104s24p2
第四周期,ⅣA族
(2)判断处于第三周期,ⅣA族元素的价电子层 结构、原子序数。
3s23p2, 第14号元素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3. 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4s24p1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ns1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VIII ⅠB ⅡB
ns2
ns2np1
(n-1)d1 ns2
(n-1)d2 ns2 (n-1)d3 ns2
ns2np2
ns2np3
(n-1)d10 ns2 ns2np4
(n-1)d5 ns1 (n-1)d5 ns2
(n-1)d10 ns1
电子排布式:[Kr]4d105s25p4 属P区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思考2: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
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 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 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性渐弱,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元素主 要呈现非金属性。
1 2 1s1
ⅢB-Ⅷ
ⅠB-ⅡB ⅢA-Ⅶ A
0族
1s2
2 8 2s1-2
2s22p1-5 2s22p6
3 8 3s1-2
3s23p1-5 3s23p6
4 18 4s1-2 3d1-84s2 3d104s1-2 4s24p1-5 4s24p6
5 18 5s1-2 4d1-85s2 4d105s1-2 5s25p1-5 5s25p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z
z
y x x
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
y
Y2p z
z
Y2p x
z
Y2p y
z
y x x
y x
y
Y
2 2p z
Y
2 2p x
Y22p y
• 比较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Y和电子云角度分 布图Y2 : 相似点:图形基本相似。 不同点: (1)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Y有“+”、 “-”之分,而电子云图均为“+”; • (2)电子云图Y2要“瘦”些,因Y值 一般是小于1的。
若再对它们进一步分析归纳得到一条特殊规律: 全充满、半充满规则:对同一电子亚层,当电子分布为全充满 (P6 、d10、f14 )、半充满(P3、d5 、f7 )或全空(P0、d0 、f0)时, 电子云分布呈球状,原子结构较稳定,挑出8种元素,剩余11种作 例外。
• 2、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 (1) 价电子所在亚层,称价层。 • (2)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指价层的电子分布 式,它能反映该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特征。 • 注意: 价层电子不一定全部都是价电子,如 Ag价层电子构型为4d105s1,但氧化数只有 +1、+2、+3。
• n值越小,电子层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 2、副(角)量子数(l)
• 意义:(1)在多电子原子中与n一起决定电子亚层的 能量, l值越小,亚层能量越低。 • (2)每一个l值决定电子层中的一个亚层; • (3)每一个l值代表一种电子云或原子轨道的形状。 • 取值:0, 1, 2, 3, ……(n-1) 正整数
5.1.2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4年,Louis de Broglie认为:质量为 m ,运动速度为υ的粒子,相应的波长为: λ=h/(mυ)=h/p, h=6.626×10-34J· s,Plank常量。 1927年, Davisson和Germer 进行电子衍射实验, 证实电子具有波动 性。
h E 2 E1 E 2 E1 h
E:轨道能量 h:Planck常数
Balmer线系
1 1 1 v 3.289 10 ( 2 2 )s 2 n
15
n = 3 红(Hα) n = 4 青(Hβ )
n = 5 蓝紫 ( Hγ )
n = 6 紫(Hδ )
原子能级
Balmer线系
4.3 电子云 1、概率密度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称为概率 密度(ρ)。概率密度ρ与 Ψ 间的关系: 2 ρ∝ 电子在原子核外某处出现的概率密度可直接用 来表示。
2
• 2、电子云 为了形象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的概率分布情况, 化学上常用黑点分布的疏密来表示电子出现概率密 度的相对大小。 • 密 —— 概率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 会多. • 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密 度分布所得的空间图像称电子云。 2 2 作图,可得到电子 • 由于概率密度ρ∝ ,若以 云的近似图象。 • 将它的角度分布部分作图,所得图象称为电子云 角度分布图。
2、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 Ψ =f(x.y.z),将直角坐标变为球坐标(r.θ.φ)然后利 Ψ 用数学中的变量分离法,将 Ψ =f(r.θ.φ) =R(r)· Y(θ.φ)。 波 函 数 就 分 成 了 径 向 分 布 部 分 R(r) 和 角 度 分 布 部 分 Y(θ.φ) 。 用角度部分Y(θ.φ)作的图称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 注意图中的“+”“-”不是正、负电,而是 函数的正 Ψ 负值。
• (四)量子数 • 描述原子中各电子的状态(电子所在的电子层,原子轨道 能级,形状,方向及电子自旋方向等)需要四个参数: • 1、主量子数(n) • 含义:(1)描述电子层离核的远近; • (2)描述电子层能量的高低。 • 取值:取零以外的正整数,每一个数代表一个电子层。
• 主量子数(n):1 2 3 4 5 … • 电子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2
+1
-2
-1
0
+1
+2
原子轨道符号:s
Px , Pz,Py
dyz dxz, dz2 dx2-y2,dxy
4、自旋量子数(ms) 含义:描述核外电子的自旋状态 (绕电子自身的轴旋转运动)。 1 取值:± 2
综合上述,对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状态可用四个参数结合描述。
n, l, m 一定,轨道也确定
l
轨道
1.Pauling近似能级图
• 5.2.2 核外电子的分布: • 1. 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 • 根据原子光谱实验的结果,总结出核外电子分布的基本 原理(两个原理一个规则): • (1)、泡利(Pauli)不相容原理 • 每一个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 (2)、能量最低原理 • 多电子原子处于基态时,核外电子的分布在不违反泡利 原理前提下,总是尽先分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以使原子 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 (3)、洪特(Hund)规则 • 原子在同一亚层的等价轨道上分布电子时,尽可能单独 分布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从波粒二象性的特点出发, 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 • 由慢射电子枪实验,推论:原子中个别电子某 时刻在什么地方出现虽然不能确切知道,但核外 电子的分布是有规律的: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区域 出现的几率较大,而另一些区域电子出现的几率 较小。 • 量子力学认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按几 率分布的统计规律性。
5.2 原子轨道 5.2.1、波函数 1926年薜定谔根据波一粒二象性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描述微观粒子 运动的方程——薜定谔波动方程。
Ψ Ψ Ψ 8 m ( E V )Ψ 2 2 2 2 x y z h
2 2 2 2
式中: 波函数,E为体系的总能量,V为微粒势能,h为普朗克常 Ψ 数,m为微粒的质量,x、y、z为空间直角坐标。 Ψ 对氢原子体系: 描述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表示式, Ψ 是空间直角坐标(x.y.z)的函数。 =f(x.y.z);E为氢原子H的总能 量;V为电子的势能(即核对电子的吸引能);m为电子质量。
对氢原子
1 1s e r / a0 3 a0
,
E1s 2.1791018 J
可见,量子力学是用波函数和与其对应的能量来描述微观粒子运 动状态的。 Ψ 既然是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表示式,而且又是空间坐标的 Ψ 函数, =f(x.y.z)可以用其作图,其空间图象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电 子运动的空间范围——俗称“原子轨道(原子轨函)”。 波函数的空间图像就是原子轨道,原子轨道的数学表示式是波 函数,故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常作同义语使用。
。
据此顺序图,可以准确写出91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 在110种元素中,只有19种元素原子层外电子的分布稍有例外:, Cr,Mo,Gd,Cm,Cu, Ag,Au,Pd,Nb,Ru,Rh,La(4 f o ),Ce
24 42 64 96 29 47 79 46 41 44 45 57 58
Pt,Ac(5 f o ),Th,Pa,U,Np 78 89 90 91 92 93
光速 c 2.998 108 m s 1
氢原子光谱特征:
• 不连续光谱, 即线状光谱 • 其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 经验公式:
1 1 1 v 3.289 10 ( 2 2 )s 2 n n= 3,4,5,6
15
式中 2,n各代表什么意义?
3.Bohr理论 三点假设: ①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圆 形轨道上运动,且不辐射能量; ②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 量最低——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电子被 激发到高能量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 ③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 取决于轨道间的能量差。
y x
x z
z
x z
y
3d xy
3d xz
3d yz
• 研究表明: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 电子存在。 •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要点: • (1)由于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核外电子运动没有 确定的轨道,但具有按照几率分布的统计规律性。 • (2)可用薜定谔方程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方程中每一 个合理的解,就表示核外电子的某一种可能的运动状态。 • (3)原子轨道为的空间图象,角度分布的空间图象作 为原子轨道角度分布的近似描述。 • (4)以||2的空间图象——电子云来表示核外空间电子出 现的概率密度。 • (5)以四个量子数来确定核外任意电子的运动状态。
如N原子1s22s22p3的轨道表示式
1s 2s 2p
• 对鲍林能级图,需明确几点: • (1)近似能级图是一归纳结果,不能完全 反映情况,所以只有近似含义。 • (2)它是反映同一原子内各原子轨道间的 相对高低,所以不能用来比较不同元素原 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
5.2.3 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1、核外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 根据“两个原理一条规则”,可排出核外电子填入轨道顺序图
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5.1.1 氢原子光谱与Bohr理论
1.光和电磁辐射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可见光: 连续光谱
2.氢原子光谱
Hδ Hγ 410 .2 434 .0 7.31 6.91
Hβ 486 .1 6.07
Hα 656 .3 4.57
/nm 1 ( 10 ) /s
14
c
• 3. 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
• 基态原子外层(最高能级组)轨道能级顺序为: Ens<E(n-2)f<E(n-1)d<Enp • Fe的电子分布式: [Ar]3d64s2
• Fe2+的电子分布式 似乎为[Ar]3d44s2, 实际: [Ar]3d64s0, 原因:阳离子的有效核电荷比原子的多,造成基态阳离子的轨道能级 与基态原子的轨道能级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