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解析
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fc4c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a.png)
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①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②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③【注释】①“愁闻”句:语本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霎(sha):一会儿。
②匀睡脸:谓女子睡起后脸上脂粉模糊而用手搓拭使匀净。
匀:匀拭,使均匀。
③无憀:即无聊。
憀(liao):依赖。
【译文】风光明媚南园春,柳絮蒙蒙轻如尘。
一霎清明微雨后,城头斜照又相迎。
不堪为怀是春老,杏花香飘红成阵。
睡起无言匀粉面,床头屏山重叠掩。
黄昏时节风不定,无情无绪独倚门。
【集评】明·沈际飞:“隽逸之致,追步太白。
”(《草堂诗余正集》卷一)清·张惠言:“此下乃叙梦。
此章言黄昏。
”(《词选》卷一)近代·李冰若:“《菩萨蛮》十四首中,全首无生硬字句而复饶绮怨者,当推‘南园满地’,‘夜来皓月’二阕,余有佳句而无章,非全璧也。
”(《花间集评注》引《栩庄漫记》)现代·浦江清:“《菩萨蛮》律用仄平平仄起者为工,此章用平平仄仄起,稍疏。
”(《浦江清文录·词的讲解》)【赏析】此首写伤春怀人情绪,然并不作直率真切之抒写,亦摒去雕琢和粉饰,除“愁闻”、“无憀”四字略露情怀外,全词皆由景物意象和动作细节所构成,以景物意象构筑环境,渲染气氛,由动作细节刻画心态,逗露情绪。
虽不言伤春,而一片衰暮景象已自令人感怆;虽不写怀人,而无言理妆、黄昏倚门之动作情态已隐约透露孤寂情怀。
此词之表现手法其实并不脱出于传统模式之外,与“玉楼明月”、“宝函钿雀”诸章同属一类,乃温庭筠《菩萨蛮》一调中写得较清新明丽者。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57eb4f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d.png)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1. 爱情的苦与乐1.1 这首词里的情感可以说是非常复杂。
温庭筠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爱人的思念与牵挂。
你看,词中提到的“月下独酌”,这不就是把那种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吗?仿佛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明月照我影”的寂寞,心里一阵阵空落落的。
1.2 而且,词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意象,比如花开、鸟鸣,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追求。
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看到花开了心情也会跟着变好,对吧?温庭筠在这些描写中,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爱是苦涩的,但同时也可以是甜美的。
2. 怀旧的情感2.1 说到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里可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年和爱人一起度过的时光,那种青涩的回忆就像是电影中的慢动作镜头,慢慢流淌在心头。
读到这儿,总让人有种想起初恋的冲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2 而且,咱们常说“时光荏苒”,可惜的是,时光总是悄悄溜走,让人无可奈何。
温庭筠用词中那种淡淡的忧伤,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别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3. 人生的哲理3.1 除了爱情和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中还隐含着一些人生哲理。
比如,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全部。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挫折和遗憾,这些都成了我们成长的经历。
就像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3.2 他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不管是甜蜜的瞬间还是苦涩的回忆,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这样一来,温庭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真挚,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所以,读《菩萨蛮》就像在享受一场心灵的盛宴,既有爱情的甜蜜,也有生活的哲理,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啊!总之,这首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有所感悟,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铭记的。
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像我一样,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力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诗歌鉴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4fa59d19e314332396893b7.png)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诗歌鉴赏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 1.眉妆的名目, 指小山眉, 弯弯的眉毛。
2.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
3.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 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 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 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 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 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 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 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大意】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 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成功地 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 寂寞空虚。
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1/6【赏析】 飞卿为晚唐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 俦, 影响后来, 至为深远, 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 士大夫偶一拈弄, 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 视之。
解读温庭筠《菩萨蛮》
![解读温庭筠《菩萨蛮》](https://img.taocdn.com/s3/m/91dfdf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f.png)
解读温庭筠《菩萨蛮》解读温庭筠《菩萨蛮》引导语:温庭筠的词给人的是一种感官印象。
《菩萨蛮》就细细的描绘了一幅女子梳妆的场景,下面让我们仔细解读一下这首词。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唐代人,字飞卿。
后人称他为“温八叉”,据传其双手交叉八次,大作就会诞生。
这足以和曹植七步成诗相媲美。
按照“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词并不是唐代文学的主流,但温庭筠是一个例外。
在内容上,《菩萨蛮》写了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的过程,大体顺序如下: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有人会问,温庭筠一个大老爷们写女孩子起床梳洗之事,未免太“娘”了吧?其实,这是典型的以现代人观念揣度古人的想法。
词,和今天的流行歌曲没有本质区别。
词的功能是娱乐,多由美丽女孩在酒席间演唱。
说柳永词作“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这个意思。
试想,如喝酒时唱“红星照我去战斗”这样“高大上”的歌曲,不能不说是大煞风景吧!可见,温庭筠《菩萨蛮》写女子梳洗打扮的小情调是篇“优秀作文”,一点儿也不跑题。
不仅不跑题,还写得文思细密、辞采飞扬、耐人咀嚼。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是什么意思,“金”又指什么呢?这是两个麻烦的问题。
可以肯定,“小山”肯定不是小山丘。
原因很简单,写女孩子起床梳洗,跟山丘八竿子打不着。
教材的说法,“小山”是一种眉的样式,据说还是唐明皇李隆基发明的。
李隆基艺术修养很高,把女子所画之眉分成十种,“小山眉”是第二种。
我猜测这种眉大概画得长度比较短、颜色比较浅,远山如黛嘛!但问题来了,眉如何“重叠”呢?有人说这女子晚上没卸妆,早起时眉色凌乱不均。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合事理,一觉就能将眉睡“花”,那得出多少汗?太不堪了!“小山”,指眉可备一说,但我并不认同。
第二种解释,小山是一种屏风。
叶嘉莹持这种观点,我认同。
古人的床前枕畔有一个用来遮面的屏风,被称为小山屏。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68e5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5.png)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唐宰相温彦博后代,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才思敏捷,屡举进士不第,一生抑郁不得志。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以下是小编带来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牌说明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据此可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847年以后。
但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可能这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输入中国。
菩萨蛮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句句押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定格: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
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杨慎(明)《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5821d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d.png)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温庭筠菩萨蛮阅读及表现手法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阅读及表现手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3342eba1c7aa00b52acb75.png)
温庭筠菩萨蛮阅读及表现手法赏析 菩萨蛮是作者怀才不遇生活的真实写照 ,既表达作者的同情之心,也抒发自 己内心无人赏识的孤独寂寞之情。
下面是温庭筠菩萨蛮阅读及表现手法赏析, 欢 迎参考阅读!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1.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闺怨 B.梳妆 C.相思 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2 分)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 (2 分) A.李清照 B.李贺 C.李白 D.李绅 参考答案: (1)D(2)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 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 阅读练习二: 1.花面交相映化用唐代诗人 的诗句 。
(2 分) 答:.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
2.简要赏析度的妙处。
(3 分) 答: 度, 度过, 纷披, 描写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 (2 分) 化静为动,富于联想与想象。
(1 分) 3. 简要赏析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
(3 分) 答: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1 分)以绣罗襦上的金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 美妇的孤独和寂寞。
(2 分)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 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一幅 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8b64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2.png)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细腻著称。
其中《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写了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哲理意蕴。
现在,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并进行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夜作风尘客,不堪闻。
都、城南、野桑葉。
东家、黄鸟栖。
杨柳、陌上、徘徊风雨绿时。
空投、五车、弄堂边砧声。
酒旗风露好,月照霜枝暗。
倚脸向黄昏,宿昔梦书堂。
相约黄昏后,世事两茫茫。
倚栏静听风,斜日草红郎。
温庭筠以精妙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细腻的画面。
诗中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表现了少年时代清新纯洁的爱情场景;“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则展现了中年时代沉静深沉的爱情体验;而“夜作风尘客,不堪闻”的描述,则传达了晚年时期的孤独悲凉之感。
通过不同时期的场景刻画,温庭筠传达了岁月更迭、生命变迁的主题。
接下来,我们用现代汉语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在年少时听着雨声,独自在歌楼上,红烛昏昏罗帐。
在中年时听着雨声,乘坐客船,江楼上挂着望廊。
往昔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飞入普通人家。
夜间作为风尘之客,实在无法忍受。
遍地都是野桑叶,城南黄鸟栖。
杨柳在田间的大路旁,在阵风和雨中摇曳。
孤寂地飘落着落日,旁边弄堂边传来梆子声。
酒帆在风中摇曳,风露清爽,月光照耀着霜枝。
靠在黄昏时分,回味旧日梦书之堂。
在约定的黄昏之后,世事如此茫茫。
倚在栏杆上静听风声,斜阳下草色泛红。
通过翻译,我们更好地领略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优美意境。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描写和幽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意风采。
对于读者来说,透过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唐代文人的浪漫情怀,还能够体味到生命变迁的无尽哲理。
温庭筠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仍然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感悟。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首传世佳作,他以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将岁月沉淀的情怀融入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苦短、时光易逝的深切思考。
温庭筠《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ee7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a.png)
温庭筠《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①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②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注释】①蕊黄:即“额黄”,也叫“额山”,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六朝至唐时妇女常点额黄作为装饰。
山额:额间高处。
宿妆:头天留下的残妆。
②“相见”二句:形容相见很晚,却又很快分手了。
牡丹时:指牡丹花开的阴历三月下旬。
【译文】额头高处,是风流的浓妆;隔着纱窗,传来低低的笑语。
相会在牡丹花开的时候,她像花一样美,又如梦般离去。
金钗上,还有双蝶在舞,有情人却不在一处。
这话又对谁讲呢,我只见月亮又圆了,花又开满了枝头! (章亚昕译)【集评】清·张惠言:“提起。
以下三章,本入梦之情。
”(《词选》卷一)清·李渔:“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
如‘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之类是也。
此等结法最难,非负雄才具大力者不能。
”(《窥词管见》)近代·李冰若:“以一句或二句描写一简单之妆饰,而其下突接别意,使词意不贯。
浪费丽字,转成赘疣,为温词之通病,如此词‘翠钗’二句是也。
”(《栩庄漫记》)【赏析】从本词来看,温庭筠描写闺怨离愁,确实是语言秾丽,颇有韵味。
上阙写牡丹花开时间短暂的相会,下阙为离别后女方相思不置,空对鲜花、明月,满腹心事无人可诉的寂寞惆怅情怀。
上阙写欢会时的热烈,下阙为独处的无聊赖,对比强烈,更突出如今之愁闷。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0202e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f.png)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篇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者: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这位飞卿为晚唐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俦,影响后来,至为深远,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视之。
至飞卿此等精撰,始有意与刻意为之,词之为体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词,词与诗篇分庭抗礼,争华并秀。
其中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关于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
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
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018c89d01f69e314232940e.png)
温庭筠写的《菩萨蛮》有许多首,大家知道有哪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吗?大家知道这些词句的意思吗?下面是关于温庭筠《菩萨蛮》讲解,希望可以帮到您!温庭筠《菩萨蛮》讲解1《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菩萨蛮⑴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词句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白话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文学赏析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
水精,就是水晶。
颇黎,就是玻璃。
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
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
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
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9b0e7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b.png)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
《菩萨蛮》是温庭筠的一篇小说,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范畴。
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朝代更替的故事,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赋予了故事以深刻的思想内涵。
小说的主人公“菩萨蛮”,来自一个古老的国家——耶律家庭。
在这个国家之中,他们的王国面临着巨大的动荡,由老王统治的旧王朝即将瓦解。
但是,主人公并没有放弃,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果断地采取行动,试图挽救这个濒临灭亡的古老家族。
主人公的行动充满了乐观、希望和活力,他虚心努力地向国家和人民传达对新王朝的热爱和支持,尽力去弘扬新的精神:勤劳、勇敢、智慧、公平。
他受到百姓的拥护和喝采,也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在小说中,作者以菩萨蛮的英雄事迹,展示了一种可以促进国家昌盛的新政治制度,使百姓沐浴在公平、正义和情操的温暖中。
此外,作者还融合了神秘元素,以及道教艺术和文学表现,使《菩萨蛮》更加的美丽、充满着非凡的想象空间。
《菩萨蛮》深受读者的喜爱,它把中华文明的历史风貌和人性的深刻本质完美的结合起来,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它不仅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堪称古今中外少有的佳作。
- 1 -。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46537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b.png)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菩萨蛮》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赏析《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3c8da5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3.png)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温庭筠菩萨蛮意象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温彦博裔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温庭筠菩萨蛮意象解读,欢迎大家阅读!温庭筠菩萨蛮意象解读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写了一个美女,在闺房当中,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这一系列的镜头和影像,充满了那种软香温玉的美丽的感觉。
按照惯常的理解,也许有的人会有疑惑,说这样的词充满了慵懒的情调,写些空洞的意象,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不说它的作者,先来看词作本身。
“小山”,有人解释说是小山眉,是当时一种流行的眉型;有人解释成为小山枕,就是像山形状的一个枕头;而最贴切的解释是山屏,就是古代的那种围着床榻一侧的小屏风。
在破晓的时候,阳光从门窗的空隙里照进来,照在她的枕畔,曲曲折折的光线撒在金螺碧钿的围屏之上,那种晦明阴阳、金光闪烁的光线照在她的脸上,惊醒了睡梦中的美人。
在半梦半醒之间,日光洒在她的秀面之上,一转头,乌黑的头发就仿佛“欲度香腮雪”,有一点凌乱,像流云一样要遮盖她的香腮。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注意呢,温庭筠说“鬓云欲度香腮雪”,而不是说“云鬓欲度雪香腮”,就更加有一种韵味。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字面的意思是说这位美女慵懒地起床,慢悠悠地画眉。
这两句的意味究竟在哪里呢?叶嘉莹曾经分析说:温庭筠仿佛是在写一个美女的梳妆,但是他在不知不觉之间,触动了传统文化的语码,这个语码就是“蛾眉”。
为什么说“蛾眉”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语码呢?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过美丽的女子,《诗经·卫风·硕人》中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样一位佳人,手指洁白修长、肤如凝脂、脖颈细腻、齿如编贝、额角丰满、眉毛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扉,眼波流转、酒窝深深、笑靥如花、眉目含情……这里的“蛾眉”代指了非常温柔、又非常善良而纯洁的美丽。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d1ca2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f.png)
菩萨蛮⼩⼭重叠⾦明灭温庭筠赏析菩萨蛮⼩⼭重叠⾦明灭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描写的是⼀个独处闺中的妇⼥,从起床⽽梳妆以⾄穿⾐⼀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情。
下⾯整理了《菩萨蛮》赏析,欢迎欣赏! 菩萨蛮·⼩⼭重叠⾦明灭 唐代:温庭筠 ⼩⼭重叠⾦明灭,鬓云欲度⾹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鹧鸪。
译⽂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的⾹腮似雪,懒得起来,画⼀画蛾眉,整⼀整⾐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双双的⾦鹧鸪。
赏析 赏析 晚唐词⼈温庭绮作为花间词派的⿐祖,词风浓绮艳丽。
多写闺阁之艳词,故⽽词中⼥性形象较多,犹以思妇形象为主。
飞卿词擅长发掘出潜藏于⼥性美丽外表下难以⾔说的内涵。
从⽽最终创造出⼀个个形象饱满、情感丰沛、内蕴丰富的思妇形象。
关于飞卿词中塑造的⼈物形象所蕴含的原型猜想,学术界形成了两派观点,⼀种是以国学⼤师王国维、民国词学专家李冰若,以及加拿⼤籍学者叶嘉莹⽼师为代表的,认为飞卿词多纯美客观之作,其中的⼥性形象没有内涵很深的原型,只是简单地勾画⼀些个普通⼥性形象,没有什么隐喻在其中。
还有有⼀派观点是以著名的常州词派代表⼈物张惠⾔,他认为温词继承了《楚辞》、《诗经》所⼴泛运⽤的“⽐兴寄托”的⾼超艺术⼿法,其塑造的⼥性形象有暗喻的功能,是群有着深刻内涵原型的艺术形象。
这两派观点长期以来针锋相对,所以我才敢在争议上谈⾃⼰的想法,正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在这⾥因本⼈知识能⼒所限,没有能⼒对温词整体⼥性形象做原型分析,仅以⼀⾸最为家喻户晓的《菩萨蛮》(⼩⼭重叠⾦明灭)⼊⼿,试着对其中的⼥性形象做个⼤胆的原型猜想。
我们先来看⼀下这⾸词:“⼩⼭重叠⾦明灭, 鬓云欲度⾹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交相映。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23309d65ce050876321381.png)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温庭筠《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温庭筠《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7e6ad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f.png)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温庭筠(唐代)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译文夜合花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千枝万朵红丝轻拂,袅袅地蒸腾着浓郁的芳香。
闲时又梦见那豪华的厅堂,旁边的萱草又绿又长,在那里我们相知相识。
绣帘的流苏仿佛坠压在我的心头,远山的碧绿如我眉间浓浓的忧愁。
溪桥下流水潺潺,凭栏远眺,思魂更是难禁,春水流淌的都是我的相思与忧愁。
注释⑴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⑵夜合:合欢花的别称,又名合昏。
古时赠人,以消怨合好。
玲珑:空明。
日:彊村本《尊前集》作“月”。
⑶香袅:香气浮动。
红丝拂:指夜合花下垂飘动。
⑷金堂:华丽的厅堂。
萱草: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传说能使人忘忧。
箓簌(此二字竹字头换四字头,音lùsù):下垂貌。
此处指帘子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饰物。
眉黛远山:用黛画眉,秀丽如远山。
远山眉与小山眉为古代眉式的种类,并为入时之妆。
渡:雪本《花间集》作“度”。
魂欲销:魂魄将散,神情恍惚。
销,失散。
创作背景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
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春闺女子的白日闲梦与梦后幽情,时令当在五月盛夏。
开头二句,写在雨后阳光之中,无数朵红色的合欢花低垂着,美如雕玉;微风吹过,香气飘动,花瓣流红。
一个“拂”字妙写花态,将花谢花飞的景象写活了。
这二句兴起男女爱情,女主人公的梦忆由此而生。
接着两句写女主人公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睡着了,做着美好的梦。
醒后回味梦中之事:到了华丽的居所,还见到萱草开满庭院,这是一种令人忘忧的草。
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一 步步写到穿衣,穿的是有贴绣花样的,或是刚 刚烫平的最好的衣服。罗是很好的质料,“绣 罗襦”表明上面还绣有花纹,再加上刚刚熨平 则更是好上加好。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委婉 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孤独寂寞。鹧 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 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 和艺术成就。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这里的“小山”并非指自然界山水之山,而 是指“指眉毛”(唐明皇造出十种女子画眉的式 样,有远山眉、三峰眉等等),“小山重叠”即 指眉晕褪色,有深有浅;唐代的妇女喜欢在额上 涂上黄色,叫做额黄,“金明灭”是说褪色的额 黄有明有暗” 。“小山重叠金明灭”乃是写妇 女初醒发状,以示其惺松懒散神态。“鬓云”, 形容鬓发细柔乌黑;“度”即飘度,形容头发蓬 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腮” 当然是指面庞;“雪”则白嫩,或指敷粉。短短 十四字中,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 生动地描绘出来。俞平伯谓:“度字含有飞动 意。”
词作诵读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 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 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是以什么为 描写内容的?
这首词选取“小 山”、“鬓云”、“香 腮”、“蛾眉”、 “花”、“镜”、 “面”、“绣罗襦”、 “金鹧鸪”等意象,描 绘了一个闺房女子起 床—梳洗—画眉—簪 花—照镜—着装的过程, 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富
词风迥然
“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 纸,端己(jǐ)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 事。”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温庭筠词的风格主要是绮靡、细密,在表现 手法上多罗列景物、精心雕镂。其次,飞卿词比 较注重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绝少 表现作者主观感情。 韦庄的词,首先用民歌传统中的白描手法, 以明白吐露见长,以简劲清淡取胜,开启了文人 词以白描手法直抒其情的道路;再者,与华美秾 丽、缺乏个性、注重客观的温词相比,韦词开始 具有作家主观情性,体现出文人词的发展。
花间词派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 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 集》,故名。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 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 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 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 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 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 定的影响。
◆不第成鼻祖 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 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 的诗人。温庭筠,诗清婉精丽与李商隐并称 “温李”,《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词 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意象绵密,富艳精 工,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 风格,被称为“花间派”鼻祖。与韦庄并称 “温韦”。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 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 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 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下半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 说她不但梳洗、画眉,而且还簪花照镜。那女 子为观察鬓侧和脑后的花是否戴好,除前面的 妆镜外,更把一镜置于脑后,将形象反映于眼 前的另一镜中,便自己得以观察所簪之花是否 位置适当,不但写了照花的动作,而且流露出 那女子化妆时对自己的珍赏之情。 “花面交 相映”,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是说 人面与桃花一样的美丽。“交相”二字用得极 好,因为前后镜中的形象是相映相生的。
菩 萨 蛮
—— 温 庭 筠
大师之光
温庭筠 (约801—866),唐代诗人、 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 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貌丑而有才 《旧唐书》记载,温庭筠貌丑、不 修边幅,但自幼好学,苦心砚席,才思 敏捷,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 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 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词牌解读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 鬘(mán),又名《子夜歌》、《花间 意》、《重叠金》等。唐宣宗(李忱)大 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 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 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jì ),号称菩 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 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菩 萨蛮双调四十四字,词牌句式:7755, 5555。
◆有才却不第 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 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 人。这样有才的人,却数举进土不中第。今可 考见者,温庭筠开成四年(839)将40时开始应 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 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 争之害。卷进庄恪太子的政治斗争中,没被祸 害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土。在他步入科 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此后几次应 试,每次都名落孙山。从此之后,即从56岁起, 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女子的美貌,自古以来有着令人遐想并艳羡不 己的说法,“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说的是动人的 笑容与眼神,“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说的是 诱人的肌肤与体态,“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说的是女人化妆时迷人的风情。此两句写她下床后 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 “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 起”即懒懒地起来。一“懒”一“迟”,极见其无 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 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迟”字总承 “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 慵之状宛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