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结果分析的逻辑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A.迸.溅bèng 绽.开zhàn 挑.逗tiǎo 伫.立zhùB.伶.仃líng 笼.罩lǒng 酒酿.liàng 条幅.fúC.沉淀.diàn 辉煌.huáng 琼.浆qióng 枯.槐kūD.凝.望níng 瀑.布pù盘虬.qiú花穗.suì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屋檐热列畅快呼朋引伴B.潦草烘托决别各得其所C.烂曼草垛捶打花枝招展D.造访憔悴遮蔽暴怒无常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他的求学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的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
D.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危险化学药品的瓶子放到特制的保管柜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6、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
病例分析
4.进一步检查:
最重要的辅助检查,分值最高,请 写在最前面。
举例:
胃癌:进一步作CT(看一下肝、腹腔转 移);胸片(有无肺转移) 心绞痛: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监测血清心肌酶
①
明确诊断的检查:心梗、肺炎
②
③
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急性阑尾穿孔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检查:
甲亢-心脏病变
高血压-肾脏病变
钾血症。宁多勿少。
如慢支的病历诊断要写:
1)慢性支气炎合并感染
2)阻塞性肺气肿
3)肺原性心脏病 4)心功能几级
2. 诊断依据: 一定要用病史及辅检中给的资料,按
诊断的顺序对应列出。
3. 鉴别诊断: 要围绕着病变的部位及特征写出几种 疾病,一般有三、四种 。
鉴别诊断
1、围绕主要症状考虑
呕血:肝硬化;溃疡,肿瘤 2、围绕病变部位考虑 心绞痛-心肌梗死 3、病史资料中不能排除的疾病 尿毒症病人尿糖阳性-糖尿病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X线胸片 2.痰找结核菌,必要时经 纤维支气管镜取分泌物找结核菌,支气管内 膜活检,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3.检查胰岛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餐 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四、治疗原则(3分) 1.正规抗结核治疗,坚持规则、适量、 足疗程治疗,联合用药,注意肝功能 2.积极治疗糖尿病:最好加用胰岛素
糖尿病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 尿和体重减少
糖尿病临床表现
(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3.感染:化脓性感染、真菌性感染
糖尿病临床表现
(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 2.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糖尿病神经病变 4.其它眼病
凝血 报告 解读
凝血报告是一份检测血液凝固功能的医学检查报告,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诊断出一些与血液凝固相关的疾病。
在凝血报告中,通常会包括以下指标:
1.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检测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Ⅰ的功能状态的指标。
如果P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的存在。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检测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Ⅶ、Ⅹ、Ⅴ、Ⅱ和Ⅰ的功能状态的指标。
如果APT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的存在。
3. 纤维蛋白原(FIB):FIB是一种血浆蛋白,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FIB 水平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或DIC等疾病。
4.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它的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血栓形成或DIC等疾病。
5. 血小板计数(PLT):PLT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PLT数量过低,可能表示出血倾向或骨髓抑制等情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
例如,当PT和APTT延长时,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的存在;当FIB水平降低时,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或DIC等疾病;当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可能表示血栓形成或DIC等疾病;当PLT数量过低时,可能表示出血倾向或骨髓抑制等情况。
因此,对于患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凝血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血液凝固分析
血液凝固分析血液凝固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在维持血管功能和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血液凝固分析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一生理过程的理解。
一、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血液凝固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过程,主要由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构成。
其基本原理如下:1. 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被激活并聚集于血管壁上,并通过黏附作用形成血小板栓,防止进一步的出血。
2. 凝血酶形成:损伤血管壁的组织因子释放,启动管外凝血途径,导致凝血酶的形成。
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中的溶血酶则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
3. 纤维蛋白聚集:纤维蛋白单体通过血小板上的受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聚集体,加强血小板聚集,并加速止血过程。
二、血液凝固分析常用指标为了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与否,医疗机构常常借助一系列血液凝固分析指标,下面将介绍几项常见的指标:1. 凝血酶时间(PT):衡量凝血因子活性与异常的主要指标,用来评估凝血途径的外源性和共同途径功能,常用于检测肝脏疾病和抗凝治疗效果。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凝血因子活性以及相关激活路径的功能,通常用于筛查和监测凝血因子缺陷和血友病。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在血液凝聚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了解体内血小板数量,常用于评估机体的止血功能。
4. 凝血酶原时间(PTT):检测凝血酶形成的时间,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常用于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三、血液凝固分析的临床应用血液凝固分析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调整和疾病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1. 诊断和监测出血性疾病:血液凝固分析可以评估凝血因子的功能,帮助诊断各类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并对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
2. 抗凝治疗监测:对正在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血液凝固分析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出血时间测定狄克法正常参考范围是()A.2~6分钟B.1~2分钟C.2~7分钟D.1~3分钟E.2~4分钟【答案】 D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包括()A.数据分析B.直观想象C.数学抽象D.合情推理【答案】 D3、关于APTT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B.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秒以上才有病理意义C.APTT测定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D.在中、轻度FⅧ、FⅨ、FⅪ缺乏时,APTT可正常E.在DIC早期APTT缩短【答案】 C4、女,19岁,反复发热、关节痛半月余,掌指、指及指间关节肿胀。
免疫学检查IgG略有升高,RF880U/ml,抗环状瓜氨酸肽(抗CCP抗体)阳性,此患者可诊断为A.多发性骨髓瘤B.系统性红斑狼疮C.干燥综合征D.类风湿关节炎E.皮肌炎【答案】 D5、属于检测Ⅱ型超敏反应的试验A.Coombs试验B.结核菌素皮试C.挑刺试验D.特异性IgG抗体测定E.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答案】 A6、不符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特征的是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粒/红比值减低C.红细胞系统增生显著D.可见H-J小体和卡.波环等红细胞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答案】 A7、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A.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B.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C.学段目标和过程性目标D.总体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答案】 B8、外伤时,引起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A.隐蔽抗原的释放B.自身成分改变C.与抗体特异结合D.共同抗原引发的交叉反应E.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答案】 A9、Ⅰ型超敏反应A.由IgE抗体介导B.单核细胞增高C.以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D.T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导致的炎症反应E.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答案】 A10、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A.CD34、CD38、Thy-1B.CD34、CD36、c-kitC.CD34、CD38、c-kitD.CD33、CD34、Thy-1E.CD33、CD34、c-kit【答案】 A11、设 A 为 n 阶方阵,B 是 A 经过若干次初等行变换得到的矩阵,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凝血功能检测和解读
凝血功能检测和解读凝血功能检测是一系列实验室检查的集合,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出血或凝血异常的原因,以及指导治疗方法。
凝血功能检测通常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
首先,血小板计数是测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常规检查。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10⁹/L。
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血液细胞,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是由于减少的生产、持续的破坏或异常的分布所致,造成机体易于发生出血。
其次,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测量血浆凝血系统对外界活化途径的凝血反应时间。
PT的延长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
PT的结果通常通过与参考值(比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比较来进行解读。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是测量凝血系统内在凝血途径的活化过程中凝血反应时间的指标。
APTT的延长可能意味着血浆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Ⅷ、Ⅸ、Ⅺ、Ⅻ以及纤维蛋白原等。
APTT结果也需要与参考值进行比较来进行解读。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rinogen,FIB)是测量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项目。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系统中的关键蛋白质,参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活化。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异常可能提示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如纤维蛋白原减少可能导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
除了上述几个常见的检查项目外,凝血功能检测还可以包括其他项目,如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等,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其他方面。
对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为读者介绍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这一话题。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是血液透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了解凝血的分级标准对于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将概述透析器的作用。
透析器是用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它能够协助去除体内多余的废物和液体。
同时,透析器还能够维持和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达到排毒和排液的效果。
因此,透析器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透析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其次,我们将阐述管路凝血的影响因素。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管路凝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透析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甚至中断治疗。
管路凝血的影响因素包括血液的特性、透析器和管路的设计以及透析治疗的操作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管路凝血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防止或减少管路凝血的发生。
最后,我们将引入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是根据透析器和管路的凝血情况划分的一种标准。
通过对凝血情况进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及时了解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凝血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这对于提高透析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这一话题,并认识到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对于透析治疗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将强调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对于透析治疗的指导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透析器的作用、管路凝血的影响因素以及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透析器的重要性、强调管路凝血的影响,并探讨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的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重要性,并对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了说明。
正文部分包括了透析器的作用、管路凝血的影响因素以及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标准这三个内容。
在结论部分,我们对透析器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管路凝血的影响。
血液凝血检验与解读
血液凝血检验与解读血液凝血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诊断凝血相关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凝血检验的相关内容,包括常用的凝血指标、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
一、血液凝血指标的介绍血液凝血指标是用来评估凝血功能的参数,包括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指标及其参考范围:1. 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是评估凝血外路径功能的指标,它反映了凝血因子II、V、VII、X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PT的参考范围为11-14秒。
延长的PT可能表明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或使用抗凝药物等。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内路径功能的指标,它反映了凝血因子VIII、IX、X、XI、XII和前凝血酶等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APTT的参考范围为25-36秒。
延长的APTT可能表明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或者使用了抗凝药物。
3.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参与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的形成的物质,它反映了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参考范围为2-4 g/L。
增高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表明炎症、肿瘤或失血等情况。
二、血液凝血检验的方法血液凝血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凝血法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1. 常规凝血法常规凝血法是一种传统的血液凝血检验方法,包括PT、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检测。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特殊试剂盒和仪器进行操作,要求手动实验操作技巧高,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2.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血液凝血检验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凝血指标。
这种方法不需要手动操作,只需要将样本放入仪器中即可自动完成分析过程,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三、血液凝血检验结果的解读血液凝血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液凝血异常及其可能的解释:1. PT延长如果P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II、V、VII、X的功能异常。
(PGG2)和前列腺素H2(PGH2)在凝血恶烷A2(TXA2#..
新材料作文1.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题意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
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
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
“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
凝血相关指标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中的应用
凝血相关指标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中的应用代炼;陈莉;封彦楠;肖永琴【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24(36)6【摘要】目的探讨血栓调节素(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本院ICU收治的254例危重症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有无VTE分为VTE组(106例)和无VTE组(148)。
使用高灵敏度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测量患者空腹静脉血中TAT、PIC、TM和t-PAIC水平。
使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TAT、PIC、TM、t-PAIC和VTE之间的关系。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它们在区分VTE中的诊断效率。
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患者的28 d存活率。
结果在纳入患者中,VTE发生率41.7%,包括16.5%肺血栓栓塞(PE),20.5%深静脉血栓(DVT)和4.7%其他(静脉导管或浅静脉)血栓形成。
与无VTE组相比,VTE组入院时血管加压药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比例、CRP水平、TAT、PIC、TM、t-PAIC、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
多变量分析显示TAT、PIC、TM、t-PAIC与危重症患者VTE密切相关(P<0.05)。
在4个凝血标志物中,tPAIC的最低曲线下面积(AUC)为0.615,TAT的最高AUC为0.711。
当应用TAT、PIC、TM、t-PAIC的组合时,AUC增加到0.814,敏感性增加到74.1%。
在4种凝血标志物中,TAT、PIC和TM高水平患者的28 d存活率显著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
结论TAT、PIC、TM、t-PAIC联合在评估危重症患者VTE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并优于单一标志物。
2019-2020学年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1.物种起源】同步练考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1.物种起源】同步练考(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解析:选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大。
语境中说的是动物迁徙场面很盛大,两个词都适用。
第二空,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文中说“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所以是“不是随遇而安”。
第三空,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语境中说的是科学家努力探究,应选用“全力以赴”。
常规出凝血检验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与验证
135Establishment and of preliminary verification of automatic auditing rules for routine coagulation assays/Di Ping 1, Dong Feng 2, Yu Xueying 3, Wang Meihua 4, Jiang Wei 5, Li Yue 6, Cao Jun 7, Zhang Hong 8, Wang Weixin 9, Li Mianyang 11Clinic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First Medical Center,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3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4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Union Hospital, Fuzhou 350001, China; 5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 China; 6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China; 7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8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 China; 9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1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Abstract] Objective: T o establish auto verification rules for the routine coagulation assay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laborator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results verifi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4,510 specimens of sodium citrate anticoagulation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 from the laboratory departments of eight hospitals including the First Medical Center,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to March 2020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rule establishment group and a rule verification group, with 6,670 specimens in the rule establishment group, including 2,056 Delta checks, and 17,840 specimens in the rule validation group, including 3,210 Delta checks. The activities of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fibrinogen (Fib), thrombin time (TT), D-dimer (DD) and/or antithrombin (AT) were detected by Stago STA R Max automatic coagulation analyzer and supporting reagents. T aking the manual verification results as the standard, the auto verification and manual false negative rate (invalid verification), false positive rate (invalid interception), pass rat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negative coincidence rate, verification consistency rate and specimen turnaround time (TA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auto verification rule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were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including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alarm information, auto verification scope, critical value and deviation value inspection. In the rule establishment group, the single item pass rate was 82.6%-92.4%, and the overall pass rate was 73.8%. The consistency rate between auto verification and manual verification was 98.2%, and th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and negative coincidence rate were[摘要] 目的:建立常规出凝血检验项目结果自动审核规则,为临床实验室提高检验结果审核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血凝比对标准-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血凝比对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血凝比对标准是指在临床医学中用来评估和判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的指标。
血凝是机体在创伤或出血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凝血反应使血液凝结,形成血栓来修复创伤。
血凝功能的异常与许多疾病有关,如出血病、血栓病等。
因此,血凝比对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血凝比对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因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临床数据分析,确保凝血指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为了使血凝比对标准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断修订和更新。
血凝比对标准的应用领域广泛。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凝比对标准结果来判断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和创伤后的护理中,血凝比对标准的监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凝血异常,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
此外,血凝比对标准还在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凝比对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血凝指标和检测方法,以提高凝血功能评估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同时,对于特定疾病和个体的血凝比对标准也在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中。
总之,血凝比对标准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还能够指导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血凝比对标准将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为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
具体内容可参考以下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探讨血凝比对标准的重要性、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血凝比对标准的背景和相关问题。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以便读者了解文章内容的安排和逻辑连贯性。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一、基础练1.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请补写出省略的前提。
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
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
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隐含前提2:。
论据1:狗没有吠隐含前提1:。
论点:牵走马的人是狗熟悉的2.搜集典型议论性文章,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
3.课本第97页,任务2的辩题分析。
第一,对双方论点进行逻辑分析。
根据必要条件的逻辑性质和推理规则,正方立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意味着没有温饱就不能谈道德,也意味着如果谈道德那一定是温饱的。
温饱的群体和讲道德的群体是前者包含后者或两者全同的关系。
如下图:反方的立场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要举证的是存在不温饱却讲道德的情况。
温饱群体和道德群体可以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也可能是两者交又关系;仅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还有可能是全异关系,当然这在现实中是很难论证的。
如下图:不温饱不讲道德,讲道德的都温饱,是支持正方的;不温饱且讲道德,是支持反方的。
而温饱却不讲道德,温饱而讲道德,和双方都不构成冲突。
第二,进行关键概念的分析。
由于正方要证明不温饱就不能谈道德,因此,在定义温饱时,要努力使温饱降低到人类的生存底线。
如果不温饱就难以生存的话,谈道德的难度显然加大了。
因此,“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对正方有利。
由于反方要证明不温饱也能谈道德,因此在定义温饱时要尽量多地高过人的生存底线,即不温饱亦有一定的生存余地;另外,反方界定温饱时强调“社会总体上无衣食之困”,如此这又给自己留下了较大的伸缩空间。
那“不温饱”就变成了“社会总体上有衣食之困”,这并不排除“局部无衣食之困”,如此这又给自己留下了较大的伸缩空间。
把温饱定义为或温或饱对正方有利,那么,不温饱就变成了既不温又不饱,在同等条件下这就要比温而不饱或饱而不温更难以谈道德。
“三位一体”教学法在“血栓与止血”教学中的应用①
[摘要]“血栓与止血”是医学技术类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重要章节,该部分知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也是教与学的痛点。
教研室经过反复研磨,实施了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无记名调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459人,其中2021届239人为对照组,2022届220人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认为“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很难的”比例从28.45%降至17.27%,认为一般难度的比例从11.72%升至16.36%。
表明此“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显著改善“血栓与止血”难学难教的困境,从而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血栓与止血[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12-0101-04“三位一体”教学法在“血栓与止血”教学中的应用①付毓平1,王侠1,李丹丹2,马翡雁1,贺志安1*(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兰考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南兰考475300)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技术类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也是临床检验实践工作中的基本功和硬功夫。
本课程中的“血栓与止血”章节,被师生反映是难教难学的章节,学生“听不懂、难理解、实践能力不强、不会协助诊断、临床思维缺乏”的问题一直存在且亟待解决[1]。
“血栓与止血”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6版中包括三部分:一是上篇临床血液学检验基础中第二章“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二是中篇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中第七章“血栓与止血”疾病检验技术;三是下篇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应用中第十章“血栓与止血”疾病应用[2]。
这三个部分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和学生的“痛点”。
鉴于以上情况,临床血液学检验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不断的调研、分析、总结,实施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的“三位一体”教学法,使基础理论部分、检验技术部分和临床应用部分的相关知识有序化,深奥繁杂的知识具体化和简单化,让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优化改革,反复实践,持续改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血液凝固调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血液凝固调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血液凝固调控机制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保障,而它的正常运转依赖于多个因素和分子的配合作用。
在人体内,凝血和止血是由血液中的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协同作用完成的。
血液凝固是人体对外伤的防御反应,防止大量出血。
但是,如果血液凝固机制失调,也会造成血栓或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研究血液凝固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调控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分子,它们的配合作用才能最终实现血液的凝固。
凝血因子包括血管收缩素、组织因子、第一、二、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
其中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分子,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分子,由两个相似的多肽链组成,每一条多肽链的分子量巨大,都超过二十万。
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通过血液凝固过程被剪切成纤维蛋白,从而形成了止血的栓子。
纤维蛋白生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纤维蛋白生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其主要作用是形成血栓来停止出血。
纤维蛋白生成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启动相和放大相。
启动相是由于组织损伤等因素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这些变化将会激活一些重要的凝血因子,如组织因子、因子七等,使它们开始相互作用,从而激发起血凝过程。
当血液凝固启动相被激活后,会进入放大相,这个阶段的作用是把血栓的形成扩大到受到损伤组织周围的较大区域。
这个过程中,凝血酶破坏纤维蛋白原,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血栓。
在血液凝固的过程中,纤维蛋白生成是一个关键的调控点。
纤维蛋白生成的多肽链上有许多位点,这些位点可以被各种激酶、酶和其他分子调控,进而影响纤维蛋白生成的效率。
例如,机体内的抗凝血酶,如抗纤溶酶,可以抑制血液的凝固过程,并对纤维蛋白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晶体学结构对于研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性晶体学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方法。
在研究纤维蛋白生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时,晶体学的结构研究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
对出凝血筛检试验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对出凝血筛检试验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欧凌斌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06(024)010
【摘要】目的探讨出凝血筛检试验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方法结合血栓分析仪随机所带的参考值,分析出凝血筛检试验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选择280例来自本市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健康成年人,在同等条件下准确测定并记录、分析其PT、APTT、FBG、TT等测定值的范围.结果280例正常人测定项目值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所测4项结果中有3项测定结果范围差别不大,但APTT测定范围与随机所带参考值范围差别较大,这是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加以注意和探讨的重点.
【总页数】1页(P139-139)
【作者】欧凌斌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凝血指标正常参考值测定的探讨 [J], 张德庆
2.用EBHLM评价止凝血筛检试验在产科出血中的应用 [J], 陈劲松;方伍平
3.“凝血抑制物”影响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探讨——附12例骨折患者凝血试验结果分析 [J], 夏志杨;杨飞兰;王凤玲
4.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参考值测定的探讨 [J], 张德庆;刘淑
延
5.常用出凝血筛检试验的临床意义 [J], 冯衍红;张静;潘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T与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竟有这层关系
PT与INR、凝⾎酶原活动度(PTA)竟有这层关系图⽚来源于⽹络简单来说,凝⾎过程分两步:⾎⼩板的聚集、纤维蛋⽩的形成,分别对应了⿇醉前对凝⾎功能的评估中的⾎⼩板计数与凝⾎全套的检验结果。
其中,常能见到凝⾎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值(INR)与凝⾎酶原活动度(PTA),其实三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INR与PTA是由测定PT后与正常⼈PT之间⽐较计算得到。
简⾔之,此三者本质相同,只是反应了不同的意义,以下以简要的逻辑阐述。
我们学习凝⾎过程,以下的两张图是绕不过去的,理解了这些凝⾎因⼦的产⽣与作⽤,相当于搞懂了凝⾎过程的⼀半了。
简单总结:1.只有组织因⼦(因⼦Ⅲ)与钙离⼦(因⼦Ⅳ)的合成与肝脏⽆关。
2.外源性凝⾎途径简单,参与⾮共同途径的因⼦主要是因⼦Ⅲ、Ⅳ、Ⅶ。
(3+4=7)3.与维⽣素K有关的凝⾎因⼦是Ⅱ、Ⅶ、Ⅸ、Ⅹ。
(2+7=9,还有个10)图⽚来源于⽹络临床上,向缺乏⾎⼩板的⾎浆中加⼊过量的兔脑渗出液(因⼦Ⅲ)与适量的钙(因⼦Ⅳ)后,导致凝⾎酶原转化为凝⾎酶,⾎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凝⾎酶原时间(PT);再通过不同的计算⽅法得到INR与PTA,具体是这样的:(1)INR——监测⼝服抗凝药效果其中分⼦为实测的PT,分母为同样的试剂在正常⼈中的PT,幂为校正的国际敏感指数ISI。
由于华法林(VitK依赖)的抗凝效果与外源性途径的凝⾎因⼦(特别是Ⅶ因⼦)更相关,PT受影响更⼤;⽅便不同地区或医院调整药物,INR通过标准化不同试剂,使得不同实验室的结果具有可⽐性。
正常值0.8-1.5。
(2)PTA——反应肝脏合成凝⾎因⼦的⽔平PTA(%)=(正常⼈凝⾎酶原时间-8.7)/(患者凝⾎酶原时间-8.7)测定PT时加⼊了凝⾎因⼦Ⅲ、Ⅳ,彻底活化了外源性凝⾎途径,参与凝⾎的凝⾎因⼦Ⅰ、Ⅱ、Ⅴ、Ⅶ、Ⅹ均在肝内合成,在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时(如肝炎、肝切除⼿术等),PT明显延长、PTA明显下降,研究表明PTA敏感性更⾼。
出凝血实验室实验室检查流程
出凝血实验室实验室检查流程凝血实验室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下凝血实验室的检查流程。
一、采集血液样本在进行凝血实验室检查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常用的采集方式有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两种。
静脉采血是指通过针管将血液从患者的静脉中抽取出来,一般在患者的手腕或手臂内侧的静脉进行采血。
指尖采血是指通过穿刺患者的指尖,将血液采集到试管中。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要注意采血部位的消毒和采血针的选择,以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二、离心分离血浆和血小板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离心分离,将血液分成血浆和血小板两部分。
离心是利用离心机将血液置于高速旋转下,使得血液中的成分按照密度的不同分层。
离心完成后,可以得到血浆和血小板两种样本。
三、检测血浆凝血功能1.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评估血浆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
PT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Ⅶ、Ⅴ、Ⅹ和凝血酶原的活性,APTT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和凝血酶原的活性。
这两个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2.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一种重要凝血因子,它参与了血浆的凝固过程。
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合成和清除功能。
3. D-二聚体是血浆中的一种降解产物,当血浆中纤维蛋白溶酶系统活化时,D-二聚体的含量会增加。
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纤维蛋白溶酶系统的活性和血栓溶解功能。
四、检测血小板功能1.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血小板数量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2. 血小板聚集功能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给予患者某些激活血小板的物质,观察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是否正常。
五、其他检测项目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测项目外,凝血实验室还可以进行其他一些特殊的检测项目,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血液透析器不良事件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血液透析器不良事件故障树模型的建立谢培杰;张斌;张飞鸿;盛晓华;赵丽萍;计雁飞【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fault tree model of dialyzer adverse ev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e and reference for traceability analysis of adverse events in high -value consumables such as dialyzers. Methods Fault Tree Analysis (FTA) method was used in risk analysis of dialyzers through collecting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in two hospitals' blood purification departments in Shanghai from June 2012 to August 2012, wi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combined. Results The various types of dialyzers adverse events could be described comprehensively by the fault tree model.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alyzer adverse events analysis model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raceability of quality control, also can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ctivities.%目的:建立血液透析器不良事件故障树模型,从而为血液透析器这类高值耗材不良事件的可追溯性分析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室2012年6月至8月血液透析器使用情况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应用故障树分析(FTA)法进行血液透析器的风险分析.结果:故障树模型能较全面地描述各类透析器的不良事件.结论:建立血液透析器不良事件故障树模型,能为开展血液透析器不良事件的可追溯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风险管理活动的展开.【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血液透析器;不良事件;故障树分析法【作者】谢培杰;张斌;张飞鸿;盛晓华;赵丽萍;计雁飞【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上海200233;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上海2000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上海200233;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上海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0 引言自1913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学院John Abel及其同事展示出用火棉胶(colloidin)制成的管状透析器以来,透析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外形上从蟠管型到平板型再到现在的中空纤维型,材质上从火胶棉到玻璃纸再到现在的合成膜与纤维素膜,透析器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在不断进步[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功能病例分析基础: Fib与TT
干扰 血浆: 肝素 类肝素 水蛭素
催化
纤维蛋白原
(本身质量有问题 或数量不足) 干扰 血浆中 FDP 试剂比较 Fib TT 含凝血酶 过量 标准量
纤维蛋白
备注:与其它凝 血因子的缺乏与 否完全不相关 血浆稀释 1:20 原倍
肝素抑制剂 有 无
Fib: 试剂的设计以降低一切干扰因素为目的,以便得到最真实的 Fib含量检测结果。 TT: 实验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检测出血浆中的异常干扰因素。
提出问题 比 解决问题 更重要!
出凝血分析第一步
分析第二步——定位
血管 一期 止血 二期 止血 核心要素 完整性 血小板 凝块 具体项目 ? 血小板的数量&功能 VWF
纤 维 蛋 白 促凝系统:凝血常规四项、 凝块 因子检测、XIII定性试验、FM 抗凝系统:PC、PS、AT 病理性物质:LA、抗磷脂抗体 降解 纤维蛋白 与纤溶系统激活相关的一切酶类, 降解产物:DD、FDP
出凝血结果分析的逻辑关系
沃芬医疗器械商贸(北京)有限公司 赖建禧 2015.5
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1、术前筛查,凝血功能正常,但有出血? 2、高凝状态的病人,用什么指标判断? 3、APTT延长,一定是出血风险吗? 4、D-二聚体高,怎么解读?
逻辑推导的要素:
1、充分的已知条件
2、逻辑推导能力
已知A+B=100, 问:B具体是多少? (缺乏足够的已知条件A)
+
没有纠正 怀疑有抑制物 存在 (LA 或特异因子抑制物)
纠正 怀疑因子缺乏
11
混合纠正实验的理想模型
延 长 正 常
筛选试验、纠正试验、诊断试验
ⅩⅢ、 因子轻度缺乏 APTT Ⅷ、Ⅸ、 Ⅺ、vwf 有 出血症状 纠正试验 TT 无使用华法 林,无肝病 Ⅱ、Ⅶ、Ⅸ、 Ⅹ、Ⅴ 无 Fib 12 11 9 8 10 5 2 TT 纤维蛋白 7 PT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gDP)
Fibrin Polymer XIIIa
Stabilized Fibrin Polymer
Plasmin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FnDP)
15
纤维蛋白相关因子(FRM) 的相互关系
FDP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单体(FM)
因子抑制物检测
筛选实验和混合纠正实验
病人血浆 cli PT 和/或APTT 延长 1份 单个凝血因子下降 到约40%以下时 凝 血时间延长。 在不存在抑制物时 ,混合血浆的因子 浓度至少是50%。 + 正常参考血浆 1份 混合纠正实验: -无孵育或 37°C孵育2小时 -重复混合标本PT 和/或 APTT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学生也可以在台上当老师,老师亦可在台下当学生。 •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一些别人绝对不懂的知识。
你与身边的人如果视力是一样的, 看到的就是一样的吗?
互联网+ ?行业 =
QQ相对于微信的优势:多人同时在线视频讲课交流
活学活用源自于交流碰撞
两个视频讲课录像:云盘下载地址
出凝血结果分析的逻辑关系-赖建禧20141218讲课录像 链接: /s/1eQyC21W 密码: fpes
2015.04 凝固曲线的解读(主讲人沈阳讲课录像) 链接: /s/1i3ktnV3 密码: 9ip5
对一个学习资料的消化
• • • • • 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听别人讲,而是你讲给别人听。 通过讲,可以知道自己真正的不足,因为不懂,你讲不出来。 通过讲,可以悟懂原先不懂的地方。 通过讲,可以让别人告诉你——他懂的地方。 通过讲,最后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6
纤溶 过程
内皮细胞
XII
凝血瀑布学说
XI
XIIa
XIa
IXa VIIIa
Ca++
VIIa
TF
IX
PF3
X
Xa
Ca++
Va
PF3
II
IIa IIa
=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7
12 11
凝血途径 (记忆版)
3 7
山鸡:呵呵! 被我咬伤,那可就是外源性的啦!
9
8
婴儿(12) 筷子(11) 酒吧(98)
(注意:FM是体现凝血酶 作用于Fib的早期标志物, 而非纤溶标志物)
(凝固)纤维蛋白聚合物
XIIIa
(强凝固)交联纤维蛋白
纤溶酶
FDP DD
16
DD > Cut off 进一步观察
DIC 溶栓治疗 肿瘤 败血症 老年, 炎症, 手术后… OAC Cut off………………………….排除 VTE/PE 临界值(阴性预示值)
DVT / PE
D-二聚体 不是一种 疾病独有 的!
练习(不仅要说出结果,还要说出为什么? 否则你就是死记,不是活学活用)
• • • • • • • • • • • 请学会分析以下出凝血结果情况: 1、血友病A的常规表现 2、从留置针采血的常规表现 3、肝病的表现 4、老鼠药中毒的表现 5、蛇咬伤 6、DIC 7、华法林的表现 8、肝素的表现 9、重症VWD的表现 10、DD高,一定发生血栓吗?
APTT:对
12 11
PT:对相关因
子缺乏和华法令( 维生素K拮抗剂) 敏感。其中INR仅 用于维生素K拮抗 剂的监测,与其他 疾病无关。
纤维蛋白(血浆凝固)
PT : 试剂若含肝素抑制剂,将对一定浓度的肝素不敏感。 维生素拮抗剂(华法令):抑制因子2、7、9、10、PC、PS的活化, 对已经活化的因子无效。 肝素:灭活因子2a、10a。 狼疮抗凝物:属于抗磷脂抗体(9和8的复合物,10和5的复合物, 都需要磷脂的参与), 功能:消灭磷脂。
Ⅶ
Ⅻ、PK、 HMWK
促凝系统
12 11 9 8 PC APC PS 10 5 2 10 5 2 VWF 7
抗凝系统
AT + 肝素
抗凝系统
Fib
FM
(纤维蛋白单体)
纤维蛋白
纤溶酶
PLG
纤溶系统
D-dimer
纤维蛋白生成与降解
Plasmin Fibrinogen (Fg) Thrombin Fibrin Monomer (FM) Spontaneous
一个婴儿在地上捡了 一双筷子,爬到酒吧 里找吃的。
10+5
(十五的) 月亮
2 1
凝血酶 原
鳄鱼(21):我也 学天狗吃月亮!
纤维蛋白原:
Fibrin
凝血功能病例分析基础:PT和APTT
病人血浆 +APTT试剂 病人血浆 +PT试剂 7 9 8 10 5 2 (血浆流动状态)Fib
相关因子缺乏, 普通肝素和狼疮 抗凝物敏感,与 低分子量肝素无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