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学图谱
肌电图学PPT课件
1
• 肌电图系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 活动,借以判定神经和肌肉功 能状态。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 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在神 经源性疾病中,可区别脊髓前 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
2
• 周围神经操作的检查中,可 以确定操作的程度,并可对 神经损伤后的再组和预后方 面进行判断,在神经根压迫 性疾病的诊断上亦有帮助。
19
•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幅差异较 大,故其诊断价值较小,若其幅 度大于6000uV时,称为波幅增 高巨大电位。长时间和高波幅的
电位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疾病和陈
旧性周围神经损伤,低波幅和短
时限电位则见于肌原性疾病及神 经再生早期。
20
• 多相电位增加:多相电位的数量超 过12%
• 复合电位:位相繁多呈簇的多相电 位,多见于周围神经损伤。
27
肌电图的检测项目
28
F波
• 概念:周围神经接受超强刺 激后,神经冲动逆行沿近端 运动纤维向脊髓传导,兴奋 前角细胞后返回的电位
17
• (3)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处长或缩 短,波幅的增高或降低,多 相电位数量增加时,常提示 异常。
18
• 运动单位电位的时程,随不同年 龄不同肌肉而异,通常需要测定 20个以上运动单位电位计算出平 均值。为迅速作出比较,可粗略 的将时限大于12mS者称为运动 单位时限增宽;小于3mS者为运 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
11
• (2)自发性电位 正常肌肉 在静息时无自发性电位,在神 经肌肉病变时见下列几种自发 性电位:
12
• ① 纤颤电位 肌肉放松时出现 的短时限,低电压自发电位, 称纤颤电位。时限为0.5-4mS, 大部分在2mS以下;波幅为50 -500uV,大部分小于300uV; 波形呈单相或双相,起始相为 正相;
肌电图
多相电位
单纯相、混合相、干扰相
重收缩时肌电图
重收缩时肌电图波形的异常改变是运动单位电 位数量和放电频率的改变。 1、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收缩时,不出 现任何运动单位电位,表示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见于严重的神经肌肉疾患、神经失用及癔症性 瘫痪。 2、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表现为单纯相或 少量运动单位电位出现。 3、病理干扰相:见于肌病患者。严重受累肌 肉。可无病理干扰相。
异常插入电位
(1)插入电位延长是肌肉去神经支配后肌膜 兴奋行异常增高的结果。出现强直样电位 与肌强直电位为插入电位延长改变。见于 神经源性疾病,也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皮 肌炎。 (2) 插入电位减弱消失,见于肌纤维严重萎 缩,被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所替代。
强直样电位与肌强直电位
1、强直样电位:针极插入后继发的一系列 高频电位。特点: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波幅和频率通常没有变化,扬声器上可听 到“咕咕” 样蛙鸣声。 2、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的一种特殊 形式,特点:波幅和频率递增递减,扬声 器上可听到俯冲轰炸机样特殊音响。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3、时程(D):从电位开始到回到基线的 时间,以毫秒表示。反映神经纤维兴奋的 同步性。D延长,提示神经纤维脱髓鞘传导 扩散可能性。 4、传导速度:单位时间内冲动传导的距离 (m/s),综合反映神经传导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1、运动神经传导(MNC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近端、远端刺激 点间的距离(mm)/两点间潜伏期差(ms)
2、感觉神经传导(S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刺激与记录点的 距离(mm)/潜伏期(ms)
肌电图
肌电图测量时可用电极大体有两类:一是皮肤表面电极,它是置于皮肤表面用以记录整块肌肉的电活动,以 此来记录神经传导速度、脊髓的反射、肌肉的不自主运动等;二是同轴单心或双心针电极,它是插入肌腹用以检 测运动单位电位。医学上常用针电极,插入受检的肌肉会引起疼痛,因此在测量食品质地时不可滥用。在相同的 条件下,使用电极面积小者比面积大者记录的电位更大。因此,在食品质地分析时,使用较多的是皮肤表面电极。 它的优点是不引起疼痛,也常在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时用于记录诱发的EMG反应。表面电极通常为两个小圆盘(直径 约8mm)或长方形(12mm×6mm)的不锈钢、锡或银板构成,安放在被检测EMG的肌肉覆盖皮肤表面,电极间距离视肌 肉大小及检测范围而定。据报道,用表面电极测定咀嚼肌EMG时,若两极问的距离在3.5~40mm,则EMG平均电压 随两极间距离的增大而增高;如两极间距达50ram,平均电压不再增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在咀嚼肌EMG测量时 一般两极间距可采用15~20ram。电极应与清洁的皮肤表面良好接触,在皮肤表面可涂以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皮 肤电阻应小于10k12。接触不良或皮肤电阻太大时会发生干扰。表面电极不能用于引导深部肌肉的电活动,即使 对表浅的小肌肉也不能用它来引导单个运动单位电位和EMG的高频成分。
肌电图
异常结果判断标准
(3)肌源性损害:针极肌电图检查时,MUP时限 缩短,小于正常同龄儿正常值20%以上,伴或 不伴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4)重复频率刺激阳性,刺激频率为3 Hz时,第4 次刺激波幅较第1次刺激波幅降低超过10%。
界线性肌电图
(1)针极肌电图检查时,仅出现自发电位,无 MUP时限明显改变 (2)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②圆锥马尾病变: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复合重复 放电和运动单位丢失等神经源性损害的改变;
③括约肌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排除诊断及新生儿肛门 闭锁的术前评估等。
巨肌电图
巨肌电图(macroelectromyography,macro—EMG) 是在SFEMG的基础上改良的一项电诊断技术。与
同心圆针EMG不同的是可以记录整个(或运动单位 的大部分)运动单位的电活动。 主要用于运动单位的研究和检测,在各种神经肌肉 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均有价值。虽然macro— EMG技术是其他电生理手段不能完全取代的研究 和评估整个运动单位的客观手段,与FD等指标的结 合有助于鉴别肌源性损害和神经源性以及废用性 肌肉萎缩等。 因电极粗大引起的疼痛和耗时而影响该技术的推 广应用。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和电压改变:时限的平均值 偏离正常值的20%为时限的缩短与延长。
意义: (1)时限延长,电压增高,见于脊髓前角细 胞病变和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卡压、小儿产 伤等。病变早期时限并不延长。 (2)时限缩短,电压减低,见于肌源性疾病。 (3)时限延长,电压减低,见于周围神经损 伤。
NCV的临床意义
(1)定性诊断:鉴别髓鞘和轴索损害。 (2)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神经丛、神经
根及前角细胞病变。节段NCV的测定可发 现部分传导阻滞,用于多灶运动神经病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3)病变的程度。 (4)协助周围神经疾病疗效观察及随访。
肌 电 图A1
波幅: 正常100~200uv(微伏),最大用力时可达400uv。
波形: 正常应为较大的负波(向上)。前后有较低的正相波向
多相波占5~10%(大于、等于五相就是多相波)。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轻收缩 孤立MUAP 出现双相和三相电位,波幅0.5-1mv,频率520Hz.
重度用力收缩 MUAP呈干扰相
肌电图概述
神经电图发生原理
1 神经干上的刺激 负极和正极 刺激强度 刺激伪差 2 肌肉和神经电位的记录
区别神经源性和 肌源性损害
帮助指导 外科手术选择
分段测定神经 传导通路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判断神经损伤后功能状态
了解病变的 定位和定性
及神经恢复状况
肌电图临床应用
普通肌电图 针电极
脱髓鞘/轴索损伤
F波 对整个神经特别是近端神经的运动功能作 出评估,在轻微的周围神经病中,可提供早期
诊断依据,动态观察可评估预后
H反射
瞬目反射
反射检查 F反应(the F wave)刺激神经干运动纤维的兴奋
双向传导,向下引起肌肉兴奋即M波,向上达运 动神经元激起兴奋,此兴奋回返传导并引起同一 肌肉的二次兴奋。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①插入电位延长 ②可有纤颤电位、正锐波、肌强直样电位 ③短棘波多相电位增加 ④运动单位电位数目正常,时限缩短,波幅 减小 ⑤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肌营养不良
①插入电位正常 ②一般无自发电位 ③短棘波多相电位增加
④运动单位电位数目正常或增加,时限缩短,
波幅低 ⑤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
⑥一般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晚期可降低,但
神经肌电图
对称长度依赖
不对称,神经丛样分布 单或多神经病 感觉性受累 对称或不对称性神经病 运动性神经病 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药物,中毒,代谢,遗传
糖尿病性肌萎缩,原发性从性神经病,卟啉病 缺血性、外伤性神经病,感染,HNPP 药物性,干燥综合征,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 ALS LMNS
肌源性损害
时限缩短20% 波幅降低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干扰相 单纯相 病理干扰 相
正常:干扰相或混合相 神强直放电
肌肉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异常放电
特点:频率、波幅、声音
意义:萎缩性肌强直最常见,及其他肌强直
神经传导速度(NCV)
-轴突正常
节段性、斑点状病
变 电生理:
肌肉无自发电位
神经传导减慢
瓦勒变性
轴索病变;CMAP波幅降低,自发电位发放
定位诊断
神经损伤的部位:近端/远端 神经损害的类型:感觉或(和)运动 神经损害的程度:完全/部分, 急性/慢性 是否可治及评判疗效
周围神经病损害分布、病理分类和相关疾病
下降的百分比,计算机 自动分析 正常值: ↓ < 5 8 %或1 0%以内意义
异 常 : 波 幅 递 减 >
10%~15%
意义:诊断后膜病变 —
MG
高频RNS正常值和意义
刺激频率:>10c/s 计算:最后波比第1波上升的
百分比,计算机自动计算
正常值:<30%;
>100%为异常
病例分析2
患者男性,32岁,四肢无力10余年,10余年前开 始出现双下肢无力,蹲起困难,渐及双上肢。其 姐有类似症状。 查体:轻度肌萎缩,GOWER征(+) EMG:神经传导正常 部分肌静息时可见少量失神经电位 轻收缩MU时限宽大,高波幅,多相波增 多不明显。 募集减少,近端肌单纯相。
《医学肌电图学》课件
个性化治疗
普及推广
基于肌电图的个体化特征,未来将有望开 展个性化治疗和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随着人们对肌肉疾病的认知不断提高,肌 电图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06
案例分析
神经源性疾病的肌电图表现
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波幅降低,肌肉无收缩反应等
异常表现。
脊髓病变
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 消失,肌肉无收缩反应等异常表现 。
肌肉源性疾病的诊断
01
肌无力综合征
肌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肌肉的电生 理活动,有助于诊断肌无力综合 征。
肌萎缩症
02
03
先天性肌肉疾病
通过肌电图检查,可以观察肌肉 的电生理特征,有助于诊断各种 肌萎缩症。
肌电图可以检测先天性肌肉疾病 的肌肉电生理特征,如先天性肌 营养不良症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预后评估
初步发展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肌电图学得 到了初步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肌电图学在医学、运动科 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02
肌电图的原理与技术
肌电图的原理
肌电图是通过记录肌肉活动的电信号 来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 。
采集到的肌电图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准确的解 读。
肌电图的解读与报告
解读肌电图时,需要分析肌电图的波 形、幅度、频率等特征,并与正常值 进行比较,以判断肌肉或神经的功能 状态。
报告肌电图结果时,需要详细描述检 测过程、结果解释、临床意义和建议 等信息,以便医生根据报告结果进行 诊断和治疗。
特点
肌电图
临床肌电图——针极肌电图——自发放电对于骨骼肌的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由四个步骤组成:1.插入电活动—在肌肉中移动针电极所产生的电活动;2、自发电活动—在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将针置于放松的肌肉中不动,而记录的电活动;3、MUP—肌肉随意轻收缩期间,运动神经元零星发放所诱发的电活动;4、募集和干扰型电活动—逐渐增加力量,一直到最大用力收缩期间,电活动的变化。
一、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位在电静息条件下,插入及移动针电极的瞬间,针电极机械地刺激肌纤维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称为插入电位。
插入电位与神经支配无关,而是肌纤维受机械刺激引起的。
它的特征是,针电极移动一旦停止,插入电位随即消失。
插入电活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动针的幅度和速度。
根据波形和从其声响,插入电位有正常、减少、增加几种类型。
当肌肉纤维化时,肌电量明显减少,而在失神经和炎症状况下,肌纤维就易激惹,肌电量增加。
这样,就首先给出肌电图异常的提示。
2、终板电位在终板区,由于针尖激惹肌肉内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终板活动。
终板活动主要有两种成分: (1) 终板噪声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低电压、短时限的负性电位,这种活动最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基线,通过扬声器,可听到特征性的海啸样声响。
(2) 终板棘波是高波幅的、以快速不规则形式发放的电位。
是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后,继发的肌纤维放电。
典型者先有负相、说明起源于记录针尖。
其声响好似肥肉在煎锅里噼啪作响。
终板棘波与终板区记录到的纤颤电位从形态上不好区别。
但是终板区外记录到的纤颤电位,在主负棘波之前有一个小的正波。
因此,稍稍一动针尖的位置,即可改变初始呈负相的终板棘波的极性。
所以,终板外的纤颤电位才有病理诊断价值。
二、异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插入活动减少见于:①周期性麻痹的发作期;②在肌病或神经源性病变中,肌肉为结缔组织或脂肪所代替。
在纤维化或严重萎缩的肌肉中,正常肌纤维数目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除外技术上的因素,如导线断裂、记录针质量出现问题,或针极插入不够深以致停留在皮下脂肪内等等。
肌电图(PPT课件)
10
正中神经MNCV
11
11
12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波幅减低”(双侧对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全程)波幅减低
波幅反应的是参与动作电位的肌纤维的数量
13
1.部分轴索损伤 2.所支配肌肉萎缩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近端波幅下降”
25
正常肌肉轻收缩——时限、波幅
26
神经源性损害:神经支配比例增大,运动 单位的范围增加
肌源性损害:运动单位中肌纤维损害,运 动单位的范围减小,神经支配的比例减低
27
宽时限大于20% 高波幅大于100% (神经源性损害)
正常时限 正常波幅
28
短时限 低波幅 (肌源性损害)
正常时限 正常波幅
2.感觉神经传导正常。 3.针电极肌电图非特异性神经源性改变。 4.上肢远端受累多见,临床无症状的肌肉肌
电图多正常。
44
与CIDP及MND鉴别
MMN很少有颅神经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病程进展相对缓慢, 可达数年至数十年偶见自动缓解。肌萎缩与肌无力不成正比,受累运 动功能局限于单个周围神经支配区而非脊髓节段型 ,MND病程呈进 行性加重肌无力按脊髓节段分布,肌无力与肌萎缩程度成正比。
功能科常用组套
“6+3”
6根神经+3块肌肉
“8+5”
8根神经+5块肌肉
“糖尿病”
8根神经
“重复频率电刺激”等
四肢 双上肢 双下肢 ……
四肢+胸锁乳突肌 臂丛神经
糖尿病四肢
4
报告内容
肌电图检测分为: 1.神经传导检测:电刺激神经诱发的反应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速度、波幅、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 肌源性损害,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肌电图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 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诊断肌肉 疾病如肌炎、肌无力综合征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肌电图检测肌肉的功能状态,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
高频肌电图技术
总结词
高频肌电图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肌肉活动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病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肌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其采样频率更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肌肉电活动细节。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病变对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电生理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区别
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检测大脑的认知电活动,而肌 电图主要检测肌肉的电活动。
3
适用范围
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评估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 系统疾病。
05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 性
肌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以检测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时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有助于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肌电图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电 极放置位置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肌电图检测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中,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不适 感。
费用较高
肌电图检测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06
未来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神经传导异常
肌电图演示
特点:F波在M波之后;波形和潜伏时多变、 波幅低;正常F波出现率80-100%、潜伏时 一般上肢30ms、下肢60ms;出现率减少和 潜伏期延长均提示神经传导异常
F波的临床应用
(四)国内EMG的状况
各地、各医院差别非常大,没有真正发挥 其作用。
临床价值医疗水平
临床研究价值
经济效益
二、常用EMG检测的目的
1.常规EMG(同心圆针EMG) 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 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反映部分MU大小形态等变化
2.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的测定
运动和感觉神经的传导功能 诊断和鉴别髓鞘和轴索损害 F波反映近端运动神经的功能 与EMG结合具有定位诊断价值
轻度神经病时比CMAP和潜伏期更有价值 5. F波的波幅 粗略估计
时程-从肌肉动作电位偏离基线开始再次回 到基线的这段时间
运动神经传导检测法
正中神经
H反射
H反射:次强电刺激胫神经所诱发的脊髓单 突触反射。
H反射解剖传导通路
它是一种真正的反射,是用电生理方法刺 激胫神经后,由1a类感觉神经传入,经过突 触,再由胫神经运动纤维传出,从而导致 它所支配的腓肠肌收缩。
一正中神经一正中神经记录电极拇短展肌肌腹上记录电极拇短展肌肌腹上参考电极拇指远端参考电极拇指远端刺激电极腕部刺激位于桡侧腕屈肌和常长刺激电极腕部刺激位于桡侧腕屈肌和常长肌腱之间肘部刺激位于肘窝处肌腱之间肘部刺激位于肘窝处肱动脉正上方肱动脉正上方二尺神经二尺神经记录电极小指展肌肌腹上记录电极小指展肌肌腹上参考电极小指远端参考电极小指远端刺激电极腕部刺激在尺侧肘部刺激位于刺激电极腕部刺激在尺侧肘部刺激位于肘下肘下肘上分别在沿尺神经干在肱骨内上肘上分别在沿尺神经干在肱骨内上远近端远近端5cm5cm三桡神经三桡神经记录电极偏向尺侧的示指伸肌上记录电极偏向尺侧的示指伸肌上参考电极尺骨茎突上参考电极尺骨茎突上刺激电极肘部刺激位于肱二头肌肌腱和刺激电极肘部刺激位于肱二头肌肌腱和肱桡肌之间桡神经沟处刺激肱桡肌之间桡神经沟处刺激在上臂侧面肱三头肌边缘和三在上臂侧面肱三头肌边缘和三角肌交界处角肌交界处四腋神经四腋神经记录电极平卧位放在三角肌上记录电极平卧位放在三角肌上参考电极肩峰参考电极肩峰刺激电极刺激电极erb向上向上1cm地线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之间地线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之间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1cm处处五肩胛上神经五肩胛上神经记录电极冈上肌记录电极冈上肌参考电极肩峰参考电极肩峰刺激电极刺激电极erb向上向上1cm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1cm处处六肌皮神经六肌皮神经记录电极记录电极参考电极参考电极刺激电极刺激电极放在肱二头肌上放在肱二头肌上放在肱二头肌腱放在肱二头肌腱erb向上向上1cmerb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1cm处点即锁骨上窝处锁骨中点处
肌电图学基本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56
编辑版ppt
运动单位的发放频率:运动单位最初以3-8Hz 的频率发放,随着用力的增加,可达20-40Hz; 正常人所有的运动单位均以上述频率发放; 发放频率可以不规律、也可恒定、也可迅速 改变。
如 果 轻 收 缩 以 平 均 5Hz 的 频 率 发 放 , 那 么 200ms中只发放一次,当肌力进一步增加时, 就会有第二个运动单位加入活动。
ⅲ 诱发电位的持续时间(duration)
代表最快纤维与最慢纤维传导速度的差 异,如果各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减少,持 续时间延长,波幅下降,相数增加
36
编辑版ppt
(4) 重复频率刺激检查
用于检查N-M接头的功能,一般认为15Hz的刺激为低频刺激,20-30Hz为常用的 高频刺激。低频刺激时,健康人递减不超 过5%-8%,因此递减超过15%以上认为有异 常。在患MG的病人中,通常递减最明显出 现在第4-6个波,所以用第5个波与第1个波 作比较,计算递减的百分比。
26
编辑版ppt
(4)神经电图:是检查神经冲动沿神 经传导性能的好坏的方法。
27
编辑版ppt
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ⅰ 用双极表面电极刺激神经干远、近端; ⅱ 刺激:用超强刺激,一般100-200V 或
10mA左右 持续时间0.2-0.3ms,频率1Hz,使不同 阈值的神经纤维均兴奋起来 ⅲ 测定方法: MCV=(S1M-S2M)×10/T1— T2 (米/秒)
分别在30秒、50秒、80秒观察恢复情况。
递增超过100%以上有意义。
40
编辑版ppt
(5) F波与H反射
H 反射是低强度刺激下,经感觉纤维 传入、运动纤维传出的、经脊髓的单突 触的反射。F波是超强刺激下,经运动纤 维逆行传入,使1%∼5%的运动神经元兴奋, 再由运动纤维传出,在肌肉记录的反应。 二者对诊断周围神经近端的神经根病是 很有价值的。H反射因为其变异性较大, 限制了它的应用。F波在健康人出现率约 为79%。二者潜伏期相近,但尚有许多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