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政府预算安排的现状与建议分析

合集下载

公民预算参与的现状与未来

公民预算参与的现状与未来

公民预算参与的现状与未来摘要: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公民参与预算权的重要性不断线显现。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民参与式预算的主要特点及诸多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公开和公民参与两个维度,对公民预算参与的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多方面努力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预算参与;制约;政府引言: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公民享有的权利也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民主参与程度也随之增加。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方式有很多种,而预算参与不仅关系到政治民主,也是经济利益更加公开、透明、均衡化的保证。

自从浙江温岭开民主恳谈之先河,率先一步跨入公民参与预算的道路后,全国上下都有不小的震动。

接着,无锡、焦作、哈尔滨等地也开始逐渐财政公开,让公民参与到预算中来。

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参与式预算还处在一个预算项目数量较少、资金额度较小、涉及公众数量有限、程序随机性较大的起步阶段,但所蕴含的理念、产生的积极效应要远远超出其做法本身。

我国参与式预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主要在街道一级及镇一级进行;(二)缺乏普通公民的参与;(三)参与方式单一;(四)参与项目有限,占财政资金的比例较小;(五)主要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实施。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应该进一步扩大预算参与面,逐步向县市级发展,鼓励一般社会公更多地参与,参与方式多元化发展,要预算参与民主化,就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从总体来说,我国推行参与式预算任重而道远,有诸多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公民方面,主要有三个限制:1.知识贮备的限制;2.参与能力的制约:一是沟通能力,二是理解能力;3.学习能力。

由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较高水平,普通群众对预算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因此在预算参与时不能够非常科学准确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所以短时间内加强对公民在预算方面的知识普及和培训很有必要,从长远来看就是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科学素养。

其次是主要在政府方面,体现在五个点上:1.行政主体作为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常常会把政策制定与执行权变成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其改革建议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其改革建议

广东金融学院财政学论文论文题目中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其改革建议学生姓名冯汉坤学号091511147 专业班级金融学一班2011年5月15 日摘要行政支出即行政管理费,作为公共支出中一项重要的消耗性支出,改革开放以来占我国公共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挤占了其他公共职能支出的费用,导致对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

为此,要加强对行政管理费的监督与管理,改革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分配职能的建设,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公共分配建议目录一、行政管理支出含义及其内容 (1)二、我国近年来行政管理经费支出情况 (1)三、我国行政管理费急剧增长原因分析及其导致的不良后果 (1)(一)原因分析 (1)(二)产生的不良后果 (2)四、行政事业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 (2)(一)进一步深化行政机关机构改革 (2)(二)对行政管理支出中不合理支出坚决予以清理 (2)(三)继续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 (2)(四)建立行政事业支出管理约束机制 (3)参考文献 (4)一、行政管理支出含义及其内容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安排的经费,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经费。

其主要分为两类———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具体内容分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外交经费支出,对外支出。

由于其经费花销内容及其性质人为因素作用巨大,而且我国近年来公共经费持续增加,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

二、我国近年来行政管理经费支出情况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过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998~2002年均超过14 % ,高于市场经济国家,近两年又有所上升。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

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 71%,到2003年上升到19. 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 38%、英国的4. 19%、韩国的5. 06%、法国的6. 5%、加拿大的7. 1%、美国的9. 9%分别高出16. 65、14. 84、13. 97、12. 53、11. 93和9. 13个百分点。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支出结构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财政支出管理的目标就是总量的控制、资源分配与配置的效率、运管理与运作效率。

本文从近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公共财政在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还是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并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越位”“缺位”财政规模经济发展一、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规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财政支出范围不规范,“越位”与“缺位”并存由于行政区划级次引起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由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引起的财政支出的“越位”、“缺位”。

一方面表现为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较少;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政府支出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力度的弱化,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以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指导方针,所以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中份额最大的部分。

虽然近年来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占财政支出比重仍然还是很高。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速度过快。

特别是至“七五”时期以来行政管理费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极速了其比重的上升,虽然几次机构消肿,精简人员,但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没有明显下降。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加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结构变化也不尽合理。

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也会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

3.财政支出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新预算法背景下我国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思考

新预算法背景下我国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思考

新预算法背景下我国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思考作者:吕彩凤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6期【摘要】我国零基预算模式自引入以来,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虽然理论上零基预是最科学的一种预算模式,但在实践中面临国家体制、技术限制等困难,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014年新预算法的颁布进一步强调了零基预算的重要性,为它的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分析了零基预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新预算法为背景,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零基预算新预算法绩效预算如何高效地使用和分配公众的钱,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财政改革的重点难点。

政府预算是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财政的收支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因此在财政改革的发展中,做好预算编制是关键的一步。

我国传统的部门预算编制模式为增量预算,以基期的执行情况为基础进行适度调整,作为来年的预算,该模式造成低效与浪费问题。

2000年财政部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支出管理,推行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主张根据实际需求和效益分配资金,能有效缓解财政供给与发展需求的矛盾。

2014年我国新修订的预算法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透明度、扩大地方政府的自主权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为零基预算的完善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条件和政策支持。

为此,在新的背景下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零基预算编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零基预算在我国的实施情况(一)零基预算的涵义及发展历程零基预算指不以基期为参考,将每一个成本中心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

它要求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注重效益优先,有效避免了基数连年增长的问题,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我国从1993年开始,湖北、河北、海南、安徽等省份进行了零基预算改革的试点。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将零基预算的法律地位确立了下来。

2000年中央部门预算正式采用零基预算法。

2004年我国修订了《预算法》,规定了公开透明、严格审查和监督等的预算思想和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零基预算的相关制度。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存问题与完善建议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存问题与完善建议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存问题与完善建议中国财政杂志社㊀季建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个历史发展趋势ꎬ近几年ꎬ我国开始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ꎬ从政府推进购买公共服务运作情况来看ꎬ各地实践活跃ꎮ浙江㊁福建㊁江苏等地都纷纷出台了有关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各项政策措施ꎬ进一步明确要求ꎬ提高了政策的可操作性ꎬ很多设区市也结合当地实际ꎬ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ꎮ为了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的积极性ꎬ尤其是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在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中的积极作用ꎬ很多省(市)还安排专项资金ꎬ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ꎮ在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ꎮ对此ꎬ本文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ꎬ并提出几点建议ꎮ一㊁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存的主要问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ꎬ目前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初步建立ꎬ但有的地方还未完全适应新的形势ꎬ实际工作比较被动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ꎮ一是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狭窄ꎮ目前基层政府提供的公共公益服务中ꎬ能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服务项目仍然较少㊁占比低ꎬ大部分公共公益服务仍由相应的事业单位具体承担ꎮ二是政策理解与执行还不到位ꎮ事业单位改革滞后ꎬ一些地方存在养机构养人但不办事的情况ꎬ如某县体育馆设编又聘用临时工承担工作人员分内事ꎻ公办老年公寓经营差被私企承包ꎬ原有人员仍保留事业编ꎻ档案局把档案整理工作外包等ꎬ以政府购买为由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依然存在ꎮ对政府购买项目㊁专项资金以及PPP合作项目界限模糊ꎬ职责不清ꎮ三是主动改革意识不强ꎮ即使公开招标项目ꎬ有的地方政府仍依恋于传统模式ꎮ如针对市政规划设计项目ꎬ供应方认为既然政府购买形式提倡灵活多样ꎬ该项目如果留给某单位效果会更好ꎬ因为长期合作的对方能够很好理解意图并达到效果ꎮ而通过公开招标ꎬ结果可能会既增加工作量又花费更大的成本ꎬ因此对改革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ꎬ主动改革的动力不强ꎮ四是社会组织承接能力不足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需求与能够承接的社会服务机构存在力量和分布不匹配ꎮ有些领域ꎬ社会服务机构出了集中扎堆的情况ꎬ如会计师事务所㊁律师事务所等市场承接能力相对过剩ꎬ而有的服务领域承接力明显不够ꎬ尤其是基层专业技术力量仍很薄弱ꎬ政府大规模实施公共服务委托或外包的承接能力远远不足ꎮ五是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ꎮ目前还未建立全面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ꎬ公共服务的特性难以以量化的指标对其进行科学评价ꎬ更多只是关注财务指标ꎬ而对服务对象满意度方面很少测评ꎮ由于评价标准体系尚不完善ꎬ政府部门往往难以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的㊁全程的评估和监管ꎬ不可避免地存在主体责任不清晰㊁出了问题则互相推诿的现象ꎬ不利于购买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ꎮ二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分析(一)主动参与意识差一是目标错位ꎬ工作流于形式ꎬ一些地方将其当作一项体现地方政府政绩的活动ꎬ导致公共服务质量未能2018年第35期/总第2883期达到预期效果ꎮ二是责任心不强ꎬ相关岗位人员流动频繁ꎬ缺乏传帮带的责任心ꎬ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ꎮ三是人员素质提升没有及时跟进ꎬ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ꎬ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更多㊁更高㊁更新的要求ꎬ人员素质提升的不足ꎬ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政府对公共服务购买的质量ꎮ四是对基层政府开展财政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缺乏具体㊁系统的指导ꎬ在实务操作中遇到问题往往找不到解决的路径ꎮ(二)社会组织不健全在很多发达国家ꎬ不管是监督管理还是社会上的法律援助ꎬ基本都由社会组织来承担ꎮ据不完全统计ꎬ在发达国家ꎬ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一般都要在50个左右ꎬ例如美国每万人拥有52个社会组织ꎬ法国每万人则高达110个ꎻ在发展中国家ꎬ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一般也要超过10个ꎬ例如巴西每万人拥有13个社会组织ꎬ阿根廷每万人拥有25个ꎮ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相对还比较滞后ꎬ我国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数量则不足5个ꎬ不仅总量小ꎬ且结构不合理㊁人才不足㊁地区分布也极不均衡ꎬ部分社会组织存在服务的专业性欠缺㊁规范性不足㊁公信力不够㊁过度追逐利润等诸多问题ꎬ内部管理尚不健全ꎬ加上基层政府市场管理经验的不足ꎬ极可能造成投入成本不降反升㊁质量不升反降的尴尬局面ꎮ(三)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近年来ꎬ虽然我国财政法制化进程在加快完善ꎬ财政部也制定了一些具体财政支出领域的绩效评价办法ꎮ如推行预算绩效管理㊁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等ꎬ至今仍没有全国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规范法律法规的出台ꎮ由于未建立统一㊁专业㊁规范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ꎬ各绩效评价办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ꎬ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缺乏刚性ꎬ评价流程和标准也不尽规范和统一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支出ꎬ无论是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类项目ꎬ还是社会管理服务类ꎬ或是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类项目ꎬ由于缺乏科学㊁全面㊁统一的系统性评价和强有力的监管ꎬ很难开展专业绩效评价ꎮ多数只能是沿用传统的调研考察等简单方式对服务项目进行简单评估ꎬ严重影响了绩效评价作用的发挥及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ꎮ三、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建议(一)有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ꎬ创新发展社会管理方式一是对基层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ꎬ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进行重点宣传ꎬ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ꎬ为全面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借鉴ꎮ例如ꎬ近期推出的河南省救助基金购买服务经验ꎬ具体内容是河南省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运作管理中将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原农险)确定为全省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等业务的具体承接单位ꎮ由中原农险专业的服务团队ꎬ办理医疗审核㊁诉讼追偿等专业的服务事项ꎮ同时ꎬ利用中原农险完善的网络优势ꎬ通过连接其在各市县的救助服务站点形成机制保障ꎬ较好地实现了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 应救即救 体系的建立ꎮ新模式从2016年3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ꎬ截至2016年底ꎬ共参与挽救了1604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ꎬ帮助了1500多户道路交通事故受害家庭度过时艰ꎬ当年的资金使用总量是前5年总和的1 14倍ꎬ远居2016年全国救助基金使用量前列ꎮ这种 统一政策㊁分级筹集㊁购买服务㊁分级管理㊁分工负责 的公共服务管理新模式ꎬ彻底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直接由政府养机构㊁养人来办事的传统模式ꎬ既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监管效率ꎬ强化了对救助基金的筹集㊁核算㊁监督和指导ꎬ又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作为专业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ꎬ同时还强化了相关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的主体责任ꎮ二是分行业㊁分部门㊁分系统ꎬ抓紧制定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办法ꎬ严格操作流程规范采购运行程序ꎬ尽快形成一套科学合理㊁与相关规则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ꎬ制定购买教育㊁科技㊁卫生㊁环保㊁养老㊁文化㊁体育㊁社区等公共服务的具体办法措施ꎬ细化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ꎮ如四川省2016年6月出台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ꎬ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ꎬ将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调查与评估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一项固定流程ꎬ并且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存问题与完善建议决定采购与否的一项先决环节ꎬ初步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需求调查㊁论证及其动态调整的科学机制ꎬ使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内容不断得以提升和完善ꎮ(二)进一步激发社会服务机构活力ꎬ推动政府购买服务一是落实财税支持政策ꎬ扶持一批品牌性社会服务机构ꎬ对符合条件的社会服务机构专门人才给予相关资金及政策支持ꎬ真正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ꎬ形成并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健康发展的格局ꎮ二是加强社会组织资源库建设ꎮ例如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于2015年8月启动了2015年度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荐性目录的编制工作ꎮ按照自愿申报㊁择优推荐的原则ꎬ最终全省确定了3996家服务能力较好㊁运作比较规范的社会组织列入了各层级目录ꎬ向社会进行推荐ꎬ大大扩充了有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的资源库ꎬ为政府购买服务向 点单 式购买模式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ꎮ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向社会服务领域流动ꎬ有序引导民间力量的参与ꎮ在有序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ꎬ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ꎬ逐渐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ꎬ使公共服务的提供真正达到的公开公平㊁价格合理㊁质量最优ꎮ四是正确处理好政府㊁市场㊁社会三者关系ꎬ通过改革体制机制ꎬ激发社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ꎮ从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㊁完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㊁完善人才政策㊁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ꎮ(三)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转型ꎬ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事业单位是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资源ꎬ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未到位并不意味着财政购买服务工作无法开展工作ꎮ例如ꎬ安徽合肥市已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转型对接政府购买服务ꎬ明确提出ꎬ将原经由编制管理部门核定过的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管理人员和聘用人员重新核定ꎬ对相关岗位新近补充人员及原执行政府购买服务标准的人员一律采取第三方人事管理模式ꎬ对原来就采用直接聘用方式管理的人员也逐步转变为第三方人事管理ꎮ截至2016年9月ꎬ合肥市本级已重新下达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控制数2263名ꎮ借鉴合肥市的经验ꎬ实行政府向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购买服务ꎬ既是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转型发展ꎬ也是深入推进财政购买活动的举措ꎮ在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时ꎬ一是要合理界定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责任边界ꎬ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ꎮ二是要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转型ꎬ严把审核关ꎬ以防出现在积极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同时ꎬ现有的公益类事业单位供给能力又大量闲置的现象ꎮ三是要尽快推进相关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脱钩ꎬ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的行业诚信建设和从业自律建设ꎬ强化主体责任ꎮ(四)进一步加强监管ꎬ完善评价机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督涉及多种因素ꎬ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ꎬ为提高资金效率㊁保证购买服务的公正㊁公平ꎬ整个购买过程都需要专业机构参与监督ꎮ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ꎬ可分别从事前㊁事中㊁事后三个阶段加强监督ꎮ一是通过及时向社会公布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年度指导目录 ꎬ建立符合资质条件的供应商目录库等措施建立事前监督机制ꎻ二是通过跟踪检查办事程序㊁规范协议签订㊁严格合同执行㊁完善信息公开等方式ꎬ促使政府建立购买公共服务内部管理模式ꎬ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进行监督ꎻ三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督评价体系ꎬ通过由政府㊁社会公众以及专业社会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ꎬ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ꎬ为政府改善购买决策提供有效信息ꎬ为群众提供更多㊁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ꎮ(责任编辑:甘㊀伟)。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摘要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地方预算管理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领域。

自1998 年李岚清同志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目标以来,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中央及部分地方财政部门,从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到预算管理模式,从预算决策机制到预算的执行与监督,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地方政府是基层预算管理单位,其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政府预算管理的成效,加强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根据我国地方及地方财政预算改革的实践,考察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在借鉴发达国预算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改进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介绍财政预算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首先阐述了我国以及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分级管理的概况,其次,具体考察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并且介绍了徐汇区政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经验。

第三章结合地方及地方财政预算改革的实践,分析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时间存在的制度缺陷、预算决策和分配机制不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监督弱化、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

第四章借鉴先进国家预算管理的经验,从预算编制和审议时间、预算机构职能和决策程序、预算监督和公开机制、预算绩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国外做法与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区别及可借鉴之处。

第五章首先根据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提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下公共预算制度的思路,包括公共预算编制制度、审批制度、执行与监督制度,以及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论我国现阶段行政监督的现状及完善

论我国现阶段行政监督的现状及完善

论我国现阶段行政监督的现状与完善【引言】伴随着政府事务规模的增长与行政集权化的发展,行政权力在现代国家政治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尽管在我国的国家政权体系中,行政机关只是立法机关的执行机构。

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行政机关发挥着非常活跃的统治和管理功能,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立法、决策和执行功能。

因此,加大行政监督力度、改善行政监督结构、增强行政监督实效以保障行政机关准确、全面、高效地依法行政,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构成、理论基础的分析,研究现阶段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行政监督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正文】一、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构成及理论基础。

1、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构成。

根据主体的不同分为行政体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大类。

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外部权力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行政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施的行政监督;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

外部非权力监督包括: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社会群众及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各人民团体(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媒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各类专业性行政监督。

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各类专业性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物价监督和质量监督等专业性行政监督。

内部非专门监督,包括:上下层级监督,即各级行政机关及其主管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直线监督;平行部门监督,即政府职能部门就其所辖事务,在自身权限与责任范围内对其它相关部门实施监督【01】2、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理论基础。

A、近现代西方行政监督的理论,源于启蒙运动中权力制约与监督的理性思索。

孟德斯鸠认为人注定是有缺陷的,只要是人组成的政府,就不能给予完全的信赖,就应该对其实行监督和控制。

中美预算对比

中美预算对比

从中美预算编制体制中的不同寻求摘要:美国拥有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预算编制制度。

本文通过比较中美预算编制制度的主要差异, 发现我国现行预算编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

因而, 我们要借鉴和学习美国先进的编制经验,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预算编制制度, 以促进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早日建立。

预算编制是整个政府预算体制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规范透明、严谨严密、公平公正的预算编制制度对推动整个政府预算的改革至关重要。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它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先进、完整的预算编制制度。

将我国预算编制制度与美国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者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不同。

具体分析中美预算编制的差异, 借鉴学习美国先进的编制经验, 对促进我国预算编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建立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现行预算编制体制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 预算编制严格按法律程序进行。

1. 美国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是预算年度的确定。

美国的预算年度为每年的10 月1 日至次年的9月30 日, 实行跨年制。

这是在1977年通过的预算改革法对原预算年度修改后开始实施的, 原来的预算年度为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二是预算编制部门。

美国的预算由总统管辖下的行政管理与预算办公室( MBO) 和财政部承担。

这些部门之间无隶属关系, 二者分工大体是: 行政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预算的编制; 财政部负责收入概算和税收等日常事务。

分别隶属于国会两院的预算委员会和国会预算办公室( CBO) , 前者负责预算的审议并向国会提交对联邦政府预算草案审议的意见;后者主要负责为两预算委员会提供分析材料, 进行中长期预测。

三是预算编制程序。

美国预算程序要经过四个阶段: 编制预算草案并提出; 审议预算草案和批准草案; 预算的执行;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监督。

2. 美国预算的批准过程。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一、我国现行公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一)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原则偏离均等化目标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建立的,由于分税制改革的特殊历史背景,以不损害地方既得利益为原则,致使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沿袭了原体制补助和存量保留的税收返还补助。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目前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在分配制度上存在经济越落后、发展越缓慢的地区,分配的越少,从而造成地区间财力差异越来越大,制约了转移支付均衡地区间公安财力差异目标的实现。

(二)转移支付规模还不够大,未完全解决财权和事权一致的问题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立以来,公安转移支付资金规模一直呈递增趋势发展,目前,公安财政转移支付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各级财力有限,导致现有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不能满足地方的全部支出需要。

许多客观因素造成转移支付未能全部解决公安标准支出大于标准收入的矛盾,未能充分实现转移支付平衡地方财力的目标,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仍然不匹配。

(三)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太合理1.目前的公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都以维护地方既得利益为目的,容易导致富者欲富、贫者欲贫,不利于均衡地方财力,有悖于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2.一般性转移支付较少,未能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财力的作用。

虽然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公安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规模,调增了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但目前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份额仍然较小。

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较小,必然制约了转移支付资金在公安事业发展中整体均衡效应的发挥。

3.专项转移支付较多,地方可支配财力较小。

专项转移支付较多但开支范围较小,地方各级公安需要按照中央的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因此,专项转移支付不增加地方的可支配财力,地方用于日常业务工作的可用财力仍然较小。

(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1.转移支付金额可开支范围的规定不合理。

目前,公安转移支付的开支范围规定在办案和装备两个方面,客观因素支付的其他资金不允许占公安转移支付资金,造成地方可支配财力较小,专项转移支付较多但开支范围较小,同时造成“虚假支出”和“变造支出”的现实。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财政评审作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依据有关定额标准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工程预算,提高资金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结合崇左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际,就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评审对项目预算管理、工程造价、工程招标控制价的评审能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造价;财政评审【中图分类号】F8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163-02“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各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

作为后发展地区,崇左市也掀起了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潮。

随着崇左市这“四大攻坚战”打响,处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算把控环节、担负着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重任的财政评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现状及形势(1)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现状。

崇左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于2004年开展。

目前,崇左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成立了财政评审相关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工程招标控制价的评审工作。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全市共评审政府投资工程项目4000多个,送审资金达115.95亿元,审定资金99.46亿元,审减资金16.49亿元。

(2)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财政评审面临着职能强化,社会认可度增强的机遇。

随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财政投资评审是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建设项目财政评审的态度和观念已经发生较大转变,越来越认同财政评审对建设项目管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廉政风险。

浅谈政府预算应从公开走向透明

浅谈政府预算应从公开走向透明

步提前 , 公开 内容更加细化 。 已经公布的部门预算 内容看, 从
以较 为完整的 了解 中央财政 收支 的总体情况。在扩大预算 公开 有些 中央部 门公开 了本部 门的职 能和机构等情况 , 还有部分 中 范围 的同时, 政部在细化 预算科 目, 财 完善数据解 释与报 告方 央 部 门将 财 政 支 出 预算 细化 到 项 级 科 目。 此外 , 政 部 于 2 1 财 01 面也做 了不少努 力 ,0 0年 中央 本级支 出预算进 一步 细化 为 年 7月 8日首次向社会 公布 了中央本级 “ 21 三公经费 ’0 O年支 ,1 2
之后财政部进一步推进 中央财政预算公开化,0 0 2 1 年公布 了十 7 5个公开了部门预算 ;0 1 9 2 1 年 8个中央部 委的部 门预算全部
二张预算表, 0 1 公布 了十一张预算表 , 21年 新添 了国债 、 政府性 公开 。 相较去年来讲, 今年公开部 门数量明显增加 , 公开时 间进 基金和 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信 息, 公众通过这些数据可
既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 同时要适合我 国发展 的现实情况 。也要 行法律法规 和国家规划 ,制定符合 当地实 际的住 房规划和 政
考虑到需求者对于未来 的合理预期。
策; 推进保 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 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 管房 监 地产市场等 。 流动人 口作 为我 国改 革开放 的特殊 产物 ,备 受社会 的关 注 流动人 口住房问题是一个社会 问题, 流动人 口的社会 权益 不容忽视 , 涉及 到社会 、 历史 、 文化, 乃至广大人 民的切身利益 , 着手解决流 动人 口住 房 问题 , 保障流 动人 口的住房 需求, 其 使 “ 唷 所居, 劳’ 老有所养, 需要我们共 同努力 。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ACCOUNTING LEARNING183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文/王娟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越来越引起经济和财政理论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际工作的角度,讨论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认识,阐述了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措施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一)债务管理不到位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应对,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例如在处理融资问题时,地方政府会从多个平台获取资金,由于债务管理不到位,政府举债规模扩大,财政压力增加。

举债主体的增多也是其管理不到位的体现,这给债务的偿还带来了巨大压力。

又如在债务危机的预警方面,政府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管理上比较混乱,不能够为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二)债务偿还机制不完善目前,因缺乏有效的债务偿还机制,使得政府债务偿还的动力明显不足,使得政府拖欠各款项的现象普遍。

例如有的县级政府,在工程完工之后,没有在期限内发放工程款,社会影响不好。

在拖欠款项后,有的地方政府会把已经规划好的资金去偿还欠款,这就无法落实资金使用计划,造成财务风险,不利于财政收支平衡。

政府的债务偿还需要有效的制度来约束,这样才利于解决财务问题。

(三)预算实施项目没落实对地方政府来说,要想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就必须从编制财务预算计划入手。

现阶段很多地方政府在编制预算计划做的比较好,然而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主要原因有几方面,一是预算计划与现实脱节,预算项目的资金规划不合理,没有考虑到政府债务偿还和突发问题处理的预留资金。

第二是由于有的地方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债务管理,没有合理安排好欠款的偿还时间,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欠缺,从而扰乱资金的使用计划。

以上种种,使项目建设资金上出现问题,难以预算实施项目。

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一)强化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强化债务风险的评估是降低债务问题发生几率的重要措施。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金融经济-毕业论文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金融经济-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2)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内容 (2)1.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 (2)1.1.2 我国财政政策的内容 (3)1.2 我国财政政策研究的意义 (4)2.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5)2.1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概括 (5)2.1.1“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财政政策 (5)2.1.2我国财政政策发展概况 (6)2.2 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问题 (8)3.2018年我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 (9)3.1着眼“积极有效”、减税增支并重 (9)3.2营改增继续落实减税效应将扩大 (10)3.3财税体制改革深化、个税改革有望突破 (10)4.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成就与重点目标 (12)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摘要在防风险和汇率贬值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要“更加积极有效”。

从预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预期;亮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预算外准财政的加码;二是财税政策更加追求质量。

减收增支是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控的应有之意。

与2017年执行数相比,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同比增加8.7%。

2016年以来,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财政收入增速,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不过,这一缺口正在相对收窄。

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为23900亿元,比2017年高出2000亿元。

预算草案中报告的预算赤字率为3.1%,与上年度持平;我们的测算显示,预算收支差额相对于3.1%预算赤字率而言是留有空间的。

如果经济增速符合预期,即便实际执行中超出预算,赤字率也不会突破3%红线。

财政赤字预留空间约为530-760亿元。

中央赤字与地方赤字仍按照上年65:35的比例进行划分。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研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研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研究一、概括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个背景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适应国有企业特点的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首先本文将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其次本文将从预算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构建。

然后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提出预算管理的智能化关键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

本文将通过对某国有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出的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有效性。

通过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研究,本文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可行的预算管理解决方案,以促进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研究,以期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研究背景方面,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特别是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创新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需要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因此研究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揭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预算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构建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构建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有效性,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

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

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

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部门决算使用效率部门决算是财政总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财政总决算中有关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内容,全面反映了作为财政支出对象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对财政总决算报表中有关预算支出执行结果的明细反映。

部门决算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及财政部门的编审要求,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本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资金管理状况以及人员、机构等信息的总结性文件。

部门决算是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年度总结,体现预算单位根据预算支出安排履行公共职能的结果,还反映财政资金支持特定公共领域发展的情况,是审计、考核、评价预算单位绩效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将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全部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和编审工作流程。

通过对部门决算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社会事业发展前景,也是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形成政府预算管理链,建立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反映、互为依据、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

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总决算的现状与弊端:从20__年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至今,财政部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报表体系。

其中财政总决算报表建立了一种基于数据结构的先进体系,由录入表、决算表和分析表三大部分构成,具有反映范围大、编制内容细化、结构设置更为科学等特点;部门决算报表进一步统一了报表填报口径、优化了指标设置、完善了补充资料表,更能实现与部门预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公共财政改革进程的有效衔接。

与此同时,财政部开发了一套财政总决算信息体系,改进完善了部门决算数据信息系统,决算信息化在不断加快。

新的收支分类科目、新的决算报表体系、新的决算信息系统,要求更加细致、认真、深入地做好决算编审工作,确保决算数据的准确性。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悖的。

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则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财政财政支出财政结构一、引言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建设型的财政。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考察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通常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称为生产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些支出项目的目的和用途尽管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也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来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

也就是说,在这类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之所以称这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是因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要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由政府部门运用这些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它们的可能性。

目前在我国,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科卫事业费、国防费及行政事业费等。

预算民主视野下的人大预算修正权——基于现状与可行性的分析

预算民主视野下的人大预算修正权——基于现状与可行性的分析

[ 摘
要 ] 中 国人 大 的预 算 修 正 权 问题在 公 共 预 算 领 域 正 在 被 广 泛 地 进 行 讨 论 和 受到 关 注 , 而 关 于
预 算 的相 关 国 内外 的 对 比 研 究 也 逐 渐 关 注 到 了预 算修 正 权 力 的 差异 问题 。 各 个 地 方 人 大在 修 正 权 问题 上 也 有 探 索性 实践 。 目前 ,基 于 民 主视 野 下对 于理 论 和 实践 的再 次讨 论 可 以 发 现 ,赋 予人 大预 算 修 正 权 既 有 现 实 的必 要 性 ,也 有 一 定 的 可行 性 。 同 时 ,预 算 修 正 权 的 实施 也 需要 相 应 的制 度 性 保 证措 施 。 [ 关 键 词 ] 人 大 ; 民主 ;公 共 预 算 ;修 正权 [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1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8— 9 3 1 4( 2 0 1 3 )0 5— 0 0 3 1~ 0 7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下的预算民主则应从根本上
[ 收稿 日期]2 0 1 3— 0 6— 2 5
模式的构建 ,以温和理性的方式督促政府重新评价 自
己的公共政策观 ,最终达到 “ 推动政府与公民社
会中的机构结成伙伴关系,采取共同行动来推动社会
的复兴和发展” 的目的。 但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 ,公共预算遵循着政治逻
用。就政府部门而言,政治因素不仅会影响政府部门
其次,即使政治精英们愿意遵从公众的意愿 ,但 民众意愿要如何才能汇总成一个恰当的目标,这也是

的目标选择,从而影响到政府的预算安排和各项财政 支出,而且也会影响到政府预算是否对公 民公开、哪 些方面的预算对公民公开以及公开的程度如何。在中 国,即使是在预算公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 显然为预算民主增添了很大的障碍 ,并且最终也会影 响到责任政府的建设。 此外,预算本身遵循的政治逻辑使得国家的预算

浅析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项目前期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往往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导致在前期工作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

本文就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对应对策,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前期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政府投资项目通常是以公益性、公共性和公用性为主的基础设施项目、民生类项目,对城镇发展及居民生活具有较大影响,通常具有投资金额大、社会关注度高、审批流程严格等特点。

项目前期工作考虑是否全面、决策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项目整体实施进度、建设效果,因此,提升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1 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前期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工作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常常出现“重建设、轻前期”的现象。

项目前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关系到资金、规划、土地、环境、配套条件及投资效益等方方面面。

因此,前期工作准备得充分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事关区域社会发展的全局。

项目建设能否顺利实施,首先应深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准备得充分,研究得深入,论证得全面,才更容易抓住机遇,达到理想建设效果。

而现状尤其是多数中小城市,规划相对滞后,审批程序不健全,较多建设单位对前期立项审批等工作环节存在一定误区,认为项目前期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审批程序更是一种关卡,以“通过制”为准则,导致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设计时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认识不够到位,忽略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全面性、战略性,往往不能运筹帷幄,统筹布局,造成项目后期建设实施困难,难以顺利开展。

1.2 项目前期管理机构力量薄弱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常涉及社会经济、效益、民生、交通等方面,要求管理人员需具备经济、管理、统筹规划等方面多方面能力和经验。

目前,政府公共项目代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规划管理部门投入的人手往往不能够满足项目需求,且管理组织成员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尤其缺乏大型项目的管理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政府预算安排的现状与几点建议赵雨思学号:09941308(交换生)一绪论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已公之于众,但社会大众对政府预算的关注度与历年一样仍有待提高。

民众对政府预算的漠视一方面在于公众缺乏通过政府预算监督政府工作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不得不归咎于政府对于预算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透明度。

新中国60周年大庆刚刚过去,我们必须对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客观的看待,认识到政府预算严重不透明的问题,加以改革,方能让我们的祖国在越来越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合理的、能够给民众安全感与透明度的政治体制与之同步发展,经济与政治体制双发展才能带动整个社会走向更高的层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本文将从“假如我是政府首脑,安排预算过程中,我会如何行为”的假设出发,运用财政学理论知识,回答假设的问题,并分析政府预算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争取使政府预算更合理更透明的对策。

二我国政府预算现状(一)中国政府预算的概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公众监督政府的工具。

预算作为衡量政府规模的标准之一。

我国政府预算的内容包括政府的一切收入和支出及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

秉承政府预算的一般原则:预算必须是全面的、预算的信息必须是具体的、预算应遵循法定程序,我国实施《国家预算管理条例》、《预算法》,实行复式预算。

并且,我国从1999年预算制度改革拉开序幕至今,为克服传统政府预算制度的弊端,财政部近年来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预算改革措施:1编制部门预算:为克服传统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落后等弊端,编制部门预算,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充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预算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实现预算管理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要求。

2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为将全部财政收支逐步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淡化直至取消预算外收支,我国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对国家机关行政性收费、罚没款收入实行预算管理,做到收是收,支是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3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克服传统分散收付制度的弊端,我国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

4建设“金财工程”: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撑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以及财政经济景气预测等核心业务的政府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5另外,我国政府还采取改进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等措施,预算改革速度不断加快,其范围逐步扩大,改革措施逐步深入。

但是,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预算管理的法治化水平还较低,预算的完整性、公开性与透明度都仍须提高,预算支出效率也处于较低状态。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二)我国政府预算存在的问题1、预算管理不到位,给腐败行为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按照中国现行的《预算法》以及《预算法实施条例》,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只需将执行结果报告全国人大,不需要事先报批。

无需审核就可以动用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资金,这就利诱政府各部门保守预算编制。

无法保证这些钱不被胡花乱造,资金究竟流向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方面,还是流向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都未可知。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钱会不会通过一些隐姓埋名的项目最终流入小部分人手里。

2尚未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

政府预算基本调查数据不够准确、真实,不能正确反应各部门正常消耗的实际水平,因而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经常性支出的定额体系。

在项目支出上主要是缺乏科学论证和有效监控,使财力在部门之间配置不够合理,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

3、资金究竟流向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方面仍需提高,难以给民众带来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前,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压力增大,老百姓被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四大难题”压得喘不过气来,“国进民退”已经成为大众热议的问题。

老百姓越来越感受到不公平的经济增长,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4、预算缺少透明度,缺乏对部门预算编制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对我国财政透明度进行连续多年的调查评估,作为该研究项目的首个评估报告,《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将中国财政信息公开状况聚焦在中国省级财政信息的透明度之上,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财政的透明度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评分和排序,结果显示全国只有福建一省透明度状况是合格的。

这样的结果对于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来说是不乐观的。

政府的每一笔预算究竟用于何处,这应该是每一个公民都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但是普通民众无处关注,政府并不把这些预算所用之地向人们详细公开,虽然理论上政府预算应明确规定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保证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公民有权要求关部门提供必要财政预算信息。

—政府:政府财政部门有责任收集和整理综合预算信息,并有义务向公民、人大和有关部门提供财政预算信息。

各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有责任记录和整理预算资金收支的详细信息,定期向上级部门提供信息,并且当公民或人大提出信息要求的时候,有责任对信息进行说明和补充。

政府行政部门对预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有权要求政府行政部门提供与其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财政预算信息。

各级人大常委会及其常设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将所获得的信息,让人大代表和公民知晓。

看到09年的预算报告,我们读到的尽是笼统的数字,缺乏明细资料,很难让人们真正了解财政活动,无法让纳税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钱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

比如,“年初,努力保障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国财政拨付救灾资金479.1亿元。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安排和切实保障抗震救灾资金。

中央财政拨付抢险救灾资金384.37亿元,地方财政也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43.28亿元。

”这些救灾资金从年初预算中何处拨付,人们无从得知。

又如,一笔“基本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可以是一个豪华的办公楼, 也可以是若干乡村小学的教学楼。

由于具体内容的不同, 其意义也会不同, 但这种不同会在“基本建设支出”这样一个笼统的词汇中消失, 这样,我们就无法看清公共财政的本质, 即让一个国家的公民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政府服务。

花销的指向如此粗线条,人大监督想必也难以充分发挥,更别提公众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了。

四对于安排预算的建议这种低透明度、监督机制空置、管理不够到位等现象必然衍生出诸如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分配公平程度等问题,预算报告编制粗化则更是顺理成章的现象。

针对政府预算的现状问题,结合所学财政学知识,如果我是政府首脑,在安排预算的过程中,我有如下建议:(一)根据财政实际情况,严格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

财政是国家凭借其权力,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等目标的分配活动。

换句话说,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而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财力的分配过程,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安排政府预算,更应该要发挥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的作用,集中支配财力,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与产业政策。

比如,自国家发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方针后,吉林省的政府首脑必定要考虑吉林省作为产粮大省以及已有的汽车、客车、石化、粮食深加工等工业基础,在根据吉林省的实际税收、财政情况量入为出的前提下,投入更多的预算在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扶持这些产业拉动整个经济发展。

根据尼斯卡宁(Niskanen)的结论—官僚们的目标是追求他(她)的预算最大化,尼斯卡宁画出的官僚模型一个重要含义是,官僚们会努力宣传其活动,以便提高提案人对官僚机构收益的评价。

这样,很容易产生庞大的官僚机构,并且凭借官僚主义的信息优势出现预算讹诈的问题。

因此,作为政府首脑,在安排预算时要甄别预算是否被过度用在某一被夸大宣传的方面,尽可能削减不合理部分,根据税收的实际情况,量入为出,既不要科层过多的官僚机构,也不要浪费资源,避免公仆拿人民的钱“自肥”的现象不断出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人们可能操纵政治制度,使收入再分配有利于自己。

这种通常被称为寻租的行为,即利用政府获取比正常收益高的收益,之所以能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益集团与官僚们组织严密,信息灵通。

如果政府的公共政策受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左右,纵容其鲸吞国有资产,占据和挥霍本应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那么公平分配讲从何谈起呢?因此,作为政府首脑在安排预算时,一定要尽可能减少以至扼杀官商勾兑、钱权交易的机会,对这种腐败行为坚决打击,好好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纠正社会风气,以一个廉洁政府、法治政府的姿态,给每个人可以靠个人奋斗、公平竞争创造成绩获得应有利益的市场空间与动力,做到全社会的公平分配。

(二)提高预算报告的编制的准确化、具体化、科学化水平。

避免预算粗糙问题, 相关部门应将各项数据明确详尽地显示在预算报告中。

只有保证预算报告的足够精细化, 大家才能看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同时, 还要通过分析总结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 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 客观分析本年度国家计划对预算的要求、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 对未来年度的政策目标进行仔细研究与评估,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把预算收支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深化和完善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的内容和形式,以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体系,规范各级预算管理和实践操作。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确保公开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建立相关机制,确保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标准的统一性和公开性,并使整个公开过程独立于政府;财政预测和结果应一致,对所有重大不一致情况均需作出解释;审计机关及相应机构应向立法机构和公众报告所有与财政政策真实性和透明度有关的事务等。

(三)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的任何安排都应将民生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安排政府预算也是如此。

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作为政府首脑,在安排预算时应该考虑把更多的钱用到那些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加就业的产业中去,用到那些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保障就业的产业中去,给普通民众的就业、创业提供宽广的市场空间和有力的政策后援。

把预算资金用好,应该在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医药卫生事业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对困难群体的扶持补助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投入更多预算。

把预算资金用好,用心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一个对公民负责的政府,是政府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坚实后盾与群众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