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历史面貌,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宋朝的历史,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元朝的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元朝历史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视频资料:准备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3.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后,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元朝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元朝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等内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民族关系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朝代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元朝的统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统治特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如秦朝、汉朝等,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对于元朝的统治特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元朝的统治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内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

2.教学难点:元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朝代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4.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本课内容,包括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

在呈现过程中,穿插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元朝统治特点的理解。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元朝疆域。

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思考概括综合归纳——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

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难点
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学时安排
本课用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课室、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蒙古大草原、马头琴元素
目标模块一:元朝的疆域
1、有趣的视频,提出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完成学案1
3、教师引导用“两个了不起”进行知识梳理
目标模块二:行省制度
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元朝的统治有那些独一无二创新?
1、通过看视频了解行省制度的创立过程
2、独立完成学案2
3、教师进行知识结构梳理
4、小组合作完成行省制度作用和影响的探究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1、看视频了解元朝对边疆的的管辖制度创新
2、快速提问巩固所学知识,着重强调对边疆的管辖所产生的意义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结构图,归纳到两个词“了不起”、“独一无二”
看视频“了不起,我的国”进行德育教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设计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1330年)》,学会联系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系列治理措施。
(3)知识目标
知道元朝辽阔疆域的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老师提问: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老师:元朝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辽阔的,那么面临如此大的版图,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来进行管理的?在学习这一小节的时候要将元朝的管理方式和秦朝的管理方式作一个对比,看它们有何不同之处。接下来同学们就翻到课本第52页,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看元朝和秦朝在管理上的不同之处。
(5)随堂练习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中央政权是()
A、秦朝B、唐朝C、清朝D、元朝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元朝B、唐朝
C、宋朝D、秦朝
3.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的制度分别是( )
A、科举制行省制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行省制D、郡县制丞相
4.元朝增设的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管理,同时也负责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本节课介绍的是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历史地位,和我们前面所了解到的王朝,它在政治制度方面又有何不同,所以就需要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它的运作方式,而在这方面学生理解起来要困难一些。因此,就需要教师将要所学的知识同上学期所学的联系起来,做到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内容有:元朝的统一与统治、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元朝的边疆政策、元朝的经济与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元朝的历史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于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中央集权制度、边疆政策、经济与文化,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统一与统治2.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3.元朝的边疆政策4.元朝的经济与文化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元朝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史料分析法: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3.史料: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史料4.课件:精美的教学课件5.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元朝历史的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元朝历史的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供与元朝相关的拓展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元朝的历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元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元朝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元朝这一时期,由于历史资料相对较少,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元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元朝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

2.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朝的历史。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教具:投影仪、电脑、图片、地图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元朝的疆域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提问:“你们知道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内容。

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元朝辽阔的疆域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学会联系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系列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我国再次出现民族融合高潮,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多媒体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大家通过刚才观看视频,看到什么优美画面?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蒙古族,这个骑在马背上民族,在12世纪通过不断的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了元朝,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本课内容,整体感知本课包括哪几部分,并根据导学案的内容标注本课的知识点内容,不明白的可同桌讨论一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根据地图和课本内容回答:(1)元朝疆域四至和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2)结合图片,找一找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哪几次结束分裂割据后的大一统局面?(3)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什么?该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通过对三个问题的回答得出两个结论:元朝的版图是历史上最大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元朝时期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元朝的统治措施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元朝的初步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2.难点:元朝时期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素材:与元朝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4.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元朝的初步认识,然后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统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元朝的统治措施,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课时安排】本课时为历史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建议课时为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2.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3.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元朝的统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元朝的建立和统治2.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3.元朝的特点和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2.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3.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2.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图片展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材P33-P38《元朝的统治》;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元代文物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对元代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基本情况,并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元朝的统治来展开。

第二步:讲授(45分钟)1.元朝的建立和统治(1)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创业(2)元朝的建立和统治(3)元代的重要政治制度2.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1)政治上的变化(2)军事上的变化(3)文化上的变化(4)经济上的变化3.元朝的特点和影响(1)统治上的特点(2)文化上的特点(3)对世界的影响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元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2.元代在什么方面表现出独特性?3.元代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元代为后世所留下的遗产有哪些?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结合学生的案例分析,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介绍元代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遗产。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历史,你认为在元代历史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和具体是何种价值?2.面对全新的元朝时期,你认为自己该如何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并传承历史文化?【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讲述元朝的统治,侧重于元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依据】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设计理念】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有效教学为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内容上紧承上一课。

元朝统一后,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分立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拥有辽阔的疆域。

为了维护统治,在推行行省制度的同时,对边疆地区则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元朝疆域的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元朝疆域图(1330)》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及其对疆域的拓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元朝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为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再次出现了民族交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点:行省制度【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本课在讲述行省制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都要求学生通过识图寻找历史信息。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行汉法”“行仁政”,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

教师可采取比较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元朝与秦朝在中央官制上的异同点。

不利因素:由于教材叙述较少,学生对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在理解上可能不到位。

教师应补充有关材料,并联系当前我国实行的省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概括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课《元朝的统治》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掌握元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元朝的历史和文化,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元朝的历史和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元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和社会状况。

2.教学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独特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

2.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教师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朝的历史和文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元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元朝的经济发展有哪些亮点?元朝的文化成就有哪些?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发放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元朝辽阔的疆域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元朝域图(1330年)》,学会结合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系列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我国再次出现民族交融高潮,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封建社会有多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朝在统一全国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二、新课讲授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1.识读《元朝域图(1330年)》(课本P.52),阅读课本(P.52),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的范围是:“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意思是版图北边超过阴山(现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边到达流沙(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面可抵辽东(今辽宁省东部),南面越过海表(今西沙群岛))版图我国历史上最大。

(3)元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交融。

问题思考(P.52)阅读元朝疆域图。

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

与汉唐疆域相比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行省制度1. 再次识读《元朝域图(1330年)》(课本P.52)和“行省制度”一目,理顺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掌握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掌握元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对比分析法:比较元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的版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元朝的统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复杂的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等方面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元朝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疆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元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朝的民族关系和政治制度。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资料。

3.网络资源:搜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文献、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元朝相关的历史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元朝的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为学生展示了元朝时期的历史风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基础知识,对于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元朝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对其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等方面了解不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元朝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特点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2.元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元朝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4.元朝的文化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时期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特点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基本内容,准备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如播放元朝时期的风貌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元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呈现元朝的历史背景,如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灭金、元朝建立等。

同时,展示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特点等,让学生对元朝有全面的了解。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元朝时期的历史风貌,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元朝时期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域、政治制度等内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2.教学难点:元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文化特点等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解法: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图片、图表、多媒体课件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元朝时期的历史风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元朝的成立过程,重点讲解元朝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让学生对元朝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

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三、练习巩固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但学生对于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本节课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和疆域。

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

3.元朝的文化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元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教学道具,生动讲解元朝的建立和疆域。

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
七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
【课标要求】
通过宣政院管理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并入中国版图。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
2、掌握元朝行省制度建立的史实;知道西藏在元朝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3、知道元朝加强对台湾等地区的管辖。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行省制度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的范围是:“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3)元朝疆域的特点是:版图我国历史上最大。

知识点二行省制度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3)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知识点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

(3)后来蒙古贵族代表与吐蕃的上层政教代表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4)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从此西藏正
1、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局面?
2、行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各是什么?
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意义: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3、回顾元朝及以前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4、回顾元朝及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5、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何意义?
(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6、元朝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的长期统一;
(2)促进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西周、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说明了什么?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元朝:行省制
说明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

【课本习题解答】
1、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小结】
课堂检测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朝()
A、秦
B、唐
C 、隋
D、元
2、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
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大都
4、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的是()
A、枢密院
B、六部
C、中书省
D、御史台
5、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澎湖巡检司
C、枢密院
D、御史台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一个朝代()
A、秦
B、唐
C 、隋
D、元
7、阅读材料: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1)你从材料中能够获得什么主要信息?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边疆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
检测题参考答案:
1、D
2、 C
3、 C
4、A
5、B
6、 D
7、(1)元朝疆域辽阔
(2)行省制度
(3)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