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机械运动.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117张PPT)
相对
竹排
竹排 相对
山
相对
树木 相对
位置改变
山
位置没变
人
位置改变
竹排
竹排是运动的 竹排是静止的
山是运动的
山 位置没变 树木是静止的
(参照物)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 不同的物体选择同一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不能选择研究对象 自身,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这 种情况下参照物可忽略不提。)
2、用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 B ) A、鸡蛋破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的作用, 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和石 头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C、鸡蛋破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的作 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C 3、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 该物体第4s内通过的路程(
)
A、2m B、8m C、12m D、10m
D 例12:关于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随s的增加而增大。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于t的增加而减小。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于s和t无关,与s和t的比值有关。
2、s-t图或v-t图的应用
例2:下图所示,判断速度大小关系(
B
)
s
A、V甲〈 V乙 C、V甲=V乙
B、V甲 〉V乙 D、无法判断
例3:下列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C )
v
s
s
v
甲 乙
t
① A、①②
t
t
②
t
t
③
④
B、 ③ ④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一、知识点简要1.第1课时运动的相对性1.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2.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如果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相对于对方的位置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则我们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6.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7.物体沿直线运动时,根据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要明确判断物体是否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一、选择题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 s内通过了25 m距离,那么它在第3 s内通过的距离是()A.15 m B.5 m C.10 m D.75 m4.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
下面的哪个图像可以近似地反映出汽车在这段时内的速度变化情况?()5.观察图,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向右运动,乙车可能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6.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A.时间不变,速度跟路程成反比B.路程不变,速度跟时间成正比C.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7.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1 页,共6 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机械运动(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解析版一、知识点简要1.第1课时运动的相对性1.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2.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如果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相对于对方的位置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则我们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6.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7.物体沿直线运动时,根据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要明确判断物体是否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答案】一、选择题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答案】A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 s内通过了25 m距离,那么它在第3 s内通过的距离是()A.15 m B.5 m C.10 m D.75 m【答案】B4.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
下面的哪个图像可以近似地反映出汽车在这段时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答案】B5.观察图,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向右运动,乙车可能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答案】C6.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A.时间不变,速度跟路程成反比B.路程不变,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第1 页,共7 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知识点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 @新世纪教育网七下第三章知识重点姓名机械运动------ 物体空间地点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能够被选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①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地点发生了变化称为运动。
②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地点没有发生变化称为静止。
③选择不一样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绘结果可能不一样。
机械运动的分类1、依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
2 、依据速度大小的变化特色,可分为:匀速运动:运动快慢不变;变速运动:运动快慢改变。
3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①取相同时间比较行程,行程大的速度快,②取相同的行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速度和均匀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能够定量地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
2、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叫做速度。
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速度=行程/时间v=s/t(注意:①三个量一定对应于同一个物体②运算中单位要一致,且单位代入计算过程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辰的速度是必定的,不可以以为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 秒,记作: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记作:Km/h 读作:千米每时1 米/ 秒千米/ 时均匀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 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均匀速度。
即均匀速度等于某段行程及经过这段行程的时间的比值。
力的作用成效1、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1)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由运动变成静止,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快变慢、慢变快). (2)物体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复习(pdf版)
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知识点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识点2参照物(1)人们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然后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研究机械运动时,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注: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②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③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因此,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物。
知识点3 机械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4 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大的物体运动得快②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②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③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有千米/时。
1米/秒=3.6千米/时知识点5 速度公式的应用(1)根据速度公式v=s/t可变形为s=vt、t=s/v,如果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浙教版新版 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课
二、液体压强
1.产生:由于液体受到 重力 的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因此液体内部朝 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
2.特点: (1)同种液体, 深度 越大,压强越大; (2)同一深度的不同种液体, 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 (3)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相等 。 3.流体压强与流速 流体(液体、气体)流速越大,压强 越小 ;流速越小, 压强 越大 。
就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压力
、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跟接
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 使接触面光滑些 、
、加润滑油、气垫等。 用滚动代替滑动
5.弹力 (1)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 时产生的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 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等都
(2)在一只透明的饮料瓶的侧壁上开一个圆孔,用万能胶将橡皮膜 粘贴在圆孔上,并将水倒入瓶内,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如图 甲)。将瓶子浸入水中,且瓶内外水面相平,此时橡皮膜变为 既不凸出也不凹进(如图乙)。再将瓶子浸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 水的容器中,且瓶内外液面相平,此时橡皮膜变为向里凹(如 图丙)。对丙图现象的合理解是 液体深度相同,盐水密度比 水大,产生的压强比水大 。丙图中,为了使橡皮膜变为向外 凸,则应选下表中酒精(填液体的名称)取代容器中的食盐水。
练一练 4 (1)测一个约6牛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及最小刻度
最恰当的是( A ) A.10牛,0.2牛
C.15牛,0.5牛 解析:
B.5牛,0.1牛 D.以上三个都可以
选择弹簧秤时要注意被测量的量不能超过弹簧测
力计的量程,其次最小刻度小些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用扳手拧螺母时,手握在把手的末端比握在把手的中间 容易把螺母拧紧,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C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上述三项都有关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1)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一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⑶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⑷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过程、方法目标:⑴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
⑵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⑵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教学设计:一、引入:[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二、参照物:[回顾]:①教师在讲台上走动②汽车在公路上奔跑③水在小河里流动;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
[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
2. 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你两次用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举例]:让学生举出同一物体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是运动的,但以另一物体作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例子。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章节复习(知识点+例题练习)
第一节一、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________,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______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______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4.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运动快慢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运动快慢发生了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机械运动分类可表示为: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典例精析【例1】 (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A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 .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 .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 .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针对训练1.(2016,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地球B .月球C .太阳D .“天宫一号”二、 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____________;另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__。
【注意】 (1)速度的大小等价于物体运动的快慢;(2)不能说速度的快慢,它跟速度的大小不一样。
7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
s = vt、t =
1)
2. 注意事项
1)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 2 节 力的存在
A. 力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 F 表示
2.
C.
弹簧测力计
1. 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长度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
零刻度线,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 测力时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用”
,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
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
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
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推广为“合力为零”
公式:通常用 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 v 表示速度,即
v=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或 m•s-1(米每秒)
。交通运输中常用 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3.6km/h
E.
速度公式的应用
1. 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变形公式:v =
2)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壳摩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复习 看图说识图1图2图3典题成形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 求:(1)隧道的长;(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s/米A.V甲=V乙 B.V甲>V乙C.V甲<V乙 D.无法判断巩固练习1.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2.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3.如图所示,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2)(3)A. (1)和(2)B. (2)和(3)C. (1)和(3)D. (1)、(2)、(3)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而且已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物体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变速直线运动C. 做变速运动D. 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6.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秒内通过40米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内的速度是()A.40 米/秒B.20 米/秒C.10 米/秒D.5 米/秒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8.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甲=750米/分,V乙=15米/秒,V丙=3.6千米/时,其中速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9.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
力的图示法起点(或终点)→作用点长度→大小箭头→方向力的示意图⎧⎨⎪⎩⎪⎧⎨⎪⎪⎩⎪⎪第三章 运动和力一、机械运动1、物体空间位置发生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了空 间位置的改变。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先确定要研究的物体,然后选定参照物,判断要研究的物体与 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认为是运动的;如果没有改变则认为该物体是相对静止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 变速直线运动。
在初中阶段,我们往往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它是反应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为v =ts ,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
1米/秒=3.6千米/时 6、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叫匀速直线运动。
日 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有限的,变速直线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更具普遍性。
7、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变速 直线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运动物体的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进行计算,切不可取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二、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想产生力,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一个物体或者没有物体,都不产生力)。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产生形变。
(如果有力的作用,我们认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形状必然有一个发生了变化。
反之,如果该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我们就认为没有力的产生与作用。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以及两者共同改变。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3、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024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课件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
___运__动__的__。
或“静止的”)
同处电梯中的乙同学看到甲同学
是_静__止___的_____。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
为标准。
相对
研究对象
标准
空间位置不变
静止
空间位置改变 运动 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
以 地面上的人或地面 为参照物,甲同学是运动的。 以 同在电梯里的人或电梯为参照物,甲同学是静止的。 以电梯里的乙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是 运动的 。
2、根据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左图中人随电动 扶梯的运动可看做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 变速直线运动你 能各举一个例子吗?
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参照物是 云朵 。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前半句以 青山或两岸 为参照物; 后半句以 竹排(竹排上的人)为参照物。
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在不断地改变。所以,
公式v=—st —计算出来的速度不能精确地描
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
如果只需要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 s
某一段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可利用公式v=—t 来 计算物体在这一段时间(或这一段路程)内的运
动速度,这样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直线运动
运动类型 匀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解:V=
s t
1400Km = ——— = 700km/h = 194.4米/秒
2h
答:飞机的速度是194.4米/秒。
利用公式v=—st 计算出来的速度,能够描 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它
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
动快慢吗?
(完整word)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
科学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第1节、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择的标准叫参照物。
如果选择的标准不同,则对同一物体的描述的结果是不同的。
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_运动的路线_不同,可将物体的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根据_运动快慢是否变化_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速度: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②速度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计算公式为V=S/t,速度常用单位有米/秒和千米/时。
③单位换算:1米/秒= 3.6千米/ 时;54千米/ 时= 15米/秒; 2.5米/秒=9千米/ 时④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某物体速度是10米/秒,它表示物体在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练习:1、甲.乙的时间之比是1:2,路程之比是3:2, 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3:12、一列长100米的列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铁桥.列车全部通过铁桥所需时间为50秒,铁桥的长度是多少? (400米)第2节力的存在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见产生力的条件是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射箭运动员用力将弓拉弯,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的作用下缓慢开出车站,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将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球被反弹回来,这是因为墙对球有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测量:①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字母为N。
②测力的工具为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使用时首先要使指针指向零刻度线;称量时,不能超过量程。
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轴线的方向,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
③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弹力。
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秤就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大的原理制造出来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知识点
七下第三章知识要点姓名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①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称为运动。
②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称为静止。
③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不同。
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
2、根据速度大小的变化特点,可分为:匀速运动:运动快慢不变;变速运动:运动快慢改变。
3、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①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②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速度和平均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v=s/t(注意:①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②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代入计算过程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读作:千米每时1米/秒 = 3.6千米/时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 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力的作用效果1、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快变慢、慢变快).(2)物体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2、另一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挤压气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机械运动复习
看图说识
s/
典题成形
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 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 求:(1)隧道的长;
(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巩固练习
1 .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
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 2.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 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
4.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
A. 40米/秒
B. 20米/秒
C. 10米/秒 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二s/t 可知物体的( )
8.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甲=750米/分,V 乙=15 米/秒,V 丙= 3.6千米/时,其中速度最小的是(
9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 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 1,A.
V 甲二V 乙
B. V 甲>V 乙
C. V 甲VV 乙
D.无法判断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 无法判断谁先到
3. 如图所示,下而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 ) 或速度(v )与时间(t )关 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
A. ⑴和(2)
B. (2)和(3)
C. (1)和(3)
D. (1)、(2)、(3) 而且己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乙物体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做变速直线运动 C .做变速运动
D. 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 6.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4秒内通过40米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内的速度
D. 5米/秒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D. 路程和时间成反比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1) (2)
则
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C (
)
A. 2/3
B. 3/2
C. 6/1
D. 1/6
二、填空题: 10.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 了相应的路程一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分析图C 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 段处于
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
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秒内 车运动的较快。
(3) 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O
11.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 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 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 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
U/
千米
・卜1
反应距离si/米 制动距离s2/米 60
11 20 80 15 34
反应距离s — ----------------------- 制动距离史 -------------- >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秒;(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u-t
图像。
(不需准确描点)
0 -------------------------------- 4
12.—座桥全长6. 89千米,江面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
江面正桥需120秒,则火车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多长时间?
13.某同学乘长途汽车时,注意观察路旁的里程碑,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汽车在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2)在哪一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