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新疆由于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
新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
近年来,新疆地区利用滴灌技术不但节约了水源,还免去了除草的辛苦。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要扩大红色作物的种植区域,下列最理想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山东半岛2.与大水漫灌相比,滴灌技术免去了除草的辛苦,是因为( )A.滴灌水量小,不能满足杂草生长B.作物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C.持续灌溉,土壤透气性差,草类易死亡D.地表昼夜温差变大,草类难以存活【思维素养】【解析】1选A,2选B。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东北平原和山东半岛夏季高温多雨,故内蒙古高原最理想。
第2题,对干旱地区而言,水源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滴灌主要是对作物根部提供水分,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图甲为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图。
读图回答3~5题。
3.萨赫勒所处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沙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导致图甲区域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季风②气压带和风带③地形④植被状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据图判断萨赫勒所处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 )A.向北扩展B.向南扩展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思维素养】图像信息获取信息解读萨赫勒年平均降雨量在200~600 mm 结合位置和降水量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年降雨量空间分布规律降雨量自北向南递增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有的年份多于平均年雨量,有的年份少于平均年雨量,但总体降水少于平均值雨林带降水在2 000 mm以上,热带沙漠带降水在200 mm以下,图示区域位于热带地区,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二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全真训练(A卷)(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2.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思维素养】调动和运用知识具体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风是从谷地吹向两侧山坡,谷地中心气流下沉;夜晚吹山风,风是从两侧山坡吹向谷地,谷地中心气流上升雾的形成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一般在逆温、静风、水汽充足的晴天的夜晚最容易出现【解析】1选C,2选D。
第1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中心是上升气流,底层受冷气流影响快速降温,形成下面冷、上面暖的逆温状态,出现浓雾天气。
第2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数日不散的原因。
风力弱,不能吹散雾,是持续数日不散的主要原因。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5题。
3.若M地开发攀岩运动项目,运动员安全绳的长度至少为( )A.55米B.95米C.155米D.205米4.有关图中河流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B.湖泊对B河段的影响最明显河段大致自东南向西北流河附近4月山歌阵阵采茶忙5.若某日某时甲村村民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山峰峰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村该日昼夜平分B.非洲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急C.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D.澳大利亚西南部森林火险等级高【思维素养】调动和运用知识具体分析等高线的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n-1)d≤H<(n+1)d 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解析】3选D,4选D,5选B。
地里四项能力解读
1.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这一层次要求的核心要素有:准确识别、选择知识;准确 地调动、运用知识;准确地认识、说明问题。
“认识”和“说明”其实就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 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而对试题的 认识和说明其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比如在设问中的要求就 有“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等的差异。“是什么”主 要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为什么”“将怎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 运用知识上。这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 这些差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 问题。
【答案】
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
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014· 湖南长沙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 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 现象,请予以说明。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 断层的成因。 (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 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解题时明确试题 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 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 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三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全真训练(A卷)(45分钟100分)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2015年4月5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下图为长江中游三省区域图。
材料二鄱阳湖平原是鄱阳湖周围的湖滨平原,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由长江及鄱阳湖水系赣、抚、信、修、饶等水冲积而成.位于115°01′~117°34′E,27°32′~30°06′N,面积38 760.6平方千米。
(1)描述图中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
(2)分析鄱阳湖平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群之间区域协调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思维素养】描述和阐释事物答题模式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点状事物分布特征应从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等方面回答【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总体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或者从河流形状上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山区。
第(2)题,从自然条件分析,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等。
第(3)题,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产业结构、区域合作等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等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分析。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或山区附近)。
(2)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生长习性;鄱阳湖平原地形平坦,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劳动力充足,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大力发展新能源,节约能源等;迁移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加强规划和管理,协调城市分工合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专题一考试大纲四项基本能力
()
(3)“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 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 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 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 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 状一样堆积形成。图中“黑烟囱”区 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 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 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专题一 《考试大纲》四项基本能力
1.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 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 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即考 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高考地理命题以 “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 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出“十二门徒石”位于海洋中,应 属于海浪侵蚀而成,故为B。第(2)题,材料中已明确指出赤 道地区不能形成漩涡,营养物质能够在此停留,就是因为赤 道无地转偏向力。故选D。第(3)题,“黑烟囱”是地壳内部 岩浆从地下喷出冷却形成,应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即板块生 长边界,故②③是正确的,选D。 答案 (1)B (2)D (3)D
从材 沿 38.5°N 地质构造和地貌
料中 剖面图以及地势高低与地
获取 下水埋藏深度的关系
信息
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1)~
(2)题。
从 信息1.根据图中经纬
图 度、黄河等信息可推
像 知冲积平原是银川平
中 原;
人教版地理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 我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 我国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亚洲南部,太平洋西岸D. 我国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2、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总体上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B.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总体上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总体上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3、关于我国气候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我国南方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 我国西北地区全年干旱少雨,属于地中海气候D. 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全年低温,属于热带草原气候4、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长江源头位于青海省,最终注入东海B.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最终注入渤海C. 淮河源头位于河南省,最终注入黄海D. 珠江源头位于西藏自治区,最终注入南海5、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C、我国西北地区全年干旱,降水稀少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多台风,冬季少雨6、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我国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我国位于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D、我国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东岸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下哪个地区的水资源最为丰富?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C. 珠江流域D. 海河流域8、以下哪种地形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A. 高山B. 高原C. 盆地D. 山地9、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东部沿海地区全是平原B. 西部地区全是高原和盆地C. 西部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东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D. 南部地区全是盆地 10、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南部地区全是热带气候B. 北部地区全是温带气候C. 西部地区以高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D. 南部地区以高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1、【题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附近的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东南丘陵C. 黄土高原D. 塔里木盆地12、【题目】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长江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B.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C. 海河是我国第三长的河流,流经京津地区,最终注入黄海D. 珠江是我国第四长的河流,流经华南地区,最终注入东海13、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雨热同期,四季分明B.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C. 全年干旱,降水稀少D. 东南多雨,西北干旱1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B. 我国河流分布呈东西走向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南北差异明显D.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公转周期是一天。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
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西安主城区形成了明显的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里独树一帜。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影响西安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收入水平C.历史因素D.宗教文化2.A.使各城区均亲近自然B.便于各城区职能的专业化发展C.会减少不同城区间的交通D.造成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答案 1.C 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关中平原;历朝历代改建;材料显示西安以旧城为中心;城市建设为传统的大院式。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 )A.林木基地B.果蔬基地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4.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 )A.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B.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C.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D.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答案 3.C 4.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适合种植业发展;早期城市规模小,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现在出现高新技术产业区;出现高速公路,传统工业规模比中期时规模小。
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
据此回答5~6题。
5.从14~20时,合肥(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答案 5.C 6.C解析 5.读图,从14~20时,合肥有冷锋过境天气,风向变化较小,B、D错误。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高考四大能力要求(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一、选择题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
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A解析图中显示,春季风速大于夏季和秋季,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多大风,更容易出现风沙天气,故A项正确。
2.相对来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风速B.气温C.降水D.土壤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夏季蒸腾速率大于春季和秋季,但夏季风速小于春秋季节,说明气温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比风速大,排除A项,B项正确;胡杨生长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壤季节变化不大,故降水和土壤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小,排除C、D两项。
3.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 )A.属常绿阔叶林B.根系发达C.不耐盐碱D.为地带性植被答案 B解析胡杨生长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夏热冬冷,为落叶乔木,A项错误;为了获取水分,干旱地区的植物普遍根系发达,耐盐碱,B项正确,C项错误;胡杨生长在荒漠中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为非地带性植被,D项错误。
下图为1953~2015年我国总人口和儿童人口变化图。
据此完成4~5题。
4.由图可知,我国( )A.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B.儿童总人数持续下降C.儿童人口所占比重下降D.2000年后,总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1953~2015年,我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项错误;儿童人口数先增加后减少,B项错误;儿童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2000年后,总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D项正确。
5.根据上图推断,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B.1982年后儿童人口数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C.儿童比重下降,所以要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D.青壮年所承担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答案 C解析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目前还不能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C项符合题意。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复习:第二篇 方法与技能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本途径从文字背景材料(题干及辅助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
解题有效信息,大部分是由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来承载。
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理解,才能提取有效信息。
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
如果忽视背景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地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
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地理图形语言是指气压、气温、降水等的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不同类型的图像承载的地理信息不同,读图像要求找出关键的显性信息,并调动出隐性信息。
题干文字背景材料、设问和图像信息与大脑储备的信息有机整合对接,才能正确解题。
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
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
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的图表化的表现。
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
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
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
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
前一题解答会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一定的信息,产生连锁反应。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
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西安主城区形成了明显的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里独树一帜。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影响西安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收入水平C.历史因素D.宗教文化2.电子城、纺织城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中国传统单位大院式城市建设模式的典范。
该模式( )A.使各城区均亲近自然B.便于各城区职能的专业化发展C.会减少不同城区间的交通D.造成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答案 1.C 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关中平原;历朝历代改建;材料显示西安以旧城为中心;城市建设为传统的大院式。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 )A.林木基地B.果蔬基地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4.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 )A.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B.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C.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D.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答案 3.C 4.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适合种植业发展;早期城市规模小,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现在出现高新技术产业区;出现高速公路,传统工业规模比中期时规模小。
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
据此回答5~6题。
5.从14~20时,合肥(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答案 5.C 6.C解析 5.读图,从14~20时,合肥有冷锋过境天气,风向变化较小,B、D 错误。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
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
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
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
3、获取信息的途径: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
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
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
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A.我看到了什么?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如何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 学科能力篇 专题一 学科四项考核能力 1-1-1 角度一 获取信息能力 含答案
[角度训练]角度一获取信息能力(2017·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
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解析]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答案] D2.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膜下的太阳辐射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答案] D角度二解读信息能力(2017·合肥二模)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河谷东侧地势相对较低,吊脚楼数量多,而西侧地势高,数量少,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答案] D4.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
高考地理必备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必备试题库及答案解析随着高考的临近,地理科目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备考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地理科目,本文整理了一套高考地理必备试题库,并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试题一:1.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答: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方位。
2. 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个?答: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
3. 以下哪个湖泊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答:呼伦湖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
4. 俄罗斯的首都是哪个城市?答: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5.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个国家?答:"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
试题二:1. "三峡工程"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答:"三峡工程"位于我国的湖北省。
2.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答: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 北京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早几个小时?答:北京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早8个小时。
4. 以下哪个国家被称为"北欧威尼斯"?答:瑞典被称为"北欧威尼斯"。
5.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答: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的江苏省。
试题三:1.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哪个地区?答:亚马逊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肾。
2. 以下哪个城市被称为"百湖之城"?答:加拿大的渥太华被称为"百湖之城"。
3. 沙漠中最高的沙丘在哪个国家?答:埃及拥有沙漠中最高的沙丘。
4. 以下哪个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答:日本被称为"千岛之国"。
5. "董存瑞雕像"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答: "董存瑞雕像"位于我国的河南省。
答案解析:试题一的答案解析:1. 因为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方位,因此准确回答题目的问题时,要确切地指明它的方位。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四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全真训练(A卷)(45分钟100分)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湖面海拔281米,平均深度1。
5米.乍得湖属于内流湖,但湖水却是淡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传成许多神话或奇谈。
后来科学家发现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乍得湖东北部有一最低处海拔是155米的盆地。
材料二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
营养和温度、光照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重要因素。
螺旋藻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
材料三乍得湖地区略图.(1)结合材料一,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乍得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2)根据材料分析乍得湖盛产螺旋藻的有利条件。
(3)你是否赞同乍得湖居民扩大螺旋藻生产?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思维素养】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答题思路第(3)题,是否赞同扩大螺旋藻生产赞同:分析其优势条件和带来的有利影响不赞同:分析其不利条件和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内流湖泊水成为淡水的主要原因是水源交换多,结合水源的补给类型分析来水丰富,结合东北部海拔较低的盆地分析排水丰富。
第(2)题,结合农业区位,自然区位主要从光照、温度和营养物质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需求方面分析。
第(3)题,赞同,主要分析扩大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不赞同,主要分析扩大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乍得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补给丰富;多条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补给较多;东北部的盆地比乍得湖低很多,大量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源源不断地往盆地渗流过去,盐分随之排出,故湖水盐分低,成为淡水。
(2)纬度低,湖水较浅,光照强,湖水水温高;入湖河流携带泥沙多,营养丰富;螺旋藻食用和医用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3)赞同:螺旋藻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扩大生产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
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西安主城区形成了明显的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里独树一帜。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影响西安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收入水平C.历史因素D.宗教文化2.电子城、纺织城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中国传统单位大院式城市建设模式的典范。
该模式( )A.使各城区均亲近自然B.便于各城区职能的专业化发展C.会减少不同城区间的交通D.造成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答案 1.C 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关中平原;历朝历代改建;材料显示西安以旧城为中心;城市建设为传统的大院式。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 )A.林木基地B.果蔬基地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4.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 )A.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B.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C.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D.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答案 3.C 4.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适合种植业发展;早期城市规模小,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现在出现高新技术产业区;出现高速公路,传统工业规模比中期时规模小。
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
据此回答5~6题。
5.从14~20时,合肥(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答案 5.C 6.C解析 5.读图,从14~20时,合肥有冷锋过境天气,风向变化较小,B、D 错误。
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C正确,A错误。
6.根据图示信息,14时宿州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比合肥低,A错误;冷锋降水在锋后,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多,B错误;20时合肥是雨后,空气质量好转,C正确;20时黄山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D错误。
思考:你从上题材料和选项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两个时间的锋面位置和等压线数值及疏密程度不同;锋面位置决定各地的天气;等压线的数值关系和疏密程度决定风向和风力,锋面两侧的地点受不同的气团控制,温度不同。
“落黄沙”是由于远处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飘浮在空中的沙尘等细粒逐渐飘落而形成的天气现象。
下图为“2017年4月7日某时东亚局部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该日M地出现“落黄沙”天气,沙尘来自远处的地表扬沙,通过高层气流输送到M地上空飘落而形成。
读图,回答7~8题。
7.M地沙尘最可能来自(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形成M地“落黄沙”天气的原因是( )A.上升气流将M地的沙尘扬起B.M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近地面大风将沙尘吹向M地D.沙尘来源与暖锋活动有关答案7.B 8.B解析7.图中乙地等压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表示低压槽,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天气,M地沙尘最可能来自乙地,B正确。
8.图中字母H表示高压中心,L表示低压中心,M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形成“落黄沙”天气。
B正确。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到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落黄沙”处盛行下沉气流;扬沙与落沙发生在不同的区域,通过高层气流输沙,可推知扬沙处盛行上升气流;由等压线分布及落沙发生地,可推知M处盛行下沉气流,L处盛行上升气流;由等压线走向及数值关系可知风向,即输沙方向。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10.下列关于三眼井说法正确的是(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答案9.C 10.B解析第9题,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C正确。
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A、B、D错误。
第10题,根据材料,该水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A错误;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B正确;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C错误;Ⅲ潭用于洗衣,D错误。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答案位于云南,降水较多;井与河较近,水体互相补给明显;井水来源为地下涌泉;三眼井用途不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由轻到重;由图知,三眼井的井口高度不同。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图1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2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完成11~12题。
1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大气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12.据图2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2时前后B.6时前后C.14时前后D.18时前后答案11.C 12.C解析第11题,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A错误;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D错误;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B错误;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C。
第12题,获取淡水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
从图2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4时前后,选择C。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答案由于温室效应,膜下气温高于膜上;装置取水原理是:海水蒸发,在塑料薄膜处遇冷,水汽凝结,在集水器上方形成“降水”。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14.下列关于三眼井说法正确的是(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答案13.C 14.B解析第13题,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C正确。
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A、B、D错误。
第14题,根据材料,该水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A错误;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B正确;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C错误;Ⅲ潭用于洗衣,D错误。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答案位于云南,降水较多;井与河较近,水体互相补给明显;井水来源为地下涌泉;三眼井用途不同,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由轻到重;由图知,三眼井的井口高度不同。
15.秘鲁是世界有名的“无雨之城”,却又多雾潮湿。
首都利马纬度低,却又“四季如春”。
下图为“秘鲁的区域图”和“利马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问题:秘鲁首都利马气候具有少雨、多雾特征,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少雨: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多雾:临近海洋,水气充足;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
解析该地位于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
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所以气候少雨。
多雾天气,要从雾的形成条件分析,包括水汽、降温、逆温等因素。
该地临近海洋,水汽充足。
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所以形成多雾天气。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秘鲁降水少,多雾;秘鲁主要位于6°S~18°S之间的大陆西岸;利马位于大陆西海岸;利马气温介于15℃与20℃之间,降水较少,7、8月略多。
16.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问题:图示河流水量丰富稳定,计划修建一个小水电站,仅就地形考虑,比较C、D、E三处,在何处建坝工程量较小?答案E处。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比例尺;等高距;不同等高线的数值及大小关系;示坡线;地形为丘陵;AB两点距离约为1cm,地面实际距离为400米;A为240米,B为240米~250米之间;河流的大致流为向由西南向东北;从地形考虑,C、D、E三处中,在E处建坝工程量较小。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
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德孙河)竣工,其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影响纽约早期建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交通B.矿产C.水源D.军事2.伊利运河的开通对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提高哈德孙河水位B.扩大水源供给渠道C.拓宽经济腹地范围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答案 1.A 2.C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对港口的影响;影响港口的社会因素。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 )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4.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答案 3.C 4.D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交通和地租的关系;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区外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