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G+云VR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2020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系列报告:云游戏产品用户体验研究

2020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系列报告:云游戏产品用户体验研究

登录账号问题
排队时间过长问题 12
时延指标测试加入游戏操作响应时延和游戏在线启动时延两项指标。 实验室环境稳定:实验室5G:上行 > 4186KB,下行 > 41863KB 测试选取游戏:PC主机游戏为《吸血鬼》,手游为《荒野游戏》 预置条件:(1)硬件设备支持(2)软件正常安装(3)网络访问符合网络要求(4) 业务处于登录状态
7
• 咪咕快游、菜鸡游戏核心功能较完备,格来云游戏主机游戏功能较完备,能满足用户的基 本需求;
• 菜鸡亮点功能较多,能够带来超预期体验。
针对典型使用场景,结合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期望,对47项云游戏产品功能进行梳理分类,如下:
六大使用场景
功能属性
咪咕快游
菜鸡 格来云游戏 网易云游戏 天翼云游戏
游戏查找
6
体验指数综合评价产品的功能完备性、功能界面易用性和性能指标。云游戏产品中菜鸡 游戏、天翼云游戏的体验指数为三颗星,产品体验尚可。
云游戏产品体验指数概览
产品名称
菜鸡游戏
体验指数
天翼云游戏
咪咕快游
格来云游戏
网易云游戏
指数星级说明: • 五颗星表示产品竞争力优势明显,综合评分为90-100分,10分一档依次类推,两颗星为及格,评分60-69分,下同 • 产品功能完备性通过梳理业务核心场景下的功能,了解各产品的功能完备程度 • 功能界面易用性通过用户体验走查,定位产品的体验短板,评价产品核心功能可用性、易用性 • 性能通过实验室工具拨测,抓包分析产品核心功能的时延、功耗和稳定性情况
• 体验指数数据源:中国移动用户体验中心评测数据 14
仅菜鸡和天翼云游戏的手游在线启动等待时延达到最低标准。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游戏产业白皮书》显示,目前游戏的在线启动等待时延在 10s左右。目前云游戏产品在5G网络条件下,仅菜鸡和天翼云游戏的手游能够达到10s以 内,主机游戏在线启动的等待时延较长。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

《云计算发展⽩⽪书(2020年)》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在“2020可信云⼤会”上发布《云计算发展⽩⽪书(2020年)》,⽩⽪书指出:未来,云计算仍将迎来下⼀个黄⾦⼗年,进⼊普惠发展期。

⼀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将加快应⽤落地进程,在互联⽹、政务、⾦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进程将进⼀步加速。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 SaaS 服务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分布式云成云计算新形态,助⼒⾏业转型升级01云计算从中⼼向边缘延伸1.边缘产业逐步兴起边缘计算的兴起,使得如何为边缘侧赋能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边缘的具体形态分为边缘云和边缘终端。

边缘云是云计算向⽹络边缘侧进⾏拓展⽽产⽣的新形态,是未来产业关注重点,是连接云和边缘终端的重要桥梁。

边缘终端位于边缘云与数据源头路径之间,靠近⽤户或数据源头的任意具备⼀定硬件配置的设备,包括边缘⽹关、边缘服务器、智能盒⼦等终端设备。

围绕边缘云与边缘终端,在 CDN、视频渲染、游戏、⼯业制造、⾃动驾驶、农业、智慧园区、交通管理、安防监控等应⽤场景下,相关产业已初现端倪,蓄势待发。

2.边缘侧需求催⽣分布式云新形态为了满⾜视频直播、AR/VR、⼯业互联⽹等场景下,更⼴连接、更低时延、更好控制等需求,云计算在向⼀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组合模式进阶。

分布式云或分布式云计算,是云计算从单⼀数据中⼼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部署、从中⼼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的新模式。

分布式云是未来计算形态的发展趋势,是整个计算产业未来决胜的关键⽅向之⼀,对于物联⽹、5G 等技术的⼴泛应⽤起到重要⽀撑作⽤。

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云服务商等在内的各类型⼚家纷纷进⾏相关尝试,利⽤⾃⾝优势资源,将云计算服务逐步向⽹络边缘侧进⾏分布式部署。

分布式云架构图分布式云⼀般根据部署位置的不同、基础设施规模的⼤⼩、服务能⼒的强弱等要素,分为三个业务形态:中⼼云、区域云和边缘云。

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之云AR(VR)

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之云AR(VR)

实时计算机图像渲染和建模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是能够彻底颠覆传统人机交互内容的变革性技术。

变革不仅体现在消费领域,更体现在许多商业和企业市场中。

VR/AR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功能,这些数据和计算密集型任务如果转移到云端,就能利用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存储和高速计算能力。

1. 云VR/AR将大大降低设备成本–提供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

2. 云市场以18%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未来的10年中,家庭和办公室对桌面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将越来越小,转而使用连接到云端的各种人机界面,并引入语音和触摸等多种交互方式。

5G将显著改善这些云服务的访问速度。

图1: VR/AR连接需求及演进阶段 (来源: Wireless X Labs)01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1.1商业模式和应用案例广告模式订阅模式按使用付费模式用户向VR平台付费,VR平台与内容制作者共享收益用户向VR商店付费:按观看次/下载次付费; 平台与内容制作者共享收益用户付费享受VR内容,广告公司基于CPM向VR平台付费广告公司VR 内容生产商基于CPM付款VR平台/APP用户订阅付费VR应用商店/平台用户按使用付费:按观看次/下载次付费VR平台来源: Wireless X Labs图2: VR服务收费模式小结 (来源: 华为商业咨询部)移动运营商越是广泛地参与云VR/AR生态系统,可获得的收益就越多。

在B2B市场中,优先目标细分市场是广播公司、交网络公司和中小内容开发商,其中一些公司已经对VR平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VR生态系统中的三种主要收费模式将是广告模式、订阅模式和按使用付费模式,如图2所示。

云VR/AR数据流量移动性0=需求较少3=需求强烈5G应用场景之02实时CG类云渲染VR/AR需要低于5ms的网络时延和高达100 Mbps至9.4 Gbps的大带宽。

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除了高阶的云渲染CG VR外,目前VR市场在游戏和视频、广告领域也举足轻重。

中国5g应用情况的研究报告

中国5g应用情况的研究报告

中国5g应用情况的研究报告中国5G应用情况的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5G技术的出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不仅仅对于提高通信速度和网络容量有着显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本文将重点研究和探讨中国5G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5G技术的基本特征和优势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强的网络容量。

从技术特点来看,5G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5G的传输速率较之前的3G和4G有了质的飞跃。

5G的传输速率可达数十Gbps,是4G的十倍以上。

其次,5G的延迟更低。

网络延迟是指信息从源头传到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低延迟对于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场景至关重要。

最后,5G的网络容量更大。

5G提供了更高的频率资源和更高的网络密度,能够连接更多的终端设备,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接入。

基于这些特点,5G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超高速度和大容量:5G网络将满足人们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支持更多的多媒体应用和大容量数据的传输。

2.低延迟:5G网络的低延迟将使得一些需要实时反馈和远程控制的应用成为可能,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

3.大规模连接:5G网络能够支持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连接,促进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发展。

二、中国5G应用情况的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积极推动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中国5G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智能制造:5G技术将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制造、物流和供应链等领域的升级换代。

例如,在电子设备生产过程中,通过5G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自动调度和故障诊断。

2.智慧交通:5G技术将为交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通过5G网络的覆盖,可以实时监测交通状况、智能调度交通流量、提供智能导航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目录IMT-2020 (5G)推进组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1 5G融合应用发展态势2 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项目洞察3 十大重点应用领域分析4 5G融合应用的挑战与发展建议5 主要贡献单位P1 P5 P15 P46P4815G融合应用发展态势1.1 全球多个国家加速推进5G应用全球5G应用整体处于初期阶段。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截至9月30日,全球135家运营商共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应用试验达到391项。

AR/VR、超高清视频传输(4K或8K)、固定无线接入是试验最多的三类应用。

在行业应用中,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受到广泛关注。

整体来看,全球5G 应用整体处于初期阶段,主要应用场景是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行业融合应用仍在验证和示范中。

美国家庭宽带成为最受关注的5G应用之一。

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全部商用5G,在若干个重点城市推出服务,覆盖城市重合度高,相继推出5G固定无线接入的服务;在工业互联网方面,AT&T正在探索基于4K视频的安全监测、AR/VR员工培训及定位服务;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尝试5G与VR/AR用于医疗领域,帮助临终患者减少慢性疼痛和焦虑等。

FCC通过采取一些举措促进5G技术向精准农业、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创新步伐,如设立204亿美元的“乡村数字机遇基金”等。

韩国出台5G战略,引领5G用户发展。

韩国“5G+”战略选定五项核心服务和十大 “5G+”战略产业,其中五项核心服务是:沉浸式内容、智慧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城市、数字健康。

在商用进展方面,韩国运营商针对VR、AR、游戏推出基于5G的内容和平台活动。

截至2019Q3,韩国5G用户数超过300万,占据全球5G商用大部分市场份额。

韩国用户发展速度快主要得益于运营商加速建网,手机高额补贴,内容应用丰富,提速不提价。

欧盟5G应用涵盖工业互联网及其他多种应用场景。

欧盟于2018年4月成立工业互联与自动化5G联盟(5G-ACIA),旨在推动5G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落地。

基于边缘计算的云VR部署方案的研究

基于边缘计算的云VR部署方案的研究

基于边缘计算的云VR部署方案的研究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进步迅速,各建设领域快速发展。

虚拟现实作为一项众所周知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工程、建筑、考古、医学和娱乐等领域。

借助当今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开发者可以构建一个更加逼真的VR虚拟融合世界,通过VR终端设备用户可以获得高度沉浸、完整和真实的交互体验。

沉浸感和交互性是VR与传统多媒体技术不同的最重要特征。

交互延迟和场景真实性是衡量VR用户体验的关键指标。

低成本是推动VR技术广泛采用的关键商业因素。

为了在高用户体验和低成本VR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软硬件厂商通过大量的技术尝试,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解决方案。

低延迟、高带宽的网络性能和下沉的5G边缘计算节点为提升VR用户体验和降低投入成本提供了新的技术。

关键词:边缘计算;云VR;部署应用研究1引言云虚拟现实(简称:云VR)业务利用云GPU 渲染和云服务器架构提供的计算能力,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能确保VR视频流的稳定传输和高精度图像显示,降低了对VR 终端硬件计算能力的要求,从而能够降低学校的应用成本,减小本地的维护压力,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多种多样的VR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育体系都有着积极作用,使得传统教育能基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2云化沉浸式业务及部署特征云化沉浸式业务技术是将云计算、云渲染等理念引入到XR行业场景中,利用云网融合渲染、边缘计算将云端的显示输出和声音输出等经过编码压缩流化后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实现XR业务由本地计算至云侧计算的算力转移。

2.1业务特征按照《5G XR技术与应用》书籍披露有关XR等云化沉浸式业务,主要包括立体高清代入、远程平滑操控、幻境空间扩展等属性等业务特点:(1)立体高清代入:采用360度全景、8K以上高清、10bit以上色深,具备接近或超过人眼辨识度的图像细节,加以虚实融合能够达到混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使得使用者完全沉浸在一个新的世界中。

5g研究报告总结

5g研究报告总结

5G研究报告总结导言本文为5G研究报告的总结部分,旨在总结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极高的带宽、低延迟和多连接等特点,被视为引领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5G技术的发展背景、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和挑战以及前景展望。

1. 5G技术的发展背景5G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源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用户对宽带无线网络的需求以及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兴起。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用户对更快速、更稳定、更低延迟的通信体验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5G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和产物。

2. 5G核心技术在5G技术中,有几项核心技术对其性能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毫米波通信技术:5G网络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通信,相比传统的通信频段具有更高的带宽和信号传输速率。

毫米波通信技术为5G网络提供了更快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通过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5G网络可以实现更精确的信号定向传输,提高信号传输质量,降低传输延迟,以及提供更好的室内和边缘覆盖。

•网络切片技术:借助网络切片技术,5G网络可以将网络资源切分为不同的虚拟网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这一技术可以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物联网技术:5G网络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实现了物联网的大规模部署。

物联网技术使得各类设备和传感器能够实时互联,为智能城市、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支持。

3. 5G应用场景和挑战5G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涵盖了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5G应用场景:a. 智能交通5G技术可以支持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包括智能车辆、交通监控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通过5G技术的应用,交通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和传输交通信息,优化路况,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b. 工业自动化5G技术可以为工业自动化提供更可靠、稳定的网络连接,使得工厂设备和机器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和指令,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

互联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互联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y 摘要(核心观点): 元宇宙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起源于科幻小说《Snow Crash》中,真实的沉浸感是元宇宙的最大特征。

元宇宙是一个将所有人相互关联起来的3D 虚拟世界,人们在元宇宙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

元宇宙有望解决目前互联网业态的流量见顶与内容单一的问题,同时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满足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

元宇宙产业链由底层基础设施向外延展直到用户体验层面。

可以分为七个层次,分别为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发现、体验等环节。

元宇宙将有望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的引擎。

元宇宙产业变革梯次大多以游戏为起点,并逐渐整合互联网、数字化娱乐、教育、医疗等功能。

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元宇宙有望整合全社会资源的分配利用,实现资源最优解。

元宇宙具备巨大的想象空间与市场应用规模,能够带动一系列基础设施技术,例如算法、算力、网络、通信、内容生态等革命性变革。

投资建议:元宇宙当前属于概念导入期,其应用的实质性突破仍需要大量技术积累,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可关注三条主线:5G、硬件设备AR/VR、云计算。

风险提示:元宇宙属于多技术衍生综合体,存在底层技术不完备,算力、网络、内容生态、基础设施技术不及预期风险;行业处于初创期的内部竞争风险;区块链应用发展存在政策的不确定性。

研究员:姚浩然执业证书编号:S0230521030005邮箱:Yaoh r @研究员:杨晓天执业证书编号:S0230521030002邮箱:*****************目录1、何为元宇宙 (1)1.1概念的提出 (1)1.2元宇宙爆发原因 (1)1.3元宇宙的定义 (4)1.4元宇宙对现实的作用 (5)1.4.1元宇宙存在的必要性 (5)1.4.2元宇宙的发展将有效衔接互联网的末端,带来产业和经济的变革 (7)1.4.3元宇宙能够解决存量内卷的问题,开辟新增量 (7)2、元宇宙产业生态 (8)2.1元宇宙生态版图 (8)2.2云宇宙产业链的七个层次 (9)2.3元宇宙产业变革梯次 (10)2.4元宇宙实现路径及技术底座 (10)2.4.1真假难辨的沉浸感通过游戏作为媒介 (10)2.4.2拥有身份系统与经济系统 (13)3、元宇宙发展现状 (16)3.1美国元宇宙发展现状 (16)3.1.1Roblox (16)3.1.2Facebook到Mate (18)3.1.3NVidia英伟达 (20)3.1.4微软 (20)3.2国内巨头布局元宇宙 (21)3.2.1腾讯 (21)3.2.2阿里 (22)3.2.3字节跳动 (22)4、元宇宙概念市场表现 (23)4.1元宇宙指数运行情况 (23)4.2成分股表现情况 (23)4.3估值水平 (24)4.4盈利预测 (25)5、投资启示及相关标的 (25)5.15G有望助力元宇宙产业快速发展: (25)5.2硬件设备:VR/AR已经开始广泛应用 (26)5.3云计算可降低触达元宇宙的门槛: (26)5.4重点关注相关标的 (27)6、风险提示 (29)6.1元宇宙存在的技术风险 (29)6.2行业处于初创期的内部竞争风险 (29)6.3区块链的应用发展存在政策的不确定性 (29)图目录 (I)表目录 (I)1、何为元宇宙1.1概念的提出元宇宙(Metaverse)一词起源于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Snow Crash》中,Metaverse由Meta和Verse两个词根组成,Meta表示“超越”或“元”,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

通信行业周报:5G赋能政策加码,工业互联网箭在弦上

通信行业周报:5G赋能政策加码,工业互联网箭在弦上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周报2020年08月23日通信5G 赋能政策加码,工业互联网箭在弦上本周由中国联通、信通院等联合主办的“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大会”顺利召开。

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再次强调5G+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前景,同时中国联通表示正在牵头建立500亿规模的5G 创新母基金带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前进。

本周重点推荐:(1)工业互联网:能科股份603859、移远通信603236、广和通300638、佳讯飞鸿300213、运达科技300440、奇安信688561。

(2)军工通信:七一二603712、特发信息000070、海格通信002465、振芯科技300101。

(3)光通信:新易盛300502、光迅科技002281、天孚通信300394、中际旭创300308、剑桥科技603083、华西股份000936、中天科技600522。

(4)数据中心:沙钢股份002075、数据港603881、光环新网300383、奥飞数据300738、英维克002837。

(5)5G 基建:中兴通讯000063。

黎明将至,5G+工业互联网加速落地。

8月18日,中国联通举办“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大会”,会上中国联通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同时,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会上表示,5G 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为5G 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正日益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

随着5G 网络逐渐成熟,5G 应用加速发展升级,垂直行业开始加快应用探索步伐,投资逻辑将逐渐向5G 应用演进,工业互联网作为5G 最重要应用,迎历史发展契机。

三大运营商公布7月份数据,5G 用户持续增加。

上周三大运营商均公布了各自今年7月份运营数据,各大运营商的移动和宽带用户数保持平稳,4G 微涨,而5G 用户数出现大幅增长,下半年5G 市场前景一片开阔。

中国移动 2020 年 5G 全面发力

中国移动 2020 年 5G 全面发力

通信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新周期景气度高(一)通信是经济活动基础行业,需求回暖+政策推动提升景气度通信行业是人类现代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行业。

广义来说,通信行业是指人类解决非面对面、远距离交往的工具集合。

而现代经济活动又可以抽象概括为信息的产生、存储和传递的过程,以达到信息的流动或增多有形的物品附加价值目的。

因此,通信业则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性环节。

随着信息爆炸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于通信行业的需求也愈发高涨。

信息通信业是我国现阶段最具成长性的关键基础产业,具有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其重要性和景气度必将达到空前高度。

电信业务总量高增势头不改,数字经济与信息消费增长确保通信行业高景气度。

我国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9%,增速再创新高。

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其中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完成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5.1%。

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6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IPTV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9.4%;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72.9%。

信息消费方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2017年我国总体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占GDP比重达到32.9%。

远期看,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5%,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

数字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将持续提高通信需求,有力促进通信行业的高景气度。

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持续提高为维持通信行业高景气打下牢固用户基础。

2018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1.37亿户,总数达到17.5亿户,比上年末增长8.5%。

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亿户,总数达到15.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2.2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10.2部/百人。

2024年VR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VR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VR市场发展现状概述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自问世以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VR技术通过模拟和创造虚拟世界,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自从首款商用VR产品Oculus Rift 在2016年上市以来,VR市场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重点探讨VR市场的发展现状。

VR消费者市场VR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降低成本,促使VR设备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

近年来,VR头戴式设备如Oculus Rift、HTC Vive和PlayStation VR等的推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uperData的数据,全球VR消费者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达到120亿美元。

VR游戏和娱乐应用是VR消费者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消费者对于VR游戏和虚拟社交应用的兴趣日益高涨。

VR企业市场除了消费者市场,VR技术在企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企业可以利用VR技术进行培训模拟、沟通协作、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VR技术进行虚拟试驾,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建筑公司可以借助VR技术进行虚拟演示,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

根据IDC的报告,全球VR企业市场规模预计在2022年将超过300亿美元。

随着5G网络的普及,VR技术将在企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VR医疗和教育市场VR技术在医疗和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医疗方面,VR技术可以用于手术模拟、病情诊断和康复治疗等方面。

例如,医生可以利用VR技术进行手术模拟,提前熟悉手术流程和解决潜在风险。

教育方面,VR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互动的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利用VR设备参观博物馆、探索远古文明等,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预计到2022年,全球VR医疗和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

VR挑战与机遇虽然VR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硬件成本和设备依赖性的问题。

2020-2021年中国云原生用户调研报告

2020-2021年中国云原生用户调研报告

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 (2020年)2020年10月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2020年)前言2019年我国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为41.9亿元,同比增长92.4%。

私有云市场规模为645.2亿元,同比增长22.8%。

云原生产业作为现阶段云计算PaaS市场的重要支点,也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云原生产业联盟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50.2亿元。

数字经济大潮下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云原生产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新基建”带来的万亿级资本投入,也将在未来几年推动云原生产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云原生用户的使用状况和特点,云原生产业联盟开展了2020年度中国云原生用户使用状况的调查。

本次活动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487份。

本报告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力争详实客观的反映云原生用户需求,为广大关注云原生产业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报告目录前言 (I)观点摘要 (1)一、调查背景 (2)(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2)1、调查方法 (2)2、样本描述 (2)(二)报告术语界定 (3)二、用户云原生应用建设现状 (4)(一)云原生IT建设投入 (4)(二)云原生集群部署现状 (5)(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的价值及挑战 (8)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现状 (10)(一)应用及软件发布周期和方式 (10)(二)容器技术使用现状 (11)(三)微服务技术使用现状 (17)(四)Serverless技术使用现状 (21)观点摘要1用户云原生应用建设现状Ø现阶段已有9%的用户云原生相关投入已占总IT投入的一半以上。

28%的用户在云原生相关建设中的年投入占总体投入的占比低于5%,28%的用户占比在5%-10%之间,25%的用户在占比10%-30%之间,10%的用户占比在30%-50%之间,但也有9%的用户的占比已经超过50%。

2024年5G专网专线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5G专网专线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5G专网专线市场分析报告5G专网专线是指基于5G技术构建的专线网络,具备高速、低延迟、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它可以满足企业对于大带宽、低时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需求,适用于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目前,5G专网专线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据市场研究机构分析,2019年全球5G专网专线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0亿美元。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企业和机构,包括金融、制造、物流、医疗、教育等各个行业,以及政府和军队等领域。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用进程的加快,5G专网专线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市场驱动因素1.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带宽和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专网专线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2. 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使得企业对网络安全和稳定性的需求急剧增加,5G专网专线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企业的首选。

3.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大量的设备和终端连接到网络中,5G专网专线能够为这些设备提供更好的连接和通信条件。

4.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网络带宽和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专网专线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三、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5G专网专线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有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和互联网公司等参与竞争。

运营商主要以提供网络连接和专线服务为主,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5G设备和解决方案,互联网公司则以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为优势。

在运营商方面,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动5G网络的建设和商用化,不仅为企业提供5G专网专线,还提供5G网络覆盖和业务支持等综合服务。

在设备供应商方面,华为、诺基亚、爱立信等国际知名企业在5G设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且积极推动5G专网专线的商用化。

在互联网公司方面,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公司都在探索5G专网专线的商机,并且基于自身的优势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四、市场发展前景5G专网专线作为新兴的市场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0年中国5G应用发展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5G应用发展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5G应用发展研究报告【内容提要】 为加快5G应用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众多支持政策,5G市场建设成果显著,各产业链端收益增长明显,5G垂直行业创新应用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020年,5G应用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将进一步完善、5G应用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需关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协调范围大,5G融合创新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商业盈利模式不明晰等问题。

基于此,赛迪智库建议,一是多措并举加快5G网络建设,二是突破重点垂直行业的应用,三是探索明晰的5G应用商业模式。

2020年全球5G进一步加速发展,国家站在战略角度出台众多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利好,地方政府也出台5G扶持政策。

尤其是5G规模组网和5G 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方面,三大运营商提前布局相关业务。

在相关产业方面,5G应用使多领域受益,各产业链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我国5G应用发展还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协调范围大,5G融合创新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商业盈利模式不明晰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对2020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持续推动5G应用快速发展一是国家在战略层面积极出台5G应用支持政策。

国家不仅从宏观层面明确了未来5G应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同时也确定将依托国家重大专项计划等方式,积极组织推动5G核心技术的突破。

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十六次提到了“5G”。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5G要在2020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5G商用;《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力争2020年启动5G商用。

决策层有志于在5G网络技术上,走在全球前列。

二是地方政府同样加快出台5G应用政策。

2019年,北京、江西、陕西、浙江、江苏等地方政府均印发与5G发展相关的规划,提出协调相关单位、开放公共区域、统筹编制规划、简化审批手续、推进共建共享、保障用电供给、建设产业园区、支持企业创新等诸多利好政策,给5G快速发展铺路。

元宇宙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元宇宙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元宇宙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8第一章 总论 ...............................................................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8二、 编制原则 ................................................................8三、 编制依据 ................................................................9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 ........................................................9五、 项目建设背景 ..........................................................9六、 结论分析 ................................................................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12一、 网络环境——5G是元宇宙的通信基础 ......................................12二、 虚实界面——硬件是实现元宇宙的交互基础 .................................13三、 切实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增强转型内生动力 ................................14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预测 ............................................................16一、 数据处理——云计算是元宇宙的算力基础 ...................................16二、 认证机制——区块链技术是元宇宙的核心技术 ...............................三、 元宇宙的诞生及定义 ....................................................17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 ..................................................18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18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18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 .......................................................2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20二、 建设方案 ................................................................20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2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第六章 选址方案分析 .......................................................22一、 项目选址原则 ..........................................................22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 ........................................................三、 加强“六最”营商环境建设 .................................................2323四、 精准用力抓项目,夯实转型支撑 ...........................................25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第七章 法人治理 ............................................................26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 ........................................................30二、 董事 ....................................................................33三、 高级管理人员 ..........................................................35四、 监事 ....................................................................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 .....................................................36一、 优势分析(S) .........................................................37二、 劣势分析(W) ..........................................................37三、 机会分析(O) .........................................................38四、 威胁分析(T) .........................................................第九章 运营管理 ............................................................41一、 公司经营宗旨 ..........................................................4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4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44四、 财务会计制度 ..........................................................第十章 发展规划 ............................................................一、 公司发展规划 ..........................................................4952二、 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 ..................................................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545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第十二章 工艺技术分析 .....................................................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555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57三、 质量管理 ................................................................四、 设备选型方案 ..........................................................585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第十三章 组织机构管理 .....................................................60一、 人力资源配置 ..........................................................60劳动定员一览表 ..............................................................二、 员工技能培训 ..........................................................60第十四章 环境影响分析 .....................................................一、 编制依据 ................................................................6262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 ....................................................63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5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5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65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七、 环境管理分析 ..........................................................6668八、 结论及建议 .............................................................第十五章 项目投资分析 .....................................................一、 编制说明 ................................................................6969二、 建设投资 ................................................................7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7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71建设投资估算表 ..............................................................72三、 建设期利息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727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3四、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表 ..............................................................7374五、 项目总投资 .............................................................7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757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第十六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77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77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7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808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8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五、 偿债能力分析 ..........................................................828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六、 经济评价结论 ..........................................................83第十七章 招标方案 .........................................................84一、 项目招标依据 ..........................................................84二、 项目招标范围 ..........................................................84三、 招标要求 ................................................................84四、 招标组织方式 ..........................................................五、 招标信息发布 ..........................................................87第十八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 ..................................................88一、 项目风险分析 ..........................................................二、 项目风险对策 ..........................................................89第十九章 总结分析 .........................................................第二十章 附表附录 .........................................................9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9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939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949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9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96建设投资估算表 ..............................................................96建设投资估算表 ..............................................................9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9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8流动资金估算表 ..............................................................9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9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最新燃气安全监管综合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资料

最新燃气安全监管综合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资料

燃气安全监管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目录1. 建设背景 (4)2. 建设目的 (5)3. 建设内容 (7)4. 建设原则 (9)5. 技术路线 (11)5.1.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技术 (11)5.2. 数据仓库技术 (15)5.3. 分布式数据存储及挖掘技术 (24)5.4. 空间数据引擎技术 (26)5.5. 海量图库管理技术 (27)5.6. WebService技术 (28)5.7. 动态高效的网络GIS技术 (29)5.8. 灵活的搭建式开发技术 (31)6. 总体思路 (32)7. 平台架构 (34)8. 平台功能 (35)8.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36)8.2.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41)8.2.1. 工作内容 (41)8.2.2. 系统组成 (41)8.2.3. 监视点配置 (41)8.2.4. 系统功能 (42)8.3. 燃气管网管理系统 (44)8.3.1. 地图操作 (44)8.3.2. 管网入库 (50)8.3.3. 数据更新 (50)8.3.5. 离线编辑 (52)8.3.6. 系统管理 (54)8.3.7. 数据同步 (54)8.3.8. 燃气管网信息发布 (54)8.3.9. 标准服务接口 (55)8.3.10. 服务数据调用 (55)8.4. GIS综合管理系统 (55)8.4.1. 地图浏览 (56)8.4.2. 管网查询 (58)8.4.3. 管网统计 (62)8.4.4. 设备维护 (65)8.4.5. 设备展示 (66)8.4.6. 管网分析 (68)8.4.7. 管网事件 (73)8.4.8. 日志管理 (76)8.4.9. 权限管理 (77)8.4.10. 二三维一体化 (77)8.5. GPS定位管理系统 (78)8.5.1. 实时定位 (78)8.5.2. 历史轨迹 (79)8.5.3. 越界记录 (79)8.5.4. 车辆管理 (80)8.5.5. 车辆档案 (81)8.5.6. 加油管理 (81)8.5.7. 油耗统计 (81)8.5.8. 定期保养 (81)8.6. 外勤管理系统 (82)8.6.1. 事件总览 (82)8.6.2. 巡检监控 (83)8.6.3. 事件分布 (84)8.6.4. 巡检计划 (85)8.6.5. 隐患管理 (89)8.6.6. 设备管理 (93)8.6.7. 管网维护 (95)8.7. 钢瓶标识码管理系统 (97)8.7.1. 条码系统业务操作流程 (99)8.7.2. 钢瓶的档案管理 (100)8.7.3. 钢瓶的充装信息管理 (101)8.7.4. 销售信息管理 (101)8.7.5. 收发凭证的打印 (101)8.8. 事故应急指挥平台 (101)8.8.1. 应急资源管理 (102)8.8.2. 应急流程管理 (102)8.8.3. 事故确认和业务分派 (103)8.8.4. 智能导航 (104)8.8.5. 事故模拟 (104)8.8.6. 现场动态 (105)8.8.7. 舆情管理 (105)8.8.8. 事件管理 (105)8.8.9. 统计报表 (106)结语 (107)近年来,燃气业务飞速发展,设施设备不断更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已形成先进、完善、系统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并不断推陈出新、锐意进取,成为稳定、安全、专业的区域性燃气经营企业,致力于倡导绿色环保、推广节能减排,提升城市品位,营造美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随时随地跨入虚拟世界! 5G时代的云游戏

随时随地跨入虚拟世界! 5G时代的云游戏

专题FEATURE随时随地跨入虚拟世界! 5G时代的云游戏云游戏元年“云游戏时代已经到来,2020年就是‘云游戏元年’。

”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如果从云服务到游戏终端构建起全新生态,那么云游戏将把游戏产业引向颠覆性的发展方向,成为未来翘首可望的新增长点。

根据Newzoo发布的《全球云游戏报告》显示,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云游戏2020年时,年收益能达到4.59亿美元,并且市场规模不断攀升,直到2023年年底,云游戏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23%。

而国内中国云游戏行业前瞻报告、界面新闻研究部的报告数据也显示,2019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为2330亿元,其中云游戏市场规模仅有22亿元。

预计到2026年,5G在中国全面建成时,云游戏在游戏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50%,中国云游戏市场的规模届时将接近3000亿元。

这样一个发展迅猛且潜力巨大的市场,自然会引来无数企业机构争相上车。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游戏运营商还是游戏开发者、终端设备厂商,都以各种方式争相“上车”,一场席卷全球的云游戏浪潮愈演愈烈。

扎堆云游戏的巨头们在传统认知中,互联网科技巨头本身具有相对独立且差异化的“标签”,如电商于阿里巴巴、社交于腾讯又或者搜索于百度,谷歌、微软、亚马逊等海外科技企业同样具有鲜明的标签属性,可在云游戏这件事儿上,全球科技巨头的态度却相当一致。

近些年,从国外微软x C l o u d、谷歌Stadia 、亚马逊Luna 、索尼的PS Now 、英伟达Geforece Now再到国内的腾讯START 、网易云游戏等等平台,“云游戏”这股风潮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席卷全球。

除了游戏公司,连谷歌、亚科幻电影《头号玩家》带来的轰动令人记忆犹新,主人公身穿智能装备,畅游在多款经典游戏联合构建的虚拟世界中,游戏与现实的深度结合开启了广袤的想象空间。

《头号玩家》中的剧情并非遥不可及,随着5G技术日益普及、网络宽带环境优化,全球云游戏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电信天翼云VR亮相世界VR产业大会 发布云XR“666”战略合作伙伴计划

中国电信天翼云VR亮相世界VR产业大会 发布云XR“666”战略合作伙伴计划

中国电信天翼云VR亮相世界VR产业大会发布云XR“666”战略合作伙伴计划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于江西南昌正式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VR让世界更精彩——育新机开新局”,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办会、国际国内同设会场的形式,面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代表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参会体验。

为了直观展示中国电信在VR/AR领域的成果,中国电信以“5G 赋能数字经济、XR构筑美好生活”为主题,在VR大会展馆设置了电信品牌区、5G云网能力区、行业应用区、云VR体验区、智慧家庭区等五大展区。

在云VR体验区,中国电信天翼云VR展示了“5G+云XR新生态内容”领域的最新成果。

在双5G云VR论坛上,号百控股公司董事长李安民进行了“双G+云VR促进融合新经济发展”主题演讲,旨在携手合作伙伴,共谱VR产业新篇。

李安民介绍道,中国电信天翼云VR商用以来,已推出上万部平台内容和上千部自制内容。

在TOC领域,创新推出“雷神山”VR 云监工和珠峰慢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破亿。

在TOB领域,累计呈现超500场VR直播,打造超60个VR商业综合体。

此外,中国电信天翼云VR重视生态合作,已联合全球电信运营商,发起成立“全球XR内容电信联盟”,联合华为打造BJIC创新平台,联合韩国LGU+开展内容技术创新。

李安民表示,VR行业前景看好,但存在终端价格贵、使用门槛高、用户体验弱、优质内容少、行业标准缺等五大痛点。

中国电信天翼云VR发展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强化平台运营,提升客户感知,持续推进VR产业生态发展。

会上,云XR“666”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正式发布。

据中国电信天翼云VR负责人王浩介绍,该计划将面向全球招募666家含硬件、软件、内容、应用、服务等方面的云XR生态战略合作伙伴,进行等级评定后,评选出66家S级合作伙伴和600家A级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合作新模式,推动项目孵化、合作落地、资本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光秋月两相和
5G+云VR研究报告
2020年
摘要
清晰度、流畅性与交互感是影响VR体验的三大因素。 相较于本地VR,云VR将业务部署在云端,降低了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使设备更加轻量化,也有效
降低了用户的消费门槛。但云VR引入了编解码及传输时延导致整体时延增加,VR体验受到更高
的挑战。
SMS
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的网络是云VR良好体验的保障。5G与千兆光纤均能满足云VR的发展需要。
来源:由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2020.5 iResearch Inc.
2
概述:VR概述
1
方案:基于5G的云VR解决方案
2
应用:5势
4
3
VR概述
基于头盔显示器的沉浸式VR系统是目前发展的主流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为用户带来沉浸感。 按照用户交互形式和沉浸感的程度不同,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分为桌面式VR系统、分布式VR系统、增强型VR系统及沉浸式 VR系统。桌面式VR是最早期的VR类型,主要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并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虚拟环境、通过鼠标与虚拟环境 进 行交互,沉浸感弱。沉浸式VR是目前消费者最常见的VR类型,主要利用各类输入与输出设备为用户带来极致的沉浸体验。 沉浸式VR包括基于头盔显示器的沉浸式VR与投影式VR,其中基于头盔显示器的沉浸式VR系统是目前发展的主流。按照设 备类型分类,基于头盔显示器的沉浸式VR又可以分为基于PC的VR、基于手机的轻量级VR及VR一体机三大类型。PC VR沉 浸感强,用户体验效果好,但是对PC高性能的要求导致用户成本高,有线连接导致用户自由度低。基于手机的轻量级VR与 一体机VR性能低,支持的业务有限,但是成本低,无线连接自由度高。下面以PC VR为例,介绍沉浸式VR系统的组成及其 交互方式。PC VR主要由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组成,其中输入/输出设备主要负责用户姿态的识别,并生成反 馈信息,计算机主要负责内容存储、计算与画面的实时渲染等,两者通过有线进行信息交互。
基于5G网络的云VR传输方案,传输环节长,时延高,能满足云VR初期发展需求;基于5G MEC
的云VR解决方案,传输节点少,时延低,能更好的满足云VR的发展需求,将成为主流的云VR解
决方案,但成熟时间晚。
5G云VR降低用户消费门槛,提升用户体验,将助力VR应用发展。 云VR视频内容较丰富,且基于5G的传输方案能满足其体验需求,发展速度快;VR云游戏需要
基于5G MEC的解决方案才能保障用户良好的体验,且现在内容单一,用户爆发式增长需要较 长时间;在教育领域中,视频教学类场景体验易保障,内容开发难度低,发展速度较快;在医 疗领域中,示教、探视及简单的操作训练会先发展起来。
5G与云VR相互促进,将助力运营商5G业务及云VR业务的发展。 除内容外,体验是影响云VR发展及用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在终端下降的前提下,体验与内容将
VR业务分类及其对设备性能的要求
VR业务 典型应用
业务特点
设备性能
弱交互VR 业务
VR视频/直播
体验内容是预先规划的,用户与虚拟环境交互是被动的。 用户通过头部运动切换视点,但视线范围有限。 用户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无交互行为。
视频内容已经提前制作完成,传送至头显 呈现即可。用户可通过头部运动转换视角 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但不与虚拟环境中 的物体进行实时交互,因此,无需逻辑计 算与实时渲染,对设备性能要求低。
来源:华为VR白皮书及其他公开资料,由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2020.5 iResearch Inc.
5
影响VR体验的主要因素
不断提升清晰度与流畅性、增强交互感以保证良好的VR体验
清晰度、流畅性及交互感是影响VR体验的三大因素。清晰度主要受视频内容与显示屏分辨率的影响,低分辨率的视频内容 或显示屏将导致视频的清晰度低,容易使用户产生疲劳感,难以沉浸其中。流畅性主要受帧率与刷新率的影响,高帧率与 高刷新率可以使画面更加流畅,用户体验更好。交互感主要受时延的影响。对于强交互业务来说,业界认为,MTP要控制 在20ms以内,否则用户将产生眩晕感。
输入/输出设备
PC VR系统组成及其交互方式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组成
头盔显示器 数据手套
力反馈装置
话筒
耳机
跟踪器
功能
用户姿态识别,并实时生成相 对应的反馈信息。
耳机
来源:公开资料,由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2020.5 iResearch Inc.
头盔显示器 手柄
通过输入设备采集用户姿 态信息并反馈给计算机。
计算机根据用户姿态信息进 行计算和画面渲染,然后再 将画面发送至用户显示器。
组成
VR软件
VR数据库
功能
主要负责内容存储、逻辑计算 与画面的实时渲染等。
4
VR业务分为强交互VR与弱交互VR
与弱交互VR相比,强交互VR要实时渲染,对设备性能要求高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虽然近几年VR发展阻力重重,但已经实现在直播、游戏、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按照用户交互 体验分类,VR业务可分为强交互VR业务与弱交互VR业务。强交互VR业务是指VR用户通过交互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 进行实时互动,使用户感受到虚拟环境的变化。计算机需要根据用户的姿态信息进行逻辑计算与实时渲染,对设备性能要 求高。弱交互VR业务是指VR用户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无交互行为,用户通过头部运动与已经设定好的虚拟环境进行互 动,感受虚拟环境的变化。用户体验的内容已提前完成,头显只需呈现即可,无需计算与实时渲染,因此,相较于强交互 VR,弱交互VR对设备的性能要求较低。
强交互VR 业务
沉浸式游戏
用户可以与虚拟环境、用户自身及其他用户进行交互。 用户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实时互动。 通过交互设备,使用户具有很强的沉浸感。
用户通过交互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 行实时交互。计算机需要根据用户姿态信 息进行逻辑计算与实时渲染。实时渲染需 要高性能的GPU完成,因此强交互VR对设 备的性能要求高。
影响云VR细分应用场景的发展速度。在体验优势的加持下,运营商云VR平台有可能改变现在视 频、云游戏等应用的市场格局,尤其是对时延要求严格的云游戏,但受体制影响的团队素质及运 营能力是其成功的主要阻碍。
运营商应加快部署5G SA网络,充分发挥其云网优势,积极布局云VR业务,并与上下游企业共 同推动云VR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