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敬畏自然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下11课 敬畏自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11课敬畏自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的自然敬畏情怀。
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自然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生命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3. 敬畏自然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自然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4. 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培养敬畏自然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将敬畏自然的理念转化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讲解自然的重要性:讲解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 讲解生命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4. 讲解敬畏自然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自然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5.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建议。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敬畏自然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敬畏自然》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查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敬畏自然的观念,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敬畏自然》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查找和处理信息,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引出课题《敬畏自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敬畏自然》,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倾听他人意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敬畏自然的认识,提出自己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敬畏自然》,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作文,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敬畏自然》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倾听他人意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作文。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反思自己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是否能够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意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学习在速读课文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图片、资料,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国有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勇气,但是,现在许多人提出要敬畏自然,到底哪个观点正确呢?今天我们学习《敬畏自然》,详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体会反问加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4、培养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思想。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展示作者名片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与自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预习课文《敬畏自然》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
二、分析课文语言特色1.分析课文第一段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课文第二段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分析课文第三段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写作训练2.学生根据课文写作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四、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五、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规律。
二、分析自然规律1.分析课文第一段中的自然规律,理解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2.分析课文第二段中的自然规律,理解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3.分析课文第三段中的自然规律,理解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三、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交流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自然规律、敬畏自然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设想:《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以浓郁抒情的文学笔触道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在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教育中,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特设计四个教学环节:朗读课文——研读讨论——选点拓展——课中积累。
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思考,进一步体会大自然蕴含的人文价值,激发对自然、宇宙、生命的敬畏。
《敬畏自然》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一、激情导入盈盈春水,萋萋芳草,坐对一青山,一花一世界,“造化钟神秀”,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杰作吗?让我们走进自然,倾听天籁之音,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重逢感动的瞬间,怎不由衷地多一份深深的敬畏?二、朗读课文1、朗读全文。
学生快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理清文意和层次。
2、男女生前后对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1)前后对读反问句,体味语气和作用。
学生重点读第3和第8段。
(2)变换句式互动读,品出语气独特处。
学生将第3和第8段中的反问句式变换成陈述句,反复朗读。
(3)转换角色对答读。
男女生转换角色,将第5段中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对答来读,进一步感悟敬畏自然的深刻内涵。
三、研读讨论1、切入文题,指出回扣文题是全文的哪一部分?细读此部分,并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加以概括:()宇宙→()自然→()自己提示:结尾段。
它是全文的结论。
所填动词分别是:敬畏、敬畏、敬畏。
2、说说作者为什么开篇要否定“征服自然”?提示:可从历史的视角、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智慧上加以拓展。
3、文中“敬畏”二字从字面上说有几层含义?“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提示:两层含义。
既指敬重又指畏惧。
可从文中“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读出对自然充满敬重的意味。
八年级下册语文《敬畏自然》教案【五篇】

【导语】这是⼀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议论较盛,涉笔宏⼤,⽂句流畅,能引导学⽣对天地⾃然产⽣⽞思。
⽆忧考⼩编整理了⼋年级下册语⽂《敬畏⾃然》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能⼒:识记、理解本课⽣字词;品味⽂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提升驾驭语⾔的能⼒。
过程与⽅法:学⽣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与⾃然和谐统⼀的道理,增进对⾃然的认识,树⽴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揣摩理解本⽂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与⾃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
课时安排:⼀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想:本⽂是⼀篇议论性的散⽂,谈论的是⼈与⾃然的关系,通过对⼈类智慧与⼤⾃然智慧的⽐较,揭⽰⼈类应爱护⾃然、敬畏⾃然的道理。
⼋年级的学⽣,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动可感的⽂章。
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句、思想,是我们教师所要致⼒追求的。
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体把握课⽂时采⽤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时⼒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较法、讨论法等⽅法,引导学⽣结合现实⽣活来理解⽂本,巩固知识、培养能⼒,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认识⾃然、爱护⾃然的观念。
课前准备: 学⽣:①预习⽂章,⾃学字词,弄清⽂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然界与⼈类关系的图⽚或⽂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然、保护⾃然相关的图⽂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然的名⾔、故事、资料等。
教学过程: ⼀、展⽰图⽚,激情导⼊ 多媒体展⽰三组图⽚: 1、认识⾃然 课件展⽰:⾃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成林,海滩似⽟,⽩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乐) 2、认识⼈类 课件展⽰:⼈类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发明,⼈类登⽉,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3、认识⼈类与⾃然 课件展⽰:登⼭,横渡,航天航空,空⽓污染,森林毁灭,⼟地沙化,动物暴减,⾮典,禽流感…… ⽣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然是我们⼈类的母亲,⼈类⼀直享受着她的恩惠,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
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地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地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地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地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地道理,增进对自然地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1. 把握作者地观点。
掌握层层推进地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地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敬畏自然"地内涵,正确领会"宇宙地智慧"。
"宇宙地生命"地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地富有文学色彩地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地话题,也是一个严峻地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地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地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地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不必违言,在人类地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地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
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
几百年才长成地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地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地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地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
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地?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地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地。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1. 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地语句。
提问:作者地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 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 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 敬畏自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敬畏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二.教材分析《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
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三.教学重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四.教学难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五.教学准备做好预习准备,可根据课本上的“预习提示”的要求,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思考.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赏图片,谈看法,导入新课1。
问题:大自然神奇无比,人类也卓有成就。
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
自由谈。
3。
让我们一起走进《敬畏自然》一课,与文章、与作者对话,倾听作者睿智的谈论.(二)认识作者严春友,男,1959年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分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
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

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公开课教案三《敬畏自然》公开课教案之一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资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测, 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时布置: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同学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
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
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保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同学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同学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细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三、整体感知: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沛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
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定受到自然的惩办,大自然的惩办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缺乏”,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教案设计《敬畏自然》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敬畏自然》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敬畏自然》这篇文章从宏观上议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观点独特新颖,作者认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章充满哲理,语言富有文学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自然观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类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文章,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自然的描写性文章,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并鼓励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咫尺”“蓬蒿”“狼藉斑斑”等。
-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 学习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中的哲理。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敬畏自然,热爱自然。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敬畏自然”的内涵。
- 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技巧。
-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体会人类应敬畏自然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敬畏自然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2.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23 人教新课标版
【说教材】——教材分析
1.课文简析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
《敬畏自然》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这篇科学文艺作品的体裁是散文,侧重于议论。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探究问题
“敬畏”,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长早是无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说目标】——目标确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文本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
2.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说重点难点】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把握文意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
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说教法】——教法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具体方法如下:
导入课文——情境法
初步感知——诵读法
概括事件——点拨法
分析形象——讨论法
拓展迁移——练习法
【说学法】——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
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
具体的学法如下:
情境体验法: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读书入境法:训练学生朗读感知的能力。
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发散联想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说教学创意】
《敬畏自然》因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有一定难度。
特别是理解文章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
因此,设计教学为组合要言课,从文中提炼出表示观点的句子,然后进行重新组合,以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论证思路。
总体结构:解题——析要模式
解文题——明结构——析精段——抓核心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朋友,当你走到春光明媚的杨柳岸,看着碧波荡漾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在炎热的夏日走进一片绿阴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在夜间穿行于浓密森林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攀上一座山峰,看到危石林立、云雾缭绕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把生命释放于远山沧海、大地长天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我们拥有了农田和工厂、村庄和城市,我们拥有了武器和各种工具,我们建立了国家,我们有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历史。
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们仍可以听到我们的上空永远响着那句人类福至心灵的共同呼唤:敬畏自然!
(二)检查预习
1.字词竞赛
2.作者相关情况简介。
(二)初读课文,品悟标题
1.齐读严春友关于《敬畏自然》的一段话。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砝码。
而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类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地藐视自然的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人类被欲望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2.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提问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短语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个?
(敬畏自然)
3.品悟标题
提问设计:“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拆分,敬是什么意思?畏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情况谈谈,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
学生思考,回答。
(“敬畏”,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长早是无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长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可能恐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和自然的关系。
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美好。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说理性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揭示
作者的观点,养成从标题入手、准确把握文意的读书习惯。
以由浅入深的分层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完成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再读课文,品析精段
1.问题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段落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清层次。
3.分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组读两个“再也不应该”,一组读两个“首先应该”。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先将人类对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然后总结自己观点写法的妙用。
(四)三读课文,品核心句子
1.问题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几个句子支持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几句?
2.学生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运用“提取主句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概括句、总说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通过寻找支持观点的句子,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本文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 用“组合要言法”将文中重要的词句组合起来,加以综合性的表达,比较
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作者的思路。
学生交流后可这样归结: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因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再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五)巧拟标语,拓展延伸
1.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并引导学生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拟一条宣传标语。
2.教师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
3.学生拟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组选出优秀者发言,师生互动评价。
4.教师出示一些标语示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学科渗透意识;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并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六)教师小结:
就智慧而言,自然是大海,人类是小水滴;就生命而言,宇宙是大生命,人
类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全文按照“概括——具体——推论——结论”的思路展开,层层推进,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这种方法值得我们思考、写作时借鉴。
`28345 6EB9 溹38083 94C3 铃CE40316 9D7C 鵼35766 8BB6 讶 SZ27898 6CFA 泺34065 8511 蔑36659 8F33 輳825581 63ED 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