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知识点:集合四种命题方向解读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中的集合论与函数知识点

高考数学中的集合论与函数知识点

高考数学中的集合论与函数知识点高考是人生中的一道重要关卡,其中数学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数学中,集合论和函数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掌握的。

本文将从集合论和函数中的常见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集合论1. 集合的定义在数学中,集合就是由若干个特定对象组成的一个整体。

例如,一堆苹果组成了苹果的集合,一堆数学题组成了题目的集合。

2. 集合的表示表示集合的方法有两种:枚举法和描述法。

枚举法就是直接把集合中的元素罗列出来,描述法则是用某些属性描述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集合A由1, 2, 3三个元素组成,可以用枚举法表示为A={1,2,3},用描述法表示为A={x|x∈自然数,x≤3}。

3.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有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四种。

并集:表示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

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2,3,4},则A∪B={1,2,3,4}。

交集:表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

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2,3,4},则A∩B={2,3}。

差集:表示一个集合中去掉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

用符号“-”表示。

例如,A={1,2,3},B={2,3,4},则A-B={1},B-A={4}。

补集:表示全集中去掉某个集合中所有元素后剩下的元素。

用符号“C”表示。

例如,A={1,2,3},全集U={1,2,3,4,5},则A的补集为A^c={4,5}。

4. 集合的性质(1)自反性:任何集合都是该集合的子集。

(2)传递性: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集合B是集合C的子集,则集合A也是集合C的子集。

(3)对称性: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如果在集合B中存在元素不在集合A中,那么集合B也不是集合A的子集。

5. 集合的应用集合论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概率与统计中。

例如,众所周知,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来表示,而概率需要用到集合的运算。

高考关于集合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关于集合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关于集合的知识点总结在高考数学考试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也是考试中常常出现的题型。

本文将从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入手,总结高考中关于集合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在集合中,对象称为元素,记作x∈A,表示x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

如果集合A中的某个元素x没有特定的性质,只要它属于集合A,都可以被接受。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如A={1, 2, 3}。

描述法是通过一定的条件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如A={x|x>0},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x大于0。

二、集合的关系1. 相等关系:当两个集合A和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记作A=B。

2. 包含关系:当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时,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3. 真包含关系:当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B中还有集合A没有的元素时,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

4. 并集:将两个集合A和B中所有的元素都放在一起构成的集合,记作A∪B。

5. 交集:集合A和集合B中都有的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A∩B。

6. 差集:集合A中去掉与集合B相同的元素所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A-B。

三、集合的运算法则1. 交换律:A∪B=B∪A,A∩B=B∩A2. 结合律:(A∪B)∪C=A∪(B∪C),(A∩B)∩C=A∩(B∩C)3. 分配律:A∪(B∩C)=(A∪B)∩(A∪C),A∩(B∪C)=(A∩B)∪(A∩C)4. 吸收律:A∪(A∩B)=A,A∩(A∪B)=A5. 互补律:A∪A' = U(全集),A∩A' = φ(空集)6. De Morgan定律:(A∪B)'=A'∩B',(A∩B)'=A'∪B'四、应用题解析在高考中,常常出现一些应用题考查集合的知识点。

高三数学高考集合知识点梳理

高三数学高考集合知识点梳理

高三数学高考集合知识点梳理集合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数学分支。

在高考数学中,集合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三数学高考集合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对象组成的整体,这些对象被称为集合的元素。

常用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列举法:直接列举出集合的所有元素,用大括号{}表示。

2. 描述法:通过给出元素满足的条件来描述集合,用大括号{}表示,并用逗号分隔元素。

二、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1. 子集关系: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时也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特别地,一个集合是其本身的子集。

2. 并集运算: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合,记作A∪B。

3. 交集运算:两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4. 差集运算:从一个集合中去掉与另一个集合相同的元素后得到的集合,记作A-B或者A\B。

5. 互斥集:两个集合没有相同的元素,记作A∩B=∅,称为互斥集。

6. 补集运算:对于给定的全集U,集合A的补集是指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或者Ā。

三、集合的性质与定理1. 幂集性质:集合A的幂集是指以A的所有子集为元素的集合,记作P(A)。

对于一个有n个元素的集合来说,它的幂集将有2^n个元素。

2.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并集和交集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性质。

3. 德摩根律:对于给定的全集U、集合A和集合B,德摩根律表示为以下两个公式:(A∪B)' = A'∩B'(A∩B)' = A'∪B'四、集合的应用集合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在高考数学中出现,还涉及到概率、统计、逻辑等许多领域。

1. 概率:在概率计算中,集合用于描述事件的样本空间以及事件的发生情况,通过集合的交并运算和概率的定义,可以计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

高三有关集合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有关集合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有关集合的知识点总结在高三学习集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并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有关集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元素之间没有顺序关系。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和列举法。

描述法通过描述元素的特征来表示集合,列举法通过列举出所有的元素来表示集合。

二、集合的基本运算1. 并集: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放在一起,去除重复元素得到的新集合。

2. 交集:找出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构成的新集合。

3. 差集:从一个集合中去掉与另一个集合相同的元素得到的新集合。

4. 互斥集:两个集合没有共同元素,即交集为空集。

三、集合的运算性质1. 交换律:A∪B = B∪A,A∩B = B∩A2. 结合律:(A∪B)∪C = A∪(B∪C),(A∩B)∩C = A∩(B∩C)3. 分配律:A∪(B∩C) = (A∪B)∩(A∪C),A∩(B∪C) =(A∩B)∪(A∩C)4. 幂等律:A∪A = A,A∩A = A5. 吸收律:A∪(A∩B) = A,A∩(A∪B) = A6. 对偶律:(A∪B)' = A'∩B',(A∩B)' = A'∪B'四、特殊集合的性质1.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2. 全集:包含所有元素的集合,通常用符号U表示。

3. 子集: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4. 并集的性质:A⊆B,则A∪B = B;A∪∅ = A。

5. 交集的性质:A⊆B,则A∩B = A;A∩∅ = ∅。

五、常用的集合表示方法1. 自然数集:N = {0, 1, 2, 3, ...}2. 整数集:Z = {..., -3, -2, -1, 0, 1, 2, 3, ...}3. 有理数集:Q = {p/q | p, q∈Z,q≠0}4. 实数集:R5. 负整数集:Z- = {..., -3, -2, -1}6. 正整数集:Z+ = {1, 2, 3, ...}六、集合的应用1. 判断命题的真值:通过判断命题中的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来确定命题的真值。

高考数学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点汇总

高考数学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点汇总

高考数学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点汇总数学课本中出现的四种命题的内容经常在高考选择题中考察,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数学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点(一)1、四种命题: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或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四种命题的形式是:(1)原命题:若p则q;(2)逆命题:若q则p;(3)否命题:若则;(4)逆否命题:若则。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其逆命题与它的否命题也是等价的;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注意:1、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若原命题是“若p则q”,则这个命题的否定是“若p则非q”,而它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

2、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假,即“等价”高考数学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点(二)【若则命题】命题的常见形式为“若p则q”,其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逆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originalproposition),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inverseproposition).也就是说,如果原命题为“若p,则q”,那么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negativeproposition).也就是说,如果原命题为“若p,则q”,那么它的否命题为“若,则”.【逆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inverseandnegativeproposition).也就是说,如果原命题为“若p,则q”,那么它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高中数学知识点集 合与逻辑用语知识点推荐

高中数学知识点集 合与逻辑用语知识点推荐

高中数学知识点集合与逻辑用语知识点推荐高中数学知识点:集合与逻辑用语知识点推荐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集合与逻辑用语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们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石,也为我们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

一、集合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集成的总体。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例如,一个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可以构成一个集合,自然数也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2、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

例如,{1, 2, 3, 4, 5}。

(2)描述法:用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例如,{x | x 是大于 5 的整数}。

3、集合的关系(1)子集:如果集合 A 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 B,那么集合 A叫做集合 B 的子集,记作 A ⊆ B。

(2)真子集:如果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集合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 A,那么集合 A 叫做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作 A ⊂ B。

(3)相等:如果集合 A 和集合 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集合 A和集合 B 相等,记作 A = B。

4、集合的运算(1)交集: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集合 B 的交集,记作A ∩ B。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者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并集,记作 A ∪ B。

(3)补集:设 U 是一个全集,A 是 U 的一个子集,由 U 中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在 U 中的补集,记作∁UA。

二、逻辑用语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2、四种命题(1)原命题:若 p,则 q。

(2)逆命题:若 q,则 p。

(3)否命题:若¬p,则¬q。

(4)逆否命题:若¬q,则¬p。

高考数学集合知识点

高考数学集合知识点

高考数学集合知识点集合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

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提高数学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考数学中与集合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指由各种对象组成的整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的元素。

集合内的元素可以是数、图形、对象等各种各样的事物。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直接列举出集合中的元素,用花括号{}括起来。

例如,集合A={1, 2, 3}表示A是包含1、2和3三个元素的集合。

2. 描述法:通过一定的条件来描述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集合B={x|x是正整数,且x<10}表示B是由小于10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三、集合的运算1. 交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交集记作A∩B,表示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 并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记作A∪B,表示属于A或B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3. 差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A减去B的差集记作A-B,表示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4. 补集:给定一个全集U以及一个集合A,称全集U中属于A'而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A'。

四、集合的性质1. 互斥:两个集合A和B没有相同的元素,即A∩B=∅。

2. 包含与被包含:集合A包含于集合B,即A⊆B,表示A中的任意元素也属于B;集合A被集合B包含,即B⊇A。

3. 子集与真子集:若集合A包含于集合B,且A≠B,则称A 为B的子集,记作A⊂B;若A⊂B且存在x∈B,但x∉A,则称A 为B的真子集,记作A⊊B。

4. 幂集:给定一个集合A,A的所有子集所构成的集合称为A 的幂集,记作P(A)。

例如,若A={1, 2},则P(A)={{},{1},{2},{1,2}}。

五、常用定理与应用1. 德摩根定律:对于任意的集合A和B,有以下关系成立:(1)(A∪B)'=A'∩B'(2)(A∩B)'=A'∪B'2. 分配律:对于任意的集合A、B和C,有以下关系成立:(1)A∩(B∪C)=(A∩B)∪(A∩C)(2)A∪(B∩C)=(A∪B)∩(A∪C)六、集合在高考中的应用1. 题型一:集合的基本运算高考中常会出现对两个或三个集合进行并、交、差等运算的求解题目。

集合的高考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高考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高考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位学生都会经历的一场考试,对于考生们来说,高考的知识点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集合的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备战高考的考生们。

一、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对象的总体。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列举法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逐个列出;描述法则是用一句话来描述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某种特征;图示法是通过绘制集合的形状表示其中的元素。

二、集合的运算1. 交集: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中都有的共同元素构成的新集合。

2. 并集: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合在一起构成的新集合。

3. 补集:指在全集中除去某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新集合。

4. 差集:指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新集合。

5. 空集:指一个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三、集合的基本性质1. 交换律: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满足交换律,即A∪B=B∪A,A∩B=B∩A。

2. 结合律:多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满足结合律,即(A∪B)∪C=A∪(B∪C),(A∩B)∩C=A∩(B∩C)。

3. 分配律:并集对交集满足分配律,即A∪(B∩C)=(A∪B)∩(A∪C)。

4. 对偶律:补集的补集等于原集合,即(A')'=A。

5. 吸收律:并集与交集的交集等于其中的较小集合,即A∪(A∩B)=A。

四、集合的常用定理1. 德摩根定理:指若A、B为集合,则(A∪B)'=A'∩B',(A∩B)'=A'∪B'。

2. 个别命题法则:若P(X)为命题,则成立P(A∪B)等价于P(A)与P(B)成立中至少有一个,而成立P(A∩B)等价于P(A)与P(B)成立中都成立。

3. 康托尔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使A与其幂集P(A)等势。

五、集合的应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在高中数学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其中,排列组合问题非常常见。

高三集合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高三集合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高三集合知识点及题型总结高三是每位学生都要经历的一段重要时光,它是冲刺高考的最后一年,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集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也是各类题型中常考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技巧等方面,对高三集合知识点及题型进行总结。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础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常用的表示集合的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和描述法。

集合中的元素是指构成集合的个体,它可以是数字、字母、词语、图形等各种对象。

二、常用的集合运算规则1. 交集:表示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记作A∩B。

2. 并集:表示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记作A∪B。

3. 差集:表示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中共同元素后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记作A-B。

4. 互斥事件:表示两个集合没有共同元素。

当A∩B=∅时,称A与B互斥。

三、集合的题型及解题技巧1. 判断题判断题是常见的集合题型,通常考察对集合定义及运算规则的理解。

例题:设A={1,2,3},B={3,4,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A∩B={3}B. A∪B={1,2,3,4,5}C. A-B={4,5}D. A与B互斥解题技巧:利用定义及运算规则进行逐个选项判断,注意理解交集、并集、差集和互斥的含义。

2. 元素的归属关系该类题型考察对元素的归属关系判断及表示的能力。

例题:已知集合A={a,b,c},B={b,c,d},判断元素"a"是否属于集合B。

解题技巧:判断元素的归属关系,直接查看B集合中是否包含元素"a",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3. 集合间的关系这类题目考察对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常见的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等。

4. 集合的运算该类题型常考察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

例题:已知集合A={1,2,3,4},B={3,4,5,6},C={4,5,6,7},求(A∪B)-C的结果。

高考数学集合全部知识点

高考数学集合全部知识点

高考数学集合全部知识点数学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而集合论又是数学中的一块基础知识。

掌握好集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非常关键。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高考数学中集合相关的全部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正在备战高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法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例如,集合A={1,2,3,4,5}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而集合B={x | x是正整数, 0<x<6}可以用描述法表示。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1.子集与超集如果一个集合A的元素全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 的子集。

记作A⊆B。

若A中恰有n个元素,则称A是n个元素的集合。

2.交集和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指由A和B的共同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而A和B的并集是指由A和B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3.补集和差集对于给定的全集U,集合A在U的补集是指A中不在U 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而A和B的差集是指由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4.集合的运算规律(1)交换律:A∩B=B∩A;A∪B=B∪A(2)结合律:(A∩B)∩C=A∩(B∩C);(A∪B)∪C=A∪(B∪C)(3)分配律:A∩(B∪C)=(A∩B)∪(A∩C);A∪(B∩C)=(A∪B)∩(A∪C)(4)De Morgan定律:(A∪B)'=A'∩B';(A∩B)'=A'∪B'三、集合的应用1.集合的分类集合可以根据其中的元素进行分类。

例如,我们可以将正整数集合分为偶数集合和奇数集合。

2.集合的运算应用集合的运算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在调查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时,我们可以用集合的并集运算将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整合到一起,用交集运算找出两个学生间共同喜欢的活动。

3.集合的概率应用研究集合的概率可帮助我们计算各项概率和事件的关系。

高三数学集合与逻辑知识点

高三数学集合与逻辑知识点

高三数学集合与逻辑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逻辑思维和集合概念有着深刻的研究和应用。

在高三学习阶段,学生将接触到更多深入的数学知识,包括集合和逻辑。

本文将对高三数学中的集合和逻辑知识点进行详细讨论。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常用的表示集合的方法有描述法和列举法。

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记作a∈A,表示元素a属于集合A。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A={元素1,元素2,...}的方式表示一个集合。

在集合中,还有一些常见的特殊集合,如空集。

空集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还有全集,全集是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全部元素的集合,记作U。

二、集合的运算1. 并集并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表示为A∪B,其中A和B为集合。

并集的性质是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

2. 交集交集是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表示为A∩B,其中A和B为集合。

交集的性质是交换律、结合律和吸收律。

3. 差集差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所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表示为A-B,其中A和B为集合。

差集的性质是非交换律和非结合律。

4. 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的交集为空集的情况,即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

三、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是研究正确推理的学问,也是数学的一部分。

在高三数学中,逻辑运算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1. 命题命题是陈述性的陈述句,可以判断其真假。

命题可以是简单命题,也可以是复合命题。

复合命题可以通过逻辑运算符如与、或、非等来构成复合命题。

2. 逻辑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有与、或、非三种。

与运算符表示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时,才为真;或运算符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一个为真时,就为真;非运算符表示对一个命题取反。

3. 条件命题条件命题是指由两个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可以表示“如果……,则……”的关系。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带伞。

4. 充分必要条件在逻辑中,充分必要条件是指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集合与逻辑知识讲解及考点梳理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集合与逻辑知识讲解及考点梳理
① 区别∈与 、 与 、a 与{a}、φ 与{φ }、{(1,2)}与{1,2}; ② 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φ 与 A≠φ 。 ③若集合 A 中有 n(n N ) 个元素,则集合 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 2n -1, 所
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2n 2
1.学习集合的基础能力是准确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熟练运用集合的各种符号,如 、 、 、 、=、CS A 、
∪,∩等等; 2.强化对集合与集合关系题目的训练,理解集合中代表元素的真正意义,注意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 注意运用 Venn 图解题方法的训练,加强两种集合表示方法转换和化简训练;解决集合有关问题的关键是 准确理解集合所描述的具体内容(即读懂问题中的集合)以及各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常常根据“Venn 图” 来加深对集合的理解,一个集合能化简(或求解),一般应考虑先化简(或求解); 3.确定集合的“包含关系”与求集合的“交、并、补”是学习集合的中心内容,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问题 所涉及的具体的数学内容来寻求方法。
G {z | y x2 2x 1, z y} x。
1
⑤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0}、 和{} 的区别;0 与三者间的关系。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条件为 A B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A 的情况。
⑥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符号“Ø, ”
(1)若 A∩B=A,求实数 a 的值;
(2)求 A∪B,A∩B.
【解析】A={x|x=4 或 x=a},B={x|x=1 或 x=4}
(1)因为 A∩B=A 所以 A⊆B,由此得 a=1 或 a=4
(2)若 a=1,则 A=B={1,4}

高一集合题高考知识点分析

高一集合题高考知识点分析

高一集合题高考知识点分析高考是每个高中生都会面对的考试,它决定着一个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心仪的大学。

而高一时期,就是为高考做准备的重要阶段。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我们需要对高一集合题的高考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数学数学是高考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

高一的数学集合题主要包括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包含关系等。

1.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高一的集合题一般会涉及这些基本运算,考查学生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四种:列举法、描述法、区间表示法和集合运算表示法。

高一的集合题中常常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并正确表示集合。

3. 集合的包含关系集合的包含关系包括真包含、假包含和相等三种情况。

高一的集合题中经常会涉及这些包含关系,考查学生对包含关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二、物理物理是高考中的另一门重要科目,它考查学生对自然界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一的物理集合题主要包括力和运动、能量和功以及电和电路等方面的知识点。

1. 力和运动高一的物理集合题中常涉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2. 能量和功能量和功是物理中的重要概念,高一的集合题中经常会要求学生计算物体的动能、势能和机械功等。

学生需要熟悉能量和功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3. 电和电路电和电路也是高一物理集合题中的常见知识点,涉及电流、电压、电阻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电流的分布情况,以及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等。

三、化学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与生活密切相关。

高一的化学集合题主要集中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点上。

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高一的集合题中经常要求学生识别化学反应类型、写出化学方程式等。

数学高考集合专题知识点

数学高考集合专题知识点

数学高考集合专题知识点数学高考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解题能力,还能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本文就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关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对象的总体。

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集合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集合A={1,2,3,4};描述法是通过描述元素满足的特定条件来表示集合,例如A={x|x是自然数,0<x<5},表示A是一个由1、2、3、4组成的集合。

二、集合的运算1. 并集: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表示为A∪B,是包含了A和B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例如A={1,2,3},B={3,4,5},则A∪B={1,2,3,4,5}。

2. 交集: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表示为A∩B,是同时包含了A和B中的元素的集合。

例如A={1,2,3},B={3,4,5},则A∩B={3}。

3. 差集: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表示为A-B,是包含了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

例如A={1,2,3},B={3,4,5},则A-B={1,2}。

4. 互斥事件:集合A和集合B是互斥事件,表示为A∩B=∅,即A和B没有共同的元素。

5. 补集:对于全集U中的一个集合A,A在U的补集表示为A的所有不包含在A中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A'。

例如U={1,2,3,4,5},A={1,2},则A'={3,4,5}。

三、集合的关系1. 包含关系: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称集合A包含于集合B,记作A⊆B。

例如A={1,2,3},B={1,2,3,4,5},则A⊆B。

2. 相等关系:如果集合A包含于集合B,且集合B包含于集合A,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如A={1,2,3},B={1,2,3},则A=B。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知识点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知识点

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②{(x ,y )|xy <0,x ∈R ,y ∈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1323y x y x 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且21≠≠y x 3≠+y . 解:逆否:x + y =3x = 1或y = 2.2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 例:若255 x x x 或,⇒. 4. 集合运算:交、并、补.{|,}{|}{,}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5.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Φ⊆⊆⊆⊆⊆⇒⊆⊆⊆⊇⊇C(2) 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B U ⊆⇔=⇔=⇔=C (3) 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等幂律:.,A A A A A A ==求补律:A ∩C U A =φ A ∪C U A =U C U U =φ C U φ=U反演律: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6. 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 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 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基本公式:(1)()()()()(2)()()()()()()()()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 A card B card C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3) card ( U A )= card(U)- 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 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 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 轴下方的区间.x(自右向左正负相间) 则不等式)0)(0(0022110><>++++--a a x a xa x a n n n n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2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x g x f >0(或)()(x g x f <0);)()(x g x f ≥0(或)()(x g x f ≤0)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0)(0)()(0)()(;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高一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知识精讲

高一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知识精讲

高一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通用版【本讲主要内容】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四种命题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3、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

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

4、真值表:非或且真真假真真真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假假为了正确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首先应该确定复合命题的形式,然后指出其中简单命题的真假,再根据真值表判断这个复合命题的真假。

5、四种命题的形式: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

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若则;逆命题:若则;否命题:若则;逆否命题:若则。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关系: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④原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原命题的否命题一定为真。

6、一般地,如果已知,那么我们就说是成立的充分条件;q是p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既有,又有q p 那么我们就说是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题方法指导】例1. “已知、、、是实数,若,,则。

”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点拨:“已知,,,是实数”是大前提,写四种命题时应该保留。

2024高考数学集合与逻辑运算

2024高考数学集合与逻辑运算

2024高考数学集合与逻辑运算数学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包括了数学的各个分支和知识点。

在2024年的高考数学考试中,集合与逻辑运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围绕这个题目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讲解。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我们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大括号{}将集合中的元素列举出来。

例如,集合A可以表示为A={1, 2, 3},表示集合A中有元素1、元素2和元素3。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描述的方式来表示集合,例如,集合B可以表示为B={x|x是正整数,且x<5},表示集合B中的元素是满足条件“x是正整数,且x<5”的所有数。

在集合中,元素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即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的。

而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元素是否属于该集合,用"∉"来表示某个元素是否不属于该集合。

二、集合的运算在集合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一些操作,比如合并、交集和差集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

1. 并集运算对于集合A和集合B,它们的并集表示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并集运算。

例如,A={1, 2, 3},B={3, 4, 5},则A∪B={1, 2, 3, 4, 5}。

2. 交集运算对于集合A和集合B,它们的交集表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用符号"∩"表示。

例如,A={1, 2, 3},B={3, 4, 5},则A∩B={3}。

3. 差集运算对于集合A和集合B,它们的差集表示属于集合A但不属于集合B 的元素,用符号"-"表示。

例如,A={1, 2, 3},B={3, 4, 5},则A-B={1, 2}。

4. 补集运算对于给定的一个全集U,集合A的补集表示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用符号"'"表示。

2024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集合。

- 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 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包含、真包含)、相等集合的判定与性质。

-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例如:A∩ B = {xx∈ A且x∈ B},A∪ B={xx∈ A或x∈ B},∁_U A={xx∈ U且x∉ A}(U为全集)。

2. 常用逻辑用语。

- 命题:命题的概念(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命题的真假性判断。

- 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相互关系(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Left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要条件。

-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和真假判断规则。

例如:p∧ q为真当且仅当p真且q真;p∨ q为真当且仅当p真或q真;¬ p 的真假与p相反。

二、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 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定义域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函数值y = f(x)的取值集合;同一函数的判定(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

2. 函数的性质。

- 单调性: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_1,x_2,当x_1 < x_2时,都有f(x_1)(或f(x_1)>f(x_2)),那么就说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导数法等。

- 奇偶性:对于函数y = 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 f(x)(或f(-x)=f(x)),那么函数y = 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

高考数学解析集合知识点

高考数学解析集合知识点

高考数学解析集合知识点在高考数学考试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与集合相关的题目。

本文将对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集合知识点进行解析,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指把具有某种特性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其中的对象称为元素。

在数学中,我们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元素之间没有顺序关系,且同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不会重复出现。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常见的方式:枚举法和描述法。

枚举法是将集合中所有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

例如,集合A={1, 2, 3}表示A是由元素1、2、3组成的集合。

描述法是通过给出元素的特定性质或满足的条件来描述集合。

例如,集合B={x | x是正整数且小于10}表示B是由小于10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二、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四种常见的操作。

1. 交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A∩B,表示由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A={1, 2, 3},B={3, 4, 5},则A∩B={3}。

2. 并集: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表示由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A={1, 2, 3},B={3, 4, 5},则A∪B={1, 2, 3, 4, 5}。

3. 差集:集合A与集合B的差集,记作A-B,表示由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A={1, 2, 3},B={3, 4, 5},则A-B={1, 2}。

4. 补集:集合A关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A'或A^c,表示由属于全集U但不属于A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A={1, 2, 3},U={1, 2, 3, 4, 5},则A'={4, 5}。

三、集合的性质在解题过程中,利用集合的性质可以简化计算和推导,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集合性质。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集合四种命题方向详解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集合四种命题方向详解
分析:本题分步计算即得,先算补集,再求交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解:先计算补集 M={x|x2},再继续求交集,即 M∩N={x|x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集合四种命题方向详解
解:本题集合M与P中的代表元素是y,则M∩P即是求函数y=2x 与y= 的值域的公共部分,显然M={ y| y>0},P={ y| y≥0},故选(C)。
例2设全集是实数集R, , ,则 M∩N等于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A。 B。
C。D。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知识点:集合四种命题方向解读高考数学知识点:集合四种命题方向解读在高考中有关集合内容共有5个考点:①集合;②子集;③补集;④交集;⑤并集.考试要求:①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②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③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④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重点:①集合的表示及专用符号.用描述法表示集合{x|x∈P},要正确理解竖线前代表元素及其具有的性质P;②集合之间的运算:能够熟练地求两个或几个集合的交集、并集合,并掌握利用数轴、文氏图解决集合的方法.一、基本型题型特点: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这是高考考查集合的主要方式,几乎每年必考.破解技巧:常用解法是定义法、列举法、性质法、韦恩图法及语言转换法等.例1若集合M={ y| y=2x},P={ y| y= },则M∩P=(A) { y| y1}(B) { y| y≥1}(C) { y| y0}(D) { y| y≥0}分析:本题的错误率极高,主要是缺乏语言互化能力.其实是求“两个函数值域的交集”.解:本题集合M与P中的代表元素是y,则M∩P即是求函数y=2x 与y= 的值域的公共部分,显然M={ y| y0},P={ y| y≥0},故选(C).例2设全集是实数集R,,,则M∩N等于A. B.C.D.分析:本题分步计算即得,先算补集,再求交集.解:先计算补集M={x|x-2或x2},再继续求交集,即M∩N={x|x-2},故选(A).例3 设A、B、I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 B I,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A)∪B=I(B) ( A)∪( B)=I(C) A∩( B)=(D) ( A)∩( B)= B点通1运用韦恩图画出韦恩图(如右图),从图中易验证,选项(B)错误.故选(B). 点通2运用特殊集合设A={1},B={1,2},I={1,2,3},则A={2,3},B={3}易验证(B)错误.故选(B).例4(2019年北京高考题)设全集U=R,集合M={x| x1},P={x| x2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M=P(B) P M(C) M P(D)解:P={x|x1或x-1},M={x|x1},易知M P,而选(C).点评:判断集合之间关系问题,应先简化集合,再判断.有时还可结合图象加以观察.二、交汇型题型特点:主要是将集合与不等式、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知识进行交汇,形成多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破解技巧:解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有关知识.例5⑴(2019年山东高考题) 设集合A、B是全集的两个子集,则A B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⑵(2019年上海高考题)已知集合,,则等于A.B.C. D.分析:第⑴小题是集合与简易逻辑进行交汇,用推出法即可解决.第⑵小题是集合与不等式的交汇.解:⑴由,即A=B或A B,设p:A B;q:,则有p q,但q p.故选(A).⑵集合M = { x |-1≤x≤3,x},P = { x |-1点评:对于⑵是集合与绝对值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交汇,对分式不等式到整式不等式的转化.在这里,要注意分母不为零的条件限制.三、计数型题型特点:是指以集合为背景,求子集的个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等.破解技巧:常用解法是子集的个数公式法、图表法、组合数公式法等.例6⑴(2019年安徽春季高考题)集合S={a,b,c,d,e},包括{a,b}的S的子集共有(A) 2个(B) 3个(C) 5个(D) 8个⑵设集合M={(x,y)|x2+y2=1,x∈R,y∈R},N={(x,y)|x2-y=0,x∈R,y∈R},,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A) 1 (B) 2(C) 3(D) 4⑶设集合N}的真子集的个数是(A) 16(B) 8; (C) 7(D) 4解:⑴本题等价于求集合{c,d,e}的子集个数,即为23=8,选(D).⑵本题只要将集合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即可.本题实质就是单位圆与抛物线y=x2的交点个数,画图知2个,故选(B). ⑶A={0,1,2},故A的真子集个数是23-1=7,选(C).四、逆向型题型特点:已知集合的运算结果,写出集合运算的可能表达式,这类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例7⑴(2019年上海春季高考题)设U是全集,非空集合P、Q 满足P Q U,若含P、Q的一个集合运算表达式,使运算结果为空集,则这个运算表达式可以是_______(只要写出一个表达式).⑵(2019年上海春季高考题)若全集U=R,f(x)、g(x)均为x的二次函数,P=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可用P、Q表示为. 解:⑴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如图,极易得到其多种答案:① UQ∩P;②P∩( UP∩Q);③ UQ∩(P∪Q);等等.⑵由补集定义,得UQ=x│g(x)0,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P 与UQ的交集,即表示为P∩UQ.五、阅读理解型题型特点:以集合内容为背景即时设计一个陌生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答.例8设f(n)=2n+1(n∈N),P={1,2,3,4,5},Q={3,4,5,6,7},记={n∈N|f(n)∈P},={n∈N|f(n)∈Q},则( ∩ )∪( ∩ )=(A) {0,3}(B){1,2}(C) (3,4,5}(D){1,2,6,7} 解: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 ,则P+Q 中元素的个数是A.9B.8C.7D.62. 是正实数,设是奇函数},若对每个实数,的元素不超过2个,且有使含2个元素,则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B) 2. ]三、命题趋向集合内容将以集合运算为重点进行考查,在2019年高考中将仍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其难度在0.7左右,同时要注意集合思想的应用及集合与其它知识的交汇,展示以集合语言为背景的应用性、开放性试题,具有构思巧妙、新颖、解法灵活特点,将会是未来高考“出活题、考能力”的命题趋向.四、备考建议一、注重基础,注意辨析对于集合的复习,首先要注重基础,熟练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子集与真子集)的判定方法,集合间的运算;同时,还要对集合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进行辨析,只有准确把握它们,才不会在高考中掉进命题者设计的陷阱之中.首先,要明确集合元素的意义,弄清集合由哪些元素所组成,这就需要对集合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相互转化.其次,由于集合知识概念新,符号多,往往顾此失彼,因此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集合元素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二要注意0,{0},,{}的关系,数字0不是集合,{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而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则是以为元素的集合;三要注意空集的特殊性,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它在解题过程中极易被忽视;四要注意符号“∈”与“”(或)的区别,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 (或)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二、不可忽视集合的交汇性及创新性问题对集合的重点复习是集合间的关系判定以及集合间的运算问题.其中关系判定以及集合间的运算问题,常常是集合内容与不等式等内容进行交汇,故应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二次、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三角不等式,含参不等式,指对数不等式等的解法.但也有可能考查较为灵活的非常规的开放题,探究题,信息迁移题等创新题.其实也是近年高考在集合方面的一个新命题背景,特别是定义新运算.如已知集合A={0,2,3},定义集合运算A※A={x|x=a b,a∈A,b∈A},则A※A=_________.此类关键是理解新运算,易得a,b可以相同,知填{0,6,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