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活酶---β 内酰胺酶( 灭活酶 β-内酰胺酶(三)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 ,ESBLs) ESBLs是一类能够水解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的β-内酰 胺酶, 属Bush分型中的2型β-内酰胺酶,其活性能 被某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他唑 巴坦)所抑制。ESBLs主要由普通β-内酰胺酶基 因(TEM-1,TEM-2和SHV-1等)突变而来,其耐 药性多由质粒介导。自1983年在德国首次发现 ESBLs以来,目前已报道的TEM类ESBLs已有90多 种,SHV类ESBLs 多于25种。TEM型和SHV型 ESBLs主要发现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 亦发现于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其他肠 杆菌科细菌。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1,灭活酶的产生。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3,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4,主动外排机制。 5,细菌自身代谢状态改变。
耐药机理( 耐药机理(一)
产生灭活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 内酰胺酶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 氨基糖苷的修饰酶:钝化酶、灭活酶, 氨基糖苷的修饰酶:钝化酶、灭活酶, 酶促修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不能与 核糖体靶位作用,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核糖体靶位作用 使其失去抗菌活性。修 饰酶主要包括乙酰转移酶(AAC) 、磷酸 饰酶主要包括乙酰转移酶 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 喹诺酮类主要是DNA旋转酶 旋转酶; 喹诺酮类主要是 旋转酶 红霉素乙酰化酶等 它们使抗菌素在到达(细菌 细菌)靶位以前被 它们使抗菌素在到达 细菌 靶位以前被 修饰、被灭活,发挥不了抗菌活性, 修饰、被灭活,发挥不了抗菌活性
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现状及对策
前言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 问题越来越严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 们:任何一种抗生素一旦问世,很快就会产 生耐药株,产生耐药株的时间周期短则几年, 长则十几年。目前,细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 全球的严重问题,。
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现状及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将“控制抗菌素耐药性”作为 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 本文就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革兰氏阴性杆 菌的耐药现状及我们的对策作一些简要的阐 述。
S(%)
0.0 15.4 26.9 42.3 82.7
产ESBLs细菌的流行状况
喹诺酮、氨基甙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50株产ESBLs 的肺炎克雷伯菌和 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ug/ml)
抗生素 环丙沙星 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R(%) 65.4 34.6 0.0 0.0
碳青霉烯酶
碳青霉烯酶是指所有能够水解亚胺培南或 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一类β-内酰 胺酶。分别属于Bush分型中的3型和2d、2f 亚型。其中3型酶又称金属β-内酰胺酶,由 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介导,可见于铜绿 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 而2d、2f亚型碳青霉烯酶为丝氨酸酶,又称 非金属碳青霉烯酶。其中2d型仅见于不动 杆菌,2f型可见于部分肠杆菌科细菌。 在嗜麦芽菌中有固有的碳青霉烯酶 固有的碳青霉烯 在嗜麦芽菌中有固有的碳青霉烯酶
内容提要
细菌主要耐药机制 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 细菌耐药及对策
细菌主要耐药机制
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固有耐药 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耐药基因来 源于亲代,染色体介导。 二,获得耐药 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耐药表型。耐药基 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多为质粒 介导。
细菌的耐药机制
不容忽视的问题----耐药细菌的传播 不容忽视的问题 耐药细菌的传播
G- 杆菌耐药的播散主要是 --产生各种 产生各种β --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并且耐药性在细菌中播散 它有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 染色体介导:天然耐药细菌 主要是垂直传播, 染色体介导 天然耐药细菌, 主要是垂直传播,传播 性稍低些 质粒介导:获得性耐药 质粒介导 获得性耐药 ,通过接合性质粒(plasmid)、转 座子(transposon,Tn)、整合型噬菌体(bacteriophage)进 行水平传播。不受菌种和菌族的限制它可从大肠转到 肺克,从肺克转到阴沟, 肺克,从肺克转到阴沟,这种耐药一旦出现威胁极大 最令人关注的是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 最令人关注的是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超广谱酶
产ESBLs细菌的流行状况
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对50株产ESBLs 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
体外抗菌活性MIC(ug/ml)
抗生素
氨苄西林/舒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R(%)
100.0 55.8 19.2 32.7 11.5
I(%)
0.0 28.9 53.8 25.0 5.8
灭活酶---β 内酰胺酶( 灭活酶 β-内酰胺酶(二)
1995年Bush等将其分为四型: 第1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AmpC); 第2型为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β-内酰胺酶; 第3型为不被所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的金属 β-内酰胺酶(需Zn2+活化),可被乙二胺四乙 酸和P-chloromercuribenzate所抑制; 第4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青霉素酶。 临床常见的β-内酰胺酶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金属酶。分解的底物 分解的底物 都是β内酰胺抗生素, 都是β内酰胺抗生素,是临床最常使用的一类抗 菌药 如产生耐药, 如产生耐药,增加临床选择抗菌药物压力
耐药机理( 耐药机理(二)
靶位改变
抗菌药物对细菌作用位点就是靶位 如β内酰胺酶主要作用位点是青霉素结合蛋白 内酰胺酶主要作用位点是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MRSA) ( ) 氨基糖苷类是核糖体的三酸式亚基 喹诺酮类主要作用靶位是拓扑异构酶Ⅱ 喹诺酮类主要作用靶位是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 异构酶IV. 异构酶 这些靶位点发生改变后, 这些靶位点发生改变后,抗菌药物就结合不上 去,造成耐药
Patricia A. B.
,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s in the 21st Century:Characterization, Epidemiology, and Detection of This Important Resistance Threat[J],Clinical
耐药机理( 耐药机理(四)
主动外运(外排泵) 主动外运(外排泵)
即外排系统过度表达 这一机制一旦被激活, 这一机制一旦被激活,就能把抗菌药物从细 菌内排到细菌外, 菌内排到细菌外,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药机理耐( 药机理耐(五)
细菌产生生物被膜
细菌生物被膜是指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的由细 菌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基质包裹的菌细胞结构群体。 是细菌在不利于其生长的环境下,产生藻酸盐多糖使细菌 相互粘连,形成膜状物并附着于病灶的表面或导管内的一 种现象。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研究结果表明,约 65%的感染性疾病与细菌生物被膜有关,这也是抗感染治 疗面临的新挑战。 与浮游细菌相比,生物被膜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抗性可提 高10-1000 倍,现有药物难以清除生物被膜,造成感染 反复发作。 如绿脓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可以产生生物被膜
பைடு நூலகம்
耐药机理( 耐药机理(六)
细菌缺乏自溶酶
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有六个机制, 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有六个机制,一个细 菌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机制同时存在 多重耐药菌往往有多个机制在同一个细菌中 同时存在, 同时存在,造成很多种抗菌药物的同时耐药
细菌耐药示意图
(抗生素)
膜通透性↓ 泵出 机制↑
靶位改变 11
替代途径
灭活酶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抗生素靶位点改变 孔蛋白改变,细胞壁 膜 孔蛋白改变,细胞壁/膜 通透性改变
灭活酶产生
灭活酶---β 内酰胺酶( 灭活酶 β-内酰胺酶(一)
灭活酶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 类抗生素都共同具有一个核心—β-内酰胺环,其基本作用 机制是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细胞 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 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细菌产生的β-内酰 胺酶,可借助其分子中的丝氨酸活性位点,与β-内酰胺环 结合并打开β-内酰胺环,导致药物失活。 到目前已发现400种左右 新的种类不断发现 对β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
产ESBLs细菌的流行状况
头孢菌素对50株产ESBLs 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 体外抗菌活性MIC(ug/ml)
抗生素 头孢噻肟 氨曲南 头孢西丁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R(%) 57.7 34.6 17.3 7.7 7.7
I(%) 42.3 53.8 30.8 23.1 51.9
S (%) 0 11.6 51.9 69.2 40.4
灭活酶---β 内酰胺酶( 灭活酶 β-内酰胺酶(四)
头孢菌素酶(AmpC酶) 属Bush分类中的1型(Ⅰ型)β-内 酰胺酶。 通常将其分为由染色体介导产生的AmpC β-内酰胺酶,产生 菌有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由质粒介导产生的AmpC 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肺炎克雷伯氏 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生。 AmpC酶可作用于大多数青霉素,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 AmpC , 和单环类抗生素。 而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不受该酶作用。该酶不能 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AmpC 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有2种可能:①在诱导剂存在时 暂时高水平产生,当诱导剂不存在时,酶产量随之下降,三 代头孢菌素、棒酸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诱导型AmpC酶 的强诱导剂;②染色体上控制酶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导 致AmpC酶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由高产AmpC酶耐药菌 引起的感染死亡率很高。
耐药机理( 耐药机理(三)
摄入减少(膜通透性下降) 摄入减少(膜通透性下降)
在细菌表面有很多外膜孔蛋白, 在细菌表面有很多外膜孔蛋白,是引起水溶性 抗菌素通过的一些通道 大通道是外膜孔F蛋白 小通道是外膜孔C蛋白 蛋白, 大通道是外膜孔 蛋白,小通道是外膜孔 蛋白 外膜孔蛋白减少或丢失,抗菌药就进不去, 外膜孔蛋白减少或丢失,抗菌药就进不去,在 细菌中达不到有效药浓度, 细菌中达不到有效药浓度,造成耐药
TEM系列、 SHV系列美,英多 系列、 系列美, 系列 系列美 CTX-M系列中国多 系列中国多
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
ESBLs还与多重耐药(MDR)有关。因为 ESBLs质粒上常常携带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 基因。因此产ESBLs的细菌不但对所有三代 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药,对其他大多数抗生 素如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也耐药。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来源于药物的因素
抗菌药物均具有选择耐 药细菌的能力,其广泛 使用可导致选择性压力 增加。
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
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
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 氏阴性菌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属及其他肠杆菌属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1,14(4):933–951
ESBLs的分类 的分类
根据基因同源性和水解底物的不同, 根据基因同源性和水解底物的不同,可分五类 1、TEM系列 、 系列 2、SHV系列 、 系列 3、CTX-M系 、 系 4、OXA系列 、 系列 5、其他亚型 、 TEM系列、 SHV系列美,英多 系列、 系列美, 系列 系列美 CTX-M系列中国多,这和我国大量应用头孢噻肟、 系列中国多,这和我国大量应用头孢噻肟、 系列中国多 头孢曲松有关
头孢菌素酶(AmpC酶)
实际上,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都能产生染色 体介导的AmpC头孢菌素酶,在多数情况下 为低水平表达;在肠杆菌、柠檬酸杆菌、 沙雷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中可高频诱导产 生,且常为高产突变株。当临床出现上述 细菌感染,开始几天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敏 感,而随后发生耐药时,我们可怀疑为高 产AmpC酶的细菌感染,四代头孢菌素和碳 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受其影响,可供临床选 用。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不能用于治疗 产AmpC酶菌株的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