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民俗学的定义和范围

1.一般了解民俗学名称的由来。

民俗学作为独立的人文科学的专有名词首先出现于(英国),这个学术专名是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考古学家、英国议会秘书(汤姆斯)于1846年用萨克逊语的两个词合成的。原来这个名词的含义是“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作为学科名称可以直译做“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

2.掌握民俗学的概念。

民俗学是研究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象的科学。

3.了解民俗学的研究范围。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①经济的民俗:它是以生态民俗、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及消费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的;

②社会的民俗:它是以家族、亲族、乡里村镇的传承关系、习俗惯制为主要内容的;

③信仰的民俗:它是以传统的迷信与俗信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的;

④游艺的民俗:它是以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习俗为主要内容。

第二章民俗学的性质和任务

1.了解民俗学的性质。

①民俗学的独立学科性质②民俗学的边缘学科性质

2.掌握民俗学的任务

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收集流传在广大群众当中的生活、文化活动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以阐明一向不被重视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精神状态和特点——这种活动和状态等,主要是指长期历史的,但也包括现在的。我们的民俗学,既是‘古代学’,也是‘现在学’。

第三章民俗学的方法和作用

1.一般了解民俗学的方法。

㈠调查方法㈡研究方法

2.重点掌握民俗学的作用。※

⑴民俗学的建立和发展,首先可以丰富世界人文科学宝库,积极推进世界人文科学的发展。

⑵民俗学的建立和发展能够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提高振兴中华的勇气和自觉性。

⑶民俗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自觉地推动“移风易俗”的工作,发挥它应有的改造社会的作用。

⑷民俗学的研究可以为制定和落实党与国家的政策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⑸民俗学的研究,在国际间可以增进相互的了解与各国人民的相互团结。

第四章民俗的主要特征

1.掌握民俗的内部特征。

民俗的内部特征有三,即民族的区别、阶级的差异、全人类的共通性。

⑴民族的区别

民族的区别是民俗的重要属性之一。所谓民族的区别,既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而言,又是指不同民族生活中有不同的民俗事象在世代传承。

⑵阶级、阶层的差异

民俗事象中所显示的阶级的差异是民俗的重要社会属性之一。在各个阶级共有的民俗惯制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差别,这种阶级差别除了经济地位与手段的不同,民俗形式的繁简程度不同之外,还有剥削阶级利用民俗压迫被剥削阶级者的对立性质。

⑶全人类的共通性

全人类的共通性,这是民俗具备的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属性。各个民族的民俗,在形成过程中,都有许多相似相近的因素,也都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果。它们往往具有人类共通的深刻内容。如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火的崇拜,从来就具有全人类的广泛性。同时,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由民族化逐渐被转化为国际化的民俗,成为人类共同的民俗事象。如火葬习俗,逐渐以其科学性取代土葬、水葬、天葬等旧俗。

2.掌握民俗的外部特征。

⑴历史性

这是民俗发展在时间上或特定时代里显示出的外部特征。这个特征也可以叫做时代标志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是在民俗发展的特定历史中构成,所以叫做历史性。比如我国汉代妇女缠足恶俗,所以延续那样久,主要是封建时期对妇女压迫的主导思想和制度在漫长年代里持续不变的原因。

⑵地方性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可以叫做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比如食俗,我国民间常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不大准确,但却大致反映出饮食习俗的地区特点。

⑶传承性

传承性是民俗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的具有运动规律性的特征。这个特征对民俗事象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应当说是一个主要特征。民俗是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比如岁时节日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和吃元宵;清明节的祭祖扫墓与踏青郊游;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除夕辞岁的年祭和吃团圆饭,都是传习了千年以上的岁时习俗。

⑷变异性

变异性是与传承性密切相联系、相适应的民俗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的特性。标志着民俗事象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的流传所出现的种种变化。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同地区的传播,从内容到形式或多或少有些变化,有些甚至是剧烈的变化。例如,从古代婚礼用五谷杂粮撒向新娘,做驱邪祝吉仪式,到当代用五彩纸屑撒向新娘以致庆贺,同样也可以看到古代信仰、礼仪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异轨迹。

第五章自然生态民俗

1.了解生态民俗的概念。

联系食物链的有关民俗文化,叫做生态民俗。

2.了解动物生态民俗。

3.了解植物生态民俗。

4.了解自然周期形成的生态民俗。

5.一般了解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

第六章物质生产的民俗

1.了解民间村寨经济的民俗形态。

2.掌握“百工五法”。

我国工匠生产的民俗传承中,最宝贵的智慧创造就是“百工五法”,这五法便是:矩、规、绳、水、垂。

矩:是工匠用以取直角正方的工具,现代工匠用的直角曲尺就是这种工具。古代俗称“鲁班尺”。

规:正圆的工具。

绳:古代又称“绳墨”,是取平面直线的划线工具,俗称“墨斗”。

水:取平的技法自古用水。

垂:取直立的垂绳。

以上五法在石匠、木匠、泥瓦匠、皮匠、旋匠、陶工以及各种金属工当中都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3.了解工匠生产行业习俗中的分工和信仰内容。

第七章交易和运输的民俗

1.掌握市交易活动的四种民俗形态。

⑴原始的无言交易:这种交易的形式是交易双方互不接头,只是把自己准备交换的东西放在按习惯该放的地方,只要双方各自取货走开,便达成了交易。

⑵按需进行的自然交易:这是原始交易中无价值观念的交易形式,是根据经济需要的原则进行的,交换双方各拿出自己的物品,如果双方互相需要对方的物品,则按照互赠的方式交换,双方全然不理会物品之间的任何价值上的差别,只是根据需要。

⑶按数量、质量进行的等价交易:在交易中由于物产数量与质量的差别,产生了交易中的价值观念,随之交易习俗也渗入了等价交换的观念。

⑷用商品媒介和支付手段进行交易:在市的交易中,由等价交易的价值观念,逐渐产生了用特定物品衡量价值的习俗。

2.掌握商的民俗类型。

商的民俗类型有三种:居间商、行商、坐商。

3.掌握市、商的民俗标志。

市以“市声”为代表。“市声”有两种,一种是叫卖声,一种是代声。商的标志主要指坐商的招幌,又俗称“幌子”。

4.了解交通运输的民俗传承。

第八章消费生活民俗传承之一――服饰习俗

1.了解服饰的产生及其作用。

2.掌握服饰习俗的构成因素。

⑴依据性别构成的服饰习俗⑵依据年龄构成的服饰习俗⑶依据职业构成的服饰习俗⑷依据地位构成的服饰习俗⑸依据用途构成的服饰习俗⑹依据民族构成的服饰习俗⑺依据季节构成的服饰习俗⑻依据质料构成的服饰习俗⑼依据色彩构成的服饰习俗⑽依据工艺构成的服饰习俗(11)依据样式构成的服饰习俗

3.掌握服饰的习俗惯制。

⑴实用的习俗惯制

实用的习俗惯制是服饰自身的基本特征所形成的习惯,它在消费生活中产生于服装的实用价值。像原料、做工的经久耐穿;规格、样式的舒适合体;生产、生活的方便;气候冷暖的适应等习惯,都属于这一类。

⑵观赏的习俗惯制

观赏的习俗惯制是从服饰的实用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民俗惯制,它受到消费生活水平的严格制约。布料、绸料、毛料的差别;素淡与艳丽的对比;长短与肥瘦的比例等,往往不是出于实用的要求,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自觉的美感和社会交往的观赏方面形成的一系列习惯,这些习惯正是服饰习俗的重要内容。

⑶礼仪的习俗惯制

礼仪的习俗惯制是完全出自社会礼俗的需要,并不一定去考虑服装的实用性或某些观赏性的要求。比如结婚礼服,虽然也有观赏的因素,但是,主要是婚礼仪式的需要,从古以来,婚礼服饰几乎只用于当时婚礼,以后不再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