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反证法教案

合集下载

反证法教案高中数学

反证法教案高中数学

反证法教案高中数学
一、教学内容:反证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能够灵活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
2. 如何正确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反证法的兴趣,引出反证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方法。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反证法进行证明。

4. 拓展: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反证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并写出解题思路;
2. 查找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灵活运用反证法,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件)4.6 反证法

(课件)4.6 反证法

:如图,l1∥l2 ,l 2 ∥l 3
l1 l2
求证:l1∥l3
p
l3
证明:假设 1不平行 3,那么 1与 3相交,设交点为 ∵l1∥l2 , l2∥l3, 那么过点p就有两条直 线l1、 l3都与l2平行,这与“经过直线外一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直线〞矛盾.
∴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即 1∥ 3
当∠B是_钝__角__时,那么∠_B_+__∠__C_>__1_8_0__°_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这与_三__角__形__的__三__个__内__角__和__等__于__1_8_0_°__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 ∴∠B一定是锐角.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
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求证: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四边形ABCD 求证:四边形ABCD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假设命题结论反面成立
假设 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
所证命题成立
与条件矛盾
推理得出的结论
假设不 成立
与定理,定义,
根本领实矛盾
1、不是—— 是 2、不存在—— 存在 3、不平行—— 平行 4、不垂直—— 垂直 5、不等于—— 等于 6、不都是—— 都是 7、不大于—— 大于 8、不小于—— 小于 9、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10、至少有三个—— 至多有两个
即__求___证__的__命___题__正__确___.
2.警察局里有5名嫌疑犯,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口供: A说:这里有1个人说谎. B说:这里有2个人说谎. C说:这里有3个人说谎. D说:这里有4个人说谎. E说:这里有5个人说谎.
聪明的同学们,假设你是警察,你觉得谁说了真 话?你会释放谁?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浙教版下册4.6反证法 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浙教版下册4.6反证法 教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浙教版下册4.6反证法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教学内容•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反证法的运用方法。

3. 教学重点•理解反证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4.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反证法的运用方法。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首先,我会介绍反证法的基本概念。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假设反命题的真假,从而推出矛盾的结论,进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通过反证法,我们可以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步骤二:示例解析接下来,我会通过示例来讲解反证法的运用方法。

例如,假设有一个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n,如果n的平方是偶数,则n是偶数。

”我们可以使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

我们先假设n的平方是偶数,但n是奇数。

根据假设,可以得出n的平方等于奇数乘以奇数,即n的平方也应该是奇数。

然而,根据假设,n的平方是偶数,与n的平方是奇数相矛盾。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原命题成立。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反证法的运用方法:首先,假设反命题的真假;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最后,得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步骤三:练习与讨论接下来,我会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自己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同时,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会对反证法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拓展题供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

6.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反证法相关的题目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7.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反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然而,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可以设计一些更有趣的例子进行讲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和巩固。

七年级数学下册 4.6 反证法课件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4.6 反证法课件 (新版)苏科版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 即 l1∥l3
定理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
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l
(3)不用反证法证明
已知:如图,l1∥l2 ,l 2 ∥l 3 求证: l1∥l3
2 l1
p1
l2
证明:作直线l交直线l2于点p,
3
l3
∵l1∥l2 ,l 2∥l 3
∴直线l必定与直线l2,l3相交(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
交,那么和另一条直线也相交)
∴∠2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l1∥l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方式:
• 是——不是;存在——不存在 • 平行——不平行;垂直——不垂直 • 等于——不等于;都是——不都是 • 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 • 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 • 至少有三个——至多有两个 • 至少有n个——至多有(n-1)个
延伸拓展 你能用反证法证明以下命题吗?
如图,在△ABC中,若∠C是直角, 那么∠B一定是锐角.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则∠B是_直__角__或_钝__角___.
当∠B是_直__角__时,则∠__B_+__∠__C_=__1_8_0_° 这与_三__角__形__的__三__个__内__角__和__等__于__1_8_0_°__矛盾; 当∠B是_钝__角__时,则∠__B_+__∠__C__>__1_8_0_°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2/2/172022/2/172022/2/172022/2/17
谢谢收看
这与_三__角__形__的__三__个__内__角__和__等__于__1_8_0_°__矛盾; 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 ∴∠B一定是锐角.

4.6 反证法

4.6 反证法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填要点 ·记疑点
探要点 ·究所然
当堂测 ·查遗缺
类型之三 例3
“至少与至多”类问题
求证: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多有一个直角.
证明:假设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有2个直角, 因为两个外角为直角,则相邻两个内角也为90°, 再加上一个角一定大于180°, 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
条,这与已知两条直线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两条直线相
交只有一个交点.
例2答图 【点悟】小结:根据假设推出结论除了可以与已知条件矛 盾以外,还可以与我们学过的定理、公理矛盾.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填要点 ·记疑点
探要点 ·究所然
当堂测 ·查遗缺
变式跟进1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
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已知:如图4-6-3,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且 l1∥l2,l3与l1相交于点P.
形中至少有两个钝角.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填要点 ·记疑点
探要点 ·究所然
当堂测 ·查遗缺
当堂测·查遗缺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图4-6-3
全效学习 学案导学设计
填要点 ·记疑点
探要点 ·究所然
当堂测 ·查遗缺
求证:l3与l2相交. l__________ l3∥l2 __.因为已知 证明:假设__ 3与l2不相交__,那么_______ l1∥l2 __,所以过直线l2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与l2平 _________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 行,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平行 __________”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求证的命题正 确.

《4.6反证法》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浙教版12八年级下册

《4.6反证法》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浙教版12八年级下册

《反证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 理解反证法的概念及其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2. 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步骤和逻辑结构。

3.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反证法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证明。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反证法的理论部分,理解其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反证法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证明过程,体会反证法的使用技巧。

3. 实践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证明题,让学生运用反证法进行实践练习。

(一)选择题:挑选几个与反证法相关的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反证法概念的理解。

(二)填空题: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反证法思路来填空的题目,考察学生对反证法应用的理解。

(三)证明题:设计几个需要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的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反证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认真阅读教材,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部分需仔细分析每个案例的证明过程,总结反证法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实践练习部分需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作业。

4. 作业需按时提交,迟交或未交作业的同学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正确性、思路清晰程度以及是否独立完成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作业后,给出评分和评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反馈形式:将作业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提高作业质量。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总结反证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反证法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氛围的营造。

4.6《反证法》导学案

4.6《反证法》导学案

4.6 反证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证法的含义;2.反证法的步骤(格式)。

一.、反证法的含义.......:1、《路边苦李》:(P100王戎道:“推理方法是:①假设..②则因为“树在道边”,李子__________________,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③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不成立。

④即原命题(“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成立。

2、归纳反证法含义(步骤):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反面成立.....);②从_____出发,经过推理,得出与_________________矛盾,或者与_____、______、______等矛盾。

二.、例题学习.....:(P101)例求证: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补充)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几何证明题的步骤忘了吗?“一画二写三证”已知(题设):求证(结论):证明:①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已知______________。

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

③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不成立。

④即求证的命题成立。

三.、合作学习.....:平行的传递性......(P 101)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行。

除了反证法,你还有什么办法?已知(题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结论):证明: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练习与巩固.......: 1、求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不相等,那么两条直线不平行。

反证法教案

反证法教案

反证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2.通过反证法的实例演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够应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明确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2.学会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反证法的思想和方法。

2.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入反证法:1.当我们想证明一个命题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用?2.如果一个命题是假的,我们如何证明它是假的?二、讲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思想1.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假设命题的反面,然后推出矛盾的方法,从而证明原命题是成立的。

2.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反证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命题是假的,那么它的反命题就是真的。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原命题的反面是成立的,然后推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是成立的。

三、案例演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实例演示反证法的应用:例1. 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

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即根号2=a/b(a、b互质),则有2=a^2/b^2,即a^2=2b^2。

因此,a是偶数,设a=2k,则2b^2=a^2=4k^2,即b^2=2k^2。

因此,b也是偶数,与a、b互质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根号2是无理数。

例2. 证明:不存在最大的素数。

假设存在最大的素数p,那么p+1不是素数。

因为p+1是大于1的整数,所以它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素数的积,即p+1=a1×a2×a3×…×an。

因为p是最大的素数,所以p 不可能是a1、a2、a3、…、an中的任何一个,因此,p+1不可能是素数,与假设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不存在最大的素数。

四、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下题目练习反证法的应用:1.证明:根号3是无理数。

2.证明:不存在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平方和是完全平方数。

3.证明:不存在有理数x和y,满足x^2=2y^2。

反证法初中教案

反证法初中教案

反证法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 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反证法的逻辑推理过程。

2. 灵活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反证法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证明方法,如直接证明、综合法、演绎法等。

2. 提问:有没有同学听说过反证法?反证法是什么?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是一种从反面出发,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

2. 讲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1)假设结论不成立。

(2)从假设出发,推理出矛盾。

(3)由矛盾得出结论不成立,从而证明原结论成立。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反证法进行解答。

案例: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n²+n+41是质数。

证明:(1)假设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n²+n+41不是质数。

(2)那么n²+n+41至少有一个大于1且小于n²+n+41的因数。

(3)设这个因数为k,则1<k<n²+n+41。

(4)将k代入n²+n+41,得到n²+n+41=k。

(5)将n²+n+41=k代入原式,得到n²+n+41=n²+n+41-k。

(6)化简得到k=41。

(7)但41是质数,与假设矛盾。

(8)因此,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反证法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 强调反证法在数学研究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反证法的教案

初中反证法的教案

初中反证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反证法的概念及步骤。

2. 反证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反证法的概念和步骤。

2. 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反证法的概念、步骤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接证明方法,引出反证法。

2. 讲解反证法的概念和步骤:(1)反证法的定义:假设结论不成立,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成立。

(2)反证法的步骤:步骤一:假设结论不成立。

步骤二:从假设出发,推理得出矛盾。

步骤三:由矛盾得出结论成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例1: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n²+1是奇数。

解:假设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n²+1是偶数。

则n²+1=2k(k为正整数)。

则n²=2k-1。

因为2k是偶数,2k-1是奇数,所以n²是奇数。

但根据假设,n²+1是偶数,与n²是奇数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所以对任意正整数n,n²+1是奇数。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反证法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总结反证法的概念、步骤及应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反证法的概念和步骤。

2.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3. 思考反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反证法的概念、步骤及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反证法的基本知识。

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6反证法-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6反证法-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6 反证法-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用法。

2.能够灵活运用反证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反证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介绍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用法。

•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反证法的强大和优越性。

2.知识点讲解•反证法是证明方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采取对立假设。

•对立假设:若要证明命题P成立,就假设其不成立,即假设非P成立,然后推出一个矛盾的结论,由此证明P必然成立。

•反证法的优越性:有时有些命题如果去直接证明会比较困难或无从下手,采用反证法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矛盾证明,从而简化证明流程。

3.例题讲解与解答•例题一:已知a、b、c是三个正整数,如果a和b互质,c为它们的公倍数,那么c/a和c/b必定有一个是偶数。

•解答:采用反证法。

假设c/a和c/b都是奇数,则表示c可以被a和b同时整除,由于a和b互质,而c是它们的公倍数,因此c必有一个偶因数,与假设相矛盾,故得证。

4.课堂练习•练习一:如果k是一个奇整数,那么k²+3k一定是偶数。

•练习二:已知a、b、c是三个正整数,且满足a²+b²=c²,证明abc必定为偶数。

5.课堂小结•回顾了课堂上讲解的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用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反证法运用到实际数学问题中。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并思考新的数学问题是否可以采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进一步了解反证法的运用场景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为主,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反证法的优越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抱怨反证法运用起来比直接证明更麻烦,甚至有些难理解。

因此在上课中,应该多向学生举例说明,注重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运用方法。

反证法 教案

反证法 教案

反证法教案教案标题:反证法教案目标年级:高中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如何使用反证法证明一个数学命题。

3. 学会在解答问题时灵活运用反证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3. 教材和教具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道数学题目,如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 介绍数学证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证明、归纳法和反证法,并重点强调反证法。

主体:1. 详细解释反证法的概念和原理,即通过否定要证明的结论的途径来得出矛盾的结论。

2. 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活动中运用反证法来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如证明一个整数平方的结尾不能为2、证明无理数加有理数仍然是无理数等。

3. 展示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如欧几里得证明无理数的存在、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反证法在数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4. 分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思考反证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以及何时使用反证法进行数学证明效果更好。

拓展:1. 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数学问题,并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2. 分析一些常见错误和误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反证法。

3. 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以便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结语: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运用反证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并帮助他们在发现矛盾和解决问题中成长。

教学反思:1. 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 配备足够的教材和教具,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反证法的原理和应用。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注: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反证法》 教学设计

《反证法》 教学设计

《反证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证法的概念,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步骤,能运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命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反证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反证法的概念,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步骤,能运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提出反设,以及如何通过推理得出矛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反证法。

故事:有一个人被指控偷了邻居的钱,他宣称自己没有偷。

法官问他:“如果不是你偷的,那钱怎么会在你的口袋里?”这个人无法回答。

提问学生:法官的这种推理方法有什么特点?2、讲解概念(1)给出反证法的定义: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2)强调反证法的关键在于“反设”和“归谬”。

3、示例讲解(1)例 1: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分析: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大于 60°,然后推出矛盾。

证明过程: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大于 60°,则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原命题成立。

(2)例 2:证明“根号 2 是无理数”。

分析:假设根号 2 是有理数,设根号 2 = m / n(m、n 为互质的正整数),然后推出矛盾。

证明过程:假设根号 2 是有理数,设根号 2 = m / n(m、n 为互质的正整数),则 2 = m²/ n²,即 m²= 2n²。

因为 2n²是偶数,所以m²是偶数,从而 m 是偶数。

设 m = 2k(k 为正整数),则 4k²= 2n²,即 2k²= n²,所以 n 也是偶数,这与 m、n 互质矛盾。

《反证法》教案范文

《反证法》教案范文

《反证法》教案范文教案:《反证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2.掌握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重点1.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

2.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1.运用反证法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证明能力和逻辑思维。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学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导入(8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反证法”进行初步了解。

如:“如果一道数学题要求你用证明的方法解决,你会怎么做呢?”“你曾经解决过反证法的问题吗?你是怎么做的呢?”等。

2.正文(60分钟)(1)引入新知识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2)例题讲解教师选择一些例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如: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是无理数,证明a和b不可能是有理数;已知方程x^2=2有理数解,证明与此相矛盾。

(3)学生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例如:1.证明:如果正整数n^2是偶数,则n是偶数。

2.已知n是一个整数,证明15n-7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4)示范演练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复杂题目,进行示范演练。

可以通过投影仪将题目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步骤和思路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参考。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解题时思考多个角度和方法。

(5)讲解反证法的应用领域教师通过讲解反证法在数学、哲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3.拓展与巩固(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拓展题和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反证法的著名定理和问题。

4.总结与归纳(7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6 反证法》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6 反证法》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6 反证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6 反证法》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反证法是数学证明的一种方法,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是正确的。

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反证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和应用。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需要理解反证法的本质,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但是,对于反证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其本质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能够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运用反证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反证法的应用。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准备PPT,用于展示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反证法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反证法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假设有一座桥,桥的两侧各有一个人,他们同时开始走,多久能够相遇?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反证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本质。

反证法的概念: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是正确的。

反证法的基本步骤:(1)假设结论不成立;(2)根据假设,推理出矛盾;(3)由于矛盾的存在,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结论成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反证法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4.6 反证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反证法的含义.
2、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3、会利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
4、了解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证法的含义和步骤.
课本“”合作学习”要求用两种方法完成平行线的传递性的证明,有较高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故事引入“反证法”: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我们不得不佩服王戎,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反证法的思维.反证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人们在探求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正面求解又比较困难时,常常采用从反面考虑的策略,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那么什么叫反证法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假定“结论不成立”,结论一不成立就会出毛病,这个毛病是通过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的方法暴露出来的.这个毛病是怎么造成的呢?推理没有错误,已知条件,公理或定理没有错误,这样一来,唯一有错误的地方就是一开始的假定.既然“结论不成立”有错误,就肯定结论必然成立了.
你能说出下列结论的反面吗
1.a⊥b
2. d是正数
3. a≥0
4. a∥b
(二)师生互动
例求证: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1、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
把本题改编成填空题:
已知: 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且l1∥l2,l3与l1相交于点P.
求证: l3与l2相交.
证明: 假设____________,即_________.
∵_________(已知),
∴过直线l2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和l2平行,
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矛盾.
∴假设不成立,即求证的命题正确.
∴l3与l2相交.
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小结:证明两直线相交的又一判定方法.
2、根据上述填空,请同学们归纳一下用反证法证题的步骤.(教师板书步骤)生:①假定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②从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经过推理论证,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定理、公理相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④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
明确用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三)学以致用,完善新知
1、课内练习1
明确在运用反证法的过程,往往要仔细分析结论的反面,特别要注意语句的转换及表达.
2、合作学习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你首选的是哪一种方法?
(2)如果你选择反证法,先怎样假设结果和什么产生矛盾
(3)能不用反证法吗你准备怎样证明
教师在例后要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反证法的优点:当正面证明比较繁杂或较难证明时,用反证法证明是一种证明的思路,并指出本题的结论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又一判定定理.
三、实践应用,知识迁移
1、课内练习2
2、链接生活
反证法的思想也时常体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下面是有关的一个例子:
妈妈:小华,听说邻居小芳全家这几天下在外出旅游.
小华:不可能,我上午还在学校碰到了她和她妈妈呢!
上述对话中,小华要告诉妈妈的命题是什么(小芳全家没外出旅游.)
他是如何推断该命题的正确性的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吗请举一至两个例子.
3、议一议:
甲、乙、丙、丁、戊五人在运动会上分获一百米、二百米、跳高、跳远和铅球冠军,有四个人猜测比赛结果:
A说:乙获铅球冠军,丁获跳高冠军;
B说:甲获百米冠军,戊获跳远冠军;
C说:丙获跳远冠军,丁获二百米冠军;
D说:乙获跳高冠军,戊获铅球冠军.
其中每个人都只说对一句,说错一句.你知道五人各获哪项冠军吗?
四、学习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们有何收获与体会?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学习了反证法证题的思路与步骤.
(2)教师扩展:在直接法无法证明或很难证明的情况选用反证法.
五、课后作业
1. 书本作业题A组必做.
2.课外活动:收集反证法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资料:数学小故事】
反证法也称为归谬法,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对于这种证法给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评估.在棋类比赛中,经常采用一种策略,叫“弃子取
势”,即牺牲一些棋子以换取优势.哈代指出,归谬法是远比任何棋术更为高超的一种策略.棋手可以牺牲的是几个棋子,而数学家可以牺牲整个一盘棋.归谬法就是作为一种可以想象的最了不起的策略而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