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4(简单图书馆管理数据库的实现)
6
图书信息表:
2.还书后: 借阅信息表:
图书信息表:
备注: 1、表头及以下的栏目和内容,不得更改;其它栏目的位置可以适当调整,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 页。 2、本课程包含多次实验,请每次实验项目填写一份。
7
2
利用 sf_borrow,sf_return 进行借、还操作,并注意数据库中三个表的数据变化情况。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 选择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数据表
3
(二)数据相关操作: 1.查询:
2.删除:
4
删除后:
3.更新:
更新后:
(三)创建触发器、存储过程进行借还书操作: 1.针对借阅信息表的插入操作创建触发器,当借阅信息表进行插入操作时,自动根据书号,将图 书信息表相应记录的“状态”字段改为 0。 CREATE TRIGGER Insert_borrow ON dbo.借阅信息表 FOR INSERT AS begin update 图书信息表 set 状态=0 from Inserted i,图书信息表 t where t.书号=i.书号 end 2.针对借阅信息表的删除操作创建触发器,当借阅信息表进行删除操作时,自动根据书号,将图 书信息表相应记录的“状态”字段改为 1。
作者 sql c++ ms java c# net
状态 1 1 1 1 1 1
借书证号 1 2 3
姓名 张三 李四 王五
住址 学三 学四 学五
并对这两个表进行删除、更新、和查询等操作 三、创建触发器、和存储过程进行借、还书操作 1) 针对借阅信息表的插入操作创建触发器,当借阅信息表进行插入操作时,自动根据书号,将图 书信息表相应记录的“状态”字段改为 0。 2) 针对借阅信息表的删除操作创建触发器,当借阅信息表进行删除操作时,自动根据书号,将图 书信息表相应记录的“状态”字段改为 1。 3) 创建存储过程:sf_borrow,实现借书功能即:向借阅信息表进行插入操作,将书号、借书证 号,借书时间作为参数,并自动的将还书时间设置为借书时间后一个月。 4) 创建存储过程:sf_return,现实还书功能即:根据书号对借阅信息表进行删除操作,将书号 作为参数。
实验四 学生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数据操作
实验四学生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数据操作一、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方法、掌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方法和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方法,并掌握在SQL Server 2000下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控制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1、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2、设计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3、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4、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5、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做指定的数据操作。
三、实验任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涉及教学系、班级、专业、学生、课程几个实体集。
教学系从系编号、系名称两个方面刻画。
班级从班级编号、班级名称两个方面刻画。
专业从专业编号、专业名称两个方面刻画。
学生从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专业、系别几个方面刻画。
课程从课程号、课程名、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指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几个方面刻画。
应用语义为:每个教学系有多个班级,每个班级只属于一个教学系;每个教学系开设多个专业,每个专业只由一个教学系开设;每个专业有多个班级,每个班级只属于一个专业;每个班级有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只属于一个班级;一个专业开设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只属于一个专业;一个班级开设本专业的所有必修课,但选修课由学生自选,一个学生可修多门课,一门课可由多名学生所修。
该系统要具有如下功能:(1)学生基本信息的输入(2)课程基本信息的输入(3)修课及成绩信息的输入输入指定班级指定课程的成绩。
(4)学生基本信息的修改按学号修改指定学生的基本信息。
(5)课程基本信息的修改按课程号修改指定课程的基本信息。
(6)修课及成绩信息的修改按学号和课程名修改指定学生所修指定课程的成绩。
(7)学生基本信息的删除按学号删除指定学生的基本信息及修课信息。
注意删除某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后,该学生的修课信息也要删除。
(8)课程基本信息的删除按课程号删除指定课程的基本信息。
注意删除某一门课程的基本信息后,所有选修该课程的信息都必须删除。
数据库实验四
数据库实验四在学习数据库的过程中,实验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次数据库实验四主要围绕着数据库的查询、更新以及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展开。
实验的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加熟练地运用 SQL 语句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同时加深对数据库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数据库环境。
这包括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MySQL 或 SQL Server 等,并创建好实验所需的数据库和数据表。
本次实验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s”的数据库表,用于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和所在班级等。
同时,还创建了一个名为“courses”的表,用于存储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和授课教师等。
接下来,就是实验的核心部分——数据查询操作。
通过使用 SQL 的 SELECT 语句,我们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数据。
例如,要查询所有年龄大于 20 岁的学生信息,可以使用以下语句:```sqlSELECT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 20;```除了简单的条件查询,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多表连接查询。
比如,要获取同时选修了“数据库原理”和“操作系统”两门课程的学生信息,就需要将“students”表、“courses”表以及选课关系表进行连接查询。
数据更新操作也是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使用 UPDATE 语句,我们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但在进行数据更新时,一定要谨慎操作,确保更新的结果符合预期,避免造成数据的错误或丢失。
例如,如果要将某个学生的年龄增加一岁,可以使用以下语句:```sqlUPDATE students SET age = age + 1 WHERE student_id ='_____';```在实验过程中,数据完整性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通过设置主键、外键以及各种约束条件,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实验四 数据库设计
实验四数据库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
●掌握SQL语言的使用。
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附件中的系统需求,按照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完成系教学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施。
具体要求如下:1.写出需求分析报告,各阶段设计方案(主要包括E-R图、关系模式、视图、索引等);
2.按照设计方案,用SQL建立数据库、表、视图、索引;3.按照功能需求,用SQL语言实现各种功能需求。
实验步骤
1.系统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存储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实验结果及分析
附件:系统需求
数据库中要存储以下信息:
1.数据库需要存储以下基本信息:系、班级、教师、学生、课程,开课学期等,各个实体型的属性自己确定;
2.数据库中还要保存以下实体之间的联系:每个系有若干教师并有一个系主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每个班级有若干学生并有一个班长;每学期每个教师可以讲授若干课程,每学期每门课程只能由一个教师讲授;每学期每个学生可以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可以有若干学生选,每个学生选修的课程有一个成绩。
对数据库要实现以下基本功能要求:
1.各种基本信息的维护(插入、删除、修改、检索);
2.实现教师讲授课程,学生选修课程信息的维护(插入、删除、修改、检索);
3.教师在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要登录该课程的考试成绩。
4.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课程成绩。
(注:检索操作可自己设计,但要求多样化)。
数据库实验四
数据库实验四实验项目名称:T-SQL程序设计实验学时: 4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b513实验日期: 2012.11.27 2012.12.04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T-SQL中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2、通过对Select的使用,掌握Select语句的结构及其应用;3、掌握T-SQL中几个常用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4、掌握系统内置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5、通过定义和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掌握自定义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实验设备、环境设备:奔腾Ⅳ或奔腾Ⅳ以上计算机;环境: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SQL Server2005中文版。
三、实验步骤1、根据题目要求熟悉SQL Server2005的各种管理工具;2、分析题意,重点分析题目要求并给出解决方法;3、按题目要求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并将相关文档资料保存在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4、提交完成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一、SQL查询(*使用SQL Server样例数据库pubs完成)1、简单查询(1)查询所有作者的姓名和作者号信息,并在每个作者的作者号前面显示字符串“身份证号:”表明显示信息是身份证信息;(authors表)(2)改变显示列名。
显示所有作者的姓名信息和作者号信息,要求用“名”和“姓”来区别fname和lname,“作者编号”来区分作者号;(authors表)(3)查询所有书在价格提高10%后的价格和书名信息;(titles 表)(4)查询所有书的书号和税后价格。
(titles表,royalty列表示税率);(5)查询所有作者的姓和“名的第一个字符”以及作者号;(authors表,SUBSTRING函数)(6)查询邮政编码大于9000的作者姓名和电话信息;(authors表)(7)查询出版日期在1/1/1991到12/31/1991之间的书名(书名限制为38个字符)和出版日期;(titles 表,SUBSTRING函数)(8)查询书的类型是mod_cook或trad_cook的书名和它的类型;(titles表)(9)查询店名中包含Book的店的信息;(stores表);(10)查询书名以T开头或者出版号为0877,且价格大于16美元的书的信息;(titles表)(11)查询所有作者的所在城市和州名,要求没有重复信息;(authors表)(12)按照类型的升序和价格的降序显示书的信息;(titles表)2、生成汇总数据(1)计算多少种书已被定价;(titles表)(2)计算每本书的书号及它的售书总量;(sales表)(3)求销售量大于30的书号及销售数量;(sales表)(4)显示在1994年1月1日到1994年10月31日间,每本书的销售总额;(sales表,titles表)3、连接查询(1)求每本杂志上刊登的文章;(titles, publishers表)(2)求某书店销售某书的数量;(titles, stores, sales表)(3)查询所有合著的书及其作者。
实验4:数据库的高级查询操作
实验4:数据库的高级查询操作实验四:数据库的各类数据查询操作一、实验目的掌握SQL程序设计基本规范,熟练运用SQL语言实现数据的各种查询和设计,包括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等。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针对KingbaseES数据库设计单个表针对自身的连接查询,设计多个表的连接查询;设计各种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
了解和掌握SQL查询语句各个子句的特点和作用,按照SQL程序设计规范写出具体的SQL查询语句,并调试通过。
三、实验步骤连接查询1. 查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课程的情况:select student.*, sc.* from student, sc where student.sno=sc.sno比较: 笛卡尔集: select student.*, sc.* from student, sc自然连接: select student.sno, sname, ssex, sdept, cno, grade from student, sc where student.sno=sc.sno2. 查询每一门课程的间接先行课(只求两层即先行课的先行课):select /doc/3d4429586.html,o, Second.pcno 间接先行课from course First, course Second where First.pcno=/doc/3d4429586.html,o比较:select /doc/3d4429586.html,o, Second.pcno 间接先行课from course First, course Second where First.pcno=/doc/3d4429586.html,o and Second.pcno is not null3. 列出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选课情况, 若没有选课,则只列出基本情况信息:SQL Server 中: select s.sno, sname, ssex,sdept, cno, grade from student s, sc sc where s.sno*=sc.sno4. 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 姓名, 选修的课程名和成绩:select S.sno, sname, cname, grade from student S, course C, sc SC where S.sno=SC.sno and /doc/3d4429586.html,o=/doc/ 3d4429586.html,o5. 查询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姓名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GROUP BY sc.snoHAVING AVG(sc.grade)>80;高级查询使用带IN谓词的子查询1.查询与’刘晨’在同一个系学习的学生的信息: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刘晨')比较: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刘晨') 的异同比较: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刘晨') and sname<>'刘晨' 比较: select S1.* from student S1, student S2 where S1.sdept=S2.sdept and S2.sname='刘晨'2.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信息系统’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SQL Server中: select sno,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 in(select cno from course where cname='信息系统'))3.查询选修了课程’1’和课程’2’的学生的学号: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1')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2') 比较: 查询选修了课程’1’或课程’2’的学生的sno: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1' or cno='2'比较连接查询:select A.sno from sc A, sc B where A.sno=B.sno and /doc/3d4429586.html,o='1' and/doc/3d4429586.html,o='2'使用带比较运算的子查询1.查询比’刘晨’年龄小的所有学生的信息: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age<(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刘晨')使用带Any, All谓词的子查询2.查询其他系中比信息系(IS)某一学生年龄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select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any< p="">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and sdept<>'IS'3.查询其他系中比信息系(IS)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select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all< p="">(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and sdept<>'IS'4.查询与计算机系(CS)系所有学生的年龄均不同的学生学号, 姓名和年龄: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all(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使用带Exists谓词的子查询和相关子查询5.查询与其他所有学生年龄均不同的学生学号, 姓名和年龄: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A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tudent B where A.sage=B.sage andA.sno<>B.sno)6.查询所有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exists(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student.sno and cno='1')7.查询没有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student.sno and cno='1')8.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student.sno and cno=/doc/3d4429586.html,o))12. 查询至少选修了学生95002选修的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A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c B where sno='95002'and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c C where sno=A.sno and cno=/doc/3d4429586.html,o))13. 求没有人选修的课程号cno和cnamecname:select cno,cname from course C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c where /doc/3d4429586.html,o=/doc/ 3d4429586.html,o )14. 查询满足条件的(sno,cno)对, 其中该学号的学生没有选修该课程号cno 的课程select sno,cno from student,course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c where cno=/doc/3d4429586.html,o and sno=student.sno)15. 查询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最高的成绩信息(sno,cno,grade):select * from sc A where grade=(select max(grade) from sc where sno=A.sno )集合查询1. 查询数学系和信息系的学生的信息;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MA' unio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2. 查询选修了1号课程或2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1'Union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2'思考:1. 连接查询速度是影响关系数据库性能的关键因素。
实验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第4版)-李俊山-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验四数据库应用系统登录模块设计与实现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学习并验证基于SQL Server2012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登录模块的设计及编程方法,通过本实验:(1)基本掌握基于的可视化程序编程方法。
(2)理解SQL Server2012环境下的引用名空间与连接数据库的相关概念,掌握基于和SQL Server2012的编程实现引用名空间和连接数据库的方法。
(3)基本掌握基于和SQL Server2012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登录模块的设计方法和编程方法。
(4)加深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机理和整体架构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2 实验设备与环境(1)PC台式机或笔记本1台,以及Windows软件环境。
(2)PC机上安装的SQL Server2012软件环境。
(3)程序设计语言平台。
3 实验内容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中的语言环境和SQL Server2012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用户登录模块设计:(1)创建users表,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2)基于可视化编程环境,设计登陆界面,主要应包括登录界面名称,用户名和密码文本输入框,确定和取消按钮等。
(3)基于和SQL Server2012,通过确定和取消按钮功能的实现,编程实现连接数据库和关闭数据库等功能。
(4)完成相关编程和设计工作,并进行程序调试和验证实验。
4 实验要求(1)学生可以选用其它主语言,但必须是SQL Server数据库环境。
(2)独立完成登录模块编程设计,在实验结果展示部分要给出完整的程序。
(3)通过运行过程的屏幕截图,说明系统运行情况。
5 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展示及说明5.1 users表格式及创建{ 给出设计的users表格式,以及基于SQL Server创建该表的屏幕截屏 }5.2 用户登录模块功能及程序流程图{ 简述用户登录模块的功能,并用程序流程图说明其运行过程 }5.3 相关设计方法及程序代码5.4 用户登录模块运行及验证{ 简述用户登录模块的验证思路,并用运行过程的屏幕截图说明运行情况 }6 实验工作总结及收获体会{ 工作总结包括进行实验过程的做法、实验过程中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和方法等,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
实验四: 数据库设计实验
实验四:数据库设计实验一、实验题目某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二、实验课时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三、实验目的1.能够正确运用数据库的思想与方法,结合一个模拟课题,复习、巩固、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知识,提高数据库的实践能力。
2.运用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查询设计、界面设计等知识。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相关文档的能力。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内容:设计开发“**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如下图所示)教学生如何分析、演示、动手设计。
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销售数据录入、商品进货数据录入、商品库存数据查询、销售业绩汇总查询和商品上柜数据录入等功能。
步骤一:需求分析产品记录(型号,名称,供应商,单价,单位数量,库存量,订购量),实现库存数据查询,销售业绩汇总查询等功能。
(如图所示)步骤二:数据表的设计数据库是一个与特定的主题或目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在一个数据库中通常包括了多个相关的表。
在 Access 2007 中,数据的具体操作与管理是通过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现的,在数据表中可以存储数据并管理数据。
实验内容、方法及步骤内容一:打开空数据库,使用“创建”→“表”命令创建一张空表。
具体要求:打开实验一创建的“销售管理”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创建名字为“产品记录”的表,表中所包含的字段及其名称、数据类型及相关说明如表 2-1 所示。
实验方法及步骤:通过“创建”→“表”命令新建一个空表,可直接在新表中定义字段,或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该表。
1. 打开“销售管理”数据库,然后执行“创建”→“表”的命令。
2. 在打开的字段设置面板中,可以添加新字段,对各个字段的数据类型进行设计,添加说明。
3. 在该创建模式下,第一个字段已经绑定到自动编号字段。
根据要求,可在该字段名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点击“重命名”,更改为“产品 ID”,或直接双击该字段名进行编辑。
如图所示。
4. 编辑完毕,确认保存设计的更改。
数据库设计 实验报告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库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以及本次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二、数据库设计原理1.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数据库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
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2.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通常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个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明确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概念设计阶段将需求转化为概念模型,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物理设计阶段将逻辑模型映射到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 实体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常用的概念模型,它通过实体、属性和关系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
实体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属性表示实体的特性,关系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4. 范式理论范式理论是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依赖关系。
常用的范式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范式,并遵循范式理论进行设计。
三、实验设计过程本次实验的数据库设计目标是创建一个图书管理系统。
根据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实体和关系:1. 实体:- 书籍(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价格等属性)- 读者(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属性)- 图书馆(名称、地址、管理员等属性)2. 关系:- 借阅关系(读者ID、书籍ID、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属性)根据实体关系模型和范式理论,我们进行了如下设计过程:1.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创建了实体-属性关系图,明确了实体和属性之间的关系。
2. 逻辑设计: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我们将实体关系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并进行了范式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确定了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并消除了冗余和不合理的依赖关系。
《数据库实验四》实验报告
insert into v_cus values('C012','Google')
--在视图上更新
update v_order set订购日期='2011-11-29'
--在视图上删除
delete from v_cus
where客户号='C012'
《数据库》实验报告
题目:视图的定义和操作
学号
姓名
日期: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一、实验目的:理解视图的概念,掌握视图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定义视图,并在视图上完成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三.、程序源代码:
--1
--1)、基于单个表按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v_cus as
select客户号,客户名称
from客户
--使用
select * from v_cus
--2)、基于单个表按选择操作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v_order as
select *
from订购单
where客户号='C001'
--使用
select * from v_order
--3)、基于单个表按选择和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v_cuss as
select客户名称,联系人,电话
from客户
where客户号='C003'
--使用
select * from v_cuss
--4)、基于多个表根据连接操作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v_join as
t客户.*,订单号,订购日期
设计数据库的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数据库设计能力,本人在实训期间进行了数据库设计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实训过程的总结。
二、实训目标1.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3. 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设计任务。
三、实训内容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开发的第一步,它涉及到数据库结构、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等方面。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1)数据规范化:通过规范化处理,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
(2)实体-联系模型:使用E-R图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3)关系数据库设计:根据实体-联系模型,将实体转换为关系,并定义关系模式。
2. 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本次实训中,我们使用了PowerDesigner作为数据库设计工具。
PowerDesigner提供了实体-联系模型、数据字典、数据库脚本等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数据库设计。
3. 数据库设计实践(1)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据库的设计需求。
在本实训中,我们以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需求如下:- 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等;- 班级信息:包括班级编号、班级名称、班主任等;- 教师信息:包括教师编号、姓名、性别、职称等;- 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上课时间等;- 成绩信息:包括学号、课程编号、成绩等。
(2)概念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使用E-R图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E-R图中,我们定义了以下实体:-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编号);- 班级(班级编号、班级名称、班主任);- 教师(教师编号、姓名、性别、职称);-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上课时间);- 成绩(学号、课程编号、成绩)。
(3)逻辑结构设计根据E-R图,我们使用PowerDesigner生成关系模式。
数据库实验四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验报告2011/2012学年第2学期实验项目:数据库班级:学生:(学号********* )地点:经管院A 实验室机器号:指导教师:时间:2012 年 6 月 3 日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实验四:数据库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DDL语言的CREATE、DROP、ALTER对表、索引、视图的操作,掌握查询条件表达式和使用方法;2.掌握Windows NT认证模式下数据库用户帐号的建立与取消方法;3.掌握混合模式下数据库用户帐号的建立与取消方法;4.掌握数据库用户权限的设置方法;5.熟悉数据库数据库用户帐号的权限分配、回收等方法;6.了解数据库角色的分类、作用及使用方法。
7.掌握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及及check约束的用法;8.掌握默认值约束的应用;9.了解规则、触发器的使用。
10.熟悉数据库备份及恢复机制;11.了解SQL Server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12.掌握SQL-Server中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已安装SQL Server 2005的计算机;具有局域网网络环境,有ip地址;三、实验要求1.学会用DDL语言进行对表、索引、视图的增加、删除和改动;2.了解SQL Server 2005系统安全;3.熟悉数据库用户、服务器角色及数据库角色的用法;4.熟悉数据库完整性相关概念及约束;5.了解约束、默认值及规则;6.了解创建备份设备和进行数据库完全备份操作的方法;7.了解进行数据库恢复的步骤;8.完成实验报告;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用T-SQL语句操作索引、视图1.建立计算机科学系学生的视图2.由学生、课程和选修课三个表,定义一个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成绩视图,其属性包括学号、姓名、课程名和成绩3.将学生的学号、总成绩、平均成绩定义成一个视图4.对student表按学号降序建唯一索引,索引名stunods。
5.删除索引stunods。
(二)数据库的安全性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到SQL Server服务器,在SQL Server2005界面中实现以下操作,并独立写出部分题目的程序代码;1.在当前计算机中增加一个用户zhang和cheng,密码为secret。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数据库设计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E-R图设计方法,能够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3. 熟悉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如PowerPoint、Visio、Navicat等。
4. 了解满足BCNF的条件,确保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
三、实验器材1. 计算机2. PowerPoint、Visio、Navicat等绘图软件3. 实验指导书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步骤:1. 题目分析本次实验题目为“医院信息系统”,涉及科室、病房、医生和病人等实体。
要求设计E-R图,并转换为关系模型。
2. E-R图设计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分析实体及其属性,然后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实体:科室、病房、医生、病人。
(2)确定实体属性:科室(科室编号、科室名称、科室电话等),病房(病房编号、病房名称、床位数量等),医生(医生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等),病人(病人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等)。
(3)确定实体间关系:科室与病房之间为一对多关系,科室与医生之间为一对多关系,病房与病人之间为一对多关系。
3. E-R图绘制使用Visio软件绘制E-R图,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
4.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根据E-R图,将实体转换为关系,属性转换为关系中的属性。
具体如下:(1)科室(科室编号,科室名称,科室电话)(2)病房(病房编号,病房名称,床位数量)(3)医生(医生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4)病人(病人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情)(5)科室与病房之间(科室编号,病房编号)(6)科室与医生之间(科室编号,医生编号)(7)病房与病人之间(病房编号,病人编号)5. 满足BCNF条件分析关系模型,确保满足BCNF条件。
具体如下:(1)科室关系满足BCNF,因为科室编号为主键,无部分依赖。
(2)病房关系满足BCNF,因为病房编号为主键,无部分依赖。
(3)医生关系满足BCNF,因为医生编号为主键,无部分依赖。
实验四 数据库设计
实验四数据库设计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上机时间:【实验目的】1、掌握规范化数据库设计包括步骤及其任务、方法、结果等。
2、掌握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关键文档的写法。
3、了解数据库辅助设计工具。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学时】2H【实验导读】下面设计一个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作为示例,简要说明数据库设计过程。
(1)数据分析各部门对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要求:学生处:管理各系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对学生而言主要有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生日,家长,邮编,家庭住址,班编号等信息。
对班级而言有班级的编号,班名称,班简称,班长,层次,人数,入学年度,系编号等。
教务处:掌握课程的基本信息以及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情况。
就课程需要掌握课程的编号,课程名,学期,学分,实习周数(对实践类课程)。
各系:登录本系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按照前述方法,根据上述数据要求,设计了其E-R模型,如图4.1。
图4.1 教学管理E-R模型(2)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根据转换规则将上述E-R模型经过转换得到5个关系模式,下划线为主码,红色字体为外码:系(系编号,系名称,系简称,电话,系主任,班级数)。
对应实体型“系”。
班级(班编号,班名称,班简称,班长,层次,人数,入学年度,系编号)。
对应实体型“班级”,包含了联系“拥有”。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生日,家长,邮编,家庭住址,班编号)。
对应实体型“学生”,包含了联系“组成”。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期,学分,实习周数)。
对应实体型“课程”。
选修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
对应联系“选修”。
(3)数据库说明12345(4)创建表SQL语句(略)【实验内容】1、请根据实验导读中的例子对自己熟悉的应用领域完成数据库设计。
2、编写关键文档(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E-R图、关系模型、数据库说明、SQL语句)。
3、调试相应的SQL语句。
要求:E-R图中至少3个以上实体,每个实体5个以上属性,至少2种以上联系。
实验4 数据库设计
实验四数据库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和数据库操作相关的对象;
(2)掌握利用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
(3)实现对某一表的四个基本操作;
(4)实现利用DataTable或DataSet对象及ListView或DataGridView控件显示数
据;
(5)掌握存储过程的使用。
二、实验环境
⏹PC机,Windows XP(2000)操作系统及以上;
⏹Visual Studio 2010(或2008)。
三、实验要求
(1)要求设计表结构及存储过程;
(2)要求数据库的操作以类的形式进行封装;
(3)要求实现对ComboBox的值初始化;
(4)实现对表的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实现将表的数据显示在ListView或
DataGridView控件中;
(5)实现对存储过程的相关操作。
四、实验内容
按试验要求及课堂讲授实现。
1.要求设计表结构及存储过程
结构:
存储过程:
2.要求数据库的操作以类的形式进行封装封装过程如下:
新建文件,新建类
类的内容如下:
3.要求实现对ComboBox的值初始化
窗口的显示如下
4.实现对表的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实现将表的数据显示在ListView或DataGridView控件中,实现对存储过程的相关操作
窗口如下:
代码如下:增加:
删除:
修改:
修改:
显示在listview。
实验名称 数据库设计
实验名称:数据库设计一、实验目的:本章实验通过给学生一个设计实例,要求设计E-R模型,并分析。
然后选择熟悉的DBMS 将给出的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并按要求实现创建数据库、数据表、表间关系等(修改表结构)。
二、实验准备: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数据库模式。
即给出一组数据,如何构造一个适合于它们的数据模式,使数据库系统无论是在数据存储方面,还是在数据操纵方面都有较好的性能。
E-R模型方法讨论了实体与实体之间的数据联系,现在来讨论实体内部属性与属性之间的数据关联,目标是要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模型。
概念结构设计在需求基础上,用数据模型表示数据及其联系。
设计E—R图步骤:1、设计局部E-R图。
概念结构设计依据是需求分析阶段的DFD/DD。
在DFD中选择适当层次的DFD,作为设计局部E-R图的出发点。
中层允许有一定的重叠。
(1)确定实体集合第一步(关键一步)数据流 / 数据源 / 目的 / 数据存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常作为实体集合。
(2)联系标明:1:1,1:N,N:M。
原则上:与处理框相关的输入流(数据流),输出流(数据目的地),输入或输出的工作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
(3)属性属性名尽量和数据流中数据项名相同。
为简化E-R图,属性可仅在DFD中描述。
(4)主关键字属性中标明作为PK(primary key)的属性集合.(5)其它建E-R图,要完善DD(DD:包括实体集,联系,属性的描述)某些情况:描述产生频率(每年/月/季),是否长期保存,变化快慢,保密级别,存在的约束。
2、集成局部E-R图在设计局部E-R图的基础上,将局部E-R图集成为全局E-R图。
集成时要解决的问题:消除冲突、消除冗余3、合并局部E-R图合并局部E-R图中相同部分,尽可能的保留特殊部分,删除冗余部分,用累加的方式一次集成两个局部E-R图。
4、优化全局E-R图必要时应对全局E-R图进行修改,重构和优化得到最佳的全局E-R 图方案。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库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并提供高效的数据检索和操作功能。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经验,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需要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内容,并能够支持学生信息查询、课程成绩统计等功能。
通过实践设计一个实际的数据库,可以加深对数据库设计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实验过程1.需求分析在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数据需求。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讨论,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学生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和查询统计。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定义了各个模块的具体数据结构和关系。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它主要关注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系。
在概念设计阶段,我们使用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来描述系统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通过对实体和关系的定义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模型。
3.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理解和处理的逻辑结构。
在逻辑设计阶段,我们使用关系模型来表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通过对实体和关系的转换和规范化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符合规范的逻辑模型。
4.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将逻辑模型映射到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过程。
在物理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定数据类型和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
通过合理的物理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该数据库能够满足学生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需求,并提供了查询和统计功能。
通过对数据库的测试和性能评估,我们发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数据库实验4-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4-实验报告数据库实验 4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据库实验 4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中的某些关键概念和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提高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_____,运行环境为_____操作系统,使用的开发工具为_____。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创建数据库首先,打开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相应的命令或操作界面创建了一个名为“_____”的数据库。
在创建过程中,指定了数据库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字符集、排序规则等,以满足后续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二)创建数据表在创建好的数据库中,根据实验要求创建了若干个数据表。
例如,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s”的表,用于存储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student_id)、姓名(student_name)、年龄(age)等字段。
创建表时,仔细定义了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允许为空等属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插入接下来,向创建的数据表中插入了一些测试数据。
通过执行相应的插入语句,将学生的具体信息逐个插入到“students”表中。
在插入数据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数据的格式和合法性,避免了因数据错误导致的插入失败。
(四)数据查询完成数据插入后,进行了各种查询操作。
使用了简单的查询语句,如“SELECT FROM students”来获取所有学生的信息。
还使用了条件查询,如“SELECT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18”来获取年龄大于 18 岁的学生信息。
通过这些查询操作,熟悉了如何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数据。
(五)数据更新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了更新操作。
例如,通过执行“UPDATE students SET age = 20 WHERE student_id =1”的语句,将学号为 1 的学生的年龄更新为20 岁。
在更新数据时,谨慎操作,确保只更新了预期的记录。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数据库,加深对数据库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提高数据库设计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借助MySQL Workbench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建模。
三、实验步骤1. 确定数据库需求:根据一个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确定数据库中需要包含的实体、属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实体关系模型设计:绘制ER图,表示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实体的属性和主键。
3. 范式分解:将设计得到的实体关系模型转化为符合第三范式的关系模式。
4. 数据库物理设计:根据第三步得到的关系模式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确定表的字段、数据类型、约束等。
5. 创建数据库:在MySQL中创建数据库,并创建相应的表。
6. 插入数据:向数据库中插入一些测试数据,以便后续查询和操作。
7. 查询测试:通过SQL语句进行查询操作,检查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8. 实验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过程和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四、实验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包括以下几个表:1. 书籍表(Book)- 书籍编号(BookID)- 书名(Title)- 作者(Author)- 出版社(Publisher)- 出版日期(PublishDate)2. 借阅者表(Reader)- 借阅者编号(ReaderID)- 姓名(Name)- 性别(Gender)- 手机号(Phone)3. 借阅记录表(BorrowRecord)- 记录编号(RecordID)- 书籍编号(BookID)- 借阅者编号(ReaderID)- 借阅日期(BorrowDate)- 应还日期(DueDate)- 实际还书日期(ReturnDate)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库创建,数据库成功搭建完成。
我们通过一系列SQL查询操作,验证了数据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包括图书信息的查询、借阅者信息的查询、借阅记录的查询等。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4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姓名:指导教师:学号:实验日期:2016/6/7一、实验成果截图研究所有多名科研人员,每一个科研人员只属于一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有多个研究项目,每个研究项目有多名科研人员参加,每个科研人员可以参加多个研究项目。
科研人员参加研究项目要统计工作量。
研究所有属性:编号,名称,地址科研人员有属性:职工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科研项目有属性:项目号,项目名,经费1.试画出ER图,并注明属性和联系类型2.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并注明主码和外码3.在mysql中用SQL语句建立上述表,自定义主键和外键,并输入部分测试数据mysql> use science;Database changedmysql> create table inst(riid varchar(3),riname varchar(50),addr varchar(100),primary key(riid));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4 sec)mysql> create table res(rid varchar(3),rname varchar(50),rsex varchar(6),rage int(3), title varchar(100),primary key(rid));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3 sec)mysql> create table pro(pid varchar(3),pname varchar(50),fund numeric(16,2),primary key(pid));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2 sec)mysql> create table partin(pid varchar(3),rid varchar(3),work int(5),foreign key(pid) references pro(pid),foreign key(rid) references res(rid),primary key(rid,pid));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3 sec)4.完成如下SQL查询:1)查询比“Li na”参与的项目的平均经费高的项目的名称;mysql> select pname from pro where pid in (select pid from pro where fund in (select max(fund) from pro where pid in (select pid from partin where rid in (select rid from res where rname='Lina'))));2)查询名字中至少含有一个“z”字符的科研人员的工作量;mysql> select work from partin where rid in (select rid from res where rname like '%z%');3)查询在“HuaWei”或“ZhongXing”工作的科研人员的个人信息,查询结果首先按性别升序,然后按年龄降序排列;mysql> select * from res where rid in (select rid from workin where riid in (select riid from inst where riname like '%HuaW%' or riname like 'ZhongX%')) order by rsex asc,rage desc;4)查询同时参与了“X01”和“X02”项目的科研人员的工作量的总和;mysql> select sum(work) from partin where rid in (select rid from partin where rid in (select rid from partin where pid='P02') and pid='P01');5)查询比本研究所有人的工作量都高的科研人员姓名;select rname from res where rid=(select rid from partin where work=(select max(work) from partin));6)查询与“Ma fei”一同参与至少一个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姓名和性别;mysql> select rname,rsex from res where rid in (select rid from partin where pid in (select pid from partin where rid in (select rid from res where rname like 'Ma fei%')));7)查询参与了“X01”项目的科研人员详细信息,查询结果中,以“男”代替“male”,以“女”代替“female”;使用case语句实现;mysql> select rid,rname,case rsex when 'male' then '男' when 'female' then '女' end from res;8)将所有参与了“X01”项目的男性员工的工作量提高10%;mysql> update partin set work=1.1*work where rid in (select rid from res where rsex='male');9)将Zhang xin的相关信息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综合运用各章的知识,完成小型数据库系统底层的全面设计,初步掌握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以一个具体的应用为背景,完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添加一定的数据到设计出的表中,使用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语句等,能将所学运用到设计中,并设计系统界面。
二、实验内容
1、需求分析,给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2、概念模型设计:画出E-R图
3、逻辑模型设计:将ER图转换为关系,建立数据库表,设置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3、物理模型设计
4、数据库运行:功能模块开发,能够实现数据库连接、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实验步骤(略)
设计题目推荐(不局限于此)
(1)成绩查询系统
(2)图书借阅系统
(3)BBS系统
(4)宿舍管理系统
(5)电子商务系统
(6)新生注册系统
(7)学生管理系统
(8)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
实验步骤:
要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前提是必须配置好DSN。
在Windows NT/2000中,DSN允许用户以适当的权限通过网络连接制定的数据库。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用户DSN(User DSN):只能以指定的用户安全身份证明(用户名和密码)连接指定的数据库。
②系统DSN(System DSN):所有用户都能够连接指定的数据库。
③文件DSN(File DSN):将连接的情况存储在一个文件中,只有对该文件由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连接指定的数据库。
用户DSN和系统DSN信息存放在Windows的注册表中。
在网络上,若为了让所有用户通过ODBC 访问数据库,则需要创建系统DSN。
下面以学生信息数据库Student为例,介绍建立ODBC数据源的步骤:
Step1: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或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并双击随之出现的“控制面板”图标),出现“控制面板”对话框。
Step2:双击“管理工具”图标,出现“管理工具”对话框。
Step3:双击“数据源(ODBC)”图标,出现“ODBC数据源管理器”对话框。
选择“系统DSN”选项卡,进入设置系统DSN的操作界面。
在该窗口的“系统数据源”列表框中显示该系统中已安装的ODBC数据源的有关信息。
当要建立的数据源不存在时,就可以单击“添加”按钮添加需要的数据源;也可以用鼠标选中一个数据源后按“配置”按钮,对已存在的数据源进行重新配置。
Step4: 单击“添加”按钮,将出现“创建新数据源”对话框。
Step5:选择列表框中的SQL Server项,然后单击完成按钮,出现“建立新的数据源到SQL Server”对话框。
在“名称”一栏中为数据源设置一个名称(DSN);“说明”一栏中可以对数据源进行说明,也可省略;在“服务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或者键入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名称。
注意:必须确保在本地或与之相连的网络中存在着可以连接的SQL Server服务器,才能建立SQL Server数据源,否则,在其后的连接中将出现错误。
Step6: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建立新的数据源到SQL Server”对话框。
选择一种验证方式,输入相应的登录ID和密码完成认证。
Step7: 单击“下一步”按钮,如果SQL数据库连接失败,系统将给出相关出错信息,根据出错信息的内容,检查SQL服务器是否存在或相关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如果通过,系统将出现“建立新的数据源到SQL Server”对话框,通过“改变默认的数据库为”下拉列表框,设置要连接的默认数据库,并选择适当的ANSI标识。
Step8: 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建立新的数据源到SQL Se rver”对话框,选择一种字符转换方式,设置好日志文件的存储文件。
在该对话框中一般采用系统的默认设置即可。
Step9:单击完成按钮,出现“ODBC Microsoft SQL Server安装”对话框,给出了配置该DSN所使用的参数。
Step10:单击“测试数据源”按钮,测试数据源连接是否正确。
如果DSN创建正确,则得到图12所示的“SQL Server ODBC数据源测试”的测试成功对话框。
Step11: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测试结果对话框。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SQL Server数据源的建立工作,系统返回“ODBC数据源管理器”对话框,但“系统数据源”的列表框中以增加了一个名为“Student”的数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