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
第二章产品清洁生产第一节生命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ife Cycle Analysis(一)定义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通过识别和量化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评价产品(和服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评价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生产、运输分配、使用、维护和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处理处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的输入、输出及潜在环境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价。
美国环保局(EPA):通过对特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分析,对产品或活动进行整体评价的概念或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清单、影响和改进,是一个交互式发展的程序。
Procter & Gamble公司:显示产品制造商对其产品从设计到处置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荷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保证环境确实而不是虚假地得到改善的定量方法。
美国3M公司:在从制造到加工、处理乃至最终作为残留有害废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检查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法。
(二)特点全过程化定量化体现环境保护手段由简单、局部、粗放向复杂、全面、精细方向发展的趋势。
(三)分类概念型LCA:定性的清单分析评估环境影响,不宜作为公众传播和市场促销的依据,但可以帮助决策人员认识哪些产品在环境影响方面具有竞争和优势。
简化型或速成型LCA:涉及全部生命周期,但仅限于简化的评价,着重主要的环境因素、潜在环境影响等,多用于内部评估和不要求提供正式报告的场合。
详细型LCA:包括目的和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4个阶段。
(四)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生命周期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发展起来的理论。
当前生命周期评价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框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完善和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2011年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知识要点第五章
5.1.1 软件架构设计与生命周期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和 SA设计面临的是不同的对象:一个是问题空间;另一个是解空间。
保持二者的可跟踪性和转换。
2、设计阶段1.传统的设计概念只包括构件,随着研究的深入,构件间的互联机制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与构件同等级别的实体,称为连接子。
2.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DL)对连接子的重视成为区分 ADL和其他建模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3.不同的视角得到多个视图,组织起来以描述整体的SA模型;不同侧面的视图反映所关注的系统的特定方面,体现了关注点分离的思想。
3、实现阶段团队的结构应该和体系结构模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分析和记录不同版本构件和连接子之间的演化。
填补高层 SA模型和底层实现之间的鸿沟,典型的方法如下:1.引入实现阶段的概念。
2.SA模型逐步精化。
3.封装底层称为较大粒度构件。
4、构件组装阶段可复用构件组装可以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系统,研究内容包括:1.如何互联。
2.如何检测并消除体系结构失配问题。
中间件跨平台交互。
产品化的中间件更好地保证最终系统的质量,中间件导向的体系结构风格。
失配是指复用过程中,待复用构件对最终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环境的架设(Assumption)与实际状况下不同而导致的冲突。
5、部署阶段软件构件的互联性、硬件的拓扑结构、硬件资源占用。
6、后开发阶段实现中的软件往往具有动态性,一类是软件内部执行所导致的体系结构改变,另一类变化是软件系统外部的请求对软件进行的重配置。
升级或进行其他修改时不能停机。
SA重建是指从已实现的系统中获取体系结构的过程。
5.2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5.2.1 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概述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Architecture-Based Software Design ABSD)方法。
体系结构驱动,指构成体系结构的商业、质量、功能需求的组合驱动。
生命周期评价
第二章产品清洁生产第一节生命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ife Cycle Analysis(一)定义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通过识别和量化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评价产品(和服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评价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生产、运输分配、使用、维护和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处理处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的输入、输出及潜在环境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价。
美国环保局(EPA):通过对特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分析,对产品或活动进行整体评价的概念或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清单、影响和改进,是一个交互式发展的程序。
Procter & Gamble公司:显示产品制造商对其产品从设计到处置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荷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保证环境确实而不是虚假地得到改善的定量方法。
美国3M公司:在从制造到加工、处理乃至最终作为残留有害废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检查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法。
(二)特点全过程化定量化体现环境保护手段由简单、局部、粗放向复杂、全面、精细方向发展的趋势。
(三)分类概念型LCA:定性的清单分析评估环境影响,不宜作为公众传播和市场促销的依据,但可以帮助决策人员认识哪些产品在环境影响方面具有竞争和优势。
简化型或速成型LCA:涉及全部生命周期,但仅限于简化的评价,着重主要的环境因素、潜在环境影响等,多用于内部评估和不要求提供正式报告的场合。
详细型LCA:包括目的和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4个阶段。
(四)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生命周期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发展起来的理论。
当前生命周期评价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框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完善和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总1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产业生态学每章节知识点2012323
产业生态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1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制定的政策或规则,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责任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2污染控制方法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自由排放,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和产业生态四个阶段。
3 产业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成型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
4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行为调控的系统科学。
产业生态学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实践要落实到企业、园区、国家乃至全球的各个层面。
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是产业生态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5 产业生态学产生背景:由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于是人们意识到,应该按照自然界的生态模式来规划产业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的矛盾。
产业生态学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6 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2)产业系统代谢过程模拟与改进,例如产业代谢分析、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等;(3)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 );(4)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面向环境的设计;(5)产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政策,例如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等;(6)产业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具体分为在企业、园区以及国家/ 全球等各个层面的应用。
7 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是:(1)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 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第二章1垂直关系是产业生态链的主要结构,根据这种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
2资源代谢分析包括元素流分析,分子流分析和物质流分析。
3 Allenby 提出理想产业系统包括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四类基本组成部分。
第五章 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主要通过管理者的个人观察进行控制。
决策分权化程度:组织越小,官僚制越明显, 权力多集中在高层管理者;当企业规模扩大 时,分权将增加
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
人员结构 : 专业人员的比例上升 中高层行政人员的比例下降 结构的复杂性: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企业的 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 纵向复杂性:传统复杂的纵向组织,需要控 制大量的人员,为了保持管理跨度,不得不 增加层级。 横向复杂性:组织规模越大,部门的规模就 越大,部门管理者就越不能有效控制它,细 分的压力就越大,导致层级的增加
(一)创业阶段
主要特点: 公司创建者多是技术人员或企业主,他奉行技术导 向和市场导向,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制造和销售新产 品上,并不重视管理方面的活动。 企业往往还没有正式的、稳定的组织结构,分工粗, 职工间的交流多采用非正式的方式。 每日工作时间较长。依赖适当的报酬或分享股权。 对企业内部活动的控制,主要依靠才依靠创业者亲 自监督。 主要危机:领导危机 解决方法:创业人学会当管理者或聘请一名新的优秀领 导人。
三、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组织结构
大
文牍主义 危机
靠合作 而成长 自主危机 新的危机
再发展
稳定
衰退
规
领导危机
靠分权、 协调而成长
靠指导而成长
模
靠创造力而成长 1.创业阶段
2.集合阶段
3.规范化阶段
4.精细阶段 平稳发展时期 变革时期
小
组织年龄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组织特征
Ⅰ 创业阶段 重点的 目标 规范化 程度 生存 非规范化 直线制 个人集权 家长式 凭个人印 象和感情 Ⅱ 集合阶段 成长 初步规范化 职能制 上层集权 有权威的指令 Ⅲ 规范化阶段 声望,稳定性扩大市场 规范化 职能制或事业部制 有控制的分权 分权 Ⅳ 精细阶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总结
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Vr.第三章I.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6.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
7.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8.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生命周期评价与应用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命周期评价与应用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关于单元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工厂的工艺流程图不是LCA模型示意图,它的每个工序或设备不一定会被定义为一个单元过程,而且它也不包含上下游生命周期过程_LCA数据收集时,原则上希望细分过程,才能在结果分析时更加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位置和原因_单元过程不可能无限细分,尤其是受到数据可得性、数据自身的过程边界限制_工厂的工艺流程图,其实只是LCA模型中实景过程部分,一个单元过程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工序2.关于单元过程数据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中间过程有多个产品产出时,应该在此划分单元过程边界,以便进行分配_有些原始数据只有(全厂)全过程总量数据,无法细分,则只能折算到最后过程的最后产品上,从而保证总量正确,但结果分析时显示其发生的过程位置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_单元过程数据集必须有统一的统计口径,包含两个基本要求:所有输入输出清单数据都必须具有相同的过程边界,并且必须统一处理为与过程基准流(通常就是过程主产品的数量)相对应的数值_中间产品有外售时,不能直接采用(全厂)全过程总量原始数据,而是要分解为单元过程,用单元过程总量原始数据去计算单元过程清单数据3.关于单元过程描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最好采用行业惯用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名称,不要用边界模糊的“生产、制造”这类词_尽量体现出单元过程边界,例如画出单元过程包含的工序图_原则上应该说明单元过程的产品名称、生产过程和技术名称、甚至主要原料的名称4.《全球LCA数据库指导原则》中将单元过程数据收集归纳为4个步骤,正确的说法是_____。
参考答案:第1步是单元过程定义,其实就是单元过程划分和描述_第3步是采用合适的算法,将原始数据处理为与过程基准流相对应的一条输入或输出清单数据。
所有输入输出数据合在一起就是单元过程数据集_第2步是尽量多地收集资料,定性地确定完整的输入输出清单_第4步是检查单元过程数据集。
生命周期评价与应用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生命周期评价与应用_四川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各种物质中,298.15 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不为零的是答案:2.答案:203.答案:4 mol4.某物质能被测得绝对值的热力学函数为。
答案:熵5.答案:6.答案:在标准态、298.15 K时不能自发进行答案:8.下列有关吕·查德理原理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此原理可以用来判断任何平衡系统移动的方向9.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本质是。
答案:原有生物活性的丧失10.铁桩在受到氧浓差腐蚀时,氧浓度大的部位发生的反应为。
答案:11.罐头铁皮上镀有一层锡,当镀层损坏后,被腐蚀的金属是。
答案:铁12.答案:13.答案:14.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
答案:15.在温度为273.15 K的纯水和盐水中分别放入一块冰,发生的现象是。
答案:盐水中的冰熔化16.答案:17.答案:18.答案:19.下列量子数不合理的是。
答案:n=2,l=2,m=-120.下列分子中,只存在色散力的是。
答案:21.下列分子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答案:22.答案:23.下列各分子或离子的稳定性按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答案:2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36,当该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时,其角量子数等于2的轨道内轨道电子数为全充满,则该元素是。
答案:Cu25.对多电子原子来说,原子轨道能级主要由量子数决定。
答案:n,l26.下面人体中的元素属于宏量元素的是。
答案:钾27.分解多糖绝对不能拿蛋白酶去分解,只能用多糖的水解酶,体现了酶的催化的什么特点?。
答案:专一性强28.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则。
答案: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2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30.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属外轨型的是。
答案:31.答案:正确32.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增加反应速率常数。
答案:错误33.答案:正确34.使用催化剂肯定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第五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
本章要求
顾客价值 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关系 公司如何保持顾客忠诚 公司如何提高顾客盈利能力 个性化营销
什么是顾客价值?
一、顾客感知价值 143
顾客感知价值是指就 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能提 供的所有利益和所有相关 成本的评价之间的差异。
1 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143
产品利益 服务利益 人员利益 形象利益 整体顾客利益
货币成本
时间成本 整体顾客成本 精力成本 心理成本
顾客感知 价值
2、价值观念的应用145
如何提高顾客感知价值: 增加产品的个性化程度; 从消费者角度更加形象地阐述产品 对消费者的利益; 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提供品牌溢价或保障承诺;
2 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 147
管理客户 期望值
适度期望 期望定得太高,顾客可能失望 期望定得太低,无法吸引足够的顾客
理想期望
理想期望
企业承诺、口碑、 过去的经历、偏好
可接受的期望 期望服务
合意期望
适当期望
理想期望:顾客希望得到的服务, 也是 顾客认为企业能够而且应该提供的服务 水平。 最低(适当)期望:顾客能够接受并且 不会造成不满意的最低服务水平。
什么是顾客忠诚?
三、客户的忠诚度 146
客户忠诚:尽管顾客会受到外在 情境的影响,且其他企业的营销努力 也可能导致转换行为的发生,但该顾 客仍对其所偏好的产品或服务给予高 度承诺,保证会在未来再次购买和光 顾。
1为什么要维护顾客忠诚 147
忠诚的顾客会: 会购买更多的产品 传递良好口碑 忽视竞争品牌及其广告 对价格不敏感 关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向公司提供相关的创意和想法 服务成本更低:吸引一个新顾客所耗费的成本大概
第5章-生命周期评价--选学
4、改进评价
改进评价是识别、评价并选择能减少研究
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能源和物质消耗以及环 境释放机会的过程。这些机会包括改变产品 涉及、原材料的使用、工艺流程、消费者使 用方式及废物管理等。美国环境毒理学和化 学学会建议将改进评价分成三个步骤来完成 ,即识别改进的可能性、方案选择和可行性 评价。在进行分析时,还必须包括敏感性分 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内容。目前,改进评价 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
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 以及美国环保局都倾向于将影响评价定为一个“三 步走”的模型,即分类、特征化和量化。
① 分类:分类是将清单中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组合 成相对一致的环境影响类型。影响类型通常包括资 源耗竭、生态影响和人类健康三大类,在每一大类 下又有许多亚类。生命周期各阶段所使用的物质和 能量以及所排放的污染物经分类整理后,可作为胁 迫因子,在定义具体的影响类型时,应该关注相关 的环境过程,这样有利于尽可能的根据这些过程的 科学知识来进行影响评价。
目标定义是要清楚地说明开展此项生命周
期评价的目的和意图,以及研究结果的可能 应用领域。研究范围的确定要足以保证研究 的广度、深度与要求的目标一致,涉及的项 目有:系统的功能、功能单位、系统边界、 数据分配程序、环境影响类型、数据要求、 假定的条件、限制条件、原始数据质量要求 、对结果的评议类型、研究所需的报告类型 和形式等。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在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可能修正预 先确定的范围来满足研究的目标,在某些情 况下,也可能修正研究目标本身。
釉料以及其他添加剂等,消耗一定的燃料、电力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排放出一定的废气、废水、废渣,其生产工艺
示意图见图6-1。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与评估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与评估方案第1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4)1.1.1 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 (4)1.1.2 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4)1.2 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4)1.2.1 降低环境负荷 (4)1.2.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1.2.3 保障建筑质量与安全 (4)1.2.4 实现可持续发展 (4)1.3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4)1.3.1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5)1.3.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5)第2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基础 (5)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5)2.1.1 概述 (5)2.1.2 生命周期评价框架 (5)2.1.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5)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6)2.2.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6)2.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 (6)2.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6)2.3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6)2.3.1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 (6)2.3.2 ISO 14000系列标准 (6)2.3.3 我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与政策 (6)2.3.4 环境管理体系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融合 (6)第3章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生命周期管理 (6)3.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6)3.1.1 设计原则 (6)3.1.2 设计方法 (7)3.2 建筑材料选择与评估 (7)3.2.1 材料选择原则 (7)3.2.2 材料评估方法 (7)3.3 建筑结构优化与能效分析 (7)3.3.1 结构优化原则 (7)3.3.2 能效分析方法 (7)第4章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生命周期管理 (8)4.1 绿色施工技术与工艺 (8)4.1.1 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8)4.1.2 绿色施工工艺 (8)4.1.3 施工技术创新 (8)4.2 施工过程环境监测与控制 (8)4.2.1 环境监测技术 (8)4.2.2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8)4.2.3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8)4.3 建筑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 (8)4.3.1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8)4.3.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4.3.3 建筑废弃物管理措施 (9)4.3.4 建筑废弃物监管制度 (9)第5章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生命周期管理 (9)5.1 建筑能效管理与优化 (9)5.1.1 能效监测系统 (9)5.1.2 能源优化策略 (9)5.1.3 能效评估与认证 (9)5.2 绿色建筑水资源管理 (9)5.2.1 水资源监测与控制 (9)5.2.2 雨水收集与利用 (9)5.2.3 中水回用 (10)5.3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监控 (10)5.3.1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10)5.3.2 温湿度调控 (10)5.3.3 声环境与光环境优化 (10)5.3.4 室内绿化 (10)第6章绿色建筑拆除与回收阶段生命周期管理 (10)6.1 建筑拆除策略与工艺 (10)6.1.1 拆除前期策划 (10)6.1.2 拆除工艺选择 (10)6.1.3 拆除设备与工具 (11)6.2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回收利用 (11)6.2.1 废弃物分类 (11)6.2.2 废弃物回收利用 (11)6.2.3 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11)6.3 拆除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1)6.3.1 防尘与降噪 (11)6.3.2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 (11)6.3.3 废水处理 (11)6.3.4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11)第7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成本评估 (11)7.1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12)7.1.1 生命周期成本概念 (12)7.1.2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12)7.1.3 生命周期成本案例分析 (12)7.2 绿色建筑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 (12)7.2.1 投资分析 (12)7.2.2 经济效益分析 (12)7.3 生命周期成本优化策略 (12)7.3.1 设计阶段优化 (12)7.3.2 建造阶段优化 (13)7.3.3 运营与维护阶段优化 (13)7.3.4 拆除阶段优化 (13)第8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环境评估 (13)8.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3)8.1.1 生命周期评估(LCA)概述 (13)8.1.2 环境影响指标体系 (13)8.1.3 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13)8.2 建筑碳排放评估与减排 (13)8.2.1 碳排放源识别 (13)8.2.2 碳排放评估方法 (14)8.2.3 碳排放减排策略 (14)8.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14)8.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述 (14)8.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 (14)8.3.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策略 (14)第9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社会影响评估 (14)9.1 社会影响评价方法 (14)9.1.1 定量评价方法 (14)9.1.2 定性评价方法 (14)9.2 绿色建筑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15)9.2.1 经济发展 (15)9.2.2 社区环境 (15)9.2.3 社区交通 (15)9.3 绿色建筑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15)9.3.1 健康舒适 (15)9.3.2 节能减排 (15)9.3.3 社区凝聚力 (15)9.3.4 增值效应 (15)第10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与评估案例研究 (15)10.1 案例选取与背景分析 (15)10.2 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与评估方法应用 (16)10.2.1 生命周期管理 (16)10.2.2 生命周期评估 (16)10.3 案例启示与推广建议 (16)第1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以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
管理会计学第5章
5.3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
两个概念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 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各个生产因素得到 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能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
逐次测算法:根据企业有限的各项生产条件和 各种产品的情况及各项限制因素等数据资料, 分别计算单位限制因素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并加 以比较,在此基础上经过逐步测试,使各种产品 达到最优组合。
整个需求量被划分为四个区 域:2200件以下、2200~3000件、 3000~4000件、4000件以上。至 于各个区域自制有利还是外购有利, 可设值代入自制方案成本公式和外购 方案成本公式进行计算确定
外购时有租金收入的决策
在零配件外购并且腾出的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的情况下(如出租、转产其他 产品),由于出租剩余生产能力能获得租金收入,转产其他产品能提供贡献毛益额, 因此将自制方案与外购方案对比时,必须把租金收入或转产产品的贡献毛益额作 为自制方案的一项机会成本,并构成自制方案增量成本的一部分。
5.2.2 亏损产品决策
两个备选方案具有不同的 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时, 根据这两个备选方案间的 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计算 的差量损益进行最优方案 选择的方法
决策依据
2
1
差量分析法
差量损益,是指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 的数量差异。
如果差量损益为正(即为差量收益),说明 比较方案可取
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弥补一部分 固定成本,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应停产
储存成本是指为储存零部件及产品而发生的仓库及其 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保管人员工资、维修费、 损失等费用的总和。储存成本与生产批量成正比, 与生产批次成反比。
1.一种零配件分批生 产的经济批量决策
• 最优生产批量通常采用公式法计算确定。设: A为全年产量; Q为生产批量; A/Q为生产批次; S为每批准备成本;X为每日产量; Y为每日耗用量(或销售量); C为每单位零配件或产品的年储存成本; T为年储存成本和年准备成本之和(简称年成本合计)。 • 根据以上符号,年成本合计可计算如下: 每批生产终了时的最高储存量=生产批量-每批生产日数×每日耗用量或销售量=Q(1-Y/X) 年平均储存量=1/2Q(1-Y/X) 年储存成本=1/2Q(1-Y/X)C 年准备成本=A/Q·S 年成本合计T=1/2Q(1-Y/X)C+AS/Q
管理学第6版 教学要点 第5章
第5章领导教学指南一、本章要点·领导的本质与内容·领导的权力基础·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及有关的领导理论·领导职能的主要构成·人性假设·人的行为基本模式与主要的激励理论·沟通的含义、过程、渠道与网络·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的类型二、概念原理总结(一)重点概念领导者:组织中确定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首领。
领导的本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领导者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
权力:一个人主动影响他人行为的潜在能力,它是领导者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基础。
权力有职位权力与个人权力之分。
专制式领导风格:领导者主要凭借发号施令和实施奖惩的权力进行领导。
民主式领导风格:领导者在采取行动方案或作出决策之前听取下属意见,或者吸收下属参与决策的制定。
放任式领导风格:领导者极少行使职权,而留给下属很大的自由度,让其自行处理事情。
仁慈专制式领导风格:专制式领导风格朝民主式方向的一种变异。
支持式领导风格:靠近民主式的一种变异形态的领导方式。
管理方格论:认为领导风格的分类多种多样,最理想的领导风格是将关心任务与关心人员紧密结合起来的团队式领导方式或风格。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作为一个情境因素,考察能取得最好效能的领导方式是怎样因情境不同而发生变化的一种权变领导理论。
领导的随机制宜理论:从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三方面情境条件来考察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怎样受环境条件强烈影响的一种权变领导理论。
激励: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自觉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从而确保组织达成既定的目标。
主导需要:员工在某一特定时期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划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以及自我实现的五种,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序列。
第5章 生命周期评价
四、生命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评价的应用
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评价产品、 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的 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后果的分析工具, 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后果的分析工具,迄今为止在私 人企业和公共领域都有不少应用。 人企业和公共领域都有不少应用。 在私人企业, 在私人企业,生命周期评价主要用于产品的比较 和改进, 和改进,典型的案例有布质和易处理婴儿尿布的比 塑料杯和纸杯的比较, 较,塑料杯和纸杯的比较,汉堡包聚苯乙烯和纸质 包装盒的比较等。 包装盒的比较等。 在政府方面, 在政府方面,生命周期评价主要用于公共政策的 制定, 制定,其中最为普遍的适用于环境标志或生态标准 的确定, 的确定,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要求将生命周期评 价作为制定标志标准的方法。 价作为制定标志标准的方法。
② 特征化:特征化主要是开发一种模型,这 特征化:特征化主要是开发一种模型, 种模型能将清单提供的数据和其他辅助数据 转译成描述影响的叙词。 转译成描述影响的叙词。目前国际上使用的 特征化模型主要有:负荷模型;当量模型; 特征化模型主要有:负荷模型;当量模型; 固有的化学特性模型;总体暴露—效应模型; 固有的化学特性模型;总体暴露—效应模型; 点源暴露—效应模型。 点源暴露—效应模型。 量化: ③ 量化:量化是确定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相 对贡献大小或权重, 对贡献大小或权重,以期得到总的环境影响 水平。 水平。
清洁生产、绿色产品、 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标志的提出 和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和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目前, 目前,各国政策重点从末端治理转向控制污 染源、进行总量控制, 染源、进行总量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现有法规制度无法单独承担对环境和公共 卫生造成的危机, 卫生造成的危机,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生命 周期评价将成为未来制定环境问题长期政策 的基础。从某一角度看, 的基础。从某一角度看,生命周期评价反映 了现有环境管理已转向向各类污染源最小 排放最小化— 化—排放最小化—负面影响最小化的管理模 式,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意 义。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2)1.2 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3)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管理 (3)2.1 设计理念与原则 (3)2.2 设计标准与规范 (4)2.3 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集成 (4)第三章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管理 (4)3.1 施工技术与工艺 (4)3.1.1 技术创新 (4)3.1.2 技术集成 (5)3.2 施工现场管理 (5)3.2.1 环境保护 (5)3.2.2 安全管理 (5)3.3 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 (6)3.3.1 节材与材料管理 (6)3.3.2 节能与能源管理 (6)3.3.3 节水与水资源管理 (6)第四章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管理 (6)4.1 运营管理策略 (6)4.2 维护管理要点 (7)4.3 绿色建筑运营评估 (7)第五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评价 (8)5.1 评价体系与方法 (8)5.2 评价指标与权重 (8)5.3 评价结果的应用 (9)第六章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9)6.1 政策法规概述 (9)6.2 政策法规的实施 (10)6.3 政策法规的完善 (10)第七章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应用 (11)7.1 技术创新方向 (11)7.1.1 节能技术 (11)7.1.2 环境友好型材料 (11)7.1.3 绿色施工技术 (11)7.2 技术应用案例 (11)7.2.1 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11)7.2.2 环境友好型材料应用案例 (12)7.2.3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案例 (12)7.3 技术推广与普及 (12)第八章绿色建筑产业链协同 (12)8.1 产业链构成与协同机制 (12)8.2 产业链内的信息共享 (13)8.3 产业链内企业合作与共赢 (13)第九章绿色建筑市场发展 (13)9.1 市场现状与趋势 (13)9.1.1 市场现状 (13)9.1.2 市场趋势 (13)9.2 市场需求分析 (14)9.2.1 需求 (14)9.2.2 企业需求 (14)9.2.3 个人需求 (14)9.3 市场推广策略 (14)9.3.1 政策引导 (14)9.3.2 技术创新 (15)9.3.3 市场营销 (15)第十章绿色建筑人才培养与教育 (15)10.1 人才培养体系 (15)10.2 教育培训内容 (15)10.3 人才评价与激励 (16)第一章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点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及再利用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因素,以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步骤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SETAC/CML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步骤
SETAC的CML介绍了一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但目前只有第 一步付诸了实践。它总共分为以下三步: (1) 分类和特征化
在分类步骤中,所有的影响都根据其对环境造成的效应归类。例 如,把能造成温室效应的环境影响归为一类,造成臭氧层破坏效应的 也如此处理。有些环境影响包括在好几个类别之中。比如,氮氧化物 的排放不但有毒、能产生酸化效应,而且会造成富营养化效应。每个 类别中的环境影响都被累加起来,从而产生一个影响分数(effect score)。如果不使用加权,仅仅把涉及到的物质的质量加起来是不够 的,因为有些物质可能会比其它物质造成更强烈的影响。这个问题是 通过为不同的物质提供加权因子来解决的。这个步骤称为特征化。
LCA方法鼓励各种组织,尤其是企业,将环境问题结合到他们的总体决策 过程中。通过LCA方法,并与其他的环境管理工具相互补充,帮助更好地理解、 控制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可以在以下的时机实施LCA: ①在产品决策中提供辅助信息;②在产品或技术的设计或再设计时提供与环境 相关的帮助;③在产品的环境声明中或实施环境标识计划时;④在制定企业的 环境战略计划和政策时;⑤在企业与公共关系沟通的过程中。
LCA体系框架与阶段 目标与范围确定
(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GSD)
清单分析
(Life Cycle Inventory, LCI)
LCA体系内容
影响评价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LCIA)
结果解释
(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
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990年,首届社会环境毒理和化学(SETAC)会议在美国的佛蒙特州召开, 与会者就LCA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取得了广泛的一致,并最终确定使用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这个术语,从而统一了国际上的LCA研究。作为一个 毒理学组织,SETAC将重点放到了工业系统的空气和水体排放上,而不是以 往占支配地位的能量和材料流。主要的作用就是介绍生命周期评估的概念。
LCA 的定义
1997年ISO制订的LCA标准(1S014040)中也给出了LCA和 一些相关概念的定义:LCA是对产品系统在整个寿命周期中 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和潜在的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这里的产品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与物质和能量相关的 操作过程单元的集合,在LCA标准中, "产品"既可以指(一般 制造业的)产品系统,也可以指(服务业提供的)服务系统;寿 命周期是指产品系统中连续的和相互联系的阶段,它从原材 料的获得或者自然资源的产生一直到最终产品的废弃为止。
SETAC/CML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步骤
聚乙烯生产过程特征化步骤(使用权重因子)
排放 CO2 CO NOx SO2 影响分值
Note:影响分值
质量 /kg 1.792 0.000670 0.001091 0.000987
LCA的特点
与其他的行政和法律管理手段不同,LCA方法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有着
自身的特点。 首先,LCA方法不是要求企业被动地接受检查和监督,而是
鼓励企业发挥主动性,将环境因素结合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从这个意义 上讲,LCA方法并不具有行政和法律管理手段的强制性。尽管这样,LCA 的研究和应用仍然大行其道,这一方面是由于LCA在产品环境影响评价中 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环境保护思想深入发展的结果。其次,LCA评 估建立在Life Cycle概念和环境编目数据的基础上,从而可以系统地、充分 地阐述与产品系统相关的环境影响,进而才可能寻找和辨别环境改善的时 机和途径。这体现了环境保护手段由 简单粗放向复杂精细发展的趋势。
LCA体系框架与阶段
生命周期评价框架
目标与
范围确定
直接应用: 产品开发与改进
战略规划
清单分析
结 果 解 释
公共策略制定
营销
其他
影响评价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LCIA)
LCIA 是根据清单分析(LCI)过程中列出的要素对环境影响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LCIA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对清单分析过程中列出的要素进行分类; · 运用环境知识对所列要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识别出系统各环节中的重大环境因素; · 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 环境影响的类型主要分成四大类:直接对生物、人类有害和有毒 性;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可再生资源循环体系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 的大量消耗。LCIA 把清单分析的结果归到不同的环境影响类型,再 根据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特征化系数加以量化,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境影响方法。
LCA 的定义
1993年SETAC的LCA定义中,LCA被描述成这样一种评价 方法: ①通过确定和量化与评估对象相关的能源、物质消耗、废弃物 排放,评估其造成的环境负担; ②评价这些能源、物质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③辨别和评估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 LCA的评估对象可以是一个产品、处理过程或活动,并且 范围覆盖了评估对象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提取与加 工、制造、运输和分发、使用、再使用、维持、循环回收,直 到最终的废弃。
LCA的应用目的
原则上讲,不同的主体出于不同的目的,都可以实施LCA评估或引用 LCA评估结论。在SETAC和ISO的文件中列举了一些LCA方法的作用,例如: ①帮助提供产品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尽可能完整的概貌;②促进全面和 正确地理解产品系统造成的环境影响;③为关注产品或受产品影响的相关方之 间进行交流和对话奠定基础;④向决策者提供关于环境的有益的决策信息,包 括估计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寻找改善环境表现的时机与途径、为产品和技术 选择提供判据等。
其次,LCA的评估范围要求覆盖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而不只是产品 寿命周期中的某个或某些阶段。Life Cycle的概念是LCA方法最基本的特 性之一,是全面和深入地认识产品环境影响的基础,是得出正确结论和做 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正是由于Life Cycle概念在整 个方法中的重要性, 这个方法才以Life Cycle来命名。评估对象的角度来说,LCA是一种评价 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中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方法。
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起初,多数企业的决策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由社会和政治上的考虑来调节。 对环境的考虑通常受到地方和国家污染规则的限制。整个系统的环境因素很
少受到重视。随着对绿色事业的迫切需求以及世界建模的开始,企事业单位
开始注意到,他们对所进行工序的广泛的环境内涵知之甚少。这种意识,以 及相关用来控制企业行为的法律的实施,为揭示各种工序广泛的内涵提供了 动力。其中最早的最著名的实践就是Harold Smith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 方面开展的。
SAGE,专门研究制定一种环境管理标准的可能性。1993年6月ISO成立 了“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正式开展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标 准化工作。其指定的国际标准称为《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即 ISO14000系列标准。 ISO对LCA方法的标准化有利于LCA方法的统一和实施,促进了LCA 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由于ISO的国际影响以及LCA方法在ISO14000 系列标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经过标准化的LCA方法必将成为最重要 的评价产品环境表现的方法。事实上,由于ISO组织的有众多相关学 术组织、政府机构、企业和环境组织参与的LCA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 LCA研究的主流。
LCA原则
评估对象
评估方法 LCA原则
应用目的
特点
LCA评估对象
LCA的评估对象是产品系统或服务系统造成的环境影响(其实服务也 是一种抽象的产品),而不是评估空间意义上的环境的质量,这与环境科学 中的环境质量评估有着根本区别。另外,LCA方法着眼于产品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影响,这与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等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人们越来越希望有一种方法对其所从事各类活动的
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有一个彻底、全面、综合的了解,以 便寻求机会采取对策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LCA的诞生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 LCA)是一种用 于评价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的工具。
即是一种评价产品(包括服务或活动)从原材料开采与提 炼开始,到产品制造、运销、使用、报废和最终处置全过程环
LCA的主要方法
LCA主要思路是:通过收集与产品相关的环境编目数据,应用LCA定义 的一套计算方法,从资源消耗、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产品的 环境影响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并进一步分析和寻找改善产品环境表现 的时机与途径。其中环境编目数据,就是在产品寿命周期中流入和流出产 品系统的物弃物以及产品本身。 LCA的评估是建立在具体的环境编目数据基础之上的,这也是LCA方法最 基本的特性之一,是实现LCA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必要保证,是进行量化计 算和分析的基础。 在LCA标准中,详细地定义了具体的评估实施步骤,它包括如下4个组成部 分:目标和范围定义(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编目分析(Life Cycle lnventory Analysis,LCl)、环境影响评估(Life Cycle lmpact Assessment, LCIA)、解释(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
在随后一系列的LCA研讨会中,SETAC讨论了LCA的理论框架和具体内容, 并在1993年8月发布了第一个LCA的指导性文件《LCA指南:操作规则》。
这个文件给除了LCA方法的定义和理论框架以及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建议,描
述了LCA的应用前景,并总结了当时LCA的研究状况。
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另一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2年成立了环境战略顾问组
LCIA典型模型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是LCA中难度最大、争 议最多的部分,相关国际标准尚处于制定阶段。目前国际 上采用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环境问题 法”和“目标距离”法。前者着眼于环境影响因子和影响机 理,对各种环境干扰因素采用当量因子转换而进行数据标 准化和对比分析,如瑞典EPS方法、瑞士和荷兰的生态稀 缺性方法(生态因子)以及丹麦的EDIP方法等;后者则 着眼于影响后果,用某种环境效应的当前水平与目标水平 (标准或容量)之间的距离来表征某种环境效应的严重性, 其代表方法是瑞士临界体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