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奥数教案
小学奥数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小学奥数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学奥数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
有5只红球和3只蓝球,他要从中任选一个球,问有多少种可能的选法?”或者是其他相关的问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奥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奥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常见的小学奥数题型,如排列组合、数列等,并给予相应的例题讲解。
三、例题演练(20分钟)
1.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例题进行演练。
2.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
四、归纳总结(5分钟)
1. 结合所做的例题,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五、课堂练习(15分钟)
1. 将几道练习题给学生,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2. 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 鼓励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奥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奥数概念和基础知识,结合例题演练和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小学奥数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引导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生奥数第一课教案模板
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奥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奥数题目类型及解题方法3. 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奥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奥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对奥数有什么疑问或想法?二、奥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老师详细讲解奥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a. 奥数是数学竞赛的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b. 奥数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
c. 奥数题目类型丰富,包括数论、组合数学、几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奥数的理解。
三、奥数题目类型及解题方法1. 老师介绍常见的奥数题目类型及解题方法,包括:a. 数论题目:如质数、合数、同余等。
b. 组合数学题目:如排列组合、概率等。
c. 几何题目: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
2. 学生分组练习,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奥数题目。
四、课堂练习1. 老师布置一些奥数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奥数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奥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否有所了解。
2.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奥数题目。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对奥数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有所提高。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奥数的概念和意义;2.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奥数题目的讲解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奥数的定义和意义2.奥数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思路3.奥数相关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奥数的概念和意义,奥数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奥数,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展示(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道奥数题目,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解答这个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题思路。
3.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若干简单的奥数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解答,并且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题目。
教师在一定时间后,让学生上台解答问题,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4.拓展(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奥数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积木搭建各种几何形状,或者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实践活动的难度和复杂度。
5.总结(5分钟)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奥数的意义和学习奥数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奥数的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尝试和思考。
四、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奥数题目的解答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
2.多样化教学:通过展示、巩固、拓展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3.启发性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的表现、实践活动的成果和总结的质量来评价学生对奥数教学的掌握情况。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教案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算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排列的概念和排列数公式2. 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3. 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课时约40分钟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讲解概念举例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一、引入新课1. 老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请大家观察这些数字(出示数字卡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 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发现规律。
二、讲解概念1.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数字卡片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排列组合。
什么是排列呢?2. 学生回答: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排列的个数。
3. 老师:很好,那什么是组合呢?4. 学生回答: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的个数。
5. 老师:同学们掌握得很好,我们来学习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计算方法。
三、举例讲解1. 老师:我们以n=5,m=3为例,来计算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学生计算排列数:5×4×3=60,计算组合数:C(5,3)=10。
3. 老师:同学们计算得很好,这些排列和组合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四、排列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老师:比如说,我们有一排5个位置,要从中选出3个位置来安排3个同学,就有60种排列方式,10种组合方式。
《小学奥数教案》
《小学奥数教案》word版第一章:奥数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奥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奥数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奥数的定义:介绍什么是奥数,奥数比赛的特点。
奥数的发展:介绍奥数的历史,我国在奥数领域取得的成就。
学习奥数的好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奥数的基本了解。
第二章:数的规律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字敏感度。
2.2 教学内容数字规律:奇偶性、质数与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数列规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数的规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几何图形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三角形、四边形、圆。
立体几何:正方体、长方体、球体。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逻辑思维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2 教学内容因果关系:因果推理、演绎推理。
集合关系:集合的并、交、补。
逻辑运算:逻辑符、逻辑推理。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逻辑思维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解题技巧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5.2 教学内容方程解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
其它解题技巧:数字拆分、代入法、排除法。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5.4 教学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小学二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奥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奥数思维方法,如逻辑推理、找规律、简单的图形变换等。
3、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4、通过有趣的奥数题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奥数解题思路和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形式。
(2)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奥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
4、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或者一道简单的奥数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小明有 5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 2 倍还多 1 个,小红有多少个苹果?”2、知识讲解(1)逻辑推理讲解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题目,如“三个小朋友,小红、小明和小刚,小红说她不是最高的,小明说他比小红高,那么谁是最高的?”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条件,得出结论。
(2)找规律展示一些数字、图形或者颜色的规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填空或者继续画图。
例如:“1,3,5,7,(),11” 让学生思考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字。
(3)简单的图形变换通过展示一些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自己动手画出变换后的图形。
3、课堂练习给出一些与刚刚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练习题的难度要适中,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他们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些较难的题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5、讲解练习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小学奥数教案》
《小学奥数教案》word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小学奥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奥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奥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的认识与运算1.1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与性质1.2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及其性质1.3 简便运算技巧2.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2.1 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2.2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面积计算2.3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3. 第三章: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3.1 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与应用3.2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应用3.3 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奥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奥数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在各个章节的知识掌握情况。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安排1. 数的认识与运算:共计10课时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与性质:2课时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及其性质:2课时简便运算技巧:2课时综合练习:4课时2.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共计12课时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3课时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面积计算:3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3课时综合练习:3课时3. 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共计8课时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与应用:2课时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应用:2课时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2课时综合练习:2课时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水平的奥数教材。
小学五年级《最值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备课教员:第十三讲最值问题一、教学目标: 1.能找出题目中隐藏的限制条件,会运用限制条件去分析最大最小的问题。
2.锻炼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在题目中判断出限制条件。
2.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最大最小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最大最小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对米德等人进行了测试。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得了多少分呢?生:想。
师:阿派、米德、欧拉、卡尔、阿尔法五个人的平均分是92分,他们五个人中最低分是75分,阿派是第三名。
生:那阿派是几分呀?师:他们五个人分数都不同,你们能算出阿派至少是几分吗?生:能。
师:真棒,那拿起笔试试吧。
【板书课题:】最值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三个老师为7位不同的扮演者化妆,这7位同学化妆需要的时间分别为8、12、14、17、18、23、30分钟。
如果三位老师化妆速度相同,问最少经过多少时间完成化妆任务?(PPT出示)师:同学们,如果不单独化妆,你们知道理论上需要几分钟吗?生: (8+12+14+17+18+23+30)÷3=40……2(分钟),应该是40分钟的样子。
师:是的,你真棒!师:但是现在因为要单独化妆,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分配这三位老师?生:应该使时间最接近40分钟,才会使时间最短。
师:没错,你说得真好!那具体该怎么分呢?生:18+23=41(分钟);30+12=42(分钟);8+14+17=39(分钟)。
师:很棒,看来你们都很聪明。
板书:(8+12+14+17+18+23+30)÷3=40……2(分钟)18+23=41(分);30+12=42(分钟);8+14+17=39(分钟)答:最少经过42分钟完成化妆任务。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教案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排列的概念和排列数公式2. 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3. 排列组合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排列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排列组合的知识。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排列的概念和排列数公式2. 第二课时: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3. 第三课时:排列组合的应用举例4. 第四课时:练习与讲解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抽签、排座位等,引出排列组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排列和组合的定义,讲解排列数公式和组合数公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与讲解: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讲解疑难问题。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排列组合的概念和公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生活中的排列组合实例,下周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生活实例分享:评价学生搜集的排列组合实例的创意性和实用性。
九、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排列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密码学、运筹学等。
2. 探索其他数学领域的知识,如数列、概率等,与排列组合知识相结合。
3.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比赛和相关活动,提高数学素养。
十、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型的解题思路;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笔;2.奥数练习题册;3.奥数实物教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道奥数题,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解答。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就奥数的概念和特点进行讨论。
2.发现规律(1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例如:1,3,5,7,__。
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每个数字增加2),并给出序列的下一个数字是93.推理思考(1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奥数题,要求学生推理思考。
例如:猜一猜我的数字是三位数,个位数是奇数,百位数是偶数,十位数比百位数多5、请问我的数字是多少?鼓励学生提出解题思路,并一起尝试解答。
4.实践应用(20分钟)教师分发奥数练习题册,让学生尝试解题。
例如:小明有8只球,其中有2只是红色的,他把所有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并且每人分得2只球。
请问每人分得红色球的数量是多少?鼓励学生利用图画或模型解决问题。
5.探究创新(2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有创意的奥数题,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和思考。
例如:有一个矩形,它的长不等于宽,周长是12米,面积是5平方米,请问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鼓励学生使用公式和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类似的问题。
6.总结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奥数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体验奥数的乐趣,发展数学思维。
四、作业布置:布置适当数量的奥数习题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实践和创新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践应用和探究创新环节上,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奥数数学教案
小学奥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加减法的概念,如购物时找零、数学问题如何解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0分钟)
1. 加法运算: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教给学生简单的加法运算方法,如何将两个数相加。
2. 减法运算:同样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教给学生简单的减法运算方法,如何将两个数相减。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让他们在纸上进行计算。
2. 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鼓励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3. 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题的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巩固(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者题目,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减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掌握这两种运算方法。
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
小学生奥数教案(三篇)
【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以下是整理的《⼩学⽣奥数教案(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奥数教案 教学内容:《神奇的扑克》 教学⽬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对⽣活中平常⼩事的关注。
2、调动学⽣丰富的联想,养成⼀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谈话引⼊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定见过吧!这是我们⽣活中⽐较常见的"扑克"。
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教师补充,引发学⽣的好奇⼼。
) 师:"扑克"还有⼀种作⽤,⽽且与数学有关! ⽣:…… ⼆、新课 1、桃、⼼、梅、⽅4种花⾊可以代表⼀年四季春、夏、秋、冬 2、⼤王=太阳⼩王=⽉亮红=⽩天⿊=夜晚 3、A=12=23=34=45=56=67=78=89=910=10J=11Q=12K=13⼤王=1⼩王=1 4、所有牌的和+⼩王=平年的天数所有牌的和+⼩王+⼤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年有12个⽉ 6、365÷7≈52⼀年有52个星期。
54张牌中除去⼤王、⼩王有52张是正牌,表⽰⼀年有52个星期。
7、⼀种花⾊的和=⼀个季度的天数⼀种花⾊有13张牌=⼀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结:⽣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边出现,只是我们⼤家没有注意到。
请⼤家都要学会留⼼观察,做⽣活的有⼼⼈。
【篇⼆】⼩学⽣奥数教案 ⼀、本讲学习⽬标 联系⽣活实际,弄清楚⼯作量、时间、效率之间的关系,提⾼解决⾏程问题的能⼒。
⼆、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程问题的实质就是⼯作量、⼯作时间和⼯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案【篇一:四年级全集奥数教案】找规律(一)一、知识讲解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结合例子精讲【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像上面依照肯定的按次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练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2)1,4,9,16,25,(),49,64(3)3,2,5,2,7,2,(),(),11,2(4)53,44,36,29,(),18,(),11,9,8(5)81,64,49,36,(),16,(),4,1。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所有三年级数学教师都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奥数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奥数的起源和发展;
2.数学逻辑推理题;
3.数字游戏和谜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奥数的起源和发展:奥数是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高水平的数学竞赛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概念讲解(15分钟)
解释数学逻辑推理题的概念:数学逻辑推理题是指通过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答的数学问题。
它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例题讲解(20分钟)
4.练习(30分钟)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数学逻辑推理题,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5.数字游戏和谜题(20分钟)
设计一些数字游戏和谜题,让学生通过运算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游戏,给出一串数字,让学生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到目标数字。
6.总结(10分钟)
总结奥数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参加数学竞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于奥数的概念和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
了解,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同时,通过数
字游戏和谜题的设计,使学生对数学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堂课
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学奥数教案计划
小学奥数教案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奥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奥数题目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奥数入门内容:了解奥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课时:2课时2. 第二章:数的规律内容:学习数字排列、数列、数位等规律,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课时:4课时3. 第三章:几何图形内容: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题解题技巧。
课时:4课时4. 第四章:逻辑思维内容:学习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概率等知识,提高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课时:4课时5. 第五章:解决问题内容: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课时:4课时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掌握奥数知识和解题方法。
2. 结合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奥数题目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积极性、团队协作等。
2. 结果性评价: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奥数知识和解题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奥数竞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阶段的奥数教材,如《奥数天天练》等。
2. 教辅:提供适量的奥数题目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奥数教学资源和题目,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在奥数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小学二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奥数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奥数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1)】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快乐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过程:一、数学故事: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
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
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
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
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
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
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
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
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
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
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二、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灰太狼抓羊: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只,被喜羊羊救回来 16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 24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2、数台阶:每层楼有6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级台阶呢?3、“猫捉老鼠”的游戏: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小学奥数教程(完美版)
目录第一讲奇妙的幻方 (3)练习卷 (9)第二讲可能性的大小(游戏与对策) (10)练习卷 (12)第三讲图形的面积(一) (13)第四讲认识分数 (17)练习卷 (21)第五讲行程中的相遇(相遇问题) (22)练习卷 (26)第六讲公因数与公倍数 (27)综合演练 (31)第一讲幻方(第一课时)【知识概述】在一个n×n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入一些连续的数字,使得所有的横、竖、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这样的正方形方格叫做幻方。
幻方一般分为奇数幻方和偶数幻方。
(n 是几就表示为几阶幻方)。
本讲,我们将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例题讲学例1在一个3×3的表格内,填入1-9九个数,(不能重复,不能遗漏),使得3个横列、3个竖列和2个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
可以怎样填?【和为15】【思路分析】这样的3×3幻方,在填写时有一定的规律和口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七右三,戴九履一,五为中央。
【注:戴指头,履指脚。
】试试填一填吧!幻方(第二课时)知识概述:上一讲中,我们讲述了如何填写3×3的幻方,其实在幻方的知识世界里,像3×3、5×5、7×7……像这样幻方,称之为奇数幻方,这一讲我们将来学习如何填写五阶幻方。
例题:在一个5×5的方格中,填入1-25这25个数字,使5个横列、5个竖列、2个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
先试试看!看样子,要想顺利填写好这么多的表格,还真的不容易,没有口诀真的不行,下面这个口诀要记牢:一居首行正中央,依次斜向右上方,右出框时左边写,上出框时下边放,双出占位写下方。
2 91 85 74 61010 311 2 9你能按顺序继续写下去吗?试试看吧!幻方(第三课时)根据上讲中的方法,把口诀运用到所有的奇数幻方中,可以继续填写七阶幻方、九阶幻方、十一阶幻方……,本讲,我们继续试着填写七阶幻方和九阶幻方。
【思路点拨】再来重温一下口诀吧!一居首行正中央,依次斜向右上方,右出框时左边写,上出框时下边放,双出占位写下方。
【五升六】小学数学奥数第10讲:火车行程问题-教案
六年级 备课教员:×××第10讲 火车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火车行程问题的特殊性。
2. 运用画图法(线段图)找出正确的路程。
3. 运用画图法(线段图)分析相遇、追及问题并能用方程解。
4. 思维迁移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火车行程问题的特殊性。
2. 运用画图法分析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并用方程解题。
三、教学难点: 运用画图法分析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并用方程解题。
四、教学准备: 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 导入(5分)师:同学们,你们有过送亲人去火车站吗?生:送过。
师:哪位同学说下你当时送别的情景呢?生:我看着亲人坐上了火车,火车慢慢启动了,我依依不舍地和亲人告别,但 火车还是开走了。
师:是的,火车虽然很长,但还是留不住我们的亲人。
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站在站头,一列火车慢悠悠地开过来,火车开到你面前到离开你,它行驶了多少路程呢?(PPT 出示)生:一列火车的长度。
师:不错。
那如果这列火车过一个桥洞,那它行驶的路程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 今天要讲的课题。
板书:火车行程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0分)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
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PPT 出示)师:我们来回忆下行程公式。
哪位同学来说下?生: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师:不错,我们先来看下屏幕上的解题过程对不对?板书:800÷19=19242(秒)(PPT出示)生:不对。
师:是的,同学们是不是发现题目中有个条件没用到,火车长150米?那我们要怎么应用这个条件呢,我们来看下屏幕。
(PPT出示)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下车头,它行驶了多少路程呢?生:800+150,950米。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自己已经发现了这类行程问题的特殊性。
我们在做这类行程问题我们要注意别忘记计算的是什么?生:别忘记计算火车的长度。
小学二年级奥数《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二年级)暑期备课教员: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2. 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二、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教学难点: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PPT、正方形和长方形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7分)师:小朋友,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去过超市么?生:去过。
师:去过超市的小朋友应该知道,我们在付钱的时候是要排队的,那你们知道应该怎么规范排队么?生:老师,我知道。
师:好,那这位小朋友,你上来给我们示范一下应该怎么排队。
排队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哪位小朋友也愿意上来给我们示范一下要怎么排队的。
恩,那就你们几个上来。
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的队伍排得怎么样?生:很好,很整齐。
师:小朋友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既然我们的小朋友的队伍排得那么整齐,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考考你们。
×××(学生名字),你知道自己是排在第几个位置么?(队伍可排一排或者一列)生:我排在第2个位置。
师:你确定么?生:确定。
师:有小朋友有不同的看法么?生1:从后往前数,他是第4个位置。
生2:从前往后数,他是第2个位置。
师:是的,如果我们不知道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人数,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所处的位置来计算总人数?生:可以。
师:是的,其实在排队中我们也是可以发现一些数学中的问题,所以小朋友们可不要小瞧数学。
感谢这些小朋友向我们展现应该怎么有秩序地排队,一人奖励一个大拇指。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有数学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几个人站成一排照相,阿派的左边和右边各有2个人。
一共有多少个人在照相?师:在拍照的时候,小朋友都是排排站好的,可是阿派这个人很粗心,他不知道自己和多少人一起拍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6+12-11+4-5)=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
由例1得到: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
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十、整百的数。
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
求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
解:选基准数为450,则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50,平均每块产量=450+50÷10=455(千克)。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九九表中已经被同学们熟知,如7×7=49(七七四十九)。
对于两位数的平方,大多数同学只是背熟了10~20的平方,而21~99的平方就不大熟悉了。
有没有什么窍门,能够迅速算出两位数的平方呢?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凑整补零法。
所谓凑整补零法,就是用所求数与最接近的整十数的差,通过移多补少,将所求数转化成一个整十数乘以另一数,再加上零头的平方数。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例3 求292和822的值。
解:292=29×29=(29+1)×(29-1)+12=30×28+1=840+1=841。
822=82×82=(82-2)×(82+2)+22=80×84+4=6720+4=6724。
由上例看出,因为29比30少1,所以给29“补”1,这叫“补少”;因为82比80多2,所以从82中“移走”2,这叫“移多”。
因为是两个相同数相乘,所以对其中一个数“移多补少”后,还需要在另一个数上“找齐”。
本例中,给一个29补1,就要给另一个29减1;给一个82减了2,就要给另一个82加上2。
最后,还要加上“移多补少”的数的平方。
由凑整补零法计算352,得35×35=40×30+52=1225。
这与三年级学的个位数是5的数的平方的速算方法结果相同。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求两位数的平方值,也适用于求三位数或更多位数的平方值。
例4 求9932和20042的值。
解:9932=993×993=(993+7)×(993-7)+72=1000×986+49=986000+49=986049。
20042=2004×2004=(2004-4)×(2004+4)+42=2000×2008+16=+16=。
下面,我们介绍一类特殊情况的乘法的速算方法。
请看下面的算式:66×46,73×88,19×44。
这几道算式具有一个共同特点,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一个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同,另一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之和为10。
这类算式有非常简便的速算方法。
例5 88×64=?分析与解: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88×64=(80+8)×(60+4)=(80+8)×60+(80+8)×4=80×60+8×60+80×4+8×4=80×60+80×6+80×4+8×4=80×(60+6+4)+8×4=80×(60+10)+8×4=8×(6+1)×100+8×4。
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速算式:由上式看出,积的末两位数是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本例为8×4;积中从百位起前面的数是“个位与十位相同的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与十位之和为10的因数”的十位数加1的乘积,本例为8×(6+1)。
例6 77×91=?解:由例3的解法得到由上式看出,当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是一位数时,应在十位上补一个0,本例为7×1=07。
用这种速算法只需口算就可以方便地解答出这类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练习11.求下面10个数的总和:165,152,168,171,148,156,169,161,157,149。
2.农业科研小组测定麦苗的生长情况,量出12株麦苗的高度分别为(单位:厘米):26,25,25,23,27,28,26,24,29,27,27,25。
求这批麦苗的平均高度。
3.某车间有9个工人加工零件,他们加工零件的个数分别为:68,91,84,75,78,81,83,72,79。
他们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4.计算:13+16+10+11+17+12+15+12+16+13+12。
5.计算下列各题:(1)372;(2)532;(3)912;(4)682:(5)1082;(6)3972。
6.计算下列各题:(1)77×28;(2)66×55;(3)33×19;(4)82×44;(5)37×33;(6)46×99。
练习1 答案1.1596。
2.26厘米。
3.711个。
4.147。
5.(1)1369;(2)2809;(3)8281;(4)4624;(5)11664;(6)157609。
6.(1)2156;(2)3630;(3)627;(4)3608;(5)1221;(6)4554。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一类两位数乘法的速算方法,这一讲讨论乘法的“同补”与“补同”速算法。
两个数之和等于10,则称这两个数互补。
在整数乘法运算中,常会遇到像72×78,26×86等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或互补,或被乘数与乘数的个位数字相同或互补的情况。
72×78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互补,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相同、尾互补”型;26×86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互补、个位数字相同,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互补、尾相同”型。
计算这两类题目,有非常简捷的速算方法,分别称为“同补”速算法和“补同”速算法。
例1 (1)76×74=?(2)31×39=?分析与解:本例两题都是“头相同、尾互补”类型。
(1)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76×74=(7+6)×(70+4)=(70+6)×70+(7+6)×4=70×70+6×70+70×4+6×4=70×(70+6+4)+6×4=70×(70+10)+6×4=7×(7+1)×100+6×4。
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速算式:(2)与(1)类似可得到下面的速算式:由例1看出,在“头相同、尾互补”的两个两位数乘法中,积的末两位数是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不够两位时前面补0,如1×9=09),积中从百位起前面的数是被乘数(或乘数)的十位数与十位数加1的乘积。
“同补”速算法简单地说就是:积的末两位是“尾×尾”,前面是“头×(头+1)”。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到的15×15,25×25,…,95×95的速算,实际上就是“同补”速算法。
例2 (1)78×38=?(2)43×63=?分析与解:本例两题都是“头互补、尾相同”类型。
(1)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78×38=(70+8)×(30+8)=(70+8)×30+(70+8)×8=70×30+8×30+70×8+8×8=70×30+8×(30+70)+8×8=7×3×100+8×100+8×8=(7×3+8)×100+8×8。
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速算式:(2)与(1)类似可得到下面的速算式:由例2看出,在“头互补、尾相同”的两个两位数乘法中,积的末两位数是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不够两位时前面补0,如3×3=09),积中从百位起前面的数是两个因数的十位数之积加上被乘数(或乘数)的个位数。
“补同”速算法简单地说就是:积的末两位数是“尾×尾”,前面是“头×头+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