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态度[24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1.社会环境的影响 2.家庭的影响 3.同伴的影响 4.团体的影响
(二)个体的学习 1.古典条件反射理论与联想学习 2.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与强化学习 3.模仿与观察学习
二、态度的改变 (一)劝说宣传法 1.传播者的特性 2.信息的传播 3.被劝说者因素 4.情境因素
四、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是由科尔曼(H Kelman)于1961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人 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 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第三节 态度的测量 一、量表法 (一)等距量表 (二)总加量表 (三)语义分化量表
二、问卷法 问卷法(questionaire method)是进行调 查访问的一种重要方法,也用于态度的测评。 由于这种方法是通过编写一些问句让被试填答, 并回答出自己的看法、观点、主张等,因而又 被称为自我报告法。
三、投射法 投射法(projective testing)实际上是一种 心理测验方法,是间接地了解人们内潜的心理 活动的一种方法。
四、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behavioral measure)是通过 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内在的态度,因 而也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五、生理反应法 生理反应法(physiological measure)是根 据被试生理反应的变化来确定其态度的一种方 法,因而仍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二)角色扮演法 这种方法是以角色理论为依据的。角色理 论的核心原则即个体的行为应与其所承担的角 色相一致,应该符合这一角色身份的要求。
(三)团体影响法 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也可以有效 地改变人们的态度。
(四)活动参与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 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三、态度与有关概念的区分 (一)态度与价值观
(二)态度与信念
第二节 态度理论 一、强化论观点的态度研究 (一)古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 (三)学习理论的研究
二、认知论观点的态度研究 (一)紧张减缓理论研究 (二)归因理论的研究 (三)社会判断理论
三、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认为人们之所以持 有某种态度,是因为这种态度能够满足他们个 人的某种需要,特别是心理上的需要。
复习思考题 • • • • 1.什么是态度?其特点是什么? 2.设计一个测量态度的总加量表。 3.评述认知不协调和平衡理论。 4.举例说明现实社会中的某一种偏见,分析其 原因,并说明如何消除之。
第七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态度的实质 态度理论 态度的测量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偏见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一、态度的定义及其特性 (一)态度的定义 (二)态度的特性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作为一种具有认知基础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兼具认知、情感和行动三种成分,并且这 三种成分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Biblioteka Baidu
第五节 偏见
偏见(prejudice)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 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一、产生偏见的原因 (一)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二)社会化 (三)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
二、偏见产生的后果 (一)自我实现预言 (二)性别角色 (三)疏离
三、偏见的消除 (1)消除刻板印象。 (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3)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