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doc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网上潇洒走 有喜也有忧
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是什 么新鲜事。网络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知识便利,而且改变 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网上聊天的体验让人心跳,甚至让 人发疯。家长们对孩子上网一般都持赞许的态度。然而, 网上有友情,网上还有欺骗,甚至有陷阱。上网可以帮 学生把作业做得更好,也可以偷懒。最让人头痛的要算 色情网站了,很多青少年成为网上色情的俘虏。对此, “网吧”已被不少家长称为“电子海洛因”的交易所, 并主张取缔“网吧”。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 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原理——方法论)
1、辩证否定观 实质是“扬弃”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 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 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同时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系统优 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原理
方法论
唯
物 1、发展的普遍 辩 性及发展的实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证
法 的 发 展 观
2、事物发展是前 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事物发展 的总趋势)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促进新事 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 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 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 的辩证关系(事 物发展的状态)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作业设计方案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掌握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原则和概念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辩证关系。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选择一段关于社会现象或政治事件的新闻材料,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尝试运用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形而上学的表现,如孤立地看待问题、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等,并分析其危害。
3. 撰写论文:以“唯物辩证法与现实生活”为主题,结合自身或周围人的经历,阐述唯物辩证法在处理人际关系、学习问题、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4. 反思与总结:每位学生反思本次作业的完成过程,总结自己在唯物辩证法方面的收获和不足,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材料需认真阅读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2. 课堂讨论需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3. 论文需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XX字;4. 反思与总结需真实客观,字数不少于XX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论文撰写情况以及反思总结的深度;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3. 评价结果:对于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存在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在完成作业后主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2.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 小组互评应客观公正,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以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深刻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性,学会用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求。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 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发展观统观 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统筹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我国可持 续发展。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促进矛盾向 好的方面转化,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 观点。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又要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条件和发 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一 刀切。
2、关于顺境和逆境的表述中,最能够体现唯物辩 证法观点的有( ) A. 逆境对人才成长有利 B. 顺境对人才成长有利 C. 顺境逆境都只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D. 无论顺境逆境都无碍于人才成长
C
3.这幅“过关”漫画主要反映唯物辩证法(
B
)
过关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坚持适度原则
C.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认识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 化,是由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 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发展 观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辩证法
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科学发展观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 源、环境之间,内部经济条件与外部环境之 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 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 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办事情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统筹全局。科学 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五位一 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教案
【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哲学常识》第四部分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难点】“学会从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角度看问题,避免从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角度看问题”,即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素质要求〗知识:识记:①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
能力方面:(1)逻辑思维能力:这个盒子总结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并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进而提出了对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⑵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的抽象思维能力。
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
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生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关键解决方案]1、正确理解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联系观与孤立观的对立;发展观与静止观的对立;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之间的对立。
认识矛盾与认识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根本区别,主要是因为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矛盾观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
辩证法认识矛盾,必须认识事物的发展,提倡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形而上学否定矛盾,即否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你只能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
或者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看不到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源泉,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力量的推动。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2. 使学生认识到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和信仰。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观点(联系、发展、矛盾、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2. 第二节: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教学重点: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静止性、孤立性及其对社会实践的阻碍作用。
3.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的应用实例。
4. 第四节: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教学重点:如何在生活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识别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5. 第五节: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唯物辩证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阐述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
五、教学时间1. 第一节:45分钟2. 第二节:45分钟3. 第三节:45分钟4. 第四节:45分钟5. 第五节:45分钟教学进程: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导入新课,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观点。
3. 举例说明唯物辩证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1. 引出形而上学的概念,阐述其片面性、静止性和孤立性。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说课稿一、前言本课是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的一节重要课,主题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和探讨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引导学生掌握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求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
3. 学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独立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学生心灵的传达;•培养学生对科学思维与批判思维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10分钟)a. 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及特点唯物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种方法论,它强调事物的本质是由各种矛盾相互依存、相互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特点是发展性、观察现象的矛盾性以及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b. 形而上学的定义及特点形而上学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它以抽象、片面、静止的方式认识世界,忽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内部联系。
形而上学的特点是片面性、静止性和绝对性。
2.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容(20分钟)a.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无产阶级的被动研究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动的探索态度,要不断地发展认识能力以逐步认识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具有违背常规逻辑的辩证规律,主张人们要以矛盾斗争为出发点,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的矛盾。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静止
形而上学把事物视为静止 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运 动和变化。
片面
形而上学只看到事物的某 一个方面,忽视了事物的 全面性和整体性。
否认事物矛盾的存在
0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但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矛盾的存在 ,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简 单的因果关系。
02
在实践中,这种观点会导致人们 无法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从而 阻碍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事物的矛盾运动与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具有普 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 的发展,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 统一,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 果。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 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坚持唯物辩证法有助于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 待事物,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克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形而上学的理论脱离实际,难以指导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 的脱节。
坚持唯物辩证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同时不断丰富和 发展理论。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题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 看待问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 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 等。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培养辩证思维
01
通过学习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培养辩证思维,学会用联系、
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形而上学的概念及其主要错误。
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
4. 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形而上学的错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概念、基本特征、错误及区别与联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心得体会。
【教学内容】1. 讲解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分析形而上学的概念及其主要错误。
3. 阐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
4. 探讨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讨论交流】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心得体会。
2. 各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形而上学的错误,以及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与联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在生活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15综合探究03: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一、探究活动目标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了解形而上学认识方法的局限。
2.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哲学依据。
二、探究活动建议1.本探究分为几个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分专题进行讨论。
2.收集相关材料,组织一个小型交流会,就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3.阅读毛泽东的《矛盾论》,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三、探究路径参考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郭象则说:“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突然自生”,“忽然自死”,即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
韩非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统治者应该“因时变法”,“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董仲舒则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应当“尽如故”。
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
”19世纪的德国人杜林则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
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比较以上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韩非和董仲舒、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
——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又代表了什么思想?列宁曾这样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
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
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导学案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2、了解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一、自主学习:1.唯物辩证法(1)基本观点:主张用_____、发展、_____的观点看问题。
(2)要求。
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_________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
②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_________的变化和发展。
③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3)基本方法。
①____________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②坚持_____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2.形而上学(1)基本观点:用______、静止、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2)表现。
①只看到一个个______的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只看到事物的______,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③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______;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_____,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______。
4.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的_____、发展、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____。
(2)要求:把握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二、知识展示:三、自主探究:参照教材81页-----82页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四:四、知识总结:五、走进生活:七嘴八舌话生活六、牛刀小试:1.指出下列观点属于辩证法或者形而上学的什么观点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水滴石穿()③断章取义()④刻舟求剑()2. 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的、 静止的、片面地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 联系的
法
观点
孤立的 形而上学 观点
发展的 观点
静止的 观点
全面的 观点
片面的 观点
是否承认 矛盾,是 否承认事 物的内部 矛盾是事 物发展物的内部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 分歧?
①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既相互对立,又相 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 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 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 立统一。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 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 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的 原因归结为外力的推动。
(2)联系: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紧密联 系、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才形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一切 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着的事物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 点看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讲课文档
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 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 着矛盾。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 性,克服片面性。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否认事物的矛盾,必然是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 面,把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
第18页,共35页。
探究设疑2:老子、韩非和黑
格尔的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 郭 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又代表 了什么思想?
第19页,共35页。
探究提示: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
表达了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即承认矛盾,主 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代表了形 而上学的根本思想,即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我们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第6页,共35页。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事物是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 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
黑格尔
“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 没有任何矛盾。”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对立
杜林
第7页,共35页。
3、分歧之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的观点。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互联网”是天使还是魔鬼?
第35页,共35页。
(3) 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的根本分歧。
第32页,共35页。
4、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提示: 首先,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即客观物质世
界,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 唯物论,它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是 贯穿着辩证法的。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学生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初步认识。
4.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形而上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a)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理解教材,为学生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c)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引入新课,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而上学思维,引发学生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考。
a)请举例说明唯物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形而上学思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负面影响?
c)如何克服形而上学思维,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2.教师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并能运用这些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2.了解形而上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区别,能够识别并反驳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比较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3.教学过程:
哲学基础——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能力方面⑴逻辑思维能力: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⑵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的抽象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
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教学难点“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即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比较——例举——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事物发展的状态是怎样的?(3)新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通过回顾第四课前三节的内容,为本课总结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做好铺垫和知识上的准备。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导入新课以上我们学过的观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与它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学。
这堂课我们主要研究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9页第1自然段至第2自然段。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探究一】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 然。”
郭象认为,“万 物独化”,“物 各自生”,“独 生而无所资借”, “突然自生”, “忽然自死”。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韩非子认为, 董仲舒认为,
“古今异俗, “古之天下亦 新故异备”; 今之天下,今 “世异则事 之天下,亦古 异”,“事 之天下”,
“道之大点
静止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 “矛盾则是 一切运动和 生命力的根 源;事物只 因为自身具 有矛盾,它 才会运动。”
承认矛盾的观点
杜林认为, 矛盾“不 能归属于 现实。在 事物中没 有任何矛 盾”。
否认矛盾的观点
【探究】
老子、韩非和黑格 尔的言论,分别表 达了什么思想?
分歧之 分歧之
一
二
分歧之 三
根本分歧
唯物 辩证法
联系的 发展的
观点
观点
形而 上学
孤立的 静止的
观点
观点
全面的 观点
片面的 观点
是否承认矛盾, 是否承认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
二、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 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郭象、董仲舒和杜 林的言论分别代表 了什么思想?
老子、韩非和黑格尔: 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
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的观点
郭象、董仲舒和杜林: 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
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2.能力方面①逻辑思维能力。
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
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学案流程】(一)课前准备1.搜集①关于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科技前沿方面的资料。
②关于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③你感到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2.思考①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评价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的活动对环境有何影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试分析评价你所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你能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评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导学1.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及根本分歧是什么?答案: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们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毫不相干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况都不受周围环境的制约。
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否认事物的矛盾,必然是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把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论是统一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物质世界。
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唯物论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而辩证法所要进一步回答的则是世界(包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及其关系)的状况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两者相互渗透、彼此贯通、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3456789102019-05-05【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2.能力方面①逻辑思维能力。
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
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学案流程】(一)课前准备1.搜集①关于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科技前沿方面的资料。
②关于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③你感到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2.思考①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评价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的活动对环境有何影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试分析评价你所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你能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评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导学1.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及根本分歧是什么?答案: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们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毫不相干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况都不受周围环境的制约。
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否认事物的矛盾,必然是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把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论是统一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物质世界。
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唯物论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而辩证法所要进一步回答的则是世界(包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及其关系)的状况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两者相互渗透、彼此贯通、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3456789102019-05-05【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2.能力方面①逻辑思维能力。
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
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学案流程】(一)课前准备1.搜集①关于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科技前沿方面的资料。
②关于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③你感到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2.思考①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评价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的活动对环境有何影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试分析评价你所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你能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评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导学1.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及根本分歧是什么?答案: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们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毫不相干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况都不受周围环境的制约。
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否认事物的矛盾,必然是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把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论是统一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物质世界。
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唯物论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而辩证法所要进一步回答的则是世界(包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及其关系)的状况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两者相互渗透、彼此贯通、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3456789102019-05-05【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