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g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秦皇岛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对比及分析

摘要:秦皇岛海岸东自山海关西至洋河口,笔者通过在秦皇岛实习,将实习点的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的异同点相互对比。分别从成分、波浪作用、地形地貌及其成因、海水的性质、海洋生物分带几个方面进行了相互比较,并且对其成因也进行了思考分析。

关键字:秦皇岛基岩海岸沙质海岸对比

1.绪言

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临辽宁,西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实习路线东起山海关,西至南戴河;北起柳江盆地,南至渤海海滨。自然资源丰富,同时秦皇岛是中国甲级旅游城市,是闻名中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实习区交通较便捷。秦皇岛具有丰富的地质、地貌现象,有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地层与沉积环境,还有岩浆侵入作用与侵入岩、构造作用与构造现象等。其中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极具代表性。秦皇岛市海岸线长126.4km,其中20.5km为基岩海岸,其余为沙质海岸。基岩海岸广泛发育了侵蚀地貌,例如海蚀崖、海蚀阶地、海蚀穴、海蚀凹槽、海蚀柱、还是穹等。沙质海岸主要有台地、沙丘、海底、瀉湖、滩涂等[1]。本文就将对基岩海岸海蚀地貌及沙质海岸沉积地貌进行比较且进行成因分析。

2. 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相同点

秦皇岛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的主要相同点是其成分相同,主要矿物都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这是因为整个海岸的基岩为花岗质岩石,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年代为新太古代。其主要矿物含有石英、长石,其次有黑云母、角闪石等。基岩海岸的基岩为花岗岩或伟晶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局部可见角闪石等矿物组成的暗色包体。而沙质海岸的沙粒都为当地花岗基岩由于海蚀作用或风化作用大量破碎并被剥蚀所,再由波浪及潮汐作用将其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所以沙粒的成分与当地花岗岩成分基本相同,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还含有一定的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故基岩海岸的基岩与沙质海岸的沉积砂成分基本相同,即为两者成分相同。

3. 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不同点

基岩海岸与沙质海岸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其波浪作用、地形地貌及其成因、海水的性质、海洋生物分带等方面。

3.1波浪作用

基岩海岸的波浪常呈拍岸浪形式。从远岸至近岸,波浪形态对称、波高低、波峰线不连续,逐渐过渡为不对称、波高增大、波长减小、波峰线连续的波形,

最终与海岸岩石碰撞形成惊涛骇浪——拍岸浪。拍岸浪使波浪的能量瞬间消耗于撞击岩石上,使岩石容易遭受破坏,形成各种海蚀地貌[1]。在海岬处波能相对集中,拍岸浪强烈。老虎石出的拍岸浪极具代表性,波高1m,水花飞溅,并有巨大声响。拍岸浪强是由于基岩陡峭,波浪的能量都拍打在岩壁上,而拍岸浪较弱是由于基岩较平缓,能量释放较缓慢。

沙质海岸波浪有各种形式,如卷浪、破浪带、激浪等。在七里海与山东堡沙质海岸坡度一般较平缓, 而基岩海岸较陡,当波浪或潮汐从远岸处向近岸处运动的时候, 运动的海水在沙质海岸区因坡度低而提前触底, 能量逐渐得到释放, 因此在沙质海岸带从深水区( H > 1/ 2L) 到浅水区( H < 1/ 2) 依次可看到卷浪—破浪—激浪—冲洗带, 远处波脊线不连续, 近岸处波脊线连续。在海岸边可看到进流与回流,波浪在浅水区破碎后涌向海岸,使岸边海水面增高,并向陆上爬坡,形成进流;进流能量全消耗后,在重力作用下顺坡沿垂直岸线方向返回大海,形成回流。激浪与海岸线有一定的夹角,并非相互平行,一部分海水以底流方式流回海中,另一部分则沿岸流动形成沿岸流,沿岸流可搬运沙粒。

3.2地形地貌及其成因

3.2.1地形地貌

基岩海岸地貌特征可分别从现代海蚀地貌(小东山海岬地带)与古海蚀地貌(鸽子窝、老虎石)中体现。

小东山海岬地带的海蚀作用还未达到平衡状态,波切台上有砾石和礁石。有多条海蚀沟,其方向与波浪运动方向一致,有相互平行的也有相互交错的。其中一条长约15m,宽30cm,深50cm,走向为SE12°,另一条长10m,宽10cm ,深20cm,走向NW350°,两者相交。还有许多海蚀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发育在基岩表面。还可见海蚀穴,其发育在向海面,深度较深,而海蚀坑面积较大且较浅。在基岩上有伟晶侵入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块状结构,油脂光泽,呈灰白色,有近乎垂直的节理,结晶程度大,表面破碎,沿区域节理方向产出,岩脉走向为SE105°,为太古宙时期生成。花岗岩凹,伟晶岩脉凸,是由于伟晶岩脉抗风化能力较强。未发现海蚀凹槽。在老虎石地区也可见多条海蚀沟,沿节理方向发育,海蚀坑等。且发现一海蚀凹槽,在高潮与低潮之间即间滨带处,大致在现代海平面出,形态外宽里窄,下表面向海倾斜,上表面向内凹陷。

鸽子窝是拍岸浪侵蚀作用形成的一个海蚀垛,其顶部有一较小的海蚀柱,可能由于重力垮塌,此海蚀柱并不具典型性。海蚀垛上有区域性节理和一巨型石英岩脉。还可见高约20余米的海蚀崖,其上有三组不同高度的海蚀凹槽,一级、二级、三级海蚀凹槽分别距现代海平面3-5m,10-12m,18-20m,如图1。现代水平面上还可见一海蚀凹槽,如图2。在老虎石东侧500m的沿海公路旁可见两级古海蚀地貌。二级波切平台高10m,一级波切台大致与公路同高,约4-5m。在一级波切平台上,古海蚀凹槽与现代海蚀凹槽特点相同,如图2,高5m,深80cm。还在其岩壁上发现石英岩脉,为伟晶岩,有角闪岩包体。在二级迫切面上有交错节理有大量古海蚀坑,直径20—50cm不等。在朝还一侧还有古海蚀沟,宽40—50cm,长4—5m,高10m,走向SW120°。在向海面,有大小不一的古海蚀穴(图3),成蜂窝状产出直径5—50cm不等,深15cm左右。

图1.鹰角亭—鸽子窝—海滩海蚀地形剖面图

古海蚀凹槽古海蚀沟

图2.老虎石古海蚀凹槽与古海蚀沟

图3.老虎石古海蚀穴示意图

沙质海岸地貌特征主要是具有相带性,可由翡翠岛海岸与山东堡海岸看出其特征。

沙质海岸可由远至近分为远滨、近滨、前滨、后滨、风成沙丘,翡翠岛海岸还有瀉湖。后滨较陡,发育较窄;前滨比较开阔,坡度平缓。在近滨内有沿岸沙坝和低潮阶地,在前滨有海滩面,后滨处有海滩脊。自岸向海还可分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潮上带是在特大高潮线与平均高潮线之间的地带,潮间带为平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可见图4。

图4.北戴河山东堡沙质海岸波浪-地形分带及沉积特征山东堡沙质海岸为无障壁滨海环境,自岸向海可分三个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潮上带长有植物,地形低平,微向海洋方向倾斜。此处坡度较小,宽度较大。翡翠岛沙质海岸为有障壁滨海环境,自岸向海可分五个相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瀉湖、障壁岛。障壁岛的内侧也有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的分布;障壁岛的外侧为无障壁滨海环境。其中瀉湖长5.5km,最宽处约3km面积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